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沙漠中心 第一课时

在沙漠中心 第一课时

在沙漠中心 第一课时
在沙漠中心 第一课时

在沙漠中心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知识,感悟其优秀品质。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5、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与学重点:

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与学难点: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与学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在速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边问边出示一幅沙漠图片)(生描述)

二、学习新课

(一)交流作家情况

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危险,我们才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去了解真英雄——()。

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师边说边用大屏幕展示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的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照片)

师:让我们来看这位飞行员的一份简历:

?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

?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个性化设计

师:是啊,说道沙漠,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

师:本课,在沙漠中心(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有什么事发生了呢?

(学生回答)

(逐条出示,请一学生大声朗读)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其代表作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1935年,作者和他的同伴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不幸坠机,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本文描述的就是坠机第三天的一个沙漠之夜。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当时的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处境如何呢?

(三)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四)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法指导:速读文章后,交流感知如:

(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板书)

2、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3、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那在荒凉的沙漠中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一找表达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学法指导:读后讨论交流,如:

(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结合语句分析出:如,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

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把握住文章中语句,去谈自己的体会,如:

⑴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⑵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⑶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⑷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⑸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⑹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总结: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板书)

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6、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是)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讨论)

三、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2)虫子。泛指虫类小

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

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3.本文节选

自,作者

是(国家)作

家(

人名),其

代表作

有、

、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

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

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

的心理变化过程

是:,在沙漠中他们遇到

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

公、的精神品质。

四、拓展延伸

1、阅读此文,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

2、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个性化设计

指导分析: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5)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提示: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

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五、课堂总结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

向。”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决不能放弃生的职责,行动的职责。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

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六、布置作业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瀚海阑干百丈

冰,”则写出了沙漠的浩淼广阔。

2、搜集一些关于用于面对生命的名言进行交流。

个性化设计

1.mízhìgèlíhuáqídìyèshāi kāng

2.(1)大限(2)虫豸(3)芸芸众生(4)筛糠

3.《人类的大地》法圣埃克絮佩里《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寒冷疲倦缺水坚强勇敢

七、板书设计

在沙漠中心

为人类的责任、人类的命运

八、学后记:

教后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