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必要性

浅析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必要性

浅析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必要性

(作者 xxx)

【摘要】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将丰富的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新的环境。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影视艺术图文声像一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讨论出影视教育的特性,并探究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影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进一步全面性探讨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而,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研究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益处。最终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在课改的时代背景下, 合理的将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整合运用,从而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基业得以长青。

关键词:影视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必要性;可能性

Analysis of video resources and the primary ne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Author xxx)

【Abstract】Movie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ubjects is a wealth of video resource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ulti-channel, multi-faceted, multi-format to combin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Today's socie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onditions, video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ubjects was conducted on this basis.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Graphic image of audio-visual integration, visualization, bringing students to a strong sensory stimulation, can great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by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film education And explore how languag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language subject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and ag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star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isual arts a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on. Eventually hope my primary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background, a reasonable video resources will be integr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subjects, so that the cause of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nguage education to Evergreen Foundation.

Key words: visual arts;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integration; necessity; the possibility of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1章绪论----------------------------------------------------- 5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5

1.2 主要研究内容-------------------------------------------- 6

1.3 主要研究方法-------------------------------------------- 6 第2章影视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内涵------------------------------- 6

2.1 整合的内涵---------------------------------------------- 7

2.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7

2.2 进展情况------------------------------------------------ 8 第3章影视教育的概念及特性------------------------------------- 8

3.1影视教育的概念------------------------------------------- 8

3.2 影视教育的特性------------------------------------------ 9

3.2.1 影视教育的生动性----------------------------------- 9

3.2.2 视教育的综合性------------------------------------ 10

3.2.3 影视教育的针对性---------------------------------- 10

3.2.4 影视教育逼真性------------------------------------ 11 第4章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可能性------------------------ 12 第5章影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性------------------------ 13

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14

4.2 影视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15

4.2.1 影视教育突破教学的时空局限------------------------ 15

4.2.2 影视教育丰富校园生活------------------------------ 16

4.2.3 强化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 17

4.2.4 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 17

4.3 影视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17

4.3.1 情感与理智的融合---------------------------------- 17

4.4.2 心理素质的提高------------------------------------ 18

4.4.3 人的本质力量的完善--------------------------------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19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突破了亘古以来传统的艺术方式,它以飞速的现代科学为依托,融合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创造出以镜头画面叙述和描写、以声画结合、镜头组接为主要特点的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它一经问世,便以囊括大块的宏大气魄迅速传播到整个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它那五彩缤纷的画面、千曲百折的叙事、绘声绘色的视听冲击,以及它那‘缺席的在场’所带来的逼真感与想象性的高度融合,使它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人类用‘通感’、造型瞬间、语言形象等各种手段仍然难以克服的镜与灯、声与像、面与线的美学对立,创造了一种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一体化的艺术样式,从而成为20世纪人类艺术的新宠。”

然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以及小学语文课程在新时期出现的巨大变化,使得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的本身意义重大,也决定了它在所有的课程研究里面处于中心的地位。新的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1。

在当今世界,影视教育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而引人瞩目,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作品不仅对开拓广泛的经济市场有益,而且对加大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在国际社会上的整体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学校,影视教育能把空洞的说教、乏味的常谈、机械的评说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通过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影视艺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影视节目可以将儿童带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到不同主人公的感受,从事不同主人公所从事的活动,应付不同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2影视教育它具有形式的直观性、表现的生动性、题材的典型性、内容的多样性等突出优点。忽视对影视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导致小学生被时下粗制滥造的不良影视作品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好的影视作品难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所以,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影视教育的时刻。

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借介影视艺术元素,积极组织、开发、利用现有的影视艺术资源,有效地发挥影视艺术的综合育人功能,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深化语文教学功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大语文”作用。

