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几点认识

论文摘要:剖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种类日益丰富,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科学性、规范性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

由高校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2005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如何搞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也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关心和热议的焦点。

一、高等教育质量内涵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中外学界始终存有较大争议。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相对于产品质量来说更为复杂。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变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像产品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那么简单明确,这给描述和界定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困难。

目前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适质量观

内适性质量观是一种精英质量观,它强调的是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学术标准。

2.价值增值质量观

学生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进入高校之前相比变化越大,价值增值就越多,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它是一种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

3.目的适切性质量观

它认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应该是当初所设定的相应行为的目的,包括“内适质量”、“外适质量”和“个适质量”。“内适质量”,即指高等教育应有其内在的质量需求,遵循其内在规律。“外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个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学生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适切性质量观即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质量的评价标准,不能够用同一规范评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该质量观源自产业范畴。

以上几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分别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增值角度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进行了概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不论哪种质量观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质量观,因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兼顾政府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高校的学术独立性和自主办学诉求,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每个时期的质量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内涵,质量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即具有时代烙印。目前主要从高等教育功能及需求主体等多方面来丰富“质量”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关注源于世纪之交大规模的扩招引发对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质疑,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

量,我国政府启动了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出金字塔,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高等教育评价中,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合作,而政府、院校、社会各界及学生和家长对高教质量的需求各有侧重,因此要谋求构建多元整合的标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和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育质量不再是高等教育内部问题,而越来越多地被政府、社会和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群体关注。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不尽相同,不同主体从政治、学术、社会需求、个人发展等不同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质量。政府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或用人单位主要抱着适应性质量观,强调大学的服务职能,即大学所培养人才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求学术自由和办学自主权,强调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科内在逻辑性。学生和家长要求高等教育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和求职谋生需要,同时有很好的投入和收益性价比。可见,评价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标准是评价的基准或尺度,它使同类产品或服务具有可比性,能给质量一定的标识和准则。没有标准的质量是无法监测、评价、比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关键问题,是评价制度的核心,不同的标准体系反映了不同的质量观。

质量问题并非大学所独有(任何产品、服务都有质量问题),但质量标准的认定与评价却唯独教育最难。自有高等教育以来,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如何制订、如何用之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就从未停止过争论。不管怎样以下几点是明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并不是高等教育质量本身,质量标准只能从某个角度审视、描述、概括、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也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有其局限性,它永远无法穷尽质量的全部内涵;不同的质量标准反映了不同的质量观和评价目的,同一套标准体系中不能包含过多的或相互矛盾的(不相容的)评价目的,否则就丧失了可操作性;质量标准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观的完善、评价目的的不同等不断修正和完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套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不是包罗万象的,而应是能最大程度地反映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和最准确地反映评价目的。

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高校),二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反映的是各高校的不同特色。前者是指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相应科学知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专门人才;后者是指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不同类别高校要有不同的标准。实际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培养规格和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可能用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要明晰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影响元素,研究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质量标准分类体系,按不同类型高校建立分类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评价标准体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要接受不同主体的评判,而不同评价主体有各自不同的需求,评价标准自然也不尽相同,没有哪一方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方。多样化的评价标准的本质内涵是主体多样性和价值多维性。

在标准的制订和选择上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1)在高等教育质量观下根据质量评价的目的确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和类型。

(2)要选择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视角和维度确定标准的内容。

(3)标准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比性、实效性。科学性:能较客观地反映现实教育教学水平。规范性:标准是衡量事务的规范,它本身首先要具有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体现在对评估标准的语言描述上和对评价方法手段、程序、主体等的确定上,还有对评价目的、原则、评价范围、内容等的制订上。可比性:能评出优劣,标准过低或过高都不能分出等级来,都不是好标准。实效性:达到评估的目的,不是为评而评。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改进提高,即评估具有指挥棒作用,督促和激励受评者朝着评估目的努力。

3.评价种类日益丰富

高等教育评价主要有外部评估和校内评估。外部评估又分为分类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它们各有侧重。学校内部评估主要是指院校评估。院校自我评估:高校内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专业认证及评估:主要是在工程、医学等领域探索实施专业认证制度。国际评估:主要是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

