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速战四技巧

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速战四技巧

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速战四技巧

近两年来,上半年多省同天考试基本上都在四月份举行,考试行测试卷兼顾“省考”和“国考”两种风格,题量大、时间紧、难度也相对增加。因此,“快解题”、“巧解题”成为行测高分备考的重中之重。在距离考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了行测数学运算的速战技巧,以帮助考生速战考场。

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技巧——特殊值法、方程法、图解法、整体法和极端法等。

技巧一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常应用于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例题1】

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D.14小时

技巧二方程法

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因其为正向思维,思路简单,故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过程。

解题步骤: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解方程(组)。

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例题2】

技巧三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运算的方法,将复杂的数字之间的关系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包括线段图、网状图/树状图、文氏图和表格。图解法适用于绝大部分题型,尤其是在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容斥问题等强调分析过程的题型中运用得很广。

【例题3】

甲从某地出发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时刻乙距起点30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米。此时乙离起点()。

A.39米

B.69米

C.78米

D.138米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在解行程问题时,通常先画出线段图,这样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状态变化的过程和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准确求解。

根据题意可画出下图:

如图所示,在K时刻,甲和乙分别在A、B两点,且相隔距离为a,他们继续前进,由题意乙从B点前进到A点,同时甲从A点前进到C点,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前进,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也为a,则a=(108-30)÷2=39米,即甲、乙之间的距离为39米,故此时乙离起点30+39=69米。

技巧四极端法

极端法是指通过考虑问题的极端状态,探求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的一种常用方法。极端法一般适用于鸡兔同笼问题、对策分析类问题等。

运用极端法的情况主要有分析极端状态和考虑极限图形与极限位置两种情况。

1.分析极端状态:先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极限状态,再与题干条件相比较,作出相应调整,得出所求问题的解。

2.考虑极限图形与极限位置:

(1)极限图形,主要是利用一些几何知识。

(2)极限位置,首先找到途中满足条件的极端位置,再判断极端位置与题中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题目答案。

【例题4】

10个箱子总重100公斤,且重量排在前三位的箱子总重不超过重量排在后三位的箱子总重的1.5倍。问最重的箱子重量最多是多少公斤?

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技巧——应用整除秒杀法之三大特征

应用整除秒杀法之三大特征 华图教育总部唐颖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的数学运算模块中,整除秒杀法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总结了应用整除秒杀法所需要留意的三大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准确更迅速地领会和使用这一高效率解法。 一、倍数特征 在题目里推出一个量等于另外两个量乘积时,即P=AB时,当P、A、B均为整数时,可推出P能被A、B整除。 【例1】(2008年陕西第57题)火树银花楼七层,层层红灯按倍增,共有红灯381,试问四层几个红灯?()(2008年陕西第57题) A.24 B.28 C.36 D.37 【解析】我们抓住“层层红灯按倍增”一句加以仔细分析可知:第四层灯数为第一层的8倍,而灯数又是整数。故此题可以应用整除秒杀法,我们直接看各个选项是否为8的倍数,发现只有24符合,故选A。 【例2】甲、乙、丙三人合修一条公路,甲、乙合修6天修好公路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余下的1/4,剩余的三人又修了5天才完成。共得收入1800元,如果按工作量计酬,则乙可获得收入为()。(2008年江苏第21题) A. 330元 B. 910元 C. 560元 D. 980元 【解析】我们抓住乙工作的天数是6+2+5=13天,而其获得的收入又是“天数”乘以“每天收入”,所以乙的总收入是13的倍数,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点,故选B。 二、分式特征 当题目中出现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时,即A/B=a/b,当A、B、a、b为整数,且a、b不可约分时,可推出A能被a整除,B能被b整除。 【例3】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4,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公务员行测数学秒杀技巧!!

