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6)基因突变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后者是诱变育种的基础。

7)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1)与核酸碱基化学反应的诱变剂。(2)碱基类似物(3)移码突变的诱变剂

8)诱变育种一般分为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和筛选三个步骤

9)微生物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人为利用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或原核微生物的接合、F因子转移、转导和转化等过程,促使两个具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发生基因重组,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

10)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可称为“细胞融合”

11)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主要步骤为:选择亲株、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及筛选优良性状的融合子

12)基因工程育种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3)菌种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菌种保藏法、液体石蜡封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沙土保藏法

3、微生物代谢调节与控制

1).微生物自我调节部位:

①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多数亲水分子)和通道;

②控制通量,调节酶量和改变酶分子活性;

③限制基质的有形接近,可存在于不同细胞

器各个代谢库中,其酶量差别大。

2)大肠杆菌糖代谢过程中,许多酶都有激活剂和抑制剂,共同控制糖代谢。

3)酶活性的调节:是指在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它是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4)酶活性调节的机制概括起来有:共价修饰;变构效应;缔合或解离和竞争性抑制

5)酶活性共价修饰调节:

在其他酶的催化下,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开,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有:磷酸化-脱磷酸化,-SH - -S-S-,乙酰化-脱乙酰化,腺苷化-脱腺苷化等。

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种:

可逆性共价修饰酶通常同时存在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在两种不同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或去修饰,从而引起酶分子在有活性形式与无活性形式之间进行相互转变。

如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再如:柠檬酸裂解酶的乙酰化:乙酰-酶+柠檬酸?柠檬酸-S-酶+乙酸柠檬酸-S-酶?乙酰-酶+草酰乙酸

6)酶原的激活过程通常是无活性的酶原蛋白一级结构的改变,被相应的蛋白酶作用,切去一小段肽链,该过程属于( B )

A可逆的共价修饰,B不可逆的共价修饰,C竞争性抑制,D酶结构改造

7) 酶活性的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当底物或调节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能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

象,使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

变构酶通常为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而变构剂则为代谢途径的终产物。

变构剂一般以反馈(feedback)方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最常见的负反

馈调节

别构酶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ATCase

7)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8)酶合成的诱导

在某种化合物(包括外加的和内源性的积累)作用下,导致某种酶合成或合成速率提高的现象。

9)按酶合成对底物的依赖性,微生物体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

酶合成的诱导分为两大类:同时诱导:即当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它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例如,将乳糖加入到E.coli培养基中后,即可同时诱导出β-半乳糖苷透性酶、β-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的合成;

顺序诱导:即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成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10)酶合成的阻遏

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当代谢途径中某末端产物过量时,通过阻遏作用来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生物合成,从而更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的过程。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两种。

(1)、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反馈抑制: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物抑制该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作用(活性)。

反馈阻遏:抑制酶的形成,是由途径终点产物或其衍生物施行的,影响由支点到终点的酶。

(2)、这两种机制都是调节途径终点产物的生产速率以配合大分子合成的速率。最终产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3)、反馈抑制剂是终点产物而不是其衍生物。与经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

(4)、反馈阻遏作用是一广泛现象。它调节氨基酸、嘌呤、嘧啶核苷酸和维生素等分子的合成。受反馈阻遏作用控制的酶,是R基因编码阻遏物蛋白。

11)代谢系统的分子控制机制

?原核基因操纵子分两类:

?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只有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

并随之转译出大量诱导酶,出现诱导现象。

?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

高。由阻遏型操纵子所编码的酶的合成,只有通过去阻遏作用才能起动。

11)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步骤:

1、养分的摄入

2、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

3、小分子构建单位(前体)合成。

4、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

5、这些前体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专有途径

6、在主要骨架形成后,作最后的修饰,成为产物。

12)微生物代谢的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区,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

1、起抗生素建筑材料的作用:丙酮酸是重要的中间体。

丙酮酸→乙酰CoA→羧化得丙酰CoA→聚酮化物,该物是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构成单位。

中间体转化为次级终产物需要经过三个过程:生物氧化与还原、生物甲基化、生物卤化。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是由不同的中间体作为建筑材料合成的。而这些中间体来源于许多分支代谢。

?2、诱导抗生素生物合成:

?α-氨基己二酸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苯乙酸提高苄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L-缬氨酸是环孢菌素A的前体和诱导物

?丙醇诱导红霉素链霉菌乙酰CoA羧化酶,促进红霉素合成。

?3、前体与诱导物的区别

?诱导物在生长期或生产期前起作用,前体在生产期起作用;

?诱导物可以被非前体的结构类似物取代;

?诱导物的诱导系数特别高。

把前体引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关键酶

13)次级代谢物结构的后几步修饰常见的有:氧化

卤化

氨化

甲基化

羟基化

糖基化

酰化

14)复合抗生素链霉素的装配过程:

dTDP双氢链霉糖+链霉胍→拟二糖,双氢链霉糖基转移酶催化此反应。

之后,拟二糖+XDP-N-甲基-L-葡萄糖胺缩合成双氢链霉素-6-磷酸酯,再经氧化成为链霉素-6磷酸酯再经水解成为链霉素

15)次级代谢产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是因为(A )

A参与次级产物的酶的基质专一性不强,B参与次级产物的酶有很强的基质专一性

C前体种类繁多,D变构酶的作用

16)短链脂肪酸为前体的抗生素的合成步骤:

第一步:形成链状聚酮化物,初始前体活性丙酸和丙二酸首先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或其衍生物,然后脱羧缩合成聚酮体。反应位置在胞膜表面的酶处进行。

第二步:链状聚酮化物在次级代谢途径被还原,引入双键或三键产生多烯或多炔类抗生素。也可以进入初级代谢途径合成脂肪酸

第三步:部分还原的聚酮化物链经环化作用形成大环内酯或经重复环化生成四环素或蒽环类抗生素。

17)以氨基酸为前体的抗生素

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丝氨酸和肽类抗生素。

前体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经修饰的氨基酸(D-氨基酸、N-或β-甲基化氨基酸、β-氨基酸、亚氨基酸、前体氨基酸如α-氨基己二酸);与其他代谢物(如糖、脂肪酸)相结合的氨基酸。

