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 理消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费商品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2.认识消费者拥有的权益。

二、教学重点

“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①合理消费

在生活中 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们要生存就离不开消费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一天当中都有那些消费活动你们平时消费了哪

些无形的商品呢

②“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

贷款消费理念

③货比三家

3.课堂小结

4.课后作业

请你们来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我来当家”。

板书设计

合理消费

1、“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适度消费

2、货比三家适时适地消费

3、从实际出发“绿色消费”

4、维护正当权益

2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 庭消费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明白家庭消费的含义和内容。

2.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么叫家庭消费呢 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它会受

什么因素的制约呢

2.家庭消费的概念和内容

①按照消费的内容来区分。

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

②按照消费的目的来区分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制约的根本因素 家经济发展水平。

②制约的具体因素

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家庭人口数量

板书设计

家庭消费的内容

1.家庭消费的概念和内容

2.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

3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3 课时

教学内容 出与收入

一、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 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

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 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能写出

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 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 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二、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

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 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1 庭支出较低者

2 庭支出中等者

3 庭支出较高者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三、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 要吗 .

你结余多少 .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

四、小结

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

板书设计 .

支出与收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1 庭支出较低者

2 庭支出中等者

3 庭支出较高者

4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4 课时

教学内容 会理财

一、促销

1 学生自己看书。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价格 及三家商

店的促销方式。

2 流信息 助学生理解三家商店促销方式的实际意义。

3 出问题

4 一议

二、有奖销售

1 读有奖销售的活动内容 说从广告中里了解的信息。

2 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然后交流时怎么想的、怎么算

的。

3 一议

补充练习

1 年服饰专卖店换季促销 件半袖原价50 元 在八折销

售。小林买了三件 共花了多少钱

2 气渐热 买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因此 、乙、丙三个商

店都进了一批相同的饮料 大瓶10 元 小瓶2.5 元。为了抢占市

场 们分别推出三种优惠措施 商场 大瓶送小瓶 商场

一律打八折 商场 30 元打八折。下表是4 位顾客的购买情况

请你建议这些顾客去哪家商场购买花钱最少 填在表中。板书设计

学会理财

顾客 1 2 3 4

购买情况 10 小 5 大 4 大4 小 1 大2 小

选择商场

5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5 课时

教学内容 蓄存款

一、教学目标

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 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率的含义 蓄

存款的分类 蓄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存款储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蓄存款

2.新课教学

①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②储蓄存款是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角度看有没有缺

陷 示 果有更多的投资渠道 有这么多的存款余额吗

③存款越多越好吗

④人们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样存合算

⑤存款储蓄的种类 期和定期

⑥储蓄的投资特点

板书设计

储蓄存款

1、存款的种类定期、活期

2、储蓄的投资特点 益低 信用高 险小 是没有风险

6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6 课时

教学内容 息

一、导入

二、新课

1 示例题 请学生读题 后教师再说明 目中有“存定

期一年”表示什么呢?

2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什么意思?”

3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

4 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 元。“想一想

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做第2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 题。先让独立做

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 题时 以先让学生说一说 期储蓄每月的

利率是0。1425 表示什么意思?

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280 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 个月的利息

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 题。

板书设计

利息

小丽1998 年1 月1 日把100 元钱存入银行 定期一年。到1999

年1 月1 日 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 元 可以得到银行多付

给的567 元 10567 元。为什么

7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7 课时

教学内容 息的练习课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3、4、6 题。学生先独立做 师注意了解学生做

题情况 助有困难的学生。

1 正第3 题。

2 正第4 题时 以提问 英去年11 月1 日存入银行800

元钱 期2 年。到明年11 月1 日取出时 共存了几年?到期了吗?

使学生明白 去年的11 月1 日到明年的11 月1 日正好是两年

以解答这道题的算式应是800×594 2 十800

3 正第6 题。

三、提前做完上面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 以做练习一的第7*题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计算出两种储蓄办法各得到多少利息

再进行比较。用第一种储蓄办法 息是500×594 2594(元)

用第二种储蓄办法 一年后可以得到本息合计500×

567 l 十

50052835(元) 52835 元再存入银行第二年的本息合计52835

×567 l 十5283555831(元) 去500 元 年共得利息

5831 元。所以采取第一种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5 题。

板书设计

利息的计算

1500×711 3 十1500 800×594 2 十800

32÷(147—32)×100

8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8 课时

教学内容 代家庭生活的管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管理的内容

2.懂得家庭管理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庭零用钱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家庭里有很多需要管理的地方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情况。

2.讲授新课 .

家庭有很多资源.如金钱、物资等.这些需要管理吗.有什么益

处 .

家庭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

怎样合理进行家庭理财 .

