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固体(第二课时)

认识固体(第二课时)

认识固体(第二课时)
认识固体(第二课时)

《认识固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知道颗粒大小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3.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教学重难点:

会做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花生粒、黄豆、烧杯、量杯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固体有哪些性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在外力很小的情况下,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汇报: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将固体混合或者分离的现象。

混合:饲料、混凝土、八宝粥

分离:筛沙、清洗蔬菜

(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

(1)出示黄豆、花生。

(2)提问:把这些固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的重量会怎么样?

(3)学生猜测。

(4)提问:怎样才能证明它们的重量在混合前后没有变化?

(5)说明使用天平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2.研究固体混合后体积是否变化。

(1)提问:把各100毫升的物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

(3)说明要使用量筒来测出体积。

(4)实验,并说明体积变化的原因。

三、巩固应用

1.布置任务:在1分钟内将混合后的黄豆、面粉、大米分离。

2.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

3.介绍工具筛子。

提示:考虑固体的大小选用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固体。

2.回家自己继续研究有关固体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命题的含义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习过一些公理和定理,为公理化思想的培养作好了充分准备.活动经验基础:有了上一节的活动基础,学生对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举例说明的学习方式有比较好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命题的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命题的构造,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还不甚了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真假命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定理、公理的概念,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 2.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3.经历实际情境,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公理.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五个环节:回顾引入——探索命题的结构——思考探讨——读一读——课堂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回顾引入 活动内容: ①什么叫做定义?举例说明.②什么叫命题?举例说明.

活动目的:回顾上节知识,为本节课的展开打好基础. 教学效果: 学生举手发言,提问个别学生. 第二环节:探索命题的结构 活动内容: ①探讨命题的结构特征 观察下列命题,发现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如果一个四边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②总结命题的结构特征 (1)上述命题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2)“如果……”是已知的事项,“那么……”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结论. (3)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结论,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活动目的:对命题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会判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效果: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进行归纳. 应告诫学生当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要注意改写时不要机械地添上“如果”和“那么”,应适当地补充一些修饰语句,使改写后的语句通顺,完整。

初中数学_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1定义与命题(2) 【教学目标】 1、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 2、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会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命题。 3、理解反例的含义,会举反例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例的含义,会举反例. 【预习案】 认真阅读教材36--37页的内容,尝试完成下面的题目,相信你一定能行! 1、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 ( )引出的部分是条件,()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每个命题都有()两部分组成。 2、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条件:;结论: (2)如果a>b,b>c,那么a=c; 条件:;结论: 3、()是真命题;()是假命题。 自学诊断: 认真思考以下句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吗? ⑵同位角相等; ⑶同角的补角相等; (4)做线段AB的中垂线; ⑸如果 a2 >b2,那么a>b; ⑹对顶角相等; 1、在上面的句子中,属于命题的是。 2、在上面的句子中,是命题的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3、在上面的命题中,假命题的是,真命题的是。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课件展示,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 2、明确本节主要知识点,哪些内容较简单?哪些需进一步交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命题都是有什么组成的? 2.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什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什么,“那么”引出的 部分是什么? 练习: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2)如果a2= b2,那么a=b。

