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Sulfonamides, SAs) 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其通过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氨基苯甲酸的利用而发挥抑菌作用, 后者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物质叶酸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研究证明了SAs抑菌的基本结构后, 相继合成了各种SAs, 由于其抗菌谱广, 价格低廉, 目前仍是兽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中最常用的药物添加剂之一, 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

研究表明与其它常用抗生素相比, SAs可能更易诱导菌株应选择压力而产生耐药性。此外,SAs药物还会导致过敏反应、尿和造血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可能诱发啮齿类动物如鼠的甲状腺增生, 对其激素样效应和潜在致癌性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由于SAs在体内作用和代谢的时间较长, 通过任何途径摄入的磺胺都有可能在人体中蓄积, 蓄积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将对人体机能造成损害。因此,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和许多国家规定, 食品和饲料中SAs总量以及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单个SAs的量均不得超过011mg/kg。而且伴随兽药残留毒理学的发展和风险分析手段的进步, 各国对SA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做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 如日本对食用动物肌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为方法检测低限, 即0101mg/kg。

关于SAs残留的检测从早期的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薄层色谱法到近些年的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法、液相色谱- 质

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几乎所有的分析理论和技术在SAs残留分析中都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其中采用最多的筛选方法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后来发展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方法( EL ISA) 作为筛选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检测方法都存在处理方法繁琐, 操作时间长及只能检测单个磺胺类药物的问题。基于细菌受体分析的CharmⅡ放射免疫法的样品前处理提取方法简便, 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的特点,并且可以检测磺胺类残留总量, 已经为欧盟国家和美国FDA 认可并且应用于初筛分析, 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鳗鱼的检测报道。本研究建立了鳗鱼中磺胺类残留CharmⅡ放射免疫检测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Charm 6600 /7600分析仪: 美国Charm公司生产; IEC离心; 均质器; 涡旋混合器; 恒温孵育器( 65 ±1℃; 80 ±2℃) ; 闪烁液加液器;50mL离心管; 硼硅玻璃试管及试管塞; pH 试条; 药片压杆。

1.2 样品和试剂

1.2.1 检测基质鳗鱼

1.2.2 检测试剂磺胺类CharmⅡ检测试剂盒;闪烁液(Op tifluor) ; 阴性对照液; 多抗标准品。

以上试剂均由美国Charm公司提供。

1.2.3 磺胺类药物标准品磺胺甲基嘧啶( SM1)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 、磺胺间甲氧嘧啶( SMM)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SDM) 、磺胺喹噁啉( SQX) 、磺胺甲噻二唑( STZ) 、磺胺吡啶( SPD ) 、磺胺异噁唑( SIZ) 、磺胺甲基异噁唑( SMZ) 、磺胺嘧啶( SD) 、磺胺噻唑( ST) 、磺胺甲氧哒嗪( SMP) 、磺胺氯哒嗪( SCP) 。

以上标准品由Sigma公司提供。

1.2.4 恩诺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标准品。

以上标准品由Sigma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测试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竞争性受体免疫反应。用[ 3H ] 标记的磺胺二甲嘧啶(示踪剂) 与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竞争结合试剂(微生物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 上的磺胺结合位点, 当样品中残留磺胺类药物时, 残留物与受体上的结合位点结合, 从而阻止了[3H ] 标记的磺胺类药物与结合剂位点的结合。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含量越高竞争的结合位点越多, [3H ] 标记磺胺二甲嘧啶的则越少, 用Charm Ⅱ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 3H ] 含量的cpm (每分钟脉冲数) 值, cpm值越低则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量越高。1.3.2提取步骤

