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问题回答

一、战略联盟的动机

就企业自身的内在需要来说,企业实行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⑴开拓市扬

⑵.获取技术

(3)减少风险

⑷.实现规模经济

⑸.实行人才交流

二、战略联盟的优点

1.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外国市场

2.分摊成本,分散风险

3.实现能力与资产的互补

4.有助于企业建立有益的行业技术标准

三、战略联盟的缺点

1.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低成本地获得新技术和市场的途径。

2. 联盟有风险,除非十分小心,不然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还要多。

四、如何选择战略伙伴

1、从自己现有的合作伙伴中寻找即从现有客户中选择有以下优

点的合作对象:①对对方企业的能力、商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有比

较清楚的了解。②人际关系纽带已经建立。③以前相互往来的经

历为两家企业能否友好相处提供了有力证据。④全作双方对将要

组建的联盟企业的业务都很熟悉。2、通过多种途径寻找

五、战略联盟的战略优势:一是创造规模经济。二是实现企业优

势互补,形成综合优势。三是可以有效地占领新市场。四是有利于处

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生产关系

丰田和通用公司的横向联盟:

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汽车行业正陷入极为严重的衰退期,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和消

费者偏好的改变导致了对高质省油的小型车的巨大需求。通用公司为适应全球竞争的

需要,加大了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但收效甚微。丰田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汽车行

业中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生产者,又拥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并有首创的丰田管理模式。

然而,由于日本汽车的对美出口受到出口限额的限制,要积极的争取巨大的美国市场,需要丰田公司将生产基地向美国转移。如果双方进行合作,通用公司希望能够在合资企业中直接观察日本汽车厂的生产方式,可以从丰田公司获得小型车生产技术、改善车间管理的经验以及稳定的供销关系等,而丰田公司则可以成功的打破汽车行业的贸易壁垒、望通过合资企业学习如何在美洲地区直接管理一家工厂、积累在美国的海外运作经验等。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e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I)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谓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如美国的IBM、摩托罗拉及苹果公司之间的联盟,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竞争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来开发和普及P0。er Pc芯片。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电器公司通过各种产品不同定位的协议与合作,各自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我国,1998年8月,新科、上广电、熊猫、广东万燕4家在上海宣布成寺DVD联合体。2000年5月,中国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小天鹅集团和中国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科龙集团宣布结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还包括生产、营销、分销、RInD的非股权协议。战略联盟与合并或兼并是有区别的。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并购意味着投人大量资金,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各类资产,操作复杂、风险很大;而战略联盟却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对相容的要求是部分的、有选择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选择,组建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等优势,因而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二、成功案例分析 1.案例讲述 英国罗弗汽车公司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战略联盟。 罗弗公司最初是英国政府拥有的一家汽车厂,因多年亏损,英国政府不愿意再向其提供资助。此时世界汽车市场经过几年的增长之后达到稳定状态,如果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有能力生产新车型。罗弗公司曾寄望于Metr0车型,但由于质量不稳定没有达到目标销售量。此后罗弗公司想在它的生产线中增加新品种以填补中低档细分市场中的空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时间,也无法实施这一计划。世界汽车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被全球汽车生产巨头所控制。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销售网的强大销售能力,再加上对新型车的准确判断,都成了通向成功之路的条件。但罗弗公司恰恰缺少这些成功的因素,被美国政府视为英国工业的

格力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格力企业战略分析 :水元素1299 班级:会计13-4 学号:20130804XXXX

