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头晕-李焰生

关于头晕-李焰生

关于头晕-李焰生
关于头晕-李焰生

关于头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 李焰生 看到网上很多医生的讨论,感到很高兴,至少说明这是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每天的临床工作中都会遇到大量的这样的患者,想不搞懂都不行,不得不去学习。特别是在老年人群,头晕眩晕主诉已是这些人群就医的前三位原因。

关于头晕、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的问题,我以为我国医生争来争去的核心是因为不同人对不同概念的定义缺乏统一,人人都在说、都在用“头晕、眩晕或VBI”,可各人的“头晕、眩晕或VBI”,却不一定是一回事!我也没有看到有多少人对此予以重视,有多少人在讨论开始前先把自己理解的定义述说清楚?可能大家都以为别人的理解和自己一样吧,纯正得太可爱了!反观国际上,几乎无人对此有异议或只是对共同定义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索或完善。

那我国这种无谓的争论根源在哪儿?我想主要是我国缺乏规范的医学教育!现代医学是按照现代科学的要求进行发展和开展教育的,每个学科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出术语(term)和概念(concept),对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等予以界定或定义(definition),这样才能分清不同的事物,再对不同事物间的关系予以研究或分析。就像我们说“这人好、那人坏”,应该先确定这人是谁、那人是谁,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我国的临床教育中,对症状学(symptomatology)(呼吁大家重视这个“学”,它太重要了)的认识和分析很肤浅或极其不重视,对医学发展历史不介绍,使得所有人因受教育和经验的不同,而对统一的概念却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老实想想,真感到无奈,我们老师是怎么教的?我们又是怎么学的?我今天也是老师了,想想也在误人子弟,实在是汗颜!看看“PRICIPLE OF NEUROLOGY”和“NEUR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就知道我们差了多少!所有国外经典的教科书,都是前面先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或是神经系统问题(neurological problem)的分析,再说具体的不同系统的疾病。我们的教科书和5、7、8年制教材竟然没有1个讨论了头晕、眩晕、失衡等问题!对临床极其常见的问题没有兴趣,却花大力气去写可能一生只会看见1-2次的病,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管、没有人反馈、更没有人负责。没有几本书是真的为

临床而写,虽然书名都有“临床”、“实用”、“现代”等忽悠大名。然而,我国很多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和不能看国外教科书的医生,教科书是他们一生行医所遵循的圣经(大家不是经常看到教科书成为医疗纠纷事故鉴定时重要的法律依据吗?),想到广大患者是被医生按照这样的圣经所医治,你还会觉得我国医疗水平高吗?再看看我们的医学教育,我所知道现在的5、6、7、8年制的神经科教学时间只有20-30学时(只是2/3小时),根本没有时间讲历史、讲来龙去脉。我做学生时,有幸给我们讲生理学第一课的老师是个著名的院士,他是我最佩服和终身学习的榜样,他讲动作电位,从历史到现在,讲原先是怎么发现这个现象、怎么提出假设、怎么去证明,今天是什么样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明天我们会怎样去验证假说,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认识的全过程,即像个故事,更是科学思维的训练。而现在如此简单、如此短时间的教育,学生如果不会自学或不愿自学,根本就不可能把重要内容学习好,就更不会知道不同术语的定义、也不知道不同术语、概念和定义的发展演变历史。例如,VBI几乎被所有医生拿来作为几乎所有老年人头昏头晕的诊断。但是,有人在我们的教科书上看到,VBI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提出的吗?当时提出是指的什么?现在为什么(外国)又不用了?我们的年轻医生和学生为什么没有人问呢?而看看外国教科书,上面全有唉!又让我们惭愧了一回,不是吗!

建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大家都读读原文和好的教科书,不能只靠我国的教科书,那靠不住。当然,希望我国的书能越写越好。

好了,下面就将我自学的体会与诸位共享,不对之处欢迎批判。但请各位在讨论争鸣前先掌握两个基本点:(1)讨论所讲的任何概念、术语等需要明确定义;(2)学术争鸣的要素是一要合乎逻辑、二要有证据。比如,我们最近有个专家共识说对某个问题“否定和肯定双方都缺少证据”,故不置可否。但我认为科学是必须能证明和证伪的,否则科学概念就与信仰无法区分。“信则有、不信则无”那是信仰而不是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如我不能证明人体特异现象(虽然有很多造假)原因是什么,但不等于就存在“人体特异功能”。我不能证明没有外星人,但不等于就承认有外星人。我不能证明没有上帝,但不等于就真的存在上帝。科学的本质就是批判、去伪存真。

1自1972年后,国际上对头晕、眩晕等症状有了统一标准,也被之后的所

有教科书所采用(包括西氏内科学和神经病学),将dizziness(如果大家同意翻译为头晕)认为是非特异性症状概念,其中包括了眩晕(vertigo)、晕厥前(pre-syncope或near faint)、失衡(disequilibrium或imbalance或unsteadiness)和非特异的头重脚轻(lightheadness),因此对头晕的诊断,首先是要区分是4种症状中的哪一种。而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教材中谈及此内容,神经科教科书(大家可去核查)也是如此,故大家分不清头晕和眩晕。甚至看最近的文章,还有专家将头晕(dizziness)与眩晕作为两个平行的症状,而不是所属关系,这从起点就将我们带到沟里了!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们将头晕与眩晕作为平行独立的不同症状,那么我国总结的资料显然就不能等同于国外的研究资料,国外的发病率、患病率资料根本就不能用到我国。而且,我们与国际上无法对等交流,因为定义不一样!我们的头晕就不是国外所言的dizziness,而国外所言的dizziness,在我国则没有对应的词汇!

