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

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但出血倾向是华法令抗凝治疗

最主要的并发症,过度抗凝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资料显示:华法令治疗可致全身、腹腔、消化道、泌尿道、支气管、附件出血等[2,3]。华法令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死亡率为33.3%[1]。因其不良反应导致后果较为严重,所以使用该药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本组病例中4例患者因下肢疼痛疑为血栓即给患者用药即为滥用药物。而且研究表明,患者用药后个体差异甚大,患者自身因素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 摄入减少、其它药物影响、原有基础疾病[4]可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使用该药前应做好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情况,方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用药指导患者用药知识缺乏,盲目用药,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5]。华法令抗凝的主要药理机制,是在肝脏内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目前国际通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观察华法令抗凝指标,当INR>5时,有可能发生严重出血,通常以INR2-3为佳。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INR,随时调整用量。本组病例中,8例服药后未测过INR,其余4例也不能按时监测,未经医生指导自行加大药物剂量7例。宣传力度不够,遵医行为差,患者没有真正了解该药的危险性是导致华法令过量出血的重要原因[6]。因此,对于口服华法令的患者应加强宣教,详细告知患者该药的作用、服用剂量、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指导其准确用药,定期复查INR,遵医嘱调整剂量。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树立其用药的风险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肿瘤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约50%的患者在其患病的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出血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液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维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但维持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的恒定却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同时存在许多因素影响该过程,例如疾病本身或药物治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营养不良或肝脏病变造成的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分解、高凝状态、感染等因素。

1 控制出血的护理措施

(1)患者应严格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尽可能陪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大咯血的患者应患侧卧位,呕血的患者应注意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者的不适主诉。

(4)给予较高浓度的湿化氧气,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减轻组织缺氧。

(5)如是表浅部位出血,应给予加压止血并立即冰敷,冰敷时应防止冻伤发生。

(6)鼻腔出血时,可局部使用肾上腺素以收缩血管,局部冰敷,也可使用明胶海绵填塞。患者可根据情况采取坐位、半卧位或患侧卧位。

(7)每次更换中心静脉导管的敷料后要至少按压5-10分钟以减少渗血,也可以在穿刺点处使用明胶海绵(或浸有凝血酶的明胶海绵)以促进止血。一旦出血停止,也不要立即移走明胶海绵,应让它自然脱落,否则会再次出血。

(8)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如: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等。

(9)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一旦出现窒息、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应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10)注意患者出血部位的清洁以预防感染,予以擦澡、更换被服、口腔护理、会阴冲洗、协助坐浴,如疑有感染应立即留取标本并作药敏试验。

(11)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2 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全并整洁,有防止磕碰或摔倒的安全措施,如桌角应用软布包裹,地板

应防滑,病床设护栏等。

(2)尽量避免侵入操作性,包括;血管穿刺、灌肠、导尿、肛塞栓剂及肌内注射等。若不可避免,各种穿刺后,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液,应增加按压止血时间,至少5-10分钟。穿刺时宜选择小号针头,避免使用止血带。留置各种导管时,应充分润滑导管,宜选择小号导管,并加强观察其受压处皮肤及黏膜情况。

(3)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其他预防措施详见患者的健康指导。

3 健康指导

(1)避免可造成身体伤害的活动。提醒患者在使用刀叉、剪刀、指甲刀或其他尖锐物品时应避免弄伤自己,提醒患者应使用指甲刀或网状锉刀修建指甲,并且不要剪得太短,尽量使用电动剃须刀,而不要使用传统的刮胡刀。不要穿紧身衣和质地粗糙的衣物。

(2)应进软食,避免理化刺激,不能进食含有刺、小骨头等易损伤口腔黏膜及消化道的食物。

(3)应使用软毛刷刷牙,避免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避免使用牙线或牙签剔牙。

(4)预防发生便秘,以避免硬便对肠黏膜的损伤和潜在性的颅压增高引起脑出血,可常规使用缓泻剂或软便剂。

(5)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可用液体石蜡油或薄荷油滴鼻剂,增加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

(6)避免阴道灌洗及使用阴道栓剂,指导患者可于性交前使用水溶性润滑剂。每日饮水应在3000ml以上。

(7)不要憋气及剧烈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以避免颅压升高。

(8)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血情况、治疗用药情况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后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消耗大量的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并发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动亢进,引起严重的凝血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低凝状态而出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病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综合

(一)临床表现

1、出血:主要见于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肺、颅内出血等。如有创面或外伤,可以渗血不止,静脉和肌肉注射部位也可出现血肿及渗血。

