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剂大题

方剂大题

方剂大题
方剂大题

方剂大题

1.试述泻下剂的定义、分类、使用注意事项。(1)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2)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4累。(3)注意事项:里实兼有表证,可先表后里,或者表里双解;年老体弱,津液亏虚者,应该兼顾其虚或攻补兼施;峻下之剂,孕妇慎用;得效即止,慎勿过剂;注意饮食,慎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试述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1)功用:滋补肝肾(2)主治:肝肾阴虚(3)配伍意义: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泄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4)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藏同补,以补肾为主。

3.试比较桑菊饮和银翘散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

(1)同:桑菊饮与银翘散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等药,都有辛凉透表、疏散风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温病初起之证。(2)异:桑菊饮另外还有桑叶、菊花、杏仁,肃肺止咳作用较大,主治风温初起之咳嗽;银翘散中另有银花、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等,清热解表作用强,主治温病初起之发热汗出、头痛口渴、咽痛等症。

4.薄荷在逍遥散、川芎茶调散、桑菊饮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逍遥散中: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川芎茶调散中:疏风止痛,清利头目;在桑菊饮中:疏散风热。

5.十枣汤应该如何服用?方中配伍大枣的目的?

(1)服法:将甘遂、大戟、芫花等分为末,每服0.5-1克,早晨空腹以十枚大枣煎汤送服。(2)大枣:三药有毒易伤正气,所以大枣配之益气护卫,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正不伤。

6.天台乌药散用法中,巴豆与川楝子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用意?

川楝子苦寒,有疏肝泻热、行气止痛的作用,巴豆辛热,有散寒行气破积之功。巴豆与川楝子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可以制川楝子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又避免了巴豆泻下之弊。

7.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均可治咳嗽,怎么区别应用?(1)麻杏石甘汤:用石膏麻黄清泻肺胃,透热生津,杏仁平喘,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壅盛之咳喘证。以身热、喘急、脉数为用方依据。(2)小青龙汤:麻桂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寒饮内停之咳喘。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胸满、口不渴、苔薄白、脉浮为适用依据。(3)苏子降气汤:用苏子、厚朴、半夏

、前胡与肉桂、当归相伍,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嗽喘证。以喘咳气急、痰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为使用依据。(4)定喘汤:用麻黄、白果与苏子、半夏、杏仁、款冬花、黄芩、桑白皮等相配伍,共奏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以咳喘气急、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为使用依据。

8.试论述泻下药在清热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祛痰剂中的配伍意义。并举方分析说明之。(1)清热剂配伍泻下药:通腑开结以增强清泻火热的作用。如凉膈散中用大黄芒硝,泻火通便(2)活血祛瘀剂配伍泻下药:病位在下,因势利导,配泻下药有利于导热下行。如桃核承气汤配调胃承气汤通便泻热,导瘀热下行。(3)祛湿剂配伍泻下药:有利于水湿从大便而解。例如茵陈蒿汤中配伍大黄,降瘀泻热,使湿热下行(4)祛痰剂配伍泻下药:实热老痰久积不去,配伍泻下药有助于荡涤实热。例如滚痰丸中用大黄,苦寒降,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

9.试述解表剂的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1)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2)分类(3)注意事项:不宜久间;服后应避风寒增衣被温覆以助汗出,遍身微汗为宜;表里同病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者表里双解;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疮疡已溃、麻疹已透者均不宜使用。

10.试述龙胆泻肝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1)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2)主治:肝胆实火上扰,湿热下注。(3)配伍意义: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君;黄芩、栀

子苦寒泻火,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共为佐药;柴胡为引经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11.试比较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既为六味地黄丸。两方在组成上均用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均可补肾以治肾虚。但六味地黄丸长于滋补肾阴,主治肾阴不足证,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肾气丸另配桂枝附子,长于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尺部沉细等。

12。试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1)补中益气汤:补气固表升阳(2)玉屏风散:补气固表止汗(3)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13.龙胆泻肝汤中为何配伍疏肝养血药?

