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文赏读七:孔子、庄子

美文赏读七:孔子、庄子

美文赏读七:孔子、庄子
美文赏读七:孔子、庄子

美文赏读七:孔子、庄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大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适用话题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涸辙之鲋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他就辞了,从此再未做过官。有一次,庄周家里没有了吃的,就去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说:"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射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淮水之钓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己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为了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生而曳尾涂中(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名家点评

(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宋)王安石: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清)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素材运用

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

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话题3: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话题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话题5: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苹。(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

成品展示

鹓雏与鸱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辞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用剩下的钱去买了些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想着他的好朋友惠施。

他一想起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但是,此刻的惠施呢?他在做魏国的宰相。魏国和宋国还有好几天的路程。庄周不再回他的陋巷去了,他带着两袖子的干粮,提起一个骷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骷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饼,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椰榆他,但他只觉得无知的人终是可爱。人问他是谁,他也不隐蔽他的名姓,因为他是素来不做这样匿名的勾当的。人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便说要到大梁去,去见梁国的宰相惠施。

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人的骗子。堂堂乎天下的大人物庄周,连宰相也不肯做的人,岂肯做这些欺人惑俗的事?他这个浪游的乞丐到底想讨些什么?想讨人的极端的厌恶罢了!假人!假人!别有所求的骗子!

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提防。”

梁国的宰相惠施一听了庄周来的风声,在他心里便这么盘算了一下。凡事要先发制人,要乘着他未见国王之前,先办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捉拿这个庄骗子。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滋味的庄周,一边嚼麻屑,一边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着,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正想走去诉说年来的契阔,诉说心境的变迁。但是惠施却厉声地骂道:“老庄呀!你真是太可恶!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一一“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那样假装疯傻!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己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鸦,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鸦一下。鸦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脸上虽是发烧,但他也不能把庄周怎么样。因为那时的王侯将相都是以虚礼贤士为风气的,这次惠施侮辱庄周,只是提防他来夺他的相位,本也不想就要怎么他的。如今宰相的位置是安然无恙,贤士却不可不虚礼的了,他便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骷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你以为你是谁啊!”

适用话题

时评选读

中国人应该忘记诺贝尔奖

2009年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作者:王冲

每到诺贝尔奖颁奖之日,便是中国舆论伤心反思之时,为什么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成了一个永恒的伤疤。这也是地球村里中国人的独特心理,当对一个东西存在超乎寻常的渴盼时,或者说明这个东西确实有价值,或者说明人的心理潜藏着太多的欲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对于诺奖来说,其价值毋庸置疑,但还不应该到如此渴盼的程度。多年来对于诺奖望眼欲穿的热切期盼,折射出一些国人的心态,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的种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落地生根了。中国孩子的理想往往是成为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孩子们会选择总经理、董事长作目标,当然也有不少孩子说“长大了要拿诺贝尔奖”。

可惜的是,理想和现实有着太大的差距,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设计人员即使拿出精美绝伦的设计,也无法付诸实施,原因很简单,工人技术水平不够,工艺达不到标准。另一方面,多年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和僵化的科研体制也扼杀了不少天才。因此,中国整体而言,既缺乏高端的精英科技人才,又缺乏底层的精通技术的工人,倒是普通的科研人数位居世界前列。客观地说,这样的结构对于一般的技术进步、工业生产尚可,但想拿诺贝尔奖,差得远呢。

再以经济学奖为例,记得前几年有一项谁是值得信赖的经济学家调查,排在前列的分别是郎咸平、张五常,中国大陆仅吴敬琏入选。本土经济学家得不到本国民众的信任,凭什么得到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专家的青睐?

实际情况如此,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对诺贝尔奖的渴望显然是好高骛远。对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忘记诺贝尔奖的存在,不去想它,埋头苦干20年,这个奖项会自然而然地到中国人手中。

遗憾地是,和埋头苦干截然相反的现象是,我们急功近利。科研界如此,民众亦如此。

在科技领域,我们的科研人员数量世界领先,专利数量世界第一。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称,中国高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自2004年以来,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然而,我们的专利有许多是垃圾专利,论文也存在着大量的东拼西凑或剽窃。专心搞科研的人备受挤压,投机钻营的人却可以耀武扬威。这种不利于科研的社会大环境,让有潜质的科研人员难以专心进行研究。

