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民间文献看清代以来“徽州甲酒”

从民间文献看清代以来“徽州甲酒”

从民间文献看清代以来“徽州甲酒”
从民间文献看清代以来“徽州甲酒”

从民间文献看清代以来的“徽州甲酒”

王振忠

内容摘要:关于历史上“徽州甲酒”之起源及其传承嬗变,此前的资料相当有限,目前对

于该酒的诸多描述不仅言人人殊,而且有一些缺乏必要的历史根据。本文勾稽民间文献,对

“徽州甲酒”的一些侧面作了初步的探索。指出:在清代,甲酒在徽州当地的应酬交往中有着

广泛的运用。不仅如此,甲酒还随着徽州人的外出务工经商,而行销于中国南北各地的一些

地方。除了甲酒之外,当时的文献记录中还有“三甲酒”、“四甲酒”、“五甲酒”的说法,这应当

反映了甲酒系列制作工艺的差别。

作者:王振忠,1964年生于福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关键词:民间文献徽州甲酒

Abstract:About the history of"Huizhou Jia wine" , the previous data are very limited, and many of the current description for this wine is not only different, but some lack the necessary historical basis.This thesis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by collecting local historical documents on the "Huizhou Jia wine".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Qing Dynasty, Jia wine not only in the local entertainment had a broad application, but also as people go out,and marketing in some places around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In addition to“Ji a wine”, the written record at that time there were"San jia wine", "Si jia wine", "Wu jia wine" argument,which should reflect a difference between wine series production process.

Author: Wang zhen-zhong, Professor,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Key words: Local documents, Huizhou, Jia Wine.

近年来,安徽绩溪发掘传统经济资源,重新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徽州甲酒”。这是一种半干型黄酒,由山泉水、糯米、小麦和蜂蜜制成,酒精度为14%。不过,关于历史上“徽州甲酒”之起源及其传承嬗变,此前的资料相当有限,目前对于该酒的诸多描述不仅言人人殊,而且有一些缺乏必要的历史根据。今勾稽民间文献,对“徽州甲酒”的一些侧面,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其所著的《镜花缘》第96回《秉忠诚部下起雄兵,施邪术关前摆毒阵》中,列举了当时的数十种天下美酒:

山西汾酒。江南沛酒。真定煮酒。潮洲濒酒。湖南衡酒。饶州米酒。徽州甲酒。陕西灌酒。湖州浔酒。巴县咋酒。贵州苗酒。广西瑶酒。甘肃乾酒。浙江绍兴酒。镇江百花酒。扬州木瓜酒。无锡惠泉酒。苏州福贞酒。杭州三白酒。直隶东路酒。卫辉明流酒。

和州苔露酒。大名滴溜酒。济宁金波酒。云南包裹酒。四川潞江酒。湖南砂仁酒。冀州衡水酒。海宁香雪酒。淮安延寿酒。乍浦郁金酒。海州辣黄酒。栾城羊羔酒。河南柿子酒。泰州枯陈酒。福建浣香酒。茂州锅疤酒。山西潞安酒。芜湖五毒酒。成都薛涛酒。

山阳陈坛酒。清河双辣酒。高邮豨莶酒。绍兴女儿酒。琉球白酎酒。楚雄府滴酒。贵筑县夹酒。南通州雪酒。嘉兴十月白酒。盐城草艳浆酒。山东谷辘子酒。广东瓮头春酒。

琉球蜜林酎酒。长沙洞庭春色酒。太平府延寿益酒。

此处列举了全国各地及海外名酒五十五种(个中有两种来自琉球),其中徽州甲酒名列酒店粉牌之第七。由此可见,当时徽州甲酒在全国似乎颇有名气。

李汝珍为直隶大兴县人,二十岁左右随其兄前往江苏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此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均生活在海州一带。海州是淮北盐业的中枢之地,附近活跃着相当多徽州商人1,他们主要从事鱼盐之业。例如,新安镇(今江苏灌南县)就是徽州鱼商聚居之地。正是由于徽州人的麇集鳞聚,故而甲酒在海州一带应当颇为流行,为此,李汝珍将甲酒写入自己的小说《镜花缘》亦属顺理成章。

事实上,在徽州本土,此类甲酒更有着相当广泛的使用。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卷12《法制科、歙县风俗之习惯》说:“酒则土酿,与购自他省者参半,皆力薄而性烈,无深醇者。”2其中,甲酒显然属于徽州的土酿,这在民间文献中有不少记录。例如,清嘉庆十年(1805年)刊刻的《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3中,就记录了当时的祭祀规定:

—、古关胙物,鹅一只,留俟里田标祀,本日换鸡六斤回散鱼六斤肉十五斤,内送照应坟山程姓半斤豆腐八斤韭菜三斤笋八斤米粿三十斤,内送程姓两双甲酒每人一壶,外送程姓一壶折钱六文。

—、里田胙物,鹅一只鱼六斤肉二十四斤里田用十二斤,内赏庄仆,每房半斤,余者回散笋十六斤,里田用一半,仍一半回散豆腐十六斤,里田用一半,仍一半回散韭菜

1清代前期歙南诉讼案底(抄本),反映的是清康熙、乾隆、雍正三朝歙南的诉讼案卷,少量则涉及徽州邻

近的浙江淳安和宁国府泾县。其中的“告请捐输”条曰:“我歙民家居十仅二三,淮扬十有八九。”