所以,我们2009年出的《头晕诊断流程建议》就是对此予以重新定义,期望与国际接轨。而且,我们的定义与2003年的《眩晕的流程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或2010年的《眩晕诊断专家共识》中对头晕眩晕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大家会惊呼:怎么专家意见都差别那么大?对!就是这么大、就是那么参差不齐!那普通医生到底该信谁呢?好问题、也是简单问题。答案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看看不同文章对头晕眩晕的定义有无出处、再看看国际的定义就清楚了。至于还有专家或医生提出我们不能总跟着外国人跑,要有自己的东东,太好了!但那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和验证,要得到大家(国内外)的认同才行啊。总不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吧。科学与谬误就差半步呢!

2 如果经病史了解和症状学分析,确定是眩晕,那接下来应该是进一步分析症状特点,结合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等,按照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眩晕的病因诊断。导致眩晕的疾病涉及多科、有多种(就如同发热、无力、头痛、意识障碍),但不同疾病导致的眩晕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症状学分析,就是要分析患者的症状符合哪种疾病导致的临床表现(当然还有核心表现、常见表现、不典型表现及少见表现),这也是我们临床诊断的基本思维。

在诊断中,一个重要的诊断思路是要了解什么是常见的病因,什么是少见的病因,这样才能在繁忙的门诊工作中快速获得诊断(大家都知道80-90%的疾病

是常见病)。这与我们的警察叔叔抓小偷是不是一样啊?如果大家同意此观点,那么我们看,按照某些指南或教科书所写的诊断方法,你能诊断吗?不能!因为,它不提及诊断标准(不信?大家可以查看我们的教科书,包括洋洋洒洒的巨著,你就找不到BPPV、前庭神经元炎、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有的也是把临床表现再说一遍,更没有由不同学术组织推荐的标准)。还有些算是较好的,是把所有疾病的诊断标准一一罗列。如果没有个好记性或年龄大了,估计您是没法把能引起头晕眩晕的几十或上百种病都记住吧?我们的教科书或发表的研究中,更是没有提及哪些是常见疾病、哪些是少见疾病,临床工作中分不清什么是重点。而高度专业分化后的医生(尤其是大医院、大专家)永远只知道自己本学科的几个病,结果导致神经科医生眼里全是VBI、五官科医生眼里全是梅里埃病、骨科医生眼里全是颈椎病、中医科医生眼里全是“虚”。患者能否被正确诊断全靠运气,进对科就诊断对,进错科就诊断错,命运全交给我们可爱的分诊护士小姐了!可那也太难为我们的护士小姐了!你如果不信,我可以举例:2003年我国神经科医生编制《眩晕的流程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时,居然很少有人同意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疾病。知识面的狭窄严重地阻扰了我们医生的临床水平。2003年后,我国神经科才有关于BPPV的临床报道,而今天该病是大家都会看(如果您还不知道或不会看,就太out了),一家医院1年可以看几百个,难道说BPPV流行了?那2000年前中国的BPPV患者到哪儿去了?看到前面的定义混乱,再看到对最常见疾病的极低知晓率,诸位还能相信谁?还认为我国的临床水平高吗?

建议:大家必须掌握头晕眩晕的定义以及常见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

3 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眩晕的70%-80%是前庭周围性,主要疾病包括BPPV、前庭神经元炎、梅里埃病,其他均较少见。如果患者不符合这几个病,我建议大家早点转诊专家会诊。而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中,除近来认识的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外,其他均少见,血管性病因(包括TIA和卒中)最多也不到10%!国际上多个大样本(大到5000余例)的临床连续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中,血管性病因不到5%-7%。我科总结的3000多例患者中,也不到8%。头晕患者中,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体位性低血压、感染)和精神疾病(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占1/3)是最主要的病因。关于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因为太多,

在此不一一赘述,可参考我们2009年的《建议》所附的参考文献。其中,值得推荐的文章是《How Common Are Various Causes of Dizziness? A Critical Review。South Med J 2000,93(2)》,这篇文章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推荐的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经典范例。

但我们许多神经科医生由于不知道这些,当然是两眼一抹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量神经科医生几乎将80%的患者诊断为VBI的原因了,因为脑子里面没有别的疾病了。这也是许多医生要提问,没有了VBI,那许多患者是什么病呢?在国外,这种情况明显少,原因是医疗体系不同,他们的全科医生早已对头晕眩晕、精神障碍有着很好的培训和临床经验,只有在搞不清时转诊专科专家,并能得到反馈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生过于专业化、知识面狭窄,患者也是经常一头扎进只会看几种病的专家怀抱,岂能不误诊!