浮躁和急功近利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弊病。其实,对诺贝尔奖的追求和当年对奥运会金牌的追求一样,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体育领域,从许海峰“零的突破”到2008年的奥运会金牌大丰收,大家的心态从亢奋变得平和,因为大多数人意识到,金牌的数量不等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诺贝尔奖和奥运会金牌其实是一个道理。

体育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急不得。爱因斯坦是发现相对论、名满天下后很久才获得诺贝尔奖的,他绝不是为了得奖而搞研究。2009年,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光纤之父”的名头获奖时,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只知道自己的太太,而不明白什么是光纤。这就是说,诺奖是对一个人过去成就的认可,多数情况下,只有本国学界、本国人民认可后,世界学界认可后,才可能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多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最高奖空白,就说明了我们的差距。诺奖是科技金字塔塔尖,要登上去,必须从最底部开始,一步一步走。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1871年明治维新78年后的1949年,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而后屡有斩获。田中耕一一直默默无闻,他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分别独立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从而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发明“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时,他只有25岁。对于田中的个人工作和生活,日本媒体没有太多的报道,甚至连2000年获得同个奖项的白川英树也称:“不知这个田中耕一是何许人。”人们只知道,他每天8点前到岛津制作所上班,风雨无阻,坚持多年。

和日本人相比,中国人少了那份踏实、实干精神。我曾经和一个日本小孩聊天,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个面包师,开个面包店,做出好吃的面包给朋友品尝。

这个在中国人看似渺小的理想让我多年来一直回味不已。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诺贝尔奖”,社会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在本职工作上做得出色的人理应得到认可和尊重。为民者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为政者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研究者投入地进行研究,行政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如此,诺贝尔奖肯定会不请自到,老子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考场佳作

见证(09山东卷)

就像四季的交替,见证了万物的荣与枯;就像河流,见证了大地的起与伏,世间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见证,(、)感悟。见证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见证使人产生对生命的沉思。见证,使一个人变得成熟,使一个民族变得团结,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见证了灾难与感动,见证了成功与自豪,见证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串中国人将永远铭记的数字,这一瞬,无数同胞失去了学校,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灾难袭来的那一瞬,举国震惊,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谁也没想到灾难竟会降到自己的头上,也没有人能想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所表现出的关爱与坚强,竟会令世界为之感动,(。)唐山自主救援的十三个农民兄弟,为抢救群众累死在第一线的小士兵武文斌,还有那用身躯护住学生的英雄教师谭千秋。这一个个原本十分普通的名字,却感动了中国,国人见证了他们的无私,同时也从他们的行动中获得了中华崛起之信心和民族兴旺之希望!

见证灾难,感受大灾来临之际从人们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乐观与坚强,(、)爱与希望。

2008年8月8日20时,这一刻,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当千人击缶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时,当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那梦幻般的长卷中一一呈现时,当李宁化作飞人点燃熊熊圣火时,电视机前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只有骄傲和荣耀,(。)我们骄傲,骄傲于自己有幸见证中国今日的成就;我们荣耀,荣耀于“我是中国人”的身份!

见证成功,感受万众瞩目的自豪与骄傲,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耀感与成就感。(删荣耀感与成就感的“感”)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见证,去铭记,去感受。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喜与悲的感动;

过去的30年里,我们的父辈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60年里,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没有了人们的见证,历史无法发展,也无法供人回忆。

见证历史,让历史在人们的见证下趋于完整,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见证中走向辉煌!

点评:

全文写来有见有证,有思考,有感悟。可谓是提笔成章、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开头点题、开门见山这种开头方式远比那种用排比句式开头的模式好得多。这样落笔点题并写出见证的作用和意义,也比那种大而空的口号式开头更具体、更紧扣题目。

接着考生从汶川大地震,写出了中国人的见证。国人见证了灾难中人们的舍生相助和无私帮扶,“也从他们的行动中获得了中华崛起之信心和民族兴旺之希望!”见证灾难,感受国人的乐观、坚强、爱与希望。然后,笔锋转到了令人难忘的那一刻,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成功,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耀与成就。考生以独有的视角去见证这两件举世震惊的事件,写得深刻而又独到。

结尾处照应题目,见证历史。这里不仅看出该考生会写作文,而且还会思考问题。他没有用那种排比句式或空洞的词藻结束自己的作文,而是由现实到历史,巧妙地用过去的一年引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60年的建国历程,凸显出考生的开阔思路,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全文一气呵成,而无拼凑之嫌,是一篇较优秀的高考作文。

