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A)今天城市的问题Problems of today city

2(A)今天城市的问题Problems of today city

2(A)今天城市的问题Problems of today city

我们的许多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患有严重的经济、社会、空间或自然环境等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师一直在为未来的城市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是对规划者也及政客和社会团体的一个挑战。

必须强调的是,然而,在试图应对这一挑战而不得不寻找解决规划和发展的问题,但不应该幻想为未来设计一个通用的理想的城市模式。由于条件和开发潜力的不同,使得这一模式在现今城市是根本不可能的。以下的比较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拥有稳定的经济和人口模式的西欧国家,主要关注城市内部的城市再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

发展中国家,包括相当一部分迅猛发展着的城市群以及10 - 15万居民的住房和在健康、交通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有贫民窟和棚户区安置点的最贫穷国家,任何避难对于无家可归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城市发展潜力而确定的主题是长期规划。尽管所有的差异在当代城市都有很多可供选择和定义的常见的规划原则。但仍有一些人提出了以下想法: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大概是出现在1980年代的布伦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个术语已经不胫而走,尤其是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的以后时期,它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中。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举出的术语“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定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写道:“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有的发展应该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抵消城市开发所造成的确实存在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做贡献,造福于子孙后代。

至于物质规划者而言,他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所有资源,如空间、土地、水、土壤、矿物质等等是有限的,不能不考虑未来后果地利用和耗尽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规划和项目应该有它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最小化。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物质规划者应基于物理、环境和技术的研究,这有助于得到一个正确的环保的规划方案。这点尤其跟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有关。

除了那些全新及发展停滞的城市外,未来城市将由现有存在的结构和新领域组成。因此,只通过建立新的地区而没有考虑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在新旧地区是平等的这一城市规划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许多规划师对城市结构的形成提出建议,可以概括如下:

——开发多功能城市结构而不是定位在各种使用产业、住宅和不同的地区的商业(这是反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把城市变成了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

——在开放空间的保护模式和支持环境保护的发展地区之间。

——公路网络的计划和运输系统采用运输政策,特别是考虑到公共交通这一方面。

——保护和发展传统价值观和文化遗产的城市结构和体系结构。

——将大的住宅区分隔成特点不同、外观各异的小单元,公共设施和工作地点布置在步行服务半径内。(就是现在流行的“城中村”的概念)

——发展多功能建筑或建筑群的概念就为减少居民上下班的交通需求。实际上,这个将居住区和工作地点合并的想法并不是新鲜事了。在城镇的历史,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典型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像工匠和商人通常在同一幢房子里生活和工作。这个几乎被称作改变世纪的“工业革命”的结果已经发生改变了。

以上的一些建议可能并不一定适合应用在特定的城市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决定选择适宜的规划条件,如当地的传统条件以及发展潜力与限制条件。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最新)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健康城市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卫生城市的升级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区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X版)》《X市X区健康城市建设规划(X-X年)》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现制定X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健康X”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政府主导、共建共享,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属地管理、市区联动,城乡统筹、典型示范,打造特色、分步推进”的原则,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幸福的新X。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健康宣传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全方位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文明素质,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X,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各社区(村组)要按照《X市X区健康城市建设规划(X-X年)》

指标要求(市上新调整),结合自身职责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X年在认真落实各项指标任务的同时,侧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浓厚的健康城市建设舆论氛围 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宣传工作,努力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热情,形成市区联动、全民参与、城乡同步的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社区(村组)要建立快速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快速、准确宣传报道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各社区(村组)要按照“属地管理”责任,以营造健康文化为重点,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小区、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墙报、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全周期、高频率的宣传健康城市建设,让健康理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各社区(村组)要以活动为载体,紧扣健康城市重点工作,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个方面的内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强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宣传进机关(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进家庭等活动,让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工作家喻户晓,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深入人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街道上下迅速掀起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建设工作热潮,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二)抓好“健康细胞”建设 按照市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市健康细胞建设标准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2013年健康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为目标,改善城市卫生,营造健康环境、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改变生活方式、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保障公共安全、理顺创建工作机制,深化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五大工程”,扎实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为我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两区六城”建设再添新动力。 一、进一步改善市域环境卫生。着重开展四大环境卫生整治力争八个方面的突破。重点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开展以登革热防控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开展以保障四大展会为重点的重大节庆环境整治、开展以节能低碳为重点的综合整治等四项整治行动,力争在“四边三化”面貌、污水排放、尾气排放、固废处理、菜市场和路边摊点、小区毁绿种植农作物、建筑工地、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八个方面得到突破。 二、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素养。着重开展五项活动着力改善四方面的不良现象。重点开展4月和9月两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市镇村三级健康大讲堂、全民健身节、健康促进宣传周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等四项活动。纠正车窗抛撒垃圾现象,纠正油、盐、烟、酒的不良生活嗜好,改善全民运动的现状,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深化健康细胞和无烟单位的创建活动、深化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的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单位和文明村的创建活动,推进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深