肽类抗生素合成机制与蛋白质不同,无转录、无核糖体、无转移RNA和信使RNA。

青霉素合成的前体:α-氨基己二酸、L-半胱氨酸和L-缬氨酸。

青霉素G侧链前体有:苯乙酸、苯乙胺、苯乙酰胺和苯乙酰甘氨酸,适量参入提高产量,过多有毒性。

18)代谢工程是指借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或运用重组DNA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4.培养基

1)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适宜大规模发酵培养基的特点:

1、能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2、发酵后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少

3、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性能稳定、保证供应、适宜

大规模贮藏。

4、所选培养基应该符合整体工艺要求,不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3)培养基的用途:

筛选菌种、保藏菌种、检验杂菌、培养种子、发酵生产等

4)天然培养基(natural medium)

凡利用生物的组织、器官及其抽取物或制品配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5)常见的天然培养基成分有:麦芽汁、肉浸汁、鱼粉、麸皮、玉米粉、花生饼粉、玉米浆及马铃薯等。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等。

6)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 :使用成分完全了解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7)半合成培养基(semi-defined medium)

由部分天然材料和部分已知的纯化学药品组成的培养基称为。

8)液体培养基用途:

用于:

大规模工业生产;

实验室摇瓶试验;

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

9)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

10)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11)基本培养基又称最低限度培养基,指能满足某菌种的野生型(原养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

12)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就可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需求,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

13)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1.碳源(Carbon source)【糖类、脂肪、有机酸】:能源物质,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

2.氮源(Nitrogen source)【无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硝酸钠;有机氮源:豆

饼粉、麦麸、玉米浆、蛋白胨;发酵菌丝体、酒糟】:

构成菌体和代谢产物,硝化细菌的能源物质

3.无机盐类(Mineral nutrition)【P、Mg、S、Fe、K、Na、Pb、Cl、Zn、Co、Mn

等】:

维持酶活力,调节渗透压、pH值、电位等

4.特殊生长因子【生物素、硫胺素、肌醇等】:

构成辅酶的组成部分,促进生命活动

5.水:溶解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14)下列物质中属速效碳源的物质是(B )

A玉米浆、B葡萄糖、C淀粉、D明胶

15)下列物质中属于速效氮源的物质是(B )

A玉米浆、B、氨水、C蛋白胨、D葡萄糖

5、培养基灭菌

1)灭菌的概念:是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物料和设备中一切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2)发酵过程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

1、设备灭菌并确保无泄漏;

2、所用培养基必需灭菌;

3、通入的空气必需除菌处理;

4、种子无污染,确保纯种;

5培养过程中加入的物料必需灭菌并确保加入过程无污染。

3)常规加压灭菌法

盛有适量水的加压蒸汽灭菌锅加热煮沸,彻底驱尽冷空气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至121℃(压力为1kg/cm2或0.1MPa或15磅/英寸2 ),时间维持15~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7kg/cm2或10磅/英寸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4)连续加压灭菌法主要操作: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培养基一般在135~140℃下处理5~15秒钟。

5)对数残留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受热死亡符合单分子反应动力学即微生物的热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热死亡动力学方程dN/dτ=-KN 式中:N------- 残存的活菌数(个)

τ-------- 灭菌时间(min)

K------- 杀菌速率常数(min-1)或叫死亡速率常数。

dN/dτ------- 菌的瞬时变化率,即死亡速率。

6)在具体的理论灭菌时间计算时,将上式积分和转换得:

τ=(1/k)ln(No/Ns)

τ---灭菌时间(秒)

k---反应速度常数,或灭菌速率常数(min-1)或叫死亡速率常数。K是判断微生物受热死亡难易程度的基本依据,其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和加热温度有关(s-1)

No---灭菌开始时,污染的培养基中杂菌个数(个/ml)

Ns---经过灭菌时间T后,残存活菌个数(个/ml,一般取0.001个。)

只随灭菌温度变化的灭菌速度常数的简化计算公式:lgk=-14845/T+36.127。

7)工业上湿热灭菌分为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

8)一台连续灭菌设备流量G=6m3/h,发酵罐装料容积40m3,原始污染度107个/ml,要求灭菌程度Ns=10-3个/批,灭菌温度T=131℃,此温度下k=0.25s-1,试求维持时间τ及维持罐的装料容积v约需多少?

9)发酵生产中制备无菌空气的大致过程:

空气→空压机→贮气罐→冷却→除油水→→加热→

空气预处理

总过滤器→分过滤器→→无菌空气

空气过滤

10)空气过滤除菌介质:1、棉花:

2、玻璃纤维:

3、活性炭:

4、超细玻璃纤维纸:

5、石棉滤板:。

6、烧结材料过滤介质:聚乙烯醇过滤板。

7、新型过滤介质:微孔滤膜

6种子的扩大培养

1)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2)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3)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4)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5)优良的种子细胞或菌体的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色素、颗粒等):单细胞:菌体健壮、菌形一致、均匀整齐,有的还要求有一定的排列或形态;

霉菌、放线菌:菌丝粗壮、对某些染料着色力强、生长旺盛、菌丝分枝情况和内含物情况好。

7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1)发酵的概念:

原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乳酸或乙酸、乙醇的分解代谢过程。

现在,广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条件下,经特定的代谢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程。

2)一般来说,微生物学的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

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

3)分批培养又称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添加消泡剂和调节pH, 与

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属于非稳态过程

4)分批培养过程中,随着微生长细胞和底物、代谢物的浓度等的不断变化,微生物垢生长可分为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死亡期等四个阶段

5)生长关联类型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与生长有联系的和与生长无联系的类型

q P=Y P/Xμ和dP/dt=βX

6)静止期的菌浓:静止期的菌浓与初始的基质浓度成正比关系X=Y x/s(So-St),

7)写出Monod方程和Ks的意义μ=μm S/(Ks+S) Ks为饱和常数(mg/L), 其物理意义:当比生长速率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它的

大小表示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亲合力大小。KS越大,表示微生物对营养

物质的吸收亲和力越小;反之就越大。

8)补料分批培养: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介于分批培养过程与连续培养过程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

准稳态的特点:输入的基质等于消耗的基质,故dS/dt=0;虽然培养液中的总菌量XT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细胞浓度Xt并未提高,即dX/dt=0,因此μ=D。这种情况称为准稳态。

