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中药学

第二章 中药学

第二章 中药学
第二章 中药学

第二章中药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部药典专著是( B )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2.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C)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3.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C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4.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B )

A.消除毒性

B.改变药性

C.便于贮藏 C.增强药效

5.具相须配伍关系的药对是( A )

A.大黄与芒硝

B.巴豆与牵牛子

C.半夏与川乌 D.瓜蒌与川乌

6.某药主要用于益智,其相应的归经是( A )

A.心

B.肝

C.肺

D.肾

7.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哪一类外( A )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8.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D )

A.香薷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9.味辛性微温,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的药是( B )

A.麻黄

B.桂枝

C.荆芥

D.桑叶

10.素有发汗第一要药之称的是( A )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1.既可用于肺的热咳嗽,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B )

A.石膏

B.知母

C.芦根

D.栀子

12.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 D )

A.里热实证

B.血分实热证

C.虚热证

D.气分实热证

13.治胃火牙痛应首选( D )

A.生地

B.玄参

C.知母

D.石膏

14.治肺痈、咳吐脓血应首选( C )

A.黄芩 B.知母 C.鱼腥草 D.地骨皮

15.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莲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6.金银花不具有的功效是( C )

A.疏风热

B.解暑热

C.清虚热

D.解热毒

17.泻下通便药多为( C )

A.辛味

B.咸味

C.苦味

D.甘味

18.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D )

A.青皮

B.香橼

C.佛手

D.香附

19.以下何药最常用治烧烫伤的治疗( D )

A.番泻药

B.芒硝

C.火麻仁

D.大黄

20.芒硝的用法是( D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21.清利湿热、消褪黄疸的药物是( D )

A.金钱草

B.黄柏

C.大黄

D.茵陈蒿

22.善于下气除胀,为消胀除满之要药的是( A )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佩兰

23既能化湿行气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D )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24.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 C )

A.泽泻

B.猪苓

C.茯苓

D.车前子

25.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的药物是( A )

A.独活

B.羌活

C.桂枝

D.威灵仙

26.木香的功效是( A )

A.行气止痛

B.温中止呕

C.纳气平喘 C.调经止痛

27.长于治疗油腻肉食积滞的药物是( C )

A.麦芽

B.莱菔子

C.山楂

D.鸡内金

28.下列哪一项一般不宜使用川芎( D )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C.阴虚阳亢头痛

29.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 A)

A.丹参

B.郁金

C.延胡索

D.益母草

30.功能化瘀止血,尤长于止痛,用于治瘀滞疼痛的药物是( C )

A.槐花

B.地榆

C.三七

D.白芨

31.不宜与人参同用的药物是( D )

A.山楂

B.麦芽

C.神曲

D.莱菔子

32.善治风痰的药物是( B )

A.桔梗

B.天南星

C.瓜蒌

D.竹茹

33.善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湿痰之要药,并可治疗各种呕吐的是( A )

A.半夏

B.天南星

C.枇杷叶

D.竹茹

34.治咳喘的要药是( D )

A.白果

B.桑叶

C.紫苏子

D.苦杏仁

35.温里药都具有的功效是(B )

A.温肾壮阳

B.温里散寒

C.温肝散寒

D.温胃止呕

36.治肾阳虚证,附子常与何药相须为用( B )

A.细辛

B.肉桂

C.五味子

D.沉香

37.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敛汗的药物是( A )

A.酸枣仁

B.柏子仁

C.龙骨

D.磁石

38.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煅的药物( C )

A.牡蛎

B.朱砂

C.龙骨

D.磁石

39.具有燥湿利水作用的补气药是( D )

A.人参

B.黄芪

C.山药

D.白术

40.治疗脾虚中气下陷,内脏下垂,首选( D )

A.甘草

B.人参

C.白术

D.黄芪

41.肺肾两虚之喘咳,宜选用( A )

A.五味子

B.乌梅

C.麻黄

D.山茱萸

42.主治阴血亏虚之心烦、失眠、惊悸的药是( B )

A.丹参

B.酸枣

C.龙眼肉

D.大枣

43.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目可治头风头痛,下达血海可治痛经闭经,中开郁结

可治胸痹胁痛的药是( D )

A.牛膝

B.丹参

C.三棱

D.川芎

44.丹参有“小四物”之称,其功效是( C )

A.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止痛,利水消肿

B.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C.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止痛,清热消肿

D.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清热消肿

45.南沙参与北沙参的不同点是( B )

