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表面细菌

人体表面细菌

人体表面细菌
人体表面细菌

实验步骤与结果

【操作步骤】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按附录所示比例准确称量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倒入烧杯,搅拌溶化,然后用NaOH溶液调节pH,使pH保持在7.0~7.2。将培养基分装入两三角瓶里,然后按比例加入剪碎的琼脂。加塞,包扎。

2.灭菌

将2包培养皿(每包10个)、2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2个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用牛皮纸包好并标记,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0min。3.倒平板

将取出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手可以触摸的温度),开始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在火焰旁,左手取下瓶塞,使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翻转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一点,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恰好覆盖培养皿底部),然后放在桌面上,待凝固后即为平板。然后将其倒置备用

4.微生物的接种。接种过程要完全严格在火焰附近进行,操作要尽量迅速准确(1)手表面取样。

取1个平板,分别用浸灭菌水后的无菌棉签在未洗的手上擦拭几下后在培养基上划线置于37°C环境下培养。

(2)头发

在揭开皿盖的琼脂平板的上方,用手将头发用力摇动数次,使细菌降落到玻脂平板表面,然后盖上皿盖。

A. 接种时,用左手将平皿开启一缝;

B.棉签伸入平板接种;

C.用己灭菌并冷却了的接种环划线;

D. 第二部分划线;

E.最后部分划线

(3)鼻腔

①取出棉签,并将其用无菌水沾湿。

②用湿棉签在鼻腔内滚动数次。

③接种与划线,然后盖上皿盖。

(4)口腔取干燥棉签,在口腔上皮轻轻擦拭,迅速将棉签涂平板培养基上。

(5)眼镜

用无菌水沾湿棉签在眼镜轻轻擦拭后,迅速在平板表面轻轻涂抹几下,盖上皿盖。

(6)手机

用棉签在手机表面轻轻擦拭后,迅速在平板表面轻轻涂抹几下,盖上皿盖。

5.培养

将接种好的6个平板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三天。

6.观察

1.在培养3天后,取出培养皿,进行菌落的观察与记录。

2.对单个细菌的菌落进行描述,应该对菌落的大小(大、中,小),颜色

(白,黄,粉红等),干湿(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

(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细记录。

图片口腔

头发

鼻腔

手指

手机

眼镜

(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 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 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 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 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 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 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 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 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 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 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 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 有罠序噸 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 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 约维持 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 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 劳, 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 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 400米跑162显著增加 100米跑80未见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糖有氧氧化>脂 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 分钟主要依赖有 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 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 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 酸。 (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 的消耗逐渐增多, ADP 水平逐渐增高, NAD+ 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 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 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一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 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如磷酸原、糖原等。