2【清】刘汝骥:《陶甓公牍》,载《官箴书集成》第十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页582。

3【清】鲍琮等纂,六册,嘉庆十年(1805年)刻本。

十斤,里田用一半,仍一半回散芹菜六斤,中伙用腐干十块,炒芹菜用米中伙,每人半升米粿三十斤,内赏庄仆,每房两双甲酒每人一壶,回散,外给庄仆,每房一壶,折钱十二文。

—、羊血酒,羊肚、羊肝、羊肺、饮福肉、羊血羹、甲酒九壶。祭毕,支长、主祭、司祠、管年、礼生、文会公散,不到者不候,亦不准代。

这是在家族祭祀的场合,以甲酒来犒劳参与祭祀的庄仆、支长、主祭、司祠、管年、礼生等。关一过一点,此前在“故园徽州网”上曾有人上传了数根细长竹条,其上就有“孙万顺甲酒半乎”、“水腐一块”的字样。从竹条的形制来看,可能就是胙筹之类的东西。其中的“乎”字亦即“壶”(这在民间文献中时常可见),此实物可以作为上述记载的佐证。

关于甲酒在祭祀场合的使用,清道光年间绩溪《仁里程氏敬爱堂世守谱》卷3的《祭例》中,也叙及敬爱堂程氏的配享祠祭:

配享祠祭(春分、冬至二祭同):奠帛(大对方十二刀,每龛四刀),大周箔(一万张足),大建纸(剔破两千张足),大官香三柱,柄香一把,红烛四对(每对重四两,中堂香案一,寝室龛前各一),大双响十二个,祭文一封,祝版一套,猪、羊各一口(并花猪,用雄羊,不满十四斤,罚钱五钱),祭菜三席(每席十二品:海参、鱼肚、银鱼、大尾、鲜鸡、鲜鱼、猪肉、肉丸、肚肺、蛋糕、肉包、嶂筍),三馔一副(肉一方,鸡、鱼全身),甲酒十六壶,果子每席五碟,酒、茶、汤、饭、箸,每席各十,点心(每席

三品:蒸卷、花包、寿桃),礼壶三把,酒注一个(并瓢□),爵罇九只,酹罇一只,大五事四副,毛血二盘,茅沙盘一副,铜盆、面架、丝巾各一,拜垫二十个,毡条五条,棹围六个,托盘四个,吹手四名(每名工食钱三钱,并往吴家坑、道院二处墓祭在内,至祭冬至,吹手四名,每名钱囗分)。

此处记录了敬爱堂祠祭时所需准备的菜肴酒水,其中就包括甲酒十六壶。

1933年,《率口世忠祠从事录》提到休宁率口世忠祠,曾组织族人乘舟前往歙县篁墩西阳坑标祭,其中规定:

祀后回船散胙,备设二席,每席蹄包、皮蛋、大广【黄?】瓜、煎肉圆、海折【蛰】皮、煎鱼、白鸡、酱油(二碟),甲酒多带,每席赏菜(二碗)、酒(二壶)与伶人,以便游船吹唱。

这是说在前往篁墩扫墓时,应当多带甲酒,以便犒赏办事人员,特别是那里在游船上吹唱助兴的伶人。

除子祠祭、展墓的场合,在徽州,民间还有“华云进香”的习俗。根据徽州人的说法,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一生中至少要前往九华山、天台山(此山为九华山上的天台峰)和齐云山朝山进香一次4。关于“华云进香”,迄今仍保留下相当不少的民间文书,其中有一册《庆烛香会》5,内容是与华云进香相关的民间祭祀:

破地狱,接地方安在大夫第头门上,完,送地方到关帝庙,和尚一位,香烛、纸箔安神。

地狱城一座,城内大炮五串,牛头、马面二尊,不化,地狱赦一张。

用糖三升,锡杖钱一百O八文,红头绳一丈二尺,绳钱和尚收。

青白布线十二索,鞋绳二根,围城用,钵盂米三升,内花二支,囗囗一对,棹上莲囗米二升,钵盂布二尺四寸,火亭一个,不化,水油盏升斗一托。

解结,总结布一疋,内装五谷,解结钱十三文,东白布一尺,东囗布一尺。

青白线钱二文,小秤杆二把,五宝五件,手锍一面,铜盆一个。

囗囗一个,蒙帚一个,小红纸幡二对,莲花座一个,钱四十八文,架秤,装米二盆。4参见:王振忠《华云进香:民间信仰、朝山习俗与明清以来徽州的日常生活》,《新安》2013年第二辑。5抄本1册,封面除书名外,另有“光绪拾叁年菊秋月志行抄立”字样,“志行”当即抄录者。

放生鱼。

散中供,每股分派,青菜,饭,罗汉袋,罗汉饼。

藕,腐干,录【绿】豆饼,云耳。

散福,每股:亥,粿,腐角,甲酒,伞.

