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态表达技巧

体态表达技巧

体态表达技巧
体态表达技巧

体态表达技巧

一、体态表情

1)头部:头部为仪容的主体,它的位置应当平正闲适,而不要偏侧倾斜。头部动作不宜过多,应该和身躯手势相应。

头部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

点头——赞同摇头——否定低头——谦逊或忧虑昂头——勇敢或骄傲后仰——软弱或失望

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左右微摇——怀疑或不忍前突——惊讶或逗趣微倾——观察或思考直立——庄严或坚强

2)面部:面部表情是指在内心情感的作用下,面部五官所做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眼睛、眉间和嘴这个三角区内。

眼睛明亮,目光亲切——高兴目光呆滞暗淡,充满沮丧——失望双目圆睁,直视对方——愤怒

双眉紧锁——困惑、痛苦紧抿嘴唇——犹豫或隐秘面部肌肉紧张——严肃面部肌肉放松——兴奋

3)身部:表演者身躯的基本要求是直立,做到挺胸收腹,双肩放平,腰杆伸直,双手自然下垂,双腿放松拉直。给人一种端庄大方、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常用姿态表情的含义是:

身体正直,昂首挺胸——勇敢威严或恭谨、稳定双肩放平,两手自然弯曲——轻松颈部、腰部自然挺直——精神焕发身躯微微前倾——精神振奋、坚定不移或傲慢自负身躯的稳定性——庄重、心情平静身躯摇摆——热烈、激昂或烦躁不安

反身向后——否定、拒绝

4)脚部:脚是人体的底盘,它牵动人的站立姿势。表演者要想站直立稳有精神,就必须站稳脚跟。要保持稳固的站立姿势,通常是用“平分式”,即两脚自然平分,两脚间保持一只脚的宽度,脚跟不离地,这样身体的重量自然平均分散在两只脚上了。

脚移动的含义是:

向前——勇敢、热爱、前进向后——恐怖、惊讶、避让左右移动——叙述描写和不同情绪的变化注意:脚步的移动必须符合内容的需要;

脚步移动的方位、幅度、节奏、快慢等要保持一定的规律。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表演者应根据表演的需要确定移动的适当范围。

总的来说,体态表情要注意造型美,做到形体动作松而不懈,挺而不僵。

二、手势运用

1)凡是向内、向上的手势意味着肯定、赞同、号召、鼓励、希望、信心……因而是积极的,反之,一般则是否定、消极。

2)幅度的大小与表演者的感情、语势有关。大表示强烈,小则表示平和。幅度大小可体现在手势动程的长短上,也可体现在参与动作的部位上。手动臂不动是小幅度;手臂一齐动,甚至于带动身体,或两手一齐动,则是大幅度。动作的幅度直接与语气语调相互配合。

3)手势有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手势是作完一个动作并保持这一姿势,其义自明;动态手势是必须作两个动作才能完成一个手势,代表一定的含义传达某个信息。

三、手势的活动区间及其涵义

1)肩部以上,成为上区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

手势向内、向上(手心向上),一般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

2)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事理,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

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手势向外、向下(手心向下),一般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四、手势的具体运用

1)手掌的运用

单手过头,掌心向外,挥手——兴奋致意

双手过头,掌心向外,挥手——极度兴奋,热情致意

单手过头,上伸,手心向内——向往、敬仰、理想、追求

单手过头,上伸,手心向外——呼吁、号召、坚强决心、一往无前

右手过头,掌心向左,用力向上伸或双手过头,掌心相对,用力向上伸——胜利、成功、伟大、光荣;

