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农对接市场-胡松

小农对接市场-胡松

报告人报告人::胡松, “小农”项目助理经理

宁夏, 2008年8月26日

本报告是从国际援华农业发展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

如何帮助“小农”对接市场

?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特点?新兴市场赋予小农的挑战和机遇?中加“小农”项目的对策

?案例分析-奥运土豆的故事

?影响“小农”对接市场关键因素总结

?新兴市场的迅猛发展

?农产品生产消费形成二元结构

?批发市场的角色转换

?供应链的分工协作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跨区贸易不断扩大

农产品市场变化的动力

陈志钢,

,2003)

(陈志钢?经济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

?技术进步

?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

超市的迅猛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农科院胡定寰

连锁餐饮企业的迅猛发展552 亿

113603492006252 亿54512362003

营业收入门店数企业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代与传统体系并存:

?大型农业集团与小农户

?现代大型加工企业与家庭加工作坊?现代超市与农贸市场

?关注食品安全的消费者与路边摊消费者

资料来源: 胡定寰,陈志钢,2007

批发市场角色的转变

?传统批发商

–季节性供货

–冷藏设施不足, 产品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

–经营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严重的损耗

?新型批发商

–周年持续供货

–具有冷藏和物流设施

–能向超市门店一次性提供足够种类的生鲜产品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换代?建容积为2万吨(1.5万吨的恒温库和0.5万吨的低温库)的冷藏保鲜库,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的大规模仓储和物流;?建100套商住两用式单元套房,发展现代化的农副产品连锁配送;

?建四层的办公、商务大楼,一层为公安、工商、税务和检测中心,二层为信息网络中心和电视监控中心,三层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北京市场协会农副产品产销分会等驻市场的行业组织、办事机构和各地农产品流通办事处,四层为可容纳400多人的大型会议室;

?建比较先进的农产品交易大厅,厅内全部实行电子结算。

?除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企业外,形式多样的“中间组织”在小农户市场化进程中出现:

–公司+ 基地(园区)+ 农户

–产业集群+ 农户

–特许经营

–准政府配送中心+ 农户

–非政府组织+ 农户

–新型批发商+ 农户

–生产者协会+ 农户

–合作社+ 农户

–大型农场主+ 小农户

–经纪人/运输商+ 农户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

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根据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

量标准平均为200项,个别甚至超过400项。

2-3%

50%

:100%,企业负担检测费用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

100

200

300

400

500600

700

800

900

20002007

20002000--20072007年年亿美元跨区贸易不断扩大

?挑战

–规模化供应

–专业化生产

–标准化管理

–品牌化营销

–信息化互动

?机遇

–经济全球一体化

–市场购买力增强

–优先扶持农业政策

–快速工业化和的城市化形成的新兴市场

我国2001年加入WTO ,经过5年过渡期年过渡期,,融入经济经济化融入经济经济化,,我国因质量安全受阻现象突出质量安全受阻现象突出,,20022002--20042004年年有65%65%的企业不同程度受阻的企业不同程度受阻的企业不同程度受阻,,我国不同产品类别因技术壁垒造成的损失情况我国不同产品类别因技术壁垒造成的损失情况((20022002--20042004年年)