2、休克或低血压

3、栓塞:早期由于内脏微血管栓塞而累及肺、肠、肝、脑等,因此常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腹痛或腹胀,以及烦躁、昏迷和抽搐,栓塞累及微循环和心脏,表现为脉细速,心率快及血压低。

4、溶血:常表现为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四肢和腰背痛。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静、保暖。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边,防止窒息。

3、立即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注意BP、P、呼吸频率、心率、心律、意识、皮肤出血、颜色、四肢温度、尿量、尿色、大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迅速开通两路以上静脉通路(其中一条给予深静脉置管),按医嘱准确及时给予肝素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潘生丁、右旋糖酐等治疗。对于深静脉穿刺管、留置针应每日在穿刺部位消毒,调换辅料,定时肝素冲管。

5、据医嘱及时抽血检查血小板、凝血时间(O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6、出血的护理:DIC的消耗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肝素治疗期,应尽量减少创伤性检查和治疗,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可扎之过紧。操作要细心、准确、力争一针见血。操作后用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min.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 diaorders)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名词释义

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 diaorders)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分类

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常有家族史。

2.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可分为血友病甲(因子Ⅷ促凝成分即Ⅷ缺乏)及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两型。因子Ⅷ:C及因子Ⅸ的生物合成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故称X?链疾病,两者均为X染色体伴性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携带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因子Ⅷ:C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症状。约1/3患者查无家族史,可能是家族中男性少或隔代遗传而被忽视,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通常自幼儿期即有出血倾向,轻型可在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诊断。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患者可表现为轻微外伤或手术后严重出血,往往在拔牙或小手术时出血不止。少数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出血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出血程度与血浆因子活性(浓度)相凝血功能障碍关。虽然正常止血所需的因子Ⅶ或Ⅸ的活性为25%,但有症状者其因子活性往往低于5%。临床上依据因子活性将血友病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及亚临床型。出血部位以四肢易受伤处最多见,可出现深部组织血肿,血肿大者可压迫附近的神经如: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引起疼痛及麻痹症状;压迫血管可发生坏疸。颈部、喉部软组织出血可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腹膜后、肠系膜出血可有腹痛。重症者可出现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血尿,出血过多者可引起贫血。关节腔反复出血见于重症患者,多发生在轻微损伤后,亦可自发出血。可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急性症状持续3~5天,出血停止后约经数周积血逐渐吸收可不留痕迹。若日久不吸收可致滑膜炎,反复出血可致关节僵硬,最后导致永久性关节破坏、骨质疏松、关节活动受限、变形、附近肌肉萎缩,致成残疾。最常受累的关节在婴幼儿期为踝关节,儿童及成人为膝关节。◇血友病甲、乙凝血因子缺乏与出血程度的关系

血友病甲和乙可在新生儿期发病,但大多在2岁时发病。前者出血程度的轻重与其血浆中的Ⅷ:C活性高低有关:活性为0~1%者为重型,患者自幼年起即有自发性出血、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肌肉、内脏)出血,并常导致关节畸形;2%~5%者为中型,患者于轻微损伤后严重出血,自发性出血和关节出血较少见;6%~20%者为轻型,患者于轻微损伤或手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但无自发性出血或关节出血;20%~50%为亚临床类型,仅于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有渗血现象。

血友病乙型的出血症状及轻重分型与血友甲相似,因子Ⅸ活性少于2%者为重型,很罕见;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因此,本病的出血症状大多较轻。

(二)实验室检查

本病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故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形态、PT、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均正常。APTT延长,凝血活酶生成不良。鉴别两型可做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纠正试验。测定Ⅷ∶C及因子Ⅸ活性(Ⅸ:C),以估计其在血浆中的浓度。

(三)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APTT、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友病甲、乙的诊断和鉴别不难。但需与因子Ⅺ缺乏相鉴别,后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父母均可传递,临床出血症状较轻。依据凝血活酶生成不良,正常吸附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以及血浆因子Ⅺ活性减低或消失可以鉴别。此外尚需与血管性血友病及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因子Ⅶ、Ⅸ抑制物)加以鉴别,后者出血症状与血友病相同,但无家族史及性别、年龄限制且凝血异常不能被少量正常血浆纠正。

(四)治疗

1.补充凝血因子对血友病的出血原则是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使其血浆因子浓度提高到止血水平。一般可用新鲜血浆,严重出血必须外科手术,或心力衰竭者宜用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冷沉淀物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含因子Ⅸ、X、Ⅶ、Ⅱ)。

2.DDAV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同类物质,有抗利尿及动员体内贮存因子Ⅷ的作用,主要用于轻症血友病甲患者,临床常用0.3~0.5μg/kg加入生理盐水20~30mL 内静脉注射,也可用高浓度1μg/kg作滴鼻用,每12小时一次即可。