?补料分批保持准稳态的条件:

?D<μmax;Ks?So

?补料分批的参数特征:

?1、dS/dt=0,输入的基质等于消耗的基质

?2、细胞浓度Xt并未提高,dX/dt=0

?3、μ=D,D=F/(Vo+Ft)

9)连续培养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微生物细胞能在近似恒

定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培养方式。

10)连续培养的特点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的浓度、产物的浓度、PH值以及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比生长速度等可以

自始至终基本保持不变,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

因此连续培养的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产物的代谢均处于恒定状

态,可达到稳定、高速增微生物细胞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连续培养只要控制D,即改变培养基的供给量F,就可以控制μ在任意可调水平,而μ是微生物的特性参数,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参数,而在连续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操作状态参数D来调控μ,因而称此类反应器为外控式的微生物反应器

11)微生物代谢参数按性质分可分三类:

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排气氧

(二氧化碳)浓度等

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pH、产物浓度、、核酸量等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基质消耗速率、关

键酶活力等

12)补糖的依据:残糖量、pH值、Qc、菌浓和形态、粘度、溶氧、尾气中O2和CO2的含量、发酵液的总体积

补糖量控制的经验方法是:根据经验,以最高产量的罐批的加糖率为指标,并依据菌体浓度、一定时间内的糖比消耗速率和残糖等加以修正。

例:

青霉素发酵开始补糖在残糖降至1.5%, pH开始回升时补糖。补糖量以最高罐批经验量为参考。

前期0—40h 中期40—90h 后期90以后

每小时加糖量0.08%-0.15% 0.15% - 0.18% 0.15% -0.18%

13)发酵工艺中,氮源浓度的控制措施:

控制基础培养基中的配比。

通过补加氮源。

14)发酵工艺控制过程中,磷酸盐浓度的控制原则:一般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宜浓度。对于初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采用足量;对于次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

采用生长亚适量。

15)过高的比生长速率和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μ过高,S消耗过快,有限的营养基质只能用于生长,而不足于产物合成。

2、有毒中间产物的快速积累,会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抑制产物合成。

3、X过高,增加OUR,且发酵液粘度增大,减小OTR。

CL减小,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最适μ为等于或稍大于μC

OUR=OTR时的菌体浓度为最适菌体浓度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目标为保持稳定的临界菌体浓度和临界比生长速率,以维持呼吸临界溶氧浓度为前提的耗氧速率与供氧速率的平衡,从而使产物合成速率和比速率达到最大值。

16)温度对发酵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发酵反应的速率,二是影响发酵反应的方向

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同时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当温度低于300C时,这种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温度达到350C时,金霉素的合成几乎停止,只产生四环素。这说明温度影响发酵反应的方向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

17)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用公式表示发酵热的影响因素: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氧化而产生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提供细胞合成和代谢产物合成需要的能量,其余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

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比厌氧发酵产生的热多

在培养初期,菌体处于适应期,菌数少,呼吸作用缓慢,产生热量较少。

菌体在对数生长期时,菌体繁殖迅速,呼吸作用激烈,菌体也较多,所以产生的热量多,温度上升快,必须注意控制温度。

培养后期,菌体已基本上停止繁殖,主要靠菌体内的酶系进行代谢作用,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渐减弱。

如果培养前期温度上升缓慢,说明菌体代谢缓慢,发酵不正常。如果发酵前期温度上升剧烈,有可能染菌,此外培养基营养越丰富,生物热也越大。

18)发酵过程温度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大量的菌体,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谢,使菌生长迅速;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

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溶氧浓度也可髙些。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

3、根据菌生长情况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菌生长慢,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

19)发酵过程pH变化的原因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2、产物形成

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

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

(2)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3)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pH影响代谢方向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谷氨酸发酵,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pH对菌体生长影响比产物合成影响小

例青霉素:菌体生长最适pH3.5~6.0,产物合成最适pH7.2~7.4

四环素:菌体生长最适pH6.0~6.8,产物合成最适pH5.8~6.0

克拉维酸发酵中存在问题是在pH低时菌体生长受抑制,在高pH时克拉维酸要分解,如何解决?

由于CA生产的最适pH和减少CA分解的pH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批发酵中应用了pH变换策略,使发酵pH由中性pH7.0变换为酸性pH6.0。

在发酵前期,在细胞生长和产生CA期间控制pH7.0,4d后,当CA产量达最高值时,变换pH为6.0,以减少CA分解。最高CA浓度可保持24h。由于改变pH,使CA分解速率明显降低。

20)发酵过程的pH控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调节好基础料的pH。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3、通过补料调节pH。4、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

加酸碱调pH。5、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

21)过高的比生长速率和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μ过高,S消耗过快,有限的营养基质只能用于生长,而不足于产物合成。

2、有毒中间产物的快速积累,会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抑制产物合成。

3、X过高,增加OUR,且发酵液粘度增大,减小OTR。C L减小,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最适μ为等于或稍大于μC

OUR=OTR时的菌体浓度为最适菌体浓度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目标为保持稳定的临界菌体浓度和临界比生长速率,以维持呼吸临界溶氧浓度为前提的耗氧速率与供氧速率的平衡,从而使产物合成速率和比速率达到最大值。

21 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

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 O2·L-1·h-1 。

r= QO2 .X

CCr: 临界溶氧浓度, 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又称临界氧值。

影响需氧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如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耗氧量不同;同样是需氧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耗氧量不同,如产黄青霉的QO2=3.9、啤酒酵母的QO2=8.0,大肠杆菌QO2=10.8

一般来说,细胞越简单,生长速度就越快QO2就越高。

2、不同的生长阶段:延迟期QO2 低,对数生长期QO2高,稳定期QO2不再增加。

菌体生长期的耗氧率大于产物合成期。因此培养液的QO2达到最大值时,培养液中菌体的浓度也达到了最大值。

3、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生物的需氧量影响尤为重要。一般

地,在一定范围内,QO2随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他也有影响。

4、培养条件:温度越高,营养成分越丰富QO2的临界值越高;当PH最适时,微生物

的需氧量最大。

5、二氧化碳浓度:浓度高时影响菌体呼吸

6、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CL大于CCr时,正常发酵;CL小于CCr时,影响发酵。

发酵液中氧的传递方程:dc/dt=Kla(c*-c L),各项的意义:dc/dt单位时间内发酵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mmolO2/(L.h);Kla为以(C*-C)为推动力的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h-1;c*为氧在水中的饱和浓度mmol/L; c L为发酵液中溶氧浓度,mmol/L.