1

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4

2王珠珠.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6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部分数据,试图了解学生接受影视文化的现实状况,并尝试从影视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和智育功能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等方面探讨一种更为感性的教学方式,即影视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以影视艺术扩展语文教学内容、影视艺术激发学生审美感受力和想象力、影视艺术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和技巧等几方面研究影视文化知识引进语文课堂的可行性,改进教学方法,并讨论出怎样把影视教育纳入其中,进一步探究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影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再而,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研究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案。最终希望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在课改的时代背景下, 语文教育事业基业得以长青。

1.3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查找法,例证法,归纳总结法演绎归纳法、事例论证法等等,并通过教学实践得出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影视教育的具体的有效的实施方法。

第2章影视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内涵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有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目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全国性的“课程整合热”。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一样,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

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界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因此创新教育就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同时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但从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总体看,中等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观念还未深入师生之心,原因是中等小学学生对文化基础科目存在着明显的厌学心理,而教师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各自为政的摸索。就在这个时候教育事业工作者发现在教育课堂上以“课程整合”来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目前关于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说法和定义很多,那么该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

2.1 整合的内涵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3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4。而所谓整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因此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的发展过程。

2.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笔者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帮助指示, CAI)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脉络符合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符合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思想活跃)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居中的)的学习环境。”5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知识从教师)”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知识有教师)”。

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

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众多,众多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阐释也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传统的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待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解月光,董玉琦.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电教,2002,2

5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2.2 进展情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问世,本世纪三十年代电视诞生,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随之电视机、录像机、VCD等迅速普及,家庭影院进入寻常百姓人家,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影视媒体,视觉文化已成为时代潮流。当今的学生便是在屏幕前长大的一代。

同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学影视艺术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因为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综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工艺等多种艺术媒介,并以此作为传达某种审美意识的方式和构成艺术形象的手段。影视生产的基础是影视文学剧本,它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可以供人阅读,它具有文学的因素,可以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其次,影视是将绘画和戏剧、音乐和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融合为统一的综合体,其中视觉形象是它最重要的因素。而据研究,人的记忆80%来源与视觉,因此,通过影视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再者,当今的社会是声色交织的社会,在大量影音文字的冲击下,学生不可能不接触影视文学,影视正是以其丰富性、多变性吸引着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将影视艺术应用于课堂正是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视觉效果强这一优势。既发挥了影视文学的长处,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当今学校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旋涡,语文课还没有摆脱“填鸭式”、“满灌式”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把学习语文仅仅作为争取好分数的一种手段。学生普遍感觉语文课枯燥无味,语文课内容老套,对上语文课缺乏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语文课,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上,使语文成了学好其他学科的“牺牲品”。“语文无用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许多教师针对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影视艺术中的技巧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第3章影视教育的概念及特性

3.1影视教育的概念

中学的影视教育就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施教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诉诸视听的影视作品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课内互动学习、课外引导自学的方式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作为诉诸视觉与听觉两大接受信息系统的教育媒介,影视教育以其表现内容和手段的丰富、及时、深厚、形象生动等特点,成为一面反映生活、折射生活的镜子。这面镜子是那样博大、那样无孔不入、那样感人至深,使教育与哲学、社会的思考性融合在一起。它的反映面是如此之大,不仅可以反映正在发生的现实,而且可以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的事件。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形形色色人的心理情态,各种各样缠绕的关系,又同时显示着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百科全

书一样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中学语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和影视教育所具有的功能相契合,中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与影视教育自身的特点相符6。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与影视教育的诸多契合点使得中学语文教育中以影视教育为教育手段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语文教育。

3.2 影视教育的特性

影视艺术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一种全新的审美对象,它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和特征,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广泛的作用,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影视教育的生动性

影视教育的生动性首先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注重应试,教师满堂灌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呆板。这种的填鸭式教育,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如果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取得的教学效果都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兴趣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引起的。影视教育正是以声光图结合的感官刺激,迅速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注意力和思维指向,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地说,影视教育能够促进精神文化的创新发展,因为,它真正把文化传播新概念、新媒体引进到学校和课程中,引进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它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承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传承内容单线式的缺陷,用形象的、互相联系的、综合的信息传承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知识和经验。把生动的声音效果结合鲜明的视觉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通过影视画面更好地感觉到由于力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情绪起伏等种种细节,这种活动画面的效果无疑会比教师的现场演示具有更强,更有效。即将知识美化,使枯燥的知识穿上感情色彩的外衣,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便于接受的角度。