公务员行测数学模块秒杀技巧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一个箱子里面装有1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4个红球,6个白球。无放回的每次抽取一个,则第二次取到红球的概率是() A 4/15 B 2/15 C 2/5 D 1/3 解析:第一种情况是:“白+红”的概率为 6/10*4/9=4/15 第二种情况是:“红+红”的概率为 4/10*3/9=2/15 因为题目要求“第二次取到红球的概率”所以都包含了上面两种可能,所以答案为 4/15+2/15=2/5 这种方法也是大家常做的方法,培训班给的方法也是这样的。 如果是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取得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可能很多人就不清楚怎么计算了。 箱子里有m个红球,n个白球。无放回的每次抽取一个,则第X次取到红球的概率是() 其中x=1,2,3,。。。m+n. 其实,不管x等于多少这个题目的答案都是m/(m+n) 所以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结果,以后碰到这种题目,不管它是出第几次取到的概率是多少,你都可以按第一次取到某球的概率来算,结果是一样的。当然要符合

公务员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篇

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篇 行测高手秒题,绝对是建立在对题目强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看过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看的时候思路都懂,但实际到了考试,还是很难一时间反应得过来。对于这些所谓的秒题方法,可以把它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但绝对不能傻傻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惯势,尤其是现在题目难度渐渐加大,而且呈现多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的陷阱。所以我这里也不多说那些,还是说一点自己以前做题的心得吧,太细的也不多说了,论坛上分门归类各种专项练习的大把,不是现在这种剩下两天的紧急情况下该去钻的东西。还是分题型来吧: 数推:5道题无非就是那几种一直在变来变去,做差、3项推理、幂次、长数列/分数列,表格或者什么变种的,如果这几种用上了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那就果断蒙吧,但蒙咱们也要有技巧地蒙,而绝对不是瞎蒙。一般来说,如果选项里面出现负数、小数,什么3奇1偶、3偶1奇的,特殊选项就要引起重视了,再结合整体的奇偶性和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当然既然是蒙,就没办法保证100%的准确率,总会有偏差,如果都能100%蒙对,那就是买对彩票,而不是蒙了。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2,7,23,47,119,()

A.125 B.167 C.168 D.170 像这种题就是根本不用想的,后面全奇,选项选偶数的概率几乎为0,在时间匆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选择B.167无悬念。因为排掉两个偶数,125只比119大6,跟前面对比起来显然不可能。 其实这只是基本技巧,对于这5题,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尽量保3争4冲5... 数算:还是重点讲这个大家都比较害怕的类型,包罗万象的各种应用题,现在真要完全说下来估计打到明天都打不完,所以我也只说一些适用于多数题目的方法。 首先是代入整除那种,很多人应该都懂,但像我开头所说的,懂是个好事,但有时如果不多注意就很容易掉陷阱里。 比如在论坛上看过那道很经典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个队植树造林,已知甲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的四分之一,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三分之一,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一半,丁队植树3900亩。那么甲的植树亩数是多少?( ) 我看到下面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哥秒了,选能被3,4,5

行测数学运算秒杀技巧:方程法

行测数学运算秒杀技巧:方程法 在数学运算的解题过程中,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用方程法求解,虽然计算量比较大,但因其为正向思维,思路简单,故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过程。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方程法进行精炼讲解。 一、定义 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二、适用范围 方程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省考数学运算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三、分类 1.N元一次方程(组) 主要流程为: 【例题1】商店经销某商品,第二次进货的单价是第一次进货单价的九折,而售价不变,利润率比第一次销售该商品时的利润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则该商店第一次经销该商品时所定的利润率是( )。 A.35% B.20% C.30% D.12% 【例题2】张老汉驾驶拖拉机从家开往农场,要行4600米,开始以每小时20千米速度行驶,途中拖拉机出现故障,维修用时6分钟。因为要按原计划时间到达农场,修好拖拉机后必须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则拖拉机是在距离张老汉的家( )米远处出现故障的。 A.600 B.800 C.1000 D.1200 【例题3】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

