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谈《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比较

指导教师张岳林

摘要: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将对两部经典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本文主要从讽刺对象、讽刺技巧、讽刺目的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的特点,及两部作品讽刺艺术所表现的异同点,从而揭示其传承发展关系。

关键词:《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讽刺艺术比较

On the "Scholars" and "Bureaucrats" Comparison of

satirical art

Abstract:Ironically, the history of art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lassic novel will be two: Wu jingzi "Scholars "and li boyuan "Bureaucrats, "the satirical art of making a comparison, mainly from the ironic perspective, the purpose of satire, irony Skills in three aspects of "Scholars" and "Bureaucrats" features the art of satire and satirical works of 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w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us 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relationship.

Key words: "Scholars " "Bureaucrats" Art of Satire Comparison

伊恩·杰克在《蒲柏》书中讲到“讽刺源于批评的本能;它是变成了艺术的批评”。当人们对某些事物心怀不满时便会自然产生某种激愤情绪,而这种情绪需要宣泄引导,便会形成讽刺。在中国最后一个漫长的封建时代,清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救药的腐朽性。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其造成人内心灵魂的扭曲与变形,在给作家灵魂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为作家带来了灵感和丰富的题材。面对黑暗社会的现实,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家“以痛哭流涕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讽刺文学作品,《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是这时期中国讽刺小说史上两座高峰。《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显然有受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艺术上有许多异中见同,同中又有异之处,特别是在讽刺艺术方面,其讽刺的形式和讽刺的深度确实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将二书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

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和先秦寓言及晋唐小说中讽刺成分。到了明清以后,讽刺手法的广泛运用,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神魔志怪之作,都包含着一些脍炙人口的讽刺篇章,像《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这类现实主义作品,其绝妙的讽刺情节更是时时可见。本文主要讨论是产生于清中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晚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

中国古典小说的前列,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写作背景

从作者的生活时代看,吴敬梓生活在清初,与欧洲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很相似。其主要特征为个性解放。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清初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刚建立的封建王朝,除了实行八股科举选拔官吏,吸收汉人任职来笼络知识分子外,还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文化乃至学术领域的控制,确立程朱理学独尊地位,使知识分子遵从三纲五常的天理。另一方面,是清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又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并掀起了反八股科举、反禁欲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而李伯元生活在清末,十九世纪末期,清廷政治日趋腐败,统治者对内加紧盘剥,贪官酷吏横行,卖官鬻爵之风大盛。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外政策的一味妥协退让,“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正是这种写作动机驱动下,晚清讽刺文学蓬勃兴起。吴敬梓,李伯元是以文学为武器,对八股科举制度,官场的丑行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当然吴、李并不是一开始就走上反八股科举和封建社会制度的道路的,而是有变化发展过程的。吴、李都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饱读诗书,热衷功名,都想沿着科举仕途向前走。科场屡遭失败后,他们才逐渐认识到八股科举和封建制度的腐朽以致改弦易辙,绝以功名。

二、讽刺对象的比较

《儒林外史》将讽刺的矛头投向了儒林科场,着力刻画为功名所累的封建士子们在追名逐利的竞争中摇尾乞怜的丑恶嘴脸,并试图通过这部“儒林丑事”挖掘造成封建知识分子灵魂痛苦和人格丧失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知识分子命运的极大关注与同情。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却依然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口号,仰着高贵的头颅,骄傲而自尊地前行。可时至清代,一切都已不复存在,由于科举制度实行多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发芽生根,认为仕可以改变生活状况,跃为人上人的想法就像毒品一样在侵蚀士子的灵魂,是其沉溺于追逐名利富贵以至于逐渐丧失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这一切都在吴敬梓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等。

《官场现形记》与《儒林外史》比较来看其讽刺对象由儒林转至仕林,由科场转向官场。《官场现形记》是作者李宝嘉有感于当时吏治腐败而作,是一部讨伐官场的檄文,内容以揭发官场黑暗为主,它不仅为官场“现形”,更揭示其丑恶灵魂。文章主要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揭露和抨击了清政府官僚机构的黑暗和腐朽,是晚清官僚统治集团的真实写照。在小说

中,作者对黑暗糜烂现象给尽情的嘲笑和讽刺,极尽讽刺之能事,充分显示了这部作品的讽刺艺术。正是由于作品中出色的讽刺艺术,才使它登上晚清四大讽刺小说的宝座。

《官场现形记》中的讽刺对象,包括了在晚清整个封建制度下,值得批评或抨击的各阶层的人物。这些角色上至朝廷显官,下至佐杂末吏,出场的人物众多,行为特色不一,在作品中纷纷登场,在各自的小舞台上演着自己的故事。文中有这些场景的描写,胡统领严州“剿匪”以百姓为土匪,虚报军饷;冒得官冒名顶替做管带,为升官把亲生女儿送给上司做小老婆。总兵萧长贵一见洋人果然“长跪”不起,连连磕头......在这“畜生的世界”中,作者驱使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州闲佐杂,一个个粉墨登场,演出了迎合、钻营、蒙混、倾轧的种种丑行。

讽刺似尖矛利剑,它的主要品格是破坏和针砭,它总是通过不断地嘲笑、讥讽、贬低来实现其独特的批判功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在对儒林、官场的尽情戏谑嘲讽中,实现了对社会和文化的双重批判。在封建制度行将就木的时候,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清代中期长篇讽刺小说,将讽刺目光投向当时严重丧失合理性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上,以婉曲含蓄笑中带泪的笔调批判这一制度带给封建知识分子的摧残与羞辱。当历史的脚步不可遏制地前行时,又是以李伯元为代表的讽刺小说作家持笔而起,对作为封建社会制度核心的官僚制度予以痛击。作家讽刺焦点总是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暴露和彰显而转移,从而实现其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当充满着幸福的喜悦,心要从胸腔里跳出来的时候,可以唏嘘和好哭;当心被忧闷压榨着或被绝望撕裂着的时候,可以疯狂大笑。”透过作家凄凉的笑容,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脸上的泪珠,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对民众的同情与悲悯和对黑暗社会的强力控诉。

