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哦香雪》人物形象的深入把握

《哦香雪》人物形象的深入把握

2016年第2期总第72期双课堂教学《哦,香雪》人物形象的深入把握

何杰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100088)

编者按:备课最难的是“备学生”,这是大家的共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把我的教育理论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信息网络技术为教师“吃透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强大助力。本案例中课堂教学目标生成于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认知表现,课堂上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可以说,本课找到双课堂教学的联结点,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而做到这一点,网络课堂功不可没。教师借助双课堂条件分析学生的认知状态,并力求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何杰老师本节课可以说是双课堂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细加研读。

关键词:双课堂;应用;阅读

【案例概述】

您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教师一直在重复学生已经懂得了的信息、重复课文的表面信息,而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疑惑却被放过去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有欠缺,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学情的把握不准。而对学情把握不准的原因在于教师一直缺少全面了解把握学情的途径。双课堂可以为教师提供找到教学起点的平台。

事实上,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讨论,学生可以在实体课堂开始之前就展开学习,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表层或浅显的问题,亦即实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网络平台的使用,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工具保证。

《哦,香雪》选自北师大二附中国家课程校本化教材,是一篇极富诗情画意的小说,写出了八十年代初贫困山区的年轻人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作为北师大二附中高二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对这篇小说基本能够初步理解其主题,也可以感受到小说人物的美好心灵和她们对知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可以从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碰撞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学生在网上的提问讨论和写的初读感受来看,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到“教参”所分析的层次,可以说,对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浅文”。

“浅文”如何深教,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智慧增长,是执教者在这一课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前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提问讨论并写初读感受,教师在鼓励生生互动、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展现的初步阅读成果,可以发现学生认知的初始状态,找到教学的起点。

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主要布置两项任务:

1.写五百字左右的初读感受;

2.同学提问并讨论,每人不少于三次。

在前期的讨论中,问题聚焦于一个,即“如何理解香雪对铅笔盒向往”?这个问题可以细化为几个问题:

①香雪为什么不去追求一本书,而是铅笔盒?

②同样都是追求美好生活,香雪和台儿沟姑娘、公社同学有什么区别?

③铅笔盒对香雪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她的性格来看,她并不太追求物质享受;如果说意味着得到平等的尊重,那以物质来换取是否是种“虚荣”?

这类问题的实质是对香雪内心世界与形象意义的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学生在《初读感受》中对小说主题有着比较深入的论述。她们自主查阅了

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