公司简介:格力电器股份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5,格力进入世界500强。 总部地点中国香洲区前山金鸡西路6号 成立时间 1989年 经营围电器 公司性质控股企业 公司口号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年营业额 1000亿元人民币(2012年) 员工数 8万人(2012年) 证券代码 00065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政治与法律因素(P)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所带来好处:关贸总协定各项规定的重要作用是为了实现总协定的宗旨,即削减关税和限制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1、形成了一套指导缔约方贸易行为的国际贸易准则; 2、减少了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差别待遇,有利于削减其他贸易障碍; 3、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4、为各国在经济贸易上提供了谈判和对话的场所,为格力对外贸易以及走向国际奠定基石。格力电器股份成立于1991年这便有了格力集团的前身。2012年,格力在中国空调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70%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格力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格力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而现在,格力集团旗下拥有 240 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格力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 1000 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格力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加入 WTO 后,进口产品整体关税下降,将有利于企业降低采购原辅料和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可以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技术进步和拳头产品的技术升级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会促进我国家电业技术升级。中国加入WTO后,先进技术的引入也将加速,特别是在生产线柔性化加工技术方面。由于中国生产线大多是批量加工方式,对市场应变能力有限。另外,在使用新型材料、智能化技术和理念化设计生产高档产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日益严重资源紧的现实,中国政府迫切地感到了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家用电器是资源消耗品,社会保有量巨大,中国作为世界家电最大的消费市场,节能和废旧物处理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2004 年政府在家用电器行业推出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法规,其必将影响到家用电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全国性的能源紧,中国政府通过制定能效标准、能效标识等政策措施来推动家用电器的节能工作,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2003 年、2004 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对已经有的电空调、空调器、洗衣机能源效率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空调、空调器、洗衣机能效标准分别于 2003 年 11 月和 2005 年 3 月、5 月开始实施。新的中国能效标准首先大幅度地提高了产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战略联盟案例分析1998年5月,欧洲最大的工业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进行了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他们之间互补的产品线,不同的市场势力分布,协同平台低成本的可能性,都给当时大多数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新婚的蜜月期实在太短,2 年不到的时间内,克莱斯勒非但没有从合并中获得好处,反而于2000年夏天,在美国市场份额自90年代以来首次跌至14%以下。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除了2005年,克莱斯勒曾短暂地再度辉煌过外,整体业绩都乏善可陈,这也难怪,戴姆勒-奔驰公司于2000年就开始酝酿出售克莱斯勒的企图。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都认为,进行合并,分别对自己公司的不同生产线进行截长补短。戴姆勒公司的豪华轿车、商用汽车以及运动型汽车和克莱斯勒的低价位轿车、轻型卡车、小货车以及小型篷车互为补充,除了少数产品外,他们的生产线几乎没有重复。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展现了各种惊人的数据。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4.4万人,去年营收1,400亿美元,比前年成长12%,宾士车和 Smart 车系的销量,从92万辆突破到107万辆,而克莱斯勒旗下的四个品牌,包括 Chrysler、Dodge、Jeep 和 Plymouth,销量也比前年的300万辆增加了20万辆。这些事实说明,双方的合并起初对彼此都带来一定的好处。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1、企业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该战略帮助克莱斯勒规避了欧洲某些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它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对其市场份额的垄断。 2、企业在迅速增长的行业中竞争需要。在行业成熟之后,为了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企业往往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从不同产品线匹配的角度分析可知道该并购案是采用的战略类型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格力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格力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概况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1000.84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40.88%。格力成为国内首家超千亿的专业化家电企业。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巴基斯坦、越南9大生产基地,8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有技术专利6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制造”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鼓励支持自主创新,要求加快家电行业转型升级。2009年12月工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要达到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比重达30%,培育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此外,随着目前我国随着入世的承诺逐步实现,正在实施普遍的产业准入政策,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同时,中国现行的税制和税收政策要做重大调整,其中包括实行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将使我国空调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效、环保、节能型空调主机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 2.社会环境 (1)、消费者消费习惯向信用消费,超前消费转变。 (2)、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牌和服务,且维权意识有所增加。 (3)、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结构规模出现变化。 3.经济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国民经济呈连续稳步增长趋势,社会购买力及消费

