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进展

?综述?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进展

高源3,万康林#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分支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引起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疾病,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结核分支杆菌可以在寄主巨噬细胞吞噬后仍然生存,并且通过外排的分泌蛋白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导致病理反应,不易杀灭,且少量的结核分支杆菌可形成潜伏期病灶,以休眠状态结核分支杆菌或L型菌形式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恢复为具有抗酸性的原生结核杆菌,从而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尽管近年来许多研究者纷纷从基因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言,无论是解决结核病的特异、快速诊断方法、研究结核杆菌的致病机理,还是在开发研制结核新疫苗上获得突破,都需要对结核杆菌进行基础性和探索性的蛋白抗原研究。因此,近年来结核杆菌的蛋白抗原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 结核杆菌的蛋白抗原研究概况

1.1 全菌菌体蛋白质分析 分析比较结核分支杆菌与其他分支杆菌菌体多肽抗原的共性和个性,寻找与结核病诊断及其他应用相关的多肽抗原仍然是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研究及多抗单抗研究的基础。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1〕,13种分支杆菌多肽成分经SDS2PA GE和考马斯亮蓝R2250染色后,菌体多肽成分可按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成35~40条区带。区带分析表明,结核分支杆菌H37Rv和H37Ra株菌体多肽成分基本上一致。牛BCG和Bovis株菌体多肽成分也基本上一致,主要多肽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6×103、65×103、(45~60)×103、(30~43)×103、(26~28)×103、25×103、16×103等。结核分支杆菌和牛结核分支杆菌菌体多肽除1条区带外,基本相似。这条区带的区别在于:结核分支杆菌多肽区带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3,而牛结核分支杆菌为27×103。SDS2PA GE分析还发现,在结核分支杆菌、牛结核分支杆菌毒株与减毒株之间,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3和27×103,多肽成分有所差别。结核分支杆菌减毒株这一多肽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牛结核分支杆菌减毒株为24×103,都相应低于毒株这一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余分支杆菌多肽区带差异较大,随菌种的不同,各自区带不同。鸟型分支杆菌主要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103、65×103、16×103等。偶然分支杆菌、耻垢分支杆菌、草分支杆菌、次要分支杆菌、土地分支杆菌有一条共同的主要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06)

作者简介:高源(1979-),男,河北海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差异性比较及相关应用研究。

3综述者;#审校者多肽区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103。

1.2 膜蛋白分析(脂蛋白成分)〔2,3〕 针对结核分支杆菌菌膜蛋白以脂蛋白成分为主,而结核菌以寄主巨嗜细胞为主的特点,有人怀疑菌膜的脂蛋白可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CD4+/8+T细胞,因此利用差速离心的方式及柱层析法对脂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且得到了较为主要的3种脂蛋白成分,但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对于脂蛋白在临床诊断及相关方面的应用尚不十分明了。

1.3 分泌蛋白分析〔4〕 分泌蛋白的研究在目前是较为热门的一个方面,有研究表明,众多有意义的蛋白抗原多为分泌性抗原,常用的分析方法为短期滤液培养法,及有针对性地将编码相应蛋白的基因进行重组表达。有相关文献显示,目前报道的分泌蛋白多达几十种,开展相关深入研究的有十几种,多数研究集中在MPT32、MPT44、MPT45、MPT51、MPT53、MPT59、MPT63、MPT64以及EAST26等少数可产生显著免疫反应的蛋白上。

2 结核杆菌蛋白抗原研究的技术方法

2.1 细胞破碎技术 主要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2种,物理方法常使用超声破碎法,低温高压破碎法和反复冻融的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使用如Tris、SDS、β2巯基乙醇、DTT等有机溶剂对细胞进行裂解,在实际应用中2种方法常共同使用。

2.2 蛋白分离及纯化技术〔4〕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许多种,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2.1 色层分析法 简称层析法(chromatography),也称色谱法,一般指待分离体(流动相,mobile phase)经过一个固态物质(固体相,solid phase;基质,matrix)后所发生的组分分布变化。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如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及分子亲和力等)使它们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从而以不同程度相对于固相移动而达到分离。与其他经典分离方法(蒸馏、结晶和萃取等)相比,层析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不仅用于一般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也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多糖和多肽)、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和有机酸)及次级代谢产物(核苷、色素和生物碱)等的分离和纯化。层析技术与电泳技术同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各有所长。在蛋白质大量制备时,层析技术比电泳更有优势。

2.2.2 电泳法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利用蛋白质的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使其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电泳现象。时至今日,电泳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食品、农业、卫生及环保等学科,成为物质研究、种类鉴定、分

离纯化和纯度分析等方面较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质研究中近年来更常用到的是二维电泳技术,该技术在普通电泳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蛋白质PI值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分离,大大提高了蛋白样品的分离程度。

2.2.3 超滤法 使用特制的薄膜对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常用离心力使溶液透过滤膜,而使蛋白质截留在膜内。应用该技术可使蛋白质和酶的稀溶液浓缩至10%~50%,回收率可达到90%。超滤法最适于蛋白质和酶的浓缩和脱盐,能较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且成本低,操作方便,回收率高,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分离浓缩方法。

2.2.4 萃取法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可使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另外有机溶剂是脱水剂,可争夺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故而,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可沉淀析出。

另外,随着较新技术的涌现,近来有如下技术正逐渐以其快捷或灵敏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析的各个方面。

(1)LC2MS/MS 尽管采用了固相化梯度(immobilized p H gradient,IPG)胶条,改善了双向凝胶电泳的重复性和上样量,但双向电泳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100×103以上或10×103以下、强疏水性,或低丰度蛋白时仍具有较大局限性,并且这种2DE2MS 系统的自动化受到了限制。色质联用(multi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 pectrometry,MudLC2MS/MS)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新方法〔5〕。MudLC2MS/MS系统是根据蛋白质独特的物理性质:带电性和疏水性来分离多肽混合物。即蛋白质复合物经变性、酶解后,直接加到强阳离子交换柱(strong cation exchange,SCX)上,梯度洗脱后进入反相液相色谱,再洗脱进入MS/MS系统进行肽段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联网检索,对蛋白质进行鉴定。MudLC2MS/MS系统能够弥补2DE2MS系统技术和方法上的缺陷,如蛋白质在分离过程中的丢失,上样量的限制,较窄的分离范围,偏向性等。该方法能同等地分离高丰度和低丰度蛋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