斋王,汤、饭各廿四碗,神衣十三身,纸马一副。

焰口,水油盏五支,金桥、银路,行仙亭,金山、银山。

大士一尊,饭一甑,汤一桶,水灯。

路灯十八支,松香包,斛囗一付,冥衣、冥鞋。

子桌,草鞋。

焚化地方,和尚一位,香纸箔。

牛头、马面仝,大士化。

另日补食冥衣、鞋,汤饭付一块。

和合:盔甲一付,荤供献一付,素三牲一付,卅六座,豆付饭各一盆。

该份文书反映的是“华云进香”时,一些善男信女在村落中请道士所做的各种仪式。对此,1916年抄录的《启蒙杂字》这样描述:“……许香愿,朝九华,沐浴斋戒;上齐云,念经佛,感动神灵;……捧钵盂,扌它锡杖,破血湖;抬魂亭,执华幡,金吊银吊;放蒙山,放焰口,金山银山;礼拜忏,斋十王,传经做祭;引先灵,旋灯树,做七上堂;走满散,谢神佛,文书纸角;报亲恩,消罪过,召度超升。”其中的“散福”,也就用到徽州的甲酒。

(二)

除了甲酒之外,在当时的文献记录中还有“三甲酒”、“四甲酒”、“五甲酒”的说法。关于“三甲酒”,《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6中有:

算账日,匣内开支足钱弍千文与司银钱者,备办三牲、香烛、纸箔、酒,铺中堂,

四司匣一同敬神盟誓,以示无私。各事既毕之后,三牲作三殽,鸡用粉干□□□□[鲜鱼?],

添办蕨粉元一殽、杂会一殽、荤色一[殽]、□□[一殽]、海蛰一殽,计八殽,共二席,请

四分正、副长八人、收贮老匣一人、司匣四人同散,每人三甲酒一壶。

6原书系“寿宗公支下壹本”,原由安徽大学程自信教授收藏,后承刘道胜副教授提供复印件,特此致谢!

《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为清代后期所编纂,从中可见,歙县虹梁村程氏在族内设置了德卿公匣,作为宗族日常财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规条计有数十项,主要内容包括公匣组织、人员遴选、管理方式、监督规则、设匣功能以及租谷银钱管理等,各项规定都相当具体而详备。其中,由上揭的记载反映,每当算账日,虹梁程氏曾使用“三甲酒”来犒劳相关人等。

除了“三甲酒”,文献中还提及“五甲酒”。关于这一点,民国年间任园居士日记片断中提及:

下午四时左右,爆竹声喧,廖芝圃承审之宝眷已由省至署矣,予将送礼以贺之,自后乐备天伦,融融泄泄,亦一乐也。溯自芝老就本邑承审以来,听讼如神,声誉大著,洵为近今所罕觏者。廖公为河南商城人,历任六安等县知事,今宝眷来歙,今一妻一子云。晚间曾来予室少坐,予并往贺之,赠以四元席一桌,五甲酒三十壶,交切糖两包,王烟炮四十个……

这一日记目前所见者仅约二千字,反映的时代大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中提到以“五甲酒”三十壶款待宾客。

此外,在徽州文献中还见有“甲酒”、“三甲酒”和“四甲酒”并举者。晚清歙县芳坑江氏茶商资料中,就有不少使用“三甲酒”和“四甲酒”的记载。例如,大茶商江耀华《光绪十六年闰二月立来往便登(账册)》,主要记载江家的某次婚礼,其中就有:

七月十三日,

搬嫁妆奁:木器、锡器、衣服、铺盖,

张宅来八人,四甲酒廿注,

清酒一席;

十四日,

待姑女席五棹,

鲜亥十斤,

甲酒廿五注,

酒包七斤;

十五日夜,

送亲酒三席,轿上下书菜六碗,

又,女棹一席,三甲酒十三注,

鲜亥十斤,

四甲廿五注,

共用鲞鱼七斤,

蛰皮二斤,

彩舆、喜封、米粉,每人四个,钱廿一,

青轿四角,

宫灯八角,大书四十封,一百四十,

高灯四角,连帖三个,六十三,

下书双角,参板二个,土人二,二百卅一,

火把双角,手巾四人△,十四,五十六,

夜烟一角,共付钱四百九十文,

共廿一角,每角米糖四个,

付米粉八十四个,

鸭子每角半个,

点心,又,一只

……

集源

三月初七,收亥一斤二两,一四四,钱一百四十六;初十,收亥一斤,一百,裁缝五碗菜,

收三甲酒五碗,卅七;

十五,收亥一斤六两,一百七十九,

七月十四,收四甲酒七注半,一百五十,

收又四甲酒廿五注,五百;

八月十四,收四甲酒廿注,搬嫁,六百;

廿五,收四甲酒十三碗,一百卅;

八月卅,收亥三斤,送冠翁,三百九十;

九月初六,收亥十二斤,六十五;

八月十六,收亥十二两,九十七;

……

同泰肉店,

……

七月十四,收亥三斤,七十二,

收甲酒廿五注,二百五十;

十五,收三甲酒十三注,一百七十二;

……

这是有关歙县芳坑的一次婚礼之来往账目记录,从中可见,在徽州乡村,甲酒应有着颇为广泛的使用。

何以在“甲酒”之外,又有“三甲酒”、“四甲酒”、“五甲酒”之说呢?这首先要从“甲酒”说起。清代乾隆年间歙县环山人方士庹(号西畴),侨寓广陵,他曾返归桑梓故里,濡毫戏墨,将故乡的风土人情吟咏成诗,撰有《新安竹枝词》三十六首,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烟村数里有人家,溪转峰迴一迳斜。

结伴携钱沽夹酒,洪梁水口看昙花。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古徽州府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 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 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