主要是为了顺从肝脏,照顾肝

的生理特点,使该方泻中有补,苦寒而不耗伤阴血。因为肝藏血,肝经火旺易伤阴血,而且本方药物多苦燥渗湿,极易伤阴,故用生地当归,一则补血养阴二则防止苦燥之品耗伤阴血。而柴胡,既可以疏肝解郁、顺其条达之性,又可以引诸药入肝,以达到泻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14.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特点?为什么?

特点:代赭石1两,用量轻。原因:因为本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至的心下痞、噫气不除。代赭石乃金石之品,用量过重易于克伐脾胃使胃气更虚不利病情。所以代赭石原方只用1两,方中另配生姜半夏等以增强全方降逆化痰除噫之功。

15.试述补气药在温里剂、补血剂、活血祛瘀剂、止血剂中的配伍作用。并举例分析

(1)温里剂配伍补气药:寒邪易伤阳气,阳虚易生内寒。温里剂配伍补气药可以助脾胃之阳气增强温里去寒作用。例如理中丸中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助温里之力。(2)补血剂配伍补气药:气可生血,补血剂中配伍补气药有利于补气生血。例如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增强补血之力。(3)活血祛瘀剂配伍补气药:气旺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故活血祛瘀剂配伍补气药可以增强全方行血之功。例如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补气行血增强活血化瘀之功。(4)止血剂配伍补气药:气可摄血,气虚则摄血之力不足而溢于脉外。故止血剂配伍补气药可增强补气摄血之力。例如黄土汤中配伍白术以复脾气统摄之功。

16.白虎汤、大补阴丸、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区别?

(1)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表现。(2)大补阴丸:主治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之阴虚火旺证。主要证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3)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可见气虚之象,舌淡、脉虚大无力。(4)当归补血汤:主治血

虚发热。证类白虎,但此乃虚证,口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17.简述桂枝在桂枝汤、桃核承气汤、肾气丸中的配伍意义。

(1)解肌散寒(2)通行血脉(3)少火生气

18.凉开三宝功用、主治各有何特点?

(1)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邪热较重、身热为甚者;(2)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兼有热极生风而抽搐痉厥者;(3)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昏迷较重者。

19.大承气汤功用?煎煮?为什么?

(1)功用:峻下热结(2)煎煮: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最后入芒硝(3)原因:四者同煎会减弱泻下作用,且大黄不宜久煎,芒硝遇水即融。

20.半夏泻心

汤和旋覆代赭汤均可治疗心下痞,临床区别?为什么?

(1)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配伍干姜、半夏以辛开苦降、温清并用,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适用于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辩证属于中虚寒热互结之痞证。(2)旋覆代赭汤以旋覆花、代赭石之降逆下气配伍半夏、生姜之化痰和胃为主,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适用于症见心下痞硬、嗌气频作或呕逆、苔白滑、脉弦虚,辩证属于中虚痰阻气逆之痞证。

21.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或补气药,止血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其理何在?举例。

(1)活血祛瘀剂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例如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桔梗枳壳。(2)活血祛瘀剂配伍补气药:气旺则血行。如补阳还五汤中配伍黄芪。(3)止血剂配伍清热药: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清热药有利于止血。例如十灰散中配伍大黄栀子。(4)止血剂配伍活血祛瘀药:止血而不留瘀。例如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蒲黄。

22.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可治疗咳喘,试从组成、功用、主治3方面比较异同。

(1)同:二方都有麻黄、杏仁、半夏、甘草,都有平喘止咳与解表散寒的作用,都可治疗兼外感风寒的哮喘咳嗽证。(2)小青龙汤:另配桂枝、干姜、五味子、芍药,功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宜于内有寒饮,又兼有表寒之喘咳,其特点是喘咳、痰稀白量多。(3)定喘汤:另用白果、款冬、桑白皮、黄芩、苏子等,功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兼解表散寒,用于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咳嗽,以咳喘痰稠色黄为特点。

23.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凉膈散、桃核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

(1)泻热通便(2)泻火通便,以泄代清(3)下瘀泻热

24.镇肝熄风汤主治何证?方中为何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1)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2)配伍三者是为了条达肝气,兼清肝热。

25.简述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意义。

和中,降逆散结有助于祛瘀,燥湿止带。

26.小蓟饮子与八正散均可用于治疗淋证,临床区别?为什么?