由上式可见:凡是使Kla和c*增加的因素都可以使发酵供氧改善。

溶氧控制的一般策略:

前期大于临界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中后期满足产物的形成。

21)呼吸商:耗氧速率OUR可通过热磁氧分析仪或质谱仪测量进气和排气中的氧含量计算而得,并最终计算出呼吸商RQ=CER/OUR

RQ可以反映菌的代谢情况,酵母发酵,RQ=1,糖有氧代谢,仅生成菌体,无产物形成;RQ>1.1,糖经EMP生成乙醇

发酵前期的RQ值小于1;发酵中期RQ值略有增加,糖代谢不仅用于生长,也用于维持和产物合成;发酵后期,产物的还原性比基质大时,RQ值增大,产物的氧化性比基质大时,RQ值减小。

21) 工业上常用的化学消泡剂的类型:天然油脂类;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聚醚类;硅酮类(聚硅油类)

22)染菌的途径有哪些?1、设备渗漏2、空气带菌3、种子带菌4、灭菌不彻底5、技术管理不善

总染菌率%=

发酵液消泡方法:

–改变培养基成份,减少通气,选育新生产种

化学法:添加消泡剂(油类等),应用面广

机械法:靠机械强烈振动,压力的变化,使气泡破裂,或借助机械力将排出气

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

北化生物工艺学问答题与答案1

一.简述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应用于发酵的优势。 1.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微生物种类在10万种以上,具有多种代谢方式。在生化过程 中积累不同种类的代谢产物,用于多种发酵工业的生产,产品丰富,如(。。。。)。营养谱极广,生长要求不高,繁殖快,自然界分布极广,适宜生产研究就地区取材。 2.高面积-体积比,代谢能力强。其比表面积相当大,利于微生物与环境进行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具有高代谢速率。其代谢强度高于高等动物千、万倍。 3.生长迅速,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最快的繁殖速度,在工业上有重要意义。适宜条件 下能达到几何级数增殖。 4.适应性强,容易培养。代谢灵活,酶系可受诱导,以适应环境变化。其诱导酶可占 蛋白的10%。故其可耐高温、低温、盐高盐,高酸碱、干燥、辐射、毒物等极端环境。 5.易变性。诱变剂容易使其遗传物质变异,改变代谢途径,产生新菌种。而次特性对 菌种保藏、发酵等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用于发酵的优势:不需高温设备,利用原料比较粗放,主要采用低廉的农副产品,不需特殊催化剂、副产品少,无毒性。 二.常用工业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列举三个典型,并说明其主要产品。 1细菌,醋杆菌属有醋化醋杆菌(食醋),巴氏醋杆菌(食醋)。弱氧化醋杆菌(山梨糖、酒石酸等)。 乳杆菌属:德式乳杆菌(左旋乳酸) 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α-淀粉酶,蛋白酶,诱变后生产肌苷,鸟苷) 梭菌属:丙酮丁酸梭菌(丙酮丁醇) 大肠杆菌:(天冬氨酸,缬氨酸,苏氨酸,) 产氨短杆菌:(辅酶A) 2放线菌,链霉菌属:灰色链霉菌(链霉素),金色链霉菌(金霉素),红霉素链霉菌(红霉素) 小单孢菌属:绛红小单胞菌(庆大霉素),棘孢小单孢菌(庆大霉素)。 3霉菌,曲霉属:黑曲霉(酸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米曲霉(糖化淀粉酶,蛋白酶)。黄曲霉(液化淀粉酶) 青霉属:产黄青酶(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维c),桔青霉(桔霉素,脂 肪酶等),娄地青霉(干酪,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 根酶属:黑根霉(果胶酶),米根霉(酒曲,乳酸),华根酶(液化淀粉酶) 红曲霉属:红曲霉(淀粉酶,麦芽糖酶) 4酵母菌:酵母属:啤酒酵母(啤酒,面包,饮料)。 裂殖酵母属,发酵糊精,菌粉。 假丝酵母属:产朊假丝酵母(饲料、蛋白质),解脂假丝酵母(发酵煤油。石油脱蜡) 毕赤酵母(固醇、苹果酸、) 汉逊氏酵母(乙酸乙酯) 球拟酵母属(多元醇,氧化烃类) 红酵母属(产脂肪) 三.简要说明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操作步骤: 1.出发菌株的选择:①自然界分离的野生菌株②通过生产选育,自发诱变的菌株③已 经诱变的菌株。高产菌可先进行杂交再作为出发菌株 2.菌悬液制备:使细菌同步生长,悬液经玻璃珠打散,并用脱脂棉过滤。处理细菌的

新编生物工艺学思考题

生物工艺学 1.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技术和产品:①经验生物技术时期(面包啤酒酸奶麻沸散);②近代生物技术建立时期(300倍显微镜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乳酸酒精发酵青霉素有机溶剂); ③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青霉素投产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④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动植物)。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②材料的预处理;③所需菌种的分离;④菌种的培养;⑤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2.菌种的选育方法:①自然育种;②诱变育种;③抗噬菌体菌种的选育;④杂交育种;⑤原生质体融合;⑥DNA重组技术。 3.诱变选育的经典流程(包括诱变和筛选):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平板→挑取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挑出高产斜面→留种保藏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复筛→挑出高产菌株作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罐试验,中试考察→大型投产 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其它筛选方法相比较有哪些优点:①去除了细胞壁的障碍,亲株基因组直接融合、交换,实现重组,不需要有已知的遗传系统;②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亲株的基因组之间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子;③重组频率特别高,因为聚乙二醇作助溶剂;④可以和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