影视通过视觉的画面、听觉的声音而使得它自身具有真实感人,丰富多彩的生动性。影视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声音世界、色彩世界、情感世界都是丰富而生动的。如《泰坦尼克号》中,当人遇到巨大的意外灾难的时候,各种人的不同表现,那些蕴涵在生命特殊时刻里的生命情感的,理性的种种的感人,对受教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情感与心理的震撼和体验。如此生动的教育媒介在语文教育中,的确是有趣味性的学习。如何妥善而完美的传达学习内容,如何恰当而生动的传递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所以辅以影视教学手段是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语文课堂气氛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影视教育不是一言堂,不是灌输式,而是交流、对话

6〕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209

引导启发、互动、解读等综合特点所呈现生动性的特点。

3.2.2 视教育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乔治·萨杜尔指出:“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汲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学科,并且很快地把他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从欣赏者对电影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和途径来看,影视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声画结合,成为现代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从艺术形象的存在的方式角度分析,影视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功能”。从艺术形象的展现方式来看,影视艺术又是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的有机结合。运动性是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影视画面的强有力的、极近真实的、富于表现力的运动变换是影视艺术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影视艺术在总体的动态中包含着相对静态的因素,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从塑造艺术形象所运用的主要手段看,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可以说,影视艺术是在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吸收了多门艺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某些艺术手段,融会贯通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审美特征的一门独立的艺术。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曾经说过,电影“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艺术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发声的语言结合成为统一的综合体。”电影的拍摄首先要有文学剧本,而且剧本的好坏对影视作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的影视作品,特别是许多经典性的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改编拍摄的。在欧洲,19世纪以来的所有的文学名著,几乎都被改编拍摄过。有的被拍过几次甚至几十次,如《安娜·卡列尼娜》《简·爱》等。在我国,文学名著也曾被大量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如《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祝福》《阿Q正传》《春蚕》《林家铺子》《上海的早晨》《林海雪原》《骆驼祥子》等等。

从艺术表现手段来看,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巨大影响,从叙事手法、结构方式、塑造人物及至体裁特色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吸取了散文的纪实性,从而产生了纪实电影和散文电影;从诗歌中吸取了抒情性,从而产生了诗话电影和散文诗化电影。在电影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小说式电影,就是在小说美学特征影响下形成的小说式电影观念的指导下产生的。电影与戏剧是最为直接而密切的。从电影史上看,电影诞生的初期就有以电影艺术家梅生曼为代表的戏剧派电影。他把戏剧美学、戏剧冲突理论、戏剧结构和表演的技巧等系统地引进到电影创作中,突破了消极模仿生活的照相式的电影技法,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对电影及电影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视与绘画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画面的构成、层次的安排、色彩的运用以及通过画面构成比喻、象征、对比、联想的艺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影视艺术对绘画艺术的借鉴吸收,是直接而明显的。影视艺术离不开音乐,除了主题歌、音乐伴奏外,从深层次说,音乐流畅和谐的节奏,对影视蒙太奇的构成和矛盾冲突的展开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音乐艺术中,音乐以连续不断的时间流动和严谨的曲式结构,构成独立的艺术形象。在影视艺术中,作曲家是根据创作银幕总体形象的需要,使音乐形象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有机地融于整个银幕形象中。

应当指出的是,电影的综合性绝不仅仅多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而是在融合中革新创造,形成了电影独具的个性、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门独立的艺术。

3.2.3 影视教育的针对性

影视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的。影视教育是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不仅是指

