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配套光盘,每生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规律:

1.教师请每个学生各自数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发现同桌两人的颗数不一样。于是教师趁机问:怎样才能一样多呢?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多的拿走。少的加几颗。多的给少的。

2.教师接着问:如果总数不变,应该选哪种方法?就请大家一起来移一移。学生在操作后汇报移的过程和结果。

3.教师让学生给移动的几种分法分类,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当学生指出“直接用多出来的平均分”“简便”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说“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种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板书)

二、探究规律:

1、感知、归纳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规律。

(1)10个三角形分成两排”有几种摆法?

(2)分别移动几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添表

相差个数

移动个数

(2)问: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发现要对大家说吗?

(3)归纳小结。

(4)想象发展。

如果有更多的三角形,现在摆成了个数不相等的两排。在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来确定多的一排往少的一排移动多少个才能使两排同样多?

(5)练一练。

①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12个圆,两行相差()个,第二行移()个到第一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③两行相差14个,移动()个,两行个数同样多。

三、新知探索。

1.出示例4: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反馈交流解题方法。(解法一:13-7=6(本),6÷2=3(本);

解法二:13+7=20(本),20÷2=10(本),10-7或13—10=3(本))

③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的简便情况。

2.试一试。

三年级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6本图书,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同样多?

比较例4与试一试的异同。

四、巩固应用。

(1)专项练习。(2)提高练习。

五、课堂总结。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课题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第 4 课时共 6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两个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个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个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直观操作活动的经验;初步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把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把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任教科目二(1)班数学授课人李兵授课时间0905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比一比。 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 地排列。 提问: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看出苹果 比梨多3个的? 用虚线把苹果分成7个和多的3个两部分,并指出:这里分成 的7个,是和梨同样多的部分,3个比梨多的部分。 2.说一说。 请同桌小朋友看图上两个部分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 个,反过来怎样说? 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还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3.引入新课。 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 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今天这节课,就利用这一的经验,来把 这两种物体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图,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 请小朋友用红圆片代替小军的彩珠,蓝圆片代替芳芳的彩珠, 动手摆一摆。 调整: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找出题里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再合作探究、交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像穿珠子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数的组成等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愿和初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有10颗纽扣,每件上衣要钉5颗纽扣,可以钉几件上衣? 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后交流。 3、引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示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1、提问:结合图,你能从题里找出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数学信息①有58个珠子 数学信息②每10个珠子穿一串 2、指名学生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能穿几串?) 师:你能将信息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表述一遍吗? (学生口述:------) (三)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体变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第3课时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体变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6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体变成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变得“同样多”。 2.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体变成同样多”的方法。 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件,红色、蓝色的圆片。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一行苹果和一行桃,苹果8个,桃6个,一一对应地排列。 师:比较苹果和桃的个数,可以怎样说? (教师用虚线把苹果分为6个和2个两部分。) 师:这里分成的6个,是和桃同样多的部分,2个是比桃多的部分。 2.说一说。 请小组内的小朋友观察图上两部分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桃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 师:苹果比桃多2个,桃比苹果少2个,还能换句话说吗? 3.引入新课。 师:比较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那么,怎样使苹果和桃的数量同样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3。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 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红的8个,蓝的12个。 师:小朋友们比一比这两串彩珠的个数,谁的多?谁的少? 师: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师:现在知道芳芳的彩珠比小军多4个,小军的彩珠比芳芳少4个。那么怎样让两串彩珠变成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同桌说一说。 小组内讨论操作方法,小组长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展示。 方法一:小军再穿4个彩珠,就和芳芳的同样多。 方法二: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 方法三: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3.小结。 要使两串彩珠同样多,可以用“添补”“去除”“移多补少”这些方法来解决。 1.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2.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1)题。 让学生先填空,再交流结果。 (2)完成第(2)题。 引导:这里两个条形各表示什么数量呢? 3.教材第8页“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2),()?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增加少的和减少多的或者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移动多的补给少的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中小女孩大哭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作答。 出示课件三: 学生看图后回答:小女孩的糖比哥哥少一些,所以小女孩在哭。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女孩吗? 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导,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三: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让两人的糖同样多,你们有什么办法? 分组合作,用糖摆一摆,再和同学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1给小女孩拿来4个糖。(增加法) 2、拿走哥哥4个糖。(减少法) 3.从哥哥那拿两个糖给妹妹。(移多补少法) 重点指导第三种方法,突破本节课难点。 为了让小朋友弄懂第三种方法,先把多余的数量找出来,然后一个一个的分别分给妹妹和哥哥,分完以后,哥哥和妹妹所分得的糖数相等,后来他们各自分到的数就是多余数量的一半。所以,第三种方法就是相差几个,就移几个的一半。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