3.课堂总结

大家只有做到良好的家庭理财 能使我们的家庭成为健康文明

的幸福之家

板书设计

现代家庭生活的管理

1.家庭管理的内容

2.怎样合理进行家庭理财

9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9 课时

教学内容 电表

一、创设情境。

二、认识生字

1 示生字卡片,让学员认读 正读音。

2 名读课文 齐读课文。

三、写字练习

四、练一练

五、说一说 什么提倡使用节能灯

六、学习看电表的方法。

1 示电表 学员观察。

2 学员读电表

电表 能表 称电度表 专门用来记录用电量的。电量单

位是“千瓦/时” 叫做“度” 师手中的电表中有5 个数字13628

最后这个方框内的数字是8 示0.8 千瓦/时 不满1 度的计数。

通常我们只取前面整数1362 千瓦/时。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电能表

①读数 末数减去月初数 意小数

②单位 瓦?时 1 千瓦?时=3.6×106 焦耳

③一度电的作用

10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10 课时

教学内容 水电费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看水表、的方法。

1 示水表 学员观察。

2 读水表

1 指出 表的读法与电表相类似。

2 学员试读水表。

三、学习计算水电费。

1 习计算电费。

2 习计算水费。

3 学员进行节约水费、电费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有哪些收获

五、家庭作业

回家读自己家的水表和电表 出本月自家的水电费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算水电费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⒊结论 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均有关 过用电

器的电流越大 流做功越多 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 流做功

越多 电器通电时间越长 流做功越多。

⒋电功公式W=UIt

11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11 课时

教学内容 价、数量和总价

一、教学引入

二、教学展开

1. 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基本关系

1出示例

2讨论 何读“12 元/盒”

3读出其他商品的单价。

同桌互读 体读。

4出示例12 归纳基本关系。

.5推断求单价、数量的方法。

6小结 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总价和

数量 何求单价 知总价和单价 何求数量

7练习

集体交流 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和怎样思考的。

2. 理解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不知道单价 先求出单价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

12

第八期扫盲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12 课时

教学内容 税

一、认识、了解纳税 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 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

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

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卫国

家安全。因此 何集体和个人 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 2005 年

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 亿元。 行纳税意识教育提问 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 么究竟什么是纳

税 税额应该怎样计算 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

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出示例2:

2、我们怎样计算呢

3、做“试一试”

三、同步练习

四、拓展提高

五、课堂回顾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纳税

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 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__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6312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章海辉 【摘要】新课程理念和教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教学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考虑影响教学的众多因素,并在教学中注意一些问题。本文就是这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新课程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的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以孩童的眼光、诗人的灵感、哲人的睿智去感受理解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发现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课程改革的基点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整个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战场。 在教学中,我们首要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奋。因此,每一个新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方面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结合这些问题谈一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作为教师,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每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花费时间、精力去认真准备和投入教学,是教师们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 1.1 了解你的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花费一些时间去了解你的学生,是永远值得做的。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有助于师生相互尊重,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困扰,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规划成功的教学。 1.2 让学生充满希望 在教学之初,学生会不断的审视你:在我面前的这个老师是谁?他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他的课堂上可以做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垫清洋溢并对学生充满期待。如果教师缺乏热

(新)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案例 Reflection case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 eaching activities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案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在?ABC 中,a=3,b=4,?=∠60C ,求c 边的长。 2. 在?ABC 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 中,若()222tan a c b B +-=,求角B 的大小。 5. ?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求角C 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 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 纪昌武 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 ;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培智学校启智教育人教版生活数学第二册《认识11—20的数(写数)》名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11—20的数(写数)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学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本班有7名学生,其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2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3人,重度智力障碍学生2人。轻度障碍学生有一名是自闭症,语言、逻辑思维、学习能力较好会数、读、写11-20的数,另一名轻度学生智商较高,但是常规较差,上课不听讲,问题行为较多,会数数但是有时候会乱数,基础稍欠缺。中度智障生中有一名是唐氏综合症患儿,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都较一般,会数11-20的数但是数序掌握不牢固,其他两名学生能力稍差,数数经常跳数,不理解数的含义。两名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目标: A组: 1、认识数位表,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会看图数数,能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并能写出该数。 3、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B组: 1、认识数位表,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会数,会读、能写11-20各数。 C组: 会数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会看图写数。 教学难点:写2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课件、自制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计数器上拨出10以内的数,再写一写。 2、看图数数。 3、数数:从十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 4、下面一些商品的价格你们能读出来吗? 11元13元15元17元19元12元 刚才我们复习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你们会写20以内的数吗?(板书:写数。)(设计意图:由于培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导致学习学的慢遗忘快,必要的复习非常重要,因为上课伊始进行复习是必要的,这些知识将为新授做铺垫。提出问题,让学生激起求知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写数13 (1)请学生数一数图片或者教师手中小棒多少根? (2)有几个十?几个一?(小组内讨论) (3)出示计算器,让学生认一认计数器,找一找个位和十位。 (4)老师示范在计数器上拨出13 (5)出示数位表,讲解: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3个一就在个位写3,。(*注意写数的时候从高位先写) (6)板书:13 2、写数15 (1)请学生数一数图片或者教师手中小棒多少根? (2)有几个十?几个一?(小组内讨论) (3)请一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该数。 (4)出示数位表,请一生尝试写出该数。 3、写数20 (1)请学生数一数图片或者教师手中小棒多少根? (2)有几个十?(小组内讨论) (3)请一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该数。

