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正文:

复旦新生向父母借钱上学引热议

不少网友为之点赞也有人担心急于挣钱会否影响学习

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学一事被报道以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对于他的这种对金钱的规划方式表示强烈支持,点赞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担当。

有网友表示,有规划的人生,有方向有目标,做人有责任感,这个孩子早晚会成功。还有网友隔空对曾健宇喊话:多借点进行投资,以后一百倍的还给父母。对于曾健宇父母的教育方式,一些网友也表示了肯定,认为曾健宇的父母很有智慧。“借不借钱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曾健宇的父母对他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爱你不是什么都应该给你,成年后你迟早要学会承担!”

有网友表示,父子之间这样做的话,还有所谓的亲情可言吗?还有网友说,自己会挣钱和管理钱财是好事,但父母太过强调孩子成年后的钱是借的不太好,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互相感恩,把对子女的养育当作欠与不欠,是很难把教育做到极致效果。

更有网友劝曾健宇,不要先着急去挣钱,不要为了挣钱而减少了看书的时间,学生时期就该好好读书,否则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你能接受吗?

广州日报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曾健宇同学透露,他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曾健宇的父亲还对他说:“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

学费还得开口向父母借,乍听上去似乎严苛了些。毕竟在很多人眼中,学子们最重要的

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在明明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生计烦恼过早地压在他们身上,很难说

不影响学习。但要我说,这份“亲子协议”,妙就妙在父母提出的“借”字上。

一个“借”字,给了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得以在教育子女的同时,继续为子女学业保

驾护航。难道父母真的是为了省下这笔学费支出吗?相信人们都明白,父母不过是想借

此提醒子女,该担起身为成年人的责任罢了。年满十八,意味着子女已经成为法律意义

上的成年人,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去承担、去完成。父母提出“借钱”,代表着他

们仍然愿意承担学费支出,并不至于牺牲子女的学习时间,耽误他们的学业。只要子女

能因此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尽快摆脱“巨婴心态”,不再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那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值了。

要让这份“借钱协议”发挥好作用,关键还得把握好度。相较西方近代强调个人本位的

社会观念,传统中国社会还是更强调亲子血缘的联系。所以很难说所有子女都能理解父

母用意,可能有人只会觉得父母“绝情”,反而产生抵触情绪。避免适得其反,父母还

需因材施教,以真诚的沟通和有理有据的说明引导子女,如此双方才能真正实现相互理解。

一股清流!00后复旦新生向父母“借钱”

上大学

潇湘晨报官方

发布时间:09-1107:30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对这种

方式表示支持,认为可以培养自主能力;但也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应该急着挣钱。这样做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

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不少大学生看到这条新闻,或许眼前立马会冒出一个硕大的问号:金榜题名,跨进名校,

可是家庭的一大喜事啊,作父亲的居然还要求儿子日后归还所借学费和生活费,这还像

亲生的吗?在他们看来,父母掏钱供自己上大学天经地义,是一种凝聚骨肉之情的应尽

之责。基于这样的心智动因,一些大学生把父母当作ATM自动柜员机,花起钱来大手

大脚,相互攀比,跟风消费,有的貌似无脑电视剧里的纨绔子弟。近几年,甚至出现了

大学生理直气壮地与父母对簿公堂,要求悉数给付生活费和学杂费的奇葩现象。

父母有义务供子女上大学吗?《高等教育法》倡导家庭资助子女完成高等教育,但其中并不存在任何强制性条款。《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学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这就表明,父母有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的法定义务,但没有必须供成年子女上大学的硬性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残酷”的现实,并非中国独有,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的法律几无例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通过课余打工或银行贷款,主动负责自己的学费,连有些精英阶层的头面人物,四十多岁才还清助学贷款。

当然,国外大学生的做法,未必完全切合我们的实际。在此说道,也没有鼓捣为人父母者非得让子女自食其力上大学的意思,而是希望“天子骄子”们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必须直面活生生的现实,逐步学会独立自主,以免沦为过于依附父母,以致拖累社会的“巨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青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00后的曾同学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体现的就是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有人担心此举影响学习,可能因小失大。其实,靠兼职或其他途径解决生活费和学杂费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来如数偿还向父母的借款,也是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尽管中国式父母到时候兴许半个子儿也不会收取,但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独立自主人生观,绝对不是用金钱可以轻易衡量的。

在父母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今天,曾同学“借钱”上大学,虽说只是尚不多见的个案,但它堪称一股直抵人心的清流,给大学生群体注入了自立而不失尊严的生气与活力。如果,我们只是说如果,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这种自我加压的“契约”精神,众多高校又该是怎样一幅生龙活虎的模样呢?!

潇湘晨报评论员肖竹

《热点众议》“借钱”上大学值得提倡

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09-1210:2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借钱”上大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的自强精神。“有借有还”,“欠债”大学生才有压力,才有快速成长的责任感。】

近日,一位00后同学“借钱”上大学的报道刷爆了朋友圈。这位00后同学认为现在生活费学费是向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晰规划,除了

日常开销,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在大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9月8日澎湃网)

传统观念认为,父母供子女上大学是天经地义的“分内事”。所以,哪怕是成年子女,也会觉得父母给钱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因为如此,不少大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

更为理直气壮的是,有些子女甚至认为,父母供其上大学是父母有法必依的法定义务,还振振有词地搬出了《婚姻法》第二十一条关于“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的规定作为“尚方宝剑”。

其实,这是子女对《婚姻法》的一种误解,父母对读大学的成年子女没有支付生活费学费的法定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换句话说,接受大学教育的成年子女,只有在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时,才享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否则,父母履行抚养教育义务的期间限定在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

当然,不用否认,现实生活中,父母供子女上大学确实是普遍现象。但子女要明白,父母供你们上大学是情分,不供是本分,没有谁欠谁的说法。因此,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孝顺。

平心而论,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有办法解决在校期间生活费学费的后顾之忧的,比如勤工俭学。当然,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学费,或多或少会分散大学生的学习精力。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学习新闻中的这位00后同学,向父母“借钱”。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成年子女与父母也应“算明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笔者认为,“借钱”上大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的自强精神。“有借有还”,“欠债”大学生才有压力,才有快速成长的责任感。正是由于这位00后同学生活费学费是向父母“借”的,才会有在大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的迫切计划。另外,“借钱”上大学,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亲身体验每一分钱得来不容易,才有自觉去拒绝网贷和铺张浪费,这样自强自立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必然要强得多。

