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图模型理论分析

巴图模型理论分析

巴图模型理论分析
巴图模型理论分析

(上篇)巴图模型理论分析

1996年,理查德·巴图(Richard Bartle)在一篇名为《红心、梅花、方块、黑桃:MUD游戏玩家分类》的文章中,提出了MUD玩家的四种分类方法。这套分类方法基本是基于玩家的需求进行分类的,所以我称其为基于玩家需求的分类方法。

一,玩家分类

图1. 巴图模型

杀手型玩家:

其主要目的是对游戏环境造成破坏,发泄他们由现实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压力。他们攻击其他玩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这就是杀手得名的原因)。获得等级和装备只是为了使自己强大到可以惹事生非,探索是为了发现新的杀人的好方法,杀手型玩家也有社交行为和社交需求,他们也会组成公会,当然他们成立公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攻击其他玩家,甚至语言社交也更多是为了嘲弄受害者。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越大,他们的成就感越大。杀手型玩家一般不害怕别的玩家的伤害,对游戏环境的质量也不是太关心,他们的交流主要靠行为而非语言,常用的交流语言有:“来杀我啊,胆小鬼”,“呵呵,老子又杀了一个”,“这个服的XX都是垃圾”,“红名公会招人,一起杀人,一起群P,称霸全服”

成就型玩家:

把提升装备和等级作为自己的主要游戏目的,探索地图只是为了得到新资源或者任务需求。社交是一种休闲方式,用来调剂单调的升级、寻魔和交流如何能更好的升级和寻魔。杀人是为了减少抢怪的玩家和除去碍事的敌对阵营玩家和获得装备(传奇类的死亡掉落的游戏),组队的原因是组队有经验的加成,能更快的完成任务。他们交流的主题有:“怎样升级最快啊”,“庆祝自己升到70级,加入满级人员的大家庭”,“当然,我可以带你。但我有什么好处”

探索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由思维的方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审美型玩家(以感性思维为主)和学习型玩家(以理性思维为主)。

审美型玩家会跑到游戏的每一个角落,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截成图,把自己和遇到的别的玩家的故事写成小说发到论坛。他们会一直期待着在游戏中遇到有趣的玩家,发生点什么故事。还会把这种想法制作成视频,也发到论坛上。

学习型玩家则会尝试游戏的各种系统,学习型玩家的乐趣在于了解游戏内部的机制。特别是该游戏独有的新系统,他们热衷在论坛发帖,发表自己的游戏经验,指导别人,对他们而言升级和寻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探索游戏,但这本身对他们而言是很无聊的,因为升级和寻魔大多数是重复性的行为,而杀戮对他们而言也没有太多的乐趣,学习型玩家更倾向于通过插旗PK,来提高自己的技术,研究游戏的技能系统。他们的常用交流方式有:“武器强化研究(论坛发帖)”,“1-30级升级攻略(论坛发帖)”,“你有什么更好的击杀BOSS 方法吗”,“求内测号”。

社交型玩家:

对社交型玩家而言,游戏本身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和其他玩家交互的平台,建立和别的玩家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与人约会、在公会频道聊天、一起下副本、在论坛看别的玩家写的心情故事。进行探索有时也是需要的,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别人在谈论什么,更高的等级装备使他们可以参加到指由高级别玩家才能参与的圈子中(并在那个圈子中获得一定的身份)。他们常用的语言有:“我能和他们一起去参加公会活动吗”,“10.1的时候,咱们组织公会的一起在主城照相吧”,

二,4类玩家比较

CMMORPG中四种玩家的数量:成就型>杀手型>社交型>探索型

休闲游戏中四种玩家的数量:社交型>成就型>探索型>杀手型

对游戏的依赖程度:成就型玩家>社交型玩家>杀手型玩家>探索型玩家成就型玩家对游戏的依赖度最高,他们很珍惜游戏中获得的装备,除非当他们无法因为现实的原因无法再继续游戏,或者游戏无法再提供给他们成就感,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已经投入很多的游戏的,随着成就型玩家的离开,社交型玩家发现他们的朋友越来越少,最终他们也会觉得失落和无聊而离开游戏,随着社交型玩家的离开,杀手型玩家发现游戏里剩下的都是高端的成就型玩家,而这是他们最不想面对的(在没有菜鸟让他们虐杀了)。至于研究型玩家,在游戏的中期当他们发现游戏对他们不再有秘密可言之时,他们就已经离开了。

按照玩家需要释放的压力:杀手型>成就型 >探索型>社交型

杀手型玩家的构成是现实社会中内心最压抑的一部分人,他们中相当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成就型玩家在现实社会成就感得不到满足,退而求其次,追求在游戏中的万人之上,而社交型玩家大多数生活安定,物质较为丰富,但却感到孤独,无聊。

对心理需求的迫切程度:杀手型>探索型>社交型>成就型

杀手型玩家往往是游戏世界里内心最压抑的哪一部分人,他们急需释放宣泄内心苦痛。探索型玩家在玩一个游戏之前,往往已经上网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如果发现游戏内容并不如他们期待的那样有趣,他们就会迅速的离去投入下一个游戏的怀抱。