商道良心_民间故事

商道良心 刘侍中初下商海,结果亏得血本无归。绝望中,幸好有吴老板及时相助。生意人往往为利奔波,可这吴老板却是为了哪般…… 一、意外受雇 清雍正年间,山东利津有个刘侍中,父亲去世,在坟前守孝不足一年,老母亲又病入膏肓。为给老人治病,刘侍中不惜重金请医问药,虽然母亲病体见好,可家中却无钱付药资。实在没法,刘侍中孤注一掷,向亲朋借了点钱,准备到南方经商。 因为对南方气候不了解,刘侍中刚把货物备齐,没等启程回山东就赶上了梅雨季节。等到天晴,贩来的丝绸上全生了霉点!百十两银子都打了水漂,刘侍中又气又急,忍不住失声痛哭。 哭声惊动了一位住店的中年男子,男子告诉刘侍中,他祖上有个祛除丝绸霉点的秘方。刘侍中一听,赶紧许诺,如果霉点处理掉,他赠一半货物作为酬劳。“这倒不用!只是祖上有训,秘方不能外传,还需把货物搬到我房里,不知兄弟是否信得过我?”中年男子说。 反正这一批货已成废物,还有什么信不信得过?刘侍中当场答应下来。中年男子吩咐管家和伙计们,把刘侍中的货物搬进自己房里。 第二天,中年男子要刘侍中查点货物。刘侍中进屋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自己货物上的霉点踪迹皆无,整整齐齐摆放在那里。这祖传秘方简直是仙方!刘侍中非常高兴,按照承诺,就要把一半货物送给中年男子做酬劳。中年男子推谢道:“兄弟也是个讲

信誉的人!这一半货物,我看就免了,你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就请牛管家和伙计们一顿酒饭,他们可是劳累了大半夜!” 刘侍中欣然同意,当即请旅店老板准备酒菜,款待大家。喝酒聊天中,刘侍中才知道,中年男子姓吴名方兴,徽州人士,经商已有多年。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少见到兄弟这么讲信誉的人,如果兄弟不嫌我人粗,酬劳低,可否在我手下屈就?每年,我给你一百两银子做工钱怎样?”一百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刘侍中当即答应下来,吴方兴也很高兴,大家放量豪饮,尽兴而归。 二、如来显灵 吴方兴确是做生意的行家,他选中的货物十有八九都能挣钱,刘侍中跟着他走南闯北学了不少生意经。且这吴方兴脾性随和、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跟伙计们也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刘侍中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东家。 这一年,北方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吴方兴却说,风调雨顺之后,往往是灾年。他在北方买了一大块空地,大兴土木建筑粮仓。 粮仓还没建好,吴方兴老家来人,说吴老爷子病重。吴方兴一听,立即带着牛管家匆匆赶回老家。临行,他把生意诸事托付给刘侍中,要他一定要把所有的粮仓购满粮食。吴方兴走后,刘侍中按他的嘱咐,大量收购粮食直到仓房全满。 转年,果然是个灾年。麦收将至,雨水涟涟,长在地里的麦子都生了长长的芽子,七月,天又开始了持续的大旱,如火的骄阳把庄稼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doc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 你有没有给宝宝讲过民间故事呢?民间故事是故事形式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篇一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

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 ·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

2019年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第八期)

安徽经典诵读 2019年优秀传统文化试题(小学组第八期) 此文有答案,排版利于打印给学生看;查看更多请点击下面链接。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1-7期网址链接 第六类:传统节日【一级题】 227.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写的是春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写的清明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写的是哪个节日?( B ) A端午节 B元宵节 C除夕 D重阳节2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般在什么传统节日被中国人吟咏?( C )A春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重阳节 229.王安石所作《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中的“屠苏“指的是:( C ) A房屋庄稼 C 酒 D 苏州 23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 ) A 元旦 B 端午 C 重阳 D 元宵 231.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传统节日?( B ) A初八节 B腊八节 C丰登节 D喝粥节 232.在下面各传统节日中举行赛龙舟活动的是什么节日?( B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宵节 233.“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说的是我国哪个节日的习俗?( A ) A重阳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34.端午节,一般认为与哪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关?( C ) A杜牧 B李白 C屈原 D杜甫 235.《易经》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两九相重,就是哪个节日?( D ) A元宵节 B 寒食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36.( A )的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 A 蒙古族 B 藏族 C满族 D维吾尔族 237.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 D ),用来辟邪和驱瘟解毒。 A柳条 B松枝 C桃枝 D菖蒲 238. 春节人们把( C )字贴在门上,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A寿 B喜 C福 D禄239.食物( B )形似元宝,过年时吃它,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A元宵 B饺子 C粽子 D月饼240.下面的神话故事与中秋节有关的是( C ) A精卫填海 B大禹治水 C嫦娥奔月 D鹊桥相会【二级题】 241.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以十二地支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如(子)鼠、(丑)牛、(寅)虎……2017年被称为( B )鸡年。 A(申)鸡 B(酉)鸡 C(戌)鸡 D(午)鸡 242.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除夕夜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C ) A 团圆美好 B 年年有余 C 更岁交子 D 五福临门 243.你认为以下四种活动,哪一种属于春节的传统习俗:( C ) A 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 B 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 C 跟着父母给亲戚拜年 D 欣赏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244.以下各个节日中,全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C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 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节、中秋、重阳 245.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民间在这天有什么习俗?( A ) A 祭灶 B 守岁 C吃腊八粥 D 插茱萸246.哪个节日距离清明节最近?( C ) A元旦 B春节 C寒食节 D 重阳节247.古代人们将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种事物叫做桃符,这是哪一天的习俗?( B ) A元旦 B春节 C元宵节 D七夕 248.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 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D )。 A放爆竹 B守岁 C贴春联、挂年画 D吃饺子 249. 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B )。 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250.唐朝后,人们把秦叔宝和( D )两位武将当作门神贴在门上。 A李广 B关羽 C程咬金 D尉迟恭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感谢您的阅读!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按内容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类。它有以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2.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3.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二、动物故事。