美文摘抄带赏析

美文摘抄带赏析 导读: 美文摘抄带赏析(一)邻居 绿树成荫,小草旺盛,河堤柳絮轻拂着绚烂的夏花,与夏花为邻,小草尽显绿美;与小草为邻,夏花尽显娇艳。 试想,没有小草为邻,夏花何以生存,柳堤何以坚固?植物相互为邻,共生共赢。植物界如此,人与人之间又是怎样的呢? 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可见在中国人眼中,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生活却忍不住让人反思:我们所信仰的“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哪一去了?我们所追求的“一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和谐哪去了?我们熟读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理想哪方了?我们所羡慕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淳朴哪去了……我们所见的只有一张张冷漠的脸和一颗颗互相猜忌的心。 我们在繁华的城市里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却把最纯真的邻里关系抛在脑后,等到我们清醒时才发现:通往城市的路始终开放着,通往邻里的门却始终紧闭着。当宽阔小院老槐树下几位老邻“陈年旧活,农谚桑麻”已成为过去时,我们有的只是在钢筋水泥的“金丝笼”里寻求一方栖息之地,那不断进步的防盗设施在给我们内心安宁的同时,也把我们和邻居彻底隔绝开来。在环境优美的小区和高楼大厦中,邻里间原本惯常的嘘寒问暖和互相关照,似乎都被冰冷的防盗门阻挡在外,有事没事串串门的邻里关系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越来越远。殊不

知,在这坚实牢笼的编织下,“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字眼也从我们脑海中消失殆尽。 俗语说:“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一买邻居。”面对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你一可曾想过要做些什么廿;挽救这将被冷漠吞噬的真情呢?是继续守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竹他人瓦霜”的大众思维,还是伸出一只善意的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继续紧锁大门,锁住他人也锁住自己,从猫眼里窥探世界,还是打开内心的门,架起沟通的桥梁?是见面时沉默不语,还是报以善意的微笑和贴心的话语? 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向往睦邻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睦邻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睦邻必将成为社会的常态。 赏析: 作者从小草写到了邻居,然后深入探究邻里关系,这应该是本篇作文之所以拿到满分的关键。另外,作文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质朴的文字与主题相呼应,难怪会打动人心了。 美文摘抄带赏析(二)读书带给我的乐趣 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我常常独自一人,捧着一本书,在书墨香气中穿梭。不同的书带给我不同的美的享受。读《三过演义》我领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学到了孙悟空的智勇双全;读《红楼梦》我体会了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童年》我了解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

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之楚素材语文版

孔子之楚 【原文】 孔子之楚(1),舍于蚁丘之浆(2)。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3),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4)?”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5)。其声销(6),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7),是其市南宜僚邪(8)?”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9),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10)。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11)?”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释】 1之:往。 ①蚁左:山丘名。浆:饮料,这里指卖水浆的人家。 ②极:高/这里指屋顶。一说“极”通作“褐(jie)”,指禾苗。 ③稯稯(zong):聚集的样子。 ④畔:田界,这里泛指田园。 ⑤销:通作“消”,消散、消失的意思。 ⑥沈(chen):同于“沉”。“陆沈”喻指隐遁,生活在世人之中却虚淡寂寥。 ⑦市南宜僚:楚国的隐士,已见于前文。 ⑧著:明,这里是透彻了解的意思。 ⑩佞人:这里指献媚的人。 11而:你。 ○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仆从。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理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而且心理总不屑与世俗为伍。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吧?”