为游戏消费意愿:成就型玩家>杀手型玩家>社交型玩家>探索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可能是最不愿意为游戏消费的玩家群体了,因为他们很少沉溺于一款游戏,如果一款游戏让他们花费大量金钱,那他们宁可选择一款不收费德尔新游戏。这也就是游戏蝗虫党的由来。而成就型玩家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性,杀手型玩家为了杀人,社交型玩家为了自己的虚荣感都愿意在相应项目上花费一定的金钱。

对自身的信心程度:社交型>杀手型>研究型>成就型

容易使用WG程度:杀手型 >成就型>研究型>社交型

三,4类玩家的相互关系,按照重要性依次为

成就型玩家vs社交型玩家

成就型玩家和社交型玩家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稳定的关系之一,虽然成就型玩家打心眼瞧不起社交型玩家,但是社交型玩家提供给了成就型玩家所需要的成就感,而成就型玩家提供给了社交型玩家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男强力党+女交际花是游戏中的主流爱情模式。但是他们之间偶然也会发生冲突,由魔兽世界玩家和劲舞团玩家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这两类玩家之间的矛盾是最不可调和的。

成就型玩家vs杀手型玩家

成就型玩家并不特别喜欢杀手型玩家。他们自己并不希望受到攻击,除非很显然他们能够胜利。同时他们也很反感在升级和获取装备的重要时刻被打扰,也不愿意每次一开始游戏就不得不为了应付突然受袭而武装自己。少数情况下,为了给竞争者制造麻烦或是获得游戏回报,成就型玩家自己也会使用武力,但是由于这么做往往也会影响到他们自己,他们很少这么做。但是要注意,那些通常的MMORPG游戏都设有PVP内容,这是因为从微观而言,玩家互杀对游戏有利;他能提升游戏中的友情、激烈的体验和强度,因此,过度地减少杀手型玩家的人数将降低游戏的档次,使高级的成就变得过于平庸,这回事的那些成就型玩家让步,因为他们发现任何一个傻瓜只要花足够的时间都可以和自己“做的一样好”。

探索型玩家vs探索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对同类中的佼佼者非常尊重,但对那些平庸者(如伸手党)却毫无怜悯。对于探索型玩家而言,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将一个错误的信息信以为真,并将之广为传播,因为

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权威性。除此之外,探索型玩家乐于将他们的新发现告诉别人,并和别人和睦相处。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基于论坛和贴吧这样慢节奏的展示。由于大多数探索型玩家都正在玩或玩过很多款游戏,但他们之间的交往很少延伸到现实世界。

探索型玩家vs社交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认为自己将给社交型玩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同时他们是很不重要的。除非后者能懂得欣赏探索型玩家的天分,否则并不值得花时间和他们打交道。有一些探索型玩家把和他人的谈话作为探索的一部分,但这是非常少的个案;大多数的探索型玩家会非常有礼貌和谨慎,如果他们一旦发现话题与MUD无关或对话者不能理解谈话内容,他们会设法结束谈话。

探索型玩家vs杀手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常常对杀手型玩家有一种勉强的尊敬,但也认为他们的行为令人厌倦。当你就快完成某事的时候,杀手型玩家跑来攻击你,这多令人讨厌!另一方面,许多杀手型玩家很清楚自己的杀人技巧,并愿意和探索型玩家探讨其中的细节问题。有时,一个探索型玩家也可能会尝试性地攻击其他玩家,这种攻击通常是非常有效。被杀手激怒的探索型玩家也可能决定要自己去“采取行动”。当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对杀手型玩家而言就大事不妙了:被一个低级(游戏中的级别)的探索型玩家跳出来侮辱将使杀手颜面无存并在一夜之间沦为笑柄。不过,探索型玩家并没有杀手型玩家狠毒,也不会通过不断杀人以获得杀手的名声。

社交型玩家vs成就型玩家

社交型玩家喜欢成就型玩家,因为后者为前者表演了可供评论的肥皂剧。如果没有这种框架,将没有能够使社交型玩家聚集在一起的条件(至少最初没有)。注意,社交型玩家并不很喜欢和成就型玩家聊天(除非他们能让后者打开心扉,但这是很难的);他们只是喜欢谈论成就型玩家,有些人可能会把社交型玩家和成就型玩家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女性和男性的关系。

社交型玩家vs社交型玩家

一般情况下,社交型玩家能花几个钟头和别人谈论任何话题,并且以后还会回来花更多的时间谈论。关键点在于是否有开放性的话题。注意,这种话体只相当于一个破冰器,一旦社交型玩家之间交上朋友,他们就将找到其他可谈论的东西,详情可参见反魔兽MM 联盟。