三、几点建议

建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多样的评价体系是搞好高等教育评价的关键。

第一,要避免本科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界定,更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

第二,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广分类评估,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用单一的评价指标评价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的本科教学,对院校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应给予重视。同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估时应各有侧重,这样能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更好地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任何评估都有一个评估的效度问题,即评估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需要测量的东西,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是多少。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要提高评估效度,至少应进行两方面制度化建设:高等教育评估的体系化建设、信息层面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强调的是信息层面的制度建设必不可少。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使大学拥有了固定的信息公开渠道。定期全面地发布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地了解高等学校,更准确地研判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利益相关者互信合作、协同创新的信息基础。

第四,高等教育评估要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应是坐井观天、自说自话,要加强与国外的评估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通用的评估机构的工作规范,要放到国际范围内进行比较,用国际标准来审视、考量、反思,真正认识自身的优势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7528054.html,/lunwen/

最新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高等教育理念是对高等教育实践理性思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 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篇1 “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是重教师传授而不重自主探索,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是学生被认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自身负责,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由自己决定,这种“自负盈亏”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习陷入无序化、无效化;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很重要,两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互相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实践的变革,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吴泓的语文专题模块教学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典型。 所谓“模块”,是指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的一组教学内容,“语文模块教学”就是在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实施分块、分专题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模块教学通常是将语文分为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板块;而在吴泓老师这里,语文模块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将经典文学著作分为有内在关联和逻辑结构的模块,以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由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追求语文知识和精神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具体说来,吴泓老师的专题模块教学有以下几大特色: 设置专题,引路自学。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

着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引导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化有行为无形,从台前走向幕后。吴泓老师的专题模块教学就是如此。他本着“言意一体”“精神与言语共生”的原则,设置了二十八个专题,分阶段让学生学习。这些专题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与精神思想,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适价值,对于促进高中阶段的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来说,显得适当且必要。在课堂上,学生以自学为主,进行大量的专题研读,老师只是陪同、引导。专题学习基本分为阅读、思考、写作、辨析这四个阶段,虽然呈现出时间上的先后,但是在整个专题学习中,这几个阶段是有机结合、交叉进行的: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之后表达,表达之后进行交流达到深度辨析,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在这个有机的学习过程中,吴泓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好了路、搭好了台,然后与学生进入共同学习、同步学习、同时学习的状态,促进学习过程顺利有效地完成。 也许有人会问,设置这些专题,那学生的教材怎么办?吴泓的学生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教材提供的仅仅是某个文本的片面或部分,就像在大江春水中之舀了一瓢水呈现给学生,而高中生需要更多更全面的文本来满足情感上的认同,而老吴(吴泓的学生亲切地将其称之为老吴)的模块教学就填补了这个空白,他提供了大量的、积极的、完整的经典文本资料,让学生阅读、体悟,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① 吴泓敢于把教科书放在一边,全心全意地与学生一起进行专题模块学习,是因为这些专题的内容已经涵盖甚至超过了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些专题中,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言知识,更