(1) 取50mL离心管, 加入10g均质好的鳗鱼糜样。

(2) 加入30mLMSU提取缓冲液, 强力振荡离心管10min后进入步骤(3) 。

(3) 将离心管臵80 ±2℃孵育器内孵育45min。

(4) 再将离心管臵冰水内10min。

(5) 于1750g ( IEC离心机313 ×1000 rpm)离心10min。

(6) 吸出上层液用于测试。注意不要将漂浮的脂肪颗粒混入上清液内。

1.3.3测定步骤

(1) 用药片压杆的平端, 将白色药片(受体试剂片) 压入一洁净的玻璃试管内。

(2) 加300μL 蒸馏水到试管内用涡旋混合器振荡10 s至药片破碎。

(3) 用加样器加4mL样品到试管内。(每一样品用一新加液吸嘴) 。

(4) 用笔的平端, 压入粉红色药片( [ 3H ]标记的磺胺二甲嘧啶) 。用振荡器振荡大约15 s。

(5) 臵65 ±1℃孵育器内, 孵育3min。

(6) 1750g ( IEC离心机313 ×1000 rpm) 离心3min。

(7) 离心停止后立即取出试管, 倒掉上层液, 用棉签清除试管内的脂肪环并吸干管壁内的残渍, 不要接触沉淀物。

(8) 加300μL 蒸馏水到试管内, 振荡使沉淀物完全破碎。

(9) 加3mL闪烁液到试管内涡旋混匀至试管内没有不均一的云

絮状物。

(10) 试管放入CharmⅡ/7600分析仪内。

(11) 按Charm Ⅱ/7600 分析仪操作程序选项(检测控制点需预先设定并输入仪器) , 读[ 3H ] 项的cpm值。

1.3.4 阳性结果的确定

样品的cpm <控制点时, 需要重新检测样品及同时测定一个阴性质控和一个阳性质控, 以确定试剂和设备是否工作正常。通常情况下:

(1) 测试的阴性质控应该是阴性质控平均值±20% (每一试剂盒都会给出阴性质控平均值, 平均值一般为运行三份阴性质控液的cpm值的平均数) 。

(2) 测试的阳性质控应该小于控制点。如果重测样品的cpm <控制点且( 1) ( 2)两条件符合, 则判定样品阳性。

1.3.5 控制点的建立

在6份已知无磺胺类残留的鳗鱼样品中加入测试所要求的抗生素浓度(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按照分析程序运行(见11313 方法) 。得出6个cpm值, 计算其平均值。平均值的130%即为此类样品的控制点。

2 结果与分析

211 抗原抗体竞争性反应标准曲线

将浓度为1000μg/L的多抗标准品添加入阴性鳗鱼样品中, 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80、100、150、200

μg/kg, 按11313测定步骤检测其cpm值, 结果如图1和图2。

任何受体分析的灵敏度都存在限制, CharmⅡ放射免疫分析中细菌受体和[ 3H ] 的磺胺二甲嘧啶抗原的量是固定的。从图1可以看出, 当样品中竞争性磺胺二甲嘧啶浓度达到50μg/kg时, 浓度继续增加则其竞争效率下降, 表现为斜率绝对值变小, cpm 值读数变化很小。抗原质量浓度达到200μg/kg时, 分析体系已接近饱和。在磺胺二甲嘧啶添加浓度为10~50μg/kg的范围内, 以质量浓度对数为横坐标, 以相应质量浓度的cpm数值的相对值(即其cpm读数与阴性样品cpm读数的比值, B /Bo) 为纵坐标, 得到半对数曲线, 如图2。因为是以细菌细胞壁受体作为抗原的结合位点, 其亲和性不均一, 而且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使得不能得到相关系数很高的线形拟合, 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在添加浓度为10~50μg/kg的范围内, 分析体系是比较灵敏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限时, 考虑到分析相对标准偏差, 一般要求空白加标样品与空白样品的cpm相对值小于016, 即鳗鱼中磺胺二甲嘧啶检测浓度须大于11129μg/kg。

2.2 特异性验证实验

本实验室选取阴性鳗鱼样品, 分别加入13种磺胺类药物标准品[分别为磺胺甲基嘧啶( SM1) 、磺胺二甲基嘧啶( SM2) 、磺胺间甲氧嘧啶( SMM)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SDM) 、磺胺喹噁啉( SQX) 、磺胺甲噻二唑( STZ) 、磺胺吡啶( SPD ) 、磺胺异噁唑( SIZ) 、磺胺甲基异噁唑( SMZ) 、磺胺嘧啶( SD) 、磺胺噻唑( ST) 、磺胺甲氧哒嗪( SMP) 、磺胺氯哒嗪( SCP) ] ,添加水平为50μg/kg, 测定加标后cpm值, 与控制点cpm值1357相比较, 结果添加13种磺胺类标准品的样品测定结果阳性率为100%。另外添加恩诺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的混合标准品, 添加水平为1000μg/kg, 样品测定结果均为阴性。上述实验验证了Charm I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鳗鱼中磺胺类残留的特异性能满足检测要求。

2.3 最大残留限量MRL验证

现在日本等一些国家把磺胺类最大残留限量从100μg/kg 降为50μg/kg, 我们对放射免疫法在此水平的检测灵敏度做了加标验证。首先按11315控制点的建立方法确定鳗鱼中磺胺类检测限为50μg/kg的控制点cpm值是1357。选取阴性样品, 添加13种磺胺类药物标准品, 添加水平分别为40μg/kg、50μg/kg 和80μg/kg, 测定出的cpm值与控制点cpm值1357进行比较。如样品的cpm值大于1357, 则结果为阴性; 如样品的cpm值小于1357, 则结果为阳性。实验结果如表1。