1.以动物为主人公。 2.动物常被拟人化。 3.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三、生活故事。 1.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2.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 3.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4.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四、民间寓言。 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例如不少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五篇)

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五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篇二】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

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篇三】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 本文是关于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篇一 有这么弟兄俩:哥哥在城里开着门头做卖买,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富豪人家,弟弟在家下庄户,一年到头靠耕种那点山岭簿地,不用说吃大米、白面,就连地瓜、饼子也填不饱肚子! 这弟兄俩的娘早已下世,留下个老爹轮流着养活。上半年,爹到老大家吃住;下半年就到老二家吃住。 老爹每当轮到老大家时,住得是高楼大厦;吃得是大米、白面、鱼、肉、禽、蛋。可是到了老二家里,住得是茅草小屋,连地瓜、饼子也难吃到尽头。弟弟的两个孩子,每逢看见那黄灿灿的饼子,馋得干咽唾沫,儿和媳妇也不舍得掰给孩子一点吃! 这年除夕,哥哥来到弟弟家和老爹凑在一起过团圆年。吃饭时,哥哥见弟弟家这粗茶淡饭,触景生情地对他爹说:“爹,你说俺弟兄俩哪一个最孝顺?” 爹听后笑了笑,说:“都孝顺。” 哥哥又问:“爹啊,两个都孝顺,还有个最孝顺的呢?” 老爹听老大说到这里,便抬起头来,先看了看大儿,又瞅了瞅二儿,然后不急不忙地说:“你让我怎么说呢?” 老大说:“这还不好说,您在谁家住得最好,吃得最好,谁就最孝顺!” 老爹叹了口气,说:“是啊,我在你家住得好,吃得好男女老少都一样,难分长辈、小辈,在你弟弟家,住得孬,吃得孬,可有口差样的饭菜,全家都不舍得吃,只留给我一个吃。就连那两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把顺口的留给爷爷吃!呢你说,谁最孝顺?” 老大听后,只见他那白净净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句话再也说不出来。 你说这两个儿子,哪个最孝顺?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篇二

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关于它,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中寨有一个年轻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聪明、美丽,心地善良,是仫佬山乡有名的歌手,方圆十里八寨的后生谁不羡慕,他们常来和她对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到了,这是仫佬人的歌节。大清早,勒耶身穿靛蓝花边衣,下套彩色百褶裙,脚穿鸳鸯白线鞋,头插双龙白银簪,打扮得似仙女一般,便和同伴们一起去走坡①。后生家们见了,蜂拥而来,纷纷要和她对歌。人们听了,给对歌人让出一条道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走过来,笑着唱歌,这时,勒耶瞄了那后生一眼,只见他长的身强体壮,英俊朴实,心中十分高兴。她接着唱。 后来,勒耶打听到后生是东寨的放牛郎,名叫索卜。两人便经常一起走坡对歌,一起上山割柴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不久,俩人订下了婚约。 勒耶和索卜相爱的事,象春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老人们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可是,也有的人说,勒耶有福不会享,多少富家子弟她不爱,偏偏去爱一个放牛郎。这话很快传到了勒耶贪财的阿妈耳里,她又气又急地说:“女儿呀,你是妈心上的肉,俗话讲:‘嫁给富汉,肉汤泡饭;嫁给穷汉,鼎锅刮烂。’婚姻大事由阿妈为你作主!”勒耶听了,羞羞答答地说:“阿妈呀,强扭的瓜不甜。我心里有谁,谁就是我爱的人……” 阿妈拿她没办法,一气之下,便把她关在竹楼里,对她说:“如果你不依阿妈,以后你再也别想到外面去了。”这样,勒耶无法和索卜见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八月十五歌节又到了。勒耶天天想念索卜,但自己被关在竹楼里,整天做鞋、绣花,又怎能见到索卜,倾吐心头的痛苦呢?她从窗口望去,仿佛看见了索卜消瘦的面容,不由得伏在窗前暗暗哭泣。突然,远处传来了索卜的歌声:这歌声多么亲切!她抬头向外望去,只见寨前的大榕树下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可怜的索卜吗? 索卜听到了勒耶清脆、动听的歌声,知道了勒耶的处境,又是高兴,又是发愁。他发誓要把勒耶救出来。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考查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院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8日(14:30-17:00)

