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诗经》中的“以人为本”精神

浅谈《诗经》中的“以人为本”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3035.html,

浅谈《诗经》中的“以人为本”精神

作者:董业铎刘常飞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诗经》表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特色,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带有亲

切的生活感,使诗成为描写世俗生活最好的艺术。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那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

关键词:诗经;以人为本;文化精神

文学作品丰富的内容以人为中心得以表现,应该是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基本表征。可是,在西方文学,尤其是古希腊文学传统中,人的生活却往往通过神的主宰来实现。在古希腊人眼中,上帝创造了人,神主掌握着人的命运。因此,人在世间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神意的安排。古希腊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据说是盲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是以歌咏氏族部落和过去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古希腊人在公元前12世纪初远征特洛伊城,和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战争,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所写的正是这个“英雄时代”的故事。故事反映的是人的历史,可是《荷马史诗》中,战争的起源却因为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三个争夺那个由专管争吵的女神厄进而斯丢下的“引起争执的金苹果”而起。把神看做人的主宰,认为上帝和众神永远控制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并且以这种观念和情感进行艺术创作,是古代西方文学的重要特征。

可是,在中国文化中,却没有一个像西方基督教那样创造了宇宙和人类,而且一直干预并指导人类生活的上帝。中国文化中的天(或上帝)主要指宇宙的自然力量,天对人的主宰只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出现,而不是有意志的神发号施令,人的命运主要由人自己来把握。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一种所谓天命的东西,但是这种天命决不是把握在神手中的命运,更不是神的预言或征兆,而只是人自身的善恶之行的必然结果。这种观念在周人那里已经根深蒂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在周以后的中国人看来,尽管黄帝、颛顼、尧、舜、禹、成汤、周文等传说中的明君圣王都发迹于天命的眷顾,但天命眷顾他们的原因却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德,也就是靠他们自身的努力获得的。人的命运,或者是国家的命运靠人自身来争取,正因为具有这种面对人类自身的理性精神,中国文化才真称得上是人文文化,中国文学才真正称得上是人的文学而不是神的文学。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表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大雅·生民》和《商颂·玄鸟》这两首诗在写到商周祖先降生时略具有神话因素沉积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众神的足迹,也看不到神对人事的判决和预言。即使在《诗经》中保存下来的商代颂诗里,天命所以垂顾商人,如《长发》诗中所云“何天之休,不竟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这百样的好运归我承受也仍然是商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商的中兴则由于天子能礼贤下士和伊尹的帮助,“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长发》)。《周颂》《大雅》中描写周人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