2.4 实测结果分析

我们应用本方法对600余份鳗鱼样品进行了磺胺类的初筛分析, 筛选水平为50μg/kg, 对其中筛选阳性的4 份鳗鱼进行HPLC /UV 的分析,均未检出磺胺类残留, 可见初筛有假阳性可能。原因可能是鳗鱼生长的环境复杂如: 水源、土池的土壤、饲料、用来杀菌的中药等干扰物质造成的影响。另取十份初筛阴性的样品, 经HPLC /UV确认均为阴性, 假阴性率为0%。

3 结论

应用Charm II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鳗鱼样品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该检测方法可靠,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快速简便, 达到了日本、欧美等国磺胺类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 能够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初筛。但是, 该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有假阳性的可能, 因此, 初筛阳性的样品必须用其它方法确证。福建省是中国最大的出口鳗鱼养殖、加工基地, 年产量近七万多吨, 占世界鳗鱼产量的三分之一。作为福建经济的支柱产业, 鳗鱼的出口却受到了农兽药残留问题的考验。恩诺沙星、孔雀石绿残留等事件造成的损失还历历在目。Charm II放射免疫分析方法作为目前一种快

捷可靠的检测手段, 是目前福建大批量出口鳗鱼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初筛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看药学研究

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看药学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并由此得出了一些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由此提出了一些药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药学研究者应有的基本能力及对药学研究的认识。 关键词:磺胺;发现历程;药学研究;热情;严谨 正文: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有广谱抗菌性,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SAs种类可达数千种,其中应用较广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就有几十种。 磺胺药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抗菌消炎药,其品种繁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却是染料中的一员。 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实,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这种化合物,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

最新药物分析教案——第八章 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 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磺胺类药物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取代物 N1取代物,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嘧啶、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 这类取代物供药用者最多 N4-芳伯胺基 →进行化学鉴别和含量测定 N 4取代物,这类取代物供药用者很少,临床上基本没有 N1和N4取代物,2种 酞磺胺噻唑 柳氮磺吡啶 →用于结肠炎,肠道中不吸收 磺胺药的发展:从染料中发展,百浪多息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的化学鉴别法 N1 磺酰亚胺基 N4 芳伯胺基 根据性质鉴别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伯胺基 H 2N SO 2NHR NaNO 2 2HCl ++N + SO 2 NHR N [].Cl - NaOH OH OH N=N SO 2 NHR 偶合产物颜色:橙黄色 →猩红色 此类药物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恶唑 二、铜盐反应 N1,磺酰亚胺基呈酸性(磺酰基强吸电子性),能与NaOH 试液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

H 2N SO 2 NHR +NaOH H 2N SO 2 NR 铜铜铜铜 H 2N SO 2 NR H 2N SO 2 NR Cu 铜盐沉淀颜色随N1取代基不同,颜色也不一样 P159 表8-4 如:磺胺甲恶唑 →草绿色沉淀 磺胺间甲氧嘧啶 →黄绿色沉淀 磺胺对甲氧嘧啶 →淡咖啡色沉淀 →放置后变紫红色沉淀 鉴别操作: 取磺胺药0.1g →加水和NaOH (0.1mol/l )各3ml →溶解 →过滤,取滤液 → 加CuSO 4试液 →根据颜色变化鉴别 注:NaOH 用量不可过量,因为过量NaOH 在滤液中和CuSO 4反应生成蓝绿色沉淀 →进一步氧化为CuO ,红色沉淀,干扰试验鉴别反应 NaOH CuSO 4 Cu(OH)2Na 2SO 42++CuO 如果,只加NaOH 和CuSO 4反应不明显时,可改用正丁胺或吡啶和硫酸铜 磺胺药0.01~0.02g →加正丁胺或吡啶1ml →CuSO 4试液2滴 →加水3ml ,氯仿5ml →观察氯仿层颜色,鉴别 三、个别磺胺药的鉴别反应 1、磺胺醋酰钠 磺胺醋酰钠 + 醋酸 →乙酰磺胺 →测定熔点 +H 2N SO 2N COCH 3HAc H 2N SO 2N COCH 3 2、磺胺噻唑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加之其性质稳定,制造不需粮食做原料、产量大、品种多、价格低、使用简便、供应充足等优点,兽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中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动物疾病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但是磺胺药会引起人过敏性反应,且可能有致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磺胺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危害的潜在威胁已备受关注,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各类检测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 关键词: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其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1.基本结构 临床常用的磺胺类药物都是以对位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 磺酰胺基上的氢,可被不同杂环取代,形成不同种类的磺胺药。它们与母体磺胺相比,具有效价高、毒性小、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对位上的游离氨基是抗菌活性部分,若被取代,则失去抗菌作用。必须在体内分解后重新释出氨基,才能恢复活性。 2.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易溶于沸水、甘油、盐酸、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磺胺类药的应用综述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最早的一类化学治疗药物,在与细菌作斗争和保护人类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磺胺类药物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治疗范围广,在当今这个抗菌药百出不穷的时代,磺胺类药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现发展分类抗菌机理应用原则耐药性不良反应 20世纪初,人们对细菌性疾病尚束手无策。直到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最先在1933年用人工合成的红色偶氮染料百浪多息治疗葡萄球菌血症患者。20世纪40年代之后,磺胺类药物仍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光谱抗菌、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用于临床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之一。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对动物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如细菌性烈性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用磺胺类药后都显着降低。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2]。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现,克服了过去一些磺胺制剂的缺点,并增强了抗菌作用,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于是磺胺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2、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磺胺药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10余种,根据肠道吸收程度和临床用途,分为三大类,①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包括(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全身性的感染治疗,比如、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②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比如酞磺胺噻唑(PST)等,因为这类药能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所以只要用于肠道的感染如肠炎,③外用磺胺药。包括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甲磺灭脓(SML),这些主要用于灼伤感染、化脓性创面感杂、眼科疾病等[4]。 3、磺胺类药的抗菌机理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6]。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的防御能力。 4、磺胺类药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原则 动物全身性的感染:(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用于巴士杆菌病、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动物肠道感染:磺胺琥珀先磺胺噻唑、酞磺胺噻唑。 动物局部感染:醋酸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磺胺嘧啶银。 动物尿路感染: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 球虫:磺胺恶喹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地索辛。 脑炎:磺胺嘧啶、 乳腺炎:磺胺二甲嘧啶[1]。 剂量原则:首次倍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以后维持量,症状消失后2到3天。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特点综述

