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作者: 姚俊伟

学号: 130********

专业: 行政管理

学习中心: 盐城

指导教师: 王锁明

二零一五年三月12日

摘要

腐败问题是我国当前发展要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自建国以来,国家对廉政建设和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各种打击腐败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反腐败是我国当前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提升我党执政能力、稳固我党执政地位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入手,在充分阐释当前腐败现象的分类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发腐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相关观点,提出我国地方政府腐败现象的惩治策略。

关键词:地方政府;腐败;原因;惩治

目录

摘要 .......................................................................................................................... II 绪论 (1)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 (1)

(一)官员腐败 (1)

(二)制度性腐败 (1)

二、反腐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一)我国当前所处腐败多发期的必然需要 (2)

(二)我国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 (3)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3)

(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4)

三、我国腐败问题严峻的原因分析 (4)

(一)利益驱动产生败腐 (4)

(二)法制建设滞后无法预防惩处腐败 (4)

(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5)

(四)其他原因 (5)

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反腐败的惩治策略 (5)

(一)加快法制社会建设步伐 (5)

(二)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 (6)

(三)改革反腐败机关管理体制 (6)

(四)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在当今世界,腐败逐渐凸现成一个全球性的现实问题,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健全发展的一大陷阱。朱元璋牌经感慨:“我欲铲除贪污官吏,为何朝杀而暮犯?”世界上第一个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一苏共的垮台可以说是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是他们长期以不合法手段占有杜会财富的合法化过程,搞垮苏共主要力量是党内的腐败分子。随着权贵阶层形成,苏共开始满足于盛假繁荣,喜欢做表面文章,单纯追求权力;把权力特权化.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滥用权力.荫庇亲友,以权谋私;把公仆官僚化,许多人不是关心人民.而是关心自己官运、地位和特权.任人唯亲.排除异已.人身依附普遍存在;把权力商品化,进行权钱交易,把权力作为捞取金钱的手段,苏共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探思和警醒。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

(一)官员腐败

1、贪污、挪用公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腐败现象。容易发生在政府中的某些掌握钱财物的人身上,这些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轻易挪用公款,冒领虚领单位钱财物,私扣公款。

2、受贿,行贿;个别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不愿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自身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却通过向掌握审批权、人事权、决策权、验收权、检查权等的主管领导行贿,从而获得相应的特权和补偿。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存在“卡、拿、要”等事实,从而助长了此种腐败现象的蔓延。

3、公款消费;尽管党和国家多次发文件严禁进行公款消费,但是,公款消费这种腐败现象却是屡禁不止。

(二)制度性腐败

1、基层政府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的“三乱”现象。例如安徽灵璧县一些部门、单位、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违背政策规定,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

准,扩大收费范围;部分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仍在执行,已降低的收费标准仍按原标准执行;平摊税赋,搭车收费。有些部门不按有关规定办事,对违规的罚,没有违规的也找出种种理由重罚;有的则依仗特权乱摊派,把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加在企业、农民、个体户头上,且名目繁多,如报刊费、会议费、材料费、赞助费、宣传费、评审费,甚至摊派购置种子、农药、挂历、茶叶费等。票据使用也不规范。

2、“豆腐渣”工程与日益泛滥的“重复建设”和“政绩作风”。政绩工程体现了一些官员的思维定势和习惯作风:只要你能搞出政绩,让领导看到,就会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这是政绩工程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别有用心官员,利用政绩工程来为自己的腐败目的作掩护。

3、政府管制与政府采购中的隐性腐败。这种腐败现象高发区的领域主要有:土地批租转租、建筑工程、房地产、大宗公共物质采购等。因为这些领域属于市场稀缺资源,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从而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地方保护主义。任何的地方保护主义,均是建立在地方政府腐败行为的基础之上,即不合理地变相地收受被保护对象的费税,或者是被保护对象向政府捐献巨资,或者是向某一领导干部提供好处。不仅如此,有的非法生产部门如制假,尤其是开采业等暴利行业,之所以屡禁不止,往往是出于私人业主法制化的行贿——高税,从而逃避了地方政府的合法监管。