格力电器战略分析

格力电器战略分析 【摘要】家电业在中国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的空调企业,如格力、海尔、美的等在这些知名品牌当中,其中市场领导者是格力,其市场占有率8年稳居市场第一。成功的品牌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东西,故对格力空调核心竞争力、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了浅层研究。 【关键词】格力现状领导力核心竞争力 【正文】格力电器公司作为中国电器行业的一个领头兵,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电器行业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格力旗下的空调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作为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品牌,它在品牌营销、技术创新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 一、空调行业现状及格力电器分析 1.1 空调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空调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到至今己接近2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对生活的舒适度要求也不断增高,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空调的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空调作为最初的高档消费品现今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另外,全球不断变暖的气候条件,也为空调的销售提供了增长预期。 国内的空调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的趋势。虽然受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大空调企业的出口份额增势有所放缓,然而在2009年2月份,国

家开始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为空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目前国内的空调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冷冻年度国内零售市场销售量排行前五名的品牌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到62.18%,比07年再有提高;而排行最后九位的空调品牌总共占有率仅为0.8%,两极分化日益明显。08年空调市场的淘汰力度明显高于往年,市场上的空调品牌已由07年的52个减少为34个,有18个空调品牌被市场淘汰遭遇退市。在幸存的34个空调品牌中,还有16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1%,说明空调市场呈现了强者愈强的趋势。而面对经济危机导致海外市场环境恶劣的影响,销量中55%以上出口的空调行业也面临寒冬,龙头企业在技术,规模以及渠道等方面优势明显,御寒能力更强,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空调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2)由价格竞争逐步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多花钱购买质量和服务较为优质的知名品牌,而不是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属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利润也越来越薄,在许多空调生产商祭出“降价”的法宝参与竞争之时,为了设法盈利便会牺牲产品原材料或减少质量管控或是降低安装和售后服务等成本,致使消费者购买到的是“价廉质低”的产品。加上我国针对商品投诉的处理的法

格力商业战略分析

格力商业战略分析 班级:112121A 姓名:董再永 学号:12012121017

大纲 一、格力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公司介绍 2、公司价值观介绍及分析 3、公司目标介绍及分析 4、公司使命介绍及分析 5、公司愿景介绍及分析 二、格力的外部环境分析 三、格力的内部环境及分析 1、优势劣势分析 2、波士顿分析 四、未来发展战略 五、公司战略执行力分析 1、公司领导者执行力评价 2、公司组织结构是否能保证其执行力的发挥 六、学习总结 七、参考文献

格力商业战略分析 摘要:财务分析也就是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的分析,评估企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做出合理决策。我们通过对格力有限公司05-09五年的年报进行分析,通过横向对比近五年数据中各项体现财务状况的指标,从中得出企业近几年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能力。 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并结合杜邦分析对企业各项能力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发现企业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结合社会经济趋势,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格力环境战略执行力 一、格力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公司介绍 公司自1991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专业化”的核心发展战略,以“创新”精神和“精品战略”(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以“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赢取市场和回报社会,使企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家电市场中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格力电器还积极倡导在国际市场上打造“格力”自主品牌,让灿烂的中国文化随着“格力”品牌走向世界。目前,格力电器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并将“格力”牌产品成功打入英国、法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沙特、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电市场。在巴西,“格力”牌空调自1998年进入当地市场以来,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二的空调品牌。据海关统计,格力空调出口量、出口增幅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为进一步提升格力空调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竞争力和维护“格力”品牌的形象,2004年9月,格力电器成功收购了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四家企业,