社交型玩家vs杀手型玩家

这可能是玩家类型群体间最容易产生冲突的关系了,社交型玩家往往会因为一次被杀而长时间刷屏杀手或者招呼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复仇。当然,让社交型玩家鄙视杀手型玩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后者拥有反社会的行为,而前者是拥有(或者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对生活更友善和更愿意帮助别人的态度,很多社交型玩家攻击那些和自己无关的红名玩家,仅仅是因为他们讨厌那些杀手。

杀手型玩家vs成就型玩家

杀手型玩家将成就型玩家当作他们天然的捕杀对象。因为成就型玩家不像社交型玩家那么弱不禁风,他们往往有着让杀手型玩家嫉妒的高级装备,击杀他们能带来更多的成就感,他们被杀手捕杀并不会轻易停止玩游戏,否则就要放弃自己的级别。不过对杀手型玩家而言捕杀成就型玩家的最大缺点是他们对被攻击会非常嫉恨,因此会导致复仇,在某些情况下,杀手型玩家也会和成就型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公会,以满足他们双方的需要,但因为二者性格上的冲突,这种联合往往很难长久。

杀手型玩家vs社交型玩家

杀手型玩家特别“喜欢”社交型玩家。因为社交型玩家往往在战斗中表现的不堪一击,其实这是由于社交型玩家在受到攻击时感到非常痛苦而又无力反击,而这正是杀手型玩家所喜欢的。除此之外,杀手型玩家通常都臭名昭著,如果能有一个方法让大家谈论他们,那就是攻击那些朋友众多的人。

社交型玩家vs探索型玩家

社交型玩家通常认为探索型玩家是悲剧性角色,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游戏内虚拟的内容和机制。这两个群体都特别喜欢交谈,但他们谈的内容大相径庭,如果他们凑在一起,那只能是因为探索型玩家想被别人看成很博学,而社交型玩家在那时没有更好的事情做。

杀手型玩家vs杀手型玩家

杀手型玩家之间的相互交互不算多,除非是为了对抗其他更强大的势力。同阵营的杀手型玩家的交互更多是插旗切磋,而不同阵营的玩家之间可能出现反复的相互守尸而爆发大规模的争斗。

探索型玩家vs成就型玩家

探索型玩家和成就型玩家之间的交往并不算多,更多的情况下他们相安无事。

杀手型玩家vs探索型玩家

由于探索型玩家在游戏里的稀少,所以他们之间的交互也不会太多,一般情况下杀手型玩家和探索型玩家的关系是相对友好的,因为探索型玩家往往操作的技术都不错,而且探索型玩家能带给杀手型玩家爱最新的游戏技巧。

(下篇)剑网3实际分析

我们在这里要重点分析的是两个问题:1,剑网3到底定位于那种主流玩家;

2,剑网是否给各种类型的玩家提供了具有足够粘着度的内容。

DNF的定为是探索型玩家和成就型玩家;种菜的定位是社交型玩家;征途的定位是杀手型玩家;而魔兽世界对4中玩家都有很好的粘性。那么剑网3的主要玩家定位是什么呢?剑网3的定位是武侠版的魔兽世界,那么剑网3的定位应该是做一个具有多种吸引力的综合

违规内容。那么剑网3对每一类玩家是否做到了足够的粘着度呢?

1,

杀手型玩家:杀手型玩家几乎很难在剑网3里找到快感,由于剑网3设定到70才自由选择阵营,50级才能进入第一个战场,所以玩家很难形成对抗杀戮的动力。而且对于恶意杀戮的玩家的惩罚力度也很大,而杀手型玩家对游戏的耐心是最差的,这就导致杀手型玩家的压抑心理很难得到宣泄。

2,

社交型玩家:我一直觉得社交型玩家是剑网3的主流玩家群,而MMORPG得社交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帮派系统、师徒系统、好友系统,帮派系统剑网3做的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像魔兽世界DKP系统这样创新的设定。现在的玩家不比以前,交互的手段越来越多,贴吧,论坛,QQ群都可以完成玩家交流的任务。所以感觉剑网3这样这样内置的传统帮派系统已经很难稳固社交型玩家。

3,

探索型玩家:首先,剑网系列的号召力+游戏题材+游戏宣传,使得每一个探索型玩家都想来游戏世界中尝试下,探索型玩家由他们思维的理想----感性程度可以分为:审美型玩家(以感性思维为主),学习型玩家(以理性思维为主),对于什么型玩家而言,洛阳城也许过于简陋了,各个门派也没能让他们看到什么“超乎寻常的建筑”,当然这主要是剑网3写实的风格决定的,

所以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就跑到了体服加入了视频拍摄党的行列。至于学习型玩家,他们一直期待着剑网3能拿出基于传统的武侠文化的,新奇又有深度的游戏机制,但现在的话,现在他们有些小失望。

4,

成就型玩家:成就型玩家是玩家群落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人,魔兽世界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它对成就型玩家的吸引力。但剑网3的成就型玩家们却一直处在各种抱怨状态里,这些抱怨可以分为两类:

4.1 游戏内容太少

满级后可做的事情太少,古井泉的掉率太低,英雄紫装的千分之几的掉率让人心悸。服装样式太少,人物区分度太少,新手玩家下副本不被待见,去战场又没装备只能送死等等等..