二、反腐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我国当前所处腐败多发期的必然需要

当前我国处于腐败的多发期是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第一,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起来,各种市场行为还得不到有效地规范,各种竞争机制还得不到合理的管制,使得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有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第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利益的多元化和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一些公职人员不能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其掌握的权力和其享有收入的不平衡,成为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某些社会问题如失业问题、分配问题、腐败问题等都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不可避

免的在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这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一个原因。第四,我国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有效地打击了腐败行为。但是有些地区和部门在落实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上简单化、格式化,使得腐败监管上的漏洞较多,工作上的薄弱环节明显,容易给腐败留下得逞的机遇,因为不能有效地抑制腐败,由此给腐败的进一步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客观认识我国当前时期腐败多发原因之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必须性不仅是我国和我党的性质决定的,更是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二)我国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稳定就没有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全面增强。而腐败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造成市民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安抚,很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纵观世界各国历史,不乏有因为腐败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内战的例子。同时,腐败被认为是对民主最大的破坏,在腐败盛行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政府往往得不到民众的认可,因此只能采取高度集权或高压控制的手段来维持统治,其既得利益集团也会拼命阻止政治体制的民主改革,从而造成整个国家民主体制的退化。腐败也会引起一个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低效无能,由于权力滥用和权力不用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和控制,腐败和行政效率低下化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同时存在、互相作用。我们应该看到的事实是,在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已经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在一些地区由于矛盾激化出现了群体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如果腐败现象再等不到有效地控制,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优秀民族,一些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思想和美德如诚实守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在当今社会中都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和冲击,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地遏制,那么在一个没有道德行为底线的社会里,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必将消失的一干二净。因此,反腐倡廉是形成良好社会风

气、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体系的保证之一。当前时期,反腐倡廉更是增强我国人民信心、创造美好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我们应该看到,放眼世界,当今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廉洁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经济与廉洁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经济的高度发达可以促进廉洁程度的提高,同时廉洁程度的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腐败不仅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会加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有序化。因此,反腐倡廉不仅是我国政治稳定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腐败问题严峻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产生败腐

利益驱动的原因是权力资本的价值。之所以有人会甘冒风险向公职人员行贿,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代表国家掌握一定的稀缺资源,拥有对这些资源分配的权力资本。正是由于这些资源本身是稀缺的,所以围绕这些资源的分配便会产生激烈的供求矛盾,这进一步提高了这些资源的相对价值。同时,那些拥有这些资源分配权力的公职人员就成为各方争相拉拢、贿赂的对象。正是公职人员拥有了这些权力资本,使得管理和分配这些资源的公职人员拥有了充足的腐败本钱,也既是拥有了腐败的物质基础,拥有了腐败的先天条件。

(二)法制建设滞后无法预防惩处腐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实施市场经济,必须同时建设法制社会。而我国1992年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法制社会所要求的立法、普法、执法、守法、护法等工作步伐不快,跟不上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该出台的法律没有出台。比如说行政程序法、政务公开法、公民权利保障法和新闻法等国家法律,至今还是一片空白;二是一些已经有的法律,立法原则化,执法机关在执法环节不便操作;三是有些法律钢性不足,力度不够,威慑力弱,执行效果不佳;四是不同程度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准确、不公正、不公平的问题;五是公民法律知识不够,法制观念不强。因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不够严厉,表现

在:一是法律法规对腐败的惩处规定不够严厉,腐败分子的腐败成本(被处罚的轻重)比较低;二是对腐败分子的惩处规定执行打折扣,量纪量刑失之于宽,使腐败分子的腐败成本低上加低;三是腐败案件查处率不高,公职人员从事腐败的腐败风险(被查处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华人学者裴敏欣2007年就中国腐败问题完成一份研究报告,他认为中国一个腐败官员“平均只有3%的可能性入狱”,这使得腐败成为“一项十分有利可图且风险极小的活动”。这是腐败继续滋生和蔓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20个年头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游戏规则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上。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等价交换等经济领域规则影响,一些干部放弃正确追求,丢掉根本宗旨,羡慕富豪们挥金如土的享乐生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代替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便于谋取私利的情况下,纷纷利用职务之便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想方设法捞取非法利益,出现了买卖“乌纱帽”等典型腐败现象。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经费收支、机构设立、人员数量、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全适应反腐败需要。“跑步钱进”、机构膨胀、官多为患、“三公消费”等体制性腐败表现突出。