三、讽刺的表现手法的比较

首先两书的讽刺意味都不是靠插科打诨,不是靠作者说出,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儒林外史》中广为人知的范进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中榜发疯等情节的安排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科举考试,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一次,每次都有一定的录取名额,爬上去的只能是少数。要实现“暮暮为田舍郎,朝登天子堂”的愿望,中了秀才的范进,自然不会放弃中举的机会。他向岳丈谋求资助,而“一顿夹七夹八”被骂的“摸门不着”。只好瞒着丈人去省城“考他一考”。归来之时,家中已“饿了两天”,他母亲已经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贫寒清淡的日子,没有人出来询问半句,施舍一粟,可是听到“范老爷高中”的报捷声,范进成了新贵人,随之而来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岳丈立即换了一副面孔,及时前来贺喜,还口口声声“贤胥老爷”,不断夸美“我这个贤胥,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众邻居们“有

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也有背一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他们有的劝解老太太的,有的四处寻找范进,有的忙着策划应酬的,里外上下顿时结成一台运转灵活的机器,忙的好不快活!一寻见“范老爷”,众乡邻便“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原先范进不知在什么地方跑丢的了一只鞋,“一邻居早把那只鞋子寻了来,替他穿上了”。众邻居不同寻常的热情,出人意料的慷慨资助,岳丈胡屠户的阿谀奉承,都通过社会生活本身个别现象的独特形式——范进中举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些场面的和情节的蕴含着丰富的讽刺神韵。

《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有这样一段绝妙的文字,描写文制台接见洋人:巡捕在廊下要进也不敢进,要退也不敢退,正在为难的时候,文制台早已瞧见了,忙问一声:“什么事?”巡捕见问,立刻趋前一步,说了声“回大帅的话:有客来拜”。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那巡捕挨了这顿打骂,索性泼出胆子来,说道:“因为这个客是要紧的,与别的客不同”。制台道:“他要紧,我不要紧!你说他与别的客不同,随你是谁,总不能盖过我!”巡捕道:“回大帅:来的不是别人,是洋人。”那制台一听“洋人”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天;后首想了一想,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巡捕道:“原来赶着上来回的,因见大帅吃饭,所以在廊下等了一回。”制台听完,举起腿来又是一脚,说道:“别的客不准回,洋人来,是有外国公事的,怎么好叫他在外头老等?糊涂混帐!还不快请进来!”这段文字把这些官吏对老百姓残酷迫害作威作福,凶残至极,但遇到洋人就面容失色,卑躬屈节,一副十足的奴才相,文中将这一奴颜丑态刻画的活灵活现。

其次,《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都具有浓郁的喜剧气氛和悲剧意识,使人在轻松愉悦之后产生对社会的深思。《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写到王玉辉的三女儿因丈夫死了不忍叫父母抚养,对王玉辉说也要寻一条死路。王玉辉鼓励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难你?”女儿绝食八天死后,它不但没有一丝悲哀,反而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看到这我们对王玉辉迂腐不禁哑然失笑,然而转而就会为他被毒害到如此地步感到痛心。作家从隐藏在内心的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出发把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情节加以巧妙的组织,通过洗炼、准确、朴素的语言叙述出来,因而作品充满了滑稽的场面,有趣的情节,各类荒唐可笑的人物和荒唐可笑的思想、行为构成一幕又一幕的喜剧。作者以

敏锐深邃的观察,冷隽微妙的笔触,析取万象,尽入笔端,着力刻画封建群儒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对人的毒害,以此来反映生活。《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至第十八回写浙江防军统领胡华若征剿严州土匪,为邀功谎报匪情,却纵兵烧杀淫掠良民。当受害状告作恶兵勇时,首县庄大老爷颠倒黑白,反以诬告之罪胁迫乡民。这一闹剧,从发兵之初胡统领与僚属在“江山船”上为妓女争风吃醋的丑态到大军征剿乡民的罪行,中间夹以官僚内部的尔虞我诈和魏乡绅的敲诈勒索,到最后胡统领浮造报销,冒功领赏,还花一万银子买来“万民伞”和“德政碑”,而前来为他们送行的确是披麻戴孝、手执纸锭、哭丧棒的灾民。他们行为上具有喜剧性,思想实质上却具有悲剧性,这一列荒唐可笑的描写足以激起人们对现状的思索。

再次,两者都擅长使用白描手法。《儒林外史》所选择的中心事件是八股科举制度,它所讽刺的那些儒林人物,它所描绘的具体细节,都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这就使得《儒林外史》的基调、人物、情节和细节都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炉火纯青,达到了高度的写实和真实的程度。像严监生为两茎灯草不咽气,严贡生贪得无厌而又自我吹嘘等例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时白描手法也是《官场现形记》的一大特色,它敏锐地捕捉社会信息,反映广阔的社会人生的需要。如胡统领严州剿匪数回,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人物映带成趣。胡统领涎色贪财,昏聩颟顸,而又乔装张致,擅作威福;周老爷阴险势利,工于心计;文七爷纨绔阔少,风流自喜;赵不了寒酸猥琐,人穷志短;庄大老爷老奸巨猾,八面玲珑,都栩栩如生。衬以浙东水乡风光,江山船上的莺莺燕燕,构成相当生动逼真的社会风俗画卷。作家尤擅长于渲染细节,运以颊上添毫之笔,有入木三分之妙。第四十三至四十五回,写佐杂太爷的酸甜苦辣,极尽揶揄之能事。“跌茶碗初次上台盘”是一幕精心设计的人间喜剧,通过跌茶碗这一细节,将小人物受宠若惊的扭曲心态,描摹尽致。