(2)SELDI2ProteinChip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芯片系统(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2 proteinchip,SELDI2ProteinChip)是最新发展起来的蛋白质组平台,可分离显影,分析飞摩尔(fmol)级的蛋白质。该系统中蛋白质芯片表面经过某种化学或生化方式处理(表面增强),使之具备与某一类蛋白特异结合的能力。血清或蛋白抽提物直接加到芯片表面,孵育后洗涤。特异的蛋白因化学(或生化)的特性与芯片结合,从而从蛋白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该芯片通过“芯片读码器”(一种SELDI2TOF2MS)得到与芯片结合的蛋白质质谱图。SELDI2蛋白质芯片系统可用于比较任何一组对照样品或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蛋白质谱变化,以此鉴定生物标记物或疾病相关靶。该系统在检测低丰度、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方面有独特优势。

(3)同位素亲和标签 同位素亲和标签(isotope2coded affinity tags,ICA T)是一种定量研究蛋白质表达谱的新方法〔6〕。ICA 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试剂,化学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专一的化学反应基团(能与蛋白质的Cys的2SH专一反应);同位素标记的连接子;亲和反应基团(一种生物素)。ICA T的连接子可由8个氢原子(H)或氘(D)分别标记(轻型标记和重型标记),不同的原子标记的ICA T相对分子质量差为8×103。ICA T反应基团与蛋白质的Cys残基共价结合,充分反应后,将2种标记后的蛋白等量混合,再用胰蛋白酶解。经抗生物素的亲和层析纯化后,含生物素的ICA T酶解片段可以进行在线HPLC2MS/MS分析。一对ICA T标记来源不同的肽段,在MS 图谱上总是呈相邻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差值为8×103或4×103 (肽段带了2个电荷)。通过串联质谱鉴定出蛋白后,计算这些蛋白的MS谱峰比,就能得到不同状态下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4)胶上差示电泳 胶上差示电泳(differential in2gel electrophoresis,DIGE)是双向电泳技术上的一大突破〔7〕。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1对样品中的1个样品蛋白全部用荧光染料(Cy3)标记,对照样品用激发波长不同而化学性质类似的另一种荧光染料(Cy5)标记。将2种标记过的样品混合,在同一块凝胶上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电泳结束后,用不同波长扫描凝胶,观察胶上蛋白质点2种荧光密度的深浅或有无,结合电脑分析,可得到特异蛋白质点的丰度变化,蛋白质缺失或新蛋白出现情况。DIGE的优点在于:①2种样品在同一块胶上分离,重复性与传统的2DE方法相比得到较大的提高,简化了比较模式;②可以更精确更直观地观察2组蛋白质样品的差异表达。而且荧光染料标记的范围可达到4个数量级,灵敏度、动态范围较传统的银染、考染更高更宽,染色时间也较短。此外荧光标记不会影响质谱检测。其缺点在于只能对含有Lys的蛋白质使用,DIGE 标记后,蛋白质在胶上会朝高相对分子质量区移动。

(5)LC+FT2ICR(傅立叶变换2离子回旋加速共振质谱) 蛋白质样品并不经过经典的二维电泳技术进行分离,FT2ICR 的优点是超高的精密度,它测出的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精确到10×10-8,如此,只需1~3个肽段就可以鉴定一个蛋白质。

3 目前结核杆菌主要蛋白抗原的特性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目前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虽然人们更关注的是以高敏感性的方法检测结核菌及其特异性DNA片段。但是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而且近年来又有迅速发展成为自动化的趋势,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技术上也仍有继续改进的可能性。张敦熔曾提出:“一旦能掌握结核杆菌主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即可合成一系列的小肽类及以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鉴定的具有免疫优势的抗原决定簇,其诊断的敏感性>90%,特异性达到100%。那么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回到血清学诊断上来”〔8〕。因此,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寻找特异性的抗原成分,因为这是解决结核病早期快速诊断和研制特异疫苗的关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结核分支杆菌蛋白抗原不断被发现和应用。

3.1 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arly secretory antigen target6, ESAT26) ESA T26是结核杆菌在感染早期的分泌型蛋白质,也是结核分支杆菌短期培养物的过滤后蛋白质(short2term culture

filtrates,ST2CF)中具有免疫保护力的抗原。ESA T26是很重要的T细胞抗原,可与被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人或动物的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识别,进而产生高水平的γ干扰素,这种识别发生在感染早期阶段,可诱导宿主特异性CD4+T细胞、CD8+CTL增殖及γ干扰素的大量产生,在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且能介导长期持久的免疫记忆,同时ESA T26也具有刺激B细胞反应的抗原决定簇,有研究表明,在BCG减毒传代过程中,丢失了ESA T26的编码基因序列,因此更多研究者分别进行了以ESA T26为主的相关免疫研究及基因导入研究〔9-11〕,分别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且试验的重复性也较好。

3.2 MPT64 也是一种结核分支杆菌的分泌蛋白质,是ST2 CF中的主要成分,可占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基上清滤过液中蛋白总量的8%,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103,既能刺激细胞免疫反应,又能诱导体液免疫,而且MPT64也是在BCG减毒传代过程中,丢失了编码基因序列的蛋白。有研究显示,MPT64对人类T细胞增殖反应和诱导γ干扰素的表位在该蛋白羧基端的184~228氨基酸残基区域,而B细胞免疫反应的表位在124~143氨基酸残基区域。与ESA T6相似,被认为是结核病新疫苗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的候选成分之一〔12〕。