磺胺类药物的性状特点综述 [摘要]我国磺胺类药物生产基础较好,并已成为全世界磺胺类药物的头号产销大国,预计今后其国内外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从磺胺类药物的性状出发,介绍了其各大类的作用机理,抗药性以及使用原则等. [关键词]磺胺类化学结构分类性状作用机理抗药性特点不良反应使用原则 [Abstract] There is a good production foundation of sulfonamides in China , which has become t he number one p 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unt ry for the sulfonamides1 It is expected t hat t here are still big potential developmental market for t he sulfonamides bot h domestic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of sulfa drugs starting on its major role of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the use of principle. [Keywords] Sulfonamides; Chemical structure; Categories; Traits; Mechanism; Resistance; Features; Adverse Reactions ;Use principles. 前言:磺胺类(sulfonamides)是人工合成的防治全身性感染的第一类有效的化疗药物,以后随着各类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的问世,磺胺类的治疗地位逐渐被取代.但磺胺类药物仍有其独特的优点,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疫)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特别是70年代中期,发现磺胺甲噁唑与增效剂甲氧苄啶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谱增大,使磺胺类在治疗某些特定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有所增加。 一、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类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胺, 如磺酰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R1)被杂环取代,作用增强,可得到口服易吸收的用于防治全身感染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磺胺异噁唑、长效磺胺等及外用的磺胺醋酰、磺胺嘧啶银。分子中对位氨基为抗菌活性必需集团。R2被可在体内转换成游离氨基的集团所取代,得到口服难吸收而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如柳氮嘧啶局部应用的磺胺米隆等。 磺胺类结构式

药物的发现

药物的发现: 神农尝百草之经验式和文献式众所周知,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是经过原始的经验积累而完成的。这一过程是人类进行的无意识的自然药物筛选过程。随着人类对医药知识认识的深人,才开始了有意识的主动药物筛选过程,神农尝百草就是人类主动进行药物筛选的具体实践。 最早的药物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原料。药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为维持生存不断的与伤痛疾病作斗争。在捕捉动物、采集植物为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有些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质有减轻伤病或解除疾病的功效,便逐步有意识地应用它们来治疗伤病。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偶然发现和随机筛选。 随着时代的进步药物的发现也逐步由机遇筛选向合理设计、由偶然向必然的漫长历史过程。本草时期的药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到了近代也有的药物是在实验室里偶然发现的。例如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在研究偶氮染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后来成为人类系统地用于预防及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化学合成药物,这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是近代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抗菌药物发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药物是青霉素,青霉素是由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实验中偶然发现的。 随机筛选主要是从广泛的天然资源中寻找,如植物中的化学成份,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从中发现特定结构和作用特点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改进,可能发现一系列的有治疗价值的新药。例如当前人们常用的药品其中很多是从植物成份中筛选出来的。而抗生素就是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发展起来的。 从文献中发现:我国《史记纲鉴》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书,该书收载了365种中药,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它所指出的大黄导泻、麻黄治喘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颁行于公元659年,有世界最早药典之称。全书收载药物共844种。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通过毕生对于药物的调查去伪存真写成《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幅,药方11000余条,对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功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记述,对后世从文献方式发现药物提供了丰富的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加之其性质稳定,制造不需粮食做原料、产量大、品种多、价格低、使用简便、供应充足等优点,兽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中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动物疾病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但是磺胺药会引起人过敏性反应,且可能有致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磺胺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危害的潜在威胁已备受关注,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各类检测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 关键词: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其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 1.基本结构 临床常用的磺胺类药物都是以对位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 磺酰胺基上的氢,可被不同杂环取代,形成不同种类的磺胺药。它们与母体磺胺相比,具有效价高、毒性小、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对位上的游离氨基是抗菌活性部分,若被取代,则失去抗菌作用。必须在体内分解后重新释