第四,运用对照的方法描写生活,塑造形象,几乎是各种艺术作品普遍使用的方法。两者也不例外皆采用对比性讽刺手法。作者让人物用自己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猥琐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照,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如严贡生初逢张静斋,就竭力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父母官都蒙相爱。”话音刚落,一个小厮走来向他报告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说:“他要猪,拿钱来。”很快,强占邻居的猪,无理强讨利钱的事实,便

将他为自己脸上涂的脂粉抹了个一干二净。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描写方法,所取得的讽刺效果是锋利和尖锐的。在《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中制台见洋人一节,这段故事所运用的对比,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制台对下属、当差和洋人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了人物性格。其对下属和当差的作威作福和蛮横无理,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作者借描写文制台两种待人态度,突显其崇洋媚外的丑相。二是善于抓住某些关键性的细节,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矛盾揭示其丑恶嘴脸。两次打骂巡捕的描写,前言行与后言行加以对照,使其自我暴露,颇具讽刺意味。

以上从讽刺手法上分析了两本著作的相同之处,下面在探讨一下它们在讽刺手法上各自特点。高尔基说过:“艺术的目的是夸大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都运用了在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上进行夸张的讽刺手法。两位作者注意将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合理夸张加以概括提炼,犹如用凸透镜将其清晰地反应出来,直中要害。《儒林外史》中写家藏十万银两,广有田产的严监生临死时却心疼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迟迟难以瞑目,直到灭掉一茎灯草方才咽气,这一漫画式的夸张极为生动传奇。《官场现形记》中说还充分运用了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尤喜撕破人生的假面。作者对所讽刺的人物的某些性格、行为或心态给予突现的夸张,能够冲击读者的情感,增强内容情趣,从而加强讽刺效果。如浙江巡抚博理堂,自命崇尚理学,讲究“慎独”功夫,却偏有“叩辕门荡妇觅情郎”一幕好戏。但两者在夸张的运用手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正如鲁迅评论《儒林外史》提出“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准确的概括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征。《儒林外史》主要是通过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把反面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集中地显示出来,作者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则寄寓在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之中,从不直露作者的看法。

而鲁迅对《官场现形记》评价是“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即肤浅夸张,“近于谩骂”,显然这是一个贬义性的评价,然而这一评价过于严厉,故鲁迅先生评《官场现形记》为谴责小说。若讽刺小说诚如鲁迅所指出的,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底价值”(《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但显而易见,李伯元的创作本旨并在于此。因为《儒林外史》中的那些士人,多数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尚多有可同情之处。而《官场现形记》是描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

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然这些贪官昏官之可憎之处在于他们的胡作非为完全是在自己清醒自觉的意识支配之下进行的,是纯粹的误国害人的蛀虫。这一切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良,他在《活地狱》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这时候含蓄的讥讽是否足以揭露其劣迹和抒发作者愤怒之情却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作者将黑暗的社会毫不留情的暴露,将作者满腔激愤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清末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作品内涵的了解。题材的强烈揭露性和针对性使作者不能也不可能“蕴藉忠厚”的婉约传统,我们不能忽视《官场现形记》的巨大社会影响而一味贬低其文学意味。

四、讽刺目的

讽刺小说虽然以揭露指责来攻击讽刺对象,其性质在于贬抑,但是其写作动机并非出于诋毁别人。鲁迅曾经提到讽刺应该出于何种写作动机:“讽刺作家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仇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于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讽刺之举是出于热心关爱,讽刺作家通过暴露责难等攻击方法,乃希望讽刺对象知过迁善。有这种热情善意的写作动机,从能写出理想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具有社会功利目的和道德批判性质;《官场现形记》讽刺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

《儒林外史》作者正是秉持“文行出处”和“礼乐兵农”这些他所恭谨尊崇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准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准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同时也无情暴露了违背这些标准的儒林士子的种种丑态,从而达到讥刺批判的目的。《儒林外史》再现封建科举制度下各类被讽刺的文士面貌,深刻抨击这个制度的弊害、罪恶。如贪官污吏汤知县、王惠和土豪劣绅,便是醉心科举、装满八股的皮囊。「斗方名士」牛玉圃、景兰江等,趋炎附势,也是这种制度下产生的怪物。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吏治腐败,道德败坏,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同时通过一批正面人物的描写,表现作者的理想。书中有反对科举、蔑视功名的清高正直的知识分子,如王冕、杜少卿、沈琼枝(新型女性)等。又有四个「市井奇人」季遐中、王太、盖宽、荆元,靠自己的手艺自食其力,以琴棋诗画自娱,过著颇有艺术风味的独立生活。然而在上述人物身上,虽反映了时代思潮中新的先进因素,但终究越不出

传统儒家的思想范围。

李伯元在《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中借书中人物甄阁学胞兄的梦游,说明写作意图:“上帝可怜中国贫弱到这步田地,一心要想救中国。然而中国四万万多人,一时哪能够统统救得。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说:‘中国依旧是专制政体,普天下的百姓都是怕官的,只要官怎么,百姓就怎么,所谓上行下效。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镕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原来这部教科书,前半部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这必改;后半部分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如今把这后半部烧了,只剩的前半部”。作品虽已暴露官场的丑恶败行为主,但是揭发黑暗的目的,正是要他们知过必改,教导他们做好官,亦即鞭挞官场时弊,以达革新整治社会的目的,即所谓“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正因为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和腐败为作者所痛恨,因此作者笔伐口诛丑态百出的官场,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其实讽刺目的就在于伸张正义、革新官场。讽刺作家虽然对于人生社会的各种不满现状异常敏感,感时忧国之余,发愤著书,通过揭露、指责等方法攻击贬抑值得批评的恶势力,可是他原本抱着对社会众生的热情关怀,为了改正、超度人生的过失缺点,才透过作品去责难邪恶,揭露暴行。借此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本来的面貌,从贪欲愚昧觉醒、脱离出来,希望能够达到知过迁善、革新社会的讽刺目的。