(1)小蓟饮子:以小蓟、蒲黄、藕节配伍滑石、木通、竹叶、栀子,凉血止血、利尿通淋,适用于症见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血尿、舌红苔黄、脉数。辨证属于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2)八正散选用萹蓄、车前子、瞿麦、滑石、木通与栀子仁、大黄相配伍,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适用于症见小便混浊、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小腹急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辩证属于湿热下注、蕴藉膀胱之湿热淋证。

27.祛痰剂中常配伍行气药与健脾渗湿药,其理何在?举例。

(1)祛痰剂配伍行气药: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例如二陈汤中配陈皮。(2)祛痰剂配伍健脾渗湿药: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又可杜生痰之源。例如二陈汤中配茯苓

28.保和丸与健脾丸均可治疗食积证,试从组成、功用、主治比较异同。(1)同:均有山楂、神曲、陈皮、茯苓,均有消食健脾之功,以治疗脘腹胀满、大便泄泻、食物难消之食积内停证。(2)保和丸:另配连翘、莱菔子、半夏,理气化滞、清热散积、和胃止呕、消食积之功全面,能消一切饮食积滞,适用于食积内停而无脾虚之象。(3)健脾丸:另选用白术、人参、麦芽、山药、木香、黄连、甘草、砂仁、肉豆蔻等药,健脾作用较强,兼可清热燥湿,适用于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

脉虚弱之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证。

29.试述大承气汤的组成、配伍意义、功用、主治及煎煮方法。

(1)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配伍意义:大黄泻热通便;芒硝软坚润燥泻热通便;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满助硝黄泻下。(3)功用:峻下热结(4)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5)煎煮: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最后芒硝溶服。

30.活血祛瘀剂和祛痰剂为何常配伍理气药?试述其机理,并举例分析。(1)活血祛瘀剂配伍理气药:血瘀气滞,气行则血行。例如血府逐瘀汤中枳、柴、桔舒畅气机。(2)祛痰剂配伍理气药:湿阻气滞,气行则湿化。例如平胃散中用陈皮。

3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具体涵义。

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A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B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C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据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A引经药;B调和药。

32.为什么补阳剂常配伍补阴药,止血剂常配伍活血祛瘀药?机理?举例分析。

(1)补阳剂配伍补阴药:阴阳互根,孤阳不生。配伍后阴中求阳并防止

温燥伤阴。例如:肾气丸用熟地、山茱萸、山药。(2)止血剂配伍活血祛瘀药:补血剂大多寒凉、收涩,止血过急可致留瘀,且离经之血既为瘀血。所以配伍之后可以防止留瘀。例如:十灰散用大黄、丹皮。

简答题

6.简述麻黄汤的配伍意义。

7.完带汤中是否以白术、山药为君药?为什么?

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的意义是什么?

9.简述柴胡在败毒散、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

10.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11.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

12.四神丸中何药为君?为什么?

13.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14.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

15.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小,是何道理?

16.运用固涩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7.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

18.简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茵陈蒿汤中的配伍作用。

19.简述柴胡在普济消毒饮、完带汤中的配伍意义。

20.小青龙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五味子、白芍药?

21.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为君?

22.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

23.麦门冬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半夏的意义是什么?

24.藿香正气散是否以藿香为君?为什么?

25.使用解表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26.越鞠丸可治六郁,方中何以不用祛痰药?

27.简述柴胡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中的配伍意义。

28.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如何?

29.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

30.银翘散主治何病证?方中荆芥穗、淡豆豉的配伍作用是什么?

31.龙胆泻肝汤中的当归、生地黄是否为肝阴血亏虚而设?为什么?

32.举例说明何谓“透热转气”?

33.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均可治疗头痛,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34.方剂的组方意义是什么?

35.清燥救肺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人参、杏仁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6.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

37.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证?方中当归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8.清热剂的使用注意是什么?