出氨基,才能恢复活性。 2.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易溶于沸水、甘油、盐酸、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3.应用范围 磺胺类(SAs)药物在畜牧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4.安全性 磺胺类药物虽然应用广泛,但与此同时,这类药物显著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引起结晶尿,血尿等反应及致癌性。磺胺类药物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以血、肝、肾含量最高。且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在体内维持时间长。还能透入脑膜积液和其他积液,以及通过胎盘进入胎循环,对孕妇及婴儿及其不利,还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导致结石而损害肾脏。 5.检测方法 5.1折叠高效液相色谱

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看药学研究电子教案

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看药学研究

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看药学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程,并由此得出了一些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由此提出了一些药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药学研究者应有的基本能力及对药学研究的认识。 关键词:磺胺;发现历程;药学研究;热情;严谨 正文: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有广谱抗菌性,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SAs种类可达数千种,其中应用较广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就有几十种。 磺胺药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抗菌消炎药,其品种繁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却是染料中的一员。 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

磺胺类药物习题

第八章磺胺类与喹诺酮类分析 一填空题: 1 磺胺类药物结构中有基团显弱碱性,有基团显弱酸性; 2 磺胺类药物的鉴别与区别可用与试剂,生成绿,紫色或蓝色; 3 氟喹诺酮药物有与,所以有两性。 4卡尔费休法测环丙沙星水分,要加入一定量的水是因为: 。 1 磺酰氨基对位氨基 2 氢氧化钠硫酸铜 二选择题 1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磺胺类药物,需要加入( ),以加快反应速度。 A 亚硝酸钠 B 溴化钾 C 嘧啶 D 酚酞 2 铜盐反应鉴别磺胺类药物,最后出现蓝色的是:( ) A 磺胺甲噁唑 B 磺胺异噁唑 C 磺胺嘧啶 D 磺胺多辛 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时,选择两个测定波长的原则是:( ) A、磺胺甲噁唑在两波长处吸收度相等 B、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在两波长处吸收度相等 C、磺胺甲噁唑在两波长处吸收度不等 D、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在两波长处的吸收度差值

应尽量小 4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 A、非水溶液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氮测定法 D、NaNO2滴定法 E、碘量法 5与硫酸铜生成草绿色沉淀的是( ) A、磺胺甲噁唑 B、磺胺嘧啶 C、甲氧苄啶 D、磺胺异噁唑 E、磺胺醋酰钠 6磺胺类药物的鉴别方法有( ) A. 银镜反应 B. 重氮化-偶合反应 C. 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 D. 铈量反应 7 与磺胺类药物生成黄色希夫碱的化合物是( ) A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B 碘试剂 C 硫酸铜D氢氧化钠 8 非水碱量法测诺氟沙星的含量,加入的指示剂是( ) A 偶氮紫B橙黄Ⅳ C 百里香酚酞 D 石蕊试纸 9 以下药物的含量测定,需要用到甲醇钠作为滴定剂的是( ) A 苯甲酸钠B肾上腺素 C 磺胺异噁唑 D 环丙沙星 10 鉴别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氟,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A 碘试剂 B 香草醛 C 铜盐 D 茜素氟蓝 11 诺氟沙星药物结构中有( )基团,与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行为研究综述