建议:中国要积极推广全科医生培训。专科医生要努力学习多学科的知识。看头晕眩晕的医生要知道哪些是常见疾病。

4 VBI是1950年代提出的诊断概念,当时发现一些发生大的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前有一过性症状(现在看就是TIA,但当时还没有确切的TIA定义)或轻微的波动的或快速改善的卒中症状,再通过脑血管造影(这是当年诊断卒中唯一可用的办法)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大血管在近段(尤其是颅外段)有明显狭窄,推测是狭窄导致脑灌注低下引起症状,故称之为脑血管功能不全(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就称为VBI。可见,经典的VBI是指TIA或轻的波动症状的梗死(更为准确的是指因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导致的TIA或轻的波动症状的梗死)。请所有经常使用VBI诊断的医生,好好看看Caplan 老人家2000年发表在《STROKE》上的重要文献《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Then, Now, and Tomorrow :The Thomas Willis Lecture—2000》。咱们教科书不是没有吗,那咱们为啥不学呢?

现在,我们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影像学证据,发现这样的患者不少,一定不感到奇怪。当然,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认识到如此确实非常难得。现在我们知道狭窄并非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患者有无症状的狭窄),粥样硬化动脉中斑块的不稳定才更为重要。所谓分水岭梗死,低灌注是一个原因,而动脉-动脉栓塞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当年,没有方法发现这个动脉-动脉栓塞或斑块稳定性,自然

就没有这样的机制和假说了。

我国将insufficiency翻译为供血不足,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还有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在那里,insufficiency被翻译为功能不全。所以千万不要以为VBI的insufficiency就只是供血不足,要理解为功能不全会更好,其实两者有点差别。现在看来,如果用血管功能不全(隐含了多种血管功能损害,也可包括内皮损害及斑块不稳定)是不是要比用供血不足(仅仅是低灌注含义)高明和全面了许多!回头看,当时将insufficiency翻译为供血不足(低灌注),出发点是不错的,但不够谨慎,有点超前,还不如用“功能不全”好!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理念为后来的长期错误埋下了伏笔!因为供血不足太容易让我们这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医生和患者接受了,跟“虚”多么地相近啊,它也与病理机制中的缺血相近,好理解。只是大家忘了它也容易导致误解。这也就是广大医生用此诊断后,从来患者不对之予以质疑的原因。

其实,当年何止是只有VBI,还有颈动脉功能不全(carotid insufficiency)、脑功能不全(cerebral insufficiency)等。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查文献,可以发现当时人们把痴呆、瞻妄等都划在脑功能不全(cerebral insufficiency)综合征之中。按照今天我们对卒中的认识,显然当时的认识是不足的,有缺陷。但请记住,这是人类在认识疾病和自然过程中的阶段性知识,今天看是不全面的,有局限的,但不能否定前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应该将它放在历史的博物馆中,而不要再去使用或彻底地否定。人类认识自然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前进!如果我们今天还有人坚持用VBI,那就请明确它是指局限于后循环的有大动脉狭窄的TIA或波动性小卒中。如果我们今天指的VBI不是经典的,那么就应该有个论证和经过临床检验的过程,可是我看不到,也查不出,大量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甚至连定义都没有,谈何科学!

建议:还坚持用VBI的医生请好好看历史,知道当时定义的VBI是什么,不能凭自己的理解。

5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步,尤其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明确临床的脑缺血性事件(ischemic events)包括TIA和卒中(梗死)。请大家注意,这里的缺血(ISCHEMIA)是指的临床事件,属于诊断范畴(大家可以看美国或ICD

的疾病诊断分类,它们将TIA和梗死放在急性缺血中),而不是病理,也不是病理机制。现在已不再用颈动脉供血不足了,国外也不用VBI了,为什么我们医生还要用VBI?有些医生坚持有VBI,那我要问你为什么不用CI(颈动脉供血不足),是不是因为没有人讲,你就不敢用了?难道前后循环就差异那么大吗?我们在2006年推荐用PCI(后循环缺血,包括TIA和梗死)就是要强调不要再用VBI。

建议:VBI曾经是我们认识后循环缺血的概念,是历史阶段性的产物,今天有更好的定义,它可以放进历史的博物馆里了,但决不能成为诊断的垃圾桶!

6 一些医生现在用PCI来代替他们经常使用的VBI诊断,而本质还是他们原来所认为的VBI,换汤不换药,是错误的,不能将PCI成为新的垃圾桶。因为PCI 就是后循环的TIA和梗死,不包括其他成分。那有人会说,何不就直接说是后循环TIA和梗死呢?这其实很好,很直接明瞭。可是,大家知道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我们有时很难区分TIA和梗死,临床诊断深受检查技术和水平的影响,两者间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几乎重叠,临床意义也相同,预防治疗方法更是一致,所以为方便起见,统称为ISCHEMIA是很方便的。对这点,我们专家在讨论《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时有过讨论,也是见仁见智。我个人倾向坚持用缺血(再次强调是指临床诊断,不是机制),下含TIA和梗死两项,因为这合乎科学目录的层次要求。参考ICD分类和美国分类,也是如此。当然,这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只要认识到在急性缺血诊断包含有TIA和梗死即可。

如果有医生仅仅将PCI来代替他长期所滥用的VBI,这个问题是诊断不规范,而不是该诊断的定义和概念有错误。就像你不能把所有还未能明确的肺炎都诊断为SARS。

建议:临床诊断PCI就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和梗死。

7 一些医生仍然认为存在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脑的血液供给不够的情况,它既非正常,但还又未导致急性缺血(TIA或梗死)的发生,并认为这就是VBI。外国人早已形象地将之比喻为第三种状态(即不正常又不达缺血程度)。那么这第三种状态存在吗?当然存在,只是它不是临床诊断!