(四)其他原因

腐败问题的产生和日趋严重不是一方面的原因,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本文只做了概括的介绍。如宣传教育不够,典型作用乏力,新闻和舆论监督不到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有权力过于集中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反腐败机关的权力还不够到位。在我国,权力过于集中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是比较突出的,而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同时,反腐败机关在办案中有些应有的权力还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办案效率和反腐败成效。

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反腐败的惩治策略

(一)加快法制社会建设步伐

建设法制社会,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任务艰巨。当前需要抓好的工作还很多,主要集中在:一是要认真修订完善现有法律。要更严、更细、更有利于公正实施,在反腐败中发挥强大威慑力;二是要尽快制订目前空缺的一些重要法律。如《政务公开法》、《行政程序法》、《公民权利保障法》、《新闻法》、《国家机关编制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国家法律,增强法律在反腐败中的防范、惩治等环节应发挥的强制功能;三是要做好普法工作。全面提高公民知法、守法、护法意识;四是要提高司法机关自身的执法水平,提高公、检、法、司干警综合素质;五是要赋予司法机关更大的司法自主权,减少实际存在的非正常干预;六是要加强司法监督,强化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腐败。

(二)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

我们应当借鉴新加坡重典治腐的成功经验,实施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硬措施,重典治吏,严格执法,加大腐败分子腐败成本和风险。一是要奖励、保护举报人,特别是加强举报人的保密制度;二是要提高案件查处率和办案质量,制定专门规定,对该查未查、查而不处、处而不当等案件的办案人员和相关领导,实行严格的案件查办责任追究制;三是严格执行量纪量刑的统一从重标准,取消从轻和弹性规定;四是建立纪检监察、政法、检察、公安、法院、审计等机关领导组成的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形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改革反腐败机关管理体制

1、对纪检监察、审计等反腐败机关实施中央垂直领导,不受地方任何机关领导,只向“条条”上负责,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负责,排除地方干扰。

2、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类似或超强于香港廉政公署的办案权力和手段,有权使用公安、检察等机关的相关强制权力。

3、大大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的待遇和素质,使之待遇高于公、检、法机关干警,工作的软、硬件配备不低于公安机关,干部素质要求随权力和手段需要同步提高。同时,对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建立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防止其滥用职权的相关措施。

(四)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由于官员在国家机构中的特殊地位和特

殊影响,官德的整体水平对社会的伦理和道义,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一官之廉,十吏效之,百民随之。一官之腐,百吏从之,千民附之。”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必须抓好。同时,群众的素质也要提高,好多腐败是下级和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形成的,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和普通公民对官员的媚俗、贿赂、追捧和趋炎附势,是形成官员自私、贪腐、昏庸和专横跋扈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不但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还必须认真抓好全民的公民道德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好新闻舆论的正面推动作用。

五、结语

腐败被称为是政治肌体上的恶性肿瘤,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国家、产生了政治权力及商品货币的产生而产生。腐败现象与人类社会的进步背道而驰,是一种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反文明现象,近几年来,腐败现象迅速在我国滋生、蔓延,已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与腐败现象的斗争。。只有根治腐败才能融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把经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向前推进,才能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富强。如何防治腐败、遏制腐败、严惩腐败,已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将对防治、遏制和惩治腐败现象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参考文献

[1] 于丽红. 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10,(02) .

[2] 孟德学. 对反腐败斗争策略的几点思考[J]. 大庆社会科学, 2008,(05) .

[3] 刘笃才. 试论依法惩贪的策略选择[J]. 法学, 2011,(04) .

[4] 周方伦.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S1) .

[5] 李正旺,岳晓. 反腐败的相关策略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4) .

[6] 申凤梅. 反腐策略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3) .

[7] 廖敏文. 国际视野中的腐败和反腐败对策[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

[8] 叶继涛,李万,孔德洋. 博弈论在反腐败机制中的应用研究[J]. 理论月刊, 2011,(02) .

[9] 孙耀霖. 关于反腐败斗争策略的思考[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

[10] 商晓梅,张庆才. 腐败问题溯源及策略应对[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

[11] 蒋剑云. 贪官外逃之遏制策略[J]. 人民检察, 2014,(05)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