然而它们的讽刺态度也不尽相同,吴敬梓生活在封建末世,腐朽的封建制度虽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然封建王朝还尚处在相对鼎盛时期,那是的吴敬梓还看不到社会光明前途,所以他的讽刺有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情绪,到后来只能幻想出现市井奇人来挽救颓败的世风,这种幻想无补于现实的改革。《官场现形记》所处的时代是封建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纷纷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人民群众对腐朽的清王朝感到绝望,纷纷寻找国家衰败的原因,李伯元在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揭露黑暗现实,着力描写官场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丑态,以及对人民的残酷迫害。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顺应历史的潮流,希望社会改良。五、现实主义手法

从上述比较看出,虽然两书所讽刺的具体对象不同,讽刺的艺术手法各有特点,讽刺目的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创作手法是一致的,即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讽刺艺术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现实主义讲究“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的具体对象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现实的土壤中,是两位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和时代写照。据吴敬梓的姻亲晚辈金合所述,

《儒林外史》所写人物,“或象形谐声,或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其中,杜少卿即为作者自况,马纯上即马萃中,迟衡山即樊南仲等。作者表面上是写明代生活,实际上是将清代中叶的各士林人物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使其蜗居于科举制度后的悲剧、丑恶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大彰于世,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官场现形记》所写的不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卖官鬻缺、贪赃纳贿已成为官场的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上自军机大臣,下至佐杂胥吏,全方位地摄入笔底。通过慈禧太后之口,道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书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如周中堂影射翁同龢,华中堂影射荣禄,黑大叔影射李莲英等。至于冒得官、区奉人(谐趋奉人)、贾筱芝(谐假孝子)、时筱仁(谐实小人)、刁迈彭(谐刁卖朋)、施步彤(谐实不通)等,其行径一旦形诸笔墨,皆使时人感到似曾相识,默契会心,倍增兴味,它以纪实性而风靡于世。但《儒林外史》迫于社会党黑暗和文字狱,作者不得不假借明朝旧事,而《官场现形记》则直接描绘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毫不避讳,使讽刺和批评社会的小说,不在假托前朝旧事,而直接以现实生活再现对象并形成风气,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总而言之,《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深刻透彻,讽刺手法运用淋漓尽致,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讽刺技巧方面影响至深,然在继承过程中《官场现形记》也有所改变和发展,尤其集中在题材的广泛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性。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 ,岳麓书社2000年

[2]李宝嘉:官场现形记[M] ,岳麓书社2000年

[3]李汉秋:儒林外史的文化意蕴[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4]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M] ,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

[5]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4月

[8]陈彪:儒林外史与围城讽刺艺术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第5期

[9]李国生: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Z1期

[10]罗家坤:《儒林外史》的讽刺标准简论[J],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2期

[11]刘文哲:《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讽刺视角比较谈[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12]王吉鹏,于宁:鲁迅与清末谴责小说[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4期

[13]张朝阳: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4]谢灵,潘丽娜:论《儒林外史》的戏剧艺术[J]

[15]陈地阳: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J]

[16]薛燕妮:谈《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 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

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从对这两个日本神的故事展开,可以了解到日本文化的性文化意识崇拜的产生。而本作的各个方面都对后来的日本文学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老师在课上拿了《红楼梦》作为对比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这点和《红楼梦》中,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十分类似,也难怪此书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

高校文学欣赏论文

高校文学欣赏论文 一、开设意义研究 (一)文学欣赏选修课对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欣赏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应充分利用其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增强艺术熏陶,提升审美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修养的目的。郭俊敏认为文学欣赏课能够协助学生“提升理解社会、 理解人生的水平,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素质”、 “提升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心理素质”。邹积艳在 研究中提出了在文学欣赏课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王秀娟就文学欣 赏课程的性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有效地在文学欣赏 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实行探讨。赵志英、王爱峰从高职院校实 行人文教育的意义、文学类公选课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高职文学类选 修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三个方面,探讨文学类公选课与大学生 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文学欣赏选修课是学生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从小接受语文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学重在语言文字基本 知识的记诵,真正能在文学世界中欣赏、体味,得到审美享受的机会 并不多。王晓彬尖锐地指出“,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 的系统的文学教育”“,现行的语文教育充满功利色彩”“,文学教 育彻底远离了情与美,文学作品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学生也对文学失 去最基本的兴趣”。郭俊敏认为,“利用文学实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 值要远远超过语言教育的价值”,而“文学欣赏课是展示、发挥文学 作用的最好形式”。文学欣赏课能“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名作赏析,使 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健全的人格个性”。罗杰文指出,文学欣赏课应重视培养审美 情趣,并与审美文化教育结合,而其关键在于教师。 (三)文学欣赏选修课对学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我读陈忠实 印象中的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创作离不开农村与农民,饱含着乡情与乡思,羁绊着农村的前进,担忧着农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陈忠实先生在那个纷纭变革的年代,犹如老农侍弄庄稼一样,精心地侍弄着笔墨,让它们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每当我读起他的作品,感动之余,却总生出一种柔软的伤感之情,一种“文已尽,意犹在”的无穷韵味。 记得最初接触陈忠实先生的作品,是在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的短篇小说《信任》,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跌宕。之后,我便有意识地涉猎陈忠实先生的著作,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但相见恨晚,只读过先生作品的一小部分。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体会与见解。 细数陈忠实先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老汉还是小妹,是心胸狭隘的老妪还是艰难求生的新媳妇,他们努力在不同的政策和环境下求生存,追求在如今看来仿佛微不足道的生活改善。乡村并不宁静,人间所有的悲喜剧,在那里也日日都熙熙攘攘地上演,每个人都身兼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角色。陈忠实先生饶有趣味地描写他们,创造他们,让他们或歌哭或默然,在田头菜地与锅灶牛圈间感受温暖寒凉,让他们用尽村人的幽默和狡狎,展示生存的艰难与智慧。这批生动的农民的画像,让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用一种安静的形式存留下来,无论多少年过去,仍会在时间的长廊深处,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时代的疮痍,总能为文学带来勃勃生机。短篇小说《信任》以一