从内容上配合语文课教学,也还指针对小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的培养。语文教育具有现实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现实,从而培养善说、善听、善写、会思、会创新的时代需求的人才。影视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媒介,对生活与自然的反映不但充满了真实感,而且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7

影视教育还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育。以文字阅读为主的时代,书本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很大。而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的小学生的生活中,影视对学生的影响更是远远大于书本对其思想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是决定于影视在今天的普及程度,另一方面则源于影视文化艺术优于书本即语言文字的本质所决定的。在影视出现之前,人类的文化是文字语言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的,由于语言文字不能再现直观、可视的物质形象,而只能通过抽象化的概念完成传播过程,所以,人们又把书面语言和语言称为概念文化,相对概念文化由于影视能逼真地再现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形象,使用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去直接感知文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把影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相对书本教学而言,其教学效果自然是远非原来单纯概念文化教育可以与之比肩和媲美的了。

事实上一部优秀影片对学生教育作用之大,超过教师抽象说理教育的作用,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黄继光》、《董存瑞》等影片对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教育作用之大,之深刻,己经是事实了。例如影片《孔繁森》,表现了真实生活中的援藏高级干部的高尚行为,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看者,自觉反省自己的行为与高尚品行的差距。而影视教育的真实性,给受教者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教育蓝本和行为指导的模范。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影视教育必须针对现实。语文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与影视教育的影像的逼真性并非完全一致,影视所呈现的真实性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把握这种影像世界的真实。所以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影视教育必须针对现实,注重正确引导影像教育所引起的惟美主义追求,从而背离生活的真实,使受教者吸食精神鸦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影视教育必须注重正确引导。再如《居里夫人》、《达尔文》、《李四光》等电影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情绪、道德修养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和科学献身精神的激发都是学科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所难以望其项背的。由此,可以把影视教育作为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人格心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这也是语文教育所必须关注的多元教育目标之一。

3.2.4 影视教育逼真性

逼真性是影视艺术基本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指影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最大限度地逼近客观存在的生活的真实,“它是一种给逼真地再现现实提供最大可能性的艺术”这“最大的可能”就是指影视艺术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多方面的物质手段以及由此而创造和衍生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使影视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具的逼真性。“影视的逼真性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不断运动的、直观的逼真性”。这是任何一门艺术所难以达到的。文学反映生活虽也有极大的逼真性,但是它是运用文学的描述来表现的,缺乏直观性,读者不能看到形象,不是实见实闻。而影视艺术以突破时空限制的较大自由、视觉听觉双重感受、不断运动的连续影象、最接近生活真实的画面(声音、色

7〕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209

彩)来反映社会生活。

影视的逼真性,并不是要艺术家们机械地照搬生活的真实,否定艺术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恰恰相反,它要求艺术家们通过逼真的真实来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要达到表现本质的真实,就必须通过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来创造逼真的生活场面和细节,才能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目的。任何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艺术创作实践的结晶。从作品镜头的拍摄、选择、运用和组接变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材料的选择剪裁、情节的布局安排、人物的刻画、主观情感的抒发、环境氛围的营造和渲染等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理解、态度,也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影视观念、生活经历和文化艺术修养等主观因素对作品的渗入和影响。

第4章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可能性

语文教学为什么能够和影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整合之所以能够实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影视资源本身即蕴涵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在语文教学中的所有知识点在影视资源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素材支持。这些资源主要有:

(1)、语言信息及技能: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影视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语言信息,有主人公之间的对白,有内心的独白,有解说词,有配音,有画外音等等,有些影视的语言甚至是广为流传、经典性的语言,学生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接受教育的同时,这些语言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通过课后的模仿,排练等形式,可以将这些充满感情,活生生的语言提炼出来,作为教材使用。