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倍。 A. 6 B. 8 C. 10 D. 12 2.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未知数受到限制(如要求是有理数、整数或正整数等)的方程或方程组。在行测考试中,最常出现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其通用形式为ax+by=c,其中a、b、c为已知整数,x、y为所求自然数。若出现三元或三元以上则可用整体代入消元去求所需要的量。 解不定方程时,我们需要利用整数的奇偶性、自然数的质合性等多种数学知识确定解的范围。其流程如下: 【例题4】某公司的6名员工一起去用餐,他们各自购买了三种不同食品中的一种,且每人只购买了一份。已知盖饭15元一份,水饺7元一份,面条9元一份,他们一共花费了60元。问他们中最多有几人买了水饺?( ) A.1 B.2 C.3 D.4 【例题5】农民小李到农贸市场卖水果,苹果、梨、橘子、桃四种水果各一箱。苹果、梨、橘子三箱水果,平均每箱51个;梨、橘子、桃三箱水果,平均每箱47个;苹果、桃两箱水平,平均每箱43个。则苹果共有( )个。

部分行测数学运算快速解题的技巧汇总

部分行测数学运算快速解题的技巧汇总 数学运算简便快捷公式 数学运算在狂做题之外,更需要冷静下来做做相关题型的总结,这样才能达到熟悉题型,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自己总结了一些公式。 仅供参考理解,不提倡盲目死记。 1 最近看了天字一号关于盐溶液配比的题目受益匪浅,窃取一个公式嘿嘿。 有甲乙两杯含盐率不同的盐水,甲杯盐水重120克,乙杯盐水重80克.现在从两杯倒出等量的盐水,分别交换倒入两杯中.这样两杯新盐水的含盐率相同.从每杯中倒出的盐水是多少克 解析:带入公式m=xy/x+y m=9600/200=48 2 某S为自然数,被10除余数是9,被9除余数是8,被8除余数是7,已知100〈S〈1000,请问这样的数有几个? 解析:公式,这类被N除余数是N-1的问题,这个数即为[(这几个N的公倍数)-1],所以s=360n-1,注意,这里n!不=0。 3 闰年的判定关键:闰年为366天,一般来说,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但是,整百年份要除以400。比如1900年不是闰年,1600年是闰年 如2003年7月1日是周二,那么2005年7月1日是周几? 解析:每过一年星期数加一,但是闰年加二。所以答案是周五。 4 圆分割平面公式 最多分成平面数:N^2-N+2 5 类似于每两个队伍之间都要比赛的问题 如有几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个队伍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最后总共比赛了36场。求几个队? 解析:带入公式m(m-1)/2=36 求得m=9 此外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为? 的问题也可以用公式解答。 6 有300张多米诺骨牌,从1——300编号,每次抽取奇数牌,问最后剩下的一张牌是多少号? 解析:不管牌书有多少张,都可以这样算:小于等于总牌数的2的N次方的最大值就是最后剩下的牌的序号。例题中小于等于300的2的N次方的最大值是2的8次方,故最后剩下的一张牌是256号。 公式2*n<300 另:总是拿掉偶数牌,最后剩下的是第一张牌,即编号是1的。 7 装卸工问题 一个车队有三辆车,担负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共需至少()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装卸要求? 解析利用”装卸工“问题核心公式。如果有m两车和n(n大于等于m)个工厂,所需最少装卸工的总数就是需要装卸工人数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装卸工人数之和。 上题结论就是7+9+10=26 8一本书有400页,,问数字1 在这本书里出现了多少次?

行测数学规律答题技巧

行测数学规律答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

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

行测80分蒙题技巧

行测80分蒙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行测满分数学秒杀技巧七至八招

第七招:极端法 多用于抽屉原理题目,也就是“最不利原则”。 当题目中出现“至少、至多、最少、最多”等表极端含义的词语,一般都是抽屉原理题,即可考虑使用极端法. 因往往需要构造一种极端情况,故称极端法。 (14国考-6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解一:“至少”→抽屉原理→最不利情况,即各部门尽可能接近,则都是9人,剩下2个只能给行政部门。 解二:假设行政部门分得毕业生为a人,则其他部门不会超过(a-1)人,故总数不超过6(a-1)+a 6(a-1)+a≥65 7a≥71 a≥71/7 (14国考-63)某连锁企业在10个城市共有100家专卖店,每个城市的专卖店数量都不同。如果专卖店数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专卖店,那么卖店数量排名最后的城市,最多有几家专卖店? A.2 B.3 C.4 D.5