3.抗纤溶剂能保护已形成的血凝块不溶解,可用于口腔伤口及拔牙时止血,抗纤溶剂往往与补充疗法并用,常用6—氨基己酸4~6g每日4次,日总量20~25g,至拔牙术后72~96小时。也可用对氨甲苯酸(PAM BA)每次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推注或滴注。止血环酸。应注意引起血尿,在尿道内形成小血凝块可致尿路阻塞的危险。

4.局部止血深部组织血肿和关节出血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将患肢置舒服位置。反复出血者应注意置肢体于功能位置,局部用冰袋或绷带压迫、固定。出血停止局部血肿消失后可适当活动。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功能减弱或不凝集。血浆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

正常人血浆因子Ⅷ由低分子量的因子Ⅶ∶C和高分子量的vWF所组成蛋白复合物。本病患者的基本缺陷是vWF合成有障碍,因而出现血小板粘附性降低、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凝集反应,半数以上患者Ⅷ:C也下降。目前认为vWF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故推测本

病的病变可能在内皮细胞。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亚型呈隐性遗传,男女均可罹病,双亲均可传递,也有双亲均无症状者。

(一)临床表现为出血,一般以皮肤粘膜出血为多见,有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月经过多,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血尿、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及产后大出血。关节及肌肉出血甚少见。出血症状最常发生于婴幼儿期,少数病人至成年后才出现出血症状,出血程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

本病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功能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减低或不凝集,而对其他诱聚剂反应正常。血浆因子Ⅶ∶C和vWF∶Ag浓度降低或vWF结构异常。若同时伴出血症状及家族史者有助於确诊。依据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将本病大体上分为三型:①I型: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vWF 量减少,vWF多聚体结构基本正常;②Ⅱ型:通常亦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vWF多聚体有结构及功能异常,本型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等亚型;③Ⅲ型为重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vWF抗原及活性均极低或缺如。本病须与血友病甲(因子Ⅶ:C减少而vWF:Ag 正常)、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缺乏、血小板对多种诱导的聚集率降低)等相鉴别。

(二)治疗轻症患者可采取局部止血措施和(或)用DDAVP治疗,该药可促使因子Ⅶ释放入血循环,提高正常人或轻型病人血浆因子Ⅷ浓度。出血严重者应补充因子Ⅷ、新鲜血浆或全血;有条件可用冷沉淀物和新型vWF制剂,后者富含vWF,可用于所有遗传性vWD患者。反复月经过多者也可口服避孕药,抑制月经。因子Ⅶ浓缩制剂中缺少vWF多聚体,难能纠正本病的出血,故不作首选。本病禁用阿司匹林、潘生丁、保泰松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和X)缺乏,这些因子,需由维生素K参与,在肝合成,通过细胞膜释放至细胞外。严重缺乏时常出现自发性出血。

维生素K可分为K1(天然产物,来源于绿叶蔬菜)、K2(由寄生于小肠或结肠内的细菌合成)和K3(人工合成)。人体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每日约1μg/kg,婴儿每日仅需1μg。维生素K 在肠道吸收需要胆盐帮助,吸收后的维生素K在肝细胞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环氧化物(环氧化叶绿醌),又在微粒体还原酶作用下还原为维生素K;此氧化还原过程有

助于微粒体内羧基化酶将维生素K依赖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转化为γ?羧基谷氨酸,促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生成。故当维生素K缺乏时将影响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

维生素K缺乏有三个主要原因:①食物摄入不足;②胆盐缺乏所致吸收不良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胆道手术后引流或瘘管及长期口服抗生素使肠道细菌群受抑制等;③口服与维生素K有拮抗作用的抗凝剂如:香豆素类可使环氧化叶绿醌积聚,不能还原为维生素K。或长期口服抗生素使肠道细菌群受抑制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

临床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粘膜出血,程度一般较轻。此外,外伤、手术后渗血、血尿、月经过多及胃肠道出血亦常发生。未见深部组织出血及关节出血者。

实验室特点为PT延长,APTT延长,TT正常。因子Ⅱ、Ⅶ、Ⅸ、X活性测定对确诊帮助较大。

治疗首先应解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各种原因或治疗原发疾病,积极补充维生素K。但口服维生素K25~100mg吸收不佳。肌注可使严重维生素K缺乏者,产生血肿,故对有出血倾向者可缓慢静注维生素K10~15mg,如病因不能除去,可能需每月注射一次。