所有研究都提示老年人的脑组织的血供,无论其是正常老年或伴有其他情况,都比年轻人下降,而且逐年下降,有动脉粥样硬化者更为明显。在体外实验,完全可以模拟不同的供血情况(1950年,就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但请记住,

第三种状态是病理生理过程或机制,不能成为疾病或临床诊断。用此意思来做临床诊断,显然有两个致命的缺陷:第一,人家用VBI指的是临床的事件(TIA和梗死),而你用VBI指的是第三种状态,这是不是混淆视听!这样中国的VBI完全不是国外报道的VBI,怎么进行学术交流!第二,这是病理变化、病理生理机制,不能成为临床疾病诊断。我们临床诊断是疾病、疾患或不明原因的综合征,我们不能对机制进行诊断。我们的医生犯了最大的错误是分不清这两者。就像动脉粥样硬化,20岁后人人皆有,有危险因素者发展更快,难道我们要对每个20岁以上的人做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吗?肿瘤中也有炎症机制,我们能诊断肿瘤是炎症吗?各种痴呆患者脑中都有炎症因子改变、血供下降、凋亡,难道我们可以诊断痴呆为炎症、供血不足或凋亡吗?

建议:病理生理机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

临床定义一个疾病单元或诊断概念,必须要有确定的病因、机制和表现,应该能与其他情况相鉴别。如果缺乏明确的病因和机制,但临床表现独特并能与其他情况鉴别,我们可以称之为综合症。可是,再看看我国医生理解并诊断的VBI,患者的表现五花八门,只要有慢性头晕或其它非特异不适(头昏头胀),就检查CT会发现所谓多发腔梗(这个影像学诊断腔梗又是一大灾区,以后有空我们慢慢聊,今天不谈),或是检查颈椎发现“颈椎病“(又是一大灾区,以后有空我们慢慢聊,今天不谈),或是最近广泛开展的DSA或MRA/CTA发现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医生就会诊断是供血不足。OMG,你相信吗?我绝不相信!难道老年人就不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患其它的病了?老年人均有粥样硬化,什么病都是它引起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量的BPPV发生在老年人,2000年前,我们几乎把这些患者全部诊断为VBI或颈椎病。因为老年患者的什么检查都好,就只有骨质增生或多发腔梗,医生就会诊断为VBI,显然荒唐之极。原因是这些医生不知道天外有天,不知道还有BPPV、老年抑郁、血管性抑郁、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以及偏头痛相关性眩晕。

更为深层的原因,医生看看患者的CT/MRI没有梗死,时间超过了TIA,不就剩下VBI了。门诊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问,也不知道去问什么,反之患者容易接受,用此诊断不是非常方便易行吗?如同什么都是”虚“,是颠之不破的真理。还有,这不就马上可以开许多“活血化瘀”药了吗?何乐而不为!故大

有人在。在全国已成燎原的熊熊烈火。

近来又有人不加思考地照搬日本人1990年提出的所谓“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我建议还是为慢性脑功能不全为好),其诊断依据是:55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LDL-C高,排除其他疾病。这样的头昏头晕等就可以诊断为CCCI了。对此,我想很多人都有质疑:(1)怎么与老年期抑郁、老年期痴呆、其他共病等鉴别?说是排除了其他疾病,我在想,到底有多少人能将之与血管性痴呆、血管性抑郁鉴别呢?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的诊断概念。(2)这个诊断会与其他疾病诊断重叠,这些患者的表现可能完全符合老年抑郁、认知损害的诊断,该怎么办?有人会说这些患者没有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损害,但我想,这是狡辩,因为绝大部分医生是不会在门诊对这些患者进行情感和认知的评估的,尤其是积极同意和使用CCCI的医生。(3)这种诊断标准被验证过吗?如果排除了其他疾病,那在老年头晕头昏患者中,到底还有几个患者是真正的CCCI呢?至少,现在国内这样的研究没有一个,反而用此诊断后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的临床报道却不少。显然,错误与以往一样,未经确认的诊断就被临床滥用。(4)这种诊断概念本身就非常难,因为它强调了供血不足,故而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包括排除神经变性、系统疾病等的影响,这可行吗?显然不可能。连Parkinson 病、Alzheimer 病等搞得很清楚的疾病都不敢用发病机制来做诊断名称,怎么就敢确定是供血不足而不是其他情况或排除其他情况?能做这样的诊断要不是神仙要不就是吹牛!(5)在临床上如何判断和评估脑供血不足?我们现在还没有任何的可以被重复的研究结果(无论用CTA、MRA、MRI、DWI、PWI、DAS、TCD、PET、SPECT),能够将供血不足(第三种状态)与正常及急性缺血相鉴别,并且能够解释为什么经检测发现了供血不足,但却没有出现头晕头昏的症状。(6)从严谨和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去思考、去假设、去探索、去研究,但在没有得到确认和验证前,不得用于临床实践作为常规诊断。我所看到的国内所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除了基础研究外,全是用这种臆断的诊断标准去发现患者的特点,却没有研究证明这种诊断标准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建议:CCCI是未经严格确认的概念,不能用于临床诊断

更深一步讲,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的基础生物学、生理学、临床的知识告诉我们患者的头晕头昏是供血不足引起的?没有!如果同意临床缺血(TIA和梗死)