要使最后的最多,就要使其他的尽可能少,则前4分别是12+4,12+3.。。12+1,前五共是12*5+(1+2+3+4)=70 后5应分别是n,n+1,n+2.。。n+4,=5n+10,n=4 速算技巧:前五是等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中位数是14,故14*5=70 (10国考-55)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A.88 B.89 C.90 D.91 要第十的人最低,其他的人就要尽可能高,分类讨论: 1个不及格,不及格最高是59, 第一到第九最多是100,99....92.加起来是(100+92)*9/2=864 设第十N分,他后面的9个及格的最多是N-1,N-2…..N-9,加起来是10N-45 也就是59+864+10N-45=88*20=1760,算得N为88.2 因为N是整数,所以N应该为89 (09国考-118)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 A、22 B、21 C、24 D、23

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资料分析就这么算,你就立刻能提高; 好的方法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这是918联考的第一道资料分析 可以看看,我们可以在这5道题中使用一些什么技巧 整体来说,可以直接从题入手,看不看图依个人习惯而定 81.以下年份中,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技巧一:有效读题: 在读题时我们就需要注意这几个关键字,看到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时就需要回到图中,图中就两种东西,一个块状图一个增长曲线,不用细看,知道这道题注意块状图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增长量,别当成增长率算了 这题不难,留两位估算即可,可知2006年增长量最少 82.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A.5.9万 B.6.3万 C.6.7万 D.7.1万 技巧二:以小见大 这题是算几年间的平均收录数,需要注意的是2003-2007共有几年;

和84题和在一起看,为什么有时候是4年,有时候是5年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往往可以举个小例子, 例如 2003-2004年每年平均收录多少, 2003-2004年的年增长率是多少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直观的看出前者是两年,第二个算一年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由于数字太大,我们没法看出规律,举个最基本的例子,就清晰了 技巧三:估算时机 看四个选项,几点几万,而且四个选项差别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的估算了,五年的论文收录数可以分别记成5.0 5.7 6.8 7.1 8.9,相加除五就可以了 83.图中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看到题里问的论文总数,脑子里该反应过来,总数 = 中国/所占比例 技巧四:不看小数点 这种问题不会出现一个十位数和一个百位数进行比较,答案在位数上肯定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我们可以忽略掉小数点 四年的计算分别为:497/448 573/543 682/525 711/587 看着很明显,后两个的分子大过分母很多,所以后两个结果肯定要大一些,第一个结果为1.1+,第二个结果为1.1-,答案就是2004年的总论文数最少. 84.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A.6% B.10% C.16% D.25% 2003-2007年中有几年,同82题,可知是平均增长率的四次方 那么总增长率就是 07年的中国论文数/03年的中国论文数 同技巧三,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大胆估算,89/50 = 1.78 技巧五:关键平方数立方数需要熟练掌握 年均增长率的四次方为1.78 1.69(1.3^2)<1.78<1.96(1.4^2),即1.78的开方在1.3-1.4之间 1.21(1.1^2)<1.3-1.4<1.44(1.2^2),即1.78的开方的开方,在1.1-1.2之间答案为C,通常这种题的答案是只有一个在有效范围内的,如果两个都在1.1-1.2之间,那就试一下好了 8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04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