39.麻杏甘石汤主治何病证?简述麻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40.五苓散中为何用桂枝?主治病证有哪些?

41.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是什么?

42.简述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及制方特点。

43.简述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及配伍意义。44.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45.镇肝熄风汤以何药为君?为什么?

46.活血祛瘀剂中配伍理气药、补气药的意义是什么?

47.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为何要轻用?

48.天王补心丹是否以生地为君药?为什么?

49.犀角地黄汤中牡丹皮活血散瘀,是否会加重出血?为什么要用牡丹皮?

50.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

51.简述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的配伍作用。

52.简述大承气汤的

组成、功效、主治。

53.运用仙方活命饮的依据是什么?方中为什么要配伍大队活血散瘀药?54.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与主治上有何异同?

55.龙胆泻肝汤主治何病证?方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56.麻子仁丸主治何病证?为何又称作“脾约丸”?

57.补阳还五汤属于活血祛瘀剂,方中是否以桃仁、红花为君药,为什么?58.简述保和丸的药物配伍意义。

59.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60.杏仁在麻黄汤与麻子仁丸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61.请写出败毒散、当归四逆汤、三仁汤的组成。

62.清胃散、补中益气汤中都含有升麻,其作用有何不同?

63.保和丸主治何证?功效和用方要点是什么?

64.请写出四神丸、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的组成。

65.清营汤中为何要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

66.请写出三仁汤、生化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

67.平胃散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

68.请写出天王补心丹、完带汤、定喘汤的组成。

69.简述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

70.逍遥散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及功效各是什么?

71.请写出半夏厚朴汤、藿香正气散、清营汤的组成。

72.定喘汤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

73.请写出麻子仁丸、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的组成。

74.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75.麻子仁丸为何又属缓下之剂?

76.黄土汤中为何配伍黄芩?

77.请写出逍遥散、朱砂安神丸、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78.川芎在四物汤、川芎茶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79.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

80.请写出银翘散、小青龙汤、温经汤的组成。

81.结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82.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功效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83.请写出真武汤、阳和汤、麦门冬汤的组成。

84.试分析小柴胡汤的方义。

85.请写出完带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的组成。

86.简述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87.当归四逆汤中配伍通草的作用是什么?

88.五苓散的主治证有哪些?

89.请写出川芎茶调散、清胃散、龙胆泻肝汤的组成。

90.二陈汤中为何配伍乌梅?

91.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92.请写出越鞠丸、小蓟饮子、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问答

a) 举例说明活血化瘀方剂中配伍理气药,止血方剂中配伍活血药的意义。

b) 固冲汤主治何种病证?为什么?

c)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为何方中还要配伍“三泻”之品,试分析之。

d) 试分析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病证,以及病机方面的异同

点。

e) 结合方中药物论述六味地黄丸的配伍意义及制方特点。

f) 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

g) 白术和茯苓相配伍,一般用来治疗什么病证?请从我们所学过的方剂中,找出三首同时含有茯苓、白术的方剂,并说出这些方剂的主治和功效。

h) 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什么还要发汗?服药后应该如何调理?

i) 白虎汤、补中益气汤均能治疗发热,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j) 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均能治疗什么病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k) 试分析麻杏甘石汤的药物配伍意义。

l) 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

m)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以及配伍特点等方面分析补阳还五汤。

n) 白虎汤的用方要点是什么?本方为什么选用生石膏、知母,而不用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品?

o) 试分析小柴胡汤的功效、主治、配伍意义。

p) 川芎茶调散和血府逐瘀汤都能够治疗头痛,试从病因病机以及组方上

阐明两方应该如何区别使用。

q)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均治厥逆证,三者在病因、病机,主治证候及用药特点上有何区别?

r) 犀角地黄汤与黄土汤均可以治疗便血,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

s) 试举出三个常用来治疗咳喘的方剂,并阐明在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

t) 试比较归脾汤与黄土汤的功效、主治的异同。

u) 朱砂安神丸为何能治疗心火亢盛,兼阴血不足之失眠证?

v) 肾气丸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是何道理?