2011年第1期 127 收稿日期:2010- 10-12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7025)、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B610007)和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 作者简介:金彩霞(1976-),女,黑龙江延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heartjin0509@yaho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6237439.html, 。 注:吴春艳系通信作者。E-mail :chywu_1@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6237439.html, 。 文献注录格式:金彩霞,高若松,吴春艳.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行为研究综述[J ] .浙江农业科学,2011(1):127-131.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行为研究综述 金彩霞1,高若松1,吴春艳 2 (1.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 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 453007;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摘要:综述国内外对环境中磺胺类药物的来源、生态行为(吸附、迁移、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 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磺胺;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行为中图分类号:R 9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 9017(2011)01-0127-05磺胺类药物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人工合成 的抗菌消炎药。自1932年发现磺胺的基本结构后,已合成数千种磺胺类药物 [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不仅作为人用药物,而且广泛使用于畜牧 业和水产养殖业,用来治疗细菌及特定微生物引起的多种传染疾病。它进入生物体后能抑制细菌的叶酸代谢,干扰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它的优点是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特别是加入抗菌增效剂后效果更好。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图1),因取代基的不同,可产生许多不同的磺胺类药物。目前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甲恶唑(SMZ )、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磺胺嘧啶(SD )、磺胺二甲基嘧啶(SM 2)等。 图1磺胺类药物的分子结构 如今,磺胺类药物更多的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以亚治疗剂量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我国是世界上磺胺类药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在欧洲,磺胺类药物是使用量 第2大的兽药抗生素,2000年时在英国的销量占21%,在其他几个欧洲国家亦达到11% 23%[2]。但是这些药物进入到生物体大约有50% 90%都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扩散到环境中。排出体外的磺胺代谢物仍然具有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在环境中进一步形成母体化合物[3-4] 。已频繁报 道在污水处理厂,粪便浇灌的农田,河流、湖泊, 甚至地下水中检测到磺胺类药物 [5-7] 。磺胺类药物 的大量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还可能和其他兽药、农药等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交互作用,造成无法预知的后果 [8] 。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在 环境中降解非常缓慢,残留时间长,经过长期的积 累和生物链的传递,会在动植物和人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各国环境学者都对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和转化,特别是它的代谢和降解产物及过程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吸附和迁移 磺胺类药物进入环境后,便会在土壤、水和沉 积物中重新分配,通过吸附、迁移等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的转化过程,在多相环境介质中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浓度。

【执业药师 药分】习题第十二章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A 1、《中国药典》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A、铈量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高效液相色谱 D、亚硝酸钠滴定法 E、气象色谱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由于磺胺甲(口恶)唑片的辅料不含有芳伯氨基成分,磺胺甲(口恶)唑片的含量测定采用与原料药相同方法,即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 【该题针对“磺胺甲噁唑”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中国药典》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碘量法 B、溴量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亚硝酸钠滴定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可同时进行保留时间定性鉴别。现行版《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的含量。 【该题针对“磺胺甲噁唑”知识点进行考核】 3、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草绿色沉淀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1

B、磺胺乙噁唑 C、苯巴比妥 D、磺胺甲噁唑 E、司可巴比妥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磺胺甲噁唑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草绿色难溶性的沉淀。 【该题针对“磺胺甲噁唑”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中国药典》磺胺嘧啶的鉴别反应是 A、亚硝酸钠-硫酸反应 B、红外吸收色谱法 C、三氯化铁反应 D、硫元素的反应 E、甲醛-硫酸反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磺胺嘧啶有三种方法鉴别,另外两种是:与硫酸铜试液的反应,芳香第一胺反应。 【该题针对“磺胺嘧啶”知识点进行考核】 5、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的方法是 A、UV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溴酸钾法 D、HPLC法 E、亚硝酸钠滴定法 【正确答案】D 1

【答案解析】 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采用比亚硝酸钠滴定法更专属的HPLC法,按外标法用峰面积计算。 【该题针对“磺胺类药物的分析-单元测试,磺胺嘧啶”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与硫酸铜试液生成黄绿色沉淀的药物是 A、磺胺甲(口恶)唑 B、磺胺嘧啶 C、苯巴比妥 D、硫喷妥钠 E、盐酸利多卡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磺胺嘧啶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反应原理和方法均与磺胺甲(口恶)唑相同。 【该题针对“磺胺类药物的分析-单元测试,磺胺嘧啶”知识点进行考核】 7、磺胺嘧啶的红外吸收光谱中波数为3420,3350,3255的吸收峰是 A、νN-H B、δN-H C、νC=C D、νC=N 1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磺胺类药的应用综述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最早的一类化学治疗药物,在与细菌作斗争和保护人类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磺胺类药物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治疗范围广,在当今这个抗菌药百出不穷的时代,磺胺类药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现发展分类抗菌机理应用原则耐药性不良反应 20世纪初,人们对细菌性疾病尚束手无策。直到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最先在1933年用人工合成的红色偶氮染料百浪多息治疗葡萄球菌血症患者。20世纪40年代之后,磺胺类药物仍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光谱抗菌、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用于临床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之一。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对动物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如细菌性烈性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用磺胺类药后都显着降低。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2]。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实验参考资料