一.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1、社会基础 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徽州人中大部分是中原世家大族,他们一部分是避难迁徙到徽州,还有一部分人是来徽州做官,后因社会变动或个人原因而留居徽州,这些人直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另外这些人从外面来,知道徽州外部的世界也很精彩,就下决心要打出去,创立新事业开辟新天地。再加上徽州山多地少,“生齿日繁,则生计日隘”,徽州人被迫离乡背井,当时就有徽谣流传:“前世不修,身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人走出去主要通过做官和行商,两者都必须有文化,所以徽州文风兴盛,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就形成了。徽商遍布各地,财势强大,形成“无徽不成镇”。科举入仕的,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仅徽州本土就出了168位进士、1 7位状元。徽州人才荟萃、名人辈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父子丞相”……佳话频传。《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集清以前历代名人4万人,徽州名人就有800余人。2000年初,黄山市曾评出三十位杰出徽州历史文化名人,理学家朱熹、新安医学创始人之一汪机、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国人理财家王茂荫、哲学家戴震、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革命音乐家张曙、著名学者胡适……名列其中。就连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他们的祖籍也分别在徽州的旌德和绩溪。由于外出人数之多,当时有“十三在邑,十七在外”之说。徽商和徽州士人的大量外出,不仅使他们自身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开放的性格和品质带回了桑梓故里,从而直接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和推动了徽州文化,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接纳和融合其他地区先进文化的传入和发展。2.经济基础 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作为位居明清两代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拥有一种良好的传统,那就是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投入。他们虽投身茫茫商海,却贾而好儒,是名副其实的儒商。在徽州人的内心深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徽商经营致富后,不仅对自己子孙的教育舍得投资,而且不忘回报乡里和社会,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尤其格外关注。为此,他们不惜斥巨资用来兴办学校和书院,鼓励读书,培养人才。如清代大盐商歙县棠樾人鲍志道一次就为该县紫阳书院膏火捐资8000两白银。在徽州,有一句谣谚,即“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娇子不娇书,娇书变养猪”。徽商对徽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发达。 3.思想基础 中原地区世家大族源源不断地举家南迁和徽州山环水绕、相对封闭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宗族的大量存在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其生存的土壤和基础,逐渐使徽州形成了聚族而居之势。徽州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不仅造就了徽州同姓血缘家族的凝聚力,而且由血缘而地缘,形成了浓郁的乡土观念。扶贫济困、兴文重教、勤俭持家、以众帮众,已成为徽州宗族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鲜明性格,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弘扬和勤俭持家风气的维系,输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徽州文化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由朱熹所

4第四章 民间故事

第四章民间故事:娱乐的叙事 教学目的:通过对民间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体裁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承载的多层面意义和价值,理解民间故事反映民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本质。 教学要求:要求对故事学基本术语有较清楚的掌握,能够准确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民间故事的分类学,了解AT分类法的理解和基本的运用。能够运用民间故事类型理论,解读民间故事。 学时:4学时 文献调查:阅读一册本土民间故事出版物。 田野调查:你的家乡有没有哪种典型情节类型的故事? 传承训练:学讲一则民间故事。 第一节故事学概说 故事学就是指对民间故事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学说。故事学拥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研究流派和理论观点及体系。 一般学界将西方民间故事的早期研究者确定为格林兄弟,他们的著作《儿童与家庭幻想故事》对民间故事中相似或共同情节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民间故事,代表人物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安德鲁·兰等。 俄国学者弗·普罗普和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民间故事形态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普罗普开创结构主义叙事学先河,他的《故事形态学》(1928)被视为叙事学发轫之作,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功能”。 芬兰学派。1907年,芬兰学者建立了一个民俗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也称民俗学协会,于1909年起出版不定期刊物《民俗学协会通讯》,在上面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克罗恩,安蒂·阿尔奈等,他们受到进化论、流传学派、实证主义的影响,把流传在各地的异文按情节的统计分类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若干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一切历史、地理因素的思索,以及对口头传播的某些普遍认可的事实加以适当说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故事的起源形式,并能作出似乎可信的解释,说明故事所经历的变化怎样造成了所有不同的文本。该派认为这种研究还应指出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理及其传播的过程。这就是运用历史、地理的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民间故事。 芬兰学派的重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目前在世界故事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为各国学界所熟知的的故事分类法“AT分类法”。它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必记掌握并记忆]阿尔奈在1910年发表《故事类型索引》,比较分析芬兰和北欧其它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明文字写出概要,并按一定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分类编排,他将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黄山市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市列入国家级及省级有关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1处:黄山风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2处: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 世界地质公园1处:黄山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 黄山风景区(5A)、 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5A) 齐云山、 黄山市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太平湖 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处:齐云山、太平湖、黄山赛金花故居·归园景区、歙县雄村景区、芙蓉谷、东黄山、九龙瀑、翡翠谷、唐模、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新安江山水画廊、祁门牯牛降景区、黟县南屏、黄山市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3处:黄山国家森林公园、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3处:黄山、齐云山、祁门牯牛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黄山风景区、祁门牯牛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歙县