(完整版)格力战略分析

格力战略分析 一、行业分析(五力模型) (一)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程度 竞争力一:当前市场上的公司竞争 1.行业增长率 2016 年我国城镇/农村空调每百户保有量分别为 123.7/47.6 台,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就区域结构来看,一线城市空调保有量水平(2015 年上海 191 台/百户)高于中西部地区(河北/河南/湖北/广西分别为 118/136/128/121 台/百户),城镇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中国产业信息网) 剩余市场依然存在,但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 2.企业集中度和竞争者平衡程度 目前空调行业三巨头格力、美的、海尔三家的市场占有率加总超过整个市场的70%,其他企业如奥克斯、海信科龙、LG等市场占比3%到7%不等。总体上企业较为集中,竞争者之间也相对平衡。 3.差异化程度和转换成本 鉴于目前空调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基础功能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一些细节设计上更具人文关怀。另外,智能家电是未来的趋势,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但就目前而言,总体上差异化程度低,转换成本也较低。 4.规模/学习经济和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 目前市场上现存的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以美的、格力、海尔三家独大,其他一些企业瓜分剩余市场。制造业性质导致固定资产占比也较高。 5.产能过剩 虽然寡头市场占有率高,但空调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加之第二梯队企业紧追不舍,三家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并没有形成价格协同机制,反而打了多年的价格战。 竞争力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 国内空调市场已经基本被格力、海尔等几大品牌所占据,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他们在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早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对新进入者而言,如果前期规模投入太大会导致高额的成本,并且短期内难以充分利用这些投入,如果投入太小则不能实现最佳的规模经济。况且对于白色家电制造业而言,这笔投入将会是非常巨大的。面对现存企业,新进入者也同样面临着成本劣势,需要与供应商之间逐渐建立稳定联系。 2.先发优势 随着国内对于空调行业产品质量、能耗指标要求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都给想要加入空调行业的新进入者造成了阻碍,因此,新进入企业于行业的发展影响将会非常小。现存企业与在发展到完全的智能家电阶段之前,基本不存在学习经济,可以不予考虑。 3.分销渠道和关系 格力的营销模式是业界内的标杆,通过设立区域性销售公司,开设独立专卖店“自建渠道”,在渠道供应过程中能更多地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也能节约营销成本。销售渠道已经成熟且不可分享,新进入者需要投入成本开发新渠道或抢占其他企

雷诺-日产联盟案例分析

雷诺-日产联盟 ●公司背景 1.法国雷诺汽车公司 创立于1898年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是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由于二战中向德国军队提供了不少武器,战后即被法国政府接管。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作为当今世界上(除中国外)唯一的由政府资产占支配地位的汽车公司,雷诺公司的发展与政府这个强硬后盾息息相关。而与此同时,雷诺公司一直在努力避免国有企业的弊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革新和自我完善,最终位列世界十大汽车集团之一。 2.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它在全世界17 个国家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240万辆汽车,在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汽车。日产拥有堪称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研发中心,被车界称作“技术日产”。但正如许多日本大型企业拥有的通病一样,日产公司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控制极为不利,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9年连续7年亏损,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行业背景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并购、结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巨头的成长史都是一部并购/结盟史。例如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他们都是经历了大小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并购才从美国200多家汽车公司中生存下来,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世界汽车工业的增量开始减缓,主要的消费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各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1998年9月,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德国的汽车巨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合并案,戴-克公司由此跻身世界六大汽车集团。 ●雷诺-日产联盟 事实上,90年代后期就有不少汽车工业巨子开始考虑对日产进行竞标,但日产公司的巨额亏损、庞大的债务以及几乎被认定为积重难返的各种大企业弊病使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公司相继退出了竞标。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却捡起了烫手的山芋,在旁人看来,这无异于一次巨大的冒险,因而,几乎无人看好这宗交易。一位观察家评论说:雷诺拯救日产的想法就如同依靠法国的公务员来复兴日本经济一样。 但奇迹就出现在双方联盟之后,日产不但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凭借双方严密的整合计划和精确的实施能力,联盟真正实现了显著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双方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开拓了新市场、巩固了老市场,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2010年4月7日,雷诺-日产联盟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官方对外宣布两家正式建立大战略联盟,两大汽车巨头将在一系列实质性的项目上进行广泛的战略合作,将以经验共享的形式寻求合作利益最大化的快速实现,而双方在资本运作上也以交叉持股的形式进行合作。全球汽车业界两大巨头的战略结盟无疑是在尚处于经融危机阵痛中的车市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强势挤入全球汽车行业前三位的汽车联盟,仅次于不久之前组合的大众铃木联盟和丰田集团,随着雷诺-日产和戴姆勒联盟的形成,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将很可能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洗牌。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公司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3点: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让两家企业明显感觉到21世纪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这迫使他们不得不走上强强联合的道路。 2、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是两大企业联合的另一重要原因。面对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通过借助彼此的现有市场,利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互补优势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通过两公司的合并来实现大规模生产,创造规模效应。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并促进销售,赚取更多的利润,提高竞争力。 而关于这次战略合作的内容,则主要在于5个方面,包括有在动力总