机电39%

18%

34%

劳动生产效率低

小企业如何占领大市场

小企业如何占领大市场 本文以某小型企业针对市场形势的新变化进行组织重构、产品流程再造等供应链管理举措为例,对企业如何实施与下游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的经验进行了分析。 标签:供应链第三方物流JIT生产同步生产 位于秦皇岛渤海之滨的BT公司,是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小型企业。公司的产品是为汽车、冰箱等大型企业集团配套生产一种部件。21世纪初市场需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生存困境。在如此严峻的新形势下,公司决策层冷静思考,果断决策:转变经营理念,树立与客户长期合作的思想,从优化物流系统入手,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和机制应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旨在提供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其结果是,公司的做法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 优化内部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BT公司分布于北京、长春、广州、安徽等地的主要各户,相继实施准时制生产管理方式,因此对所有零部件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供应商必须从定时大批量送货转变为小批量、多频次、准时补货的JIT制供应方式,升级物流服务水平。下游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这种转变,是对BT公司管理的极大挑战。因为BT公司客户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运输距离远,时空矛盾非常突出,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如何应对?毫不夸张地讲,公司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环节能否与下游客户的需求和拍,已经成为各组装厂准时制管理和BT公司存亡的一把双刃剑,退公司就死亡,只有改革才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公司领导层经过分析果断作出决策,对企业业务流程做一次大“手术”,即:根据产品加工特点重新布局,调整内部流程设计。将产品流程最后一道工序——成型车间“化整为零”,在靠近供应商的城市建立“成型分厂”,将原来的在秦皇岛一次加工成产成品改为贴近客户分散加工成型。各地分厂(包括秦皇岛本部)之间在经营上是供需关系,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完全以市场方式运做。“手术”后运行的结果证明,虽然一次性增加了企业大额资金投入,但却为公司生产、销售物流与客户准时制生产节拍同步化彻底疏通了渠道,优化了自身的物流系统,极大地加快了公司的客户反应速度,增大了供应链的柔性,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基础。 2 进行组织重构,生产计划部统管物流 原BT公司延续了传统企业的管理体制,物流管理横穿供应部、计划部、生产部和销售部四个部门。供应部负责采购和原材料库,计划部安排生产计划和半成品库存,生产部管理生产和车间物流,销售部负责产成品库和送货物流,企业物流被分割成四段。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视野狭窄和本位主义,物资流程的横向协调与对接经常发生断链与错位,企业物流通道不畅,自然波及到整个供应链。尤其在成型车间分散到各地后这种体制的弊端愈发暴露出来,运往各分厂的半成

中国农村鲜活市场与对接文案

中国农村鲜活市场与对接文案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简介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即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生背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产生原因 超市竞争不断创造价格新低,变收购为采购,压缩成本。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有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只有采购的差异化,才会形成经销的差异化。超市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价格竞争上面,因此,控制成本对超市尤为重要,超市“直购”将为其赢得核心竞争力。 农民卖菜难,亟待与需方直接见面。希望能以合适的价格,迅速销售出他们的产品,这是众多农民心中最质朴的心愿。 市场指导生产,需超市与农产品短距离对接。“市场行情是瞬息万变的,超市将采购链延伸到基地后,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将最有效的消费信息传递给生产者,指导生产。”政策法规 2008年12月11日,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生产与销售如何有效对接

生产与销售如何有效对接? 随着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企业的营销职能也由“供销科”逐步向更加专业的“销售公司”进行转变,这种分工使得中国企业内外组织在职能分工上更加专业,以此造就了大批以销售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但是,很多企业老板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生产任务和销售任务之间很难协调一致,导致大量的生产材料库存和产品库存,这些材料有的已经损毁,有的已经不能进行产品生产配套,库存产品也大多是淘汰品种或者过期产品,虽然它们仍然放在财务报表的资产栏上,但其实已经是沉淀资本,成为企业亏损隐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Q企业是一家中小型白酒生产企业,企业所在一个50万人口的县级城市,企业成员主要以家族人员、同乡和跟随多年的“老兄弟”为主,年销售额8000万左右,产品主要在本地和周边县城销售。 应该说企业每年的盈利比例都很高,利润绝对值也很不错,但每当财务需要支付大笔费用的时候总是捉襟见肘,现金流和利润指标大不相符。 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够帮助寻找问题根源并给予一些好的建议,笔者在走访了解企业情况时二个部门的反映引起了笔者注意: 1、销售部门说生产部门:流水线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不是缺这个品种就是断那个品种,销售部门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如果象他们这样,那还不天天出问题?销售就是每天和竞争对手真枪实弹的拼杀,拼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效率,他们知道缺货耽误多少销量损失多少市场吗?知道断货会给市场带来多少负面影响?需要多做多少工作去解决吗? 2、生产部门说销售部门:一点计划性都没有,想要什么品种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就上来了,时间还都比较急,没有哪个月是按月度生产计划来的,都不按计划生产那还做计划干什么?生产部门计划性和费用支出非常高的部门,如果按计划生产就可以优化资源,节约成本,省下来的就是纯利润呀! 而企业老板对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很难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评定,只好各打五十大板。 于是笔者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