A.凉血活血与养血敛阴

B.兼能化痰与长于补阴

C.平降肝阳与清热平肝

D.行气之功与破血之力

二、多选题(每题1分,总分12分)

1.四气的临床意义( ABCDE)

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

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

C.寒热错杂者,寒热药并用

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

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

2.入心经清心火宜选( ABC )

A.淡竹叶

B.黄连

C.栀子

D.黄芩

E.青蒿

3.既能平肝阳又能息肝风的药物是( BC )

A.珍珠

B.钩藤

C.天麻

D.全蝎

E.蚯蚓

4.用药禁忌主要包括( ABCDE )

A.配伍禁忌

B.病证用药禁忌

C.妊娠用药禁忌

D.饮食禁忌

E.十八反

5.长于清泄肺热的药物是( ADE )

A.黄芩

B.黄连

C.地骨皮

D.石膏

E.桑白皮

6.苦杏仁、桃仁的共同功效是( BCD )

A.活血化瘀

B.止咳平喘

C.宣肺利水

D.润肠通便

E.消痈排脓

7.甘草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可用于解下列哪些毒( ACDE )

A.痈肿疮毒

B.水火烫伤毒

C.农药中毒

D.食物中毒

E.药物中毒

8.下列哪些药物能治肠燥便秘( ABCD )

A.火麻仁

B.郁李仁

C.桃仁

D.杏仁

E.芒硝

9.利水渗湿药适应的病证是( ABCDE )

A.淋证

B.痰饮证

C.水肿证

D.小便不利

E.黄疸

10.下列哪些药物具有安胎作用( ABCDE )

A.砂仁

B.黄芩

C.杜仲

D.菟丝子

E.桑寄生

11.平肝明目,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宜选( CE )

A.白芷

B.荆芥

C.桑叶

D.葛根

E.菊花

12.祛风湿,治疗风湿痹宜选( ACDE )

A.木瓜

B.苍术

C.独活

D.威灵仙

E.桑寄生

三、简答题(每题1分,总分4分)

1.药物配伍后可出现哪些配伍关系?

2.简述中药的服药方法。

3.比较柴胡与香附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4.简述中药的性能有哪些?

第二章中药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A

7.A

8.D

9.B 10.A

11.B 12.D 13.D 14.C 15.C 16.C 17.C 18.D 19.D 20.D

21.D 22.A 23.D 24.C 25.A 26.A 27.A 27.C 28.D 29.A 30.C 31.D

32.B 33.A 34.D 35.B 36.B 37.A 38.B 39.D 40.D 41.A 42.B 43.D

44.C 4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

3.BC

4.ABCDE

5.ADE

6.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E 11.CE 12.ACDE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有答案

第四套模拟试卷2011-03-05 13:03:39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68次评论:0条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道考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1.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雷公炮炙论》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2.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大多是何味药? 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咸味 3.作为十八反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贝母 C.藜芦反半夏 D.甘草反大戟 E.乌头反瓜蒌 4.久服较大剂量,每易引起浮肿的药物是: A.甘草 B.阿胶 C.石斛 D.黄精 E.仙茅 5.下列何药为脾肺二经之气分药? A.薄荷 B.香附 C.橘皮 D.青皮 E.柴胡 6.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具利尿或利湿作用? A.白花蛇舌草 B.鱼腥草 C.淡竹叶 D.山慈菇 E.蒲公英 7.下列何药为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证之要药? A.吴茱萸 B.肉桂 C.附子 D.干姜 E.小茴香 8.下列除哪项外,均具有利咽功效? A.诃子 B.牛蒡子 C.桔梗 D.山豆根 E.鱼腥草 9.下列哪项药物的用量是不正确的? A.甘遂入丸散,-1g B.巴豆入丸散,- C.生石膏入汤剂,15-60g D.龙骨入汤剂,15-30g E.关木通入汤剂,3-15g 10.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白及 B.三七 C.茜草 D.蒲黄 E.仙鹤草 (二)、B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两次,或一次也不选用。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共10小题,10分,每小题1分。) A.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C.清热解毒,燥湿 D.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E.清热解毒,息风定惊 1.蚤休功能: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Z2020年第一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7,总分为44分,您的得分为44分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学Z”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7,总分为44分,您的得分为44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酒炙当归的目的是 [1分] A.增强活血功效 B.增强补肾功效 C.增强疏肝功效 D.增强止咳功效 E.增强止呕功效 2. 陈皮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广西 B.河南 C.云南 D.广东 E.四川 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1分] A.《开宝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4.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数量为 [1分] A.365 B.180 C.730 D.844 E.1892 5. 治疗湿热内蕴病证的药物,具有的性味是 [1分] A.甘寒 B.咸寒 C.辛寒 D.苦寒 E.酸寒 6. 具有敛肺止咳功效的药味是 [1分] A.咸 B.苦 C.甘 D.酸 E.辛 7. 为增强香附的疏肝解郁功效,宜用 [1分] A.酒炙 B.姜炙