成领域,商用车领域,零件采购领域以及奔驰S级mart和雷诺Twingo两款车型的平台合作。双方的合作范围相当全面,形式上也采取了多种合作方式,包括股权互换,技术共享,共同研发等等,形式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了合作的风险,雷诺-日产与戴姆勒集团的战略联盟实力坚强,可谓看点多多,且让我们初步简析其前景到底如何。 受经融危机波及,无论是戴姆勒集团还是雷诺-日产联盟,近一两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2008年戴姆勒集团收入959亿欧元,同比下降3.5,净利润14亿欧元,下降65,而到了2009年戴姆勒集团更是净亏损26.64亿欧元,同时营业收入也下降20为789亿欧元;反观雷诺-日产联盟,其业绩更是惨不忍睹,2008年净利润直接下降79,仅为5.71亿欧元,去年则更是爆亏30亿欧元,营业收入也随着同比下降10.8,看来即使是曾经一手将徘徊在“死亡线”边缘的日产拉回正轨的“业界神人”卡洛斯戈恩,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车市也再难延续“神奇”,效仿当年拯救日产时的合作策略,在这个时候寻求一个坚强的臂膀共度难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一次戈恩的“最佳拍档”换成了来自德国的汽车巨头戴姆勒奔驰集团,而戴姆勒集团在并购克莱斯勒战略完败后,一直心有不甘,加之大形势的发展趋势,两者的全面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这次雷诺-日产和戴姆勒的战略联盟合作项目范围广泛并且全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合作互补性诉求十分明显,双方这次合作项目中雷诺和奔驰将在小型车领域上进行广泛全面性的合作,而奔驰Smart和雷诺Twingo两款车型将作为计划的先头兵率先试水,在小型车领域,奔驰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无论是A级,B级还是更小的Smart都不算成功,2009年戴姆勒