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

肝在凝血因子的合成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除组织因子和因子Ⅳ(Ca2+)外其它凝血因子几均在肝内合成。已知的有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Ⅶ、X、Ⅸ、V及部分因子Ⅷ等;因子Ⅺ、Ⅻ,Ⅷ合成部位尚未肯定,在严重肝病时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血浆水平有所下降。同时肝还可以合成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产生抗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肝尚清除纤溶酶、活化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当肝脏疾病时这些凝血物质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清除功能障碍,抗凝血酶Ⅲ及纤溶酶原合成减少,严重肝病及肝功能衰竭时可发生DIC和原发性纤溶亢进;门脉高压、充血性脾大时,血小板减少等均可导致凝血异常。

临床表现除肝病的原有症状外,常有皮肤、粘膜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瘀点、月经过多、严重者可有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PT、APTT、TT均可延长,可有血小板减少。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和3P试验阳性,均提示并发DIC,需进一步检查。治疗时应以治疗肝病为基础。出血明显,PT延长时可输新鲜血浆、全血或新鲜冷冻血浆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以补充凝血因子。类肝素物质增多时可用鱼精蛋白硫酸盐中和治疗,当肝病合并DIC时,需按DIC处理,但肝素的应用需慎重。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精选干货)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3讨论 3。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 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 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但出血倾向是华法令抗凝治疗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是指因先天或获得性原因,导致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的缺陷或异常,并进一步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主要涉及血管、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异常。治疗时,首先明确诊断,正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如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还是凝血因子数量或质量异常,然后根据病因应用药物。 维生素K1 Vitamin K1 【药理学】为促进凝血过程的维生素类止血药。参与肝脏内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而促进凝血过程,作用较其他维生素K类药迅速、持久而副作用少。 【适应证】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缺乏症、阻塞性黄疸、胆瘘管手术前、慢性腹泻、新生儿出血素质、长期应用水杨酸类和双香豆素类药所致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抑制肠道合成维生素K的大肠杆菌致维生素K缺乏等。 【禁忌证】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不良反应】快速静注时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等。有报道尚可致血压剧降甚至死亡。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⑴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效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损伤。⑵本品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⑶本品用于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min。⑷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澄明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混浊。与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也影响维生素K1的效果。

护理诊断汇总

护理学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 2、织灌流量改变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与呼吸型态改变、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潜在皮肤受损,不能活动、微循环障碍、长期受压或因分泌物、引流液等刺激皮肤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障碍等有关 5、舒适得改变与疼痛、放置多种导管、强迫体位等有关 6、有感染得危险与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操作治疗、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7、体温过高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8、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与呼吸型态改变、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9、潜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 骨科及胸外科【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气管、支气管损伤、血气胸、张力性气胸、胸部伤口疼痛有关 2、体液不足与损伤、失血过多有关 3、疼痛与骨折、胸部组织结构破坏、损伤、手术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躯体受伤、休克、组织结构破坏或剧烈疼痛有关 5、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致伤因子导致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6、潜在并发症:血管及内脏损伤、出血、窒息、感染、肺不张、废用综合征等 普外科【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体液不足得危险与腹泻、呕吐、胃肠减压、禁食、腹腔内脏器出血、严重得腹膜炎症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腹泻、呕吐、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高热、机体代谢增加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不能有效咳嗽、术后疼痛、机体虚弱有关 4、体温过高与感染、体内产生毒素得吸收有关 5、疼痛与腹膜炎、手术创伤、个人耐受能力下降、腹腔内感染有关 6、体液过多与肝、肾功能得损害、下降有关 7、感染得危险与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痰液淤积肺部等有关 8、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腹膜炎、膈下脓肿、肝性脑病、休克等 神经外科【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脑组织发生功能与结构上得损害,脑缺氧、脑血循环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痰液淤积、咳嗽无力、气管插管(切开)或呼吸机得应用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自主进食不能、呕吐、高热、机体代谢增加有关 4、体温过高与颅内感染、继发得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中枢体温调节失常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疼痛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有关 6、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瘫痪、卧床,活动限制、活动耐力下降、舒适状态改变(头痛等)有关 7、有感染得危险与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操作治疗、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一、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得护理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痉挛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功能受损导致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二、急性呼吸道感染 1、舒适受损:鼻塞、咽痛、流涕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 5、疼痛:胸痛与咳嗽、气管炎症有关。 三、肺部感染性疾病 1、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多、痰液粘稠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实质炎症,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5、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有关、 6、潜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呼吸衰竭。 四、肺脓肿 1、体温过高与肺组织感染、坏死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且位置较深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内痰液积聚、肺部感染有关。 4、疼痛:胸痛与炎症波及胸膜有关。 五、支气管扩张症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与无效咳嗽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感染导致机体消耗有关。 3、焦虑与疾病迁延、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4、有感染得危险与痰多、黏稠、不易排出有关。 六、肺结核 1、知识缺乏:缺乏结核病治疗得相关知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有关。 3、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 七、支气管哮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正确使用定量雾化吸入器用药得相关知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 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