C.盐炙 D.醋炙 E.蜜炙 8. 淡味药的作用是 [1分] A.补益 B.燥湿 C.利水渗湿 D.泻下通便 E.发散解表 9. 与瓜蒌相反的药物是 [1分] A.藜芦 B.川乌 C.甘草 D.海藻 E.细辛 10. 入汤剂,需要后下的药物是 [1分] A.枳实 B.灶心土 C.川乌 D.薄荷 E.西洋参

11. 黄连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湖北 B.四川 C.广东 D.河南 E.浙江 12. 三七和茯苓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四川 B.山西 C.云南 D.吉林 E.浙江 13. 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 [1分] A.青蒿 B.钩藤 C.大黄 D.龙骨 E.薄荷 14. 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1分] A.《本草经集注》 B.《神农本草经》

中药学-七版教材

《中药学》教材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7228958.html,/default.aspx 简介: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全文内容取材于网上流行的《中药学》七版教材文本格式,经过本站整理并仔细校对而成,纠正了其中许多错误。本站为每味中药配以图片,包括源态(源植物、源动物、源矿物等)、药材、饮片,以方便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中药学》。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仅收取《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所有474种中药,不包括总论,因此,章节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并配以各种索引方式,如按章节索引、按出处索引等,可以给学习者以不同的角度,以使学习者对《中药学》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一节现代中药事业发展的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1949年到1954年,中药主要是私人经营,据商业部门1954年统计,全国私营中药商有10.4万余户,为西药商6600万户的15倍多,中药从业人员有27万多人,私营业起主要作用。 1954年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明确指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遗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所以,对各省主产药材应加以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进推销。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进而做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上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毛泽东这一重要指示,对中药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药涉及多部门,为了便于协调进行工作,分工负责,由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全国合作总社等单位组成了中药管理委员会。由卫生部负主要责任,统一管理中药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二、中药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体制形成与发展(1955~1985) 1955年3月1日,商业部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土产公

中药学特殊记忆方法(详细)

中药学的特殊记忆方法 完整版中药学歌诀 一)中药七情歌 ) 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需它药配;相反增毒要记牢,七情配伍真奥妙。 (二)用药禁忌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独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三)解表药 外感表证, 解表为先。 表证辨寒热, 用药分温凉。 辛温以发散风寒, 辛凉以疏解风热。 麻黄散风寒而平喘利水, 桂枝解肌表而温经通阳。 荆芥发表祛风,初起疮疡并治。 防风祛风胜湿,肢体疼痛能疗。 羌活祛风除湿以通痹, 苏叶利气和中而宣痰。 蝉蜕宣表透疹、解痉退翳, 薄荷疏风解表、利膈清咽。 蔓荆子疏风以清头目, 牛蒡子泄热而利咽喉。 宣表清络以桑叶, 疏风明目用菊花。 柴胡和解少阳之枢,疏肝解郁; 葛根透解阳明之表,散火升津。 表解里和,治当慎始。 (四)清热药 里热之证, 用药当清。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证不同。 石膏清胃经高热烦渴, 知母清肺经燥火烦蒸。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 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 黄柏泻肝肾壮火之有余。 玄参咸寒,软坚增液, 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退虚热而除蒸。 清热解毒银花为先, 透热散结连翘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脉宜首选, 穿心莲清热燥湿用为先。 解暑湿以莲叶, 透暑风用青蒿。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才能切合病情,药皆中肯。 (五)泻下药 实热可下, 实水可攻。 便秘津枯, 只宜润滑。 大黄苦寒泻热,泄气血而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攻燥实而逐积清肠。 郁李仁通便利水, 火麻仁滋养润肠。 甘遂泻水逐饮而解毒, 牵牛峻利二便兼杀虫。 用毒药以攻邪。 药量必须谨慎。 (六)治风药 风分内外, 药治不同。 外风宜散, 内风宜熄。 五加皮祛风湿以壮筋骨, 威灵仙宣经络而散风寒。 防己利关节,治热痹水肿; 木瓜舒筋络,疗湿痹拘挛。 独活胜湿祛风,并治腰膝痹痛;秦艽宣络疏风,兼除劳热骨蒸。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中药学