化。 三、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共秩序。加强六方面检查整治提升六方面的社会秩序。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食品市场秩序;二是加大安全生产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企业运营秩序;三是加大交通环境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秩序;四是加大非法行医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医疗市场秩序;五是加大非法出版物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健康文化市场秩序;六是加大十小行业整治的力度,着力营造市民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从各种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协同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整治,合力共建优美、整洁、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改善创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对接全市“网格化”的网格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合理划分责任区块,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抓具体,促深入。确保创建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不漏管不失控,不留空档不留盲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解决创建活动中“面积宽、基础薄、人员少、经费缺”的问题,促进创建工作由“粗放被动型”向“主动、精细、长效”转变。二是进一步调整健康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估办法。根据全国爱卫会及省爱卫会的工作部署,适时调整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并根据新的指标体系重新建设健康城市评估办法,树立绩效评估意识,建立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模拟评估等工作机制。三是精简和完善健康细胞建设评估体系和办法。进一步做好建设健康细胞的

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迅速城市化和城市卫生状况,从保障市民健康出发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其目的是坚持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的主题,激发城市关注人和人的健康以及健康的生活,特别是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建立丰富充足的物质环境、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预防服务,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列入杭州市“十一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此,本课题组就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及基本认识 (一)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发展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所面临的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和食品供应、环境污染、暴力伤害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也应该是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是一个有生命、会呼吸、能成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WHO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等方面能互相支持的城市。国内专家的理解是,健康城市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健康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十六大精神,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有效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战略措施。建设健康城市,有利于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对建设健康城市的基本认识 1、现代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并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建设健康城市就如同医生治病一样,对城市这一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的健康程度,增强城市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免疫力,维护和促进她的健康。 2、各国所设定的指标体系,都是在WHO对健康城市建设提出的10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延伸、扩展和细化的,形成各具特点和个性的指标体系。 3、建设健康城市重在过程,强调持续推进。一个阶段的目标达到后,新的健康问题又会出现,因而建设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也会随之更新、充实和完善,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永无止境。 4、建设健康城市绝非“标新立异”,“立新项目”,而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叠加各方面的创建成果,是各类创建活动的综合与提升,延伸与深化。 二、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分析

创业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创业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一、反映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指标(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1.政府领导机制指标。包括:是否成立了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否出台了创建工作方案或计划,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社会动员机制指标。包括:是否建立了能够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共同参与推动创业的机制或平台;是否开展了宣传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系列活动,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氛围。(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鼓励创业政策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并实施了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重点为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2.支持就业政策指标。包括:是否完善并充实了就业政策体系(重点为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3.财政扶持政策指标。包括:是否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了创业扶持资金或引导资金,并在推动创建工作和扶持创业中产生了较好效果。(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1.创业培训数量指标。包括:是否将有创业愿望和

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政策覆盖范围;是否对2009年以来的新创业者实施了创业培训。 2.创业培训质量指标。包括:在全部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中,参训后的创业成功率或稳定率是否得到明显提高。 3.创业培训载体指标。包括:是否建立了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并在培训创业者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1.创业服务组织指标。包括: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是否建立了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和服务队伍。 2.创业服务内容指标。包括:是否为创业者提供了开业绿色通道;是否提供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3.创业服务载体指标。包括:是否建立了创业服务公共平台;是否建立了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是否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区。(五)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1.创建工作统计指标。包括:是否建立了能够及时反映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制度;是否按期进行统计并作出分析。2.创建工作责任指标。包括:是否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内容;是否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政府对各部门的

全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全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X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根据《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爱卫发〔X〕5 号)精神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决定》(X府发〔X〕38 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健康中国X”规划纲要》和《“健康X X”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城乡统筹,典型示范;问题导向,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以全面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用四年时间全面巩固和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着力解决影响X人民健康的

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建设健康X,力争到X 年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 三、重点工作 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努力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攻坚克难,加强以下7 个重点领域建设工作: (一)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为重点,以营造整洁宜居的环境、提供便民优质的服务、打造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完成500 个健康家庭、40 个健康单位、30 个健康社区(健康村)、20 个健康学校、10 个健康乡(镇)建设任务。 (二)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加强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组织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所有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村建设有1 个标准化卫生室。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通过疾病预防和治疗,实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平衡发展,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及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和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逐步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在做好城市垃圾收运处置的基础上,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农村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供水等基础设施,全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慢病中心-中国疾病预防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和城市区级行政区划,包括行政独立、参照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的区域。 第二章具体目标

第五条政策完善。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第六条环境支持。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第七条体系整合。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第八条管理先进。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开展健康咨询、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等个性化健康干预。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分级诊