作者汪代华

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2019-09-12 08:49:16 来源:钱江晚报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就在几天前,一位大一女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的事情,引爆了舆情。公众之所以近乎一边倒地指责批评,除了她“要价”过高之外,更在于其“理所当然”的态度。相比之下,曾健宇就是一股“清流”,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不少网友对这种方式表示强烈支持,认为可以培养自主能力。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应该急着挣钱。这样做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这样的担忧完全没必要。

简而言之,会不会好好学习,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学习时间,而在于有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借钱”的方式上大学,适当的时候干点兼职的工作,表面上虽然减少了看书学习的时间,但这样的独特经历能丰富人生的体验,进而获得真正的成长。一旦认识到父母的不易和人生的艰辛,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内心的奋斗精神,其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更何况,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懂事的孩子一般更会学习,尤其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可以做到赚钱学习两不误。相反很多视父母供养为天经地义的大学生,坐拥大把时间,不仅没有好好学习,反而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虚度青春。现实中,这样的“巨婴”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最后连毕业都成了问题,令人有揪心之痛。“借钱”上大学,尽可能学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疑是治疗“巨婴症”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借钱”上大学之类的事情,在有些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通过课余到餐馆端盘子,有的向银行申请相关贷款,甚至有些出身于精英阶层的孩子,也要毕业多年后才能还清助学贷款。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家长的“狠心”做法,更没必要指责那些主动“供养”孩子的家长,但其精神无疑值得借鉴。换言之,肯定和鼓励“借钱”上大学,并不在于孩子以后真的能还多少,也不在于孩子能通过课余兼职赚多少钱,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孩子总归是要迈入社会的,该放手时应该尽早放手。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有不同,对于已经懂事的孩子而言,或许没必要搞什么“借钱”上大学,但对于那些过于依附父母、甚至视作“理所当然”的孩子,有必要趁上大学的时机好好“教育”一下。否则,一旦“天之骄子”沦落为“啃老一族”乃至拖累社会的“巨婴”,悔之晚矣。(胡欣红)

00后复旦新生向父母借钱上大学,这样

的“金钱观”值得借鉴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09-1019:04人民日报社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曾健宇同学透露,他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曾健宇的父亲还对他说:“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9月9日环球网)

问父母“借钱”上大学,有些人可能会“惊掉下巴”,甚至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没有亲情可言”。其实,父母看重的根本不是“借不借”,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前段时间,一位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遭拒后竟然感到十分委屈,觉得2000元生活费完全不够,发文求助网友。作为大学生,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绰绰有余,可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大学生却大有人在。很多大学生之间为了相互攀比,穿戴名牌、出入高消费场所,认为向父母要大把的生活费是理所当然。可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十分重要。

与那些拿着父母的钱肆意挥霍的大学生相比,这位向父母“借钱”的曾同学,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晰规划,除了日常开销,他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并且打算在大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正是由于学费是向父母“借的”,这位同学才会对自己的每一笔花销有清晰的规划,不至于大手大脚。除此之外,在这种适当的“压力”之下,这位同学还计划兼职赚取生活费,尽早实现经济独立。大学生课业任务相对轻松,的确有时间和精力做一些兼职,除了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外,还能得知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要形成独立自主的观念。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实现经济独立,对金钱有良好的规划,那么将会比同龄人有很多的社会经历,在消费观上也会更加理性。

有人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浪费时间在挣钱上。而父母太过强调“欠与不欠”,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其实,适当的兼职与学习并不冲突,大学生不该只停留在“象牙塔”之中,也该多与社会接触,积累实践经历。问题不在于“赚得多少”,而在于有“经济独立”的意识。况且,大多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不求回报的,也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这位同学的父母懂得真正的爱孩子不是一味地给予,而是培养他的自主意识,使他对金钱形成正确的认识,可见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向孩子借钱的这个“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基于亲情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除了能够在孩子成年之际培养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同时也能使他拥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作为男孩子,或许未来在家庭中肩上的担子更重,能够在大学期间就养成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一种积淀。

(来源:红辣椒评论)

上大学向父母“借钱”展示了“担当姿

态”

□马也

父母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上大学的花费,同样不能随意支取。不知稼穑之苦,谈何珍惜米粮?只有心中有本父母暂支的“欠账单”,才会不懈努力,拥有更强的上进动力。

大学新生开学,一些新闻就会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近日,“00后”新生向父母“借钱”上学,一时就成了网友热议的内容,先签一张“借条”,以后挣了钱再还,这样的“担当姿态”无疑值得肯定。

新生上大学向父母“借钱”,首先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18岁成人以后,如何表明自己的独立性,固然有很多形式可以表现,但在上大学的“费用”上先开出一本“明白账”,知道自己的教育消费需要靠以后努力来支付,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和进步。父母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上大学的花费,同样不能随意支取。不知稼穑之苦,谈何珍惜米粮?只有心中有本父母暂支的“欠账单”,才会不懈努力,拥有更强的上进动力。

大学生上大学,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有些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就是通过大学开设的“绿色通道”来完成学业的。今后,这部分学生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打拼赚钱后进行偿还。这样的求学方式尽管不是一种常态,但其独立奋斗的精神应该成为值得倡导的主流价值。年轻人如果缺少这样的“精神之钙”,就会向父母提出各种消费要求,今后就可能习惯于“啃老”,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独立精神。

事实上,大学生上大学向父母“借钱”,更多还是体现一种“担当姿态”。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的“契约”实际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大学生的成长之路很长,发展机会很多,但肩上还是需要一定的责任感和目标感,只有如此,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拓宽人生发展之路,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幸福生活都是靠奋斗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要比以前好得多了,也容易遇到各种成长的烦恼,其中最大的危机则是独立性不足和进取心不强。因此,上大学向父母“借钱”所传递的意义不小,值得大学生和父母好好掂量。

自力更生才会减少“巨婴”

海口日报 | 杨朝清

近日,复旦大学00后新生曾健宇告诉记者,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会归还。他曾自学管理课程规划支出,大学打算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9月8日澎湃新闻)

如今许多大学生上大学的费用都由父母承担,并认为这样的做法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然而,按照法律的规定,已经成年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父母没有为他们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的法定义务。大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课外勤工俭学、获取奖助学金等渠道,来行使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在中国特有的人格建构模式里,一个人只要没有成家立业就始终不算成人。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人生大事不仅是一种情感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在“父母心”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们支付上大学的费用,将其当成一种“甜蜜的负担”。