是比这些所谓供血不足更严重的供血不足,那么是不是TIA和梗死患者的头昏头晕头胀要更多和更严重呢?也不是。又可惜,我们一到这就卡壳了,我们看不到在中国人群做的后循环TIA和梗死患者的症状学分析!国际上,包括Caplan教授牵头的新英格兰地区后循环缺血登记(国际很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400多例患者中,虽然近半数或更多有头晕眩晕症状,但仅为单纯头晕眩晕的患者不到1%。我们及北京天坛医院的大样本队列研究,也发现单纯头晕和眩晕极少是后循环TIA和梗死的临床表现。再回头看,前面谈及的大样本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队列研究,血管性病因不到所有头晕眩晕患者的10%。

建议:头晕眩晕是后循环TIA和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但血管病变不是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

再者,老年人个个有动脉粥样硬化,除非不是正常人,那为什么粥样硬化相同,却有人有症状、有人没有呢,显然无法用粥样硬化来解释。同样的质疑,有或无这些症状的老年人都有相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TCD见到的血流速度改变、CT/MRI见到的白质病变或无症状梗死,那又如何来解释?1983年就有人研究发现相同年龄、性别的老年人,其骨质增生的各种指标完全相同没有差异,但却有人有症状,有人没有症状,故强烈地反对是骨质增生导致了这些症状。这就是逻辑问题,不能把相关现象(伴随的现象)当做病因(因果性)。要记住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发现有A症状者同时有B现象,不能就认为是B现象导致了A 症状,还要证明没有B现象就不会出现A症状、有了B现象就应该有A症状,这才能证明A和B存在因果性。可惜迄今,还没有关于有或无这些症状的老年人的脑影像学、TCD、DSA、MRA检查发现差异的比较,国际已有的证据恰恰是反对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因此,国际主流根本不同意这种说法,更不承认这样的诊断。

建议:用老年人常见供血不足现象来解释老年的头晕头昏缺乏逻辑性

现在,又有医院开始对几乎所有的头晕头胀患者进行DS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不少有动脉狭窄,说是动脉狭窄引起头晕,这就与当年TCD、MRI刚开始应用时的状况完全如出一辙,还在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美国2007年专门出了指南,强烈地反对对无症状(仅指TIA或卒中,而绝非头晕头胀)或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原因就是我们还不知道所发现的动脉狭窄到底有什么临床意义,进行干预的疗效-安全性如何、疗效-费用比如何。而发现后势必会开展

DSA或是血管介入治疗,而这些干预的费用昂贵、围手术期风险却是肯定的。所以,好处不知道,害处肯定,显然不值得推荐。这就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当然,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在未来发现更多的情况,认识更多的疾病,届时再根据证据,提出相应的疾病或疾患概念及定义,这是符合科学的,也是最值得我国医生去重视和努力的。到那时,再开展有价值的检查才是应该的。

建议:目前的技术无法证明患者的许多非特异症状是由或不是由非常普遍的脑血管老化引起,不推荐做任何损害性检查。

8 关于颈椎病与头晕或VBI:理解上述相关内容,就知道血管性因素不是头晕或眩晕的主要病因。颈椎病能否导致血管改变或供血变化,还是个问题,质疑远大于肯定。我国有学者还推荐什么颈交感链性病因(请注意,这不是什么新玩意,几十年前就有老外提出了,后来被否定了),更是永远无法证实的东西,因为没有任何可靠的方法可以证明患者有或没有交感链的损害。无法证实却可以诊断,这哪里还有点科学啊,怎么看都与 “虚”相同,信则有不信则无,看不见摸不着。

确实有报道颈椎病导致椎动脉扭转,产生症状,并经过手术而纠正。有些文献称为椎动脉扭转综合症。但请记住,这种情况很少,需要严谨仔细的检查,把许多其他情况排除才能诊断,还需要手术治疗后改善,才能确诊。目前,肯定的病例报道很不多,还没有较多的证据,故不在此讨论。

颈性眩晕又是一个缺乏统一标准却被滥用的诊断概念。我知道,我国有些所谓的颈性眩晕骨科专家,连BPPV都不知道,把最简单的BPPV当做颈性眩晕给开了,令人恐惧。国内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认真讨论、验证了颈性眩晕的问题。都是用自己的诊断标准来诊断,然后干预,再评估干预结果。在2005年的世界神经病学大会上,国际著名的眩晕专家Brandt讲过一个著名的论断“Cervical vertigo? Forget it!”。大家可以看他2005年在JNNP上的有名述评。

建议:科学必须能证明和证伪!

(源于2011年9月4日和5日,高山和李焰生短信讨论了VBI与PCI之后,李焰生觉得很多很多话 想说,于是,放下手机,放下手头所有其他活,打开电

脑,通宵达旦一气呵成了这篇“关于头晕”。因其时小舟还未能把firemountain 真正拖下水,所以,9月7日由一叶小舟代为上传到叩诊锤论坛------编者一叶小舟注)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 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 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 流行病学 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 10.7-64/100,000人群 占老年人群的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 发病原因 BPPV多数病因不详,属于特发性原因(50%-70%)。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 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患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 正常对照组仅为4% 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联系 发病机制 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 Schuknecht 提出的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 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 嵴顶结石症的特点 患者处于激发体位眩晕立即出现; 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就持续存在。 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平半规管,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 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 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出管石症概念: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转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发生移位,牵拉壶腹嵴,使该半规管的神经元 放电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 管结石症有以下特点