w) 叶天士在论述温热病的治疗时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试举出具体方剂说明。

x) 龙胆泻肝汤、朱砂安神丸、小蓟饮子、天王补心丹中共有的药物是什么?并分别说出这些方剂的主治证以及功效。

y)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有养心安神作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z)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等方面分析藿香正气散。

aa)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本方与平胃散均能治疗湿\滞脾胃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bb) 温经汤以何药为君?为什么?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人参、半夏、生姜、炙甘草?

cc) 逍遥散主治何病证?试从方剂组成分析逍遥散的制方特点。

dd) 败毒散、白头翁汤、乌梅丸三方均可治疗痢疾,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

使用?

ee) 清气化痰丸由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试比较两方在组成、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不同点。

ff) 试分析生地、当归、桔梗在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

gg) 麻黄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仅

一味之差,其主治病证和功效就发生了改变,试分析之。

hh)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中均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两方的药物配伍及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ii)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都能治疗中风后遗症,其功效与主治证有何不同?

jj) 从我们已经学过的方剂中,任找三首含有柴胡的方剂,并说明柴胡在这些方剂中的作用。

kk) 四物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都能够治疗眩晕,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

ll) 结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答案部分

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答: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2.佐药的含义有几种,各是什么?

答:有三种,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①佐助药:指在方中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其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指方中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③反佐药:指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桔梗在方中起什么作用?

答: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解表与疏里同施,升清与降浊互用;二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解表、祛湿与补脾合法;三是君以藿香,一药三用,即解表、化湿、和中。虽表里同治,但以治里为主;升降兼施,以降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扶正祛邪,以祛邪为主。方中桔梗宣利肺气,既助解表,又助化湿。

4.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

答: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作用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是升阳举陷,与补脾益气药配,以益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5.真武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

答: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方中用芍药敛阴缓急而舒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

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

6.答: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作君药。臣以桂枝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加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又兼温通经脉以除头身疼痛。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宜以增强止咳平喘之功。炙甘

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7.答:完带汤是以白术、山药为君。因方中重用白术、山药补脾益气,祛湿止带,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以治带下之根本。其中白术土炒尤善人脾胃,增强健脾燥湿化浊之效;山药并能补肾固精以固带脉,使带脉约束有权,则带下可止。

8.答:“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是强调利小便是祛除湿邪最快捷,是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凡是水湿内盛所致的蓄水,水肿,小便不利,癃闭,淋浊,泄泻等病证,均可选用猪苓、茯苓、泽泻等利小便祛湿邪之药,否则就是未抓住要害,即“非其治也”之义。

9.答:柴胡在败毒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散外邪,与解表药同用,以加强本方疏散外邪的作用。柴胡在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与枳壳,桔梗等配伍,以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瘀血自去。

10.答: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粘滞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瘀血阻滞则气机不行,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畅、瘀血之除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湿化。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胃肠之浊气阻滞,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饮食之消化。

11.答: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12.答:四神丸中君药是补骨脂。由于四神丸所治五更泄泻是由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肠失固摄所致,而补骨脂辛苦温,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尤善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为治肾虚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在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所以为君药。

13.答: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14.答: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三药滋养肾肝脾,称为“三补”。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方剂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大黄宜后下的方剂是:() A.大黄牡丹汤 B.大承气汤 C.黄龙汤 D.芍药汤 E.温脾汤 2.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证治要点的方剂是:() A.黄龙汤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大黄牡丹皮汤 E.调胃承气汤 3.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宜用() A.天王补心丹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归脾汤 E.补中益气汤 4.平胃散证的脉象是:() A.浮脉 B.沉脉 C.缓脉 D.弦脉 E.迟脉 5.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宜选用:() 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6.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B.和胃补中,降逆除痞 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D.化痰清热,和胃除逆 E.泻火解毒,燥湿消痞 7.一贯煎的君药是:()

A.生地黄 B.北沙参 C.麦门冬 D.当归身 E.枸杞子 8.生化汤的君药是:() A.川芎 B.全当归 C.桃仁 D.炮干姜 E.甘草 9.主治上实下虚咳喘的常用方剂是:()A.清燥救肺汤 B.苏子降气汤 C.定喘汤 D.麻杏甘石汤 E.小青龙汤 10.下列不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败毒散 D.犀角地黄汤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方剂学》期末试题