保持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但出血倾向是华法令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过度抗凝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资料显示:华法令治疗可致全身、腹腔、消化道、泌尿道、支气管、附件出血等[2,3]。华法令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死亡率为33.3%[1]。因其不良反应导致后果较为严重,所以使用该药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本组病例中4例患者因下肢疼痛疑为血栓即给患者用药即为滥用药物。而且研究表明,患者用药后个体差异甚大,患者自身因素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摄入减少、其它药物影响、原有基础疾病[4]可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使用该药前应做好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情况,方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用药指导患者用药知识缺乏,盲目用

护理诊断汇总

护理学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一、恐惧 相关因素: 1 环境改变。如病人从急诊科至监护室,或从手术室至监护室等。 2 疼痛刺激。 3 疾病预后不明。 4 伤、残及死亡的威胁。 5 无亲人陪伴。1 仔细观察病人情绪,主动与病人亲切交流,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感觉,协助病人寻找恐惧的原因,并进行解释。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室内灯光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3 避免给病人造成恶性刺激,如抢救病人或料理尸体时用屏风妥善遮挡。 5 协助病人寻找减轻恐惧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思想放松等。 6对极度恐惧、情绪过激的病人给予必要的陪伴,适当约束,充分镇静。 7 每天适当安排探视,使病人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二、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 环境改变。 2 疼痛。 3 持续输液、监测。 4 疾病引起的不适,如口干、腹胀等。1 评估睡眠状态。 2 协助病人寻找影响睡眠的原因, 3 提供舒适的环境: 4 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减少病人睡眠时间内的操作,非治疗性操作应集中进行。 5 提供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热水泡脚、适当按摩等。晚上可适当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促进睡眠。 三、组织灌注不足 相关因素: 1 与机体病变有关。 2 失血、失液。 3 使用脱水、利尿药物。1、取休克体位:头抬高20o-30o,下肢抬高15o-20o,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2、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补充的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在连续监测血压、CVP、 尿量等的基础上判断补液量。一般先晶后胶。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时监测血气变化,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4、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SPO2、CVP、意识、口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进出 量等的变化。 5、用药护理: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严防药 液外渗。 6、积极处理原发病。 四、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1 痰液粘稠。 2 咳痰方式不对。 3 病人体弱、咳嗽无力。 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刺激。 5 意识障碍。1、帮助患者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方法,鼓励咳嗽咳痰。 2、早期雾化吸入,以助痰的液化和咳出。 3、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当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时,可进行吸痰,必要时还可用纤支镜吸痰,甚至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以防肺不张。 4、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时,可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5、协助做好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 五、疼痛 相关因素: 1 与组织损伤有关,包括物理、化学机械与生物性创伤。 2 组织缺血、缺氧。 3 感染、炎症。 4 肿瘤压迫。1 仔细观察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发作规律,并做好记录。 2 协助病人寻找疼痛原因及诱因。 3 评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4给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给予精神安慰,配合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 5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减轻疼痛。 六、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1 严重感染。 2 坏死组织吸收。 3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4 高温环境。1、密切监测体温:每四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密切观察其变化。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3、在做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各种引流管护理。 4、降温:对高热病人应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或激素。 5、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及时更擦干汗液,做好病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七、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16.危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获得性凝血病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重症病人的凝血紊乱 (获得性凝血病)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2 凝血的生理学 ? 生理的凝血机制 ▲ “内源性”与“外源性”双途径论 ▲ “启动”与“放大”双阶段论 ▲ “细胞表面模式”论 ? 生理的抗凝机制 ▲ 人体三大天然抗凝物质 ▲ 内皮细胞的抗凝机制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3 经典理论 — “内源”与“外源”双途径论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4 现代理论— “启动”与“放大”双阶段论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5 生理的抗凝机制?天然的三大抗凝物质 ▲蛋白C(PC) ▲抗凝血酶(AT) ▲组织因子途径活化抑制物(TPAI)?其它抗凝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抗凝作用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6 蛋白C 由肝脏合成,被凝血酶或凝血酶/血栓调理素复合体激活为APC,并在蛋白S的辅助下灭活Ⅴa和Ⅷa。APC还具有抑制Ⅹa与血小板结合、灭活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等其它作用。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7 抗凝血酶 一种主要由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对丝氨酸蛋白酶有抑制作用,故对多数诸如Ⅱ、Ⅶ、Ⅸ、凝血因子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但单独AT的抑制活性很低,而与硫酸乙酰肝素(HS)或肝素结合后其抑制速度可被提高达千倍以上。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8 组织因子途径活化抑制因子 由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糖蛋白,在血浆中以游离型和与脂蛋白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但发挥抗凝作用的是游离型。TFPI的抗凝作用的步骤是:先与Ⅹa结合形成Ⅹa-TFPI复合物,然后再与Ⅶa-TF复合物结合为Xa-TFPI-Ⅶa-TF四合体,从而使Ⅶa-TF失去活性。