双手向前或过肩、过头颤抖——强烈的控诉和极为激动的感情

右手比肩略高,不停地晃动——评价某事物

右手或双手在肩以下划动——描写叙述事物

右手在空中停住——对某事物的论点确定无疑

右手下击或左击——否定或态度坚决

单手或双手曲而缓划动——表示静而缓

单手或双手直而急划动——表示动而急

双手由前向两侧平拉——展开、排除

双手由侧向前中合——团结、包围、合计

单掌或双掌齐肩小幅度摇动——否定

单掌或双掌向前推——前进、势不可挡或拒绝、推翻、回绝或真诚与坦率

双手向下平摊——清白、不知道或一无所有、无可奈何

单手或双手前伸,手部抬高——赞美、欢欣、希望

单手或双手前伸,放平——乞求、支持、征求意见

双手向前平伸向外——奉献

双手向下平摊——清白、不知道或一无所有、无可奈何或真诚与坦率

单手或双手向两侧平伸——宽阔广大

单手或双手手心向下按——关心、爱护、抚慰

两手向两边分开,手心朝外——没有了、不可能、一笔勾销

单手或双手划向两侧,手心向下然后翻掌向上抬——站起来、行动起来、崛起、新生、鼓舞

右手掌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一下一下地砍——表示数数

单手或双手在头的下部向左右微开——喜悦、欢快

单手或双手指点、抚心区——自己、我们或和自己有关的事

单手或双手抓抖心区——极度诚挚、恳切的心情

用手指拍肩击膀——担负、责任和使命

双手掌心向外,向中间靠拢——并列

双手平伸由左向右划——表示所有的、全部的、一切的

双手连交放胸腹部——谦逊、矜持或不安

反背手——思考搓手——期待支头——拭目以待、思考或心烦意乱

抚摸下巴——老练抓后脑勺——困惑

双手左右分离,手指伸直,掌心向内——宽大

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向内——平行,长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相对,保持平行——高

双手合围——体积

双手平伸平移——平面

单手平伸划半弧,掌心向下——弧面

双手平伸划圆——圆面

2)手指的运用

伸右手指——大、强伸右手小指——小、弱伸右手食指——表示一、十、百、千、万

右手手指扳左手一个一个指头——数数伸其余手指——其他不同数字伸右手食指齐肩平划——直线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弧线——弧形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半圆——半圆形伸右手食指向中间靠拢——成双成对3)拳的运用

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示威、报复单手握拳过肩——愤怒或挑战

高举单、双拳过头或挥动——为正义呐喊和坚决斗争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冲突

右拳直锤、下击或左击——沉重打击和毁灭右拳或双拳击胸并颤抖——极度悲哀和盛怒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比喻:刘禹锡《望洞庭》“遥望;白银”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归雁” 比拟:拟人:杜甫《春夜喜雨》《春望》“感时;恨别”贺知章《咏柳》 拟物:李煜《虞美人》“问君;恰似”李清照《武陵春》“只恐” 夸张:李白《秋浦歌》“白发”《望庐山瀑布》“飞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春来” 借代: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设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反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两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不肯”杜甫《登高》“艰难;潦倒” 借景抒情:杜甫《蜀相》“映阶;隔叶”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 触景生情:王昌龄《闺怨》“闺中;春日。忽见;悔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虚实相生:(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李商隐《巴山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动静结合:杜甫《绝句》“两个。窗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鸟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陌上桑》王维《山居秋暝》“正面景-侧面人” 细节描写:叶绍翁《游园不值》赵师秀《约客》苏轼《江城子·十年》 白描:《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聂夷中《田家》 衬托:正衬:见烘托;反衬:“乐景哀情”杜甫《蜀相》李白《越中览古》 渲染、烘托:贺铸《青玉案》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王昌龄《从军行》 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美人帐下” 象征:多为托物言志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用典:李商隐《锦瑟》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忽复乘舟”“长风;直挂” 以小见大:金昌绪《春怨》杜牧《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元稹《行宫》 卒章显志:末句直接表明思想:李白《行路难》“长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杜《茅屋》 以景结情:末句写景抒发情思:王昌龄《从军行》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 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欲扬先抑:叶绍翁《游园不值》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绝句》张养浩《山坡羊》 怀古伤己: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书愤》李清照《夏日绝句》 修 辞 手 法 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 描写技巧 表 现 手 法 表 达 方 式 立 意 技 巧 表 达 技 巧