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比一比。 出示一一对应的图片:一行苹果10个,一行梨7个。 提问: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样说? 你怎样看出苹果比梨多3个的? 教师将苹果图用虚线分成7个和3个两部分,并指着图说一说哪儿是和梨同样多的,哪儿是多出来的。 2.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 3.揭题。(板书)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用多3个、少3个描述个数关系 同桌互相说一说后指名说,表扬不同说法。

出示例3图,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 学生用红、蓝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同时在黑板上摆出两行圆片) 比较:这两串彩珠的个数谁多谁少,说说比较结果。 (2)操作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让两串彩珠变成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做的,看谁想的办法多。 (3)交流理解。 3.整理方法,感悟关系。 引导: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让两串彩珠变得同样多,你能回想一下都有哪些方法吗? 4.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那些收获?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摆小棒,并说一说两行小棒之间的关系。(在9根和6根之间画虚线) (2)自己说说怎样让两行小棒同样多,并填一填 (3)交流方法。(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小棒演示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1)题 提问:你知道这里的两个条形表示什么吗?各表示多少个呢?指名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并说说是怎么比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方法 全班一起整理方法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填一填 全班交流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条形表示的意思

贴近生活实际 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3,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直观操作活动的经验;抽根烟吧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10个红圆片、10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视频拔河 谈话:春暖花开,校园里的拔河比赛又开始了,你们想为他们加油吗? 比赛结束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因为红队7人,蓝队只有4人,红队比蓝队多3人) 也就是两队人数相差(3人),我们可以说两队人数的相差数是3。 【板书:相差数】 提问:怎样就公平了呢?(蓝队去掉3人,或者红队再加3人) 要想公平比赛,就是使两队人数就同样多就可以了。 2、引入新课。 其实我们生活中关于同样多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出示彩珠工艺品图片。 过渡语:我们的男生朝气蓬勃,女生的心灵手巧也毫不逊色呢。你看她们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她们正在跟老师一起学习穿彩珠,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先来探索穿彩珠里隐藏的奥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观察条件,明确相差数。 出示例3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小军和芳芳的彩珠穿的如何了?(齐读条件) 你有什么发现?(小军比芳芳多穿了4个) 你是怎么发现的?【板书:10-6=4(个)】 所以小军和芳芳之间的彩珠个数相差几个?(4个)师:你们是通过计算得到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验证一下呢? 提问:为了使大家更明显的看出芳芳比小军多4个,我们在摆芳芳的蓝色圆片时要注意什么?(部分孩子会回答:一一对应)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 出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谈话:好像有点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移一移来一起探索方法。 如果我们用红色圆片代表小军穿的彩珠,用蓝圆片代表芳芳穿的彩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例3和“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使两个数量摆得“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中直观操作的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两个数量的相差数进行调整,找到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教学难点: 在头脑中想象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例题中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拔河比赛情境图。 谈话:课间活动,甲乙两队小朋友拔河比赛,甲队有(1数到8)8人,乙队有(1数到12)12人,这样比赛公平吗?要使比赛公平,就要使两队人数(同样多),你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学生有不同的方法。

二、操作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小朋友的想法蛮多的,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摆一摆、看一看就清楚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圆片,红色表示甲队,蓝色表示乙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摆一摆,摆好后与同桌轻声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 (1)比较: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小朋友摆的,甲队8个,乙队12个,他摆的个数是对的,但是……谁给他提提建议?请你调整一下。 把两种圆片一一对应摆成两行,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下面没有一个对着一个摆的小朋友也调整一下。 (2)交流: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预设: 方法一——让甲队增加4人 追问:为什么要让甲队增加4人? 学生回答,因为甲队比乙队少4人,少的补上就同样多了。 板书:甲队比乙队少4人 过渡: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让乙队减少4人 追问:为什么要让乙队减少4人? 学生回答,因为乙队比甲队多4人,多的去掉就同样多了。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教 学设计