3.3 抗原85复合蛋白质(Ag85) 是结核杆菌ST2CF中早期的分泌型蛋白质,含量丰富,不仅可以刺激产生体液免疫,尚可激发较强Th1型细胞免疫,引起CD8+T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GM2CSF及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水平的上升。它由3种相对分子质量十分接近,且抗原性有交叉的蛋白质组成(Ag852A、Ag852B、Ag852C),也称MPT44、MPT59和MPT45,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103、30×103、30.5×103〔13〕。Ag85可与人的纤维结合蛋白结合,有研究者怀疑这可能与结核杆菌的致病机制有关。有试验表明,Ag852A、Ag852B均具有免疫保护性,而Ag85C无免疫保护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Ag852B的免疫保护性比Ag852A强。近年来有较多关于Ag852B的基因研究的报道,研究者多从Ag852B的质粒构建及表达方面入手,试图为优化诊断和筛选方法提供新的思路〔14〕。

3.4 MPT63 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在ST2CF中含量较为丰富,能刺激T细胞的免疫反应,诱导γ干扰素的产生,在Li等〔15〕的报道中,MPT63的DNA疫苗具有同MPT64及ESA T26相似的免疫原性。

3.5 Dna K、G roE L、G roES蛋白 这是一类热休克蛋白或应激蛋白,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都有相似蛋白质,参与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和装配。Dna K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Gro EL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3、Gro ES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3,在外界温度升高或应激因子作用下,它们的合成显著增加。有试验表明,虽然这些蛋白质在动物试验中未表现出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但是用热休克蛋白质的基因构建的DNA疫苗却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与BCG接近的免疫保护力。

3.6 CFP系列蛋白质 Andersen〔16〕用二维电泳法对ST2CF 中部分区域的蛋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命名为CFP17、CFP20、CFP21、CFP22、CFP25、CFP28和CFP29,其中CFP17、CFP20、CFP21、CFP25和CFP29都可以诱导记忆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γ干扰素,并诱导较强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2type hypersensitivity,DTH),CFP22则不能诱导任何免疫反应,研究还发现CFP22与麻风杆菌的肽聚脯氨酰异构酶有90%的同源性,因此推测CFP22可能为结核杆菌自溶后释放出的胞浆蛋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CFP21的基因片段同样在减毒传代过程中丢失,且CFP21的免疫原性最强,可能成为以后研究的又一个重要位点。

3.7 脂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19×103和38×103的2种结核杆菌糖基化的类脂蛋白质,是结核分支杆菌的膜蛋白,其中38×103脂蛋白也称蛋白抗原b,是磷酸盐转运蛋白;只在分支杆菌复合体中表达,BCG合成38×103蛋白的量仅为结核杆菌的1/10。含有对结核杆菌特异的单抗定位的7个表位,对小鼠、豚鼠和人的B淋巴细胞具有免疫优势,能诱导早期反应。

3.8 MPT53〔17〕 为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的一种,S outhern 杂交显示其为多种结核分支杆菌和多种非结核分支杆菌的共同抗原,但是在培养的滤液比较中,非结核分支杆菌未能查出相应的抗体,而结核分支杆菌的免疫原性较为显著。

4 结核杆菌蛋白抗原免疫学研究及应用

4.1 分泌蛋白类 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又称胞外蛋白),是由结合分支杆菌在早、中期分泌释放于菌体外的一组蛋白,游离于培养基中或在感染细胞的吞噬小体内。结核分支杆菌的分泌蛋白是目前发现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保护性最好的一组蛋白抗原,对结核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研究非常广泛。

结核分支杆菌多种分泌蛋白都具有一定的酶活性,从其培养上清的滤液和/或细胞表面可测到22种蛋白酶活性。其中有8种酶活性在非致病性分支杆菌滤液中无法测到。这8种酶分别为丙氨酸脱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尼克酰胺酶、异尼克酰胺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乙醇脱氢酶。这8种酶活性达M TB培养物总酶活性的92%,可能与M TB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8〕。

M TB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无保护作用。参与宿主抗M TB免疫的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CD4+T和CD8+T细胞在抗M TB感染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D4+细胞可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h2两大类,其中Th1类T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Th2类T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和白细胞介素10,与结核保护性密切相关的主要为Th1类细胞因子。CD8+T细胞主要通过毒性分子发挥细胞毒效应,CD8+T细胞可释放Th1类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与巨噬细胞协同杀菌。现已初步鉴定CD8+T细胞表位的分泌蛋白有Αg85复合物、MPT64和ESA T26等。

4.2 菌体蛋白类 Gregory等〔19〕指出,虽然对分支杆菌抗原成分研究了50多年,但至今对其仍不是非常了解。针对目前的结核病流行特点,人们越来越注意,不但应研究单一的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抗原成分,而且应同时对同种属的抗原成分进行差异性比较,寻找其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采用不同的抗原系统。有研究将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1〕、H37Ra株、牛结核分支杆菌Bovis株、BCG株、鸟分支杆菌、偶然分支杆菌、

耻垢分支杆菌、草分支杆菌、次要分支杆菌、不产色分支杆菌、堪萨斯分支杆菌、戈登分支杆菌、土地分支杆菌等13种分支杆菌的抗原成分进行比较,发现结核分支杆菌、牛结核分支杆菌菌体多肽成分不仅具有相似的多肽区带,而且各主要抗原多肽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主要多肽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6000、65000和25000等,其多肽成分是13种分支杆菌的共同抗原。提纯的特异性抗原成分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5.7%;也有相似研究提示,将其应用于菌种鉴别和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都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4.3 其他相关重组蛋白 1998年英国Sanger中心和法国Pasteur研究所科学家合作完成了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20〕,这为结核病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结核分支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由4411529bp组成,包括4411个基因,具有潜在编码能力的基因约有3977个,约占90.2%。有3924个开放阅读框,其中约40%有功能,44%可能有功能,16%称为孤儿序列,与其他微生物的序列无相似性。基因组富含GC碱基,G+C含量高达65.6%。重复DNA序列丰度高,可能与结核分支杆菌的DNA修复机制非常忠实有关。在2个蛋白质家族中,富含甘氨酸重复结构,功能未知,可能是产生抗原变异、逃避宿主免疫的主要来源。