(2)、文学作品的情节及其魅力:有许多的影视作品都是有文学作品改变而来,有些还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语文教科书里面有一些教材是选自各类文学作品。例如语文课文《鲁宾逊漂流记》《卖火柴的小女孩》《斯巴达克思》等等,都是在国外的名著中精心节选出来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要理解这些文学作品,光靠课本上的文字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况且选入课本的文章往往是节选自原著,断章取义,缺乏相应的环境和背景,学生很难单独理解。而引进相关的影视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来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而且浅显易懂,生动活泼,为学生理解课本文字材料奠定了基础”。

(3)、表现和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这是所有的艺术作品的共同的主题。影视作品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语言,视觉形象,情节的发展等手段来完成。“理解人物,表现人物,再现人物”,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主题,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直观可视,生动具体,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比纯文字型的人物塑造更加生动、简单,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已经进行的实验课题里面,有影视人物形象与文字人物形象的交互和互相转换,有些还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比如,对比影视节目塑造的形象和课本文字形象,将影视作品塑造的形象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等等。

(4)、各类影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涵着极其多知识信息。无论是专门的知识性的影视片还是一般的影视作品,都在传递着视觉信息的同时也同时在将相关的各类知识传递给学生。有些是专门的介绍科学知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影视专题片,这类影视片既可以作为在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又可以作为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的课外“读物”,比如:《动物世界》、《美国自然地理杂志》、《神奇的地球》等这类影视节目。还有更加多的知识性是隐藏在我们的影视节目之

中的,有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片段画面,往往会对学生起到深刻的影响。比如在电影《居里夫人》里,不仅表现了主人公伟大光辉的人格,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回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可以接触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些隐性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大,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5)、强烈画面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这是影视艺术的特色之一,“情感育人”。影视节目的画面感染力是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这些视觉形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方面,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都有着其显著的优势。

2、资源软件和硬件的为实施奠定了基础。

(1)、软件建设上: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种美的追求,体现出美的内涵,其审美构成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将优秀的影视片荟萃,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展示于学校课堂之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桌桌别具风趣,极有品味的文化套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给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不亚于一节文化课的收益,可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百年来的世界优秀电影和电视节目,集合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它为学生提供的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奇异美妙的现代科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绚烂多采的美丽画面、曲折复杂且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电影主题歌和插曲,令人终生难忘,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正因如此,本课题力图充分利用世界优秀影视资源,通过科学、真实、规范、有序的实验研究,把世界上最好的影片献给学生,用最现代的传媒工具培养未来事业的优秀接班人。迄今为止,人类将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共拍成故事片二十二万部,我们从世界上30多个电影大国的6000部影片中精选出500部,参照全国现行各学科教学大纲及课本的内容范围和深度,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分年级推荐给学生观看。比如电影课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参与选片,由教师正确导看,经过多阶段的实验研究,看学校教育中是否能形成一门电影课。验证每一部推荐影片在不同年龄段是否适合入选,并探索进一步扩大试点的经验,总结用电影课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培养第一批推广此项工作的骨干队伍。这些电影资源进入课堂之后,开创电影教育学的先驱,完成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一项神圣使命。由于这些数量庞大的电影和电视资源现在己经进行了合理的分类,使得教师在实际使用这些影视资源的时候方便和快捷。

(2)、硬件设施为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相关的影视节目及片段的采集、编辑剪接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普及为整合提供条件上了可能。互联网的建设为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内开展整合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全国范围的教育技术方面的大量投入,也为整合提供了相关硬件条件。

第5章、影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家庭影院的普及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的电教化逐渐普及,这一切使得影视教育具有了物质的、技术的实施保证。

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这句话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因此,要增强一种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这就是生活语文。在影视传播铺天盖地