父母没有底线和边界的宠溺,习惯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操心,很容易让一些人即使成家立业了,也没有成熟、强大的内心世界,成为没有剪断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心理脐带的“巨婴”。“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固然有父母教育和引导的因素,这位大学新生对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才是根本原因。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力更生背后的坚韧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种“精神之美”。不论是已经在暑假挣得部分学杂费,还是打算通过做程序开发将文化资本转化为财富,“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不仅是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重新认识,也是一种自我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权利意识高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孩子只看到个人权利彰显的一面,却忽视了自我约束的另一面,更为关键的是,失去了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之“钙”。尽管在“父母心”的驱动下,许多父母都不会和孩子计算得那么清楚,向父母借钱也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但“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却彰显了一位大学生的自信与勇气,显然值得点赞。

上大学说到底也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多一些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逐渐学会“心理断奶”,只有慢慢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强大,“巨婴”才会越来越少。

“学费欠条”是一种亲情契约

2019-09-11 10:02 来源: 山东商报

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的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已经挣得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曾健宇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和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自己也表示,以后会将钱还给父母。(9月10日中国青年网)

9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除了每年的部分学费向父母借款之外,包括生活费在内的其他所有费用一律自筹,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近乎荒唐的事情。但在曾健宇本人看来,向父母打下“学费欠条”,通过省吃俭用、勤工俭学和创业完成大学学业,虽然会吃不少的苦,但却是一次生活历练的过程。

针对“学费欠条”事件,也许有人认为曾健宇父母太无情,未能尽到家庭责任,其实不然。曾健宇已年满18岁,且已经上大学,父母对其完成了法定的养育义务。即便是现实生活中,多数家庭依然是父母供子女上大学,但前提是父母具备这个能力,并心甘情愿。否则,子女不可强求。而在笔者看来,父母采取借款的方式向曾健宇提供学费,且不负担其生活费,非但没有过错,反而是对曾健宇的一种挫折教育。事实表明,对于曾健宇来说,这种挫折教育非常受用。

相形之下,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教育,有些子女却难以承受。最典型的例子是,大二在读的贵州省望谟县19岁男生小韦,因生活费和学费拮据,向当地法院起诉生父,讨要生活费和学费。由于小韦已成年,法院驳回起诉。事实上,生活费和学费拮据,完全可以像曾健宇一样,通过勤工俭学或创业等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于“啃老”。问题是,状告父亲的这名男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他们过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悠闲自得地投入父母干瘪的胸怀中“啃老”,而不愿生活独立,靠劳动改变生活和学习上的窘境。

可见,复旦新生的“学费欠条”,更是一种亲情契约,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迪意义。一方面,子女要在学习和生活上自强自立,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亲情的反哺,而不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充当一个没有孝心的“啃老族”。另一方面,当父母再无力供子女“啃老”时,子女非但不能强求,而且应该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从物质和精神上尽到赡养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亲情更加融合,家庭更加幸福。

汪昌莲

“借钱”上大学vs生活费要4500元,

有何启示?

2019-09-12 07:09:58杭州网

近日,有两则和大学新生有关的新闻刷屏了。一则是,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网友热议,他表示,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另一则是,有一大一女生跟妈妈要4500元的生活费,被拒后感到委屈,并坦言2000元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一时间,网络掀起关于大学生活费的争论。

“借钱”上大学vs生活费要4500元,两件事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是大学新生追求自我的独立

与自主,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追求财务自由,或者说是自给自足,给父母分担,并通过独立的规划助力自己成长;另一个是,大学新生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之事,父母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难以接受,不会为父母着想,过于自私自利,更别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了。

同样都是大学新生,但做出了不一样的价值选择,高下也立判。和父母“借钱”上大学的新生,受到的更多是鼓励和赞扬,而和父母生活费要4500元的新生,则面临着舆论的否定和批评。理由也都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懂事,后者不懂事。

从目前的大学生态来看,这两个新生的表现,基本就是大学生群体“众生相”的一个现实缩影。每一种表现,在大学生群体里都不是少数的存在,都有一定普遍性。而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在积极追求断奶状态,另一个是要把自己的“不断奶”状态坚持到底。

我们都知道,上了大学的学生,基本都年满十八岁,处于法律层面的成年状态,是走向独立人生,开创属于自己世界的起点。不过,这一时期还存在一个现实矛盾点,那就是大学生虽然已独立生活,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大多还需要家里的扶持和帮助。而在走向成年的过渡人生阶段,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一定庇护,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人生时期的大方向依然是,走向自我成熟与独立,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为走向社会的真正独立生活打好基础。而家庭和社会的一定庇护,只是这一大方向的辅助力量而已,而绝不能成为追求大方向路上的荆棘,阻挡着个体的独立与成长成熟。

显然,那个和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未遂还要委屈的新生,是与这大方向相违背的,因为至少目前从她身上看不到独立成长成熟的影子。大学时期做不到经济独立没关系,毕竟大多数大学生都做不到,但若做不到经济独立的同时,还将自己物质私欲进一步放大,并将这份多出来的压力转嫁在父母身上,那就是“坑爹”了。

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就要4500元,可现在应届毕业生月薪不足6000元。如果这4500元的生活费养成习惯,毕业后也延续下去,那再加上房租水电,结果就是自己养活不起自己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众所周知,由奢入俭难,届时怕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啃老”。如此,这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寄生虫”了。对此,当警惕,需极力唤醒这类大学生沉睡已久的独立意识,否则,后患无穷,这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反思的点。

至于那名“借钱”上大学的新生,只能说其想法和行为践行中,有独立自主的苗头,而对其未来走向,目前也不能妄下结论。也有网友这样提醒他,学生时期好好读书,别想着挣钱,不要着急挣钱。这样的提醒是担心其在金钱的追求中迷失自己,进而荒了学习,毁掉了一辈子的筹码,是有道理的。

鼓励学生走向独立自主,这没错,但也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明白,独立自主的真正追求是,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科学理性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三观,平衡学业和课外实践,走向充满阳光的未来。

教育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生活费要4500元的学生,要及时纠偏,助其摆正心态和思维,而对“借钱”上大学的学生,则要积极护航,呵护其独立自主的苗头,避免其在实际中走偏。以上这些,才是这两个事件应该产生的现实启示。

“要4500元生活费遭拒”,有啥可委屈

的?