个打架斗殴事件为线索,一层层抖搂出盘绕着罗村的复杂矛盾,展示了“四清”运动的阶级斗争所造成的两代人思想上的裂痕与心灵上的创伤,其受害之深之广,简直令人触目惊心。但最终农民们在争斗与妥协中,彼此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忍辱负重,或默然自省,或见义思过,或悔悟服法,众人的努力才使村子重新团结到了一起。中国的农民或许顽固,爱计私怨,但绝非愚昧,仍有接受真理、修正错误的可贵的一面。 在《心事重重》里,我们看到了个别公社领导人怎样以两面手法来掩护“走后门”的行径,使一个正直的老党员大惑不解,“心事重重”; 在《猪的喜剧》中,我们看到了“左”得出奇而又朝令夕改的“土政策”,怎样坑害着一个想以养猪弄几个柴米油盐钱的忠厚老农,使他吃尽苦头,受尽嘲弄。 在《石头记》里,我们看到了打着支援生产队搞副业的某些工厂的别有用心的干部和职工,如何利用拉沙石的副业合同大揩农民的“油水”,使干部和社员有口难言,欲告无门。 在《毛茸茸的酸杏儿》中,我们看到了保守的条条框框对自由婚姻的束缚,那甜甜的思恋、淡淡的幽怨,总能引发人们对所谓爱情与幸福的思考。 在《枣林曲》里,我们看到了被世俗偏见所腐蚀的市民姐姐,如何利用农村暂时的贫困和落后,一再唆使农民妹妹鄙视乡土,跳出农村。

中国文学欣赏论文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文学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且说说李白》 课程《中国文学欣赏》 班级市政1002 学号1013300201 学生姓名杨海峰 任课教师潘水根 二○一二年四月

且说说李白 实话说来,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人,总是频繁在各类作文中出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引用了不下千次,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又似乎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要是泉下有知,也必定被这般光景感动得涕泗横流,满心的喜悦连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了吧。这般来掘古人的墓实在过于残忍,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一大批精神财富却又永远享受不完,不求甚解,也得观其大略,抽出时间来细品些许,也倒图个自在,拨弄点趣味。 此三人中,最欣赏便是苏东坡,真性情,满腹才气,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中所述东坡突围一章我几乎可以背的下来,浩荡人生,起起伏伏,殷勤昨夜三更雨,不过浮生一日凉,惊起回头的苦楚,枫栖沙洲的落寞,最后倒不如徜徉在西子湖畔,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作为苏东坡的前辈,李白可比东坡洒脱的多,他多数的唠叨也就是酒饮千杯不醉的乐趣,至于仕途,能顺则顺,不能顺就置身其外。一首洋洋洒洒的《蜀道难》只为换取个官做似乎太过于浪费,得个“谪仙人”的称号也算名满天下。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种被人说烂了的桥段才是我们的太白仙人追求的生活,你们这些权贵达人,在我看来也就是些市井之徒,我为你杨玉环写了那么多违心的赞美的诗词,却都不及高力士这宦官几句挑拨,罢了罢了,你们也只配与我脱靴磨墨的份,什么仗剑去国,什么去国怀乡,不及我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城小,壶中日长,不如就做个侠士,管他什么政治! 苏东坡写多了,自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看看李白,倒也显得休闲自在,那么,且说说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x 专业:xxxxxx 学号:xxxxx

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 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红楼梦文学欣赏论文

读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道不完的红楼情。曹雪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佳作。从清朝到现在,《红楼梦》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期间,无数的名家大家拜读此作,对红楼赞不绝口,但对红楼的解读与研究永远没有尽头,因为它是那样的博大,400多人物的精心刻画,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数不尽的文学艺术手法与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永远的研究学习。 作为一个文学素养不怎么成熟的我,我不能像红学研究者一样,研究红楼的每个细节,对其中的艺术手法或是思想精髓进行评论点评,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个高度,不能胡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读者,读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从作品中能体会到什么,对自身成长有何积极影响,把这种对自己或是周边环境有意的思想融入自己的作为,使自己更成长。经过这一番读、思、做的过程使自己上一个新台阶,这才是读作品的精髓。因此,我的论文不会对红楼人物或是作品本身做客观的评价论述,只是写写自己读红楼的一些思想萌动和红楼给我的影响。 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 众多红楼人物的刻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从这各种各样的性格中,能看到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而其中,我认为表现最强的是贾宝玉。贾宝玉生于贾府之富裕之境,因此自小就吃不愁穿不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西江月》中,是这样描写贾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此番描写,是对他最客观的外在描写,读来似感此人就是那种富贵之家的败类之子一样,其实不然。当真正知晓贾宝玉之后,我们会感到此描写似贬实褒,因为他的思想是不和那些败类富家之子一样的,正是他的思想让他做出类似荒谬之事。他虽生在官宦之家,但是却极度的厌烦官宦世俗、人情世故,他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他看不惯的这种腐朽的封建官宦思想,正是他的本性中存有的正义的背叛与抵抗。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而,恰恰他的背叛心理,让他又长期沉浸在风花雪月、不务正业的淫乐生活之中,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他为了反叛、为了抵抗而为,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很多淫乐之为还是他所向往和喜爱的。这可能和他的起初意向有所不同,但长期的骄奢淫逸之为,已经让他爱上了他的所作所为,我想这就是他本性的邪恶与贪婪的体现。贾宝玉身上还能看到坚韧;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他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的是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直到最后,家境衰落,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而选择遁入空门。而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那就是人性的软弱。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

2018年度尔雅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标准答案

对“文学”的理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文学是能指的自由游戏,这一观点出自()。 窗体顶端 A、弗洛伊德 B、海德格尔 C、德里达 D、王德伟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文学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观点出自()。 窗体顶端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叶芝 C、华兹华斯 D、别林斯基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文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副对联纪念的人物是()。窗体顶端 A、鲁迅 B、李济 C、胡适 D、吴宓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窗体顶端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鲁迅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如何与伟大的文学相遇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关于《巨流河》的描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 B、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 C、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记 D、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我的答案:ABCD得分:5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润物细无声,这是文学发生作用的独特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文学与生命经验息息相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文学作品欣赏论文