(3)如果a>b,b>c,那么a>c (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5)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对应边上的高也相等. 例题解析: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⑶对顶角相等 方法总结: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写出条件和结论 3.命题有真假之分,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 练习: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果a>b,b>c,那么a=c;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方法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训练案】 基础题 1、教材37页随堂练习 2、教材37页习题8.2 1,2 提高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刻苦学习 B.我喜欢数学 C.钝角大于直角 D.白色的衬衣 2、命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条件是() A.两条直线 B.相交 C.两条直线相交 D.交点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是否是真命题,不是真命题的举反例说明。 (1)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是一个平角。(2)如果a>b,那么?a?>?b?。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试 1、(2分)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锐角小于90° B.平角等于两个直角的和 C.若a>b,则a2 >b2 D.a2 ≠b2, ,则a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他们创设能彰显个性和发挥潜能的空间。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分析: 2.1 教学内容分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五节内容。开花和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根、茎等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但对花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接触的不多,对一些农产品中的果实和种子容易混淆,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花和果实的结构,弄清一些基本概念,配合白板课件播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2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认知水平看: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和生活常识,但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准确。从年龄特点分析: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敏捷,但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把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和记忆,突出重点。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1)花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主要功能。(2)果实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是:(1)受精的过程,(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目标制定: 3.1 知识与技能:(1)说出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说出果实的结构及花的各部分结构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 3.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花的结构,合作探究花的各部分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探究技能,增强与他人合作意识。 (2)通过动画演示植物的传粉和受精现象,归纳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3)通过展示常见农产品,区分果实和种子,学会学以致用。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花和结果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渗透花季少年,应勤奋努力情感教育。 4 教学方法与策略: 首先通过超链接播放中国十大名花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花的结构;桃花结构的知识比较简单,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在白板上填写桃花结构名称,花的各结构功能有一定难度,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表达交流、教师点拨,达成共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把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突出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动画来突破,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将花生和桃子的果实进行比较,质疑、解惑,拓展知识面;区分果实和种子,采取观看实物直观教学,体现学有所用的理念。 5 教学资源与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常见果实和种子动画、视频、图片 6 教学过程: 6.1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固体 教学设计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仪征市张集小学王天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海绵、玻璃、磁铁、白铁皮、牙签、一杯水、一杯可乐、牙膏 教学过程: 一、分类识别 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 2、有没有不同意见?(突出牙膏是混合体) 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 过度: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固体性质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二、深入了解固体的性质 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 2、师: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轻重颜色大小形状软硬光滑度透明度厚薄……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板书: 手眼睛…… 秤锤子…… 过度:我们把这些都叫做固体的性质(板书:性质),这些是人的感觉器官(板书:感觉器官),这些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板书: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和一些工具从固体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设计意图: 本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这些固体具有的不同性质,也没有交代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从而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探究,强化认识 1、刚才大家运用了那么多方法给固体分类,真了不起!下面,请每个组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继续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全面。(学生活动开始)(师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或工具。) 2、学生汇报 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至于选择哪些固体怎样研究,这些问题都由各小组成员自己界定,教师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3、任选一组的记录单,师:这一组同学在记录中写到玻璃是硬的、螺帽是硬的,那么,到底谁更硬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4、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那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程度的,那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螺帽非常硬,而玻璃比较硬 四、总结 1、固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认识一种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 活动记录: 认识固体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

7.2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 备课:曹玉辉 、学习准备:1、什么叫做定义?举例说明?什么叫命题?举例说明 2、找出下述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指出它们哪些是正确的命题?哪些是不正确的命 题? (1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 b>c,那么a= c;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公理、证明、定理的含义; 2. 识记本教材所采用的公理. 3. 初步体会证明的思路与书写的过程。 三、学习提示: 阅读教材P168-170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点:公理、证明、定理的含义 公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识记本教材168页到169页的八条公理: (二)你能用所学的公理、定义、性质完成下列定理的证明吗?试试看? 定理: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证明:对顶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A0C与/ BOD是对顶角。求证:/ A0C2 B0D D 证明: 五、夯实基础: 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C B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如果a// b,b // c,那么a// c B 、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60° C、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实数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E、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I a I = 1 b I ,那么a3 =b3 4、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对应边上的高也相等。 5、把下列命题“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六、能力提升: 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挑挑战第一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挑战第一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2.挑战第一次必须树立信心,有恒心。 3.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重点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难点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师:想听故事吗?(播放故事《小马过河》) 师:小马第一次过河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小马第一次独立过河磨麦子,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了挑战,勇敢去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2.揭示课题 师:这个寒假,你们有没有尝试挑战第一次?【板书:挑战第一次】 学生回答预设:小马能帮妈妈做事儿;小马遇到事情会动脑筋;小马虽然是第一次做事儿,但是很勇敢;做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只是听别人说,要亲自试试……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第一次”,启发孩子们勇敢挑战第一次。 讲授新课 1.说自己的第一次 (1)师:我们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挑战的第一次。 请小组长做好组织,4个人按照编号轮流说,要说出简单的过程和你的感想。 (2)学生小组说 (3)课堂展示(请一个组的小朋友轮流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 请给我们评分:xxx同学,他(她)的声音洪亮,第一次的过程说得清楚,如果他(她)xxxx就更好了。 2.分享第一次的困难 (1)师:寒假有一个小朋友做饭,结果做糊了,可是奶奶却笑着说:“没关系,下次记得火要小一点,就不会糊了。”还有一个小朋友想学轮滑,想体验飞起来的感觉,可是他很紧张,妈妈鼓励他说:“多玩儿几次就好了。”我想你们在挑战第一次的时候也有同学和他们一样吧,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当时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2)指名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他在第一次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3)师小结:每个人的第一次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就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4.学会选择尝试新鲜事物 (1)师:每个人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你还想挑战哪些事儿呢?看图,选择,在四人小组内说说理由。【PPT出示一些活动,如:蹦极、过山车、走夜路、骑自行车、当小组长、坐地铁、踢鸡毛毽、做馒头、潜水、在主席台当着全校同学讲话等请学生选择】 (2)小组展示。指名一个组小朋友一起上台展示,每个小朋友都要进行汇报。 (3)请同学们进行补充 (4)师:在这些事儿中,哪些事儿可以大胆去尝试着做?哪些事儿不能做?哪些事儿必须有长辈带领、帮助着做?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定义与命题 第二课时 教案2