4.2 成就感不够强烈

这是成就型玩家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之一。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公会系统对个体的降调作用不够,WOW里一个蛋盾MT带给玩家的成就感恐怕在剑网3里是很难体会到的,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剑网3本身玩的玩家太少,在一个百万人级的游戏成为一个牛X玩家的成就感和在一个十万级的游戏成为一个牛X玩家的成就感也是有差距的。

解决方法,增加对应相应游戏玩家种类的内容

社交型玩家:

1,

增加角色扮演任务,在某些任务里玩家可以扮演成游戏内的NPC比如王遗风、高绛婷去完成某些任务,这样就增加了游戏故事的代入感,玩家不再总觉得是作为第三者加入到游戏中去了。

2,

增加帮派建筑物:帮派建筑物的入口可以设计在洛阳和长安。帮派基地是一个独立的地图,只能本帮玩家进入。

3,

增加帮派任务偷药:玩家加入帮派之后可以在帮派里获得一块自己的土地,种植草药,种子要有帮贡来购买,帮贡可以由玩家捐钱和提升等级获得。

成就型玩家:

1,

增加更新进度说明:不断的告诉玩家下一步的更新内容和将来的更新目标。这对增加成就型玩家对游戏的信心极端重要。

2,

加快更新进度:成就型玩家需要不断取得成就感来摆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失败的阴影,所以对成就型玩家而言,更新的内容并不重要,只要这样东西是他们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获得的,而不努力的人很难获得,那他们就有拥有这件东西的兴趣。

3,

武林至尊争霸赛:玩家通过PK或者战场来竞争武林至尊,成为武林至尊的玩家上线的时候,会有系统提示。

探索型玩家:

1,

增加剑网3独有的游戏机制:吸引探索型玩家是最难的事情之一,因为他们对游戏的忠诚度往往比较低,只有像EQ和魔兽世界中的副本系统,D&D中的职业设定,EVE中的星际战斗这样具有相当独创性的系统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杀手型玩家:

1,

严格阵营管理:比如不同阵营间的玩家不能使用私聊频道。要知道WOW不同阵营的玩家甚至连对方的语言都是听不懂的。

2,

增加任务,加入阵营:

恶人谷的任务是杀死30名,25以上的非本阵营玩家。

浩气盟的任务是杀死10名,恶人谷恶人。

高中物理模型-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秋飏 [模型概述] 在电磁场中,“导体棒”主要是以“棒生电”或“电动棒”的内容出现,从组合情况看有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等;从导体棒所在的导轨有“平面导轨”、“斜面导轨”“竖直导轨”等。 [模型讲解] 一、单杆在磁场中匀速运动 例1. (2005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预测题)如图1所示,R R 125==6ΩΩ,,电压表与电流表的量程分别为0~10V 和0~3A 且导轨光滑,导轨平面水平,ab 棒处于匀强磁场中。 图1 (1)当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30Ω,且用F 1=40N 的水平拉力向右拉ab 棒并使之达到稳定速度v 1时,两表中恰好有一表满偏,而另一表又能安全使用,则此时ab 棒的速度v 1是多少? (2)当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3Ω,且仍使ab 棒的速度达到稳定时,两表中恰ab 棒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 2是多大? 解析:(1)假设电流表指针满偏,即I =3A ,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IR 并=15V , 当电压表满偏时,即U 1=10V ,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I U R A 112==并 设a 、b 棒稳定时的速度为v 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1,则E 1=BLv 1,且E 1=I 1(R 1+R 并)=20V a 、 b 棒受到的安培力为 F 1=BIL =40N 解得v m s 11=/ (2)利用假设法可以判断,此时电流表恰好满偏,即I 2=3A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 I R 22=并=6V 可以安全使用,符合题意。 由F =BIL 可知,稳定时棒受到的拉力与棒中的电流成正比,所以 F I I F N N 221132 4060= ==×。 二、单杠在磁场中匀变速运动 例2. (2005年南京市金陵中学质量检测)如图2甲所示,一个足够长的“U ”形金属导轨NMPQ 固定在水平面内,MN 、PQ 两导轨间的宽为L =0.50m 。一根质量为m =0.50kg 的均匀金属导体棒ab 静止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abMP 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该轨道平面ab 棒的电阻为R =0.10Ω,其他各 部分电阻均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B T 0050 =.。 图2 (1)若保持磁感应强度B 0的大小不变,从t =0时刻开始,给ab 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2乙所示。求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及ab 棒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力。 (2)若从t =0开始,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从B 0开始使其以??B t =0.20T/s 的变化率均匀增加。求经过多长时间ab 棒开始滑动?此时通过ab ab 棒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解析:(1)当t =0时,F N F F ma f 113=-=, 当t =2s 时,F 2=8N F F B B Lat R L ma f 200--= 联立以上式得: a F F R B L t m s F F ma N f =-==-=()/210222141, (2)当F F f 安=时,为导体棒刚滑动的临界条件,则有:

物场模型分析实例:发动机积碳清洗

基于物_场模型的汽车发动机积碳清洗技术分析 1、案例描述: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油中不饱和烯烃和胶质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的一种焦着状的物质,其附着在发动机的气门、燃烧室和气管内壁上,长期累积下来的积碳会加剧汽车发动机的磨损,进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汽车使用者必须及时清除发动机积碳,传统方法是采用含有催化剂的清洁剂对发动机积碳进行清除,缺点是清洗速度慢、清除不彻底。 2、构建传统清除积碳方法的物场模型: 清洗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积碳中的化学成分结合,从而达到活性化积碳化学粒子并使其软化的效果,进而使积碳能够轻易脱落,但是清洁剂在普通的使用手段下,清洗积碳的速度慢,原因是清洁剂活性成分与积碳化学微粒结合能力不足,效果不明显,也就是有用作用不足。这个过程具有两种物质:清洁剂和积碳,一种场:化学能场。于是可以构建出该问题的物场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3、从图1.1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物场模型系统三元件都存在,是一个完 整模型;但普通使用手段下清洗剂并不能起到彻底并快速有效清除积碳的效果,作用显得不足,所以这是一个非有效完整模型。针对作用效果不足的物场模型,76个标准解中的第2类标准解(增强物场模型)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改善。为了达到避免问题复杂化而又能提高积碳清洗效率的目的,即不再往清洗剂中加入其他物质。从而中第2类标准解中查找到以下几个标准解:(1)S2.1.2 双物_场模型:如果需要强化一个难以控制的物场模型,而且禁止替换元素,可以通过加入第二个易控制的场,建立一个双物场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图1.2所示。 (2)S2.2.1 使用更可控的场:物场模型可以通过使用更易控制的场来替换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场而得到加强,如图1.3所示。 (3)S2.2.2 物质S2的分裂:通过加大物质S2的分裂程度,可以加强物场模型,如图1.4所示。 (4)S2.2.5 构造场:通过使用异质场、持续场或可调节立体结构替代同质场或无组织场,以加强物场模型,如图1.5所示。 图1.2 图1.3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 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呈现。它可以是: --一个实体的呈现(如飞机模型) --一种图示(如流程图) --一种公式(如S=v〃t) --一段文字表述的概念(如“桌子是由一个面板及其下面的四条木棍支撑而成的一种家具”) 什么是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的简单化呈现。通常以概念的方式出现(概念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有何作用 1.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 2.指出政策议题的重要方面 3.通过将注意力在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4.提出公共政策中不重要的因素,加深我们的了解 5.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 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政策。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米切尔〃怀特主要的政策制定理论模型 1.精英模型 2.团体模型 3.多元模型 4.完全理性模型 5.有限理性模型 6.渐进模型 7.混合扫描模型 8. 系统模型 从完全理性的假设(最优) →有限理性(满意) →非理性的假设(合理) (一)精英模型 代表人物及著作:1970年托马斯.戴伊(Thomas 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 Zeigler)在《民主的嘲讽》中总结了前辈的精英理论 基本内容: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elite)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 从圣西门到拉斯韦尔 基本要点:社会可以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不拥有权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与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与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