人体生物化学与疾病_重点_公选临床生化_考点

人体生物化学与疾病(临床生物化学/公选) 重点 名词解释 1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血糖浓度过低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2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利用低下而引起的以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持续高血糖,甚至出现尿糖. 3胰岛素抗性:又称胰岛素抵抗,是指由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陷,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差,不能将胰岛素信息转换为生物学效应的现象。 1.胰岛素释放试验:常与OGTT同时进行,利用口服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从而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h\2h\3h的血清(浆)胰岛素水平,称为胰岛素释放试验;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观察\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2.胆石症:(cholelithiasis) 是指在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可以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的现象。 3.酮症酸中毒:指在脂肪大量动用的情况下,如糖尿病\饥饿\妊娠反应较长时间伴有呕吐症状者\酒精中毒呕吐并数日少进食物者,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加强,酮体生成增加并超过了肝外组织的利用量,因而出现酮血症 4.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的结果。 5.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6.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堆积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7.肝性脑病:是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严重的神经综合征,又称肝性昏迷。 8.假性神经递质:某些物质结构与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从而影响脑功能,称假神经递质。 9.肾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经肾脏清除。 10.微量蛋白:是指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难以检出的一些尿蛋白。包括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Tamm-Horsfall蛋白(THP),α1-微球蛋白(1-MG)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视黄醇结合蛋白 11.肾小球性蛋白尿:由肾小球病变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较多的血浆蛋白滤出,主要是白蛋白。 简答 2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机制 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①多尿:血糖升高,超出肾糖域(8.9~9.9mmol/L),出现尿糖,引发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的症状; ②多饮:多尿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加之血糖升高\引起血浆渗透压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口渴思饮,出现多饮的症状; ③多食:尿液排出大量葡萄糖,加机体糖利用障碍,能量代谢紊乱,使患者出现饥饿感而多食; ④体重减轻: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升高,导致机体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加之机体脱水,从而引起体重减轻; 3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 ①胆结石核心:脱落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固醇结晶等 ②胆固醇过饱和——致石性胆汁 ③胆汁排空障碍:肥胖\迷走神经部分切除\妊娠\不吃早餐 4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是指动脉内膜脂质和血液成分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并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 机制:动脉内膜的平滑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和来自血液的单核细胞不断地吞噬大量脂质成为泡沫细胞;血小板迅速粘附聚集于受损处并被激活。 5列表写出血浆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异常血浆脂蛋白\发病原因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正常人体功能

一.名词解释 1.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环境 3.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4.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造成Na+大量内流并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6.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安静时心率为平均75次/分 1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1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13.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4.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起搏形成的心脏节律 15.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16.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17.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18.吸收:经消化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维生素、无机盐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19.容受性舒张:在进食时食物对口腔、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 20.胃排空: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1.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3.酮体: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含有丰富的合成酮体的酶系,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一部分进入三羚酸循环彻底氧化,一部分缩合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24.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 25.必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 26.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27.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增多的现象 28.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29.水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30.视力: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称为视锐度,即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 31.瞳孔近反射:当近物时,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以控制入眼的光线量,称为瞳孔近反射3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强弱而改变,强光照射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33.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的过程 34.神经递质:油神经末梢释放,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 35.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36.肾上腺素能纤维:凡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7.牵涉痛: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8.牵张反射:是指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

生物化学与人类健康

生物化学与人类健康 ------益生菌 陶玲 (化学系 07410120taoling70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17092810.html,) 摘要: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益生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作为人体必须得菌群,具有 营养,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抵抗肿瘤,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文以乳酸菌的 作用为例,简要的说明了益生菌的功能。 关键词:益生菌;免疫调节;乳酸菌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有过发酵制品。然而,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人提出乳酸菌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成分。此后,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才开始起步。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人类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以证实“益生菌”(或者称之为“友好细菌”)给健康带来的益处,这项工作持续至今。 益生菌,那么,何谓益生菌呢? 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 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人体肠道及体表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其种类多达400余种,重达两公斤,其中包括:黑曲霉、米曲霉、孢杆菌、厌氧性拟杆菌、发酵乳杆菌、乳酸乳杆菌、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嗜热性双歧杆菌、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啤酒片球菌、酿酒酵母、乳酸链球菌、二乙酰乳酸链球菌、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等。其中有对人有害的,被人们 称为有害菌;有对人有益的,被称为有益菌;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条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条件下 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实际上你肠道中的细菌总数比你身体里的细胞总数还多。在健康肠道中,正 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与有害菌的比例为10:1。肠道中庞大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正常情况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护人体的健康。 益生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迄今为止,科学家将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分成了三大类: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等)、 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通常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地衣芽孢 杆菌、酵母菌等。 约在65年前,科学家就开始对益生菌进行研究。有关益生菌的益生特性,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营养作用 益生菌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具有帮助消化、促进铁和维生索D的吸收,以及某些B族维生素和 维生索K的合成:如尼克酸、叶酸、泛酸、烟酸和维生素Bl、B2、B6、B12等,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消 化吸收。尤其是叶酸及维生素B12,在食物消化系统中,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另外,乳酸菌中的乳糖 5-b'解-产生的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 2:改善胃肠道功能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 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衣服、票证、头发、