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导读: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七年级美文阅读(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春天(节选) 亨利·大卫·梭罗(美) 春天的第一只麻雀!新的一年开始了,梦想又恢复了生机!还没有完全光秃的湿润的田野上,隐约传来了嘹亮的叫声,这是蓝色鸣鸟、北美歌雀和红翼鸫的欢乐的歌声,似乎冬天最后的雪还在飘落!在这时,历史、年表、传统和所有的文字启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溪在歌唱,表达春天来临时的快乐。泽鹰掠过草地,寻找刚刚醒来分泌黏液第一批小动物。山谷里到处洋溢着冰雪融化的声音,湖中的冰飞速融化。小草像一团春火一样燃遍了山坡——“春雨带来了一片彩绿”,似乎大地发出内热,迎接太阳的归来,火的色彩不是黄色的,而是绿色的——这是永恒的青春的象征,而草叶皮则像一条条长长的绿缎带,从草地流向夏天,是的,霜冻使得它耽搁了片刻,但是它很快又继续前进,让去年枯草下的嫩枝出来,让里面的生命诞生。它逐渐成长,如同小溪渗出土地。它和小溪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因为在6月的生长期里,小溪枯竭了,草叶皮就成了它们的通道,年复一年,牛羊在这常年碧绿的小溪里饮水,而割草人则早早地跑来割草,准备过冬。所以,即使人类的生命灭绝,永恒的绿色叶片依旧会生长。 瓦尔登湖在飞速解冻。在湖的西北两边,有一条两杆宽的运河,而东边的更宽。一大片的冰块脱落了。我听见北美歌雀在岸边的灌木丛中歌唱——欧里、欧里、欧里——叽扑、叽扑、叽扑——喳、喳、喳——维丝、维丝、维丝。它也在破冰呢!冰块边缘的曲线多么美丽!它和岸边的冰块和应着,不过更规则!因为最近的这段时间天气很冷,所以冰块特别坚硬,冰块上湖水流淌着,扬起水波,就像宫殿里的地板。但是风朝东面刮去,掠过浑浊的冰面,在对岸活水的水面吹起水波。这缎带似的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耀光芒,多么灿烂,光滑的湖面上到处洋溢着幸福,生机盎然,似乎它表达了水里的鱼和岸边细沙的幸福——这是鱼鳞上闪耀的银光,似乎整个湖就是一条蹦跳的鱼。这就是冬天和春天的区别。瓦尔登湖恢复了生机。但是我说过,这个春天,湖面结冻时,更显得稳重。 从狂风暴雨的冬天,转变成晴朗而温暖的时刻,从黑暗和疲劳的时刻,转变成明亮而清朗的时刻,这都是万物歌唱,使人难忘的转折。最后,所有的一切似乎突然变化了。阳光照射进我的屋子里,尽管黄昏即将来临,冬日的浮云依旧遮蔽了天空,屋檐下还滴着冻雨。我朝窗外眺望,看啊!昨天还是冰冷的灰色冰

关于读书的文章(精选10篇)_美文欣赏

关于读书的文章(精选10篇)_美文欣赏 关于读书的文章(精选10篇)_美文欣赏center; text-indent: 0px;” data-filtered=“filtered”>关于读书的文章篇一《享受读书的乐趣》 从孩提时代起,书就成为我的玩伴,每一天陪着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童年时代的我,因为需要上学,所以书便每一天跟随我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现如今,我已迈入中学的大门,走出天真烂漫的童话时代,一篇篇生动优美、清新质朴的美文如磁铁般吸引了我,看着它们,我领略了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足不出户却可纵观世界。读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热爱他人、热爱生命!书中的大千世界令人神往,它令我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助我鼓起挑战未来的勇气,我自信地向自己喊到:向前冲! 中学时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金选集》《上下五千年》闯进了我的生活,阅历的进一步扩大,让我学会了思考。“读一本好书就如在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一本本好书给我的心灵上了一堂堂非同寻常的课。对生活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让我真切地意识到,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奋斗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富国强民的神圣使命需要我们去完成,不容变更的人生目标让我感到每一天都很充实,而这一切都是读书带给我的。读书点燃我心中的激情,插上我青春的翅膀,推动我向未来奋飞。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能够扩大我的视野,让我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爱读书,因为我喜欢书中那些优美的文章段落,它能够陶冶情操,让我的情绪愉快。 center; text-indent: 0px;” data-filtered=“filtered”>关于读书的文章篇二《谈读书》 古时有十年寒窗苦读得一功名,然后衣锦还乡。而如今读书贬值的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学生四处求职者比比皆是。读了10多年书,却从未真正系统的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想,足见我一向是在被动的理解知识,使劲的往脑袋里塞那些所谓的:“知识”。于是越想越不对,觉得是在自欺欺人,为了揭示自己的无知,于是我决定再一次用文字来对抗自欺欺人…… 首先看看我们的前辈们是怎样读书的。 台湾学者李敖强调读书使人不惑,他强调无论读多少书,都不要迷信书本,要学会融会贯通,把书读的细腻。怎样来解释细腻这个词呢?我举个例子,一次台湾国民党的一个议员引用了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说这是德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然后另一个民进党的议员就说他是笨蛋,为什么呢?因为你把别人笛卡尔的国籍都改了,别人是法国人啊!于是又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们俩都是笨蛋!”为什么呢?因为笛卡尔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拉丁语啊!这个人就是李敖。从“德国的笛卡尔”到“拉丁语”,我想这足以解释“细腻”了。 易中天先生则认为读书,个性是读文史类的书,悟性往往是最重要的。他强调要敢于质疑书本,用现实检验书本的正确与否,而不是成为书的奴隶。李开复则将学习化成了四个阶段,即扎实基础、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和融会贯通。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依次推进的过程。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李敖的细腻、易中天的悟性、李开复的融会贯通再追溯到孔子的学与思,我们会发现这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们都强调一个字:“悟”。即在博学的基础上领悟文字的真谛,用自己的心灵与智慧去辨别书本的真伪,从而到达不惑的境界。 说完了“悟”,紧之后我们来谈谈“实”。所谓实,即务实,实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为古代读书人开辟了一条读书做官的道路。做官就是一种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出路越来越多,但是从转化的角度来讲,越来越多与别无选取只有一线之差……于是我想起了毛主席,因为在我看来,毛主席是近代读书务实的第一人。1949是中国一个跨时代的分界线,而毛是当之无愧的近代读书务实的第一人。同样,毛的继承者邓爷爷同样也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实事求是”,他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只有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将其展现其最强的生命力。“实”当与“悟”同样重要,这是毋庸质疑的。谈完了“悟”与“实”,我们有一个疑问,读书真的有用吗?在这个“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的社会,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KCB齿轮油泵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可调压渣油泵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待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待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高压渣油泵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待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KCB-300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齿轮油泵kcb 55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待,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高压渣油泵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