ANSYS-Maxwell涡流场分析案例

1.训练后处理应用实例 本例中的涡流模型由一个电导率σ=106S/m,长度为100mm,横截面积为10×10m2的导体组成,导体通有幅值为100A、频率为60Hz、初始相位ф=120°的电流。 (一)启动M a x w e l l并建立电磁分析 1.在windows系统下执行“开始”→“所有程序”→ANSYS Electromagnetic→ANSYS Electromagnetic Suite 15.0→Windows 64-bit→Maxwell 3D命令,进入Maxwell软件界面。 2.选择菜单栏中命令,将文件保存名为“training_post” 3.选择菜单栏中Maxwell 3D→Solution Type命令,弹出Solution Type对话框 (1)Magnetic:eddy current (2)单击OK按钮 4.依次单击Modeler→Units选项,弹出Set Model Units对话框,将单位设置成m,并单 击OK按钮。 (二)建立模型和设置材料 1.依次单击Draw→Box命令,创建长方体 在绝对坐标栏中输入:X=-5,Y=-5,Z=0,并按Enter键 在相对坐标栏中输入:dX=5,dY=5,dZ=100,并按Enter键 单击几何实体,左侧弹出属性对话框,重命名为:Cond 材料设置为conductor,电导率为σ=106S/m 2.依次单击Draw→Box命令,创建长方体 在绝对坐标栏中输入:X=55,Y=-10,Z=40,并按Enter键 在相对坐标栏中输入:dX=75,dY=10,dZ=60,并按Enter键 单击几何实体,左侧弹出属性对话框,重命名为:aux 3.依次单击Draw→Line 在绝对坐标栏中输入:X=0,Y=0,Z=0,并按Enter键 在相对坐标栏中输入:dX=0,dY=0,dZ=100,并按Enter键 名为line1 4.依次单击Draw→line,生成长方形 对角点为(20,-20,50)、(-20,20,50),名为line2 5.依次单击Draw→Region命令,弹出Region对话框,设置如下 :Pad individual directions (-100,-100,0)、(200,100,100) (三)指定边界条件和源 1.按f键,选择Cond与Region的交界面,依次单击菜单中的Maxwell 3D→Excitations→ Assign→Current命令,在对话框中填入以下内容: (1)Name:SourceIn (2)Value:100 A (3)Palse:120deg (4)单击OK按钮 2.按f键,选择Cond与Region的另一个交界面,依次单击菜单中的Maxwell 3D→ Excitations→Assign→Current命令,在对话框中填入以下内容: (5)Name:SourceIn (6)Value:100 A (7)Palse:120deg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51 2012-8-22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的,在试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模型类型。求解板块模型题首先要从板和滑块两个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滑块与板的特点,滑块未必是光滑的,一个是板的长度,是有限的,是否为足够长的,一个是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摩擦;还要分析板和滑块的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方式为一滑块和一长版结构的,其次,要分析板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特点,两种常见的试题模式:一种是滑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有初速度,一种是板在水平方向受外力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两个模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此类模型题通常运用的物理规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规律。 【例题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长为:l m .,质量为2 kg ,B 与地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一质量为3 kg 的小铅块A ,放在B 的左端,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当A 以3 m /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 对地的位移和A 对B 的位移。 解析:(1)对A :2/4s m g m g m a A A A A A -=-=- =μμ 对B :2/1)(s m m g m m mag a B B A B A B =+-= μμ A 相对地面做匀减速运动, 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x A ,B 的位移为x B ,此时A 、B 达到共同速度v 共,再共同做匀减速运动,经过x 0的位移停止运动. 对A :t a v v A +=0共----------------------------------------① A a v v xA 22 2-= 共-------------------------------② 对B :t a v B A =---------------------------------------------③ 22 1 t a x B B = ------------------------------------------------④ 代值解得v 共=0.6 m/s ,t =0.6 s ,x A =1.08 m ,x B =0.18 m A 对B 的位移m x x x B A 9.0=-=? (2)A 、B 共同运动加速度为2/2) (s m m m m m a B A B A B AB -=++-= μ

物场模型作用模板

3.4基于物-场分析法的方案设计 3.4.1机壳研究 机壳产生的局部模态现象使电磁共振的转速工作点增多,增大了电机设计时避免电磁共振的难度。 1)问题1的物场模型 根据上述问题可以用图3.7所示的物场模型来描述,该模型的三个元素齐全,但是产生了有害的效果。 图3.7 机壳对电机的物场模型 2)问题1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的产生有害效应的物场模型,这种问题有两种解法: a.加入一个新物质(S3) b.增加另一个场(F2) 这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加入一个新物质(S3),用来阻止有害作用。因为压电陶瓷元件降低噪音辐射,所以可以在机壳中加入一个压电陶瓷元件,尽可能的使电机产生的噪声减小。该解决方案的物场模型如图3.8所示。

图3.8 加入压电元件后机壳对电机的物场模型 图3.9 加压电陶瓷方案图 建议用噪音转换器和一个带有控制器的转速计来形成降低噪音辐射的主动系统。可以调节控制器发出的信号,使降音设备的噪音转换器上的噪音最小化。因此控制器可以根据变化进行自设定和自调整。杆元件用于强化压电陶瓷元件的作用。利用压电陶瓷元件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降音的方法,并且需要很小的能量。