把由其它方法得到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⑤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钝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子。 5.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准备;②载体;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 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6.菌种常见保存方法及其特点:①斜面冰箱保存法(短期、过渡的方法 3~6月);②沙土管保藏法(适合于产孢子或者芽孢的微生物一年左右);③菌丝速冻法(不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④石蜡油封存法(适用于不能利用石蜡油作碳源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保存期一年左右);⑤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快速将细胞冻结,保持细胞完整,且对各种微生物都适用五年左右);⑥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适用范围最广保存期最长)。 1.微生物代谢调节控制部位:养分的吸收排泄、限制基质与酶的接近,控制代谢流程。 2.微生物次级代谢特征:1.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合物 2.含有少见的化学键 3.一种微生物所合成的次级代谢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4.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可以产生分子结构迥异的次级代谢物 5.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比生长对环境因素更敏感3.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步骤:①养料的摄入;②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③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④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⑤这些前体进入次

南昌大学 生物工艺学题库

名次解释: 1、下游过程: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物质的分离,其目的是把生物反应液内的有用物质分离出来,获得所需的目的产品 2、离心分离因数 3、高压匀浆法:属于液体剪切破碎方法之一,是借助于高压匀化作用的液体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高压匀化是通过碰撞、剪切、空化和高速作用的综合效应来起作用的。 4、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用雾化器将原料液分散成细小雾滴,并用热空气与雾滴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干燥而获得粉粒状产品的一种干燥过程。 5、细胞破碎率:定义为被破碎细胞的数量占原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比数,即:S=[(N0-N)/N0]*100 6、热沉淀: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很容易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很小,容易沉淀,利用这一现象,可根据蛋白质间的热稳定性差别,进行蛋白质的选择性热沉淀,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 7、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可扩散穿过膜,高于膜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则被保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8、反渗透:当渗透过程进行达到平衡时,若在溶液的液面再施加一个大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溶液向溶剂一侧移动,这就是反渗透 9、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之比成为分配系数。可用下式表示:K=C1/C2。K为分配系数;C1为分配平衡时在萃取相中的溶质浓度;C2为分配平衡时在萃余相中的溶质浓度。 10、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双水相萃取的特点是能够保留产物的活性,整个操作可以连续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极有前途的新型分离技术。11、离子交换树脂: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剂,包括合成离子交换剂和天然有机大分子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典型的凝胶,一般统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12、大孔树脂:孔道直径应比扩散离子大三倍以上,基本特点是在整个树脂内部,无论干、湿或收缩、溶胀都存在着比一般凝胶剂更多更大的孔道,布满树脂内部。 13、亲和层析:是将有亲和吸附作用的物质分子偶联在固体介质上作为固定相,用以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的液相层析法。 14、离子交换层析:是指带电荷物质因电荷力作用而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分配得以相互分离的技术 二、问答 1、生物分离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1.通常处理的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产品的浓度一般很低 2.生物产品很多是生化活性物质,易受环境因素如温度、PH、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的影响,甚至失活,因而也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往往要求极高 2、生物物质分离的四个基本步骤 答:1.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去除因为发酵终止时,发酵液中总是混杂有固体物,所以细胞及不溶性物质的分离是提取发酵产品的重要步骤

组织行为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09秋行管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示 米久奇2010-11-29 前言: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示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 第二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201010市电大) 第三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012市电大)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 1、行管专科《组织行为学》为开卷考试。 2、复习主要材料:教材《新编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参考范围及题型(201012市电大)。 3、考试试题共有5种:判断、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4、答题时,客观题,必须准确回答,否则不得分;主观题,在准确回答要点的基础上,一定要适当阐述发挥,否则会扣分。不要留空白。 5、复习如遇到难题,可上网提问,我将解答。 6、形成性考核分占30%。网上课程讨论学习记录或平时书面作业、到课情况、自学文字教材情况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组织部分。 7、请大家认真准备复习,考试时可以带教材和资料,但不得传递资料! 8、考试时间:2010年12月11日15:00—16:30,开卷考试。 第二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201012市电大) 一、名词解释:第3页 1、组织行为学 2、个性 3、工作团队 4、激励 5、激励因素 6、保健因素 7、人际关系 8、群体规范 9、领导 10、组织 11、和谐组织 12、工作生活质量 13、组织设计 14、组织文化 15、组织变革 16、组织发展 二、简答题第4页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 4、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 5、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 6、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 7、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 8、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内聚力有何作用? 9.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应用。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 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

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 (B) A、维生素 B、生长素 C、肝素 D、链霉素 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 (C) A、洛伐他汀 B、干扰素 C、肝素 D、细胞色素C 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 (D) 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 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 (A) A、免疫抑制剂 B、酶类药物 C、酶抑制剂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 (D) 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 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 (D) 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组织行为学 第六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思考题 2、你所处群体中的气氛如何?对群体成员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答:群体气氛主要包括:群体的风气、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群体的风气会对群体中的成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群体风气对行为有规范作用。在我所处的群体中整体的风气很好,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大家互相帮助,在物质方面不相互攀比,同学之间很友好,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建议。群体的领导方式主要有:沟通、支持下属、尊重下属、公正无偏、行为一贯及展示能力等特点。在我所处的群体中并无明确的领导者,同学之间都很平等,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大家互相支持、相互尊重,解决问题是大家各施所长。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这两类。在我所处的群体中大家团结互助,相处的很和谐、没有紧张感,相互谅解、真诚的提供和接受有益的建议,细致耐心的交流问题。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之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很融洽、每个人都向外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3、目前我国企业中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除奖金外是否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奖励措施?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即只能防御疾病、治疗创伤,但不能提高体质。激励因素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对于奖金来说既可以成为保健因素满足人的个人生活,也可以成为激励因素满足人的成就感。除奖金外企业还应注重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适当的给人一些发展、晋升的机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中的一些重要决策,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员工自身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 5、请评价公平理论,兼评中国企业的公平问题 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并且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这种比较分为两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即为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和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社会比较。纵向比较即为把自己目前所获报酬与目前投入的努力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过去投入的努力的比值进行比较。公平的评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很多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估计过低;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大多数人会把标准偏向对自己有优势的一方;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在评定绩效时,如何评定成为了主要问题,在中国企业中个人资历被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多数情况只因某位员工的资历老,就会忽视其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及工作质量和付出的劳动量;它与评定人也有关,在目前中国的企业中大多数绩效的评定都是由领导者或专门人员进行评定的,从而评定的结果就会严重的受到评定人的主观影响,就可能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2参考答案