小农户连接市场 简要版总结

”简要版总结 小农进入市场” “小农进入市场 现行农业产业化政策期望将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这也是眼下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的可能方式。在对接的过程中这些实践者们做出了怎样的尝试,消费者们最认同何种方式并愿意为此埋单,农户和合作社能否看见参与市场的曙光……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乐施会、社会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本次论坛,主题是“小农户进入市场的经验与挑战”。会上有两个在一线的实践者来分享他们的案例,另两个做调研的研究者来分析现在小农户进入市场中遇到的挑战与前景。到场人数约60人。 浏阳荒野牧蜂人合作社(刘辉) 我们做的事情很简单,一句话,就是把散落在深山的养蜂人组织起来,通过网络将他们的蜂产品和客户直接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开了一个淘宝店。深山养蜂人的产品,少部分自用和半送半卖给邻居,绝大部分低价卖给厂家。有多低?据公开的报道,2002年,安徽的蜂蜜收购价比白糖价格都低。 以往,浏阳东乡深山的养蜂人,以惨绝人寰的低价把蜂蜜卖给厂家,一般会领到一张白条,一年半载之后,白条才能变成现钱,大家拿它过年。厂家蜂蜜主要出口;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大幅下降,大大减少了蜂蜜的收购。于是,养蜂人连领白条的机会都没有了。养蜂人有没有白条领,有没有钱过年,本来跟我什么关系也没有。 但不幸的是,这其中有一个养蜂人,他是我亲弟弟。 我最初是想,建一个网站,在网站上展示刘勇生产蜂蜜的过程。目的无非是希望能够唤起有需求的厂家、相关企业的关注,或许因此他们能够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把蜂蜜买过去。网站的域名已经买了,页面也已经托专业人士在设计,2008年冬天,我们回到浏阳,拍了许多冬天转场取蜜的照片。 接下去要发生的,用力哥的话来讲就是”似乎是一场守株待兔”。 很天真。后来,喝到自己的冬桂蜜以后,从不喝蜜的林小淼很是赞赏。萌生了在淘宝开店的想法。于是,就在淘宝开了一个名家“浏阳荒野牧蜂人”的网店。目前,除了西藏、澳门和台湾,我国其他地方都有我们的客户。美国和香港都留下过湖南浏阳荒野牧蜂人土蜂蜜的足迹。 这样一来,很快就可以实现我们最初的目的了:帮助我弟弟把蜂蜜卖出去。按照这个趋势,很显然,他们三个的蜂蜜很快就会不够卖。那么,怎么办呢?首先我们排除了当一个二道贩子的想法,即到外面收购蜂蜜来卖,因为那样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质量自己无法把控。 我们想到了办一个合作社。 即把深山的养蜂人组织起来,把他们变为“自己人”,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养蜂人蜂蜜卖不出去的问题,二来,可以满足我们日益扩大的客户群的需求。同时也能避免简单的收购关系带来的质量隐患。 怎么保证合作社成员的产品质量呢? 首先,我们要发展的会员,必须人品过硬。一个村庄里面,谁好谁坏,谁贪财谁淡定,大家都知道。其次,养蜂技术要过硬。再次,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任何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最重要的是,让合作社成员利益最大化、最长远化,每一个养蜂人都是股东。每一个人的利益都与合作社、与我们的淘宝店休戚相关。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有了10多位成员,他们已经通过淘宝店改善了生计。目前有数十人申请加入。当然我们还是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未来三到五年,会逐步发展到200

浅论农超对接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论农超对接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 “农超对接”是农户和超市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农超对接”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本文通过对“农超对接”中的问题的分析,得出在运作中应采取的对策,进而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农超对接”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超对接超市农户价格 1 什么是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即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2 开展农超对接的意义 开展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的根本途径,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经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商家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民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期间,商家通过中介服务和适当方式,从技术、知识角度向农民提供服务,比如农药喷洒与采摘期的衔接时间,少

