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绿地翠谷小学1202

绿地翠谷小学1202

重庆绿地东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绿地翠谷●小学方案设计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一零年十二月

重庆绿地东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绿地翠谷●小学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91439

小学规模:5426.80㎡

院长:

总工程师:

总建筑师:

项目负责人: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一零年十二月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 第三章结构设计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 第五章电气设计- 第六章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第七章燃气设计 - 第八章综合管网设计-- 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节能设计-- 第十一章绿化设计及灯饰工程-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

第一章总则

一、项目背景

项目所处的北部新区是重庆市主城区近年来的主要发展区域之一,作为新发展的主要居住区域,北部新区将为重庆主城区居住需求的转移提供充裕的空间,同时为邻近区域的新兴工业园区及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居住配套。因此项目大区位条件好,处于城市发展方向,有着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区域内房地产区已形成高尚氛围,认可度极高。

本项目依托相邻的规划中的生态体育公园及高尔夫球场,与经开园区内其他开发项目相对独立,且与西南政法大学分校为伴,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适宜建设为一个环境优美,安全环保,配套完善的高尚生活社区。

二、项目概况

绿地翠谷配套工程包括商业、物管、小型消防站、居委会、幼儿园、小学、人防工程及各种设施场地。本次设计小学为24班、用地面积为13602㎡,总建筑面积为5426.80㎡,建筑类别为多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二章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本工程的意向性选址意见书[渝规选(2006)经开北字第0053号文]及意向红线蓝图;

2.重庆绿地东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3.主要法规和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二、现状条件

1.区域位置:本项目地处重庆市北部新区陡溪片区,位于鸳鸯镇

区东部的陡溪村和长岭村内,是北部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鸳鸯组团的一部分。本项目用地南面为绿地翠谷二期工程且以规划城市道路B19相隔,东南面与现代农业园区、三期工程A组团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分校毗邻;西面为规划中的配套中学;北面为绿地翠谷三期工程B组团。该项目与城市主要交通线210国道、金开大道、金门大道、中环快速路紧密联系。

2.地形地貌:该项目建设用地呈长条状,东西长117米,南北长150米,周边长479.8米,总用地面积为13602平方米,用地内现状以自然山地以及轻度开发的农作物耕地为主,有部分农房;地块属川东平行岭谷去剥蚀丘陵地貌,用地内地形复杂多变,高度落差大;地貌高程范围为302.97~329.35,竖向高差最大值达28米,在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同时,用地内尚存在若干无明确规律的小丘陵以及冲谷(详见用地地形图)。用地范围内靠B19路局部设不高于2米挡墙,减小城市道路对小学的影响。

3.气候条件: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为:“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l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C,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受季风环流影响,重庆降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集中在夏秋,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2/3,为1000~1100毫升。尤以夜雨为多,历代诗人常以“巴山夜雨”为题吟诗填词。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此外,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为1259.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4.水文地质:地域内无大面积水域,有少量农田及零散水塘,无利用价值。山体汇水面积较大,形成部分冲沟,遇暴雨季节,会有季节性汇水流,但无泥石流等恶劣现象。地质属于常年沉积土质,无明显不良地质灾害地段。岩石裸露现象较少,多为土层且土层厚度估计约为10米左右。因无该地段的地质初步勘查资料,地质断面走势尚无法确定,本次设计当中暂按山体走势预设。

5.工程现状:本工程为配套工程小学及人防地下车库,东面三期A组团(在建)。西侧为配套中学,南侧为二期A组团(已建)。

三、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1.满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要求及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2.借用现状丰富的自然景观,诗画般的山岗背景,结合重庆地区的山地丘陵的风貌特色,创造出依山就势的有着强烈地域性的高尚小学校园。

3.充分利用山形地势的自然景观资源,使其既开放又含蓄,营造绿地生态、环保节能、和睦共处“以人为本”的园林式住宅社区。

4.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的自然形态,灵活布置建筑,使其错落有致,空间序列丰富变化,同时丰富了大地轮廊线,丰富了社区内部公共空间,使建筑的组合空间与自然、园林景观彼此交融。