【目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动力学规律 【原理】 已知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将被离子化而生成铵类化合物(—NH3+).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可发生重氮化反应进而生成重氮盐(—N=N+—).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麝香草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嘧啶的浓度成正比.具体反应过程为: 根据上述原理,在给受试家兔一次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磺胺嘧啶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其静脉血样,采用比色法对各样品中磺胺嘧啶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以血药浓度对相应时间作图,从而获得磺胺嘧啶的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 【动物】 25g以上小鼠2只 【药品】 20%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0.05%SD、7.5%和15%三氯醋酸、0.5%亚硝酸钠、0.5%麝香草酚(用20%NaOH配制)、1000u/mL肝素生理盐水. 【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精密扭力天平、手术器械、组织研磨器、1mL小鼠灌胃器、5mL离心管、试管、移液器(0.01~1.0mL)、吸头、滤纸、硫酸纸、玻璃记号笔、计算机. 【方法与步骤】参见图1 1.标准管制备:精确吸0.05%SD 0.1mL加入含7.5%三氯醋酸1.4mL的试管中,摇匀,加入0.5%亚硝酸钠0.5mL,摇匀后,再加入0.5%麝香草酚1.0mL. 2.取小鼠3只,禁食12小时不禁水,其中2只用20%SD灌胃0.1 mL /10g,另1只用生理盐水灌胃0.1 mL /10g作为对照. 3.给药小鼠分别于给药后30、60分钟各取1只断头取血(离心管内预先加入1000u/mL肝素0.1mL抗凝),取血后立即摇匀.对照小鼠在实验开始时同法取血. 4.取试管3只编号,分别于1号管(对照)、2号管(给药30分)和3号管(给药60分)内加7.5%三氯醋酸各2.8mL,再加入抗凝血各0.2mL用振荡器充分混匀. 5.取试管9支编号.预先称重硫酸纸.迅速剖取上述小鼠的肝、肾、脑并用滤纸沾去上面的血液.称取小鼠全脑,全肾及300-400mg肝组织,分别置于组织研磨器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100mg组织),研碎后再加入15%三氯醋酸(0.5mL/100mg组织)摇匀,制成匀浆后全部

医药行业研究分析

医药行业研究分析 一、医药行业研究理念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进行服务,即最终要落在具体的投资标的公司上。而对于公司的研究,包括对基本面的研究和对市场的判断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行业研究员,对基本面的研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指导投资的基础。 完整的行业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公司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医药行业研究员,总体的研究框架是把握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然后再进而从中寻找投资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使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不断去满足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 医药行业由于其市场复杂,产品多样化,盈利模式各不相同,一般行业的研究方式在医药领域难以奏效。我们建议对医药行业采取先“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这是因为在医药行业,由于行业代表性不足,以及公司的个体化差异,行业数据跟具体上市公司的业绩经常会产生不匹配甚至背离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再通过“自下而上”的公司研究确认投资机会,并弥补“自上而下”研究方式可能产生的疏漏。 二、医药行业特征 对医药行业的深入了解是行业分析的基础。对医药行业的研究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业进行分析,从而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然后要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进一步了解整个医药产业的结构,并对影响医药产业的政策、事件做出判断。 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如图1 所示,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医药的下游通过医院直接面向消费者,上游主要来自于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化学药的的原料)和农 副产品(发酵类的药品和中药材)。 医药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药制剂和中成药,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药是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但国内的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群。

药物发现的故事

β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β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简介: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药。 家喻户晓的常用药阿司匹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在这100年间,全世界的人大约服用了10亿片。它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烧,近年来又在治疗风湿病上大显身手。 诞生 1899年3月6日 背负发明者的辛酸史 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后证明柳树皮 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 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 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 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册。从此阿司匹 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皆知的 一种药物。虽然,阿司匹林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然而它的一位发明者的辛酸史却鲜为人知。 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 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 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详细] 100多年前的德 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岁时来 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时的他怀着一个强烈的心愿:找到一 种新药,使每天必须忍受关节炎疼痛的父亲免于煎熬。经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精心整理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加之其性质稳定,制造不需粮食做原料、产量大、品种多、价格低、使用简便、供应充足等优点,兽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中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对大对位上的游离氨基是抗菌活性部分,若被取代,则失去抗菌作用。必须在体内分解后重新释出氨基,才能恢复活性。 2.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

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易溶于沸水、甘油、盐酸、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3.应用范围 磺胺类(SAs)药物在畜牧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有显着的疗效,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 样品前处理多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张素霞等(1999)以基质固相分散(MSPD)和高效液相色谱为基础,建立了猪肌肉组织中磺胺类药物多残留快速分析法。将肌肉组织与适量填料混合研磨,制成半固态装柱,磺胺类药物经二氯甲烷洗脱后直接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使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化。研究者又对固相萃取的方法做了改进,制成固相萃取小柱