《中药学》 第八章解表药 一、基本理论 (一)定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特点: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三)主治: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四)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解表药必须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而恰当选择,配伍用药。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除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外,还有解表药与祛暑、化湿、润燥药的不同配伍。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解表药还须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补养药配伍用药,以扶正祛邪。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2、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不要用量过大,发汗太过,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因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3、使用解表药还要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同样,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五)分类:根据解表药药性及临床应用不同,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一、整体概说: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痹证及喘咳、水肿、麻疹、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 二、药物详解 (一)麻黄与桂枝 1、麻黄《本经》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为辛温解表要药。多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紧的感冒重证,即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用于咳嗽气喘。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胃寒呕吐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反藜芦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宜先煎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2018级南中医中药学专业《中药学》B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综合考试笔试卷 2018级中药学专业专升本《中药学》课程B卷 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1、下列药物中,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桑叶 B.蒲黄、青黛 C.阿胶、蜂蜜 D.磁石、牡蛎 E.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中,何药善治疗厥阴头痛 A.白芷 B.藁本 C.细辛 D.吴茱萸 E.葛根 3、下列为鼻渊头痛要药的是 A.柴胡 B.辛夷 C.生姜 D.升麻 E.紫苏 4、醋炙香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减低毒性 C.改变药性 D.便于服用 E.有利贮藏 5、下列既可用治疗咽喉肿痛,又能用于痰盛咳喘的药物是 A.山豆根 B.射干 C.马勃 D.薄荷 E.蝉蜕 6、下列既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A.鸡血藤 B.当归 C.阿胶 D.五灵脂 E.何首乌 7、下列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红花 B.月季花 C.马钱子 D.五灵脂 E.骨碎补 8、治疗外感风寒,内兼脾胃气滞者,常选用的药物是 A.紫苏 B.防风 C.麻黄 D.藿香 E.细辛 9、下列哪项为青蒿具有的功效 A.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B.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C.清透虚热,消除疳热 D.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E.清透虚热,清热燥湿 10、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的药物是 A.紫苏 B.防风 C.桂枝 D.白芷 E.细辛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不是甘味药的作用 A.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12、下列哪项为大血藤具有的功效 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C.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D.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E.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3、下列药物中,既可祛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 A.防己 B.蚕沙 C.威灵仙 D.桑寄生 E.秦艽 14、下列药物中,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薄荷 B.蝉蜕 C.桑叶 D.菊花 E.牛蒡子 15、下列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的药物是 A.生地 B.玄参 C.丹皮 D.紫草 E.赤芍 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芷具有的功效 A.宣通鼻窍 B.消肿排脓 C.祛风止痛 D.透疹止痒 E.燥湿止带 17、下列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决明子 C.蔓荆子 D.石膏 E.柴胡 18、下列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的药物是 A.滑石 B.木通 C.荠菜 D.金钱草 E.车前子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西晋?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被译成多种文字,先后流传到欧洲许多国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等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③《新修本草》 唐?李勣、苏敬主持编撰,是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中药学》教材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木贼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第一节袪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第二节袪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第三节袪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灶心土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word完整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姜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1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16.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栀子 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生地 D.玄参 E.栀子

中医中药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7228958.html, 中医中药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中药学论文选题参考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和中药学学科2008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 2、中医本科专业中药学实验课设置的调查分析 3、中医专业中药学实验课教改体会 4、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1998年~2003年度针灸学受理与资助情况 5、中药学 : 中医、中药专业用 6、2006年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 7、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双语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8、在中药学本科教学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的实践体会 9、以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探索中药学教学改革 10、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学:国外针灸发展现状与展望 11、中医临床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优化思路 12、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1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 14、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在留学生《中药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5、1999年度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项目资助情况及2000年资助方向 16、中医临床专业《中药学》实践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 17、中医专业中药学实验课教改体会 18、实训教学在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中医临床专业本科港台留学生班中药学教学的调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7228958.html, 20、便携式中药标本夹在中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中医中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1、基于网络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探索 2、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项目申请与评审情况分析 3、现代医学背景下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初探 4、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中有关中药基源描述的商榷 5、浅谈基层中医院如何开展中药学服务 6、提高中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7、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8、中医、中药学的科研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访谈录 9、论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关系 10、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内容的建议 1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12、加强中医院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中药学保健服务 13、中药学发展应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 14、1998年度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项目评审工作简析 15、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展《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6、中医院校留学生中药学全英教学探讨 17、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2002年度受理与资助情况 18、"合理安排任务、教研提升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的一些工作做法 19、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非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十一五版《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第八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胡荽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桱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九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寒水石清热泻火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豆子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三棵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野菊花清热解毒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兼解汞毒 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清肺化痰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拳参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熄风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经通脉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止痛 四季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中药学功效完整版