3.4.2转子研究 转子结构使电机结构的固有频率下降,对低阶固有频率的下降程度较高。 1)问题2的物场模型 根据上述问题可以用图3.10所示的物场模型来描述,该模型的三个元素齐全,但是产生了有害的效果。 图3.10 转子对旋转轴的物场模型 2)问题2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的产生有害效应的物场模型,采用的解决方案为:选择增加一个物质的方法,即在该图旋转轴上在加一个转子,根据机械传动控制振动器原理,使加上去的转子能外螺旋,且与原来的转子质量不同,在转动过程中使两个转子的相位差减小,从而使振幅减小,最终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该解决方案的物场模型如图3.11所示。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她得基本出发点就是,人们在决策就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得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得就是一个既定得问题,该问题同其她问题得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她问题相比,它就是最重要得。 2、决策者选择决定得各种目得、价值或目标就是明确得,或就是希望利益最大,或就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得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得两个以上得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得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就是相同得,通常会作相同得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得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得自然状态下得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得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得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得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得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得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得人们得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得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得决策方案。 (三)评价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得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就是无法实现得。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得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得就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就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就是首先必须找出与说明问题。问题就是什么?不同得人会有不同得认识与瞧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得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得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得利益瞧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与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得原因就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得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得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得就是与非就是极其困难得。靠分析就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得,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得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得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得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得利益。 第四,决策中得相关分析不就是万能得。决策受时间与资源得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得,甚至长时间得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51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51 2012-8-22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的,在试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模型类型。求解板块模型题首先要从板和滑块两个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滑块与板的特点,滑块未必是光滑的,一个是板的长度,是有限的,是否为足够长的,一个是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摩擦;还要分析板和滑块的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方式为一滑块和一长版结构的,其次,要分析板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特点,两种常见的试题模式:一种是滑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有初速度,一种是板在水平方向受外力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两个模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此类模型题通常运用的物理规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规律。 【例题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长为:l m .,质量为2 kg ,B 与地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一质量为3 kg 的小铅块A ,放在B 的左端,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当A 以3 m /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 对地的位移和A 对B 的位移。 解析:(1)对A :2/4s m g m g m a A A A A A -=-=-=μμ 对B :2/1)(s m m g m m mag a B B A B A B =+-=μμ A 相对地面做匀减速运动, 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x A ,B 的位移为x B ,此时A 、B 达到共同速度v 共,再共同做匀减速运动,经过x 0的位移停止运动. 对A :t a v v A +=0共----------------------------------------① A a v v xA 220 2-=共-------------------------------② 对B :t a v B A =---------------------------------------------③ 22 1t a x B B =------------------------------------------------④ 代值解得v 共=0.6 m/s ,t =0.6 s ,x A =1.08 m ,x B =0.18 m A 对 B 的位移m x x x B A 9.0=-=? (2)A 、B 共同运动加速度为2/2)(s m m m m m a B A B A B AB -=++-=μ m a v x AB 09.02020=-=共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对比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 一、奎德的模型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政策分析过程看做一个由初始阶段、持续阶段和终结阶段所组成的过程,其何时该做什么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及其脉络。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人员在帮助决策者制定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程序是: 1、帮助决策者确定他所需要实现的目标; 2、找出实现决策者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或称备选方案; 3、推断出根据各种备选方案制定的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 4、采用适当的标准将各种备选方案按优排序,或将这些备选方案提交 给决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合适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 5、对选出的备选方案制定一个程式,它能告诉我们,该方案的实施会 产生什么结果,它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我们最初选定的目标。 因此,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 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逻辑上相联系的环节:(1)规划——澄清和约束问题,并决定目标;(2)搜索——辨别、设计和筛选方案;(3)预测——预测未来的环境和运行情况;(4)模式化——建立和运用模型去决定后果;(5)综合——比较和排列方案。具体来说,政策分析是包括如下活动及其循环反复的过程: 最后奎德指出,上述这五个阶段是相互渗透、不能分割的,通常,“最初着

手分析时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这五项工作的,但也许很快就不得不齐头并进了”;因此,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决策内容和分析工作的需要,这五个阶段可交叉、重复、循环,直至我们彻底弄清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决策方案。 二、琼斯的模型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过程认为是一些列准确地实现一个目的的行动或操作,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1)感知/定义;(2)集合或累加;(3)组织;(4)代议;(5)确定议程;(6)规划;(7)合法化;(8)预算;(9)执行;(10)评估;(11)调整/终结。可以将这些功能因素列成下表: 该模型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比较详细的步骤,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其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其还在每一步指出了相应的潜在产品,指出了在哪一步政府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型,对于一些比较常规的政策问题基本可以使用。

物-场模型分析

1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问题描 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 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根 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来查找相对应的一般解法 和标准解法。 2

6.1 物—场分析 每个系统的出现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确定的功能。产品是 功能的实现。 所谓功能,是指系统的输出与系统的输人之间正常的、 期望存在的关系。产品设计中,经常使用到传递函数: y = F (x1,x2,x3,…,x n) 式中y —输出; x1,x2,x3,…,x n—输入。 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F 就是功能。 系统的功能可以是一个比较大的总的功能,也可以是分 解到子系统的功能,也可以一直分解下去,直达底层的功能 为止。底层的功能结构上比较简单,容易进行理解和表达。 3 阿奇舒勒通过对功能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以下3条定律: l) 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S1,S2,F); 2)一个存在的功能必定由这3个基本元素组成; 3)将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 为方便表示,功能用一个三角形来进行模型化,三角形的下边2个角是3个物体(或称为物质),上角是作用或效应(或称为场)。物体可以是工件或工具,场是能量形式。通常,任何一个完整的系统功能,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的物—场三角形进行模型化,称为物—场分析模型。见图7-l。如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用多个物—场三角形来进行模型化。 4