行测数学运算秒杀技巧:公式法

行测数学运算秒杀技巧:公式法 在数学运算中很多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对于一些广泛出现的运算题型,这些题型的变化相对较少,且每一题型都有其核心的解题公式,遇到这些题时,只要理清题意,套用公式即可。下面中公教育行测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题型及其相关的核心公式。 例题1:环保部门对一定时间内的河流水质进行采样,原计划每41分钟采样1次,但在实际采样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采样的时间与原计划相同,每两次采样的间隔变成20分钟,采样次数比原计划增加了1倍。问实际采样次数是多少次? A. 22 B. 32 C. 42 D. 52 【解析】设原计划采样x次,有x-1个时间间隔,总用时为41×(x-1)分钟。实际采样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采样时间与原计划相同说明总用时不变。采样次数变为2x,有2x-1个时间间隔,总用时为20×(2x-1)分钟。所以41×(x-1)=20×(2x-1)?圯x=21次,实际采样次数为42次。此题答案为C。 例题2: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成甲、乙两个实心方阵,其中甲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为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多4人,且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A.200 B.236 C.260 D.288 【解析】空心的丙方阵人数=甲方阵人数+乙方阵人数,若丙方阵为实心的,那么实心的丙方阵人数=2×甲方阵人数+乙方阵人数,即实心丙方阵比乙方阵多82×2=128人。丙方阵最外层每边比乙方阵多4人,则丙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比乙方阵多4×4=16人,即多了16÷8=2层。这两层的人数即为实心丙方阵比乙方阵多的128人,则丙方阵最外层人数为(128+8)÷2=68人,丙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68+4)÷4=18人。那么,共有182-82=260人。此题答案为C。 例题3:假设某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且不受到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那么若每年开采11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90年,若每年开采9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210年。为了使这片森林可持续开发,则每年最多开采多少万立方米林木?( ) A.30 B.50 C.60 D.75

2018农信社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

2018农信社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 的解题技巧 方阵问题是数量关系中一类非常常规的题目,它的出现频率很高。由于这一类问题公式比较繁琐,考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从下手,有些考生遇见此类题目时现场推导公式,既费时又费力。其实方阵问题难度并不大,或者说公式很多,但是重要的公式只有那么几个。中公金融人下面就来去繁为简,与大家分享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方阵问题要点: 1、最外层每边人数为n,则最外层人数为4(n-1),总人数为n*n; 2、在方阵中,相邻两层人数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8。 记住这两个公式,基本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题目了。 【例1】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多少人? A.625 B.841 C.1024 D.1369 【答案】B。中公解析:因为第二层有104个人,所以最外层有112个人数,故最外层每边人数为112/4+1=29,所以总的人数为29的平方,故答案为841,选B。 【例2】一队学生排成中空方队,最外层的人数为44人,最内层为28人,这一方阵共站了多少人? A.108 B.106 C.120 D.160

【答案】A。中公解析:因为相邻两层人数相差为8,故可以知道各层人数为44,36,28,总共有3层,所以总的人数为36×3=108,所以可以确定答案为A。 通过以上两道题的解析,可知方阵在实际问题中没必要记太多的公式,只需要理解清楚每边人数,每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具体关系,在做题中熟练应用以上两个公式定理,对于其他的公式可以不做记忆,因为记太多,又不理解公式的由来,很有可能造成思维的混乱,希望考生在备考中打好基础,多做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解题。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学运算题整除技巧解读

黑龙江中公教育为您准备了数学运算题的解题技巧,请认真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于数学运算中的基本思想之一“数的整除思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是考点。对于“数的整除思想”,首先我们要知道其概念,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对于数的整除必须要求“除数、被除数、商必须都是整数(余数为0)”。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和一个相似的概念区分开来。"除尽"主要是指两个数相除得到的余数为0,商不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数。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将概念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特性和技巧。做到:懂概念,做地基。握技巧,速解题。攻计算,百分百。 下面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温琪老师,将结合例题为考生讲解如何运用数学运算中的整除技巧。 题型二: 某校三年级同学,每11人一排多5人,每7人一排多1人,每5人一排多2人,问这个年级至少有多少人? A.187 B.202 C.237 D.302