5.尊重自然,尽最大可能减少土石方改造及破坏水土,加强土地整治开发的经济技术指标的控制,降低建筑成本。

6.合理设计道路宽度及坡度,建构通畅,流量均匀的交通系统。

四、总体构思及布局

(一)总体构思

1.为创建一种高尚品质的教学生活社区,提出低密度规划理念,该小区容积率为0.40,营造出大尺度的教学、运动空间。

2.小学内以低层建筑为主,以景观最优地势,即西面布置主体教学楼及办公楼,东面布置运动场地,最大化控制小学容积率并提供小学公共绿化空间,营造生态的高品质小学。

3.充分尊重地理环境,力求小学均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及运动空间。

4.建筑单体设计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合理组织办公、学生人流关系,合理组织车行入口及人行入口关系,力求人车分流,使小学更具人性化。(二)总体布局

1.小学主要出入口设于用地南侧,紧邻城市城市道路。最大程度提高小学人流集散速度。紧邻主入口处布置教学办公、物管用房等设施。用地西南角设小学车行入口,主要以车流为主。

2.小学内以低层为主,局部点缀塔式建筑。尽可能利用地形布置建筑,减少土石方开挖量,通过竖向高度的变化,建筑类型的不同搭配,及空间组合的有机变化,构成不同的建筑外形,使小学教学区域、办公区域疏密有致、错落变化,丰富了小学建筑天际轮廓线。

3.根据规划要求,位于小学北侧有集中公共绿地,东侧有运动场地,为小学提供良好的景观及活动中间,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活动环境。

五、交通道路系统

1.小学出入口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共设置2个出入口,且均接入B19路。

2. 小学道路宽为7米,道路纵坡原则上控制在8%以内,长度满足城市规划道路坡道长度限制条件。

3.车道:小学内道路便捷畅通,能方便地靠近各栋建筑,尽端道路设置停车场及回车场。

4.无障碍设计:本次设计充分考虑控制小学内各种道路的纵坡以满足残疾人使用要求,同时确保公共建筑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本小学是一所人性化的小区。

六、竖向规划设计

1.注重“依山就势”的基本原则,尽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

的破坏,合理地利用与改造地形,合理地组织场地的土石方工程与防护工程,场地高差经改造后,均无大于8米的高切坡挡墙,土石方的挖填工程量,达到良好的技术平衡指标。有利于场地的水土保持及排水系统设计。能较好地配合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环境设计及合理解决车行、人行、无障碍等设计要求。

2.建筑在满足朝向要求的前提下,力争顺应等高线布置,建筑均能与山体之间有机结合,采用平台、吊脚、架空等手法体现山地建筑风格,并能为小学做出多平台、多外向空间的教学生活方式。小学的组织能够较好地结合地形、台地形成高低错落、前呼后应的整体态势。

七、小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遵照下列现行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冷轧带肋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0.40KN/㎡,地面粗糙度C类。

(2)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

二、结构设计

(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2) 结构选型

a.小学采用框架结构;

(3) 主要结构材料

a.主体结构砼均为C30。

b. 钢筋:HPB235级(用于梁柱墙箍筋及分布筋);HRB335(用于墙柱纵筋);HRB400(用于梁纵筋);级冷轧扭钢筋(用于小学楼板受力筋)。

f、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三、基础

建筑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结合基岩埋深情况确定基础型式,基岩埋深≦3m采用浅基础,埋深>3m采用人工挖孔桩。

四、半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砼抗渗等级S6。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为绿地小学红线范围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及消防给水系统等。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 设计任务书及有关设计资料。