上述研究为后人的重组蛋白提供了极大便利,很多研究纷纷展开,通过各种酶切和联合技术,使结核菌的相关抗原成分得以在不同载体进行表达。因为早已有人预言,结核的相关疫苗经多个特异性抗原联合表达后才可以实现,所以,可以说重组蛋白选择性的高效表达将是几年乃至十几年内持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新的取代卡介苗的安全、高效的疫苗的产生是一个必然趋势,关键还应包括新疫苗形成产品,足以推广的可行性以及其生产成本的低廉性问题,这些也正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5 小结

总的说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结核分支杆菌的相关致病机理和免疫原理的了解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在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的支持下,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控制最终将成为可能。

蛋白抗原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结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的成分,相关的表达,单抗的培养都应以蛋白研究为基础,甚至相关的药剂制备,疫苗筛选也同样离不开蛋白抗原的相关研究。另外,随着人们对蛋白抗原进一步研究的深入,必将更清楚地了解结核分支杆菌在人体的免疫机制,进而找出更为简单有效的保护方法,从而为彻底控制和消灭结核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陆学东,张银辉,张小艳.13种分支杆菌菌体抗原成分分析及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70-173.

〔2〕G iovanni D,Michael J.Brennan,Comparative Immune Response to PE and PE-PGRS Antigens of Mycobacteri um t uberculosis[J].Infect

Immun,2001,69:5606-5611.

〔3〕Alito A,McNair J,G irvin RM.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 um

bovis antigens by analysis of bovine T2cell responses after infection with a virulent strain[J].Braz J Med Biol Res,2003,36:1523-1531.

〔4〕Dheenadhayalan V,Shanmugalakshmi S,Vani S.Association of Interleukin210Cytokine Expression Status with HLA Non2DRB1302 and Mycobacteri um bovis BCG Scar2Negative Status in South India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J].Infect Immun,2001,69: 5635-5642.

〔5〕Whitelegge J P,Zhang H,Aguilera R,et al.Full subunit coverag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CMS+)of an oligomeric membrane protein:cytochrome b(6)f complex from spinach and the cyanobacterium Mastigocladus laminosus [J].Mol Cell Proteomics,2002,1:816-827.

〔6〕端木宏谨,赵雁林.结核病研究进展及热点[J].实用医学杂志, 2002,18:6-8.

〔7〕Schirmer EC,Florens L,Guan T,et al.Nuclear Membrane Proteins with Potential Disease Links Found by Subtractive Proteomics[J].

Science,2003,9:1380-1382.

〔8〕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9〕Harboe M,Oettinger T,Wiker HG,et al.Evidence fro occurrence of the ESAT26protein in Mycobacteri um t uberculosis and virulent Mycobacteri um bovis and for its absence in Mycobacteri um bovis BCG [J].Infect Immun,1996,64:16-22.

〔10〕蔡宏,潘怡,李国利,等.结核分支杆菌多价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J].科学通报,2002,47:966-971.

〔11〕Pollock J M,Andersen P.Predominant recognition of the ESAT2 6protein in the first phase of infection with Mycobacteri um bovisi n cattle[J].Infect Immun,1997,65:2587.

〔12〕Mahairas GG,Sabo PJ,Hickey MJ,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Mycobacteri um bovis BCG and virulent M.bovis [J].J Bacteriol,1996,178:1274-1282.

〔13〕Wiker HG,Harboe M.The antigen85complex:A major secretion product of Mycobacteri um t uberculosis[J].Microbiol Rev,1992,56: 648-661.

〔14〕范雄林,徐志凯,李元,等.结核分支杆菌Ag85B分泌蛋白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 548-550.

〔15〕Li Z,Howard A,K elly C,et al.Immunoigenicity of DNA vaccines expressing tuberculosis proteins fused to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ignal sequences[J].Infect Immun,1999,67:4780-4786.

〔16〕Andersen P.Host responses and antigen involved in protective immunity to Mycobacteri um t uberclosis[J].Scand J Immunol,1997, 45:115-131.

〔17〕Sadie Johnson,Pier Natale Brusasca,K onstantin Lyashchenk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ecreted MPT53Antigen of Mycobacteri um t uberculosis[J].Infect Immun,2001,69:5936-5939.

〔18〕白光春.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28:81-83.

〔19〕Gregory RH,Michael M,Patrick JB.Peptideglycan2associated polypeptides of Mycobacteri um t uberculosis[J].J Bacteriol,1990, 172:1005-1013.

〔20〕谢建平,乐军,王洪海.后基因组时代的结核新疫苗研究[J].生命科学,2002,14:30-34.

〔21〕Umaimainthan P,Andrew G,Bean D.Lymphocyte Recruitment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against Pulmonary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Are Independent of the Route of Prior Mycobacteri um bovis BCG Immunization[J].Infect Immun,2002,70:1410-1416.