手指皮肤上的细 菌检查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100℃ 10min及加热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用毛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人体的20个自愈功能

人体的20个自愈功能 你总是在抱怨健康每况愈下,然后不停地往医院跑,却忽略了自身强大的自我愈合能力。科学调查表明:人类的身体经过一百多万年的进化,已经接近完美的程度,拥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爱护它,并更好地提升它。《健康之友》告诉你20个提升身体自愈能力的方法,接招吧! “不看医生真的可以自愈吗?”这是很多OL看到题目都会有的疑问。但根据日本的一项健康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本身具有着很强大的自愈能力,它是免疫系统、排毒系统、神经系统、抗氧化系统、抗压力通力合作所产生的一种健康能量,能够抵挡致病微生物入侵身体,抵抗能力同时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并将身体内部调控系统的潜力大规模地挖掘,让很多疾病“绕你而行”。拥有不可战胜的自愈能力,健康就不再是奢侈品。 1、断食能自愈口腔环境 遭遇麻烦:当食物、烟酒经常“入口”,口腔粘膜就会受到破坏,导致口腔的抵抗能力下降,让口腔溃疡愈发严重。 不用担心:不妨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整天断食,早、中、

晚用盐水漱口3次,只喝凉开水,清理口腔中的细菌,让口腔黏膜在一个无致病菌的环境下得到良好休息,并自我修复破损面。 2、不止咳法爱护呼吸道 遭遇麻烦:咳嗽,在很多人看来,可决不是件好事儿,嗓子、呼吸道都会受到震颤而出现破裂现象。 不用担心:但是其实这也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咳嗽可以清理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并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提升呼吸道自愈能力。当出现咳嗽现象时,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适度保暖,并补充大量的水分,让咳嗽可以逐渐自我愈合,并在愈合的过程中将废物排出呼吸道,让呼吸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增强。 3、腹泻促进肌体排毒 遭遇麻烦:夏季时,因为饮食不当,腹泻问题难免出现。如果一开始就吃药,将其“打压”,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排毒系统自愈的机会。长此以往,人体的排毒能力下降,毒素就会在体内日益沉积,肠蠕动能力降低、身体各个机能都会出现问题。 不用担心:不妨在6月喝点儿苦丁茶,其中所含有的皂苷、熊果酸、黄酮素、氨基酸、维生素可帮助人体“适当”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总3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 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来自:符惠玲22小时前|阅读原文到了冬季大家是不是洗澡的频率有所降低呢?冬季寒冷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开始减缓,皮脂分泌也有所减少,所以并不适合频繁的洗澡。而人体的有些地方的即使频繁的洗澡也不能改变其“脏”的事实,人体是一个细菌体,身体上分布着大量的细菌,有有益菌也有有害细菌。那么人体上细菌最多最容易脏的部位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人体上最容易脏的地方在哪里,同时又该如何正确清洗这些部位。 一、肠道肠道作为人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决定人类的外在容颜美丽与否。同时,肠道也是人体中堆积细菌最多的地方,同时存在着有益菌和有害菌。人体的肠道中存在大约400多种细菌,其个数多达10万亿个,同时人体的80%的免疫系统在肠道周围。所以,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健康,是否长寿。 1.有益菌的作用有益菌在肠道内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促进毒素的排泄,进入人体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变成排泄物,有益菌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易于排泄。同时抵抗有害菌的破坏,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顺利。其二,有益菌促进维生素的合成,食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离不开有益菌的分