2、给水

(1)水源

本工程供水水源为市政给水干管,供水压力为0.35MPa(从接口点地面算起),从市政道路给水干管上接二条DN150给水管进入小区。

(2)用水量估算

表一 用水量计算表

最大日用水量为66.79m 3

,最大小时用水量20.64m 3

表二 消防用水量表

(3)给水系统

设置生活与消防各自独立的给水管道,消防管道沿场地道路呈环状布

置,管径为DN150,生活给水管道采用支状。室内给水直接由市政直接供

水。

三、排水

(1)排水体制

设计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水。

(2)污水量

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为60.11m 3

/d ,最大小时排放量为18.58m 3

/h 。

(3)污水系统及处理设施:

本工程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设置在地块南侧的生化池处理,公共厨房、餐厅污水单独收集经过隔油池后再排入生化理池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污水检查井。 (4)雨水量及雨水系统

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

q=2509(1+0.845lgP)/(t+14.095)0.753 (l/s.hm) 其中P=2年,地面径流系数取0.75,雨水总量为500L/s 。

建筑屋面雨水经水落管汇入道路雨水管道,地面雨水经路边雨水口收集,进入地块雨水管道,再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第五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及我院建筑,水道专业的资料进行设计;

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小学的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几个部分;

三、设计内容

1. 供配电

本建筑用电按三级负荷考虑,学校用电指标80W/平方米。

在学校内设置一座专用变电所供学校用电,一回~10KV电源引自市政电力管网。拟设专用变电所一座,内设1台400kVA干式变压器。

配电干线采用树干式及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

2. 照明

按规范要求,在学校走道内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应急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教室及小区内道路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实现绿色照明。

3. 防雷接地

学校按三类防雷考虑;屋顶采用Ф10的热镀锌圆钢作避雷网沿女儿墙明敷作为接闪器,网格小于20×20m或24×16m;利用柱内两根不小于Ф16的钢筋作引下线,引下线间距小于25m;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极。住宅单元总箱、每户电表箱设浪涌保护器。

接地采用TN-C-S系统;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设备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第六章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绿地翠谷●小学

2、用地规模:13602㎡

3、拟建规模:5426.80㎡,小学为24班,建筑类别为多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4、建设功能:小学。

三、设计内容

一)、通风系统设计

1.学校内教室的换气次数不应低于3次/h,并且采取有效地自然通风设施,使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2.学校教学楼内的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按15次/h换气次数确定通风换气量,各层卫生间内机械通风管道接入竖直排风道时,设防止气流回流的止回措施。

3、学校食堂厨房设机械通风系统,由专业厨房公司设计制作。二)空调系统设计

学校教学楼、食堂采用分散式或户式空调器(热泵型),其能效比≥3.2。

第七章燃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二、设计内容

本建筑物天燃气采用中压环状管网供气方式,学校内共有师

生1152人。用气量指标为0.4m3/人.日,不可预见量按计算用气

量的5%计,总用气量为483.34m3/日。

天燃气由市政道路下的天燃气管引入。室外中压天燃气经调压箱调至低压后,经小区天燃气管道送至食堂厨房,使用前设置流量计单独计量。

室外天燃气管道支管采用天燃气专用复合管,直接埋地敷设。

第八章综合管网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次综合管网设计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资料进行。设计综合管网共有六种,分别是:给水消防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电力管网(包括路灯照明)、弱电管网(包括电话,有线电视,小区消防报警,小区安全防范和宽带网),前四种管线又分为两类:一类为压力管网,有给水消防管网、天然气管网;一类为重力流管网,有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综合管网在小区内结合小区建筑、用户使用点情况采用沿道路布置的方式,各类管网在小区内室外部分均埋地敷设方式。

二、用水量计算

1、用水量估算

表一用水量计算表

最大日用水量为66.79m3,最大小时用水量20.64m3。

表二消防用水量表

三、管网布置

3.1给水消防系统

小学南侧有市政给水管可供本工程接口,给水管接口处的水压标高为

0.35MPa。

●从小学南侧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二根DN150的引入管作为本小区给水消防管网水源。室外给水为生活、消防独立系统,设置环状给水管道供小区、消防用水,环状管道沿小区四周敷设,环管管径DN150,在建筑的四周设置DN150的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米。