健康村建设和评价指南 第2 部分: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健康村建设和评价指南第2 部分: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 一、标准基本情况 (一)立项情况和标准名称 经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批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牵头研制团体标准《健康村建设和评价指南》系列标准。《健康村建设和评价指南第1部分:指标体系》于2018年发布,本标准名称为《健康村建设和评价指南第2部分:评价方法》,为系列标准的第二部份。 (二)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承担的工作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浙江省爱国卫生发展中心、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宜昌市健康教育所、宜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美乡村健康管理中心。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琦参与标准制定工作设计和策划,负责标准和编制说明的起草,负责专家征求意见的分析和讨论。李怡参与征求意见的汇总和分析。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继恒负责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徐勇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设计和策划,负责标准试点评价工作的策划和

实施,参与专家征求意见的分析和讨论。刘晓俊、刘军、赵露、方敏负责满意度调查问卷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亓晓、郑文静,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卢永、严丽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俞文兰健康村镇的现场调研,参与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浩参与健康村镇现场调研和评价结果应用研究。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陈晓进、浙江省爱国卫生发展中心张新卫、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陈垦、何爱华参与本标准现场调研和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陶勇参与标准制定工作设计和策划,参与专家征求意见的分析和讨论。魏海春参与征求意见讨论工作。 宜昌市宜都市疾病预防中心郑方金、北京大美乡村健康管理中心阮爱华参与评价方法试点验证现场调查及可行性研究。 (三)起草过程 2020年7-8月申报立项、通过评审 2020年8月起草组第一次会议,确定框架、内容和人员分工2020年8-9月文献研究和初稿起草 2020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2020年11月梳理意见并修改,形成送审稿提交审查 二、与相关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长三角地区“城市健康指数”比较研究

长三角地区“城市健康指数”比较研究 朱轶佳,魏新来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最强、活力最大、潜力最优的地区。在资源环境紧约束与经济运行压力不减的新常态下,准确判别长三角各城市的健康程度,对指导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结合研究目的梳理出健康环境、人群、服务、社会与文化等5大类24项细分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25座城市进行分项指标的汇总与评判,最后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健康指数间构建相关性分析,尝试找到影响城市健康的潜在因子,为可能的政策建议提供支持。 关键词:健康城市健康指数长三角地区 1. 研究背景 1.1 WHO与健康城市的发展脉络 健康城市的概念最先由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早在1979年,WHO就发布《2000 年世界全民健康战略》,旨在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发展指导。1984年,WHO在“超级卫生保健——多伦多2000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理念。1986年,WHO组织建立《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提出五大发展策略,并在随后的里斯本会议中详细阐述了健康城市应具备的11项功能,健康城市运动逐步走向实质阶段(周向红,诸大建,2004)。1989年,WHO又提出四维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健康(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健康的概念逐渐宽泛与多元化。1993年,WHO组织了全球第一次国际健康城市大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陈柳钦,2010)。1998年,WHO 欧洲区成员国组建了全民健康框架,即《21 世纪健康》,并提出欧洲区健康发展的21 项目标(周向红,2007)。新世纪以来,WHO仍致力于健康城市的推动工作,为全世界各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与依据。 1.2 新常态下健康城市理念对中国城镇发展的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早在1994年,在WHO的帮助下,北京东城区和上海嘉定区率先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于怡鑫,2012)。1996 年,海口市和重庆市渝中区、大连、苏州、日照、保定、上海、北京、张家港、南通等城市陆续加入到该运动中。总体来看,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周向红,诸大建,2006)。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要以集约、高效、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城镇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于中国城镇密集地区来说,虽然其是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但长期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 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全爱卫发[2016]5号 【发布部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7.18 【实施日期】2016.07.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全爱卫发〔20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由全国爱卫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抓好组织实施,把健康中国的目标转化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指标,以爱国卫生工作的新成效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6年7月18日 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健康村镇是在卫生村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卫生面貌,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针对当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将健康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之中,促进健康服务的公平、可及。

创建健康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健康城市实施方案 健康城市是由90%以上的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家庭示范户组成.那么只有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才能真正达到创建健康城市的目的。你想知道创建健康城市实施方案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健康城市实施方案吧! 创建健康城市实施方案一为积极实现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卫生实际,制定我局建设健康城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及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指导,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树立健康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创建全民健康环境,打造健康型社会,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组织机构 为扎实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各项目标任务,成立灵武市卫生局建设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杨国柱 副组长:马少华

成员:孙永利胡学清刘东鹏朱继文李泽 程守强张明镜张向东张卫东马彦成 李文忠尤勇生高飞朱红军候占陆 孟泽生刘军徐小维杨德生杨勇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健康管理方式,实现所有城乡居民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和符合新型城市化要求的健康城市。 (二)主要目标 到20**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0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f万以下。 、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的救助率达到100%、35岁以上人群血压、血糖知晓率>/40%/、30%。 、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率达到80%以上。 、重性精神病病人管理治疗率达到70%以上。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 、居民对卫生服务、食品安全和建设健康城市满意程度分别达到8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