的今天,学生的课余生活几乎被健康的、不健康的影视作品所包围,片面地要求学生不要看电影电视,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样具有认知、开智、审美、立德的育人功能。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视觉与听觉在审美上的综合。影视欣赏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它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一样,存在着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渐渐上升和深化的过程。但这种认识活动,更加有意于知、情、意三者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观赏者的知情意三者的协调发展。康德在《判断力批评》8中,把人的心灵分为知、情、意三部分。人必须通过审美状态才能由单纯的感性状态达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而影视欣赏能通过促进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的提升,使学生的知、情、意达到协调发展。影视欣赏要达到教育目的,就当然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具有传播信息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而这些统一于欣赏过程而达到目的。语文学科本身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语文学习所涉及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影视欣赏的多元教育目标的核心恰恰就指向生活语文,影视作品也是反映生活的,而生活语文所强调的也是从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学习并掌握影视欣赏的方法,是很必要的。语文教师不仅只是把课堂语文作为教学的焦点,还应该教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即指导学生在课外业余时间选择何种电影电视,如何观看等)影视艺术,并把影视教育整合,融入语文教育系统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影视教育与生活语文的关系实际上是:影视教育丰富和深化了生活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中学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实用,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影视教育有助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课程本身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影视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也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肩负着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使命。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的课程,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语文学习为以后的自学奠定了基础,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出现令人堪忧的局面: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学生的学习;重视知识讲授,忽视能力培养。重课内知识,轻课外拓展;重本学科课程的学习,轻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把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唯一评定标准;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单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寻求新的出路,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

8马彩霞《浅谈影视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6979780.html,/qk/82495B/200710/25802724.html

4.2 影视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己经影响了我们的整个社会,使我们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现今的小学生,是在各种音像媒体的伴随下成长的一代,各种各样信息纷至沓来,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而当前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席卷着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以及教育过程的一切因素的变革。信息时代就意味着信息的交流更方便、快捷、全方位的覆盖,信息全球化的到来。电子传媒的发展和作用日益彰显,进入家庭、进入学校,甚至达至个人。由于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刺激,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也因此,文字的被图像的有所取代。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价值、教育体制、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将随之调整。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精英教育的影响,功利性较强,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在当今知识快速增长的时代,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在学校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追赶上知识激增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学生应形成怎样获得知识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不适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语文课改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语文课改意味着小学语文课程以及从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将随着今天的时代和的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而发生变革。从今年小学使用的教材看,整体情况出现了一些显著特点:删、减、降。删除部分课文甚至传统课文中的名家名篇减少(压缩)课文篇幅,减少作业量并大幅度减少背诵篇目;大幅度降低课文教学的要求,甚至强调了几十年的双基要求,也较少提及9。改为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文精神,促进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新的考验,除了坚持高效地教好现行教材外,我们是否还应当争取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是否应该有些更新更好更有效的作为?随着网络连接起了千家万户,语文教材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到。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对语文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开拓新视野采取新举措已成了必然的选择。

因此,影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新的生长点。

4.2.1 影视教育突破教学的时空局限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教室,现代意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环境,它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在网络虚拟环境里。而教学媒体是:教科书、黑板和视听媒体。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忠实而有序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视教育发挥了影视特殊的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影视教育的优势,可以创造最佳的教育效益,把影视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有力地推动和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促进学科的课程改革。影视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教学时空的局限性。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45分钟的课堂,语文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耳口相传。教师是知识9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254

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容器。且不论教师本身知识并非无限的,一堂语文课,其知识容量是有限的。小学生每天不仅只上语文课,还有其它课。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得语文学习仅凭学校的45分钟语文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此,课内课外的结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影视教育不仅扩大了课堂内的知识容量,而且,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外的影视观看,突破所学课文内容的时空限制,提出延伸性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荷花淀》,可提问学生业余是否看过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对于抗日战争有什么看法?《荷花淀))中的抗日战争是怎样残酷?与原本美好的生活,和睦的家庭有怎样的矛盾?这种提问可以减弱学生因课文写作年代久远而造成的隔膜感,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差距。有利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运用观看影视所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迁移过程中,使语文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4.2.2 影视教育丰富校园生活