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例3和“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使两个数量摆得“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中直观操作的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两个数量的相差数进行调整,找到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教学难点: 在头脑中想象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例题中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拔河比赛情境图。 谈话:课间活动,甲乙两队小朋友拔河比赛,甲队有(1数到8)8人,乙队有(1数到12)12人,这样比赛公平吗?要使比赛公平,就要使两队人数(同样多),你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学生有不同的方法。 二、操作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小朋友的想法蛮多的,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摆一摆、看一看就清楚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圆片,红色表示甲队,蓝色表示乙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摆一摆,摆好后与同桌轻声交流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 (1)比较: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小朋友摆的,甲队8个,乙队12个,他摆的个数是对的,但是……谁给他提提建议?请你调整一下。 把两种圆片一一对应摆成两行,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下面没有一个对着一个摆的小朋友也调整一下。 (2)交流: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预设: 方法一——让甲队增加4人 追问:为什么要让甲队增加4人? 学生回答,因为甲队比乙队少4人,少的补上就同样多了。 板书:甲队比乙队少4人 过渡: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让乙队减少4人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下册最难数学题:解决“同样多”的应用题

二年级下册解决“同样多”的应用题 1、大花和小花的铅笔同样多,大花给小花几支铅笔之后,大花的铅笔比小花少10支? 2、二(1)班和二(2)班均有48人,从二(1)班调4个男生到二(2)班后,二(1)班比二(2)班少几人? 3、小敏和茵苗各有一些糖果,小敏吃了5块,茵苗又买来4块后,两人的糖果同样多,原来小敏比茵苗多几块糖果? 4、有两篮子鸡蛋,从第一篮拿5个鸡蛋到第二篮后,第一篮还比第二篮多2个,第一篮原来比第二篮多几个? 5、三个小朋友买馒头平分着吃,茵苗买8个,小敏买7个,小青没有买,小青一共给了茵苗、小敏3元钱,每个馒头多少钱? 6、三个同学买练习本,茵苗买9本,小敏买5本,小青买1本,小青一共给茵苗和小敏1元5角钱,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7、三个同学买铅笔平均分,茵苗买5支,小敏买7支,小青没买,小青一共要付2元钱,小青应付多少钱给小敏? 8、二(1)班有30人,二(2)班有35人,新学期转来了15人,怎样分配才能使两班人数相同? 9、书店有A、B两个书架,A书架放30本书,B书架放36本书,现在书店又进了14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两个书架的书同样多? 10、甲、乙两筐苹果,每次从甲筐拿2个到乙筐,拿了5次后,两筐的苹果同样多,甲筐原来比乙筐多几个苹果? 11、小敏有48粒棋子,小青有40粒棋子,小敏每次拿2粒给小青,拿几次后,两人的棋子同样多? 参考答案

1、设大花和小花原来有10支铅笔,依题意得: 10-()+10=10+() 10-()=() 括号里的数相同:10÷2=5(支) 2、48+4-(48-4)=4+4=8(人) 3、依题意得: 小敏-5=茵苗+4 小敏=茵苗+4+5 4+5=9(块) 4、1篮-5-2=2篮+5 1篮=2篮+5+5+2 5+5+2=12(个) 5、(8+7)÷3=5(个) 3元=30角 30÷5=6(角) 6、(9+5+1)÷3=5(本)1元5角=16角16÷(5-1)=4(角) 7、(5+7)÷3=4(支) 2元=20角20÷4=5(角) 7-4=3(支)3×5=15(角)15角=1元5角 或者:5-4=1(支)2元-5角=1元5角 8、30+35+15=80(人)80÷2=40(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直观操作活动的经验;初步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自主探究: ○○○○○○ ○○○○○○○○○○ 想一想:要想使两排的圆圈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在家里用圆片动动手,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的,揭示课题。 1.出示图:一行苹果一行梨,苹果10个,梨8个,一一对应地排列。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和梨的关系吗? 回答:苹果比梨多2个,梨比苹果少2个。 这句话还能换个说法说一说吗? 引导:苹果去掉2个和梨同样多,梨添上2个和苹果同样多。还可以平果给梨一个就同样多了。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今天这节课,就利用这样的经验,来解决把两种物体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学生展示课前探究时想出的方法。 (1)添上4个。(板书:少的补上) (2)拿掉4个。(板书:多的去掉)