最近,有位大学生因为吐槽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被全网热议。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生活费,但遭到了拒绝。她觉得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根本不够花。

这则新闻上热搜之后,多家媒体走访调查大学生月生活费标准发现,抱怨“不够花”的学生不在少数。网民“神”总结——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进入了“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生活费需求与父母给的生活费完全不够花”的矛盾。

近些年来,“开学季”变成“烧钱季”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子女大笔花钱,父母应接不暇,叫苦不迭,学生之间炫耀攀比,甚至有学生为了买最新款手机、最新潮鞋子而陷入“裸贷”“校园贷”陷阱......

其实,生活费本来是一个“家庭订制”的事情,之所以出了厅堂在舆论场引发了热议,一部分是大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胡乱花钱的后果过于触目惊心;另一部分则涉及大学生消费文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等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警醒和反思。

在大学生的抱怨中,有两句话网民吐槽最多。第一句是:“高中时肯给我好几千补课,大学时怎么就不给我了呢?”第二句是:“同宿舍的(室友),我感觉她们都挺有钱的,用的也都是好的。”

这两句话,第一句透露出了“你该给我”的理所当然,第二句透露出“别人有,我也要有”的虚荣攀比。

这两种心理的背后,透露出大学“开学第一课”两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孩子,到底有怎么样的金钱观?为人父母,我们有没有和孩子好好谈过钱?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冲出校园”接轨高端,甚至滑向对“精致”的极端追求,不理性消费在一些年轻人当中蔓延。

明明扫帚可以扫地,宿舍需要置办最好的戴森吸尘器;午餐不吃食堂,吃牛油果和藜麦,再美美发个朋友圈;上自习流行带着苹果电脑在星巴克,而不是去图书馆;还有化妆品、游戏装备、大牌联名T恤,男女大学生消费追求不尽相同。最近一句话非常火,“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疯狂涌入AJ圈的年轻人里也有大学生,一双AJ的运动鞋炒到上万元仍被疯抢。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人们购买物品不只是“当作工具来使用”,同时也是“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说白了就是用购买来证明自己的消费能力、社会地位。

当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显然早已超越需求性层面,而是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有调查数据表明,被过度消费裹挟的,不是个别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问题。很多人形容说,大学生是养肥的“新韭菜”,被过度消费的“镰刀”磨刀霍霍地步步“收割”。

毋庸讳言,家长们有点管不了,当下,父母对子女的“经济管制力”正在消退。以前,生活费给多给少,子女都只能认了、忍了。今天,各种“信贷平台”无孔不入,大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以来对抗父母的“财政硬约束”,来满足自己“爆棚”的消费欲望。从气愤抱怨钱不够花,到自己想办法去“找钱花”,只是一念之差。

当大学生的“抱怨”不只是抱怨而指向了现实的“财务冒险”,究竟该怎么办?

当代父母的难题在于,尽管对于大学生消费状况有着一定的认知,但还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对之进行干预和引导。

从“要4500元生活费遭拒”的女大学生抱怨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对金钱的概念、适度消费意识的确立,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以往“放任不管”,到大学阶段即将走向社会再来“临时抱佛脚”,的确很容易引发“不适”。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金钱观、消费方式已经在显著变化,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消费观乃至理财观,懂得适度消费,懂得克制随意挥霍的冲动,已成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延迟满足”“承担家务”“假期打工”......这些引导孩子“正确认钱”“努力挣钱”“合理花钱”的事,要让他们从小做起。

这,就是关注大学生活费话题的现实意义,也是大学生、家长和社会要学会的“开学第一课”。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1 周洋感谢门事件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运动会上,孙琳琳被淘汰、王濛被判罚犯规出局,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国队只剩下周洋一人。绝对的孤军奋战,周洋身旁站着的是三位韩国名将,还有四名强劲对手的夹击,但笑傲群雄的是周洋,她勇夺冠军。当记者让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表示应该“感谢父母”。然而,2010年3月15日,体育总局的于副局长对周洋的获奖感言提出批评,强调“必须先感谢国家,然后才能感谢父母,顺序不能变”。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并迅速形成“挺周派”“挺于派”…… 2 温家宝总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在报告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 3 低碳生活生活时尚 话题一:2010年3月28日,《楚天都市报》携手武汉植物园“走进社区,寻找低碳达人”,一走进夏汉华阿姨的家,马上被沙发、桌椅上精巧床垫、毛毯吸引住了,这些质感柔软舒适,式样新潮的物件都是废旧毛线织成的。夏汉华还有一绝话:将废旧布头做成马甲、牛仔裤。“这些都是花一二元钱买的布头,如今我的女儿、女婿都穿我用布头做的衣服。你们看,这是我用老公穿不了的毛呢裤子改的马甲。”夏汉华开心地说,她正在学习怎么做男装,要给老伴亲手做一件“温暖牌”衣服。 话题二:2010年3月27日,随州市广电公司的胡定峰和王云云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减碳婚礼。胡定峰带领100余名车友骑着自行车迎娶新娘。 话题三:浙江省永康县一个开照相馆的人叫卢广,他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了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令人痛心的“不和谐”画面,引起了全中国人们的关注。从2005年开始,这个“不务正业”的照相馆的“老板”用了5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拍摄《中国污染》的专题片。五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污染地区。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以及海河,触目惊心的污染刺痛了读者的心灵。内蒙古乌海地区北山村的污染,引起了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注意。政府为村民安装了清洁的自来水。河南爱滋病村的生存状况,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第一次认真地开展爱滋病的防治与政府救治工作。中国黄海沿岸有许多防毒面具的出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痛下决心,关闭众多化工企业,努力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卢广在拍摄《中国污染》专题片时,遭到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扰和责骂,甚至是责罚。但是他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从来没有放弃过。2009年10月,卢广的系列作

高考语文时事热点作文素材(一)