企业(商户)对接话术教学内容

企业(商户)对接话术 一、我们不做?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首先需要确认谈话者是否是负责人,再对症下药。 如果是负责人: 跟他谈点别的,比如现在的行情、企业的状况等,建立联络关系。 问一下不做的的原因,然后针对其原因,晓之以理,给他描绘一副美好的网络景像。 如果不是负责人: 客气的问一下为什么不做,询问是否可以联系一下这方面的负责人呢? 及时回避,但可以大致了解一些公司运行情况,问出负责人是谁及其电话,下次再接着打,或改日再打。 利益陈述:中国已经加入WTO,全球经济逐步在一体化。企业建站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想想看,您的信息、产品将放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不再受地域、时差限制,顺应这种时代大潮,让世界的人能够了解你们公司,一定会让您的公司越做越大。 二、客户已经比较固定 难道没有想过扩大现有的客户群、扩大生产规模。如果现在还没有这种想法,很快就会被发展的时代抛弃,客户群会逐步减小。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忧患意识,那么它终将被淘汰。 您不担心你的客户会“移情别恋”?商业社会没有永久的客户,做了网站,可以吸引全世界的需要该产品的公司,动态的稳定才是永久的。 首先是网络趋势,不论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将来肯定会涉及网络,如果现在不打好基础,客户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再有如果您是在网络上做一笔投入,将来对推广客户群会有很大帮助,而且也极大方便你们公司目前已上网的客户。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做生意就是要赚钱,如果通过电子商务您能赚比现在多出不知几倍的钱,我想没有人会拒绝,我希望您公司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您上网之后,可以和您这些固定的客户更加快捷方便的进行交易,另外一个就是您可以在互联网上树立您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既有客户的信心,同时又会扩大新的客户渠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优秀的企业站点是公司形象和实力的象征,在公司纷纷上网的今天,如果您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势必会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 三、我们的产品主要市场在本地,不需要上网 围场的市场也很大,通过普通的传媒宣传只能覆盖部分人群。而且您的公司一定希望扩大发展,建立网站将可以用最小的投入建立最长久的宣传,同时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做一个前期的铺垫。产品在网上,您也可以使您已上网的客户在网上直接看到新产品和进行定单交易。如果你您建了网站,不但对开拓围场场有帮助,更会为你们公司将来开拓外地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每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地盘越做越大。 就是在围场也要做宣传啊,围场的企业有好几万呢。 难道您不想将市场作得更大吗? 如果市场主要在围场,那么您不认为市场太狭隘了吗?如果您把公司的市场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那么您公司的营业额将以天文数字呈现,而选择在网上完成这一切将会是最快也是最完整的。 互联网的发展将使社会最终取消地域的限制,您的产品在占领围场市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向

“互联网+特色农业”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特色农业”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当今,农村电商正在通过互联网“改造”农村产业。农产品“上网”将农村地区的小生产直接对接大市场,通过电商这一连接点,将农村地区分散的种植、养殖和生产对接市场需求,在供需之间建立起新的市场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电商也开始深度参与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 农村电子商务有两条路,一条是“买”,即消费品和农资下行,另一条则是“卖”,即农产品上行。与下行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相比,上行要面对的“拦路虎”多得多。 但政府管理者和电商平台依然没有停下探索农产品上行路径的脚步。原因之一在于“上行”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是脱贫的重要保证。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鸣涛表示:“‘上行’将农村地区的小生产直接对接大市场,电商成为中间的连接点,将农村地区分散的种植、养殖和生产对接大市场需求,在供需之间建立起新的市场机制,也在加快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蕴含着巨大商机。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3100亿元。易果集团董事长

张晔坦言:“生鲜因高频、刚需、高客单价等特点,成为新零售趋势中的核心类目。生鲜电商发展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获得农业产业的支撑。” “变准”: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建立符合电商需求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是农产品上行优化的必由之路 “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产品,品类多样、口感各异。在传统的销售场景下,一批农产品要经过层层批发商的筛选才会进入消费者手中,但电商渠道意味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如果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标准,就意味着消费者无法得到品质稳定的产品,体验大打折扣。”张晔介绍。 “变准”,即建立符合电商需求的标准化体系,是农产品走出家门的第一步。注重农产品标准、注重标准的落地和实施、提高农产品标准的精度,是农产品上行优化的必由之路。 实行标准化能够缩小产品的差异性,扩大产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级的可复制性产品,才能把农产品变成适合网上售卖的商品。但标准需要可执行,既包括农产品本身的品质标准,也包括统一的包装标准,甚至可要求农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土壤改造、种植和采摘。 从目前来看,标准多由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自行摸索。维吉达

