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个CO2

2、Cl2、HCl、O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H2O的数目为多少?

4、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作业:P18 8\9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6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温度0°C、压强101 kPa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 m 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 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 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 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 m=24.8 L/mol。〖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V 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2S和0.1 mol 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个HCl分子(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作业:P18 10

五、教学后记:

教案编号:7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分析法、实验法

〖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问题〗如何配制100g 20%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问题〗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相关物理量,你认为还用哪些溶液浓度来表示?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讲解〗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练习〗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将0.5molNaOH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将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称为偶然误差,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下面我们以“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100mL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100mL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每一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NaCl固体换为2.00 mol/LNaCl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体会。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 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3、计算1mol/L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用CuSO4·5H2O配制0.1mol/L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取25gCuSO4·5H2O溶于1L水中

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g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25g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12.5g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

5、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100mL2.0mol/LH2SO4溶液?

(1)提供仪器:10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提供药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蒸馏水

(3)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1L水吸收448LHCl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作业:P18 6、7

五、教学后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量 1.概念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 2.单位—摩尔 (1)标准:1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与0.012Kg C 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231002.6?。 (2)符号:mol ,且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 (3)计量对象: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2)近似值:23 1002.6?。 (3)单位:“mol -1”。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n= A N N 三、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 ”,区别于质量的单位为g 或Kg 。 (3)规律:摩尔质量以“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4)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n= M m M m N N n A == 四、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2)微粒本身大小(3)微粒间间距 2、固体、液体的体积决定因素 (1)粒子数目的多少 (2)粒子本身的大小 3、气体的体积决定因素 (1)粒子数目的多少 (2)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五、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及常用单位:V m L/mol (3)表达式:V m =V/n 。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 3、定义解读“四要素” (1)条件:标准状况(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 (2)标准:1mol 。 (3)对象:气体,包括单一气体和混合气体。 (4)数值:约是22.4L 。 六、阿伏伽德罗定律“三同定一同” 1、阿伏伽德罗定律 (1)定义: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注意事项:使用范围是气体。 2、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V 1:V 2=n 1:n 2 (2)同温同体积时,两种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P 1:P 2=n 1:n 2 (3)同温同压时,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即p1:p2=M1:M2。 七、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标准状况) 八、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 B.常用单位为“mol/L ”或 mol ?L -1 。 (2)表达式:V n c B B = ,其中的“V ”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从一定物质的量深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 2、一定物质的量深度溶液的配制 (1)操作步骤及主要仪器: a.计算: 用NaCl 固体配制100mL1.00mol/LNaCl 溶液 V NaCl n NaCl c ) ()(= 取0.1molNaCl ,即5.85g (应取5.9g )NaCl 固体溶于一定量水中,加水至溶液的体积为100mL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 物质的量(n) (1)概念: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单位:______,符号:____。 2. 摩尔(mol) (1)概念:摩尔是__________的单位,1 mol物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用mol为单位只能用于衡量______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而不能用于宏观物质。②用mol为单位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符号。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____ 126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测得其数值约为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 (3)微粒数(N)、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二、摩尔质量 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2. 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3. 数值:当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时数值上等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n=m / M。 三、气体摩尔体积 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液态和固态物质的 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 mol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2.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____________下,单位物质的量的________所占的体积。 (2)单位为________或________,符号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3.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____________,简称“三同定一同”。 (2)使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 4. 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 m)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式:n=V/V m。 四、物质的量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溶液里所含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______。 2. 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是c B=,n B表示____________,V表示__________,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________ 3. 稀释定律: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中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即:c(浓)·V(浓) =c(稀)·V(稀) 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实验仪器 (1)当溶质为固体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用来量取蒸馏水。 (2)当溶质为液体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用来量取液体溶质。若溶质溶液呈碱性则选用____________,若溶质溶液呈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则选用 ________,________用来量取蒸馏水。 (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③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 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 2溶液,含有Cl -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 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14.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 - 3,这种氨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 .18.4mol·L - 1 34.7% B .20.4mol·L - 1 38.5% C .18.4mol·L - 1 38.5% D .20.4mol·L - 1 34.7%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4.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3 2He和4 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 B.X3YZ C.XYZ2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14.已知质量为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 C.A-x+n D.A+x-n 15. 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6、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17、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20、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1、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2、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汇编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 1. 使用药品“三不” ①不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药品气味(用扇闻)③ 不尝药品味道 2. 用剩药品“三不” ①不放回原瓶(Na、K、CaCO3 除外)②不随意丢弃③不拿出实验室 3. 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

、药品取用 1)块状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立(2)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

直立 (3)液体:拿下瓶塞,倒放桌面上,倾倒时瓶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部悬空,不能插入试管内)6、物质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使用:添加酒精不超过容积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许用嘴试管加热前要预热,防止局部受热使试管炸裂。加热试管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45°倾斜,管口不对人。7、药品存放 (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 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 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 过滤(液体与固体间) ★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 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 次即可 3. 蒸发(沸点不同) 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 .8、8、18、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 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B .NH 3 C .Ca(OH)2 D .CaBr 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5分) 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 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 A. KOH 和Al(OH)3 B. Mg(OH)2 和NaOH C. Al(OH)3和Mg(OH)2 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 和17 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H 4>NH 3>H 2O >HF B .SiH 4>NH 3>H 2S >HCl C .HF >H 2O >NH 3>PH 3 D .NH 3>PH 3>H 2S >HBr 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 C、A、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1.1 化学实验安全 A. 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 KMnO4 KNO3 易燃气体:H2 CH4 CO 易燃液体:酒精乙醚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 遇湿易燃物品:Na Na2O2 氧化剂:KMnO4 KClO3 剧毒品:KCN 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1.1.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A.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过滤时注意事项:一贴(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上面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操作步骤:1.放置酒精灯2.固定铁圈位置3.加上蒸发皿4.加热搅拌5.停止加 热,余热蒸干 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Na2SO4+BaCl2=BaSO4↓+2NaCl 在滤液中加入NaOH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Ca2+,Mg2+,主要是除掉Mg2+ 除掉Mg2+化学方程式:MgC l2+2NaOH=Mg(OH)2↓+2NaCl 在滤液中加入Na2CO3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Ca2+,Mg2+,主要是除掉Ca2+ 除掉Ca2+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检验SO42-离子为什么加盐酸酸化?

解答:溶液中的CO32-,SO32-等离子,与Ba2+反应生成BaCO3,BaS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 淀.但它们溶于盐酸,而BaSO4不溶于盐酸中,加入盐酸可以消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同时,溶液中的Ag+离子与Cl- 反应生成AgCl 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可消除Ag+ 离子的干扰.另外,SO32-能被强氧化性的硝酸氧化成SO42-离子,所以先用硝酸酸化是不妥当的. 问题探讨:能否将NaCl 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一一除去?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 解答:实验步骤,试剂与反应如下: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硫酸根离子.注意:引入新的杂质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镁离子.但有引入一种新的杂质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