凝血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27469.html, 凝血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俊堂马风芹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8期 血栓是当前很常见的疾病。检查凝血指标不仅是确诊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也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了有意义的指标。 人体的止血系统 血栓形成始动环节是损伤,可以是外伤也可以是动脉血管壁的斑块破裂,感染、免疫也会造成血管损伤。损伤启动血栓形成的过程为外源性凝血系统。但如果血液淤积或者血流速度减慢,也可以启动血栓形成过程,这是一种接触激活的方式,称为内源性凝血系统。 1.血管收缩:血管受到刺激会发生自然收缩,减慢血流,减少出血量。但止血不彻底,血栓形成启动。 2.一期止血:损伤一旦影响到血管,首先是血小板粘附形成单层盖住创面,接着被活化发生聚集形成团块,也就是血小板血栓,整个过程我们称为一期止血。 3.二期止血:损伤释放出一种促凝物质,称为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后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产生凝血酶;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网装结构,血小板与红细胞填补网孔,血栓加固。整个过程称为二期止血。 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机制 血栓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即损伤导致血栓形成;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 1.损伤因素:外伤或创伤、感染或者脓毒血症、休克、生物/理化因素导致损伤,如蛇咬伤、放射治疗、化学毒气或者药物;免疫性原因导致损伤,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手术尤其是大手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炎症等。 2.血流减慢:血流缓慢则血液中一些凝血因子(因子XII)与存在损伤的血管内皮作用,导致凝血系统接触激活,并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导致血流减慢的原因有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下降或者血管局部压力减低、心力衰竭等;心脏收缩异常,如房颤导致心房失去收缩,心房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心衰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右心或者全心衰竭、心包炎、心包积液、静脉狭窄外来压迫或者腔内堵塞。