〔收稿日期:2004-07-12〕

病例分析——肺结核

`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核病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和肺门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的肺实变且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的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和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痰培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③结核菌抗原和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文档Word `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肿大的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学生:何燕华学号:20111061 一、结核病及结核分枝杆菌 1、结核病简介 趣味背景:林黛玉的不足之症是什么病症呢? 不足之症是中医的病症名,即民间常说的先天不足,泛指各种虚证。虚证是指人的正气虚弱不足,又分气虚、血虚,气虚可发展为阳虚,血虚可发展为阴虚,有些病人可气血皆虚或阴阳皆虚。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小便清而频、脉虚弱等。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疲倦乏力或手足麻木,脉细弱等。 根据小说的描写,林黛玉患的应是一种慢性病。她“从会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并且病症主要表现是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王大夫分析她的病症时说“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从她所患之病的症状及疾病演变和进展分析,林黛玉患的是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880万新发病例,20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每15s就会有一个死亡病例。并且,随着社会人员流动,HIV感染者增多造成的交叉感染使我国的结核病感染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造成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类型。了解宿主的免疫系统及机体相关细胞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且能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2、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结核菌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X0.4μm,无鞭毛、无芽孢、不能产生内、外毒素,专性需氧,培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菌体成分主要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 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属于兼性寄生菌,原因是首先在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故称为胞内菌;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又会出现在坏死组织中即巨噬细胞外进行复制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和细胞壁成分以及代谢物质的毒性和机体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等有关。 在结核杆菌胞壁中含有许多特殊脂类物质这种特殊的胞壁赋予结核杆菌能在宿主吞噬细胞内生存的能力,也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供了独特的糖脂抗原;而且从其基因组序列可以看出结核杆菌具有潜在的由一种代谢途径转变为其他代谢途径的能力,包括有氧呼吸(如氧化磷酸化)和厌氧呼吸(如硝酸还原反应)。这一代谢途径转换的灵活性对结核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有极大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结核杆菌既可以在人高氧压力的肺泡中生存繁殖,还可以在结核肉芽肿的微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存活。 二、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级:轻度FEV1 ≥80%中度50%≤FEV1<80%重度30%50%极重度30%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1.肺功能检查2.胸部影像学检查3.血气分析4.痰培养 治疗原则:1.控制性氧疗,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2)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3)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4)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哆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 发绀+鼻扇征(+)、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头痛及胸骨下疼痛+关节疼(肺外并发症)=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急性肺脓肿(3)肺癌 进一步检查:(1)X线胸片(2)胸部CT(3)痰培养+药敏试验(4)痰找癌细胞(5)痰找结核杆菌(6)必要时行纤维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1.抗感染使用抗生素2.对症治疗退热、祛痰等 (三)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1.动脉血气2.胸部X线检查3.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吸氧2.可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舒张剂4.急性发作控制后综合防治 (四)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胸部CT 2.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3.痰脱落细胞检查,或CEA检测4.腹部B超 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放疗配合 (五)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紫绀+血气=呼吸衰竭 1型呼衰PaO2 < 60 mmHg 2型呼衰PaO2 < 60 mmHg + PaCO2 > 50 mmHg pH < 7 . 35酸中毒 pH > 7 . 35碱中毒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意识障碍=肺性脑病

病例分析报告完整公式

(完整版)病历分析答题公式---快速写出诊断 (增加辅助检查+鉴诊+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分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补:肺功能分级:FEV1/FVC<70,FEV1于30、50、80间分别为轻、中、重、极重。伴慢性呼衰亦为极重。 查:肺功能、胸片、血气分析、痰培养。 治:控制性氧疗,维持氧合水平>60%,或血氧饱和度>90%。、抗生素、支气管舒剂、必要时糖皮质激素、并发症治疗、加强教育、戒烟等康复治疗。 (2)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啰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发绀+鼻扇征(+)、三凹征(+)+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关节疼=支原体肺炎 鉴别:金葡菌炎、干酪样肺炎、肺脓肿、肺癌。

查:胸片、胸部CT、痰培养+药敏、痰找癌细胞、痰找结核杆菌、必要时行纤支镜。 治:抗感染,对症治疗。 (3)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肺嗜酸细胞浸润(胸片肺部游走性淡片影,肺组织活检诊断) 查:血常规、痰涂片、动脉血气、肺功能、胸片、变应原。 治:吸氧、静脉运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剂、控制急性发作后综合防治(减少接触危险因素、评估及检测哮喘、随访)。 (4)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 鉴别:肺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性假瘤、肺转移瘤慢性肺脓肿、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节病、淋巴瘤)、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查:胸片、胸部CT、纤支镜、胸腔积液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免疫学检查、肺组织活检,腹部B超 治:手术。配合化、放疗。 (5)呼吸衰竭() 模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Ⅱ型呼衰;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结核杆菌作为兼性胞内寄生菌,以巨噬细胞为宿主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处理衰老死亡的组织, 其自身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发热反应等。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发挥杀伤和消除病原菌的作用。 (1)巨噬细胞的识别作用 巨噬细胞是MTB进入机体内首先侵入的细胞, 是MTB感染过程中的主要靶细胞。巨噬细胞有两种识别MTB的方式:①直接识别:巨噬细胞能通过其表面的激素样受体直接识别侵入机体的MTB。②间接识别: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表达补体受体识别MTB。(2)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 巨噬细胞能通过自身凋亡等杀灭菌体。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毒素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氧依赖系统, 在抗微生物效应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个是氧不依赖的系统,溶菌酶等属于该系统产物,这个系统也参与杀微生物活性。巨噬细胞主要通过氧依赖系统杀伤侵入机体的MTB,激活的巨噬细胞发生呼吸暴发,产生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和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释放溶菌酶等活性蛋白质,这些物质有强的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对MTB有强的杀伤作用。另外,巨噬细胞与病原菌作用后处于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病原菌与TLR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8,诱导其自身凋亡,破坏MTB的生存环境,杀灭入侵的MTB。 (3)MTB的免疫逃逸机制 MTB能在巨噬细胞内定居存活以及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是与其免疫逃逸的机制分不开的。MTB进入巨噬细胞胞膜内化形成吞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分泌的胞内酶可以促使吞噬溶酶体酸化,外源性抗原在吞噬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多肽。而MTB之所以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存活是因为它能够阻止吞噬溶酶体的酸化。MTB可以通过降低磷脂酶D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中间体和活性氮中间体的产生,下调MHCⅡ的表达,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成熟,进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氧依赖杀伤作用。 2.特异性免疫在抗结核中的作用 MTB的感染过程,分为初始感染,潜伏感染,再次大量增殖造成的疾病复燃三个阶

结核病知识讲座总结

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2014年3月24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此次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为了提高校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我科在大冶三中二年级(3)班进行了结核病知识的健康讲座,使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进班,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防治水平。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讲座由朱惠泽主任主讲,以提高师生知晓率为目标,了解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和免费政策以及结核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宣传结核病防治策略。朱主任讲的通俗易懂,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对同学们不懂的地方,朱主任一一作了详细的解说,讲座结束后发放测试卷,使学生知晓率达到94%以上。 此次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科今后将继续开展一系列讲座,认真做好结核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更上一个台阶。 学校结核病知识宣传栏