“停课不停学”:2020高考语文时事热点作文素材(一) 众志成城|抗疫前线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疫情袭来,无论南北,我们都已参与这场战役,那些发生在疫区、前线的或暖心或催泪的人和事总牵动着万千人的心。 在抗疫战场上,有舍生忘死、彻夜难寐的医护人员,有老当益壮、自愿请战的专家学者,有善良勇敢、辛勤劳作的建筑工人,有留守疫区、自愿给医院供应餐食的饭店老板。 但更多的人,只能“困”在家中,眼看着确诊人数逐日攀升,目睹前线人员前仆后继,却无能为力。 这或许是前所未有的“集体宅”现象,人们被焦虑围追堵截,却只能不停地刷着手机。各种各样的信息填满了屏幕,官方的通告、媒体的报道、公知的宣传,令人恐慌而揪心。 春节之前,许多年轻人为劝父母戴口罩愁白了头,操碎了心。 春节之后,随着各项防范措施陆续执行,那些轮播的疫情新闻、社区的电话提醒、出入经行的门禁终于让长辈们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性,更大的焦虑和无奈也席卷了每个人。

这个时候,有些人站了出来,运用自身的智慧和才华,安抚人们那颗彷徨失措的心。 或许是一段解说,或许是一个视频,或许是一句歌词,凝聚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怀和力量。虽然它们无法在前线争分夺秒、拯救生命,但在后方,它们有的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病毒和疫情的渠道,有的给予人们情感上的激励与安慰。 在这个非常时期,有的人冲锋陷阵,有的人捐款捐物,有的人理性分析,有的人以音传力。每种方式的支援都应被颂扬、被允许。 “智者的呼号,勇者的坚持,仁者的情怀,都应看在眼里。” 回形针的硬核科普 情理兼具的民间智慧 对于缺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时刻受到病毒传染的威胁,实际上却对它近乎一无所知。 大多数人或许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名字,知道它的宿主是野生动物,知道它传染性强,却甚少了解它是如何发生、怎么传播、通过什么方式感染的。而说到人所共知的防疫措施——戴口罩,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更是五花八门,许多人只知道N95和外科口罩防护效果好,却不知道口罩是如何阻挡病毒的,也不知道当无法买到理想的口罩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尽最大可能保护好自己。 2020年2月2日,一条约10分钟的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解答了许多在人们心中盘桓已久的疑问。这则由泛科普自媒体“回形针PaperClip”发布的科普视频,理据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迅速在各类平台传播,获得了全网超过1亿播放量。

时政材料作文范例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时政材料作文范例 篇一:高考时事材料作文写作参考(整理精校版) 高考时事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作文辅导 0608 1625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的千年一遇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地震发生后,国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广大国民立即表现极大的善意同情。中国政府也迅速派 出救援队伍赶赴日本,广大民众也救助热情高涨。有网友在网上发帖:那不是地震,是南京城三十万的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 有网友说日本人在地震前非常从容淡定,和国人比起,表现出极高的素质,日 本人简直就是现代文明的化身。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写作此题可以从国人的三种 不同态度切入,针对现象,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注意要从主流价值观方面去 考虑,不要有过 激的思想和言论。 角度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大义,大爱无疆。日本的地震是人道主义 灾难,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过去,我们必须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给予援助, 唯有如此,才彰显一个民族的大局意识,大爱风范,世界才可以变成美好的人间。

角度二:日本人应该痛定思痛,但所谓的“报应”也不是我们幸灾乐祸的理由。天灾是大自然和人类的事情,不论发生在任何国度都是人类的不幸,我们应当 理性应对相互支援,因为天灾不是政治战争,要看到天灾受难的多是善良的老 百姓。 角度三:任何一种褒扬和贬斥都不能以丧失民族气节为代价。日本人固然表现 出从容和淡定,但国人在灾难前表现出的不畏苦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也是 有目共睹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值得肯定的,但以损抑自己的骨气和精神为代 价却是不可取的,而且是有害的。 篇二: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江西省赣县中学陈章铭 摘要:近年来,材料作文已经慢慢取代了话题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主角,而材料作文中的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却占据了材料作文中的重要地位,而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关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历年的 高考作文中, 它成不少考生绊脚石。本文就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做些 个人的探讨,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就事论事就事析理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统计共17道作文题中,201X年、201X年和201X年中材料作文分别是6道、6道和8道,由 此可见,材料作文占据了重要的舞台,材料作文成为命题者的新宠。而材料作 文中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09年辽宁卷对“明星代言”的看法, 09年江西卷对蔡铭超拍下兽首的看法,201X年全国卷Ⅱ“代买彩票 中大奖,你怎么做”和201X年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金牌”的看法的 材料作文。 那么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时事新闻类材料?时事新闻类材料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所谓时事新闻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时事政治中的新闻或 社会热点材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关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发生并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2、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人们对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 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作文引导语上往往有“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你 对此有何看法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见解或看法”这样的提示话语。比如:201X 年江西卷,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二、时事新闻类材料和一般故事类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

2018年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20200709131211)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全集 每天一素材 17岁少女选美夺冠跑谢拾荒母亲 10月28日,一位来自泰国拾荒家庭的17岁女孩阿敏,凭借高挑的身材、出众的长相和独特的自信,一路披荆斩刺,最终赢得泰国选美冠军。阿敏 获得冠军后,跪拜还在拾荒的母亲,这一幕令众人感慨动容。 来自泰国北榄府的阿敏,虽然成为了泰国选美比赛的冠军得主,但在 光鲜的舞台之外,她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 阿敏家境清贫,从小家里便以拾荒维生。高三毕业后,她因为经济原 因无法继续学业,只好选择去工作,赚取大学的学费。在此之前,这位十 几岁的女孩已经做过不少工作,比如卖二手衣服,帮助家里的拾荒生意等。 后来,在泰国选美圈的亲戚见阿敏一家生活不易,于是带阿敏报名正好赶 上档期的选美比赛,更没想到阿敏在比赛中不畏出身贫寒,努力展现自信 的一面,因此一鸣惊人,一路拼搏直到摘下桂冠。 阿敏获得冠军后,迫不及待地戴着桂冠及饰带回到家里,跪拜母亲以 表示感恩。阿敏表示自己能有今天,也是靠家里拾荒生意的支持,大家都 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所以她一点都不会因母亲靠拾荒维生而感到羞愧。 但她也期望在赢得选美冠军后,能够接到一些广告、影视工作,来改善家 里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感恩、感动、孝心、自信、拼搏

精美文段:阿敏用她的行动感动了众人,让我们重拾淡化的孝心,也让我们看到自信赋予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无论身处何等困境,我们都不该放弃向上的希望。