1例PICC血栓性堵塞且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1例PICC血栓性堵塞且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9-20T14:45:56.0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作者:陈俊杨春燕于瑶陈纯[导读] 随着医疗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因病人及家属对生命延续的要求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 【摘要】:随着医疗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因病人及家属对生命延续的要求,PICC在老年及临终病房大力开展 PICC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忠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达上腔静脉1/3,上腔静脉血流速度快以达到静脉治疗的效果。为长期需要营养支持的老年及临终住院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维持生命,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留置也可发生并发症,PICC血栓性堵管在所有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可高达21.3%。血栓性堵塞应用尿激溶栓效果好【1】,但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在应用尿激酶溶栓时应慎重。 【关键词】凝血障碍;PICC 血栓性堵塞;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55-01 2017年11月我科1例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发生血栓性堵管,因情况特殊,应用尿激酶对其溶栓,持续监测,密切观察病员病情变化,病员未发生出血,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员,女,79岁,因反复咳嗽咯痰60余年,伴心累气紧1天,呼吸机间断辅助呼吸由外院转入我科,由于病员病情需要曾在外院5月30日留置5F单腔抗压型PICC导管,入科后导管一直处于正常使用状态。11月2日21:00输完新鲜冰冻血浆后正确冲封管,从导管抽取血标本后正确冲封管,于21:57进行输液治疗液体不滴抽不出回血,病员肥胖外周血管条件差,病员拒绝再次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查看病人当时凝血功能状况,凝血酶原时间(PT)12.3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56.3s,血小板(PLT)67X109/L。遵医嘱予以使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PICC导管溶栓。 2 溶栓方法 尿激酶配置浓度为5000U/ml,溶栓指南建议尿激酶溶栓浓度为5000U/ml-10000U/ml,因病员具有凝血功能障碍,医嘱建议从最低浓度进行操作,以降低出血的风险。5F单腔抗压PICC管从注射口到尾端总长60cm,单腔容量为0.5ml,该病人由于外院转入病例未详细记录置入长度,因此最多取0.5ml配置好的尿激酶备用,使用“注射器-负压吸引”的方【2】,取下肝素帽接头,导管末端连接抽有尿激酶注射器,注射器朝下液面朝上,回抽空针,尿激酶因负压进入导管,反复数次,间隔30min,回抽仍不见回血,重复上述溶栓操作,30min后仍抽不出回血,经医生建议加大尿激酶浓度至10000U/ml【3】,重复溶栓操作,2h抽出回血,将导管中的药物和溶解的血液回抽丢弃,无明显阻力回抽顺利,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反复彻底冲洗后用10U/ml稀释肝素液5ml进行正压封管。 3 护理 3.1 尿激酶溶栓前护理做好病员的心理护理,使病员处于一个放松状态,测量病员双手臂围,并记录PICC穿刺处臂围,监测追踪实时凝血功能结果,同时在整个溶栓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需要护士具有责任心和耐心,溶栓的过程有可能时间很长,根据文献记录最长溶栓时间可达60h【4】,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不要急于求成,绝对禁止尿激酶溶液被推送入血液里面。 3.2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在溶栓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根据病员植入到管的直径和型号,正确的计算尿激酶的量,认真记录进入导管的量,病员凝血功能异常及血小板较低,应准确的配置尿激酶的浓度,尿激酶的量尽量不超过导管的最大容量,使尿激酶停留在导管内,不进入血液,预防出血,在尿激酶进入管腔内的同时进行凝血功能,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经12h及24h分别再次查凝血功能,监测是否有出血的风险。 3.3 间断的监测凝血功能,追踪病员的实验室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后0h,12h及24h【5】凝血功能结果分别是PT 1 4.0s,APTT 33.8s;PT 12.6s,APTT 40.2s;PT 11.3s,APTT 27.4s;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情况,病员穿刺点无明显出血,双手臂围为改变。 4 小结 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员进行尿激酶溶栓有一定的风险,在溶栓的操作时,应准确评估,严格计算尿激酶的浓度及量,对病员的凝血功能进行严密的监测,预防出血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尿激酶溶栓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有可能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所以更应该重视PICC 的维护,预防堵管,增加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学习药物的配伍禁忌,在操作过程中正确的冲封管,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减少堵管发生的原因【6】,才能将PICC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减轻临终病员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蒋丽娜.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堵塞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7,(19) 【2】乔爱珍,陈玉静,马威.两种尿激酶间歇溶栓法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3】薛萍,王正芳.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血栓性堵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55-156 【4】马丽君,王平.尿激酶注射治疗PICC血栓性堵塞溶栓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861-862 【5】彭露.尿激酶溶栓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应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稿,2012(32) 【6】林美贞,游新海.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1397-1398

凝血机制异常病人的麻醉

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凝血机制异常病人的麻醉指南 【概述】 1.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测 (1)出凝血异常的临床表现 ①自发性和轻微创伤后出血难止。 ②广泛性出血。 ③出血反复发作和出血持续时间较长。 ④围手术期无法解释的顽固性出血。 ⑤一般的止血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⑥病人有出血史或家族性出血史。 (2)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B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ACT、凝血酶时间(TCT)、D-二聚物、纤维蛋白裂解产物(3P 试验)等。 (3)血栓弹力图(TEG):传统的出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测项目只是以发现血凝块为目标,难以动态直观的对出凝血功能进行监测。而TEG则能动态连续评估血小板(PLT)和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血液中其他细胞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对血浆因子活性的影响,全面分析血液凝固与纤溶的整个过程。临床上TEG主要用于①监测PLT功能;②测定纤维蛋白溶解活性;③明确并诊断凝血因子缺乏或不足;④指导和观察血液成分用于出凝血异常的治疗和效果;⑤高凝状态、DIC诊断。 (4)Sonoclot分析仪:是监测血栓形成黏滞动力学变化的一种新型仪器。其核心是一套极敏感的黏弹性系统,从凝血的机械角度对血栓形成(凝血)做出直观描述,自动定量和定性,以曲线图形表达。曲线可反映初期凝血形成时间(ACT)、纤维蛋白形成速率(凝血速率,正常值15~45U/min)和血小板功能(凝血收缩达峰值时间,正常值<30min)。Sonoclot仪有助于直接对凝血过程的发生与发展作出判断。 2.危险程度的评估 (1)PLT异常:任何手术前都要进行PLT检测,确定PLT数量或质量异常,这对某些特殊手术如神经外科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尤为重要。总的认为①PL T>70×109/L且PLT 功能正常者,术中和术后发生异常出血的可能性小;②PLT>50×109/L者能经受肉眼可及的手术,较大型或急诊手术前为了安全应将PLT提升到(50~70)×109/L以上;③PLT<50×109/L者有可能会发生创面渗血难止;④PLT<30×109/L或伴PLT 功能减退者,术前可有皮肤、粘膜出血征象,手术创口广泛渗血;⑤PLT<20×109/L 者即使不实施手术也会发生自发性出血。继发性PLT减少时,只要解除病因或将PLT 提高到70×109/L以上,即可实施各种手术。原发性PLT减少患者施行脾切除、剖宫产和其他外科手术前,也应做好充分准备。大多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与所使用的药物有关(如阿司匹林),有时PLT功能减退可持续1周,此类病人术前至少应停药8天以上。血管性假血友病(vWD)实际上并不是PLT 缺乏或功能缺陷,而是因为血浆中缺乏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防治vWD病人出血无须输注PLT,通常给予新鲜冷冻血浆(FFP)、冷沉淀物或去氨加压素即可提升vWF。要求手术前血浆F Ⅷ激活物(FⅧ:C)水平达到20%~25%,特殊情况时(伴感染或存在抗FⅧ抗体)则须达到60%~80%。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手术、麻醉期间是否会发生异常出血,取决于手术、麻醉操作所涉及的部位有无扩张的毛细血管存在,以及术中止血是否完善。国内统计表明,此类病人术中异常出血的发生率近60%。