2014年大冶四医院结核病防治知识 讲座模拟试题 姓名:得分: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 A )报告发病和报告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 A.肺结核 B.细菌性痢疾 C.手足口病 D.流行性感冒 2、诊断耐药结核病以及指导结核病治疗有效手段是 ( C )。 A.直接痰涂片检查 B.萋---尼氏染色法 C.药物敏感性实验 D.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验 3、( B )均为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对象,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是重点管理对象。 A.非活动性肺结核 B.活动性肺结核 C.痰涂阴者 D.未痰检者 4、涂阳患者和含有栗粒、空洞的新涂阳患者应采用 ( A )的治疗管理方式。 A.全程督导化疗 B.强化督导化疗 C.全程管理 D.自服药 5、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 )。 A.3月24日 B.4月25日 C.5月31日 D.10月8日 二.多项选择题 1、痰标本分为哪3类( ABC )。 A. 即时痰 B. 晨痰 C. 夜间痰 D.午间痰 2、痰标本性状有( ABCD )。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Jiehejunsu Chundanbai Yanshengwu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TB-PPD) 本品系用结核分枝杆菌经培养、杀菌、过滤除去菌体后纯化制成的纯蛋白衍生物,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卡介苗接种对象的选择及卡介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反应的监测。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生产车间必须符合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要求,必须与其他生物制品生产车间及实验室分开, 原液生产全部过程,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灭活,应在完全隔离的区域内进行, 所需设备及器具均须单独设置并专用。直接用于生产的金属或玻璃等器具,应经过严格清洗及灭菌处理。从事TB-PPD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X射线检查无结核病,且每年经X射线检查1~2次,可疑者应暂离该制品的制造。 2 制造 2.1菌种 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2.1.1名称及来源 采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CMCC 93009(H37Rv)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2.1.3种子批的传代 自工作种子批至菌体收集传代应不超过12代。 2.1.4种子批菌种的检定 2.1.4.1染色镜检 菌体染色后镜检为短粗杆菌、微弯曲两端圆、抗酸染色阳性。 2.1.4.2生化反应 硝酸盐还原、烟酸反应、尿素酶应为阳性,耐热触酶、聚山梨酯80水解应为阴性(附录ⅩⅣ)。 2.1.5种子批的保存 冻干菌种保存于8℃以下,液体菌种保存于-70℃以下。 2.2原液 2.2.1生产用种子 取工作种子批菌种在苏通马铃薯培养基或改良苏通综合培养基或其它适宜培养基中传代培养,以作为生产用种子。 2.2.2培养基 采用苏通马铃薯培养基、改良苏通综合培养基或经批准的其他培养基。 2.2.3菌种接种和培养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癌 一、概论 1.概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 1.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 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胸部X线检查 1)中心型肺癌 直接X线征象: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或切迹等表现。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并存时,可呈现反“S”形征象,有诊断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 肺阴菌结核的诊断:3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患者连续三周以上的咳嗽,咳痰,若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因想到肺结核病。 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肺阴菌结核的诊断。 (1)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2)抗结核治疗有效; (3)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4)PPD(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5)痰结核菌PCR+探针检查阳性; (6)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7)BALF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8)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不用写进PPT) 3-2 (1)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咳血:约1/3患者不同程度咯血,中等程度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或空洞血管瘤破裂。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气急: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胸痛:固定性针刺胸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侧卧位症状减轻,常是胸膜受累缘故;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可有不剧烈的胸壁刺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3-3肺结核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肉芽肿和结核结节,病变包括渗出性病变出现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形成病灶,导致咳嗽咳痰;增生性病灶形成肉芽肿,可发生毛细血管破裂,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当机体出现坏死性病变时,结核

病例分析——肺结核

第三章病例分析——结 核病 一、概述 1、概念 结核病就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得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 核最为常见。 痰中带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排菌就是结核传播得主要来源,主 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 才会引起发病。 其病理变化为渗出型、增生型、干酪样坏死三种类型。三种病变可以相互转化、交错存在,很少单一病变独立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2、结核病分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典型病变包括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与肺门淋巴 结得结核性炎症,三者联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多数原发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不治自愈,很少排菌。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来源于原发性肺结核;成人多由原发感染灶中得结核菌破溃进入血行引起。本型肺结核发生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为成人与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病灶趋于局限,易于有干酪坏死与空洞形成,排菌较多。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常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草绿色,淋巴细胞为主,ADA明显升高。 V型:其她肺外结核 二、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发热,多数为长期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3、体征: 病灶以渗出型病变为主得肺实变且范围较广或干酪性肺炎时,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 气管呼吸音与细湿啰音。 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故听诊于肩胛间区闻及细湿啰音,有极大提示诊断 价值。 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啰音;巨大空洞可出现带金属调得空瓮音。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得体征有患侧胸廓塌陷、气管与纵隔间向患侧移位、叩诊音浊、听诊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啰音,以及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结核有局限性哮鸣音,特别就是于呼气或咳嗽末。 4、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 痰涂片抗酸染色直接镜检有助于诊断 ② 痰培养具有较高得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结核菌抗原与抗体检测 2)影像学检查 ① X线胸片 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特征有原发灶、淋巴管炎与肺门或纵隔肿大得淋巴结组成哑铃状病