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分) 01、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02、在体外和体内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的一类物质。 03、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口服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04、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 05、一种生物制药中的温和”多阶式”分离,即将药物中的杂质一级一级分离。 06、是指发酵到一定时间,放出一部分培养物,又称带放。 07、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对称碳原子可逆的发生异构化,形成差向四环素。 08、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C D C D B C C B C 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09、干热灭菌 10、羟基 11、固醇类成分 12、萘醌、苯醌 13、红霉内酯 14、甘油和葡萄糖、硝酸盐、 15、对数生长期 16、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 17、糖酵解途径、单磷酸已糖支路途经 18、脱水,脱脂 四、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生化药物有何特点。 答:①生物原材料复杂②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③生物材料有种属特性④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有关⑤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 30、怎样对青霉菌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答:青霉菌发酵液菌丝较大,一般在菌丝自溶前用鼓式过滤机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其ph值6.2~7.2之间,用硫酸调ph至4.5~5.0,再加入0.07%的溴代十五烷吡啶和硅藻土作为助滤剂,通过板框过滤机过滤得第二次滤液。第二次滤液澄清透明,可进行提取。 31. 简述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答:①蛋白水解法,以毛发、血粉等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在进行分离纯化。②化学合成法,利用有机物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氨基酸的方法③酶法,利用微生物特定的酶系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④直接发酵法,直接按照生产菌株的特性发酵⑤微生物生物合成法,以氨基酸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 32.如何减少四环素成品的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 答:首先四环素发酵液通过加入草酸除去钙离子和促使蛋白质凝固等手段进行预处理,为了使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降低,此过程应在低温、短时下进行。此外,还可此外还可在母液中加尿素,使其与四环素形成复合物而纯化;也可加入丁醇:乙醇(3:1)混合溶剂,加入乙醇可降低母液四环素损失;但降低成品中的ADT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筛选不产生ADT的菌株。 五、分析综合题:(共25分)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定义组织行为学,说明它的特点。 3.确认并比较三种一般的管理角色。 4.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5.“因为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没有必要正式地研究组织行为学。”你认为这种说 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6.结合你的工作,分析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7.“看待组织行为学最好的方式是权变观”。请你找出证据来支持这个命题。 8.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有何帮助。 9.结合X理论、Y理论的学习,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员工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管理者应如 何管理?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 1.定义知觉,举例说明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2.什么是归因理论,举一例子说明。学习归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意义? 3.选择性知觉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请举一例说明。 4.什么是刻析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 5.在判断他人时使用捷径(先入为主、选择性知觉、对比效应等)有何利弊? 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1.定义个性,说明它的特点。 2.你认为是遗传决定人格,还是后天环境决定人格?用事实论证你的观点。 3.结合实际说明人格特征与工作匹配的重要性。 4.学习气质理论有何意义?你是否认为多血质、胆汁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具有更多的优点、工作更有效率?在运用气质理论的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原则? 5.什么是性格?它与个性、气质有何区别?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表现方式?性格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帮助? 第四章态度与管理 1.定义态度,对比态度的三种组成成份。 2.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减少不协调的愿望取决于哪三种因素?请举例说明。3.“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认为这一结论正确与否?为什么? 4.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与流动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程度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受其它因素影响?请详细分析。 5.你认为管理人员应如何改变令其不喜欢的员工的态度?结合实际谈谈态度改变的技巧。6.“管理人员应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7.海德的平衡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于管理者有何帮助?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生物产品工艺学_复习题 2

1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艺流程,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杂交瘤细胞的选育②杂交瘤细胞的培养③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 特点: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便于人为处理和质量控制,且来源容易 2基因工程抗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基因工程抗体可以对抗体的单区抗体、最小识别单位CDR、F V 、F ab 及完整的抗体分子进行改造,大大降低了鼠单克隆抗体的异源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抗体分子上连接治疗或诊断用的药物及其他分子。基因工程抗体可以在B淋巴细胞或其他哺乳动物细胞系,大肠杆菌等表达体系中表达,但基因工程抗体存在抗体亲和力相对较弱缺点。 3名词解释 1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 2生物能源:在生物学领域中,是表征生物体量的的名词。在能源资源领域,多数情况下被定义为在一定量的生物体蓄积量中,出去化石资源后的有机资源 3生物材料:一切与生物相关的应用性材料。包括应用于生物体上的和生物合成的各种材料 4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现代生物工程有和特点? 答:阶段:第一代生物工程产业、第二代生物工程产业、第三代生物工程产业。 特点:1 以基因为源头,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2 主导技术室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3 与其他高新技术交叉整合,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纳米材料等。4 许多现代生物工程产品是自然界所没有的,但相关性能比天然的更好。5现代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 6基因工程的操作包括有哪些步骤? 答:目的基因的分离、获取与制备,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构建成为重组为载体分子,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外源目的基因阳性克隆的鉴定和筛选,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 7酶的生产方式有哪三种?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8基因工程所用的质粒载体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 能自主复制,2 具有一种或几种限制酶的单一切割位点,并且若在位中插入外源基因片段,不影响本身复制功能,3 在基因组中1~2个筛选标记,便于对克隆基因的检测和筛选,4 相对分子质量小,拷贝多,易导入细胞。 9动物细胞有哪几种培养方式? 悬浮培养: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自由悬浮生长的过程 贴壁培养:让细胞贴附于某种固体表面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包埋培养:采用一定的包埋材料,铜鼓偶一定方法使之形成凝胶颗粒,酶或细胞包埋在凝胶颗粒中 10按生产工艺的操作划分,发酵有哪些方式: 分批发酵: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加入营养物质和菌种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出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其他物质交换。 补料分批发酵: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地或连续地补加新鲜的培养基 连续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一边添加新鲜的培养基,一边以相同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体积不变。 11固定化酶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载体结合法,包埋法、交联法优:①很容易将底物和固定化酶分开,可以提高酶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②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住连续反应。③酶反应过程能够严格控制。④产物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后续的分离纯化工艺。 ⑤比游离酶更适合多酶反应。缺:①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②只能用于可溶性的小分子底物。③胞内酶必须经过纯化才能固定化,增加了生产成本。 12简述葡萄糖发酵谷氨酸的理想途径及生物合成调节机制 答:葡萄糖首先经过酵解途径EMP和单磷酸己糖途径HMP,生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一方面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另一方面经CO2固定作用生成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和成柠檬酸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下或者在转氨酶催化的转氨作用下或者在谷氨酸合成酶催化的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的反应下合成谷氨酸调节机制:①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②代谢流的调节③细胞通透性的调节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生物药物概论 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 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和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怎样保存微生物菌种?何谓菌种退化?如何检查菌种退化? 诱变育种的总体流程是怎样的?选择出发菌需注意哪些事项? 生物制药工艺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 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类别? 术语: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薄膜浓缩,自然选育,诱变育种,蛋白质工程,转基因动物,蛋白质组学,酶工程,immobilized enzyme,抗体酶,模拟酶,组合生物合成,药物基因组学,DNA Shuffling,定向进化,甘油冷冻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去除发酵液中杂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去除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超声波破碎细胞的原理? 术语:凝聚作用,絮凝作用,渗透压冲击法,错流过滤,超声波破壁,酶法破壁,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反复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液氮研磨法,丙酮粉 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其特点是什么? 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萃取剂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改变pH值将如何影响酸性或碱性抗生素的分配系数? 乳化剂为何能使乳状液稳定? 破坏乳状液的方法有哪些?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有哪些? 双水相萃取的优缺点有哪些?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流体为哪种?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有哪些?超临界萃取的流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术语:有机溶剂萃取,反萃取,双节线,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观分配系数,萃取因素,萃取剂,萃余液,HLB值 沉淀和结晶 什么是“盐析沉淀”?盐析的基本原理? 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就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 L- 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就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与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它可分为_同型__ 与_异型__ 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 ___壳寡糖_。 7、ω-3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亚 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AA)______。 8、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9、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0、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1、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与β-界限糊精。 12、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62-65 ℃。 13、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72-75 ℃。 14、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就是沉淀蛋白质 ,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15、双乙酰的前驱体就是α-乙酰乳酸 ,双乙酰被还原,经过乙偶