●课题 §6.2.2 定义与命题(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2.命题的真假. 3.了解数学史.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6.2.2 B) 第三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 C) 第四张:公理(记作投影片§6.2.2 D)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 [生]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生甲]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的. [生乙]每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 [生丙]这五个命题的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命题. Ⅱ.讲授新课 [师]大家刚才观察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如:上面的命题(1)中,如果引出的部分“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是条件,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备课时间:11、19 授课时间:11、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花的基本结构。(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以及花与果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进一步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3)通过对受精过程以及花与果的关系的描述,进一步学会用专业术语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草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1)花的结构及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过程。 (3)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和受精过程。 (2)学生对花结构的探究过程及探究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倾听美妙的音乐。 2、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 【新授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导入对《开花和结 果》课题的理解 1、欣赏美丽的鲜花图 片,倾听美妙的音乐。 2、根据课题《开花和 结果》提出问题 1、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音 乐欣赏,加强感性的认识,激 发学习兴趣,情感得到熏陶。 2、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新授(一)梳理本 节课的知识框架。 快速浏览课本,找出知 识框架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让学 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个宏观的认 识,做到心中有数,并明确学 习目标。 (二)花的基本结构 1、小组合作对花进行 解剖、观察。 2、在黑板上画花,并 标出花的基本结构。 3、多媒体展示花的基 本结构。 4、思考:(1)花的哪 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 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 重要的?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 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 能力。 2、通过画一画、标一标, 展示探究成果,加深对花的基 本结构的认识。 3、通过多媒体展示,补 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 的直观性。 4、通过学生思考过渡到 下个环节。 (三)传粉和1、自主学习传粉的相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定义与命题 第二课时 作业

◆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若|a|=|b|,则a=b; (2)若a=b,则a3=b3; (3)若x=a,则x2-(a+b)x+ab=0; (4)如果a2=ab,则a=b; (5)若在△ABC和△A′B′C′中,∠A=∠A′,∠B=∠B′,∠C=∠C′,则△ABC≌△AB′C′.(6)若x>3,则x>2. 2、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及结论. (1)等角的余角相等;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答案 1、(1)假(2)真(3)真(4)假(5)假(6)真 2、(1)条件: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2)~(4)略 课下作业设计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 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已知直线a、b、c,若a⊥b,a∥c,则b⊥c 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D.邻补角是互补的角 3.命题“对顶角相等”是( ) A.角的定义 B.假命题 C.公理 D.定理 于直角 4.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是________命题,可举出反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证明. 7.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8.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若a2>b2,则a>b.

挑战第一次第二课时 教案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 挑战第一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务,谁完成得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最强挑战者”喔! 课堂小结 挑战第一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在挑战之前做好准备,多尝试,多练习,就有可能会成功! 总结提升 板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学案

八年级(上)数学学教练案持案人:课题:§7.2定义与命题(2)课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李长冬审核人:勾设军责任人:李春文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 方法 2.了解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和格式 学习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格式和过程 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回顾课本165-167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语句不属于定义的是()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B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C 有六条边相等,六个角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六边形. D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条件:结论:。 (2)如果a>b,b>c,那么a=c. 条件是:结论是: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结论:(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条件:结论::(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条件:结论: 3.命题的分类有:命题与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命题。 4.公理是指。定理是指。 证明是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阅读教材170页内容。 用我们这套教材提供的如下公理作为判断依据:(要求理解、记忆课本168页公理。)归纳:一般情况下:真命题是条件正确,结论也。假命题是条件正确,结论。 活动二:证明“对顶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AOC与∠BOD是对顶角。 求证:∠AOC=∠BOD

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 1.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解:(1)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设:结论: 2.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那么; (2)同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那么;(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如果:,那么;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打“√”,不是真命题的打“×”: 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 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E、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F、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G、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H、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I、若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课《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1 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2.情感与态度 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3.行为与习惯 勇于尝试,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4.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2.难点: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视频《小马过河》。2.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视频《小马过河》)师:同学们,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师: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马敢于尝试着自己第一次过河,并获得了成功。可见,任何事情挑战后没有那么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挑战第一次》。 【设计意图:以视频故事的形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的第一次 1.师: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的经历,你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情形吗?你们