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 [内容摘要]庄子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成毁、贵贱、生死等界限,试图使人们在主观上消除世上的一切差别和对立,实现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完全契合。他提出的齐物论思想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促进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庄子;齐物论;生态伦理;人与自然 一、庄子的齐物论思想综述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到今始终是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思考,试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庄子的齐物论。庄子主张物我平等、物我同一,站在道的高度,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成毁、贵贱、生死等界限,试图使人们在主观上消除世上的一切差别和对立,实现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完全契合,庄子齐物论思想有如下内容: 在庄子看来,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是非、彼此之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庄子《齐物论》)。庄子在这里指出彼与是、生与死、可与不可、是与非是对立存在的,而且相互转化。实际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着它的对立面,而且事物自身内部也包含着对立面,对立的彼此双方各有其是非,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不可分割。从道的角度来看,道和万物本来就是同为一体的,所谓的是非、彼此之分不过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事物的,这样势必无法认清自然的本来面目,损害道的完整性和和谐性,“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齐物论》)。真实存在的只有道,所以庄子强调“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齐物论》),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将其中的两个成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句子默写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遥怜故园菊, 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则) (6)《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3. 班级进行“文学部落”综合实际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创立班刊——栏目设计) 【小题1】请仿照示例为班刊再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美文赏读名家点津 (活动二:阅读名著——编写对联) 【小题2】读了名著《西游记》有人编了一幅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天蓬元帅猪八戒用九齿耙助力败魔王憨厚率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品读小诗——放飞想象)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一句中“老”是形容词。 B.“沉浮在空间里”一句中的“沉”与“浮”是一对反义词。 C.“附着在大地上”一句中的“着”读“zhuó”。 D.这首小诗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当作珍珠”,是一种以荣华富贵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奋斗。“把自己当作泥土”,是一种甘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理念。此诗赞美了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青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孔子西藏书于周室素材 语文版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原文】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1)有老聃者,免(2)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3)焉。”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4),于是繙(5)十二经(6)以说。老聃中其说(7),曰:“大谩(8),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9)。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10)物恺(11),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12)乎后言(13)!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14)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15)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16)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17)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注释】 1徵藏史:掌管文典的史官。 2免:引退。 3因:问。 4许:赞同。 ⑤繙(fan):反复。 6十二经:一说,为“六经”之误;一说,不确指。 7中:中断。 8大谩:大,同“太”,谩,繁琐。 9生:立身。 10中心:心中正。 11恺(kai):乐。 12几:近。 13后后面说的话。?牧:驾驭。 14放:放任。

