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名师说课

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12年到1949年,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不同,从总体上讲,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始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内容的延续,并且教材按“民国初期——国民党统治前期——国民党统治后期”的顺序叙述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线索清晰,学生较易掌握。当然由于是高一学生,还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不同时期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分析,教师应注意加强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1.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资料比较丰富,可适当利用影音、图片、数字等资料,采用情境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充分利用提问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法

1.本课线索清楚,学生应进行课前预习,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以便在课堂上节省时间,重点解决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

2.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在对每一阶段资本主义状况概括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注意和同学交流观点和看法,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及其特点。

2.掌握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3.理解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4.理解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5.探讨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资料,通过情景再现和数字统计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探究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2.体验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顽强、不屈与仇恨,感受强烈的情感震撼和精神升华,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难点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步发展。但由于它从一产生就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其发展一直步履维艰。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进人民国以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如何呢?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

多媒体课件显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吏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191l-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近24个,1914-1918年,5年间注册设厂183家,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分《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材料四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司指令中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今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查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商人通例》还规定:“应注册之事项,由该商人各就其营业所在地该管官厅呈报注册。”

材料五公司组织往往以资本薄弱,开办为难,由公家酌提基金,作为保息,所以保持民立公司之信用,伴易观成,叉以殖产兴业,棉铁最为重要,此项工厂资本较巨.非民办所能开办。因此,特制定《公司保息条例》。

——材料三、四、五均摘自张静如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材料六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五四运动中,罢工、罢市、拒绝买卖日货的斗争此起彼伏。

材料七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有何联系?

(3)联系材料三、四、五、六、七所反映的史文.分析出现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的原因。

生:(1)材料一反映出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现象大为改善。

(2)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李前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入超现象人为改善。

(3)一战期问,我国民族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民国初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T商业的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些像张謇那样的民族资本家要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师:除了材料所反映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因素促进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生: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又因为它们出于战争的需要,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人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显示

1912、1920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

学生:从发展的规模看,投资增加迅速,工业发展速度快。

从行业分析看,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教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怎样?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原因有: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等。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是由其侵略战争的目的所决定的。日本是个小国,国内资源不足,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摆脱国内危机,掠夺中国

的资源和财富。此外,这也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组成部分。为了弥补其在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困难,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1940年,日本制定了《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地适产主义”的具体内容、实质和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概括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日本的经济掠夺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后果?

学生:1.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的方式对沦陷区的工矿业进行掠夺。

2.控制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3.大量掠夺沦陷区的劳动力。

日本在中国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经济破坏,不仅从中国掠走了大批物资,而且由于实行“适地适产主义”,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一战所造成中国棉纺织业的繁荣景象,维持到1922年后完全消逝,接着就是长期的慢性萧条。

材料二

1935年6月全国民族资本纱厂减工停工

1932~1935年民族资本缫丝厂萎缩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纺织业1922年后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是什么根本原因造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日趋萎缩的局面。

学生:1.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资本输出增多,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根本原因就在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丝毫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势力阻挠和官僚资本控制,致使民族工业在帝国丰义和官僚资本的打击排挤下日趋萎缩。

关于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教师首先讲解“官僚资本”的含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专制的国家力量扶植的垄断资本主义通常被称为“官僚资本”。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以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的手段有哪些?

学生:1.政策上,对国民经济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国民政府下令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原料实行管制,对于一些重要物资实行统购统销或者专卖。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人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使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2.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主要表现在:(1)通货恶性膨胀;(2)政府的统制政策;(3)国家垄断资本的侵夺。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历程,讨论其历史地位。

多媒体课件显示: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历史地位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板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第11课

岳麓版必修2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学设计(说课稿) 0905郭倩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利炮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打开。洋货潮水般涌来,外国的船坞出现在华夏的海港,洋人的工厂建到中国的腹地。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开始松动。以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要输诚以请,实业救国。中国工业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10课鸦片战争中的中国经济,为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做铺垫,使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与必修1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中国政治史部分呼应,揭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彻底性的经济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复习中国近代通史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性质及评价。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主要企业。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特点的学习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2)从多角度分析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外国列强的压制、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⑵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民族工业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二、说学情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 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 ) 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 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 3.观察下图信息结合所学,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结构变化比率图表 A.重工业比重有所增加 B.轻工业比重较大 C.轻工业萎缩过半 D.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4.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6.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 B.发展迅速 C.分布在沿海地区 D.轻重比例失调 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于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日伪政权在沦陷区的哪一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的空间 A.经济统制政策 B.“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C.物资管制制度 D.掠夺劳动力 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 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 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 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二)租佃关系(地主与佃农) 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三、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粮食产量高)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经济区域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 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汉代时的经济中心)、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中唐的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最主要)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2)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3)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商周青铜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 2、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4、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强化版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易错点: 1,西周受封诸侯对土地享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买卖; 2,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无权支配劳动产品;个体农耕下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4,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与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汇票,不是货币。 山东历史: 1,春秋时期齐鲁的税制改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2,农业书籍: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 3,手工业:齐国盐铁纺织业发达;西汉设“三服官”;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 4,商业:战国秦汉时临淄和陶是著名经济都会;

考点一:农业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基础组织形式 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结合,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 1,铁犁牛耕,开垦私田;2,战争频繁,遭到破坏;3,税制改革,承认私有。 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制度和土地买卖制度 影响:政治上政府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工商业者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成长因素: 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使用:铁犁牛耕; 2,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 3,农民自身的努力:拥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产产量。 不利因素:

1,规模小,条件差,剥削重; 2,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威胁破产; 3,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农业,始终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表现: 1,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老死不相往来; 4,脆弱性:容易受政策、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小农经济的影响: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漫长。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成就: 1,14-18世纪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衣食结构变化:双季稻的扩种与增产,玉米番薯的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 3,赋役制度变革:明中后期一条鞭法;清前期摊丁入亩,标志着赋役制度的成熟; 4,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大量增长; 5,农业科技进入经验总结阶段。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3.民国九年,《民国日报》一篇社论说:“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 A.主张实业救国B.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C.反对对外贸易D.为官僚资本压榨工人辩护 4.1937年8—11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物资12 400吨。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往四川。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共9万余吨。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自抗战爆发,沿海沿江的民营厂矿40余家率先迁往重庆。以下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C.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5.下图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快速发展 B.官僚资本发展受阻趋向破产 C.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威胁挤压 D.三种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12学年高一历史教案:《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岳麓版必修二)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落实课标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37) 1、第一阶段: (1)表现:1912—1919年八年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成就最大,但以“北范南吴”为代表的化学等重工业也有发展。 (2)原因:①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仅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实业、提倡国货的政策,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创业热情;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快速发展: (1)表现:1928—1937年中国工业增长8%以上,1936年达到近代最高水平。 (2)原因:①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②国民政府采取了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③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教版和人民版涉及,一般了解)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经济的破坏: 1、侵略目标: 经济侵略是日军侵华的主要目的,1940年日本内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要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表现:日本以军事管理、委托管理、租赁等方式掠夺和控制工矿业、金融和外贸业,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大批劳动力; 三、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参照人民版) 1、根本障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 2、外国资本主义是民族工业的最大障碍:西方列强通过限制机器出口阻止民族工业发展;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控制海关等手段大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挤压民族工业的生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 三水中学历史科组何丽珊 一、教学背景: (一)设计理念 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通过由史及论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岳麓版教材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内容,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重要内容。第一目“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重点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特点。第二目“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介绍了日伪政权破坏沦陷区经济的政策、措施及其对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危害。第三目“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主要阐述了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排挤和打击。 本课三目内容阐述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且从中分析总结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课内容既是前面第10课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乃至高中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和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课的背景知识并不陌生。但由于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历史时期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但近年有关民族工业史料增多,较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老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探求历史知识。效果较佳。 (四)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到来的原因、表现和特点;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及危害;三座大山对民族业的打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订因素,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以佛山南海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贯穿全课,真实再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调整学生兴趣。 (2)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3)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开原高中高三历史组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2.“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5.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6.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复习提纲 (金沙县第五中学万飞制)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知识迁移注重实战 本书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展示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复习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和体系构建。 【核心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本单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区域分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 、西方的工业文明进程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B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核心内容】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4世纪),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成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壮大了西方国家的实力,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导致了洋务运动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交通通讯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 、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B 、资

本主义国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核心内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尼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相关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同步测试-最新教学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同步 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纵观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于 A. 1894~1907年 B. 1912~1920年 C. 1928~1936年 D. 1950~1953年 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面粉业、烟草业 B. 烟草业、纺织业 C. 化工业、面粉业 D. 面粉业、纺织业 5.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 B. 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 C. 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6.《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 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 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 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7.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魏晋 东汉 南北朝 唐 南宋 北宋 清 元 明 原始社会末 1840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宋朝不抑兼并 重 农 抑 商 有 所 放 松 重心南移完成 王一景牛治一理人 黄 河 经 济翻重 心车 开 始 南 移 曲辕犁犁评筒车 石器锄耕 土地国有制(贵族) 集体耕作 西周·井田制 重 农 抑 商 开 始 土 地 私 有 制 确 立 商 鞅 变 法 都 江 堰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牛 耕 推 广 早期:耦 犁 中期:犁 壁 晚 期:二 牛 抬 杠 北魏均田制 土均南地田方兼制超并崩过严溃北重 方 (中唐)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铁犁牛耕出现、自耕农 小农经济出现、男耕女织 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青铜器出现 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木 炭 冶 炼 铁 钢 私 营 手 工 业 出 现 家 庭 手 工 业 出 现 炒钢法 青瓷、水排 丝国、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白瓷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普遍用煤冶铁、瓷都 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出现 开始焦炭炼铁 黄道婆 彩瓷:青花瓷、釉里红 资本主义萌芽 五彩、斗彩、松江(棉布) 粉彩、珐琅彩 西 周 ————明 中 期, 官 营 手 工 业 占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明中期后,私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商出现 工商食官 (秦—唐以前)重 农 抑 商,商 业 发 展 缓 慢 唐朝繁荣: 邸店、飞钱、柜坊 周——唐,实行坊市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集市有空间(坊市分开)和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宋朝出现纸币、打破坊市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集市,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瓦子、勾栏)。元朝商业繁荣,宋元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会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实行海 禁、闭关锁国,阻碍了发展。 1765—185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解析)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如图为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等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率。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协调 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C.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阶段均有所增长,表明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故C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近代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官僚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依然存在,排除。D项,1911年至1920年期间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排除。 2.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B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3.下图是民国年间“瑞中洋行”销售的瑞典产“凤凰牌”火柴的广告,这种火柴经过特殊处理,燃尽后即使落在衣服上也不会烧损衣服,因此在上海风靡一时。由此可知,“瑞中洋行” A.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民众喜爱 B.对民族火柴业构成威胁 C.积极参与瑞典对华资本输出 D.完全占领了中国火柴市场 【答案】B 【解析】瑞典火柴在中国的畅销必然会对民族火柴业构成威胁,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瑞典火柴的价格,A选项排除。资本输出主要体现在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