将爱情进行到底 ————纪《怀念萧珊》,反思大学生的恋爱观一直以为,爱情只是进行时和将来时,当爱情遭遇过去时的时候,每一个当局者都无法成为路人甲或者路人乙,我们想要纪念的,不仅仅是心中的那份温情。 其实我们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去爱,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理解不了亲人的爱是如何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我们一直畏缩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忘记的身外的一切。 或许,当爱情和亲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它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现在的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么? 大学的爱情是否太过廉价?理解不了这种如同快餐式的恋爱方式,甚至一些人已经习惯了? 起码我不是在故作深沉,甚至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在故作深沉,只是我们门多人没有去深思过。仅仅是理想中的爱情,没有自己的事业做基础,用什么来和另一半同偕共老? 没人理解老一辈的爱恋,因为环境改变了太多人的意识。 我不曾想过爱情是轰轰烈烈,只求平淡温情,或许,我只是在细嗅蔷薇。我想象着当我老去的时候,是不是还会初恋般的笑容?我只是喜欢在初夏傍晚的凉风中,走过校园并不喧闹的小路,偶尔看到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甜蜜的情侣,也只是理解的笑笑而已。 沉溺的如同在旧爱新欢的香炉中,怯懦的如同是藕断丝连的不舍中。我想,博爱的大学生们,是不是应该相守着一个人,直到终生?在确定自已的另一半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收收心,好好经营呢?是不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是不是因为没有珍惜而泪水打眼湿? 我想,等到我们的心智都已成熟的某一天,在转过街角的咖啡店,遇到曾经的爱,彼此安心的笑了,为曾经幼稚的小想法,为曾经立下的地老天荒,为曾经想象的牵手终生。 人生,怎能如初见? 可曾想象过,现在的我们,十年后会是怎样?二十年后会怎样? 不可否认,现在的大学拜金女不少,庸俗男也甚多,也许在一起,女人只是为了高档的化妆品,或者精致的时装,男人想要一个漂亮的花瓶,只是为了在朋友的圈子里有个面子。我们理解,甚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想法,却没有多少人想过一辈子。或许,这样子真的有些想的太远的,走一步算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呵呵,是啊,大学生就是这个样子,堕落的已经没有理想,吃在嘴里,看着碗里,想着锅里,把自己的爱情观当作随意抛弃的烟头,抽过了,就没有价值了。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文革的惊心动魄与小心翼翼,更不记得那段历史,而很多真正的爱情确实在那时候考验过来的,可是90后,甚至00后会不屑的告诉你,你OUT了。 是啊,我们理解不了那些非主流式的想法,他们也理解不了老一辈的爱情价值观,巨大额鸿沟将社会分割成两个阵营:一方面是保守的守护和小心经营温馨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冒险的冲突和尝试不同新鲜的异性。孰是孰非,显而易见,我们都懂。 当我们把所有的思念雨压抑沉淀于笔下的时候,不是婉转悠扬的情书,是对自己沉重的审判。我们都辜负了谁? 我曾经幻想着,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是不是一起在通红的炉火旁一起翻阅老旧的相册集,翻过背过她的宽厚的后背,翻过可以依靠的厚实的肩膀?一起翻过在初晨的阳光中吃温馨的早餐,一起牵着女儿的手,走过路边的梧桐树,走过泛黄的路牌? 相见,相识,相恋,相爱。 现在的我们不太会经历那时的同甘共苦,不太会懂得那时的相濡以沫。可是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懂的珍惜,而不应该存在欺骗呢?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自己,我们不是小孩子了,一辈子的事情,迟早要来的,为什么不早一点长大,不应该有的廉价的爱情观,为什么要保留呢?就好像是手心里的爱情线,为什么要断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将爱情进行到底?

插画艺术赏析论文

插画艺术赏析之 ——唯美写实风格插画浪漫的唯美—Enakei Enakei是韩国着名的插画家。作品以唯美着称,其画风浪漫委婉,时而朦胧忧伤,时而明朗欢快,画面干净、色调柔和,感觉温暖,在韩国极受欢迎。 Enakei的作品分为两大类:jennie和enakei,是以韩国女星闵孝琳为创作原型而创作的一组插画。 作品主要描述名为jennie和enakei两个风格各异女生的生活。jennie 是个可爱唯美的女孩,而enakei是个时尚活泼的女孩,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记述了两个女孩每天的生活,有点小趣味,也有点小想法 韩国插画家Enakei的作品描述了两个风格各异女生的每日生活。作品画面干净、色调柔和,感觉温暖。简单的文字是生活的一些小感想,有点小趣味,也有点小想法。 彩铅水溶后的效果给画面一种柔和的美感。让人从心里感觉到清爽去温和。宁静、可爱、干净、清爽。 黑暗中的唯美——LindaBergkvist LindaBergkvist是一名非常年轻的CG大师,生于1977年,她出生在瑞典,CG的风格充满了童话色彩,神秘、诡异、梦幻。 无论是绘画功底,CG的运用还是充满想象的内容都另人着迷作品细腻但绝对有别于时下流行的韩国唯美的CG,又不同于欧美夸张、浓重的风格不论哪方面都称的上是大师级不管你喜不喜欢或对CG有多少了解认为欣赏她的作品都是种享受 LindaBergkvist1977年出生于瑞典,她的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酷爱绘画和插画艺术,也喜欢观看电影,又很多喜欢的片子,比如:Clockwo rkOrange,CryingGame,TheNameoftheRose,SentoChihironokamikakushi, ArmyofDarkness……,从很小就开始绘画,她在20岁的时候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WACOM画板,于是她开始了电脑绘画创作生活。Lind a的绘画风格细腻,她喜欢刻画人物的特写和幻想中的场景。 这位来自瑞典的女画家,Umeå便是她的故乡,据她自己所说,从小便是个喜欢放飞想象力的女孩,喜欢绘画和向同龄的小朋友讲述自己编造的复杂故事。长大后曾经动过献身教育事业的念头,在一段时间里,努力地学习英语和瑞典语。也不知道是她选择了绘画还是她被绘画选中了,总之,她后来意外地得到了一份为当地一家电脑公司制作图片的工作,并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蛮性书写分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是发现理解人和人性,不仅具有反封建革命的意义,还具有不同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丰富阅读体验。但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因此同其他国家和时代关于蛮性书写书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来寻找蛮性同启蒙、文明以及人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蛮性题材美学价值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蛮性 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基于作家的经历、创作思想和思想资源各不相同,同时,加上环境和文学语境的不断变化,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内涵复杂多样,不仅是对启蒙和救亡的诉求及焦虑,还承载着作家对人和社会的乌托邦理想,为作家们提供特殊的现代性审美价值及体验,并且能进一步探索人性和人的深层次心理状况。 1、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类型及特点 1.1植根乡土—书写“蛮性”之美 在中国新文学开始时,乡土农村就出现蛮性这一特征,作家对故乡和农村的风俗习惯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并揭示和批判