财务战略联盟 ——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并购案例分析

财务战略联盟 ——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谋求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外资大量持续流入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也试图开始了积累跨国经营的探索。自我国加入WTO后,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断加速,众多实力企业通过海外收购的方式参与到全球资源再配置和资产重组活动中去。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海外并购本身存在更大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内部协调成本,而且随着盲目的扩张极易产生"大企业病"。随后,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普遍运用联盟战略广结盟友,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而被广泛关注。因此,战略联盟已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全球战略的实用手段。 进入21世纪,海尔、美的、康佳等中国家电企业纷纷采用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其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在近几年发生的诸多并购案中最为瞩目的当属今年的青岛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公司(GEA)案例,这是中国家电行业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业务。海尔的此次并购将会有力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力,并入海尔后的GE家电命名为“GE APPLIANCES a Haier company”,标志着GE家电正式成为其共创共赢生态圈的重要一员,而海尔集团在家电制造业也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家电巨擘,为中国家电在海外开辟了新市场。从海尔高层的积极表态和紧跟其后的整合措施中可以看出,青岛海尔收购GE家电并不同于当年联想并购IBM PC的“蛇吞象”式的收购方式,而是更像一场“兄弟之间的联盟”,将在多个领域方面体现协同增值。2016年1月15日,海尔与通用电气公司在美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共同宣布将在全球开展战略伙伴合作,共同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制造等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从战略层面看,青岛海尔收购GE家电意图整合GE优质产业资源和渠道资源,将加速海尔全球化战略的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对联盟签订协议的前后一些线索的发掘和分析,对青岛海尔与GE家电公司联盟后,青岛海尔的财务绩效做一对比分析,由此发现联盟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应。然后通过对联盟的风险分析及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1)共同研发 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彼此吸引,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2)合作销售 IBM与理光合作,销售个人电脑,与日本制铁合作销售操作系统,与富士银行合作销售金融软件等。 (3)举办合资企业 美国PPC公司和日本ASAHI公司在美国合资开办两家生产汽车玻璃的工厂,把日本营销方法和美国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4)相互持股或兼并 IBM以63亿美元兼并莲花公司,世界最大计算机硬件公司与重要软件公司结合起来。 (5)组成虚拟公司 通过信息网络把许多公司联接在一起,各公司发挥各自设计、制造或销售等环节的优势,为共同目标协调工作。虚拟公司内各独立公司分享技术、分担费用,进入相互市场,缩短研制时间,减低研制费用,提高产品质量。 三年三步棋构筑渠道战略联盟 242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242年,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也许就相当于一个朝代。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却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从清朝到现在。 致中和,从乾隆年间一个小小的酒坊,通过联锁经营、各地加盟专卖,渗透到了全东南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营销联合,致中和深知稳定渠道伙伴的至关重要。 1998年,一个现代的致中和酒业公司成立,从此致中和开始了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和策划,市场份额一路飙升。然而致中和真正意义上的渠道革命,还是源自于2001年之后。 致中和从98年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农村乡镇的精耕细作,然后逐步包围城镇,最后在一级城市实现生根发芽。而渠道伙伴也从开始的“多而小”逐步整合到现在的“少而精”。2001年可算作是一个分水岭。 2001年前的致中和,还是一个五加皮酒的代名词,虽然五加皮

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分析及建议——以万科和万达的联盟为例

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分析及建议 ——以万科和万达的联盟为例 摘要: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如今,品牌之间的战略合作,已成为企业商业竞争中品牌宣传的必然趋势了。企业战略联盟适应现代的市场,可为合作双方提供下列其他机制中所不具有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战略联盟、战略合作、优势、双赢。 引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本地区、本国的企业,更多的是面临全球的竞争。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使企业的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内涵和途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得企业的战略出现了重大的调整。企业沿用过去的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此,一种既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又强调企业合作的模式——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一、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是由美国 DEC 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R. Nagel)提出的,随即在理论界与实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当前战略联盟在理论界已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由于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与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对于战略联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国外文献中,与企业战略联盟相关的学术名词包括战略同盟、战略伙伴、组织间联盟等,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学者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认识和界定企业战略联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战略管理角度。迈克尔·波特认为,联盟是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联盟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联盟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完全独立企业之间协调的困难。因为联盟是长期的关系,应该有可能比一家独立企业更紧密地与一个联盟伙伴进行协调,尽管这并非毫无代价”。 日本学者Yoshino 指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更多个企业的业务的特定层面的连接,根本上说,这一连接是一个商业伙伴关系,通过提供相互获得的技术、技能或产品的交易而

格力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格力企业战略分析 姓名:水元素1299 班级:会计13-4 学号:20130804XXXX

公司简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5,格力进入世界500强。 总部地点中国广东珠海香洲区前山金鸡西路6号 成立时间1989年 经营范围电器 公司性质控股企业 公司口号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年营业额1000亿元人民币(2012年) 员工数8万人(2012年) 证券代码00065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政治与法律因素(P)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所带来好处:关贸总协定各项规定的重要作用是为了实现总协定的宗旨,即削减关税和限制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1、形成了一套指导缔约方贸易行为的国际贸易准则; 2、减少了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差别待遇,有利于削减其他贸易障碍; 3、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4、为各国在经济贸易上提供了谈判和对话的场所,为格力对外贸易以及走向国际奠定基石。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这便有了格力集团的前身。2012年,格力在中国空调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70%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格力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格力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

