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弃老俗的道德考察

弃老俗的道德考察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 ■■匿麴圜—▲!__!竺型望里f叁箜尘鱼塾金

‘弃老俗,,的道德考察

钱燕娜

摘要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源远流长。然而,湖北郧县等地发现的大量“寄死窑”的存在和'-3地广为流传的

有关‘‘弃老俗’’的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质疑和挑战。本文从“弃老俗’’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以及伦理道德的角

度进行阐述,对弃老问题提出全新的见解,并指出消除“弃老”的现象是未来中国道德重建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弃老敬老传统道德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186一Ol

一、何谓“弃老俗”

“弃老俗”是指在很多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当家里的老人到了60岁,子女就把他背到t h上的寄死窑里,这个窑洞一股长约2米、宽约l米,高约0.8米。洞口方方正正,洞里5I'-5i z整整,里丽刚好能容纳一个人。从此以后每天送一次饭,每次送饭后就在窑u砌一块砖,一直送饭到将地窖口封死为止,于是原来的寄死窑就成了活人墓。仪在月江口市官山镇两河村旁的丰【LI—h以及附近的吕家河村,就有20多处“寄死窑”。“’

其实,“弃老”的习俗1i仪仅足中国特色。靠!一i间的民族0i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都有“弃老”的习俗。比如,i9世纪的哈逊湾部落就流行勒夕匕年老体衰父母的道德规则平¨习俗。而爱斯基摩人则足将年老的父母抛弃在雪地活活的冻死。还有将年老的父母架到树.J:,众人摇树将老人从树上活活摔死。

“弃老”的习俗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据佛典U载:“过太久远,有困名弃者,彼国土t h有老人者,皆远驱弃。”《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自君王以卜成食蔚肉,农其皮够,被旃裘。j Jj嵩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2《汉’忙伽奴传》称“汉使或言匈奴俗贱老”。。1

二、“弃老俗”产生的原因

关于“弃老”的原因,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我认为二L要原因还是源j i社会生产力发展水i F低下:

一是吲为【1J j二社会生产水‘i,.低下,食物的缺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人的威胁,没有食物就意味着死亡,这时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就开始发挥作门],剩余产品4i足时,年老体衰的老人就成的被淘汰的那部分人。

二足冈为生产力水平低一卜-导致思想观念愚昧,人类生存的根本予段足与_i物性紧密联系的体力,一旦体力衰退就意I柬着生存能』j的衰竭,便可能成为礼会的负担,在那时候,知i;{经验(1',j6t{累并玎i足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体力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要素,在以民族为单位的群居的刁i停迁徙的生活方式rt,,年老体衰的老人往往成为民族的负担,冈此,在生存条什十分艰难的处境下,往往是“老人们自己借口况自己老的,坚描j让亲人将自己杀死”,“这时候步匕_-J二亲近的人手l l I,神d$t f J看来足所以将到的灾难中最小的灾难”。

三、“弃老俗”的道德考察

一般来说,社会f l-.j电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特定的道德);!i!则和习俗,“弃老俗”,实际I:就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5F ——食物极度短缺,刁i牺牲或杀死一部分人就不足以保“更多的能够创造更多剩余产品的人生存下来的1i得1i做“I f|0选择。在现代人眼[{I.这利,习俗实在是太惨忍了,但理性的去分析这个现象,这其实足一利,火家r自己都有利的选择。伦理学人师爱尔维

作者简介:钱燕娜,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军事伦理学教研室。

186修首次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的足有100个人因轮船失事滞暇在一个无物可食的荒岛上.等待着救援,终j:有一灭到了这样的关头,如果不吃人,所有的人都会饿死。这州候,每个人显然都同意扣I签,而中签者自我牺牲,自愿作为剩下的人的食物,被其他人吃掉。从表面_f:看,中签者自我牺牲是害己,但从总体l:看,却足利己。例为他选择了较小可能的死I L。如果他不抽签,是自分之百等死:如果他抽签,却是百分之--rf f|t n性的死亡。

“弃老俗”反应了当时社会一种“老人无用”的普遍观点,随着社会生产力水:'Ff l"J发展的提高,即社会具备了供养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食物时,如果还存在“弃老”则足极1i道德的行为。当人们的生存厉害不发生根本性冲突时,我们应当信奉“不杀一人地增进每个人”的利益的道德原则。社会的财富是靠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现在的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相:年4圣时足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着,刁;能因为现在丽忽略他们曾经.=l=J社会做“;的贡献,并艮老人有着丰富的,|-j_,ri阅历,对1二社会发展而言足一笔升i 可多得的珍贵则富。当社会刁i是单单依靠休,J,而足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以时,就不该“弃老”,“弃老俗”的存t I[f:攮础就从根本上发t E了动摇。社会的进:少,文I姗竹发展,敬老也逐渐成为文明的象征。在我国,自古部有敬老爱老的传说,而老人的智慧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在困家的统治、军人斗争t}I屡建奇功。4‘“弃老俗”的产生源j:当时社会!t-.产力”’低。I-(t',J特殊境遇,礼会生,电力发展水‘r的今灭,按理说,“弃老俗”的存在:苍础已不复存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5也成为当今{l:会所公认的0i争事实,但现实告诉我们,“弃老”的败德恶行仍然数-1JI t:数,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比比皆足。这显然已经小能用经济拈据来搪塞了。这些=;:fi孝的行为,虐待老人的恶行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冲击着我们的道德底线。

孔予口:“穷不俭寿。”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弃老俗”的习俗虽然已经成为遗迹,但足“弃老”的恶行今天仍然随处可见,如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足未来-f,国道德重建的一;t i J缺少的部分。

注释}

(1J闩鹕,}棒芳.湖北的“寄死窥”与睃尔、卜岛的“模f坟”.民俗研究.2005(I).第235—237孤.

(2)《隋I§突厥传》办云.“托f符裔牧为事.随逐水尊.小4陋瞅处”.“贱老暇壮”。{11j脚I;?¨l i f}{々}》)己称I l I.精“重扎戏苦,耐砰丁r.’f't E J:父,m入街少有托时,曹荔脯j t后”。此外.南厅仉族的猎头祭豁也跟北方民族的狩j此、战争样.1|三需要强健猛勇的年轻人.所以这足仉族弃尝的个原Lq。

r勘刘t)“#.走进“寄北麻”.氏f符研究.2(X)3(2).第123~l28虹.

晴)敬,{;的”结粜足老人政治战老人l:持家I q郴务,扎族《老人厅的来协》(依陆氏讲述.刘德荣采录.她前引”代俗源流”,仪礼卷.旃9‘'-96弧)是老人政治们个例r。

蝠)“弃老”到“敬髫”——“老人是个’k”放乖解析/刘守华土编.qt阍R问故事类犁研究.华叫19,l i范大学:111*2}f:.2002{f:版.第616—627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