项目评价质量指标说明

项目评价质量指标说明 一质量管理的依据 1 过程质量管理 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开发过程质量有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的质量就会有保证。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符合软件工程的原则:“缺陷越早发现越早修改越经济”。 2QA和SEPG、QC的区别 SEPG:制定过程,实施过程改进; QA:确保过程被正确执行 SEPG应当提供过程上的指导,帮助项目组制定项目过程,帮助项目组进行策划;从而帮助项目组有效的工作,有效的执行过程。如果项目和QA对过程的理解发生争持,SEPG作为最终仲裁者。 如果将一个软件生产类比于一个工厂的生产。那么生产线就是过程,产品按照生产线的规定过程进行生产。SQA的职责就是保证过程的执行,也就是保证生产线的正常执行。 QC,检验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是产品质量检查者; QA,审计过程的质量,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是过程质量审计者 QA只要检查项目按照过程进行了某项活动没有,产出了某个产品没有;而QC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评价指标里包含和QA和QC的内容。 3公司程序文件 《软件设计开发服务控制程序》对软件产品设计开发过程进行了说明。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对软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进行了说明。4绩效考核 公司绩效考核里有100分的质量考核分数。质量考核分数根据项目质量评价分数计算。 二如何实施 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从项目启动开始,参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实施以及维护的所有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详细了解项目的情况,根据项目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同时提出改进意见。需要完善指标的,对指标进行完善。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终生化.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终生化 摘要:德国学者戴夫关于终生教育代写论文的20条原则已成为终生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而终生教育的奠基人朗格朗则为高等教育终身化提供了九项主要依据。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终生化的主要启示是:推进教育民主化,树立民主的师生观、新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服务的质量观,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应对策略 高等教育终生化就是指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有终生教育的思想,以终生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为全民终生教育理想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高等教育是构成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实施全民终生教育及培训的最重要基地之一。终生教育在各国有不同的称呼,在英语中称为lifelong education(终生教育),在法语中称为education permanente(继续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议上曾使用lifelong int egrated education(终生一体化教育)这种表达法,在日本称做“生涯教育”。 终生教育这个词首先是在《1919年的成绩》这个英国召开的会议总结中出现的,随后人们对成人教育中的终生教育这个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直到1949年在丹麦召开的国家成人教育会议上,才明确了终生教育的一些问题。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会议,确认终生教育不是学校公共教育结束后所进行的补充教育,而是不间断的连续的教育过程,是一切教育领域之一体化[1]。终生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6 0年代。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理念形成。从此以后,终生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对世界教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此,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终生教育是正在使整个世界教育制度革命化的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理念。’”关于这种新理念在人类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赫尔梅认为:“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终生教育理念的发展,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2] 终生教育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目前国际上对“终生教育”比较一致的理解是:在范围上,它是社会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培训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在内容上,它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教育。从《学会生存》[3]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终生教育的三方面的含义:1. 终生教育指的

新课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课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1、文化的传播者; 2、潜能的开发者; 3、学习的促进者; 4、发展的伴随者; 5、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3、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3、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3、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5——1994年),是评估理论的研究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相关机构开展了评估理论研究。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第二阶段(1994——2002年),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估试点和探索阶段。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试点工作。到2002年底,共试点评估了154所本科院校。 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较短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目的是使这类学校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并帮助这类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工作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这类学校深化改革和办出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育部(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随机抽取。 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

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教育教学类 18、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9、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20、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21、“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2、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3、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4、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新教师培训之教育理念一

新教师培训之教师教育理念一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尽管我们还处在对“教育理念”尚无明晰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未妨碍人们对“教育理念”一辞的频繁使用,由此说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内外广泛认同。考察那些公开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连论题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论(这类著作、论文不是少数),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相当多的作者视“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一样,当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释;其二,“教育理念”确实是个与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因此,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我们缺乏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讨论并且没有准确地理解其涵义,故也就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滥用。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主客体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视为教育理念之种种,有些人甚至把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些趋势特征,如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等也都纳入教育理念范畴,仿佛教育理念是个无所不装的百宝箱。澄清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有老老实实讨论这个概念。 (一)教育理念之一般介绍 先介绍几种笔者从有限资料获取的“教育理念”界说。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中,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注: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可见,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注: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所谓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李萍教授是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角度提出教育理念的,也即从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认识教育理念的。陈桂生教授关于教育理念的理解十分别致,(注:参见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他在《“教育学视界”辨析》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陈述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泛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与教育“概念”的混淆,尤其是以教育理念代替了教育“概念”的混淆,他特别举了“课程”与“教学”概念的例子加以说明。在他看来,教育“概念”是按逻辑规则下的定义,是科学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内涵只能是根据它所指称的对象的“实然状态”的规定,即对既成事实的概括,而教育理念则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一)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 1.终生教育思想。终生教育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考虑启蒙教育阶段的特点,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任务,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必求多,基础教育阶段只能做基础教育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是学会学习。 2.学习化社会思想。学习化社会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加强学科的整合,提倡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开发、建设、利用校园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3.大众教育的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内容难度应予以控制,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课程标准应该是人人可以达到的标准。课程应具有弹性,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课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4.主体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尊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经验? 5.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让每个人选择到自己学习的入门方法。 6.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也有不确定性。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应该改变灌输与机械训练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 1.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2020年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2020年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工作方案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驻A高等院校(含市属高校,下同)和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驻A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教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20〕7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1.支持驻A高校、科研机构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和社会重大需求,将高质量发展与服务A南经A社会发展相结合,着力提高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建立市校共建机制,将驻A高校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A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驻A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 2.引导和鼓励驻A高校面向服务A南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集群,建设一批冲刺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学科。鼓励驻A高校围绕A南经A社会发展需求增加硕士或博士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支持驻A高校面向我市增加十大千亿产业发展急需