抗分枝杆菌药:抗结核病类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变特征是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结核化学药物基本分为一线和二线用药两类。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继利福平之后,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也得到广泛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氯苯吩嗪等。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新型抗结核药物,主要分为九大类:首先是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如利福喷丁、利福布丁、苯并恶嗪、利福霉素;此外还有CGP7074、CGP27557,F22等长效抗结核药物;其次为喹诺酮类品种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该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很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并且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故而受到广泛重视,是当前抗结核病类药物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第三、氨基糖甙类主要有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西索米星、巴龙霉素等;第四、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第五、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第六、多肽类主要是结核放线菌素-N,对耐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的结核病菌有效,可用于复治联合方案多药耐药的病患者;第七、为吩噻嗪类、主要有吩噻嗪,适合于耐药的结核病联合用药;第八,硝基咪唑类,其代表甲硝唑,与其它抗结核病药物配伍使用,不仅对各种状态的结核病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潜伏感染的患者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第九,其它类,目前上市的有以氨基水杨酸与异烟肼的化合物力排肺痰,现在我国也开始使用,效果较好。[作用机制] 抗结核药亦可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⑴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⑵干扰结核杆菌代谢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⑶抑制RNA合成药,如利福平;⑷抑制结核杆菌蛋白合成药,如链霉素,卷曲霉素;⑸多种作用机制共存或作用机制未明的药物,如异烟肼、乙胺丁醇。[适应症] 抗结核病类药物主要对结核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禁忌] 肝功能不良者、孕妇慎用。[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早期病灶内结核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敏感,同时病灶部位血液供应丰富,药物易于渗入病灶内,达到高浓度,可获良好疗效。 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并可交叉消灭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株,使不致成为优势菌造成治疗失败或复发。联合用药二联、三联或四联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往用药情况以及结核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适量是指用药剂量要适当。 4.坚持全程规律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和其他种抗结核病类的药物配合使用虽然对结核杆菌有协同的抗菌作用,但是同时也容易加强肝中毒性。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 【关键词】结核菌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人口的1/3都感染有结核,每年约有800万人因感染结核而发病,其中每年有>25万名儿童死于结核病[1,2]。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状况,国家建立、健全和稳定各级防疫机制,制定防治规划,并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服务业、学校、托幼机构及儿童玩具工作人员定期健康检查,每1~2年1次。疾控中心对我校新入校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其机制,也不明白反应结果,故本文给予探讨,以供参考。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3,4]。机制:结核菌素(结素)是结核菌的代谢产物,从液体培养基中长出的结核菌提炼而成,主要成分为结核蛋白,将其注入人体表皮内,如受测试者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结核分枝杆菌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超敏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硬结;若受测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局部超敏反应发生。 旧结素(OT)在人群中普查时,常用1∶2000的OT稀释液0.1ml(5U),在前臂屈侧做皮内注射,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如<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提示结核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常常作为卡介苗接种与筛选对象、质量

监测及临床辅助的诊断。由于OT抗原不纯,可能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故现已少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其制剂有50u/ml和20u/ml两种制剂,每1U效价是一致的[5]。我国推广国际通用的皮内注射法(Mantoux法)将PPD剂5U(0.1ml)注入前臂内侧上中1/3交界处皮内,使局部形成皮丘。经48~96h(一般为72h)观察反应,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反应(+++),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为极强阳性反应(++++)。 PPD作为诊断隐性结核感染的唯一指标,其特异性受到接种卡介苗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那么,这些结果有什么意义呢?(1)PPD试验阴性(-),表示未受到过结核菌感染,也未接种过卡介苗或接种未成功。(2)PPD试验阳性(+),表示受试者曾经受到过结核杆菌感染或已经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判定其是否患有结核病。(3)PPD 试验强阳性(+++),提示体内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大。(4)对于3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下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如PPD呈阳性反应(+),则表示体内有结核菌的感染,年龄越小,患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5)如果2年内PPD试验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反应强度从原来硬结直径<10mm增至>10mm,提示新近感染过结核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校:重庆医药卫生学校

一、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分析 此教学设计是:《结核分枝杆菌》,选自《微生物检验技术》由郭积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授课对象为中职二年级医学检验1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是本书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及微生物学常规检验(配套实验抗酸染色),本次授课内容学时为2学时。 2.学情分析 中职医学检验二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奇的图片、搞笑的视频、动画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同学们对本节课产生兴趣,使同学们能够自主学习,从兴趣中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点及微生物常规检验等内容,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设计理念 此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情景教学、小组讨论以及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和预防,以及树立从事检验工作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熟悉并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与主要生物学特征; 2.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 3掌握微生物学的常规检查。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2正确进行抗酸染色的操作; 3能在显微镜下正确辨认抗酸菌与非抗酸菌。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2.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发展状况及对人群的危害; 3.树立自觉防范意识; 4.建立从事检验工作的价值感与成就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2.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3.微生物学的常规检验 (五)教学难点: 1.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2.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及镜下观察。 三、教学教法的选择 1.教法:情景教学、小组讨论式、多媒体讲授式。

抗结核分支杆菌药物筛选模型

姓名:张俊学号:S1170850 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会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结核病发病呈逐年攀登趋势,目前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在患者体内的持留状态已经成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大障碍,因此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模型成为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关键。此综述介绍了新型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并说明模型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耐多药结核病,筛选模型 Abstract: Tuberculosis is a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a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 2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there will be one tenth of the people will develop TB. Second only to AIDS, tuberculosis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B incidence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as become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arching the new drug targets, establishing a new drug screening model become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TB drug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new anti-TB drug screening model and explains the model approach. Keywords: tuberculosis, anti-TB drugs, MDR-TB, screening model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主要侵犯肺脏,因此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以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会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结核病其中三分之一是处于潜伏感染状态[1?2]。 一、抗结核药物 1、抗结核药物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链霉素(SM)和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先后发现,而SM+PAS 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并可以预防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3]。异烟肼(INH)发现后,INH+PAS联用的优势得到证实[4]。1952年“三联疗法”(SM+INH+PAS)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 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病例分析 基本资料 姓名:孙曼性别:女年龄:21岁床号:53 入院日期:2012年9月26日 入院诊断:胸腔积液原因待查:结核性?类肺炎性? 主诉:胸疼一周,发热伴气促2天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胸痛,为右侧季肋区闷胀样不适及胀痛感,于2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2℃,并有咳嗽、干咳为主,感轻度胸闷、气促。 查体:T37.7 P88 R20 BP115/70 神志清,精神可,右下肢呼吸音低,右肺叩诊浊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g/l N85.6% HB136g/l PLT364g/l CRP45mg/l 胸腔B 超:右侧胸腔积液胸片:支气管炎,右侧胸腔积液血气分析:PH7046 PCO232mmhg PO2 81mmhg BE-0.4 HCO3 22.8 SPO2 97% 四、护理诊断