【背诵宝典】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例举及常见情感汇总

【背诵宝典】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例举及常见情感汇总 二、高考各类诗歌常见情感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7、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8、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考试重心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十、列锦 (一)定义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地作用. 容易混淆地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地修辞手法地作用: .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地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地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地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地印象,产生强烈地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地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地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地特征,引起读者地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地、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地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地作用. .反问:以否定地形式表示肯定,目地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地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地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地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地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地审美改造,达到心灵地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地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地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地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地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地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它地作用在于使文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习惯行为。 A. 态度 B. 技巧 C. 知识 D. 情感 答案:B 2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依次是()、时间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技巧。 A. 沟通技巧 B. 写作技巧 C. 演讲技巧 D. 表达技巧 答案:A 3 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_____。 A. 双方感觉十分愉快 B. 一方说服另一方 C. 形成一个共同的协议 D. 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 答案:C 4 沟通的模式分为()和肢体语言沟通两种。 A. 口头语言沟通 B. 书面语言沟通 C. 图片或者图形 D. 语言沟通 答案:D 5 语言沟通更擅长传递的是。 A. 思想 B. 情感 C. 思路 D. 信息 答案:D 6 在沟通中,特别是在工作沟通中,谈论行为不要谈论 A. 性格 B. 人品 C. 个性 D. 思想 答案:C 7 ()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A. 电子邮件 B. 电话 C. 面谈 D. 会议简报 答案:C 8 聆听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 A. 寒喧问候 B. 提出问题 C. 准备聆听 D. 身体前倾 答案:C 9 ()是聆听的最好的层次。 A. 选择性聆听 B. 设身处地地聆听 C. 专注地聆听 D. 建议性聆听 答案:B 10 反馈分为正面反馈和____两种。 A. 负面反馈 B. 建设性的反馈 C. 全面反馈 D. 侧面反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通常来说,哪些方面决定着员工的工作业绩? A. 态度 B. 知识 C. 容貌 D. 技巧 答案:ABD 2 所谓沟通,是指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A. 信息 B. 语言 C. 情感 D. 思想 答案:ACD 3 双向沟通必须包含哪些行为: A. 说的行为 B. 听的行为 C. 问的行为 D. 答的行为 答案:ABC 4 沟通中的发送要注意哪些问题: A. 发送的有效方法 B. 在什么时间发送 C. 发送的具体内容 D. 发送对象 答案:ABCD 5 以下哪些不是反馈: A. 指出对方做得正确的地方 B. 指出对方做得错误的地方 C. 对于他人言行的解释 D. 对于将来的建议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 思想和情感沟通起来比较简单,信息是不太容易沟通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2 肢体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思想和情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3 在沟通过程中说的话一定要非常明确,让对方有一个准确地唯一的理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4 电话是一种语言沟通,是对一些短小的信息、简单的思想情感的传递的有效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5 说比听更重要,说是更重要的沟通技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小说表达技巧类答题技巧

第五节表达技巧 题型归纳: (1)表现手法类 (2)表达方式类。 (3)语言特色类。 (4)结构技巧 规律解析: (一)表现手法类 1、出题方式: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方法思路 (1)做到“两个结合” 解答艺术技巧题时,一要做到和小说的主题、情节、形象、环境相结合;二要做到和语言相结合。 (2)按照“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是:确定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作用)。 (3)从“四个角度”切入 四个角度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 对于艺术技巧类题目,一般先从语言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切入,特别是题干这样提问时: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然后考虑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而“结构安排”和“语言技巧”一般会在题干要求中有所提示。 3答题范式:手法认定+具体内容+作用(刻画人物,表达感情,表现主旨等方面) 4答案示例: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管理者高效演讲与表达技巧》学习体会