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而现在,格力集团旗下拥有240 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格力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 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格力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加入WTO 后,进口产品整体关税下降,将有利于企业降低采购原辅料和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可以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技术进步和拳头产品的技术升级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会促进我国家电业技术升级。中国加入WTO后,先进技术的引入也将加速,特别是在生产线柔性化加工技术方面。由于中国生产线大多是批量加工方式,对市场应变能力有限。另外,在使用新型材料、智能化技术和理念化设计生产高档产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日益严重资源紧张的现实,中国政府迫切地感到了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家用电器是资源消耗品,社会保有量巨大,中国作为世界家电最大的消费市场,节能和废旧物处理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2004 年政府在家用电器行业推出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法规,其必将影响到家用电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全国性的能源紧张,中国政府通过制定能效标准、能效标识等政策措施来推动家用电器的节能工作,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2003 年、2004 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对已经有的电空调、空调器、洗衣机能源效率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空调、空调器、洗衣机能效标准分别于2003 年11 月和2005 年 3 月、5 月开始实施。新的中国能效标准首先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最低能效要求,如空调器旧的标准对4500W 以下空调器的能耗限定值为2.2,新的标

格力空调企业战略规划

格力空调企业 战略策划书 战略规划部长彭晓娟() 副部长倪金莎() 组员陈锐() 刘晓芳() 王超() 张旭峰() 郑小凤() 王玉丽() 赵满梅() 完成日期 2010年5月16日

格力空调企业战略规划 目录 一. 企业使命和愿景 (3) 二. 企业战略目标 (3) 三. 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分析 (4) (一)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分析 (4) (二)目标市场和产品组合的策略选择 (5) (三)客户需求分析 (5) 四.竞争分析 (5) (一)竞争环境分析 (6) (二)竞争对手的分析 (6) (三)竞争优势 (7) (四)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8) (五)主要障碍性因素分析 (8) 五.策略实施计划 (8) (一)差异化战略 (8) (二)专业化经营战略 (9) 六.潜在问题和风险分析 (9) 七.第一年实施计划 (10) 2

【格力空调企业战略】 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实施规范管理激活创新机制,容纳多种声音构筑和谐环境,追求个人梦想创造格力奇迹。企业文化 【企训】 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企魂】 给消费者以精品和满意,给创业者以机会和发展,给投资者以业绩和回报。 一、企业使命和愿景 愿景: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 使命: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 核心价值观: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质量第一、顾客满意 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诚信经营、多方共赢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二、企业战略目标 (1)市场方面的目标: 格力变频空调全年目标调高至600万台,力争内销400万套,外销200万套,全年将实现销售600万套。格力空调效节能空调以最实惠的价格走进中国每一个城乡市场 2009年,格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家用空调产销量世界第一,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格力不仅要保住这个位置,更要坐稳这个位置,不断提高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格力空调将加快海外建厂步伐,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 (2)技术改进和发展方面的目标: 2010年1月29日,格力宣布获得首张无氟环保变频空调UL北美安全认证证书,2010年4月27日,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G10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被专家组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能力,主要是芯片技术的突破,掌握变频空调的驱动模块和控制芯片技术,逐步主导这个行业与市场。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促使售后人员提高服务意识,按规范的流程和要求开展工作,格力空调将售后服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产品结构方面的目标: 逐步提高变频空调在格力空调中所占比例 (4)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目标