15偈(jie)偈:用力。 16揭:举,指标榜。 17亡子:逃跑的人。 【译文】 孔子想把书保藏到西边的周王室去。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已经引退回到家乡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暂且经过他家问问意见。”孔子说:“好。” 孔子前往拜见老聃,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予承诺,孔子于是翻检众多经书反复加以解释。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说:“你说得太冗繁,希望能够听到有关这些书的内容大要。”孔子说:“要旨就在于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的。君子如果不仁就不能成其名声,如果不义就不能立身社会。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离开了仁义又能干些什么呢?”老聃说:“再请问,什么叫做仁义?”孔子说:“中正而且和乐外物,兼爱而且没有偏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老聃说:“噫!你后面所说的这许多话几乎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兼爱天下,这不是太迂腐了吗?对人无私,其实正是希望获得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爱。先生你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自身的条件吗?那么,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先生你还是仿依自然的状态行事,顺着规律去进取,这就是极好的了。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这岂不就象是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噫!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

《庄子》传世名句赏析

庄子20名句带翻译 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将其中的两个成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句子默写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则) (6)《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班级进行“文学部落”综合实际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创立班刊——栏目设计) 3.请仿照示例为班刊再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美文赏读名家点津 (活动二:阅读名著——编写对联) 4.读了名著《西游记》有人编了一幅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天蓬元帅猪八戒用九齿耙助力败魔王憨厚率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品读小诗——放飞想象)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一句中“老”是形容词。 B.“沉浮在空间里”一句中的“沉”与“浮”是一对反义词。 C.“附着在大地上”一句中的“着”读“zhuó”。 D.这首小诗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当作珍珠”,是一种以荣华富贵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奋斗。“把自己当作泥土”,是一种甘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理念。此诗赞美了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青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教育美文推荐欣赏【选编】

教育美文推荐欣赏【选编】 打造教育的亲和力教育的亲和力,就是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它更多的体现在能够带给教师和学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校园生活之中。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而言,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浸润心田;就是循循善诱;就是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耐心地等待,对学生毫不吝啬我们充满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永远不表现出失望和嫌恶。 教育的亲和力,对学校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课堂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主要是领悟、分享人类精神成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经验与种族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一个可以嫁接并进而引发生长的“枝头”。 儿童学习人类世代积累的种族经验常常需要凭借意志、付出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抗拒玩耍和游戏可以马上能够带来的愉悦的诱惑。但儿童的学习,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快乐的,就像鸟儿在无垠天空自由飞翔的愉悦,骏马在辽阔草原尽情奔跑的惬意;就像鱼儿在浩瀚海洋舒展游弋的怡然,鲜花在土壤温暖怀抱中恣意绽放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从中又能获得什么。 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令人兴奋的、与以往不同的活动,一些充满理智挑战的活动,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记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真正地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和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 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 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常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必字字珠玑,但应该准确、简洁、明晰;活动不必很多,但要做实,以便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育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亲和力。教师身上最宝贵、最值得赞美的品质就是理解学生。一个人成年后回想过去的学生时代,会欣赏那些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善于对学生给予移情性理解的优秀教师,更会对那些触动过他们心灵的教师心怀感激。富有亲和力的人会更多地表现出热情、活力、谦和、真诚、关怀、温暖和移情的能力。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一定会更加受人欢迎。 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满怀热情时,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愉悦。当人们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或者不喜欢他们生活的一些方面时,他们会显得萎 靡不振、得过且过。而当人们投身到他们喜欢的事情中,并且有美好的愿景召唤时,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自尊自重的意识会更强,被唤醒的潜能就会更大,充满欢笑的时光就会更多,生命的历程也就会更长久。诺曼?文森特?皮尔以他丰富的阅历告诉我们“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