农村的蛮荒愚昧及落后。早在乡土文学第一个十年时期就出现了“蛮性”书写作品,但数量不多,且立意和宗旨同乡土小说较为相似。研究显示,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蛮性”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东北和西南为两个浓墨重彩的版块。不管作家是东北的还是西南的,其笔下的地域不仅为故事的发生地,同时,还为作品提供复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作品的感染性及可读性。且作家能通过特定地域,让人们认识蛮性和人性理论,合理的批判道德等,最后将“蛮性”的生存及生命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1.2触碰心灵—对个体解放的意义 研究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不仅是表现中国农村边远地区的野蛮生存状况及原始旺盛的生命力,还希望通过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来窥探人性及心灵深处的隐私,便于很好地理解人性内涵,观照人生存困境的诗性和质询人为解放自身的途径方法。说到蛮性的这个特点,很多作家便会提高曹禺先生的《雷雨》,该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最高成就。事实上,曹禺先生的创作也很好地将关于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事实折射出来,该事实为“蛮性”书写的大量出现同当时政治文化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在发展中受到政治、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为政治、地域文化,其对大多数作品艺术风貌和思想水准起到决定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潮流前一些成就比较高的作品,试图超于潮流,他们不仅辨析整合伦理,不依赖于抒写特定地域风情,同时,还用一定方法碰触人性深处,寻找“蛮性”的无限可能,最终摆脱概念束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增订本) 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诗歌: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有人说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之情,我不太相信,因为用“蝶”比喻两个大男人,未免过于唐突。我觉得这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胡适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这首诗写于1916年,正是胡适回国的前夕,这首《蝴蝶》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莲司一生未嫁。 表达了他当时孤寂、苦闷心情 鸽子《鸽子》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凤凰涅槃(存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提高了声调

看无数白云 喝滚滚洪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无比自豪 迎着狂风 我高傲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不为凛冽的寒风动摇 顶着它冲上去 才能为铮铮铁骨索取回报 天狗 太阳礼赞 夜步十里松原 瓶·春莺曲 伊底眼 繁星(一、七、十、七十五、一百三十一)春水(五、一○五) 夜 弃妇 采莲曲

雨景 晚祷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 我不知道风—— 云游 忆菊 死水 发现 静夜 十二月十九夜 蛇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雨巷 寻梦者 乐园鸟 我用残损的手掌 预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断章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姓名:吴义容 学号:20104274 专业:水利一班 院系:工学院 2011年10月19日

摘要电影与文学虽然不同,但二者渊源已久也是有原因的,即电影和文学都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在电影与文学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电影和文学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即使有共同点,但也绝不等同。 关键词电影,文学,电影的发展 影视文学欣赏 作者姓名:吴义容 与文学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产生于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决定了电影必定不同于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电影被称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不是指电影是其它艺术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并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式。 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艺术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雏形,都可以在人类文明时代之初找到印迹。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穿越数万年的时空隧道,在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人类艺术之林中终于相继诞生了 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科技史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电影和电视是一对最年轻的成员。在所有

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种。尤其是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来学家们预言,在21世纪,影视文化将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内容、生活方式等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与电视是工业化社会的温床培育出的两朵艺术奇葩。电影与电视是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新兴艺术。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欧美许多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相关的各门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是这种社会大背景,促成了电影艺术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住的日子。在法国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使用自己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公开售票放映由他俩拍摄制作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几部电影。尽管片子的内容十分简单,却使前来欣赏的观众大为惊叹,为之入迷。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也叫“默片”。声音的引入,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史上引发的第一次革命。在长达30多年的默片时期,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声音进入了电影,其标志是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31年由明星影片

中国当代文学论文初稿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论文浅论《白鹿原》中的黑娃形象 院系: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08511 学号:105080540009 姓名:张宏源 指导教师:徐云浩

分析《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 一、黑娃的单纯……………………………………………………………………………………… 1、童年的黑娃………………………………………………………………………………… 2、家庭对黑娃的影响………………………………………………………………………… 二、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黑娃……………………………………………………………………… 三、激进革命思想影响下的黑娃…………………………………………………………………… 1、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 2、接受革命思想大显身手…………………………………………………………………… 四、脱离共产党走上土匪之路……………………………………………………………………… 五、浪子回头重新为革命效力………………………………………………………………………总结