高中数学全套教案(新人教A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 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720? ,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360? 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之前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把对角的理解进行了推广.把角放入坐标系环境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 (即转体2周),“转体1080? ”(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 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 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标准版)

编号:YB-JH-0960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标准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标准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篇一】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

高中数学《组合》教学设计

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修2-3(人教A版)§1.2.2《组合》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两个计数原理及排列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二项式定理,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及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类比排列的知识探究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定义、组合数计算公式及组合数的性质,并从具体情境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组合教学的探究,让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看,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排列。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能正确理解排列、排列数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还能遵循先特殊后一般、先取后排、先分类后分步的原则,解决典型的排列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要借助这些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从能力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计算的能力、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能力,提供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借助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全班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数学表达能力。 三、设计思想 《组合》是继排列后的又一特殊的计数模型,是计数问题的延续与拓展。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猜想、证明、展示、交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教师的适当引导、组织下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注重渗透“特殊与一般”、“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及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与思维品质,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组合、组合数的概念;会利用排列与组合的关系推导组合数公式;初步掌握组合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思考、对比、分析,初步形成组合、组合数的概念;用类比、归纳的思想得出组合、组合数的概念,并深刻体会组合、排列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才用类比、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探究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从组合数的计算中观察、归纳、猜想得到组合数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2020年度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0年度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是以量和量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内容具体、形式抽象、理论严谨、结论确定、应用广泛、方法精巧和地位特殊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制定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

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四、教研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法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集合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一、预习目标 预习《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建 立实际问题与向量的联系。 二、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内容,整理例题,结合向量的运算,解决实际的几何问题、物理问题。另外,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 例1如果不用向量的方法,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2. 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是什么? 3. 例3中,⑴ 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吗?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内容 1.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解决平面几何和解析 几何中直线或线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夹角和距离等问题. 2.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向量运算与几何中的结论"若,则,且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2举出几个具有线性运算的几何实例. 例1.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求证: . 试用几何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 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 2 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3 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变式训练: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BF与CD交于点O,设 1证明A、O、E三点共线; 2用表示向量。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 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探究二: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夹角 越小越省力. 这些力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作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个问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吗?为什么? 例4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 m,一艘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 速度|v1|=10km/h,水流的速度|v2|=2km/h,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精确 到0.1min? 变式训练:两个粒子A、B从同一源发射出来,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移分别为,1写出此时粒子B相对粒子A的位移s; 2计算s在方向上的投影。 三、反思总结 结合图形特点,选定正交基底,用坐标表示向量进行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体现几何问题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教学情境一:(问题引入)在ABC中,已知两边a,b和夹角C,作出三角形。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思路; 2、会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 3、通过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法指导】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11()(-1) s d 22n n a a n n n na +==+,掌握推导过程。 2、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中,含有1a ,d ,n ,n a ,n S 五个量,只要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 【问题探究】 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a ,10150=a ,求50S 。 例2、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求它的前110项之和。(请用二种以上不同的方法解答) 【典型例题】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3n S tn t n t =++++,若{}n a 是等差数列, 求t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462S =-,675S =-, (1)求n a 和n S ; (2)求12314a a a a +++???+; (3)求123n a a a a +++???+. 【当堂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202,60d S ==,则21S 等于( )。 A 、62 B 、64 C 、84 D 、100 2、一堆摆放成V 形的铅笔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 形架上共放着铅笔( )。 A 、3630支 B 、7260支 C 、14520支 D 、1815支 3、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前n 项的和,若205=S ,则=++432a a a ( )。 A 、15 B 、18 C 、9 D 、12 4、把正偶数以下列方法分组:(2),(4,6),(8,10,12),…,其中每一组都比它的前一组多一个数,那么第11组的第2个数是( )。 A 、114 B 、134 C 、132 D 、112 5、已知数列}{n a 、}{n b 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分别为1a 、1b ,且511=+b a ,*11,N b a ∈.设n n b c a =(*N n ∈),则数列{}n c 的前10项和等于( )。 A .55 B .70 C .85 D .100 【目标检测】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91n S n n c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c = 。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班的数学课教师,这两个班属于高一年级的两个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将这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方面: (1)我让学生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上课前做好练习册《金版教程》的基础自学。促使他们多做一些最基本的简单题,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比如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2)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当然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探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于学生的指导,尤其在讲授新课时,我将教材组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特殊去探索一般,通过类比、联想,从旧知去探索新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再次是课后作业合理布置,通过布置作业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要合理应用练习册,这学期我们使用的是《金版教程》,这本练习册的选题很经典,结构也很合理,先有课前自主学习,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前自主学习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基本公式。自我小测一般都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是一些最基本的题型,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点,其次是三个考点,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融会贯通和提升的作用。而我会提前先把题做一遍,找出适合自己所带学生的练习题,布置成作业和练习。 (4)多媒体课件的正确使用,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