《庄子》中的孔子

《庄子》中的孔子-国学教育论文 《庄子》中的孔子 文/ 张真山长 作者简介:张真,籍占安徽蒙城,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武隆肖中胤先生。北京象罔书院、歙县竹山书院山长。创建连山堂卮道工作室。常以老庄接引门人,从游者日众。门人辑其文而成︽无端崖︾一册。 孔子的时代,周游六国,遇到过荷條丈人、佝偻者、耕者等等,这些隐士对孔子没有曲语。而所有的儒家道家经典记载,孔子也始终不失孔子应有的儒家气象,孔子的气象是不自大,洗耳恭听。尽管有时主张不同,孔子仍然尊重教训他的人。但是弟子们往往不服气,孔子从没有不服,隐者们不是为了羞辱他,孔子的圣境就在于他的大、和。孔子与批评他的隐者、智者所处都是同样的道境,都有一样的慈悲之心,所不同的是,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力图挽救正在堕落的世道人心。弟子们则不同,弟子们认为老师最伟大,遇到有人诋毁老师,他们要保护自己的老师。因为道心不同,而致情绪使然。如果连孔子身边的弟子都只能做到这样,那么天下人又能如何?后世随着时间推移,演变成对孔子膜拜的情绪。 在孔子时代,无论是孔子与庄子的对话,还是与弟子们对话都是为了真。孔门弟子让后世不可企及之处,在于弟子们看不懂师父就问,不用揣摩。例如,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伙食。孔子倚树而吟,这份淡定。颜回端供而立,没有狼藉像,依然从容不失气象。另外一段,孔子弦歌不辍,子路跟子贡说老师无耻么?颜回转问孔子,孔子说,冬夏青青,唯松柏独能正。接上面颜回的问题,颜回偷看了老师一眼,说: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

受天损易,无受人意难。孔子虽然倚树而歌,但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师父的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他的生命没有一刻是为了外在的肉身而活,行走坐卧都是道的履踐,为人师所在师道的层面,随时随地对弟子关注,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的施教,不会遗漏每个细节。何时鼓励,何时搁置,何时教诲,都是施教的能力。恐其广己而造大,恐其爱己而造哀。所谓广己,人学了很多学问,很容易自以为是。自觉不自觉装懂,装圣人。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走夜路的其实很怕鬼,硬撑着装作不怕的样子。生死面前,颜回端供而站,但是内心有些惶恐,生死撞击他内心守不住的时候,孔子抓住这个苗头当头棒喝。爱己而造哀,因为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生出哀伤,情绪一生,无论是革命性鼓动的情绪,还是爱己而造哀的情绪,都会被情绪所牵动,而使身心失重。君子居正,《大学》所谓正心,心一旦失正,意也失诚。失去信心,就会自乱阵脚,自己先败下阵来。 孔子爱怜颜回的称呼,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易难。意为,不遭天谴容易,做得好不介意别人不夸赞难。孝容易,又敬又孝难,敬孝容易,父母不知道你敬孝而孝难,做到极致,做到圣境。 以上面一点,稍稍窥见圣人时代的景象。那个时代,虽然标签为儒家。所谓的儒道不二,不是在知识层面的理解,不是口头禅,不是在概念上的弥合。人类历史是每个人以自己的身心个体,证圣的过程,上天造人,只有一个目的,让人成为人,但是不会无限制给你机会,所以就有了生死。生死是有时间段的。在段落范围内,不能完成人为人的过程,宗教会告诉你,你浪费了机会。出生落地,就开始了倒计时。儒家不用宗教的语言说明,但是意思相同。所以儒家也修身,三教都以修身为本。只有自己的船能度自己过河。糟蹋自己的身体,就不是修身。

2021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以上一段话深刻的说明了庄子之言的特点。《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者的作品,后世按郭象的编注共三十三篇。我择其中一篇《齐物论》作评述,欲以一窥而见全貌。《齐物论》篇是内七篇之二,有人认为是庄子早期作品,其余几篇是《内篇.逍遥游第一》《内篇.养生主第三》《内篇.人间世第四》《内篇.德充符第五》《内篇.大宗师第六》《内篇.应帝王第七》。《齐物论》篇,词汇丰富,用词华丽,构思精巧,善用连类比喻。它的洞察力十分深刻,行文如流水,不仅为说理文,更可作抒情散文来读。庄子所谓的“齐物”,是指世界万物包括人的本性和情感貌似存在差异,其实是齐一的;所谓“齐论”,是指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貌似各不相同,但世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人们的认识说到底也应是齐一的。 《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南郭子字的口述说他的思想。南郭子坐着好象丧失了魂一样,颜成子问他:“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在这里南郭子已经已经悟道了,而悟道后的失落感使他不适应,自己远离了以前的世界,和别人的交流会有困难但他还是对颜成子说,你听过人籁而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在这里,人籁是道体现在人身上的信息,地籁是道体现在在天地上的信息,天籁是道本身的信息。而庄子追求的就是天籁。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差别其实是道的差别。庄子追求的是广博的知识,而不是狭隘的知识,庄子描述了人与外界争斗的表现和一般生活上遭遇的不幸,点名诸多情感是什么,和歪曲道的体现。,庄子看到了是非心会歪曲道,认为是非是小道是小智,应用到的智慧去化解和超越。“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是大成,却被小成掩盖,而大言却被知识掩盖了。庄子在这里提到了儒墨之争,认为他们到只是小成,是小智慧,庄子没有完全否定它们的理论,只是认为是不够的。儒家鼓吹仁义,而庄子认为仁义只是小智慧,仁义掩盖了人的天性。庄子认为,事物没有什么差别,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从某个角度讲没有绝对是非。“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用两手指的关系来讲,从别人的是非观来看自己的是非观。庄子在下面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举例说,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与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没有区别。在庄子的理论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厚古薄今的思想,庄子写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古代的