生物工艺学习题

生物工艺学习题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选择题 (1)绪论 1、通风搅拌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的()。a.第一转折期b.第二转折期c.第三转折期 2、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起始标志是()工业的开发获得成功。 a.丙酮丁醇b.青霉素 c.人工胰岛素 (2)菌种、菌种选育及保藏 1、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 a.细菌b.放线菌 c.真菌 2、在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中,涂布法主要适于()。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 3、下面不属于诱变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噬菌体c.氯化锂 4、在诱变育种中,金属化合物的作用是()。a.无作用 b.诱变c.增变 5、在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中,菌株抗性的来源是()。 a.噬菌体的存在b.环境的影响c.基因突变 6、有效诱变因子的判别主要指标是()。a.营养缺陷型的诱发率 b.死亡率c.菌型变异

7、放线菌的育种方法与()相似。a.霉菌 b.细菌 c.酵母菌 8、一般来说,斜面孢子的冷藏时间为()。a.10天以内 b.1个月以内c.1年以内 9、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原生质体钝化是指经钝化后其存活率()。a.接近于零b.为零c.不受影响 (3)代谢及调控 1、下列产物中,属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 b.丙酮酸c.麦角生物碱 (4)培养基 1、下列培养基成分中,只能提供碳源的是()。a.葡萄糖 b.酵母抽提物c.甘蔗糖蜜 2、维生素、氨基酸等热敏性物质通常采用()方法实现无菌化。a.微孔滤膜过滤 b.巴氏消毒 c.蒸汽灭菌 3、效应剂在什么时候加入才能起作用()。 a.基础培养基中b.菌体生长期c.产物生产期p63 4、CaCO3在培养基中主要作用是()。 a.营养成分b.缓冲剂 c.加固培养基

【最新】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

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 一.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答:所谓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点,并将其合理的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知人善任,是领导者在使用人时的基本原则。知人,就是说必须对被使用的人要了解;善任,就是合理的使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要做到善任,就必须先知人。只有知人善任,领导者才能合理地使用人。 1.知人知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知人,就是要做到对将要使用的人心中有数:在医院,院长就要对自己所属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员要心中有数,对医院管理人员也要心中有数;不但应该对机关领导心中有数,对科室领导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只对人才要心中有数,对人也要心中有数。 (2)知人,也要知道要做到对哪些方面心中有数:在医院,就应该对将要使用的人的德、性、勤、绩、能有一个了解评价。德是思想政治、医德医风;性是个性特征、敬业精神;勤是劳动纪律、工作作风;绩是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能是工作能力、学识水平。 (3)知人,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医院,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方法很多。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主要是通过机关的观察、病人的评价、理论上考试、实际中测评、成果的份量、会诊时思维、考勤登记及领导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对于医院管理人员,主要是通

过领导的感受、科室的评价、外界的影响、办事的能力、服务的意识、文字的功夫、管理的思路等方法得出结论。 2.善任善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善任,就是以“岗”选人:在医院的“岗”,是指医学专业或医院管理上对人的需要。可以是一个学科专业,也可能是一个职位;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所有工作人员。可以是一般工作人员,也可能是领导干部。医院的工作就好像是一盘象棋,既需要横冲直撞的“车”,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卒”。通过知人,明确是“车”还是“卒”,再以“岗”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人。 (2)善任,还可以以人选“岗”:在医院的人,既包括医学专业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又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这就像一盘象棋上的各个棋子,有的像坚韧不拔的“马”,有些像雷厉风行的“炮”。各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自的道路,这就是所谓“马走日字,炮翻山”。通过知人,明确其是走哪条“道”的,再将其安排到相应的“岗”上去发挥作用。 二.组织管理中常见的知觉偏差有哪些?这些偏差对组织管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的消极影响? 答:由于社会知觉受到知觉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的影响,知觉者在知觉他人或自己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偏差。 常见的知觉偏差有六种: (1)首印效应(第一印象)——第一次的印象对以后会产生重要影