中医药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方剂学》课程试卷(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学号:学院:得分: 总分合计人:复核人: 一、填空题:(本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桂枝汤中桂枝配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2、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的作用是敛肺平喘; 五味子在生脉散中的作用是敛阴止汗; 五味子在四神丸中的作用是涩肠止泻。 3、生化汤的君药是当归; 理中丸的君药是干。 4、脾虚气不摄血之崩漏、月经淋漓不止之证,治宜选方归脾汤;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月经不调证,治宜选方逍遥散。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八法指的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 2、治风剂指的是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风的作用,用治风病的方剂,称之。

三、默写方歌(本题共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逍遥散 2、六味地黄丸 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共3分) 简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中的作用。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补气升阳;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补气生血;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益气固表止汗。 五、问答题(本题共1题,共7分) 试分析二汤的组成原则。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利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合半夏即小半夏汤,助二降逆和胃化痰,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六、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首先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经》 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2、知柏地黄丸 3、杞菊地黄丸 4、麦味地黄丸 5、都气丸均同上 6、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 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 主第一方。 7、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 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 痛此方良。 8、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山 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 火在温煦。 9、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 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 源此方魁。 10、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 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 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 砂气滞使。 11、六君子汤 1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14、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15、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 病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 时可变通。 16、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 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 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 漏总能医。 17、二仙汤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 当归、黄柏、知母 18、八珍汤 四物+四君子 19、独参汤 20、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 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 喘服之宜。 21、桂枝汤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 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 覆汗易酿。 22、桃红四物汤 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 血又逐瘀。 23、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常用方剂100首

1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汤剂 2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汤剂 3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汤剂 4麻黄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5吴茱萸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汤剂 6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汤剂 7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汤剂 8真武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汤剂 9猪苓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汤剂 10小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下列不属于水火共制法的是() A、蒸 B、煮 C、水飞 D、炖 E、淬 3.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方法,称为() A、蒸 B、煨 C、润 D、炙 E、淬 4.中药性能的主要容包括() A、升降浮沉和有毒无毒 B、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C、功效与不良反应 D、药物的偏性 E、气味、归经 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多属于() A、热性 B、温性 C、平性 D、寒、凉之性 E、温、热之性 6.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 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 7.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 A、辛、甘、酸 B、辛、甘、淡 C、甘、淡、苦 D、辛、苦、酸 E、酸、苦、咸 8.辛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活血 B、收敛、固涩 C、补益、缓急 D、软坚、散结 E、燥湿、通泄 9.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 A、行气、活血 B、软坚、泻下 C、和中、缓急 D、收敛、固涩 E、通泄、降泄 10.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作用趋向性 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 E、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11.中药归经指的是() A、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B、药物寒热温凉四性 C、药物的五种滋味 D、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VIP专享】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 总论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 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 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 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 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 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 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 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 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 酌加石膏? 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 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 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 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 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 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 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 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 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 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 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第二章泻下剂 28.试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29.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治热结里实证,其主治证各有何特点?三方药味组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方剂大题