是怎样完成挑战的?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在你们挑战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你们当时有何感受?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请同学们以“我试过……当时心里……试过之后……”这样的句式,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第一次挑战后的心情和感受。 6.指名汇报。 7.师小结:可见,只要努力过,尝试过,成功会带给我们喜悦,失败将教给我们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体会到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2 活动二:我还想试…… 1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所得,我发现你们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那你们还有哪些想尝试的事物呢?ww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同学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你们一定要保持下去啊l 4.师:但是,你们知道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吗? 5.生l:我也想回答问题,但就是不敢举手——要大胆试。 生2:我想自己单独出去游泳——不能试。 生3:我想学翻跟头——有大人保护才能试。 6.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对。接下来让我们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整理出来并做成卡片,送给其他同学 7.学生动手制作经验卡片。 8.师小结:当我们明白了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后,再去尝试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老师祝你们都能挑战成功!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去尝试,明白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2 活动三:我们一起来挑战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进行哪些挑战呢?

6.2定义与命题 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2 定义与命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2.命题的真假. 3.了解数学史.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6.2.2 B) 第三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6.2.2 C) 第四张:公理(记作投影片§6.2.2 D)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 [生]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6.2.2 A)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师]大家观察后,分组讨论. [生甲]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的. [生乙]每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 [生丙]这五个命题的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命题. 2.探索交流,形成结构 师]大家刚才观察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开花和结果 教学设计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花的图片和赞美花的诗句,查阅与花的颜色和香味有关的资料,了解颜色和香味对传粉和受精的意义。 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花或模型)和实验用具(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刀片和放大镜),搜集昆虫传粉方面的录像资料,制作受精及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活动教具或CAI课件。同时备有新鲜的果实(桃和玉米),以及带有雄花和雌花的干枯玉米植株、塑料袋和毛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背景,让学生解释这句诗所描写的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由此使学生联想到桃园——桃花——桃。接着围绕桃花从开花到结果这一连续的过程,鼓励学生踊跃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教师首先讲述,说起花也许你们并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美丽的笑脸,不同的花向我们说着不同季节的语言?“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的花,引导学生欣赏,同时根据问题: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引导学生自行交流解答。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之后组织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熟悉的一种花,并尝试着标出可能与结果有关的结构,用实物投影相互交流,围绕学生的分歧、困惑——花为什么是生殖器官?花是怎样结果的?教师以桃花为例,指导学生看书,利用桃花模型,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然后,通过CAI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桃花的结构,从而解答疑惑:花为什么是生殖器官?另外,CAI展示,根据问题:①所有的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吗?②只有雄蕊的花叫什么?只有雌蕊的花叫什么?③花作为生殖器官,将来哪一部分会发育成果实?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教师利用小反馈形式: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最后,由学生合作,小结出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首先教师利用媒体创设情景,然后向学生质疑:“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花粉到哪里去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表述交流蜜蜂传粉的过程,从而得出什么是传粉。其次,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设置环环相扣的探索点,进一步质疑:“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胆推测,描述其变化过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花粉萌发及受精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弄清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围绕学生的困惑:“那些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的花,又是如何传粉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思维,从书中寻找答案。 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首先教师创设情景:“花开花落,似水流年。盛开是一种美丽,凋谢也是一种美丽,只有花都凋谢了,新的生命才能诞生。那么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结构可能会凋谢?凋谢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推测,踊跃发言,描述花的凋谢过程和凋谢后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教师进一步质疑:“桃花从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组织学生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传粉、受精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另外,由玉米的缺粒现象,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花粉都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引出人工辅助传粉的知识。通过组织学生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被子植物要想传种接代还真不容易。接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假如我是一朵花,虽然每天笑脸相迎,但有时仍难逃厄运,那么花将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让学生抒发情怀,爱花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进而认同了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定义与命题教案北师大版

《定义与命题》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 2.命题真假的判断。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能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反例说明假命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对立统一2.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对《原本》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史和人类文明价值 【教学重点】准确的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难点】理解判断一个真命题需要证明 【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如果这个星期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这是命题吗?分析这句话,这个周日,我们郊游一定能成行吗? 为什么? 新课: (1)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 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 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 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 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 个四边形是菱形。 师:由此可见,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 成的,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 形式,其中“如果”引出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部分是结论。 二、例题讲解: 例1:师: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一—— 探索命题的结构特征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形式叙述的 (2)这五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3)这五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学生活动二—— 探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生:命题1、2如果部分是条件,那么部分是结论;命题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命题4如果是菱形是条件,那么四条边相等是结论;命题5如果两三角形全等是条件,那么 面积相等是结论。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挑战第一次(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挑战第一次(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1 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 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 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教学准备: 1. 2. 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 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 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