学科专业的走读生本科计划。 3.优化高等学校空间布局,积极争取教育部、省教育厅支持,加快启动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建设。推动长清大学城建设提升,引导支持章丘大学园区等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线高校园区集群发展。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支持A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学院。 二、打造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 4.支持驻A高职院校(含市属高校,下同)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对纳入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和山东省“双十”重点建设工程的高职院校,建设周期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对纳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校,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5.支持驻A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四新”人才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稳步扩大我市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鼓励市属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争取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联合培养模式试点。推动市属高校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建成一批强势专业、行业急需专业、新兴交叉复合专业。 6.完善市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推动高校完善院长选聘制度,实施高校职员制改革试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文

篇一:《2016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 这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实现了两个“首次”,这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对世界高等教教育发展和改革来讲,这都是一个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系列质量报告的研制目的 系列质量报告积极回应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回应了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热烈关切。 系列质量报告由四本报告组成,即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四本质量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即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大标准维度,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大视角,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两突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突出人才培养类型的应用型)为标准,全面客观深度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过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二、系列质量报告的主要特点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这次公开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是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合肥学院等高水平专家团队精心研制而成。 一是充分体现和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系列质量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

当今的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当今的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在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对理论内涵的学习和把握,是影响和制约广大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与它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关联,所以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是我们亟待要解决的方面。其实现代教育理念涵盖面很大,能将其汇总罗列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只能将专家们提到的或在有关材料上出现的以及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观 点整理出来,意在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教育观 1、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必须全面适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2、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 3、教育的追求: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6、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

学习就是生存。 7、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教师观 8、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9、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10、不称职的教师授人以鱼,而优秀的教师授人以渔。 11、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2、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13、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 14、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三、教学观 15、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16、树立问题意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

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目录 正文第一篇:乡村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让新课标教育理念燎原 乡村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让新课标教育理念燎原 xx年xx月xx日,我肩负着全乡教师的重托,踏上前往xx的列车。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奔驰,一路颠簸。窗外或许美景如画,可我却无暇顾及。我不知道这次xx之行能学到些什么?这次该不会又是一次劳民伤财的培训吧!带着一脸的迷茫,暮色中汽车驶进了xx市区。我们得到了xxxx基金会老师和志愿者的热情接待。晚饭过后,前期培训的几个老同学和老乡来找我们聊天、闲谈中,我了解到这次培训非同一般,来上课的都是我省教育界知名的专家、教授,因为劳累一天,很快,我便带着疑惑进入梦乡。等待着漫长的xx天到来。 xx天的学习很快地过去了,时间走得也真快啊。我多么想再听一听xx老师的,再听一听王光华老师那风趣,而让人无法去瞌睡的课堂语言。短暂的xx天里,改变了我,我尚不知道它能改变我多少。却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认识了自我,