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菌种的扩大培养 . 生长因子,临界氧浓度诱变育种,.培养基 .前体,. 反复补料培养.呼吸商, . 临界稀释率,空气的相对湿度补料分批培养,. 竞争性抑制,. 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发酵. Ks .空气湿含量,.合适诱变剂量,. 倒种,. 自然选育,生物反应动力 VVM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不产孢子的菌丝体来说,那种方法最为理想且保存时间长。 A 菌丝速冻法 B 沙土管保藏法 C真空冷冻干燥法 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 2.下面出现那种异常情况最可能是噬菌体污染了。 A pH上升 B pH下降,菌丝体畸变 C pH下降,菌丝体消解 D pH上升,菌丝体畸变 3.下面那种诱变剂在不同pH下以不同机制进行诱变,并有“超诱变剂”之称。 A NTG B 快种子 C 氮芥 D 亚硝酸 4. 进行淀粉酶生产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那种原料作为碳源。 A 乳糖 B 淀粉 C葡萄糖 D 蔗糖 5.种子罐的种子移植到发酵罐中主要采用()法。 A 差压法 B 火焰接种法 C 微孔接入法 D 紫外无菌接种 6.下面哪个选项能够表达接种龄()。 A 对数后期 B 对数中期 C 对数前期 D 培养12小时 7.种子的总量为50m3,发酵罐培养液消后体积为500m3请问接种量为() A 9.9% B 10% C 91% D 50m3 8.分批培养过程中,不考虑抑制作用,减速期的长短下面那种说法正确()。 A Ks值越大减速期越长 B Ks值越大减速期越短 C u max越大减速期越短 D u max越大减速期越长 9. 初级代谢产物或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 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相关型 10.连续培养时,容易遭到那种杂菌的污染()。 A 杂菌一次污染量太多 B比生长速率大 C 杂菌比生长速率小D 对数期的杂菌 11.对于产孢子能力强、孢子发芽快、生长繁殖旺盛的菌种主要采用()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 A 菌丝体 B 孢子 C 子实体 D 芽孢 12. 发酵罐的装料体积500m3为从一级种子罐到发酵罐的接种量都为10%,第一级种子罐装料体积为50升,请问种子罐发酵级数()。 A 5级 B 6级 C 7级 D 4级 13. 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速率和菌体生长多为()。 A 生长关联型B非生长关联型 C部分生长关联型 D 和菌体浓度无关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ppt上复习题整理-1

复习整理——根据课件后的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药物 Biopharmaceutics: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 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生物药物的特性 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特性: 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 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4、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二、理化特性: 1. 含量低、杂质多、工艺复杂、收率低、技术要求高; 2. 组成结构复杂,具严格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对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不稳定。 3. 活性高,有效剂 量小,对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严格要求(包括标准品的制订)。 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microbial transformation)产生的用化学方法难以全合成的药物或中间体。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 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 生物制品:一般把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制造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在我国又统称为生物制品。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包括基因的定点突变和基 因表达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期获得性质和功能更加完善的蛋白质分子。 RNA干涉( 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dsRNA(双链RNA) 引起同源mRNA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 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重组DNA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半合成生物 药物 2.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3.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1.生物制药得工艺流程就是怎样得? 2.初级(次级)代谢产物得定义及其特点就是什么? 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 指得就是与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得代谢产物、 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 初级代谢产物得特点包括: ①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得物质; ②各种微生物所共有得产物; ③调控严格、不积累多余得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secongdary metabolite) 指得就是与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无关得代谢产物。 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毒素、酶得抑制剂等。 次级代谢产物得特点: ①不同得菌种产生不同得次级代谢产物; ②同一菌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产生不同得代谢产物; ③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就是多组分得混合物。 3.菌种选育得目得就是什么? (一)提高发酵产量; (二)改进菌种得性能; (三)产生新得发酵产物; (四)去除多余得组分。 4、常用诱变剂有哪些?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物理诱变剂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激光、电磁波、宇宙射线等(二)化学诱变剂 烷化剂脱氨剂羟化剂移码诱变剂 (三)生物诱变剂 (四)常用诱变剂 1、紫外线 2、亚硝基胍(NTG) 3、硫酸二乙酯 4、亚硝酸

(五)新型诱变剂 激光 微波 离子注入 高能电子流 5.GMP中对无菌药品得相关规定有哪些? 无菌药品就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得制剂与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与无菌原料药。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A级:高风险操作区 B级:指无菌配制与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得背景区域。 C级与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得洁净区。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6.培养基连续灭菌得工艺流程包括哪些?其特点就是什么? 1.连消-喷淋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培养基输入连消塔得速度<0、1m/min; ●灭菌温度为132℃; ●停留时间20-30s。 ●维持时间5-7min 2.喷射加热-真空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适合高温灭菌; ●稀释培养基; ●培养基黏度影响; ●安装使用不便。 3、板式换热器连续灭菌流程 7.常用空气过滤器有哪些类型?其适用范围就是什么? 空气过滤器 (一)棉花活性炭过滤器 填充层厚,体积大,吸收油水能力强,一般作为空气总过滤器用 (二)平板式超细纤维过滤器 占地小,装卸方便,介质机械强度差,易破损,广泛用作分过滤器。 (三)金属烧结管过滤器 介质薄,孔径均匀稳定,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耐高热,气体阻力小,安装维修方便。易出现密封不良,易被污染。使用范围广。 (四)微孔膜过滤器 体积小,处理量大,压降小,除菌效率高,价格贵,膜易污染。一般做分过滤器。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

《化工工艺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题各2分) 1、在合成氨烃类蒸汽转化的过程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三个副反应存在析炭 的可能性,这三个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能析炭。 2、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业煤气分为四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游离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在合成氨CO变换工序阶段低温变换催化剂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种类型。 5、在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_两种类型。 6、氨合成塔的内件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加热器三个部分组成。 7、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8、在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硫铁矿在进入沸腾焙烧炉前需要达到的 组成指标为:S>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H O<8%。 2 9、在沸腾炉焙烧硫铁矿时要稳定沸腾炉的炉温需要做到的三个稳定分别为:① 稳定的空气量、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10、电解法生产烧碱的电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 应方程式)。 二、简答题(本题共50分,共5小题,每题各10分) 1、简述烃类蒸汽转化过程中析炭的危害及防止析炭应采取的措施。 2、简述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组成(含量)及各组分的作用。 3、简述硫酸生产两转两吸工艺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