每天一素材 马拉拉: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7月12日,马拉拉在她16岁生日这天来到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 来自8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学生参加青年大会。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马拉拉日”。 马拉拉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极端分子害怕书和笔,教育的力量令他们感到畏惧。他们害怕女性,他们被女性发出的呐喊所震慑。这就是为 什么他们每天都要炸毁学校,因为他们害怕改变,害怕我们通过努力得来 的平等。兄弟姐妹们,为了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向往学校和教育, 我们将为了平等和教育继续我们的步伐。如果要达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 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是最有力的武器。一 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教育是唯一的 途径。”这位因为在巴基斯坦追求女孩上学权利而被塔利班枪击的姑娘, 坚持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 抗争”,马拉拉与凯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马拉拉成为 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就算我是个小女孩,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能成功,我也不应该丧 失希望。”她说。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时事新闻热点作文素材

【一】直播乱象频出何时能休 出现的直播乱象,恐怕不能以当事人觉得“好玩”、平台方疏于管理之类的言论来掩盖。 近日,有媒体报道,尽管“网络直播月入百万元”已被证实是个例,但仍有不少人希望通过网络直播一夜成名,其中不乏未成年人。记者调查发现,总体来看,一些知名直播平台有相对严格的认证审核程序,未满18周岁的申请者无法进行直播。不过,仍有不少直播平台的认证门槛较低,没有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直播间里也不乏低俗内容。 【二】爱衣墙只有善心善意还不够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近日,第一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目前由广州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后的市民捐赠衣物。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起源于国外的爱心衣物墙活动,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在城市街道的墙面,钉上一些钉钩,让过路人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捐出,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选择合适的穿上带走。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停放在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行人和机动车道、小区绿化带、盲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交通问题,应当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如果尺度过大过死,可能会被诟病因噎废食,影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专车那样;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个街道会被废铜烂铁的单车占据,有一天交通会被无序行驶的单车阻塞。 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骑行,除了违反行政法规外,在民法层面上,便是一种违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尤其在约束和监督机制欠缺的共享单车模式下,一般违约和侵权行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骑行者最基本法律素养的表现之一。 【二】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实现“网络文学+”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 、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①为何不未雨绸缪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感慨)——启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概引)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

时事作文素材

作文时事类素材 一、布什遭“鞋弹”袭击 美国上任总统布什在2008年12月14日,离自己还有37天即将卸任之际突访了伊拉克,他此次秘密的告别之旅虽然没有遇到恐怖袭击,却意外地遭到“鞋弹”袭击。巴格达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布什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位领导人刚握完手,台下一名记者突然跳起,将自己脚上的两只鞋子脱下,连续向布什砸去。布什迅速低下头躲闪。第一只鞋从他的头上飞过,第二只鞋也没能命中,重重地砸在了他身后的美国国旗上,台下顿时一阵混乱。后来虽然没有伤及本身,但是开创了美国总统历史以来的一个最大笑话。向他连扔两只鞋的当地记者蒙塔兹?扎伊迪也成了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英雄,成了受美国欺压的世界上所有难兄难弟国家人民的心灵上的 楷模。这名“袭击”布什的记者名叫穆塔达尔.宰迪,是伊拉克当地一家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受袭布什开玩笑:“闪躲是我的强项,”布什说:“这件事没有让我感到不安,如果你们希望知道,他扔的是一双10

号鞋。”他说不清楚此人为何攻击他,但他并不感到受到威胁。 点评:“鞋弹”效应反映出的是全世界人民对布什总统主导制定的伊拉克政策的不满,这是真实的民意,为政者顺应民心,才能留下良好口碑。当然,布什总统的幽默也给了全世界的人民一个全新的形象,一个国家在如此情景只之下,尚能幽默调侃并强调“不介怀”,也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和平民作风。 适用话题(命题):民意、为政者的形象等 二、张海超“开胸验肺” 新密市一企业工人张海超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 点评:张海超“开胸验肺”之举像一把利刃,戳进了我们安全监查机制的软肋,它说明,与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软弱无力。虽然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已经证明,对

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作文素材全集

高考语文作文时事热点作文素材全集 每天一素材 17岁少女选美夺冠跑谢拾荒母亲 10月28日,一位来自泰国拾荒家庭的17岁女孩阿敏,凭借高挑的身材、出众的长相和独特的自信,一路披荆斩刺,最终赢得泰国选美冠军。阿敏获得冠军后,跪拜还在拾荒的母亲,这一幕令众人感慨动容。 来自泰国北榄府的阿敏,虽然成为了泰国选美比赛的冠军得主,但在光鲜的舞台之外,她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 阿敏家境清贫,从小家里便以拾荒维生。高三毕业后,她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学业,只好选择去工作,赚取大学的学费。在此之前,这位十几岁的女孩已经做过不少工作,比如卖二手衣服,帮助家里的拾荒生意等。后来,在泰国选美圈的亲戚见阿敏一家生活不易,于是带阿敏报名正好赶上档期的选美比赛,更没想到阿敏在比赛中不畏出身贫寒,努力展现自信的一面,因此一鸣惊人,一路拼搏直到摘下桂冠。 阿敏获得冠军后,迫不及待地戴着桂冠及饰带回到家里,跪拜母亲以表示感恩。阿敏表示自己能有今天,也是靠家里拾荒生意的支持,大家都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所以她一点都不会因母亲靠拾荒维生而感到羞愧。但她也期望在赢得选美冠军后,能

够接到一些广告、影视工作,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感恩、感动、孝心、自信、拼搏 精美文段:阿敏用她的行动感动了众人,让我们重拾淡化的孝心,也让我们看到自信赋予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无论身处何等困境,我们都不该放弃向上的希望。

