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问题的

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

运动。

2.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

我国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的工作全面展开。

5.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

平反。

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胜利完成。

二、合作探究

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三、练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3.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4.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

质是()

A.恢复老干部名誉

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扭转混乱局面

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吗?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实践思想解放 2.1978 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以阶级斗争为

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3.伟大转折改革开放邓小平 4.平反冤假错案 5.刘少奇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

二、“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1.D 2.D 3.B 4.B

5.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都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07-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总结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A.1976年10月 B.1977年4月 C.1978年5月 D.1978年12月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 ()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时间:1978年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练习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粉碎“四人帮” 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 B. 曲折探索 C. 历史转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07-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总结 2.1978 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 A.1976 年10 月 B.1977 年4 月 C.1978 年5 月 D.1978 年12 月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是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 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 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 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 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提纲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提纲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准备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展开的历史背景: ①“四人帮”被粉碎后,人们要求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 ②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公开退出“两个凡是” 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4,“两个凡是”的内容——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一方针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实质上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 5,大讨论展开是在哪一年?【1978年】 6,大讨论的性质是什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7,大讨论的结果?【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思想方面: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方面: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方面: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历史上工作中心的三次转移:①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共把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11,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1935年的遵义会议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组织上“左”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3,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 ①②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检测作业

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A.1949年B.1956年C.1978年D.1992年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 3.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标语,根据所学A处的内容应该()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建设小康社会 6.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8.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D.市场经济时代 9.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10.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 A.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判断题 1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结合具体史实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联系。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 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 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 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 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唱脸谱》我们耳熟能详。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前预习题 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进行平反,要求纠正的错误。 2、“凡是,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是,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 “”,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年12月,全会在北京召开。 5、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上来,实行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历史新时期。 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课后自测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 以下哪个观点()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纪录片《平反冤假错案》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 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大批冤假错案,以及我党如何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D.林彪集团被粉碎后 4、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 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资产阶级自由化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5、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哪次 会议上通过的() 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部编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