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实施方案

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部署要求,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加快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夯实产销对接基础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特色主导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绿色高产高效基地创建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加快研发适宜贫困地区的特色品种和技术模式,支持贫困地区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加强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气调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对带动贫困户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重点发展壮大一批脱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加强品牌农产品培育、塑造和宣传推介,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品牌。打通产销信息渠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特色产业市场信息的监测与发布,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政策、价格、供需等信息服务,推动建立利益紧密联结、产销密切衔接的长期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二、开展2018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 农业农村部2018年拟开展多种形式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重点开展六大活动(工程),着重提升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营销能力。 (一)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活动。引导市场流通主体“走进去”,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物流企业、加工企业、食品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流通主体,“走进山村、走进市场”。举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启动仪式,分期分区域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或武陵山区)、南疆四地州片区、西藏及四省藏区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组织开展5场大规模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支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部省共同主办的农业展会以及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等,设置扶贫专区,开展专场推介活动,在展会费用上给予减免。(市场司、计划司、财务司) (二)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组织10大电商在30个贫困县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试点,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电商促销月行动。每个试点县选择1—3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由电商企业、地方政府、信息进村入户运营商、合作社等多种主体共同出资,整合利用益农信息社等现有渠道,构建适应电商发展的服务体系、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基础支撑体系,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帮助小农户用信息化手段对接大市场。组织各大电商平台聚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产品,根据贫困地区主导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选取量大质优的品种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销活动。建立电商产销联盟,发生较大规模农产品滞销卖难时,及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引发的理论思考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引发的理论思考(下)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理性思考 "酵母工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立足中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县的县域特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酵母工程"实施五年以来,共扶持发展示范户1524户、规模户151户、卫星户63个、专业村43个,组建农民专业协会69个,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410余种,示范推广高效种养模式72个,实现了政府导向性资金与农户自筹、信贷资金等全部投入1:24的带动效应。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位列全省第二,较1999年增加796元,年均增加159元。 笔者认为,安徽省芜湖县的实践,对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顺利对接,必须解决政府行为方式不适的问题 政府的有效启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但我国目前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涉及到10多个部委,再加上地区间封锁,形成了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的僵化格局,这既导致了政策制定、执行和协调成本居高不下,也导致产品的交易费用的极大浪费。由于政府过分干预,往往产生干群摩擦及由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正是诺斯所揭示的"政府失灵"②。同时,政府在结构调整中往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假定中的当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因为地方政府面临着稳定粮食产量的任务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压力,结构调整充其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由于政府在追求自身的目标中可以违背经济运行的规律,强制运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和压制市场的作用,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造成的政府失灵,给农业结构的调整平添了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政府的作用,强调政府的作用,并非等于政府什么都要管。发展经济学家W. 阿瑟•刘易斯有一句名言:"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 ③。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政府干预方式以及怎样把这种干预控制在必要的限度内?从原则上讲,解决政府行为方式问题,首先,政府应转变战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在过渡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仍需政府的行政推动和引导。实践证明,仅靠群众零星地、分散地调整往往形不成规模、特色,也难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政府职能必须准确定位,即政府应从管制变成服务,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和营销服务。其次,各级政府应从各地资源的禀赋条件出发,围绕农业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以市场为中心淘汰低劣产品,推广优质产品,拉动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并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上,从财政、资金、流通、土地使用权转移等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的强力支持和保护。第三,政府要增强纠正"市场失灵"的纠错能力,更好地界定和保护产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和鼓励正当竞争,提供公共产品。总之,政府应是完备市场制度的供给者,这种制度包括使农业生产者能动态地适应市场需求的体制和机制,并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和升级。 (二)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顺利对接,必须解决农民主体地位不立的问题 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民有积极性,农业就快速发展;什么时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就停滞甚至萎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除要有符合农民利益的正确政策外,最关键的就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