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张静华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美术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了过去高中美术课仅有“欣赏”这一单一的内容的状况,使得高中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或者听课时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高中的课上得和初中的课差不多,也是热热闹闹一节课,至于学了些什么却又是另一回事,高中课和初中课根本拉不开距离。”我认为其中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概括:1、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时间不长,教师们对课改理念的认识有限;专任高中美术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兼任初中美术教师,因此会习惯性的性的把初中的教学方式带到高中。2、初、高中美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在教学时容易混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认识水平解决;另一方面我认为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教学是有所不同的,应该体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

二、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教学应该是递进的

为什么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教学应该是递进关系呢?这可以通过对比从初、高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来说明:

1、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区别

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还属经验型的,需要更多感性经验的支持,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而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能力、自觉性、目的性都较初中学生高。例如下面两幅图,第一幅初、高中学生都能很快的联想到“狐假虎威”的成语,但对第二幅图,初中学生几乎没人能看出其中奥妙,但是高中学生则能联系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是因为初、高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认

识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高中学生的教学自然也

不能和初中一样,应该比初中更进一步。

2、初、高中学生的成就标准不同

《义务教育》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高中课标》则是设置了九个模块,在这些“领域”与“模块”之间有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似性。如:高中的“美术鉴赏模块”和初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两大相近的内容。虽然相似,但教学却不能相同。用初中的标准来要求高中,学生会觉得过于浅显,没有成就感。根据初、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必须以不同的标准和教学方法来教学的。在对待相似的教学内容方面,高中课程标准认为:高中的学习是在初中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学习应该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递进关系。

三、同一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应该怎样递进

1、定位

美术教育专家常用“走马观花”和“下马看花”来形容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的教

学,实际上指的就是初、高中美术教育在定位上是不同的。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学生对美术本体只有一些浅显的基础性的接触。而高中则不一样,与初中相比,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活动向美术本体适当的回归,能帮助学生更多更深地接触学科本体。简单来说就是高中的美术教育比初中的要专业化。此外,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而高中则是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某一模块进行深入的学习。

2、教学目标

《高中课标》和《义务课标》的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一样的,即都是以学生为主语,都是融三个维度为一体的表述方式。但是在具体要求方面高中的三个维度应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递进。我们可以从下表的具体例子比较:

3、知识点的把握

初、高中美术课程在知识点的设定上也是有分别的,这里我以版画这一初、高中所共有的内容来对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的知识点比初中的要多、要深,要求要高。初中是通过具体

的形式如人物肖像、藏书票来初识版画这一艺术形式,高中对版画艺术则是较抽象和全面的认识。其中包括初中没有的版画的历史、发展、分类、甚至还有应用价值和前景等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另外需要实践、体验内容也比初中要多。

4、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初、高中学生都可以采用,但是高中学生更适合研究性学习。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看,他们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片段的记忆。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和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因此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理解——讨论探究——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

5、课程评价

高中美术课程的评价目的与初中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之处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大多是一节课一次作业一次评价。高中美术课程是模块化、选修性的,一个学期就是一个内容的系列化的学习,每次作业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即需要对过程的评价,也需要对成果进行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方法和标准上,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学生水平、教学目标、学习方法、都有不同,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的评价标准和选择评价方法。如:高中学生已经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较成熟的价值判断的独立的个体,而且自尊心和表现欲望较强,已经不再盲从教师了,所以在高中美术学习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对于高中学生的自评就不能象初中学生一样只是简单地介绍和判断,而要有自己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和剖析,用美术语言概括优点和不足并使之完善,是在初中学习自评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评价。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初中数学教育分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xx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课题批准号:xx县教育局文件教研(2008)77号 课题承担人: xx xx 所在单位: xx县四合中学 (一)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这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在这一学期中,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2》的教学任务。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对名著的阅读,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

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备课组统一安排在教材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是课时讲授《论语》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必修一阶段阅读完《家》,在必修二阶段阅读完《巴黎圣母院》,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常 4、加强作文的写作,提升作文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担任备课组长,能在每周的备课组会上认真组织组员,共同探讨语文课题,并积极参与集体备教《<家>导读》、《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活动。同时积极听课,认真参与评课。 本学期还继续参与语文组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 的研究,顺利完成多篇论文结题。 积极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和校际间的教学教研活动;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三、继续教育计划 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面对新课改,积极进取,以新课改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与教研小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这些方面还要多加改进。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5-03T16:33:45.983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健[导读] 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徐州市树人中学王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学习人人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是:优生不“优”,后进生虽为数不多,但素质很低。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1. 实例引入。“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2.创设矛盾冲突。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3. 尝误原理的应用。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这种探索精神。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书上直接给出的基本概念,描述性定义,在书上可圈可点的,由学生自学解决。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几何图形的裁、剪、拼、接,一些公式、法则的推导,注重过程的体验,可由学生合作完成。分组时按照高、中、低三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多,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探究。3.适时引导,类比优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主持、导向的作用。(1)了解学习、讨论的进展情况,必要时介入指导。(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讨论不偏离主题。(3)教师在巡视、提问、谈话、板演之后,归纳总结,类比优化,得出一般结论。学生自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给以肯定,不必重复;不完善的,达不到要求深度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究其原因,分析矫正,重新建构。 第三、题组训练,分层评价。根据分层递进原则,避免中等生、后进生形成“只吃进不消化、不吸收”的学习病,分层设计习题。习题一般设为A、B、C三组,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考查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点,落实双基训练,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当堂、按时完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做题则链接中考、竞赛,或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研创造能力,拓宽视野。中高层次学生除完成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应尽力去选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则根据练习反馈的情况,分层进行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进生,寻找他们点滴的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出要求:进步就好。对于中等生则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口号:力争更好。而对于优生则采取竞争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张扬个性,摒弃从众心理,明确目标,要做就做最好。 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那么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就要出现。 第四、分层辅导,补救提高。针对课堂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分层进行课后辅导。对后进生进行疑难诊断,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对认知结构存在缺陷的学生,应循循善诱,消除其心理障碍,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一部分善于学习、敢于发问,数学学习成绩凸显出来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成立“数学活动小组”,培养一批乐学善思,又勤于助人的尖子生,由他们来带动中低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更见成效。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率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们学校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其主要依据是作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上是相同的),于是,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按照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参加考试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这样,我们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等以教师中心,书本核心,课堂中心为最基本特征是非常自然的了。应试教育下课堂就有可能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着眼于一部分的学得好的学生,让学得不好的学生不断淘汰,即使不留级考上了一个学校,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也是被判定为失败者,心灵上被淘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过程中,为一切适龄学生创设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较好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考虑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执行的教学任务应作如何的变革,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什么有效的教学策略。洵阳中学从98年开始,进入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在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的思路是“分层递进,互动育人,探究发展”,并继续作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 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认识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我们过去较多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共同性,对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够重视,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个性发展,按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埋没学生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 学生差异为性格差异、兴趣差异、能力差异。其中之一是个体内的差异,指个人素质结构不一。如某人偏好于文科,但数学学习能力差;有人善于思考,但记忆力不好等。二是个体间的差异,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1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