每天一素材 马拉拉: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年7月12日,马拉拉在她16岁生日这天来到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来自8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学生参加青年大会。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马拉拉日”。 马拉拉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极端分子害怕书和笔,教育的力量令他们感到畏惧。他们害怕女性,他们被女性发出的呐喊所震慑。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每天都要炸毁学校,因为他们害怕改变,害怕我们通过努力得来的平等。兄弟姐妹们,为了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向往学校和教育,我们将为了平等和教育继续我们的步伐。如果要达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是最有力的武器。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教育是唯一的途径。”这位因为在巴基斯坦追求女孩上学权利而被塔利班枪击的姑娘,坚持用自己柔弱的声音震撼着世界。 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马拉拉与凯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马拉拉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就算我是个小女孩,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能成功,我也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 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二、社会现象类作文写法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2、分析现象:(为什么?) 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3、如何解决?(怎么办?) 4、小角度切入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三.典题引路: 作文材料: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 1、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2、为什么 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①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 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 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 3、反映了什么(怎么办) 健康新颖(高雅正气)的文化形式的缺失,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 措施: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 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4、小角度切入立意: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23救95值不值,总得有一些价值免于功利计算 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条新闻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意识到:奥特曼都是骗人的,消防员才是真英雄。5月2日凌晨,福建宁德一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搜救过程中,墙体突然倒塌,消防战士姚为君被埋压,救出后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年轻生命的牺牲让人无比痛惜,我比较反感媒体的这个标题: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个议题预设着“23岁换95岁”的生命冲突,诱导出一个坏逻辑,让人们用年龄去衡量生命的价值,以功利主义的思维去评判这样做到底值不值。评论中一片争议,有人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有人说,23岁大好的年华,也许他活着以后可以救更多人,对,我狭隘!有人说,也许是我太浅薄,不值,你的父母该是怎样地撕心裂肺。 想起30多前“大学生张华救掏粪老农而牺牲”引发的那场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今天人们仍在讨论这样做值不值。这个时代的一大进步就表现在对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虽然仍有人觉得不值,甚至痛骂支持救人者为“圣母婊”,但这种声音已经很边缘,主流观点是在批评这种“值不值”的坏议题,痛斥这个“用年龄衡量生命价值”的坏思维。 一个网友的留言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如果非要从客观上分析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生命不分老幼贵贱,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命的拯救,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 这就是现代文明,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而给予弱者更多的倾斜关怀。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贵贱、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甚至会在面临决择时向弱者倾斜,保护老弱病残者。比如,身处困境,面临灾难时,会让老人孩子或妇女儿童先走,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们。――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这好像毫无理性,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进化论要求的,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本能、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化上,不仅不会因为“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创造更多价值”而抛弃老人,在生命的价值次序上把他们排到最末端,而且会因为他们是弱者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格外的关怀。 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文明自觉,更不用说一个以救人为职业天命的消防员。当一个消防员面对这样的场景,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他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里面是什么人”,而是“里面有没有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人,没有什么财物比生命更宝贵。当他听说“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时,我想,他是不会犹豫“救人值不值”的,不会把两个生命放在价值的天平上去衡量一下。他们的职业使命就是救人,这种职业本能早超过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知道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他不仅不会考虑“万一牺牲了值不值”,而会考虑到这样的老人更缺乏自救能力,更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援。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一个消防员面前,这个生命的不等式不是一个问题,似乎无坚不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一败涂地。我理解当人们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时的痛心和惋惜,这可能也正是英雄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原因――我们会用“亏不亏”来计算,但他们不会;我们也许会纠结和冲突,但他们永远不会给自己陷入这种纠结的机会,他们

2020新闻时事热点作文素材word版

2020新闻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尤其是对一些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热点应用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一定能加分不少!下文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闻时事作文素材,供参考! 新闻热点大事件作文素材 改革开放40周年 2020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 2020年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主办好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把“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更紧密相互对接。 北斗全球组网服务“一带一路”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11月5日19时45分,我

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 我国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优先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国内首台“民营火箭”2020年首飞 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已于2020年12月完成整机试车,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首飞。 嫦娥四号执行两次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20年执行两次发射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14分钟从深圳到香港 广深港高铁线路香港段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开通。以后,只要14分钟就能从深圳福田坐高铁直达香港西九龙!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望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目标今年年底完工,具体通车时间要经三地政府商讨后才会公布。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召开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将于2020年4月8日至4月11日举行。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来自亚洲与世界50多个国家、20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将出席此次年会,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探索引向深入。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2020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行。上合组织峰会是一大面向周边的主场外交,将凝聚守望相助的地区共识,增添区域合作的发展动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 1.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而材料作文中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09年辽宁卷对“明星代言”的看法,09年江西卷对蔡铭超拍下兽首的看法,2011年全国卷ⅱ“代买彩票中大奖,你怎么做”和2011年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金牌”的看法的材料作文。 那么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时事新闻类材料?时事新闻类材料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所谓时事新闻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时事政治中的新闻或社会热点材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关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发生并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2、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人们对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作文引导语上往往有“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对此有何看法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见解或看法”这样的提示话语。比如:2009年江西卷,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二、时事新闻类材料和一般故事类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 时事新闻类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讽可谏,可嬉笑怒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而故事类材料是在故事中蕴涵道理,作者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然后通过古今中外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的真实性。 如09年全国卷ii作文题是“色盲、拉面、干洗剂”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小故事共同提炼出“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等等人生道理。 三、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二种常见写法 1、直面材料——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在这里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适用于时事评论、人物评论、影视评论、诗歌评论、经典评论等评论类文章。 要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总结成功经验或指出失败教训等,要求实话实说。如根据09年江西卷蔡铭超事件可提出以下观点:1、拒绝“二次抢掠”,2、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3、理性爱国。写就事论事评论文章,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做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而高谈阔论。 其次,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上的一条准则的话,那么,时评的写作

关于时事热点的初中作文素材大全

关于时事热点的初中作文素材大全 这篇关于时事热点的初中作文素材大全,是笔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政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授人以鱼,惠及一天;授人以渔,惠及一生。——古代格言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愈 3.国泰民安,岁和年丰。——对联 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农谚 5.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农谚 6.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7.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农谚 8.新农村、新景象、新农民、新思维,处处欣欣向荣;

柏油路、水泥路、乡村路、致富路,路路通通发达。——新格言 9.惠农政策真是好,皇粮国税都取消,孩子不再交学费,种粮购机有补贴,有病咱也看得起,农民心里乐呵呵。——新格言 10.道路通,经济兴,农民个个喜盈盈; 机动车,几十辆,昼夜运营车不停,半月休车来结算,钞票哗哗流家中。——新农村格言 11.富家根本靠勤俭;强国大计赖筹谋。——新农村对联 12.无情佳境前程远;不尽春光后福长。——新农村对联 13. 五谷丰登家家乐;六畜兴旺户户欢。——新农村对联 14. 田园四季皆春色;桑梓千家入画楼。——新农村对联 15. 勤俭家庭风送暖; 和谐社会锦添花。——新农村对联 16. 免皇粮农税,小康处处家家乐;真物阜财丰,大有年年步步高。——新农村对联 (二)凡人俗语: 1. 新农村建设这个新,新在哪儿,其实大家刚才都