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街(街区)2处:屯溪老街(中国十大名街)、黄山市歙县渔梁街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个: 黟县西递、宏村、南屏、屏山村、关麓村, 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安徽省歙县许村镇、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休宁县万安镇、休宁县商山乡黄村 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歙县昌溪乡昌溪村、黟县宏村、徽州区唐模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9处:徽州区蜀源、龙山湖、翡翠新村、木坑竹海等 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太平湖 首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129项 一、民间舞蹈(18项) 1、黎阳仗鼓屯溪区黎阳镇黎阳社区 2、跳钟馗徽州区岩寺镇上朱村 3、柳翠娘徽州区文化馆岩寺镇 4、渔翁戏蚌徽州区文化馆唐模村 5、龙舞歙县霞坑镇昌溪乡 6、狮子舞歙县溪头镇森村乡 7、麒麟舞歙县富堨镇 8、跳钟馗歙县雄村乡、徽城镇、郑村镇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 本文是关于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篇一 据说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间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铁拐李为八仙之一,是个跛脚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夜饭的时候,提着要饭的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处各家乞讨。 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带给玉帝老爷子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老爷子就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世间,一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到吃年夜饭的时候,这户人家把大门关的严严紧紧,家人谁也不许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打开门,桌上什么也没有。 铁拐李一看,认为这户人家穷得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就大发慈悲,悄悄在这户人家的门口放上几个金元宝就走了。就这样,这家人越来越有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到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纷纷跟着学起来。后来,铁拐李见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吃年夜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 但是,关起大门吃年夜饭的习惯,却据此流传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篇二 有一天,一个穷人骑着马去旅行。走到中午,他感到又渴又饿,就把马拴在一棵树上,坐下来吃午饭了。这时,一个有钱人也来到这个地方,并把自己的马拴在同一棵树。 “请不要把你的马拴在这棵树上。”穷人说,“我的马还没有驯服,小心踢死你的马!” 这个有钱人却回答说:“我愿意把我的马拴在哪里就拴在哪里!”就这样,他把他的马拴牢后,也坐下来吃午饭去了。然而,不一会儿,他们就听到了可怕的嘶叫声,并看到两匹马踢咬起来。两个人同时向马奔去,但已经晚,有钱人的马

赞徽州古村落

赞徽州古村落 【黄山日报】家住徽州斗山街作者:江稳平2012.3.19 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和影响悠远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也是曾经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神奇的徽商故里。而我一直居住的、被誉为“锦绣江南第一街”的斗山街,便是“出门包袱雨伞,归来腰缠万贯”的徽商荣归故里、聚族而居的地方。 从气势恢宏的徽州府衙前步入熙熙攘攘的中和街,再从举世无双的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穿过万世师表陶行知纪念馆,转入大北街徜徉20余米,便抵达斗山街西端入口处。 说起这条街的得名,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话说古时候有七块陨石坠落于此,连成一串珍珠似的七座小山丘,形似北斗七星,因此山名便叫斗山,这条街自然称之为斗山街了。 一色青石板铺就的斗山街呈“Y”形,分前街、后街和主街,全长约500米。斗山街高墙林立,豪宅连片,它是集古民居、古街道、故雕刻、古水井、古牌坊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实为影视剧拍摄、艺术院校师生写生的佳地。 斗山街不是一条商业街,整条街上没有一间店铺,那幢幢相连的古建筑,全都是徽商大贾的住宅。从西端入口前行短短几步,汪家大院便呈现在眼前。这座大院始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为典型的两进三开间上下对堂式徽派古民居。上房窗门上精雕细琢着葫芦、葵扇、鱼鼓、花篮、莲花、长剑、横笛、玉版等法器的“暗八仙图”,以及琴、棋、书、画“四友图”,体现了徽商对子孙后代寄予从小刻苦学习、长大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厚望。“五蝠捧月图”和“双鹤腾云图”,因“蝠”谐“福”音、“鹤”喻“长寿”,是寓有祝愿长辈高福高寿之意。下房窗门上雕刻的“九松图”,因“松”与“孙”谐音,取意为“九孙图”,表达了徽商对多世同堂、子孙满堂的向往。两厢走道槛子门上雕刻的十二月花,则暗喻了徽商对月月开花月月红利、一年四季财源滚滚的企盼。 汪家大院对面是“岳飞饮马槽”。相传爱国将领岳飞率部北征抗金,从杭州途经歙县,长途奔波至斗山街时,饥渴难耐的战马驻足不前,就在这时,地下突然冒出一股清泉,战马引颈畅饮,昂首长啸。从此,这股泉水永不枯竭。 歙县号称全国“牌坊大观园”,但在现存82座牌坊中,木质牌坊仅有2座,斗山街便有1座。从“岳飞饮马槽”沿着主街继续前行10余米就能看见它。关于这座牌坊的来历,还有一个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相传元末朱元璋举事起兵,途经歙县,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随从在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匿的几块豆腐,但已经发酵长毛。因别无他物,随从只得将长毛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热给朱元璋吃。更糟糕的是由于元兵追杀,朱元璋又与部属失去了联系,一个人蜷伏在斗山街叶氏家的废园里。25岁便守寡的叶氏发现后,心生怜悯,趁夜深人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doc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 民间的故事数不胜数,除了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还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和奇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民间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篇一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实巴脚的农夫,娶了一个巧媳妇。两口儿过日子,男的种附近财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头帮财主纺纱织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这家财主,两代都是秀才。这天中午,老实巴脚的农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饭,就把耕牛拴在坡里。 谁知吃过中饭来一看,耕牛不见了,急得他四处寻找。最后,在小财主掌管的私塾门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财主不让牵走,说耕牛是自己的。于是,两下就争执起来。老财主假意上来评理,推说:"黑毛猪儿家家有。这头耕牛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谁也扯不清白。我来出个对子,谁对上了,耕牛就归谁。" 小财主一听,满口答应。 老财主就说,这个对子里要有"尖尖,圆圆,千千万,万万千",最后还要回答别人的问话,说一句"那还消说"。 小财主十分神气地抢先说道:"我的笔苞儿尖尖,笔杆圆圆; 写出的大字是千千万,写出的小字是万万千——"老财主接口问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写得不错吧?"小财主回答道:"那还消说!"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实巴脚的农夫先是气急得没法,听了