把握了方向。我是任小学三年级数学和语文这两门主科教学的,同时兼任音乐课教学。由于乡村条件差,课程多,负担重。音乐课常常被忽略。甚至于顾不上而不了了之。一周下来有时也就只上一节音乐课。说出来怕你们笑话,音乐课我是这样上的:铃声响了,拿上教材就上,教一支歌吧。我叽里呱啦地唱,学生也跟着唱。反反复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鹦鹉学舌般地唱,熟了也下课了。这就是我xx天以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想,不光是我,农村学校的老师大多数也和我一样,一节课下来感受一个字:“累”。而在这几天里听了市南小学刘意老师和听了xx老师的理论教学。他们上的多轻松啊!学生还都掌握了知识。原因在哪呢?这个问题深深印入我脑海,同时也明确了这次xx之行之难得机会。而如今我已初步把握了新课标教育理念和方法。甚至于有时也曾默默地想着:“回去以后,这一课,这一部分我要这么上,设计运用这些方法……”。 xx天xx之行,我还学会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在此之前,我是不会制作课件的。这也不怪我,因为我们学校没有电脑。更谈不上投影仪器。村级小学规模小,没有钱买电脑。我很高兴学会了课件制作。同时,也是一种遗憾。我想,如何我们学校拥有一台电脑,那该多好啊! 总之,xx天的xx之行,我亲身感受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7528054.html,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作者:余小波蒋家琼李震声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4-04 余小波:潘先生好!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在教育系统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我们想请教您,颁发这个文件的作用是什么?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潘先生:我认真学习过这个文件。不久前,我还应《教育研究》杂志之约就这个文件的颁发专门写过一篇笔谈文章。在笔谈中,我指出,《意见》的颁发,表明国家对包括高等教育研究在内的整个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鞭策。过去,高等教育领导、管理工作主要是凭经验管理、经验决策。现在,这个文件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在教育上,不能够只凭经验来决策,而是要求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以作为教育决策、管理以及指导教育教学的依据。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光凭经验,要从经验到理论。这是我主要的认识。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还要建立高等教育强国,当然应该有理论的武装和科学研究的指引。因此,我希望,不论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是我们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这个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政府要重视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工作,给予支持

2020年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教育新理念荟萃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 具体归纳如下(3类75条): 一、教育思想类 1、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全球竞争化的世

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2、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3、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

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5、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6、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7、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

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8、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了“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

生产过程主要绩效考核指标

生产过程(车间)主要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可以分成结果和执行(行为)两大类,本文要讨论的是生产过程的结果绩效。过程有两方面的结果 绩效,一是效果,二是效率。效果是指过程的运行状态或产出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效率是指投入产出的结果,包括人、财、物的投入产出。以下就按照这一思路来分析生产过程的主要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本文所讨论的生产过程的范围是,从物料投入开始,到产品产出为止,包括生产计划调度和 生产现场的管理,不包括原材料投入前的检验,也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检验(质检部门进行 的检验)以及成品检验。如果范围是生产车间,不同企业会有所不同,可能会不包括生产计划, 具体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廓清职能范围。 一、效果绩效 生产过程的产出是产品,产品的“效果”就是它的质量以及满足下一过程要求的状况。质量有两种,一种是从使用者角度来说的质量,另一种是相对于产品标准的质量,两者是不同的。简单 地说,产品标准是根据使用者所要求的质量转化设计出来的。生产过程的质量职能是,按照既定 的工艺和标准进行生产,所以,它的产品质量不能用使用者要求的质量来衡量(这是企业的顾客 质量目标),而要用企业内部的要求(比如产品质量标准)来衡量。 过程运行的效果主要是过程运行的可靠性。 1.产品(一次)合格率 反映产品质量最常用的指标是产品合格率。请注意,由于生产过程的范围不包括外部检验, 所以这个合格率不是出厂合格率,而是过程一次合格率,即在生产过程各个外部检验环节(包括 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第一次检验就合格的比率,它真实的反映了生产过程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2.能力指数 产品质量标准中常常包含多个质量指标,比如一个圆柱型的零件包括长度、直径、光洁度等 指标;一种食品可能包括理化、微生物、净含量等指标。产品合格率反映的是总的合格情况,如 果要分指标评判,当然可以用分指标的合格率,比如净含量合格率。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是能力 指数(具体可参考质量管理的书籍)。 3.因产品质量原因退货(投诉)价值 这个指标一般属于客户(消费者)绩效指标,用这个指标考评必须经过分类,如果发生直接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质量问题,它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绩效考评。不过要注意,经过成品检验(包括 抽检)并用产品合格率考评的质量问题就不要再用这个指标,至少有重复之嫌。 举一个例子。食品企业对生产过程卫生和食品安全要求是很高的,万一发生现场管理问题, 可能会在食品中混入异物,也有可能使产品微生物超标。在产品标准中,有的没有“异物”这个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