心因性头晕的诊断治疗

心因性头晕的诊断治疗 一、头晕的概念及症候 头晕(dizziness)概念可分为下列四类情况:头昏(lightheadedness)、眩晕(vertigo)、晕厥前状态(presyncope)、失衡(disequilibrium)。这些症状发生在患者意识清醒之下。换言之,在意识丧失时发生的晕厥、癫痫等疾病是不包括在内的。 头昏是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眩晕则为患者主体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的症候,多为病理现象。常常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晕厥前状态指晕厥前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失衡指有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因此,对于就诊的头晕患者应当区分他们是否是头晕,是头晕中哪种分类。当然,对于患者个体而言,在头晕症候发生时可以有头昏、眩晕、或平衡不稳症状的单独出现,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情况。 二、心因性头晕的发生率 2001年,在神经科头晕门诊200例患者的病因分析中,心因性头晕占到20%,其中有偏头痛史的心因性头晕占6%,无偏头痛史占14%。2014年,一篇关于主观性头晕的研究提到,慢性主观性头晕并不罕见,而且是第二位最常见的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症状表现与恐惧性的姿势性头晕的体征相似。 在神经内科个人门诊连续605例头晕病因分析中,心因性头晕占19.83%。在对367例眩晕患者进行的病因分析中,心因性眩晕占4.6%,偏头痛眩晕占8.4%,最常见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59.7%,而颈椎病性眩晕和梅尼埃病较少。 三、心因性头晕的表现 2014年,Staab教授等进行的研究选取40名曾发生过急性眩晕事件的患者,其中24名病后有慢性头晕,16名病后无慢性头晕。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HADS)及改良的NEO人格量表评分(NEO-PI-R)。研究得出结论:约25%的心因性头晕患者病前曾有急性事件发作(如后循环缺血等)的病史。这可能与急性事件后,由于精神心理原因,使自身状态不能完全恢复至病前有关。焦虑抑郁及(或)内向特质的患者易在急性事件后出现慢性精神性头晕;而适应力强、开朗、生活幸福感高的急性事件患者,病后出现慢性心因性头晕的比例小很多。 心因性头晕是神经-精神-耳科相关的一类疾病,是对自身运动及复杂的视觉冲突超敏的一类长期的临床症候。一般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为非旋转性的头晕或不稳感,少数为模糊的或非真性眩晕感,无眼震,眼动常不配合。 对于心因性头晕患者来说,其头晕(或“眩晕”)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头晕本身变化不大,可伴有惊恐发作。这些患者有时会伴有许多躯体化症状,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睡眠、消化常有问题。患者在起病前常有情感诱因或受刺激。患者一般愿意穷尽检查和治疗,作为医生,应该对他们进行精神状态评估。 四、心因性头晕的发病因素 发病原因分析: ◆患者或许发生在某些疾病后;但多数当前已经无明显器质性损伤,少数为共病 ◆患者一般无严重前庭疾病病史

异常呼吸的种类及缺氧程度的判断

异常呼吸的种类及缺氧程度的判断 一、异常呼吸 1.频率改变 (1)呼吸过快:也称气促,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约增加3-4次/分。 (2)呼吸过缓:指呼吸频率少于12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20s),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式呼吸恢复或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有失去有效的兴奋,呼吸又再次减弱或暂停,从而形成了周期性变化。(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

呼吸,如此仿佛交替。其产生机制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更为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 3.深度改变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指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以便机体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 (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机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患者。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 (2)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所致。多见于昏迷患者。 5.形态异常 (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正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由于肺、胸膜或胸壁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骨神经痛等产生剧烈的疼痛,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正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如由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等,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的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的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眩晕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 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眩晕的中医辩证治疗(1)

眩晕中医辩证治疗 尉氏县中医院急诊科高玉杰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血亏虚 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病因病机】 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加重。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有窒息的危险与癫痫发作时意识丧失,好痉挛,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置病人于头低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带和衣扣,解开腰带;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癫痫持续状态者插胃管鼻饲防止误吸;必要时准备好床旁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记录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观察患者发作停止后意识状态完全恢复的时间,有无头痛,,疲惫及行为异常。 2.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时时意识突然丧失有关,判断力失常有关。 (1)发作期间安全护理:告知病人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防止外伤,切记用力按压病人抽搐的肢体,以防骨折和脱臼,防止患者自己咬伤需放入纱布置口腔;癫痫持续状态,极度躁动或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过程中有短躁动的病人应专人守护,加保护性床档,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遵医嘱立即缓慢静注地西泮,.快速静滴甘露醇,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有无出现呼吸抑制,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2)发作间歇期安全护理:给病人创造安静安全的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对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患者,在病房显眼的地方放置“谨慎防跌倒,小心舌咬伤”的警示牌,让医护人员做好防治发生意外的准备。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饮食护理:优质蛋白饮食,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以减少体内的蛋白质的消耗。改善病人的食欲适当的增加活动量。 (2)遵医嘱合理的用药,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3)监测肾功能和营养状况。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4.活动无耐力 (1)评估活动的耐受情况:评估病人活动时有无疲惫,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了解病人对活动的耐受情况,指导病人适当活动。 (2)休息与活动:慢性肾衰竭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与活动的量视病情而定:①病情较重或心力衰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②能起床活动的患者,则应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如室内散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理生活等,一旦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③贫血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告诉病人坐起,下床活动时动作缓慢,以免发生头晕。长期卧床病人应指导或帮助其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屈伸肢体,按摩四肢,指导家属定时为病人进行肢体活动,避免发生静脉血栓或肌肉萎缩。 (3)用药护理:积极纠正病人贫血,遵医嘱应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皮下注射应更换部位,治疗期间注意严格控制血压。观察疗效,观察血压有无增高,头痛,血管通路栓塞,癫痫,高血压脑病等不良反应。每月定期监测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容等。遵医嘱用降压药,强心药。