1简述桂枝在桂枝汤、桃核承气汤、肾气丸中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解肌散寒(1分)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1分) 肾气丸-------少火生气(1分) 2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合称“三宝”,功用、主治各有何特点?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0.5分)适用于邪热较重,身热为甚者;(0.5分)紫雪长于熄风止痉,(0.5分)适用于兼有热极生风而抽搐痉厥者;(0.5分)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0.5分)适用于痰浊偏盛,昏迷较重者。(0.5分) 3、大承气汤功用如何?如何煎煮?为什么?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1分)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1分) 因为大黄、芒硝与厚朴、枳实同煎,其泻下作用会减弱 4半夏泻心汤与旋覆代赭汤均可治疗“心下痞”,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为什么? 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配伍干姜、半夏以辛开苦降,温清并用,(1分)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1分)适用于症见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1分)辨证属于中虚寒热互结之痞证;(1分)旋覆代赭汤以旋覆花、代赭石之降逆下气配伍半夏、生姜之化痰和胃为主,(1分)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1分)适用于症见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逆,苔白滑,脉弦虚,(1分)辨证属于中虚痰阻气逆之痞证。(1分) 5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或补气药,止血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其理何在?并举例说明。 活血祛瘀剂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1分)如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桔梗、枳壳。(1分)配伍补气药:气旺则血行。(1分)如补阳还五汤中配伍黄芪。(1分)止血剂配伍清热药: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清热有利于止血。(1分)如十灰散中配伍大黄、栀子。(1分) 配伍活血药:止血而不留瘀。(1分)如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蒲黄。(1分) 6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可治疗咳喘,试从组成、功用、主治三方面比较二方之异同。 二方均含有麻黄、杏仁、半夏、甘草,(0.5分)均有平喘止咳与解表散寒的作用,(0.5分)都可治疗兼外感风寒(0.5分)的哮喘咳嗽证。(0.5分)小青龙汤另配伍桂枝、干姜、五味子、芍药,(1分)功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1分)适宜于内有寒饮,(0.5分)又兼表寒之喘咳,其特点是喘咳,痰稀白量多。(0.5分)定喘汤另用白果、款冬药、桑白皮、黄芩、苏子等,(1分)功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兼解表散寒,(1分)用于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咳嗽,(0.5分)以咳喘痰稠色黄为特点。(0.5分) 7陈某,男,52岁。2002年5月12日就诊。失眠6月余,伴有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经常口舌生疮,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心肾阴虚,虚火内扰(2分)立法:补心安神,滋阴清热(2分)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2分主要药物写出或组方思想合理便可)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远志桔梗五味子当归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制方原理:(2分分析中写出滋阴清热给1分,写出养心安神给1分)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壮水制火。(1分)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当归、人参、茯苓养心安神,合用五味子、远志、朱砂安神之功更著,桔梗载药上行。(1分)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作用,以治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 8分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凉膈散、桃核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 1、大承气汤------泄热通便(1分)凉膈散------泻火通便(以泻代清) (1分) 桃核承气汤------下瘀泄热(1分) 9镇肝熄风汤主治何证?方中为何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1分)条达肝气,(1分)兼清肝热(1分)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方剂期末大题整理

1.结合黄连解毒汤组方原则解析“苦寒直折”法? 答:方中以黄连为君,既入上焦以清泻心火,益因心为君火之脏,泻火必先清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又入中焦,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三焦之火,导热下行,用为佐使。诸药相伍,共奏泻火解毒之效。本方苦寒直折,泻火解毒,上下俱清,三焦兼顾,主治火毒充斥三焦之证。 2.导赤散主治心经热盛之证,方中生地为何亦为君药? 答:本方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溲赤色刺痛,舌红脉数。方中生地甘凉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小肠阴经,上清心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阴,共为君药。 5.试比较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组方配伍及功用方面的异同? 答:芍药汤中以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善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重用芍药养血合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耗伤阴血之虑;木香、槟郎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气和血,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合黄连、黄芩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当归、芍药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可导湿热积滞从而大便而去,乃“通因通用”之法;主治湿热痢疾,赤白相兼。 白头翁汤中以苦寒而入血分之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而为臣。秦皮苦涩性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药。主治热毒痢疾,赤多白少。 两方皆主治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皆用到黄连。 8.当归补血汤以何药为君?你以为该方归类于何章节为宜? 答: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而善能固护肌表为君,且大补肺脾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该方应归类为清热剂。治血虚气无所依,虚阳浮越之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证为内伤劳损之虚热证,虽身热面赤,但无汗出而不恶热,脉洪大而按之无力,其口渴而喜热饮。 9.鉴别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区别? 答: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具滋阴养血安神之功;用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失眠症。但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黄,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为伍,主治心肾阴亏血少,虚火内扰之证;而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与茯苓、川芎为伍,养肝血,宁心神,主治肝血不足之证。 10.鉴别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区别? 答: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均能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证,伴有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腹冷痛。但四神丸以补骨脂为君,重在温补命门之火,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之五更泻;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脾肾虚寒,以脾虚为主的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证。 11.竹叶石膏汤和麦门冬汤均有半夏,区别? 答:竹叶石膏汤---半夏---(佐)降逆和胃,其性虽温,但与清热生津之品相伍,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 麦门冬汤---半夏---臣以半夏降逆下气,化痰和胃,一则降逆止咳止呕,二则开胃行津以润肺,三则防大剂量麦冬之滋壅滞,二药相反相成。 12.如何理解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 答:主治肾阴精不足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舌燥咽痛,小儿卤门不合,舌红苔少,骨蒸潮热等。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补阴精。臣以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双补脾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君臣相伍,补肝脾肾,即“三阴并补”。又佐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配山药补脾而助健运。三药合用,即“三泻”,泻湿浊而降相火。本方“三补”配伍“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滋补肾阴精为主,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剂学 习题与解析