解,同时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如维生素B1、B2、B6在肠道内合成,有助于热量的产生。其三,有益菌对抗病原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有益菌也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毛发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2.有害菌的危害 肠道内有害菌的危害非常多,近乎所有疾病都和肠道有关。首先,有害菌会导致肠道排泄不畅或排泄速度太快,如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又或者出现肠道蠕动较快,出现腹泻现象。其次,导致有害物质的再次吸收,有害菌会随着肠道的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参与循环。引起人体疾病,如口臭、呕吐、疲倦和皮肤干燥等现象。另外,如果出现便秘,在肠道内还会出现憩室,憩室内的粪便会转变为毒素,长期容易导致肠道细胞癌变,增加患癌风险。如何清理肠道细菌 上文我们提到了肠道内两类细菌的不同作用,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有害身体的,想要身体健康,那么对于肠道可以增加有益菌的含量,减少有害菌的作用。 1.可以给肠道增加乳酸菌乳酸菌至少有18个属,分为200多种,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内乳酸菌和人体的健康、容颜、寿命有着极其大的关系。同时,乳酸菌也分为好坏两种,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为例就属于有益菌。随着人体的衰老或生病,肠道内乳酸菌的含量会降低100-1000倍。待到人即将去世时,体内的乳酸菌会完全消失,所以乳酸菌又有“长寿菌”的称呼。一般富含有益身体的乳酸菌食物有酸奶、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王镜岩版)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王镜岩版)

————————————————————————————————作者:————————————————————————————————日期:

生物化学讲义(2003) 孟祥红 绪论(preface) 一、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的含义: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chemistryoflife)。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 1、生物体是有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如何?容易回答。 2、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即这些物质在生物体 内怎样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大部分已解决。 3、这些物质结构、代谢和生物功能及复杂的生命现象(如生长、生殖、遗传、运动等)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复 杂。 二、生物化学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植物生化;动物生化;人体生化;微生物生化 从不同的研究目的上分:临床生物化学;工业生物化学;病理生物化学;农业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 糖的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代谢调控等。 三、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1、历史背景:从十八世下半叶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的成果(1)化学方面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并认为动物呼吸是像蜡烛一样的燃烧,只是动物体内燃烧是缓慢不发光的 燃烧——生物有氧化理论的雏形 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柠檬酸、苹果酸是生物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为三羧酸循环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2)物理学方面:原子论、x-射线的发现。 (3)生物学方面:《物种起源——进化论》发现。 2、生物化学的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1842年撰写的《有机化学在生理与病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陈代谢名词。另一位是德国医生霍佩赛勒: 1877年他第一次提出Biochemie这个名词英文译名是Biochemistry(orBiologicalchemistry)汉语翻译成 生物化学。 3、生物化学的建立: 从生物化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前半叶,在蛋白质、酶、维生素、激素、物质代谢及生物氧化方面有了长足 进步。成就主要集中于英、美、德等国。 英国,代表人物是霍普金斯——创立了普通生物化学学派。

人体功能状态在无氧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人体功能状态在无氧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熊开宇1 戈黎1刘伟2陈固稳1曹建国2蔡巍2 1 北京体育大学教学科研中心 2 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摘要】本实验使用人体功能状态检测仪,采集Wingate无氧功率实验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功能指数,并在“疲劳指数”的参考下,对无氧代谢运动时人体生理状况在“人体功能状态检测参数”中的规律性变化趋势和个体特殊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疲劳指数组中的高疲劳指数组和无氧/混合代谢组中的无氧代谢组较适应实验的运动形式,人体功能状态的参数的整体性规律也反映了这种趋势,可见“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系统”可以较准确得检测人体在运动时的生理状况变化。特殊案例所表现的生理状况与脏器以及所对应的脊神经阶段功能状态变化同步。 【关键词】疲劳指数人体功能状态检测运动适应性 1 前言 俄罗斯人体功能状态检测技术(体电图仪)起源于航空航天医疗领域[1],本世纪初开始应用于体育运动、营养及心理干预领域,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目前已经广泛普及于该国国内的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机构、健身俱乐部及运动队。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于2004年引进该项先进技术,并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合作开展了对该技术的吸收及临床研究工作,以便在俄罗斯已有研究成果指导的基础上,发掘更多有益的研究成果。该技术在运动适应能力评估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以“无氧运动适应能力的评估”实验为例,利用人体功能状态检测技术对人体功能状态在无氧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目的是为揭示人体功能检测仪的性能提供一些客观的实验依据。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286名健康大学生,足球、篮球、游泳、田径、散打等项目组学员,其中男生216 人,女生 80 人,平均年龄是20.6±2.5岁。 2.2研究方法 2.2.1无氧代谢能力实验方案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结构和功能概述 年级:高一级 教师:张学明