《管理者高效演讲与表达技巧》学习体会在秋风送爽的9月,黑马学堂迎来了任天行老师的《管理者高效演讲与表达技巧》课程,任老师专业干练的气质,谦谦有礼的举止首先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通过将自己多年独特、专业的演讲经验与课堂实际演练相结合,让大家领略到了演讲的真正力。 两天课程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体会颇多,将其总结为三“金”。第一“津”,是“津津有味”,两天的学习让所有学员都集中精神,上课几乎没有走思的,没有犯困的,有的只是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和一阵阵愉悦的实践练习声,大家都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甚至会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再听。 第二“经”是取得真经的意思。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而我们就利用短短两天就掌握了演讲的实质性技巧,可以说是取得了“演讲的真经”。演讲的一个中心,三个适合,万能公式“赞美+回顾+愿景”,条理化训练公式数量词+提炼词、拆词法,让复杂紧张的演讲过程变得简单愉快,逻辑清晰,大家都恍然大悟,仿佛已经掌握了秘诀,都有了想得心应手展示一番的冲动。 第三“今”是今非昔比的意思。过去我一直自信自己还算是比较擅长上台讲话的人,可是学习专业的演讲课程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多年来所谓的上台经验与老师讲的相比就是业余与专业的差距,只能算是入了门儿,并没有掌握其精髓。经过两天的学习,在场所有学员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过去不爱讲话的、害怕上台的学员,也都能主动上台即兴演讲,每个人都激情高昂、自信满满,克服了自己对上

台讲话的恐惧,而且演讲内容结构合理,表达清晰。 老师讲到的那些看似简单的公式,仅仅两天时间就解决了所有学员多年对于自己口才不好和胆怯的困扰,这也是任老师教学的高明之处。在课堂上,老师一再强调知识要活学活用,任何学问不使用就等于白学,当然不会变通、不能与时俱进也是没有出路的。 我觉得,黑马学堂的课程越来越精彩了,也越来越能引起大家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激情了。每节课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让大家收获多多,受益多多。 此次课程让我们这些演讲小丑离专业的演讲者更近了一步,掌握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进一步去钻研、探索和尝试。期待黑马学堂的每一位学员能够学以致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好地表现,能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实现自我素质的综合提升。 文/张艳 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师院附中李忠海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于记忆,使词句有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垫,前后照应;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诗歌表达技巧练习题附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组一抒情手法类]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题组二描写手法类]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题组三修辞手法类]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表达技巧分类解析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详析 诗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主要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其详细分类如下表: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 表达技巧修 辞 手 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互文等 表 达 方 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 描写: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细节、白描、感官、观察角度等 表 现 手 法 衬托(正衬、反衬)、象征、赋(铺陈)比兴、渲染、烘托、用典、抑扬、以小见大、重章叠句等 篇 章 结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等

构 考点分解一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4散文阅读赏析表达技巧含答案

散文阅读之赏析表达技巧 ——答准技巧,夸尽效果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题目答题技巧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 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什么技巧+什么内容+什么效果。 (一)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而且高考题已经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着眼,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分值较大的题目,一定要设点回答,标明序号,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1.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从叙述的人称选择来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好处;从叙述的顺序角度来看:顺叙、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从描写手法来看:肖像、心理、环境、景物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好处;细节描写的作用等。 2.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贴切。 3.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看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这样写好处如何。 4.从结构安排角度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谨,布局协调;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地方色彩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要熟记一些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的术语,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反衬、象征等。要了解一些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叙述人称来看,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答题的语言力求准确、简练、有条理。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组织答案。紧扣题意,提取重要信息,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当调顺语句,让意思简洁明了,紧密联系题干所问,不枝不蔓。 【2008浙江卷】 乌米

表现手法分类及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常与夸张连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1]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基本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表达,表达有哪些基本方式? 表达,又叫表达方式,表达方法。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表达的基本方式有五种、一是叙述,二是描写,三是抒情,四是议论,五是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对比烘托法、 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描写分为哪几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答: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膵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 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答: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强烈推荐)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总结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1.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曲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2.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

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资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意义。 4.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他日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追话今日的“巴山夜雨”,构思之奇妙出人意料,设身处地去想又在情理之中。 5.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