小财主的应对,立刻说:"呸!分明是我的头儿尖尖,鞭杆儿圆圆,耕出的大田是千千万,耕出的小田是万万千。要是哪个问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错吧?我就会回答他:"那还消说!" 老、小财主一听,连声说:"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别人问,你回答。"小财主当即宣布自己"赢"了,准备牵牛回家。 "慢着!"随着声音,赶来一位衣着朴素、品貌端庄的女子,这就是农夫的"巧媳妇"。她向老实巴交的丈夫说:"他们这是故意刁难。也不过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现在就让他俩争着来问我!"巧媳妇说完,便转向财主,叫他们听着:"我的脚趾儿尖尖,手指儿圆圆,养活的大混蛋是千千万,养活的小混蛋是万万千——"老、小财主一听气坏了,忙争着相问:"你这是在骂我们吗?"巧媳妇气愤地回答道:"那还消说!" 人们望着巧媳妇同丈夫牵牛回家了。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篇二 清末,我县上村乡东崔村有个财主叫王二则,此人胡须半个黑、半个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园数顷,骡马成群,但是他却很信鬼神。清明烧纸,过年烧香,大小庙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门先看是黑虎拦路,还是黄道吉日。 一天,从东阳关来了三个人,自称能接财神,会使法术,可使人家日进斗金。财主王二则一听大喜,对三个人更是殷勤招待。三个东阳关人心中暗喜,如今遇着一个老财迷,可要发财了。 从此,王二则全家不理其他杂务,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从路口一直烧到家里。又是祭猪,又是祭羊,更是祭财神像,听从三

徽州文化专题

徽州文化专题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考查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院部:机电学院 班级: 12机械卓越 姓名:李丰 学号: [1**********] 指导教师:陈玲 提交日期:2019年6月18日(14:30-17:00)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化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累累硕果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是徽州人在历史上还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就。徽商在商品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功,给徽州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观念支持。徽州文化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注入其中,留下诸多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徽派建筑、民居、徽派版画、篆刻、盆景、徽墨、徽砚以及徽菜、徽剧等。徽州文化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形成在各文化领域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如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同时徽州文化还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在封建科场,徽州才子始终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如歙县便享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休”之殊誉。从宋至清末,徽州进士人数累计达1900人。此外徽州还涌现了算

徽州古建筑和古村落

黄山市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播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

徽派传统服饰历史演变与艺术特征分析

第32卷第1期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 ol.32No.1 2019年02月J 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Y F e b.2019徽派传统服饰历史演变与艺术特征分析 曲义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以徽派传统服饰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将徽派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归纳提炼为山越时期衣冠百年不易、大迁徙时期双向涵化、宋元时期技术改变服制和明清时期审美风尚大变等四点。从服装造型的角度,分别对徽派男子服装和女子服装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就相应常见服装造型和贫富差异在服装造型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努力探寻徽派传统服饰文化艺术元素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徽派;传统服饰;历史阶段;艺术特征;差异 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4X(2019)01-0022-05 徽州地区以皖南为中心,自宋徽宗时至民国,行政格局较为稳定。本文通过对徽州区域的徽派传统服饰进行田野调查,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并借助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提供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从服饰变迁、造型和材料三个角度,按照性别划分,对徽派男装和女装进行艺术性研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服装学等文化艺术理论,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艺术元素精华。 本文采用了四种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和分析。检索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刊,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梳理研究现状,为研究工作打下基础;(2)田野调查法。通过对黟山和白际山脉一带的徽州地区以及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传统徽派服饰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3)比较法。运用比较学的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横向对比为明线,纵向对比为暗线,对徽派服饰类型进行分析;(4)归纳总结法。对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所取得的一手资料进行信息统计处理,对研究的内容及结果等进行归纳总结。 以时间为纵轴,对徽派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阶段式划分,并对各个阶段的服饰发展演变特征进行总结。以性别为横轴,对徽派传统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的造型进行艺术剖析,并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进行解读。 一、徽派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阶段划分 (一)山越时期衣冠百年不易 在三国孙吴大军为了扩充兵源而向徽州地区开拔之前,徽州地区的山越地方武装长期割据。山越是山民和山贼的统称,该时期服饰因地制宜,取材主要以山间动植物为对象,植物纤维为葛和麻、动物纤维包括麂子和山羊等。极贫者亦有用土法造纸为衣,用以遮羞。 山越时期服饰文化形态百年不易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徽州地区“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1]。地理环境长期阻隔了山越服饰与主流平原服饰文化之间的交集。第二,孙吴军事干预山越之前,徽州地区长期罕受外域战争波及,跨区域人口迁徙少,故而包括服饰在内的文化交融度低。 (二)大迁徙时期双向涵化 孙权于东汉末年初定江东后,为扩增兵源巩固政权,开始大举讨伐江东一带的地方武装势力。因军事实力不敌孙氏大军,被征服后,徽州一带的山越开始与外界矛盾共处。此后历史上所发生的东西晋更迭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曲义(1985-),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服饰艺术与服装服饰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gxyq2018099),宿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SZXYQNW2017002),宿州学院第三批优秀学术技术骨干资助项目(2018XJGG11),宿州学院2018年度校级质量工程资助项目(szxy2018ppzy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