缺氧与疾病

缺氧与疾病讲稿 氧气对人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刻也不能停止吸入。由于缺氧会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严重损害,体内各器管,组织活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于是使人发生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于发生昏迷、死亡。我们所说的氧气疗法是针对缺氧而给于治疗的一种办法。引起缺氧的疾病很多,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的疾病等等。都可以使身体缺氧。 我们健康人体内氧的储备量是极少的,总括起来算也只1500毫升左右,而我们人体在正常的生活中,每分钟的耗氧量也要250毫升左右,这少得可怜的储备,只够在缺氧的环境中用6分钟。人在缺水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天,在缺食物的环境中存活数十天。而缺氧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 缺氧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疾病、脑部疾病、消化疾病、关节病、痛风、前列腺炎、紫绀、肿瘤癌症、亚健康,等一系列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里,仅仅只有15%-18%的人不缺氧,而在剩下的82&-85%中60岁以上的人占的比例更高。老年人更缺氧,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功能、和各种疾病导致携氧功能都减低,因而更加缺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趋于都市化与工业化了,在带来巨量经济财富的同时,缺氧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也愈加明显。为什么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缺氧也随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呢?中健联健康专家介绍说,在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原本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的含量是氧气,剩下的均为其它气体与杂质。工业化程度加深,势必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这个时候,氧气含量则会进一步下降。于是,不知不觉中,缺氧已成为现代人亚健康状态凸显的“罪魁祸首”。 氧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运作里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尤其关系到

头晕头痛的鉴别诊断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253035.html, 头晕头痛的鉴别诊断 头晕: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Nylen-Barany或Dix- 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 头痛: 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活动后头痛加重。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CT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 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在剧烈活动、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爆裂样局限的头痛、呕吐,项背部疼痛,伴或不伴有血压的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及视力模糊,查体示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可见高密度灶,腰穿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 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

头晕和眩晕鉴别诊断

头晕和眩晕分清楚

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消极无食欲等。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头晕非常常见,一些研究认为,有焦虑及抑郁病史的患者慢性头晕发病率更高,另一些研究发现,前庭性眩晕患者多数合并精神障碍,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目前很少研究关注眩晕发作前几发作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且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发率,而对于焦虑抑郁患者眩晕发病的研究较少[4]。 老年患者慢性头晕常是多种头晕类型的综合,同时也包含了虚弱、疲乏等五花八门的症状。这种病人在门诊及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很多头晕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对于老年慢性头晕如何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首先,需明确诊断可治疗病因,其次则是识别可加重慢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随访,以减少头晕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以上便是头晕的分类,诸位看官是否觉得清清爽爽?那么问题又来了,遇到头晕的病人该如何处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Marsden JF,Playford DE,Day BL:The vestibular control of balance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J]2005;76:670-678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Prim Care[J]2014;41:115-131 3.Susanto M:Dizziness:if not vertigo could it be cardiac disease?Aust Fam Physician[J] 2014;43:264-269 4.Salles N,Kressig RW,Michel JP:Management of chronic dizziness in elderly people.Z Gerontol Geriatr[J]2003;36:10-15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70%。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5、遵医嘱吸氧。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9、必要时吸痰。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50%-70%。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5、排痰前可协助病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严重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严重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尽快缓解。 一.基本处理 1.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严重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 3. 救治准备静脉通道开放,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4. 镇静吗啡3~5mg静脉缓注,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减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5. 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于2分钟内静脉注射,4小时后可重复1次。本药可以利尿、扩张静脉,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6. 洋地黄类药物毛花苷C静脉给药最适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0.4~0.8mg,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禁用于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对AMI,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 7.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还有正性肌力作用,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利尿作用。 二.血管活性药物 1. 血管扩张剂须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小剂量慢速给药并合用正性肌力药物。 (1)硝普钠: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对原有高血压者血压降低幅度(绝对值)以不超过80mmHg为度,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2)硝酸酯类:硝酸甘油。(3)α受体拮抗剂:乌拉地尔。 2. 正性肌力药物 (1)β受体兴奋剂:小到中等剂量多巴胺。(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扩血管利尿基础上短时间利用米力农。 三.机械辅助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用于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者。极危重患者,有条件医院可采用LVAD和临时心肺辅助系统。 四.病因治疗 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根据条件适时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1.利尿剂 噻嗪类使用最多,有氢氯噻嗪。痛风患者禁用。 袢利尿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保钾利尿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β受体拮抗剂有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和兼有α受体拮抗三类 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者。 急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不宜在急性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适用于肥胖、心衰、心梗或糖尿病肾病的血压病患者。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血肌酐超过3mg/dl患者使用需谨慎。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治疗对象和禁忌症与ACEI同,不良反应少。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头晕眩晕伴随症状,有无全身疾病,发作时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3.观察眩晕发生的诱因、持续时间、与头位改变的关系。 4.了解前庭功能检查、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等,定时测量血压、脉搏。 3.发作时尽量卧位,避免搬动,保持安静。改变体位,尤其是转动头部时,动作不宜过急,幅度不要太大。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酒。BPPV 复位前禁食6小时。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有呕吐时,注意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6.遵医嘱用药,必要时肌注抗晕止吐药,停止手法复位。 7.BPPV复位前向患者解释复位过程中出现眩晕是正常反应,且持续时间很短。复位过程中防跌倒、坠床,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8.BPPV 复位后 24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头部,夜间取平卧位睡眠。48小时内避免患侧卧位和剧烈快速的头部活动,转身时注意头身同步转动,避免低头或仰头动作,必要时颈托固定。 9.向眩晕患者家属提供安全教育和前庭功能锻炼指导及效果评估。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感。 三、健康教育 1.介绍发病机制、复位治疗的原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2.头晕眩晕与情绪因素有较大关系,应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3.复位后避免颈部按摩、拔牙、跳绳等头颈部剧烈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4.禁烟、限酒,饮食起居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5.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反复发作的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6.注意保暖,适当体育锻炼,避免游泳、坐船及各种旋转性动作和游戏,不从事高空作业。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发现不良行为时,及时予以指导。 2.饮食起居是否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 3.是否遵医嘱正确服药。