目前的中小学生,每天的学习与繁重的各科课后作业(尚不包括为准备学科竞赛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的活动范围仅局限在“两点一张线”上,(两点:学校、家。一线:从学校到家,或从家到学校。),作长达六年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运动。这无法给学生新鲜感和生活的多姿多彩,现代学生生活规律的单调和内容的贫乏、简单,不仅泯灭了小学生天真与好奇的天性,更无法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天赋中的创造力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又由于繁重的课业而缺少时间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单调的学校学习生活使学生缺乏社会阅历。从而造成现代中学生表现出缺少与年龄相对应的人生阅历。学生生活面窄,人际交往能力差,看问题过于肤浅与简单,不善于与人沟通。姑且不论这种现状与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即使是仅仅把小学教育作为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培养一个能自立于社会的独立的人的基本要求也相去甚远。事实上,由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这正在成为部分小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并正在进一步成为阻碍对孩子潜在的各种能力和天赋的开发和启迪。这一点是违背了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与出发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或者独立于社会的能力),应该是在学生愉快的学习中形成和获得的。现代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太短,自前家庭与学校的应试教育使他们的大脑不放松,从而压抑了天赋和创造力,又由于目前在这种单调刻板的学习生活,以学习成绩定优劣,这又必然使一些学科成绩差,但其它方面有潜在天赋的学生,因缺少发展其天赋的环境与条件,成为“差生”。这种学习环境的刻板和评价标准的单一,又必然会一方面压抑孩子的天赋,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不少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厌学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说,目前中国教育本身所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不足是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之一。马家爵事件已经反映了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影视教学的开设将给目前中学生“两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注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与活力,无疑它将给当代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无限的魅力与色彩。不仅如此,它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得到有效的缓解与放松,而这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和大脑自由的放松状态,将有利于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甚至可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智力天赋和创造力,这反过来又有可能促使学生学科成绩得到提高。此外,由于影视悦耳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幽默风趣或极富生活哲理的对话,将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将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水平及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又是影视教学对目前中学教育的不足所做的必要的补充。

4.2.3 强化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中国文字的理解,而影视教育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而影视教育能够通过直观的画面强化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

电影和电视是目前传播最广泛,影响也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从表现形式上说,它融绘画、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摄影文学于一体。它以直观、多元化、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等一系列优势,使语文教学抽象的字词易为学生接受。再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未见过大漠的人,是无法想象出大漠的孤,大漠的静的景象的。可是有了电影电视,没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大漠的学生几乎没有。那么学生对于这两句诗的理解,就可以通过看过大漠的景观,来把握了。

4.2.4 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

文科自古就是文、史、哲、自然的综合。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强调的是在社会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交际中学语文。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综合性。语文教育显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只满足了人类交流工具的要求。实际,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综合性的。小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家和学校。活动范围的限制,接触面的狭窄,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狭窄。影视教育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又一途径。优秀的影视作品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成为学生所喜爱,而这几部电视连续剧内容丰富健康,有厚实的社会生活、曲折的故事、完美的艺术结构、精彩的人物语言。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条件组织学生收看,并要求学生写收视笔记,组织同学互相交流观后感。同学通过这些活动,对中国的人文精神有了各自直观的看法和认识。开专题剧评会,写专题评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文笔表达能力。此外,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大大扩大了视野。《新闻联播》的明确精练严谨准确的播报,也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而《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节目使学生明辨是非。这样,通过课内,课外的指导,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并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

4.3 影视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4.3.1 情感与理智的融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造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淫。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能与时代合拍,新的语文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

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情操、对社会人类充满热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时候是用情感进行交流的。这种情感的交流常常受到理智的制约。当处于是非判断中时:情感就会影响理智的正确判断。而没有理智牵引的情感也会导致情感泛滥成灾的。

影视艺术教育则能够涵育人的丰富情感,它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能够伴随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波动,长久地激励他们,从而促进健康完善的人格素质培养。影视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对影视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不但获得了很大的艺术美的享受,更会产生伴随着情感的理智交流,即在对影视作品中的人或事件不断有着理智的判断,同时会对作品中的人产生或敬佩或同情或焦虑的感情。而作品中的人物行为,表现,情感都可以成为现实生活的参照诸如:如何处理好法规与亲情的关系,工作与娱乐的关系。而这种融入情感的理性教育要比书本中的教条生动得多,也更易为接受。