5 F S 1S 2 图6-1 物——场分析模型 6 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S 1和S 2可以是: 1) 材料; 2) 工具;3) 零件; 4) 人; 5) 环境。F S 1S 2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27讲(Word下载)等效场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27讲(Word 下载)等效场模型 [模型概述] 复合场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咨询题,常见的有重力场与电场、重力场与磁场、重力场与电磁场等等,对复合场咨询题的处理过程事实上确实是一种物理思维方法。因此在复习时我们也将此作为一种模型讲解。 [模型讲解] 例1. 粗细平均的U 形管内装有某种液体,开始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L=10cm ,当此U 形管以4m/s 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时,求两竖直管内液面的高度差。〔2 /10s m g =〕 图1 解析:当U 形管向右加速运动时,可把液体当做放在等效重力场中,'g 的方向是等效重力场的竖直方向,这时两边的液面应与等效重力场的水平方向平行,即与'g 方向垂直。 设'g 的方向与g 的方向之间夹角为α,那么4.0tan == g a α 由图可知液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因此, m cm cm L h 04.044.010tan ==?=?=?α 例2. 如图2所示,一条长为L 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方向水平向右,场强为正的匀强电场中,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偏角α时,小球处于平稳状态。 图2 〔1〕假设使细线的偏角由α增大到?,然后将小球由静止开释。那么?应为多大,才能使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2〕假设α角专门小,那么〔1〕咨询中带电小球由静止开释在到达竖直位置需多少时刻? 解析:带电小球在空间同时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差不多上恒力,故不妨将两个力合成,并称合力为〝等效重力〞,〝等效重力〞的大小为: αcos )()(22mg Eq mg =+,令'cos mg mg =α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多源流分析框架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主要讨论了议程的建立和备选方案的产生问题。他所采用的是对组织选择的科恩-马奇-奥尔森(Cohen-March-Olsen)“垃圾桶模型(garbagecanmodel)”1的一种修正形式。金登认为,议程的建立和备选方案的产生中存在着三条过程“溪流”(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和一个“政策之窗”。问题、政策和政治这三条过程溪流主要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它们各自都是按照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发展的。这些分离的溪流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汇聚在一起。解决办法与问题连接起来,而且他们二者都与一些有利的政治势力连接起来。而这种连接只有当政策之窗(policywindows)———竭力提出最得意的政策建议或关于问题的想法的机会———打开时,最有可能出现,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金登的政策之窗就类似于拉雷·N·格斯顿的触发机制,触发机制就是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在政治过程论的发展史上,科恩等人的“垃圾桶”模型不仅塑造了人们理解组织的观念,甚至还从总体上影响了政治科学和制度理论中,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日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共的、消极的公众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事件都可以起到催化作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还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范围、强度和触发时间。窗户打开的原因要么是出现了一些使人非相信不可的问题,要么就是政治溪流中发生了意外的事件。尽管政府议程是在问题溪流或政治溪流中建立的,但如果所有这三个溪流被连接在一起的话,即对一些正在考虑就此采取某种实际行动的项目进行编目。换言之,如果问题、政策以及政治都被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就更有可能出现重大的变化比如广州的禁摩令: 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和政策之窗。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概念入手对“禁摩”政策过程加以应用分析。在“禁摩”政策过程中,问题溪流主要表现在,摩托车的大量存在,给广州市区的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对广大市民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交通事故,当时涉及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占了所有交通事故的一半,而且受伤、死亡的大多是摩托车这一边。广大市民反映摩托车问题的意见、建议逐渐增多,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表达了要求进一步加强摩托车管理的愿望。特别是广州市治安问题,引起了广州市民的不满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两抢”成为人们大街小巷都谈论的话题。交警表示,摩托车已是广州道路交通安全的“头号杀手”。政治溪流首先表现在市领导的调整。2003年,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专门做出指示,要求对广州市摩托车问题加以治理。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反复磋商,并由副市长苏泽群亲自挂帅,而参与此次政策过程的有市政府的主要部门,包括市办公厅、法制、交通、公安、工商、环保、商业、物价、宣传等部门。政策溪流主要体现在方案的制定上。自2003年张广宁市长做出指示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迅速做出反映,极制定出两套方案,并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论证,并最终定下一套满意方案。另外,这与外部的利益集团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汽车行业利益集团是“禁摩”政策的重要推力。多源流分析框架认为,问题、政策和政治这三条过程溪流主要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它们各自都是按照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发展的。这些分离的溪流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汇聚在一起。在“禁摩”政策过程中,政策之窗表现在一些特别引人注目的交通安全事件的发生。据统计,“200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达到516971起,比2002年上升9.0%。在发生的刑事案件中,侵犯财产案件占了91.5%。”42003年4月份以来,全市刑事案件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街面的“两抢”案件,特别是在公共聚集场所、马路上选择目标抢夺群众的项链、手机、提包的案件上升幅度最大,摩托车管理有很大漏洞,驾驶摩托车作案的飞车抢夺案件占48%,这类案件手法简单,逃窜快,容易得逞。这种犯罪行为被人们一致痛恨,于是很快达成一致:严格限制或禁止摩托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

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如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 第四,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 西蒙进一步补充,决策过程中要收集到与决策状况有关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对信息做出最优化的处理与分析,因而不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最佳决策。 有限理论决策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 (1)手段-目标链的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