生活给水采用支状管道供水系统,干管(从小区生活管引入)管径DN100。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室外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供室外消防用水。

室外设置水泵接合器(SQ150-1.6),供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管网加压供水。

室外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塑料管,电热熔连接。

3.2雨水系统

●小学南侧有现状市政雨水干管。

●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制。利用道路上的雨水蓖收集雨水汇入雨水管内,接入市政排水检查井。

●雨水量:根据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

q=2509(1+0.845lgP)/(t+14.095)0.753 (l/s.hm)

其中P=2年,地面径流系数取0.75,雨水总量为500L/s。

雨水管道均采用双壁波纹排水管,埋地敷设,管径为d300~400。

3.3污水系统

●小学南侧有现状市政污水干管。

●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则每日排放污水量38.8m3。

●小学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生化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干管。污水管道管径为d300~d400,污水管道均采用双壁波纹排水管,埋设。

给水、污水、雨水管道接入市政管道的接口位置详综合管网总平面图布置。

3.4电气

本工程10kV电源由市政电力管网引入。高压电缆穿管埋地引入变电所。由各变配电所引出至各楼的电缆穿管埋地及沿桥架敷设。场区内路灯等照明线路采用穿管埋地敷设。

小区闭路电视、电话、宽带线路由市政弱电管线引入,室外弱电线路采用穿多孔PVC管和单孔PVC管埋地敷设至各弱电设备间。由弱电设备间引出至各建筑物的电缆均沿车库顶板敷设。

3.5燃气

本建筑物天燃气采用中压环状管网供气方式,学校内共有师

生1152人。用气量指标为0.4m3/人.日,不可预见量按计算用气

量的5%计,总用气量为483.34m3/日。

天燃气由市政道路下的天燃气管引入。室外中压天燃气经调压箱调至低压后,经小区天燃气管道送至食堂厨房,使用前设置流量计单独计量。

室外天燃气管道支管采用天燃气专用复合管,直接埋地敷设。

3.6竖向布置

由于小区内管网较多,布置密集,为便于维护检修,避免各类管网交叉时发生冲突,干扰,综合管网均分层布置,以满足管网交叉时畅通。管网由上至下埋设秩序是:电信管道-0.7m,电力电缆-0.8m,天然气管道-0.9m,给水管-1.0m,雨水管-1.3m,污水管-1.7m。

第九章消防设计

一、总平面布置

小学南侧临城市道路B19线,西侧为规划中学,该小学用地范围内均设有宽度为7米的消防车道且与城市道路相连,各建筑之间距离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二、建筑单体

小学由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及配套设施组成,均为多层建筑,各栋建筑均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等消防规范要求。

三、给排水消防

12.3 消防给排水

本工程消防给水系统按多层教学楼设防。

1、消防给水系统类型:

本工程设置:

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2、消防用水量:

(1)、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量:25升/秒

室内消防用水量:15升/秒

(2)、一次消防总用水量:

火灾延续时间:

消火栓给水系统为2小时;

(3)、总用水量:

本建筑一次火灾总用水量为288m3,其中:

室外消防用水量:180 m3;

室内消防用水量:108 m3;

3、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为独立消防给水系统,设置环状给水管道供小区消防用水,从市政给水干管上引两条DN150的给水管道与环状管网相连,环状管道沿小区道路敷设,环管管径DN150,沿道路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米。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可由市政管网提供室外消防用水。

4、室内消火栓系统:

在小学教学楼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按室内任何一处发生火灾时均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本消火栓系统为常高压制,火灾时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室内采用环状管网,在室外设置地上式水泵接合器。

四、电气消防

1.供配电

在学校内设置一座专用变电所供学校用电,一回~10KV电源引自市政电力管网。拟设专用变电所一座,内设1台400kVA干式变压器。

2、照明

按规范要求,在学校走道内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应急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

第十章建筑节能

一、设计概述及要求

重庆市属夏热冬冷地区,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据DBJ50-05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结合当前市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对本工程进行节能设计,使建筑节能率达到50%。