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案)(1)

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童爱萍 教学内容:二数上册教科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2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看茄子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课件呈现) 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怎么办? 二、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摆一摆。 小军有8个,在第一行摆8个红圆片。这8个表示谁的?(板书:小军)芳芳有12个,在第二行摆12个蓝圆片,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整齐。这12个十芳芳的。(板书:芳芳) (2)看着圆片图,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怎样用虚线分一分,就能一眼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边指边说:这儿的8个是和小军同样多的,这4个是比小军多的。 用铅笔代替虚线把你的圆片也分成这样的两部分。 (3)我们知道了小军比芳芳少4个,芳芳比小军多4个,也就是相差4个(板书:相差4个)。现在两串彩珠不相同,怎样让两串彩珠同样多呢?(出示:不相同→同样多)请大家想一想,先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看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1)小军的添上4个,就和芳芳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添上4个就同样多? 谁再来说说怎样让小军的彩珠和芳芳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少的添上几个就同样多。(板书:添) (2)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7 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 3 分钟:爱心行动爱是冬天里的太阳,能给寒冷的人以温暖。爱是沙漠里的清泉,能给旅行中的人以清爽,爱能给人力量。有爱的地方,人们的内心是快乐的,人们的生命更加的有质量。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初步感受检验答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 4教学用具 课件、班班通、小棒。

5 教学过程 5.1 复习引入 1.想一想,填一填: 在12、36、50、34、18、90这6 个数中,比36 小一些的数是(34),比36大一些的数是(50),比 12大又比34小的数是(18),(90)比50大得多。 2.口答: 8 个一和4 个十合起来是(48 )。 7 个一和3 个十合起来是 (37 )。 53 里面有 (5 )个十和( 3 ) 个一。 88 里面有 (8 )个十和(8 ) 个一。 42 是由 (4 ) 个十和(2 )个一组成的。 5.2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1 .呈现P46 的情境图中的珠子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散落的珠子,你们能把这些珠子穿成串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几个穿一串。 3.完整呈现题目: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二)讨论方法。 1.小组讨论: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 个一圈,能圈5 圈,还剩下8 个;

二年级上册《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导学案

二年级上册《两数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导学 案 教学内容:二数上册教科书第6---8页例3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2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看茄子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 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怎么办? 二、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操作 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摆一摆。

小军有8个,在行摆8个红圆片。这8个表示谁的? 芳芳有12个,在第二行摆12个蓝圆片,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整齐。这12个十芳芳的。 看着圆片图,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怎样用虚线分一分,就能一眼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边指边说:这儿的8个是和小军同样多的,这4个是比小军多的。 用铅笔代替虚线把你的圆片也分成这样的两部分。 我们知道了小军比芳芳少4个,芳芳比小军多4个,也就是相差4个。现在两串彩珠不相同,怎样让两串彩珠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先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看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小军的添上4个,就和芳芳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添上4个就同样多? 谁再来说说怎样让小军的彩珠和芳芳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少的添上几个就同样多。 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去掉4个就同样多?

三年级上册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画一画。 在第一行画两个圆 在第二行画三角形。是圆个数的4倍。 说一说:你画了多少个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讲述: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回忆了一些关于“倍”的知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对你学习数学知识有帮助吗?今天,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1、谈话: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2、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三、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1、如果我们要想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它们,该怎么画呢?能真的画件衣服吗?用什么来代表上衣和裤子的价格画起来才又方便又清楚呢? 师:根据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你觉得,我们应该先画出表示谁的价钱的线段?(裤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