4.4.2 心理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在今天,已经被提到衡量新世纪国民总体情况和适应新环境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构成指数的高度,成了极富时代感与紧迫感的社会教育所需要具备的社会行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教学只教知识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层次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有机地进行审美教育。”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心理健康的人,更进一步要求有心理承担力的人。心理承担力并非天成,它需要环境的磨砺和后天的培养。

社会构成越趋多元化,高科技与信息网络将使人们的交流变动越发方便,硬件形成的环境,迫使生存其间的人们去适应它,以使自己走向更丰富,并做更多贡献,使社会走向更发展更美好。这就需要人们不但发挥先天优势素质,更应努力在后天的教育中使某些潜质得到更大的发挥。影视艺术由于它的多元化结构,综合性表现能力及视听的生动直观等特点,给人们的素质提高与发展提供了极好教育媒介,对个体产生着多方面效应。影视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心理素质训练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学校家之间的单调,使的学生在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影视教育以真实的画面声音,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当大的变故降临到片中主角身上时,主角或慌乱或从容的处理方式,都会受到学生作为旁观者的清醒判断,这种判断会作为记忆留存在其心里。当失败,挫折来临,或意外发生,他可以不自觉产生内在的模仿去处理。如《泰坦尼克号》中,当人遇到巨大的意外灾难的时候,各种人的不同表现,那些蕴涵在生命特殊时刻里的求生本能,对受教者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的震撼和体验。

影视艺术不会像体育训练一样,通过跑步锻炼速度,通过体操展现优美的形体节奏等,影视教育以其逼真的生活场景,故事情节的生动和情感,让人们真切体味到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体味到的特殊境遇之中,从而体验更丰富而复杂的生活与社会环境。在增加认识的基础上,生理心理素质得到特殊而难得的训练,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适应突发事件,适应变化,更具现实价值。是间接的生活积累。

4.4.3 人的本质力量的完善

人在运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物质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精神文明,诸如勇敢,坚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等优秀品质,但在衣食住行等追求过程中,也自然滋生了一些与美好相悖的一些劣性,如自私、狭隘、懦弱等,而人类的进步就在不断地克服休整恶性,培育发扬美好的一面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越来越健康发展,由众多的人组成的社会才可能越来越健康发展,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它主要表现在人的理想,信念,精神,品格,性格等方面。

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马加爵是一个悲剧,这种悲剧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格扭曲。影视艺术教育为这种超越提高了生动的参照,使这种超越深入人心受教者在情感激动的状态里被感动和理解,从而使生活中的行为有了具体的指导蓝本。

影视教育深含着对人的关照。影视剧中描写的是个体的人和众多个体编织的社会,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对人类许多美好理想坚强意志,崇高品格,丰富情感等优秀素质的展示,活动在影视故事中的人物成为这些精神的载体,感化着受教者。银幕上活跃的是剧作者对于生活的审美追求,将形而上学的概念具体化了,伴随着视觉冲击,生动而感人的形象使受教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长久的产生积极的效应,从而推动着受教者人格完善的进程,达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完善。

结论

总之,把影视艺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一个新的挑战。它使影视艺术得到了延伸,也使语文教学得到了优化。正如郭沫若所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在语文教学中,既给了学生充分动手、动脑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影视艺术环境下,在语文综合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拓展语文知识的同时开展活动,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使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得以体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多种智力,优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多媒体CAI教学案例》方其桂人民邮电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指南》熊生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5】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7

【6】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

【7】王光祖黄会林李亦中《影视艺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盘剑,郑淑梅《影视艺术学》,浙江大学出版,2003

【9】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0】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姜敏《影视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12】高鑫《电影艺术概论》学苑出版社,1997

【13】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1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