各个病例分析模版

分享 寿娟 寿娟的分享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 分享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得分模板来源:执业医师考试的日志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得分模板 诊断(4分)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依据(4分) ①病史: ②症状: ③既往史: ④体征: ⑤辅查: 鉴别诊断(5分) ①支气管哮喘 ②支气管扩张症 ③肺结核 ④间质性肺疾病 ⑤肺癌 进一步检查(4分) ①肺功能 ②胸片 ③胸部CT ④血气分析 ⑤痰涂片、痰培养、痰找肿瘤细胞 治疗原则(3分) ①控制性氧疗 ②抗生素 ③支气管舒张剂 ④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⑤并发症治疗:呼吸衰竭用机械通气 诊断(4分)2. 肺炎-肺炎球菌肺炎 诊断依据(4分) ①病史: ②症状: ③既往史: ④体征: ⑤辅查: 鉴别诊断(5分) ①细菌性肺炎:葡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菌

②病毒性肺炎、真菌性、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③干酪性肺炎 ④急性肺脓肿 ⑤肺癌 进一步检查(4分) ①血常规,电解质 ②X线胸片 ③痰涂片;培养+药敏;找结核杆菌;找癌细胞 ④血气分析 ⑤胸部CT检查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3分) ①抗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 ②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祛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诊断(4分)3. 支气管哮喘 诊断依据(4分) ①病史: ②症状: ③既往史: ④体征: ⑤辅查: 鉴别诊断(5分) ①急性支气管炎 ②COPD ③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 ④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 ⑤支气管肺癌 进一步检查(4分) ①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 ②血气分析 ③ECG ④血清特异性IgE检查 ⑤皮肤过敏原试验 治疗原则(3分) ①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物) ②吸入糖皮质激素 ③抗感染治疗 ④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诊断(4分)4. 肺癌 诊断依据(4分) ①病史: ②症状: ③既往史: ④体征: ⑤辅查: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PPD)护理技术 一、概念: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其应用结核菌素的蛋白成分(纯蛋白衍生物)进行皮肤试验,以检测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检测体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为接种卡介苗提供依据。 2.适用于测定卡介苗免疫效果。 3.适用于辅助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作为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指标。 4.适用于监测结核病暴发流行。 三、评估 1.评估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病情、年龄、合作程度、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疼痛阈及禁忌证等情况。 3.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结核菌素试验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4.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有无破损、皮疹、瘢痕、硬结、感染等。 5.评估肢体活动度,并嘱患者排二便。 四、告知 1.告知患者及家属PPD试验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48-72小时后查看结果。 2.告知患者拔针后至查看结果前,即使注射局部出现反应,也不要按揉、抓挠注射部位皮肤,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告知患者及家属注射后至看试验结果前,注射部位不能用清洁剂清洗。 4.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痒是PPD注射后的反应。 5.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五、基本操作方法 1.仪表端庄,着装整齐。

2.转抄执行单,双人核对医嘱。 3.评估环境: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4.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病情、年龄、合作程度、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禁忌证及疼痛阈等情况,询问二便情况;(2)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结核菌素试验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3)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如有无破损、皮疹、瘢痕、硬结、感染等;(4)评估肢体活动度。 5.向患者解释目的及操作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6.洗手、戴口罩。 7.准备用物:手消毒液、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持物钳、70%乙醇、砂轮、棉签、弯盘、无菌纱布缸、1ml一次性注射器2支、药物、生活和医疗垃圾桶、锐器盒、注射单及笔。 8.配制药液:在治疗室按无菌原则铺无菌盘,按药液抽吸法配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溶液,用1ml注射器取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0.25ml(稀释液,2U / 0.1 ml),用另一支1ml注射器取原液0.1ml(原液,5U/0.1ml),置于预先铺好的无菌盘内。 9.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做好解释。 10.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1.按照皮内注射方法,分别在患者左右前臂内侧没有瘢痕处皮内注射0.1ml原液和稀释液。记录注射时间、原液和稀释液的注射部位。 12.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交待注事项及查看结果时间。 13.整理用物,按院感要求分类预处理,洗手,脱口罩,记录。 14.48-72h后观察结果并记录。结果判断:测量皮肤硬结的横径和纵径,得出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1)硬结直径≤4mm为阴性(-);(2)5-9mm为弱阳性(+);(3)10-19mm为阳性(++);(4)≥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15.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行健康指导。 16.理论提问。 六、操作注意事项

75道病例分析-电子版笔记-2017-

75个病例分析 --2017-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只要看到老年人咳嗽数年,出现桶状胸,叩诊过清音 注意:如题目出现感染突然加重几天,则加上急性加重期 如出现意识障碍,则副诊断:肺性脑病 如出现Pao2小于60,Paco2大于50===二型呼吸衰竭 Pao2小于60,Paco2正常或下降,小于50===一型呼吸衰竭 如出现突发胸痛、叩诊鼓音,副诊断自发性气胸 如下肺闻及湿性啰音:X肺下肺肺炎COPD+肺动脉高压+右心衰体征=慢性肺心病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痰培养+药敏试验。 治疗原则:休息氧疗(持续低流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糖皮质激素,并发症治疗,加强教育,戒烟等康复治疗。 2:支气管哮喘 诊断:只要看到反复发作的喘息,与刺激与季节有关 只要看到反复发作喘息,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持续干咳+抗生素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咳嗽变异型哮喘 注意:如出现Pao2小于60,Paco2大于50===二型呼吸衰竭 Pao2小于60,Paco2正常或下降,小于50===一型呼吸衰竭 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COPD,急性过敏性肺炎,大气道狭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胸部X线,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痰培养+药敏试验,变应原检查。 治疗原则:脱离变应原,支气管舒张剂,氧疗,必要时抗生素,必要时机械通气,并发症治疗,加强教育,戒烟等康复治疗。 3:支气管扩张(助理不考) 诊断:只要看到咳嗽、咳痰、咯血数年 只要看到咳嗽、咳痰+X线可见囊状影、囊腔双轨证卷发征 注意事项:如果有WBC升高,下肺有湿啰音:那侧下肺肺炎 应注意有无陈旧性肺结核病史 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辅助检查:X线检查,胸部CT,(高分辨率CT确诊)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手术治疗,对咯血的处理,健康教育。 4、肺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