说我们生产的有机花生好吃,这个花生好吃就好比是一滴水,它能折射出七彩的光来,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只是说它是一个折射。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温铁军 2. 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们永远不能轻言,就完全靠市场来调节农业,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要保证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要保证这个地位。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温铁军 3.我们觉得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造几栋别墅,修几条路。我觉得有一种更深的内涵,一定要有我们江南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发展的目标方向还是农村,觉得在农村一定要有农业,要有农村的特色。 ——傅企平 4.花篮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歌词《南泥湾》 事例类 ﹡数据﹡

2017年时事类素材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5则)

2017年时事类素材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5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尽管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以“第一”论英雄,也是其他国际科学奖项所遵循的共同原则。以“第一”论英雄,并不是推崇“个人主义”、否定其他参与者的功劳,而是旨在强调第一发现者在科学研究中独一无二的贡献。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创,才能激发更多的勇者不畏艰难,向着光辉的顶点执着攀登。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主流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材料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Ⅱ“谁是当代最具风采的人”材料作文、重庆卷“小男孩让公交车司机等残疾母亲”材料作文等。这道题目也是有关时代热点的材料作文,与上述几道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思路一脉相承。 要写好材料作文,就要认真分析材料,弄清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这则材料的关键内容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依据,其关键词是“第一(或首创)”,写作中可围绕着关键词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谈,也可以多角度展开。 以下角度可供参考: (1)创新才能成功。何为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便是创新。创新是支持一个人精彩生活的支柱,是支撑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一个时代被尊崇的荣耀来源。 (2)勇争第一。世界之大,人才之多,不去争取,是不会轻易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的。一个人没有永争第一的激情,很可能会被埋没于人群之中。 (3)敢为人先。第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最先看到春天的美好;第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最先拥抱广阔的蓝天;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最先尝到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喜悦。正是有了敢为人先的勇气,人类才能不断探索神秘的未知领域,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4)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中,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又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优秀作文: 将首创进行到底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们在为屠呦呦获奖欢呼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对于这些热议,我认为应尊重首创,将首创进行到底。 尊重首创,能够使个人有所成就。从古到今,首创精神一直都推动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他的诗篇风格悠然;罗贯中首创章回体小说,他的巨作流传千古;郑板桥独创“板桥体”,他的书法别有韵味;邹承鲁研究出人工合成胰岛素,他的贡献载入科学史册……这些人能够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正是首创精神给予了他们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首创能够使人有所成就。尊重首创,对人走向成功十分重要。 尊重首创,能够促进团队的进步。对于一个团体来说,首创精神是推动团队进步的源泉。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整个团队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促使团队不断进步。闻名于世的贝尔实验室,正是充分发挥了首创精神,其科研人员有权利研究属于自己的课题,因此揽获多项诺贝尔奖,取得巨大成就。创新是实验室的灵魂,同时也是实验室前进的动力,“贝尔”的成员们正是秉持着追求首创、一切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理念,在自身进步的同时也推动

最新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最新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2018最新时事热点作文素材2018最新时事热点作文素材大学”种菜课”是怎样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然玉 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有一门必修课叫《农业生产综合实训》,下地种菜是这门课的重要部分,期末成绩主要看收成以及同学们的参与度,太差的拿不到学分。学校对本门课程要求严格,还请来了资深农民当助教,根本糊弄不过去。学生们从大一开始就要下地干活,怕虫子、怕晒黑,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为避免误了农时,学生的寝室里都挂了24节气图。即便对于一所农林大学的农学院来说,将“下地种菜”作为必修课也并不多见。这一既有专业内涵又有生活意趣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某种修正。相当长时间以来,高校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已然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说,学生的就业不适,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等等。置之于这种大背景下,“下地种菜”如此接地气的必修课,难免会引来围观与激赏。 当然,有必要说明的是,就算绝大多数农业大学没有开设所谓的“种菜课”,但是它们同样有着各自的实操课程。现实中,此类学校普遍都自建或合建有专门的农场、果蔬基地等等,并以此为平台,令学生们得以在特定场景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只不过,与“种菜课”存在不同的是,这一情境下的“实践”其实更多是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在其间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是“研究者”而非是“农人”。 浙江农林大学的“种菜课”中,学生们自始至终都亲力亲为,几乎就与真实的“农业生产者”无异。诚如校方所希望的,这一安排有效推动了学生们“学以致用”,对今后工作就业势必大有好处……然而也需要看清的是,有鉴于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内在属性,诸如“下地种菜”之类的实践课,其实际效果不宜过度夸大。毕竟,农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者。 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科目标,旨在培养与农业相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知晓多少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实用技能,而在于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理想状态下,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超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并成为“新农业”的开拓者、引领者——向资深农民学习下地种菜,更适合理解成是为此所做的某种“特殊的准备”。大学教育到底该如何处理与实务实践的相对关系?这从来都是一个问题。让大学生下地种菜不是目的,如何让“种地”真的转化为学生们学科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需要的。拒“啃老”罚“坑老”须强化社会监督阅尽 从本月起,新修订的《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新规较原条例作出大幅修改,其中明确了家庭赡养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不得将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妻强行分开赡养,老人有权拒绝子女“啃老”,对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侵害老人财产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和欺诈销售等坑害老年人现象突出的问题,《条例》也作出专门规定,对六类“坑老、骗老”等行为要求从重处罚。 老龄化社会的蓦然降临让我们整个社会都有点猝不及防,无论是法规制度建设还是公共养老保障等,都显得“捉襟见肘”。广东省较早关注到这一问题,早在1991年就出台了《广东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是国内最早制订老年人保护地方法规的省份之一。今次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新条例,又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的新问题,作出较大修订。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规定更加明确具体,对老人应享的社会福利和家庭子女赡养义务,以及权责界定等都作了明文规定,无疑更有利于今后老年人的权益保障。 社会的不断前进,令得老年人权益保护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凸显出错综复杂的格局。在以往,子女孝敬父母、后代赡养老人那是天经地义。父母的财产如何支配,遗产又怎样继承等,决定权在父母,子女顶多有建议权。如今却不同了,一些家庭的纲常*完全颠倒,子女成人了不仅不养老,反而赖在父母怀抱里。这种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啃老”还心安理得,更甚者还要抢夺父母

2019高考作文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汇总

2019高考作文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汇总 1.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 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 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 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 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 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 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持续 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 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 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 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 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 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 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 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 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 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 11月20日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 《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 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