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摘要】新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高中数学逻辑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基础与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影响甚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分层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距较大,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挑战。为了满足课改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使优生更优、差生渐优,走出课堂教学的恶性局面,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施教,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本文以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剖析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课改尽点绵薄之力。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1.1 激发兴趣,全员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才能产生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高昂,对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这是开展教学的活动的前提。 1.2 以新代旧,梯度发展。“以旧引新,以新代旧”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原则。课堂初始,确定有效的课堂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选用生活事例和学生身边案例,导入就自然流畅,配合会主动默契。分层教学中实施“以旧引新,以新代旧”,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去接受新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应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问题的设置分析,学生就可温故知新,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整合。 2. 分层教学的的实施 2.1 合理分组。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高中阶段,学校一般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全年级学生设置各层班级,教师要选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组,b组为中等组,c 组为基础组,为了顾及学生的自尊,在分组中要用语恰当,避免c组学生背上心理包袱,而且这个分组要机动设置,每次测验后根据学生成绩灵活调换,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格局,都在争先恐后跨越高层小组。

2020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和语文应用规律。下面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 2 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1、备课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必修3,后半期完成必修4。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二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文海实验学校汪小莲 [摘要]本文主要阐明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互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分层教学递进教学 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学经过6年的学习之后,个体间的程度高低不一。进入初中以后,其差距呈继续拉大之势,致使部分程度低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继而厌学。教学要做到真正面向全体,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设法使所有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数学学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将成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奏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 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要根据新浙教版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 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确定层次目标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分层教学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对分层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分层教学才会实现良性和谐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家、心理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管班级授课制下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特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差异比较大,再加上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天赋、气质和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与班级授课制运用的统一教材,统一大纲这一现实矛盾,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劳凯声认为“因材施教是为了解决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矛盾而提出的”。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17:05:10.34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黎绍琼 [导读]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黎绍琼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 “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可通过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在座位编排时,将前后四人(A、C层各1人,B层2人)编为学习小组,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辅导、交流、竞赛,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势互补”。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或期中测试后,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调整,鼓励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并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教师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及课程指导的前提。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共同目标、层次目标的区分。尤其是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做法,如在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安排上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的渐进办法,允许学困生在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练习中逐步达到课标要求;学优生则可适当超课标、超进度学习。应注意的是,各层次教学要求拟订力求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妥善解决学生间“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定为两部分:(1)共同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并可应用其初步解决简单问题。(2)层次目标:A层,因式分解简单的整式;B层,理解概念并熟练地分解因式;C层,在B层的基础上可熟练运用其概念去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综合问题。 3.分层次授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分层递进”教学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低起点、缓坡度的弹性化教学。注意要让班级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难度的高低,分别将简单、适中、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B、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譬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给出以下方程:(1)x2+y2=4;(2)x2+2x-y=x2;(3)xy-y=6;(4)x2+y+z=6。要求A、B层次的学生判断方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是或不是的理由。同时安排C层次的学生判断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所列的x、y的一对值,是否为方程组解? 在学生探究、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习小组间的成员互动,并就其疑难问题予以适当引导。尤其是对A、B层的学生,教师须深入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解答疑难,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在C层学生的指导上,则应以课后指导为主,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加以反馈、矫正,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由此,教师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根据班级整体的层次分布科学重组或选编习题,遵循基本标准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低至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本标准、习题综合与技巧归纳三个层次。 以“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可设计如下基础练习:(1)参考教材图例,重新证明勾股定理。(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4,且长为14,试求矩形的对角线长。(3)若三角形△AOB处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已知O为原点,点A(5,0)、点B(0,12),试求 △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规定时间内,A层次同学要完成(1)、(2)两题;B层次同学在完成前两题的基础上对(3)进行思考;C层次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展开补偿评价与发展训练,逐层落实教学目标。同样的,分层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

【实施方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 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 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 分层递进教学。 二、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 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 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 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 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 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

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 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 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通钢一中学习成绩方面优等生约20%,差等生约48%;学习习惯方面,优等生约15%,差等生约39%,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差,平行班差生数偏多等。为了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 外地先进经验,准备探索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将会提高学 生的整体成绩。 2、有利于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是一个学校的办学优势所 在,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势所在。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时,首先 要分析我校的情况,使分层教学既依托学校现有的优势,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五、课题的实施计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