2020年教育感悟美文欣赏

教育感悟美文欣赏 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对教育感悟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对教育感悟的散文:教育的一点感想【1】 昨天,一位朋友请我将一篇文章翻译为英文。 做完后,感慨颇多。 我想到了这些年我们所受过的教育。 这位朋友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学。 中学时,他的成绩是很好的,英语自然也考得不错,大学是读的名校。 可就是我这位同学,大学期间英语四级考了四次才过,读研期间,六级也是勉强通过。 再来说说我吧。 初中时,我受过的英语启蒙教育还是不错的。 及至高中,学英语只是做题和考试,老师所教的无非是一些解题技巧与考试方法,天性愚笨的我并没有掌握住老师所教的那些技巧与方法,故没有太好的成绩。 上大学后,由于没有领会高中老师所教的那些技巧,所以我的学英语,基本还是靠着初中时的基础,用最笨的法子来学——字汇、语法、篇章样样不落的从头开始了。

费的功夫自然比别人多,长此以往,收到的效果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我的这位同学,受技巧影响深重,虽努力做题却已远在我之下。 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高中时代成绩不同的两个人,大学时的成绩却完全调了个个。 想到这些事,现在作为一名老师,我不得不深思。 我想到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此文说的是种树的事,并以此讽喻为政之道。 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教书育人亦不乏警示作用。 先来看看郭橐驼是如何种树的吧。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浅析庄子的齐物论

浅析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的齐物论是庄子的重要论辩思想,宏观看来,齐物论包括齐物和齐论两个方面。其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品性,看起来虽是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却是齐一,有其相似性;而人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其内在没有所谓的是非同异,这种相似性决定了庄子齐物论断的主旨。 庄子的齐物论断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不同论断。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通过论述人籁、地籁和天籁的不同,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突出事物的本真性。最后一句“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突出天籁的不拘束,再次张显自然的可贵,只有返璞归真,才能达到无我境界,直至物我同界,真正融入自然之中。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用对比的方式引出第二个论断,进一步描述出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形态,并且明确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用朴素的辩证法论证了虚无和存在的关系,用对立统一的方式引出人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用这种方式教导人们不要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 接下来大段地描述了庄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现实社会中的是非之争并没有意义,因为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非对错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因为万物都会向它对立的那一面转化,是对立统一的,这也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万物的齐一性,既然是齐一的,那么是非对错就没有区别的必要,因为是非都是无穷尽的,不能用具体形态来断定事物的真假,而应该追本溯源,直至事物的本源。正是是与非没有其判定的标准,也就没有追求所谓的是非对错了,才智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大智若愚才是真正达到了一种境界。 通过逐渐深入,进一步指出没有区分大道的根本评判标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是非无别,才是人之境界的升华。“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一段有无之辩,以一种全新的视觉来论证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通过对象的不同,来得出不同的结论,与天地共存,万物同长,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顺应事物的发展,才能得到不同反响的效果。 庄子认为,只有达到物我两忘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区别是非曲直的必要。道德修养高的人已经达到了对事物的超然态度,利害已然在身外,根本没有区分的必要,这样也让自己更加超脱,这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论述中庄子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周即蝶,蝶即周,物化登仙、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直达庄子本意,无所凭依,物我两忘。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整个论述生动形象,在中国文学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整篇文章都强烈地透视出早期朴素辩证思想的观点,但其中也有不少诡辩的内容,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所以在学习这段文章时,要细心体会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