分析《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 【内容摘要】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小人物的命运浮沉,社会大变革下普通老百姓的艰难抉择,一次不经过头脑的抉择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黑娃在这样的形势大背景下一次次出人意料的选择,是对封建社会礼教的抗拒,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关键字】黑娃 一、黑娃的单纯 1、童年的黑娃 黑娃出场是在第五章,白嘉轩修祠堂办学校,白嘉轩在和鹿三铡草时对鹿三说“应该让娃娃去念书”黑娃出场,是一个非常纯真的农家少年,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懂,只喜欢去帮着家里去割牛草的少年。在割草中有很多的欢乐,以至于在课堂上还能看到毛笔竟然还能想起来在割草时追狐狸的场面。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黑娃是多么的纯真。在课堂上,鹿兆鹏给黑娃扔过去一块冰糖,黑娃竟然不认识冰糖,他正准备扔掉,没见过冰糖,更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吃到冰糖尝到甜的滋味竟然放声的哭了,我们可以看出黑娃的生活是多么的单纯,以至于鹿兆鹏再给黑娃水晶饼时候,他咬了一口直接扔掉,因为他受不了晚上老做梦吃糖。甚至后来当了土匪强到一罐冰糖不让别人吃,直接尿到里面的行为发生。 还有通过鹿兆鹏对黑娃进行劝说去烧粮食一事我们可以看出黑娃是多么的单纯,经过鹿兆鹏的一番革命论,黑娃当即就答应道去烧粮食,他是这样说的,“黑娃倒显出大将风度:‘烧了也就给他狗日烧咧。昨不敢!’”作者还用了一个词语大将风度,我们可以看出黑娃是单纯的,直率的,同时也是嫉恶如仇的。 2、家庭对黑娃的影响 父母没有文化,疏于教育。鹿三是白嘉轩家的长工,没有什么文化,更不会教黑娃什么知识。白嘉轩让黑娃去读书,鹿三的表现很一般,甚至没有意识到要让孩子去读书,书中他是这样写的,」鹿三嘲笑说:“「那个慌慌鬼一生就的庄稼

作品+论文范文供参考

摘要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十分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不但要为图书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而且也要为学生查询提供必要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仍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系统,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工作量大等,而且,随着图书数量的增长,对于图书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是图书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ASP技术数据库Access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3) 1.2 课题来源与意义 (4) 1.3 系统的功能 (4) 1.4 开发工具的介绍 (4) 第2章需求分析 (8) 2.1 系统需求分析 (8) 2.2 可行性分析 (8) 2.3 系统结构 (9) 第3章系统设计 (10) 3.1 登录模块 (10) 3.2 图书查询模块 (10) 3.3 借阅模块 (12) 3.4 还书模块 (15) 3.5 数据库设计 (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 Wide 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数据库显示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件。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用户数据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个用以产生良好结构关系的过程,称作规范化。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电话,只有关系(表)user 的对应行需要改变。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电话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当代文学作品欣赏期末论文

班级:15机电技术教育姓名:喻青青学号:1551110013 《碧潭》赏析 中学时代,因为一首《乡愁》,余光中先生为我们所熟悉,心目中对他的定义一直是一位台湾的爱国诗人,再加上工科的学生,本来对文学常识知之甚少,从各种渠道搜集到他的资料后发现,原来对于作者,我们一直存在理解的偏差。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却不仅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许多人评论,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因此,从分析惯常的语言风格的技巧来评判这首诗显然是不明智的,好的诗,犹如一杯好的茶,需要慢慢品,细细品。 初读,便觉得这是一首情诗,写的悠扬婉转,透露着淡淡的忧伤,似乎是“我”倾心于一位美丽优雅的姑娘,却只是默默地喜欢着,在脑海中想象着同她约会时的美好场景。“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听唐朝的猿啼......”意境朦胧,朦胧的文字里潜藏着的是掩饰不住的淡淡的愁和深深的爱和思念,这思念,绵绵不断,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 再读,诗歌里面的每一个意象似乎都在向我倾吐着作者的情感:“桂桨”,用桂木做的棹啊用兰木做的桨,即是借用屈子离骚中的名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划破月光下澄澈的水波啊,划动在清明的河流中一直到了傍晚,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心中的美人啊,她却在天边遥远的另一方,对爱人的思恋和不能相见的怅惘可见一斑,光是这样就完了?没有!回过头去看那个数量词“十六”,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三柄六柄九柄,偏偏用十六?思忖了许久,不得其解,吃饭时看到了手中的筷子,恍然大悟,十六就是八双啊,看着别的情侣成双成对撑着小船卿卿我我,而我却独自一人眼巴巴地看着,这样虐狗的场景之下,象征着平安幸福的青色琉璃被敲碎了,心碎了一地,对她的思恋之情便更加浓烈也更加能够被理解了。作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诗人,他没有直接说被虐了,而是采用了文学创作中“以此物代替彼物”的方法,含蓄而具有表现力,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被虐后的无奈之情。同样是面对着容易使人产生无限情思的水,宋代李之仪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为心爱的女子写下流传千古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词人李清照怀揣着对丈夫的思恋之情,茶不思饭不想,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抒发了万千愁绪,而作者则效仿古人借助这些能够生动而又准确地传情达意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爱意。多么希望她能够听见自己的心声啊,如果不可以,那就让透明澄澈的碧潭照见他,让他与自己忧伤的侧影做个伴,如果还是不可以,就让载着他的忧愁的舴艋舟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儿,这样的痛苦他已承受不来! 不得不提一下“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中的“玻璃”和“舴艋”两个词,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点怀疑,是不是读的太快看错了或是漏掉了点什么,百度确认了一遍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正如古代名家的错别字可以被叫做通假字,诗人的故意为之也被称作是一种艺术手法,名词活用做形容词,乍看之下有些牵强附会的生硬,或是诗人有故意引起读者注意力而胡乱使用文字的嫌疑,细细品来,却别有一番新鲜的意味。西方论文中有“陌生化”原则,中国古典文学中亦有所谓“拗硬生新”的原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537808.html,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邵宁宁. [2].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玉珠. [3].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 《天津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黄万华. [4].民间叙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话语的建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王玉珠.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冯进. [6].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黄万华. [7].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董慧. [8].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林荣. [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概述.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陈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