中医经典课程应试指导 方剂学 习题与解析 2010-2-4更新

上篇总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现存记载方剂最早的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黄帝内经》 C.《五十二病方》 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2、我国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中医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中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五十二病方》 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5、《外台秘要》载方() A.6800余首 B.5300余首 C.788首 D.314首 E.61739首 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普济方》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五十二病方》 E.《伤寒名理论》 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名理论》 C.《外台秘要》 D.《五十二病方》 E.《普济方》 8、方剂发展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祖剂》 B.《伤寒名理论》 C.《医方考》 D.《医方解集》 E.《普济方》 9、开创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成方切用》 B.《医方考》 C.《医宗金鉴》 D.《成方便读》 E.《医方解集》 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方书是() A.《医方发挥》 B.《简明中医方剂词典》 C.《中国药典》 D.《中医方剂大辞典》 E.《中医类方辞典》 11、方剂是体现和完成下列何项的主要手段() A.治法 B.辨证 C.辨病 D.遗要 E.配伍 12、知道遣方用药的原则是() A.八纲 B.脏腑 C.气血 D.治法 E.体质 13、治法是针对下列哪项确立的() A.症状 B.病情 C.病机 D.病势 E.病名 14、将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 15、提出“八法”的医学著作是() A.《景岳全书》 B.《医学心悟》 C. 《医方解集》 D.《医方考》 E.《温病条辨》 16、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汗 B.下 C.攻 D.和 E.温 17、下列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和解少阳 B.透达膜原 C.调和肝脾 D.攻补兼施 E.调和肠胃 18、下列不属于“清”法范畴的是() A.清气分热 B.清营凉血 C.清热解毒 D.清脏腑热 E.分消上下 19、下列病症不可用下法治疗的是() A.痞块 B.宿食 C.淤血 D.燥屎 E.痰饮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白前甘草共为

末,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解肌汤 方歌:氏柴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饮 方歌: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桂附羌防芎芍参,再造散用参芪甘,方歌: 细辛煨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风剂 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治风剂)-试卷2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小活络丹的药物组成不包含 (分数:2.00) A.地龙 B.天南星 C.乳香 D.全蝎√ 解析:解析:小活络丹的药物组成包含:川乌炮、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小活络丹的趣味方歌:二乌南星乳没龙。 2.小活络丹的功用不包含 (分数:2.00) A.祛风除湿 B.化痰通络 C.活血止痛 D.补益肝肾√ 解析:解析:小活络丹的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 3.温病热邪久羁,灼伤真阴,症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治宜选用 (分数:2.00) A.增液汤 B.复脉汤 C.大补阴丸 D.大定风珠√ 解析:解析:大定风珠所治证乃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者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治当滋阴养液,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息内动之虚风。主治手足瘛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4.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分数:2.00) A.凉肝熄风,滋阴养血 B.清热凉肝,滋阴潜阳 C.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D.清热凉肝,镇惊安神 解析:解析:羚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动风证。综观全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5.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分数:2.00) A.羚角钩藤汤√ B.镇肝熄风汤 C.天麻钩藤饮 D.半夏白术天麻汤 解析:解析:羚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动风证。综观全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