格力电器的战略浅析

格力电器的战略浅析 【摘要】家电业在中国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的空调企业,如格力、海尔、美的等在这些知名品牌当中,其中市场领导者是格力,其市场占有率8年稳居市场第一。成功的品牌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东西,故对格力空调核心竞争力、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了浅层研究。 【关键词】格力现状领导力核心竞争力 【正文】格力电器公司作为中国电器行业的一个领头兵,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电器行业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格力旗下的空调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作为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品牌,它在品牌营销、技术创新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 一、空调行业现状及格力电器分析 1.1 空调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空调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到至今己接近2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对生活的舒适度要求也不断增高,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空调的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空调作为最初的高档消费品现今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另外,全球不断变暖的气候条件,也为空调的销售提供了增长预期。 国内的空调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的趋势。虽然受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大空调企业的出口份额增势有所放缓,然而在2009年2月份,国家开始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为空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的空调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冷冻年度国内零售市场销售量排行前五名的品牌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到62.18%,比07年再有提高;而排行最后九位的空调品牌总共占有率仅为0.8%,两极分化日益明显。08年空调市场的淘汰力度明显高于往年,市场上的空调品牌已由07年的52个减少为34个,有18个空调品牌被市场淘汰遭遇退市。在幸存的34个空调品牌中,还有16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1%,说明空调市场呈现了强者愈强的趋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一、案例描述 (一)雷诺与尼桑 1、雷诺 雷诺汽车公司创立于1898年,二战后由法国政府接管,之后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80年代初雷诺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万辆以上。然而高速发展导致债台高筑,亏损严重。从1985年起,雷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并适时推出了多款汽车产品。企业改革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使雷诺公司再次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的厂商结成联盟赢得世界汽车市场约10%的份额;扩大产品了范围。 1990年2月-1993年12月,雷诺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行动失败。背景:以共享两公司的协同优势为基础,双方具有较为相近的民族文化。失败原因:沃尔沃股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欣赏法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就我们自身而言,存在着外交经验的缺乏以及可控的巨额保险。” 失败后,雷诺考虑引进潜在的伙伴公司:富士、三菱、铃木、尼桑。 2、尼桑 尼桑于1933年创立。二战初期尼桑损失了大量的销售力量,战后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起,“蓝鸟”和“阳光”热销。1961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海外企业。20世纪80年代,国内销量下滑,尼桑开始迅速海外扩张。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尼桑的利润迅速下滑。1996年,尼桑第14任总裁花轮上任。 与许多日本大型企业的通病一样,尼桑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的控制力不佳,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8年底,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二)联盟的形成与结果 1、联盟的形成 ●1985年~1995年,雷诺保持与日本:本田、三菱,韩国:三星、大宇公司交往。 ●1998年4月,雷诺的一个代表团对日本的汽车公司进行全面的考察。 ●1998年6月,雷诺总裁路易·施伟泽分别写信给三菱和尼桑,提议进行广泛的战略合 作。 ●1998年7月底,施伟泽与尼桑总裁花轮见面,并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两个公司发现约20个潜在的合作机会后,双方总裁于1998年9月10日签署了一份关 于技术和金融合作评估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让雷诺确立与尼桑合作,建立了21个联合研究小组,研究结盟的可行性。 ●1998年10月,施伟泽草拟了标题为“日产和雷诺联手”的联盟协议书,列出了他设想 的协议内容。

格力企业运营系统分析

企业运营系统分析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一、公司简介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成为中国首家超过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纳税超过102.70亿元,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2014年1-9月,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19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98.27亿元,同比增长29.67%。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9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巴西、巴基斯坦等9大生产基地,7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近1300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4000项,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R290环保冷媒空调、无稀土变频压缩机、双级变频压缩机、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改写了空调业百年历史。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力空调先后中标2008年“北京奥运媒体村”、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场馆及多个配套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14个比赛场馆、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配套工程等国际知名空调招标项目,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实干赢取未来,创新成就梦想。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投入产出分析 格力作为空调制造业的领先者,以其主体业务空调制造为例,其投入产出自然与制造业大致相同。 企业通过投入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硬件,包括有生产厂房,存放产品和原材料的厂房,生产设备、加工设备和生产原材料。同时也投入人力资源,包括生产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再加上软件资源包括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进行生产和加工这一转换过程。生产过程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