<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呕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解表散寒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 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利尿通淋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 利水消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 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 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除骨蒸 龙胆:清热泻火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 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止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 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拳参: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下乳疏经通脉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 淋 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大血藤: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 痛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湿 马勃:清肺利咽止血 青果: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熊胆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 目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 黄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逐瘀通径利湿退黄 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第二节泻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中药学》完整版笔记讲义

中药功效比较表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 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 辛夷 +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 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 +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 决明子 +润畅通便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中焦) +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 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 (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 +凉血 穿心莲 +凉血,燥湿

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选题参考 1、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2002年度受理与资助情况 2、浅谈“关格”病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则 3、浅谈耳鸣、耳聋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与中药学科优先资助研究领域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5、一九九五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审工作浅析 6、论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7、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以《中医和中药》为例 8、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学——微针系统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概况与展望 9、论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关系 10、浅谈"咳嗽"的中医辨析和中药治疗 11、中医与中药 12、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9年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项目指南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年申请指南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15、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文献分析 16、中医学与中药学:中药学:苦楝果实中苦楝素的分离及鉴定 17、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对策研究 18、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19、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分析 20、近年来NSFC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受理与资助针灸学研究的情况分析 二、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1、浅谈中医与中药的依存性 2、传统生命科学中中医学和中药学的若干理论之现代化学物理的解析——兼论创新高效抗癌、抗心血管病之药 3、中医理论与中药复方研究之探讨 4、中医理论与中药复方研究之探讨 5、中医临床与中药的关系 6、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辩证论治股骨头坏死临床随笔 7、浅谈"胁痛"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8、中医推拿和中药热敷法应用于髌骨软化症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 9、浅谈“胸痹”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10、浅谈阳黄与阴黄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 11、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 12、联用中医手法和中药内服外洗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13、中医临床与中药剂型 14、咳嗽的中医辩证与中成药选用 15、中医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中的疗效观察 16、中医推拿和中药浴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 17、中医推拿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18、中医和中药的含义

中医中药学试卷一

中医中药学试卷一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方框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分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1.以下服药方法中,错误的是:A 辛温解表药应当冷服 B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C 泻下药以得下为度 D 消食药宜饭后服 E 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2.半夏内服的功效为:A 温化寒痰,温肺化饮,降逆止呕B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C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降逆止呕 D 温化寒痰,燥湿化痰,消肿散结E 温化寒痰,消痞散结,祛风解痉 3.小蓟的性味归经是:A 苦、甘、温,归心、肝经 B 苦、辛、寒,归肝、脾经 C 苦、甘、凉,归心、肝经 D 辛、甘、寒,归心、肺经 E 辛、甘、温,归肝、肾经 4.天南星的功效为:A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B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C 祛风止痉,散结解毒D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E 温化寒痰,消肿散结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 B 沉表示收敛固藏 C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D 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 E 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的 6.功能利尿消肿,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的药是:A 五加皮 B 防己 C 独活 D 木瓜 E 豨莶草7.川芎的功效为:A 活血行气,利水消肿 B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C 活血化瘀,祛风胜湿D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E 活血行气,温经通络8.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关系,称为:A 相使 B 相畏 C 相杀 D 相恶 E 相反9.附方11000余首的本草是:A 《新修本草》 B 《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本草品汇精要》 E 《本草纲目拾遗》10.麻黄根的功效是:A 敛肺止汗 B 固精止遗 C 益气固表止汗 D 解肌发汗 E 除蒸退热11.炉甘石的功效是:A 解毒明目退翳 B 清热化痰散结 C 燥湿杀虫止痛 D 化腐生肌敛疮 E 攻毒杀虫止痒 12.白及的性味为:A 苦、酸、寒 B 苦、甘、酸、平 C 苦、甘、涩、寒 D 甘、苦、涩、 温 E 苦、甘、酸、温13川乌与丁香 B 官桂与石脂 C 五灵脂与三棱 D 人参与玄参 E 沙参与赤药14.既能消食和胃, 神曲 B 苏叶 C 莱菔子 D 生姜 E 山楂15.地榆的功效既有凉血止血,解毒排脓 B 解毒敛疮 C 化痰止咳 D 清热利尿 E 安胎解毒16.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 桑叶 B 菊花 C 薄荷 D 牛蒡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