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问答题目:75岁消瘦男性,腹痛、发热,黄疸三天入院,诊断胆石症、胆道感染。经抗炎护肝退黄等治疗10天后好转,出现散在皮下瘀斑,复查凝血功能提示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入院时延长一倍以上。患者入院后主要应用以下药物,问:哪一种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性最大:A、复方甘草酸苷B、还原型谷胱甘肽C、头孢派酮D、熊去氧胆酸E、腺苷蛋氨酸 该患者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病例,在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了非本身疾病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在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中,华法林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还有肝素等。灭鼠药中的敌鼠钠盐、溴敌隆作用机理也是抗凝血,该患者无涉及上述药物或毒物,故可以排除。 在患者应用的药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腺苷蛋氨酸为体内肝脏代谢甲基供体,治疗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为治疗胆固醇性胆结石、胆汁郁积性肝病、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上述四类药物一般不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尚有改善作用。 头孢哌酮是常用药物,在三代头孢中,头孢哌酮的排泄相对更侧重于胆道,肝病和胆道梗阻病人半衰期延长。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具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可与维生素K 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的羧化,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功能障碍,阻抑正常凝血因子生成,引起意外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营养不良及合并使用影响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时,影响较为显著。以头孢派酮、拉氧头孢最为明显。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替安也可引起。当然,若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正常肠道菌群被杀灭,致使需要肠道菌群存在的维生素K合成障碍,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正确答案是:C、头孢派酮 给药剂量须予适当调整,能停用的马上停用,否则每天给药剂量不应超过2g,且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无法更改其它药物的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 10-20mg/d,一般凝血功能可很快好转。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建议收藏)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 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 2。3 抢救治疗 2。3。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

保持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但出血倾向是华法令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过度抗凝有引起严重出血的危险。资料显示:华法令治疗可致全身、腹腔、消化道、泌尿道、支气管、附件出血等[2,3]。华法令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死亡率为33.3%[1]。因其不良反应导致后果较为严重,所以使用该药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本组病例中4例患者因下肢疼痛疑为血栓即给患者用药即为滥用药物。而且研究表明,患者用药后个体差异甚大,患者自身因素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摄入减少、其它药物影响、原有基础疾病[4]可加重出血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使用该药前应做好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情况,方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用药指导患者用药知识缺乏,盲目用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1.目的 1.1为了有效规范肝胆外科护士对弥散性血管凝血患者的护理流程,使患者得到有效的规范护理,改善 患者预后,特订本规范。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3.定义 3.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微小血管内凝固,形成以纤维蛋白和血小板 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继发地激活了纤溶系统。由此而产生的临床以出血、溶血、休克、栓塞和溶血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4.职责无 5.标准 5.1病情观察 5.1.1出血症状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相应体征。 5.1.2微循环障碍症状观察皮肤粘膜紫绀缺氧、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5.1.3高凝和栓塞症状定期抽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试验,并 观察有无黄疸溶血症状。 5.1.4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何。 5.1.5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变化。 5.2对症护理 5.2.1出血的护理 5.2.1.1按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出血护理常规。 5.2.1.2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掌握特殊药物剂量 并正确、按时执行,严密观察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指标。 5.2.2微循环衰竭的护理 5.2.2.1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 5.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5.2.2.3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 5.2.2.4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 5.2.2.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5.2.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理,详细记录。 5.3一般护理 5.3.1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 5.3.2 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5.3.3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 5.3.4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6.流程图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流程(附件一) 7.表单及用物设备无 8.相关文件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