来替代了上述方法。Naoto(200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3种磺胺(SMM、SDM、SQ)在鸡蛋和猪肉中的残留,此方法大大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 5.2折叠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LC)薄层色谱最早主要应用于药物制品的检测,自1979年 物残为 毛细管电泳(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得到广泛应用。Ackermans等(1992)用猪肉样品加乙腈均质提取,离心后上清液过滤膜后直接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测定了肉样中15种磺胺药的残留。运用该方法进样时间只需2s即可达到完全分离,15种磺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一、定义:磺胺类药,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氨苯磺胺衍生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二、性状: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颜色逐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不易在水中溶解,但易溶于稀碱。形成钠盐后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三、发现过程: 最早的磺胺却是染料中的一员,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 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实,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这种化合物,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磺胺的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这样,医生就可以在一个“人丁兴旺”的“磺胺家族”中挑选适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的药了。 1939年,杜马克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四、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感染的各种畜禽疾病。 五、作用机理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些细菌生长时需要的一种“生长物质”—对氨苯甲酸(PABA ),而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它可以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从而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六、药物特点 1、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菌属,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此外对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也有效。 2、细菌对各种磺胺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3、磺胺药中有可供局部应用,肠道不易吸收及口服易吸收者,后者吸收完全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 4、由于磺胺类药物主要经肝代谢灭活,形成乙酰化物后溶解度低,因此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其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恶心、呕吐、皮疹、发热、

磺胺类药物的研究发展

磺胺类药物的研究发展 一、磺胺类药物的发展简史 于1932年,偶氮染料百浪多息(Prontosil)被合成后,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5庙床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和败血症/ 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磺胺类用于战伤救治方面也有相当的效果。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现,克服了过去一些磺胺制剂的缺点,并增强了抗菌作用,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于是磺胺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二、磺胺类的化学结构及主要药物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酞胺 常用各种磺胺药物的名称及化学结构如表 1。这些化学结构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结构中的氨基必须在磺酸胺的对位才有抗菌作用。 2.一般常用磺胺都是以各种化学基团取代磺酞胺基中一个氢原子的衍生物。 表1磺胺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药物

(医疗药品)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其通过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氨基苯甲酸的利用而发挥抑菌作用,后者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物质叶酸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研究证明了SAs抑菌的基本结构后,相继合成了各种SAs,由于其抗菌谱广,价格低廉,目前仍是兽医临床和畜牧养殖业中最常用的药物添加剂之一,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 研究表明与其它常用抗生素相比,SAs可能更易诱导菌株应选择压力而产生耐药性。此外,SAs药物还会导致过敏反应、尿和造血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可能诱发啮齿类动物如鼠的甲状腺增生,对其激素样效应和潜在致癌性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由于SAs在体内作用和代谢的时间较长,通过任何途径摄入的磺胺都有可能在人体中蓄积,蓄积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将对人体机能造成损害。因此,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许多国家规定,食品和饲料中SAs总量以及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单个SAs的量均不得超过011mg/kg。而且伴随兽药残留毒理学的发展和风险分析手段的进步,各国对SA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做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如日本对食用动物肌肉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为方法检测低限,即0101mg/kg。 关于SAs残留的检测从早期的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薄层色谱法到近些年的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几乎所有的分析理论和

技术在SAs残留分析中都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其中采用最多的筛选方法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后来发展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方法(ELISA)作为筛选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检测方法都存在处理方法繁琐,操作时间长及只能检测单个磺胺类药物的问题。基于细菌受体分析的CharmⅡ放射免疫法的样品前处理提取方法简便,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并且可以检测磺胺类残留总量,已经为欧盟国家和美国FDA认可并且应用于初筛分析,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鳗鱼的检测报道。本研究建立了鳗鱼中磺胺类残留CharmⅡ放射免疫检测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1设备和材料 Charm6600/7600分析仪:美国Charm公司生产;IEC离心;均质器;涡旋混合器;恒温孵育器(65±1℃;80±2℃);闪烁液加液器;50mL 离心管;硼硅玻璃试管及试管塞;pH试条;药片压杆。 1.2样品和试剂 1.2.1检测基质鳗鱼 1.2.2检测试剂磺胺类CharmⅡ检测试剂盒;闪烁液(Optifluor);阴性对照液;多抗标准品。 以上试剂均由美国Charm公司提供。 1.2.3磺胺类药物标准品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噁啉(SQX)、磺胺甲噻二唑(STZ)、磺胺吡啶(SPD)、磺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