武继涛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经验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0,V o l 28N o 1一一一一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郑绍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12 149号)通信作者:武继涛,E Gm a i l :w u j i t a o 1345@126 c o m 武继涛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经验? 郑海忠1,武继涛2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一武继涛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 研究心因性头晕的致病特点及治法,提出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心因性头晕的基本病机,治疗上采用自拟升清降浊方,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武继涛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一心因性头晕; 气机升降;升清降浊;临床经验;武继涛中图分类号:R 249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D O I :10 19621/j c n k i 11G3555/r 2020 0104一一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其病程一般较长,易复发,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 病率高于男性[1 ].由焦虑二抑郁二恐惧或躯体化障碍等精 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称为心因性头晕.患者头晕症状长时间存在,可伴有惊恐不安,常波及睡眠二消化系统等,受环境及情绪变化影响较大,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理教育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因缺乏客观的阳性检查结果,往 往难以确诊,从而影响治疗[ 2G4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心因性头晕患者呈现增多的趋势. 武继涛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常务副院长兼脑病介入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著名脑病专家郑绍周教授二曹晓岚教授,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脑血管病.武继涛教授认为多种疾病的发生均由于脏腑气机紊乱导致,故而在临床诊疗中注重调理脏腑气机升降,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武继涛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心因性头晕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心因性头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现将武继涛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心因性头晕经验介绍如下. 1一七情所伤二 首伤心神是心因性头晕发病的关键诸多医家认为眩晕的产生是由于心血暗耗,心主血功能失常致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清窍失养所致.武继涛教授认为七情伤及心神是心因性头晕发病的关键.心藏神,主司意识二情志等精神活动,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七情又分属五脏,各脏腑 的生理功能与所属的情志息息相关,如心在志为喜.情志活动的产生离不开五脏气血的充养.七情过极,刺激过久,超出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五脏精气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调,可导致情志失调,扰及心神,则出现心神不宁二失眠二多梦等心因性头晕的表现.又因心神不足,驭气控血障碍,全身脏腑及形体失其濡养,进而清窍失养也可致使头晕二无力等症状的产生. 2一心肾不交二 阴阳失衡是心因性头晕发病的始动因素武继涛教授认为,七情伤及心神,之后首先伤及肾.水火阴阳升降理论表明,心与肾之间保持着水火二阴阳二精神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心在上者属阳属火,肾在下者属阴属水,上者宜降,下者宜升,故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须上济于心,水火相济,维持心肾生理功能平衡.心神失用,水不济火,控精驭气异常,导致肾精亏虚,生髓不足,致使髓海不足而出现头晕二精神萎靡二腰膝酸软等症状.又因精化气生神,肾精亏虚,亦可致气二神化生乏源,心神失养,气机紊乱.故武继涛教授认为心肾失交,致使阴阳失衡是心因性头晕发病的始动因素. 3一气机失调二 肝胆升降失衡是心因性头晕发病的根本肝主疏泄,疏通二畅达全身气机,能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及情志的舒畅.胆为阳腑,主降浊,与肝之阴脏相为表里,共司疏泄.肝胆阴阳相应,肝升胆降,引领心肾相交,脾胃之气的升降则依赖于肝胆之气的升发及肃降,故武继涛教授认为肝胆气机升降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之本.肝之升发不济,胆之降浊不足,致使气机不畅或气滞,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及肝气郁结,从而出现精神恍惚二心情抑郁等症状.肝气郁久化火,又可引动心火,上扰清窍可致头晕,亦可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肝胆之气亏虚,疏泄失职,影响津液的输布,亦可致使痰浊二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脑窍,致头晕二头痛等症状. 8一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1月第28卷第1期

胸闷憋气注意事项

胸闷憋气要早诊治 胸闷,常被人们认为心口“憋气”。它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人的胸闷,其病因不一,治疗也不一样。 1.功能性胸闷(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 人们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使思想放松、情绪调节,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2.病理性胸闷(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 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 如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肿瘤);肺部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脏肿瘤;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 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总之,对于病理性胸闷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有胸闷症状者不要忽视它。只有正确对待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指在静脉回流适当

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

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