二、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建筑规划

小学位置紧临城市道路,建筑在满足朝向要求的前提下,力争顺应等高线布置,建筑均能与山体之间有机结合,通风采光良好。

2.采用200厚烧结页岩空心砖,外保温材料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或挤塑板。

3.屋顶隔热层采用挤塑泡沫隔热保温板。

4.使用符合节能规范要求的外墙门窗产品。

5.用地内尽可能设置绿化,减少硬化地面。

三、给排水节能

1、室内尽量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室内给水低区全部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节省运行费用。

2、卫生器具均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其中公共卫生间龙头采用触摸式,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大便器均采用6L水箱,节约用水。给水管道均采用塑料类管材,过水能力强,沿程损失小,节省能耗。

四、电气节能

1、照明:

学校的主要照明灯具选用三基色T8系列荧光灯,并配功耗低的电子镇流器。过道、楼梯间等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室外照明路灯包括景观灯具等功率大灯具配补偿电容,功率因数补偿到0.9以上,减少了无功损耗。

设计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对各场所照度的规定值控制,不超过规定的照度。照度设计不超过以下数值:学校普通教室300LX,美术教室500LX。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控制各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2、变压器选用:

设计选用SC10节能型干式变压器,该型变压器固定损耗低。设计变压器负荷率控制在70~85%之间,综合费用低。

3、电缆的选用:

电缆的选用在满足了供电负荷的电流大小的基础上,参照根据TOC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经济电流范围表作校核,大部分电缆尤其是大截面的电缆供

电的设备的电流符合经济电流范围。

4、供配电系统:

低压做无功补偿,补偿功率因数到0.9以上。

五、暖通节能

1.所采用的分散式或户式空调器(热泵型),其能效比≥3.2。

2.所有平时通风用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0.32。

第十一章绿化设计及灯饰工程

1.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602㎡,绿地面积为3405㎡,绿地率为25.0% 。

2.重点突出显山露水的个性化城市景观和小学内部观景与景观特色和谐统一。利用山形地势,创建出优美的建筑轮廊线及景观轮廓线,同时也使小学内有着良好的外部景观可远眺远处群山城寨,共享绿色生态体育公园。

3.小学内以公共绿地为轴心,以线、面绿化带贯穿整个小学,庭院绿化及基地绿化与建筑紧密结合地形和不同的组团主题,形成不同的主题景观。小学出入口和公共服务中心的典型的人工景观划分与外部环境不同的空间,并作为创造内部空间的起始点。

4.绿化景观的风格将融合法国卢瓦尔河地区风情。环境小品设计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使其具有使用、观赏、标识等多重功能。

5.小学内配置树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成林,以园景树种作为庭园、绿地及局部的中心景物,如观姿、观花、观果等树种;花灌木、藤木植物绿篱密植结合草皮作为分隔空间、点缀空间,以适合不同的环境和绿地要求,使配置的植物群自然和谐,构图、色彩、季相丰富变化,具有地域特点。

6.公共绿地以体育、休闲为主,除运动场外,另充分考虑小学服务特

点,增设运动性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小学健身运动的开展。

7.道路两侧种植落叶常绿乔木行道树,形成完整的路景观人行遮荫

8.小学部分不考虑立面照明,只在建筑临街面部分位置设置小功率投射灯以烘托气氛。

9.小学中庭内设置景观艺术照明灯具,以高杆庭院灯及草坪灯为主,辅以小功率投射灯对树、小品等作局部照明,所有灯具采用节能型灯具,实现绿色照明。

灯饰:小学部分不考虑立面照明,只在小学绿化带内设置景观艺术照明,灯具以高杆庭院灯及草坪灯为主,辅以小功率投射灯对树、小品等作局部照明,所有灯具采用节能型灯具,实现绿色照明。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方面,合适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收集点利用山体的自然地势,形成大地建筑,造就良好形象,维护小学环卫档次。同时,所有垃圾均由物业管理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小学内无特殊污染源,故仅就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进行论证。相关污水处理方式参见本说明相关设备部

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