人体结构和功能概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人体的的基本结构和他的主要功能,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成,并且掌握他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构成有很大的好奇心,那么这将会使本节课学起来更加容易。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知识目标:掌握八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情感目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人体的基本组成 2、难点:掌握八大系统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ppt演示 六、教学器材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人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连接和营养的作用。 (二)组织 组织(tissue):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四种。 1、上皮组织 ⑴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⑵功能:保护,分泌。 ⑶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2、肌肉组织 ⑴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胃部 ⑵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⑶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3、结缔组织 ⑴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⑵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⑶特征:细胞间质多,细胞间隙大 4、神经组织 ⑴分布:大脑和脊髓里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皮肤上的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的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口腔中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的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的杀菌作用,健康人的空肠常无菌。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成年人的空肠和回肠上部的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的1/3。大肠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他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的细菌,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泌尿道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的细菌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而异。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的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指导老师: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 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熟悉外界 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 4.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 三、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肉汤培养基管、 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 四、操作方法 装 细菌的分布 1. 1) 空气中的细菌 (8 人一组 ) 订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 分钟,然后盖好,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手指皮肤上的细菌 (8 人一组 ) 4)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少种不同特 征的菌落。 2.消毒和灭菌 1)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2 人一组 ) 2) ●菌液: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uv30’ 培养箱 3)●甲组:煮沸( 100℃, 5min) 4)●乙组:高压灭菌法( 121 ℃, 20min) 5)●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6) 紫外线灭菌 (8 人一组 ) 图 1 图 1 ①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半启皿盖 (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 2),置于紫外线灯下 lm 以内接受照射30 分钟。 ③盖上皿盖,于 37℃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图 2 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1 号、 2 号 5.示教 1)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2)●观察抑菌圈抑菌圈 3)细菌鞭毛的变异 迁徙生长(H )变形杆菌0.1%石炭酸图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 2 O)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生物化学 1、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三)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 2、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等电点是什么 答:氨基酸两性电离和等电点,氨基酸的结构特征为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可以接受质子而形成NH4+,具有碱性。羧基可释放质子而解成COO—,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易解离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在碱性溶液中,易解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氨基酸解离成阴、阳离子趋势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此时溶液和PH值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3、什么是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答: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通过脱去一分子的H2O所形成化学键(---CO—NH--- )称为肽键。蛋白质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一级结构。 4、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是什么 答: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以及范德华引力。 5、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 答:蛋白质在体内的多种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方面: 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材料。 2.调节身体功能 3. 供给能量 6、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其本质是什么

答: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一般认为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的破坏,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 7、酶的特点有哪些 答:1、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2、酶对其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 3、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要求一定的PH、温度等温和的条件。 4、酶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在体内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8、名词解释: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答:酶活性中心:对于不需要辅酶的酶来说,活性中心就是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的肽链上,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对于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一般还认为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第一个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第二个是催化部位,底物的键在此处被打断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酶的分子中存在有许多功能基团例如,-nh2、-cooh、-sh、-oh等,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性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酶分子的功能团基团中,那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做酶的必需基团。有些必需基团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窨结构上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且定窨构象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但并不是这些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一般将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 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可分为两种,与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称为结合基团,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基团称为催化基团。活性中心中有的必需基团可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还有些必需基团虽然不参加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但为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这些基团是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9、酶共价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 答: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甩脱甲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以及—SH与—S—S—的互变等。 10、酶促反应动力学中,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