中公解析:D。解析:根据题意,每11个人一排则多5人,可得正确选项必满足减去5能够被11整除,根据11的整除特性可知,只有D项满足条件,选择D。 名师点拨:此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将余数转化为整除。二是,利用11的整除特性。 题型三: 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 )。 A.30人 B.34人 C.36人 D.38人 中公解析:D。解析:只有转动一次的同学才背对着老师,转动两次或者没有转动的同学是面向老师的。50以内的数中4最大的倍数是48,故4的倍数的个数有48÷4=12;50以内的数中6的最大的倍数是48,故6的倍数的个数有48÷6=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个数有12、24、36、48共4个,故发生转动的同学有12+8-4=16人,其中4人转了两次,故只有16-4=12人转动了一次,面向老师的同学有50-12=38人。 名师点拨:综合来看这道题既可以看做是整除的应用又可以看做容斥问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求出在某个范围内被除的数有几个再进一步分析。 整除的利用不在于多么的复杂,而在于对技巧应用的把握,在做题过程中可以慢慢的积累继而得到提升。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题的答题技巧

在备考中,行测方面是必争之地,而行测要想拿到高分,数学部分又是重中之重。但一百个考生中九十个在数学方面都是做题速度慢、时间不够,感觉一个题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内做完确实太难了。所以众多考生把数学运算题目放到最后去做,一部分考生随便选几个题目做一下,还有很多考生因为没有时间直接放弃。舍弃数学,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数学部分随然难,涉及知识点多,又比较灵活,可是选调生数学更多的还是应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来解题的,关键是考生们能否灵活应用。很多数学的基础知识如果能应用自如,便能快速解题,可以简化计算量,提高解题效率,使得大家在短时间内就能在数学运算部分得到提高,从而在行测数学部分获得较高的分数。 一、奇偶性 奇偶性是我们小学数学当中非常基础的一部分知识,但是奇偶性如何帮助我们在行测考试中快速解题呢? 首先我们要回顾下奇偶特性的基本原则: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x奇数=奇数 奇数x偶数=偶数 偶数x偶数=偶数 那么利用这些基础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把很多题目化繁为简,快速解决了,比如: 例题1: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设甲教室当月举办了x次培训,乙教室当月举办了y次培训,当然,这道题目可以进行解方程求解,但是数字比较大,运算量较大。但是用奇偶特性就非常简单,直接秒杀。由,50x+45y=1290,1290是偶数,50x是偶数,则45y一定是偶数,即y是偶数。又,因为x+y=27,27是奇数,则x一定是奇数,选D项。 例题2: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本题直接计算的话比较复杂,但是应用奇偶性就可以快速排除干扰选项,简化解题过程:答对题的得分是偶数,而答错一题扣1分,总分为奇数,未答题不得分,则答错的题目应为奇数个,排除B、D。接下来,只需分情况讨论,带入A、C当中任意一个选项就可以了。

行测答题技巧精华大全版

行测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这部分对考生而言是最需要技巧运用的题型: 2、数学运算 该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这样才能加快做题的速度。数学运算中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a. 四则运算 b. 比例分配 c. 浓度问题 d. 路程问题 e. 流水问题 f. 工程问题 g. 种树问题h. 青蛙跳井问题i. 年龄问题等 数学运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认真审题,因为数量关系的题干极其精练,它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尤其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将题意化繁为简。 b、在平时通过训练和细心总结,尽量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例题父亲年龄是女儿的4倍,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是49岁,问父女现在各为多少岁? A.40 10 B.36 9 C.32 8 D.44 11 解析:正确答案为D。因为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为49岁,因此今年父女年龄之和就应为49+3×2=55(岁).又因为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所以女儿的年龄应为55÷(4+l)=11(岁)。 父亲年龄为11×4=44(岁)。 以上例题并不难,只要你要弄清楚年龄问题涉及的倍数关系,就不用方程式解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做题速度,所以大家一定要熟悉前边所列问题涉及的相关公式,熟悉相关知识。 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基本思路:封闭曲线上的追及问题。 关键问题: ①确定分针与时针的初始位置; ②确定分针与时针的路程差; 基本方法: ①分格方法: 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60分格,即一周;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 ②度数方法: 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6°,时针每分钟转360/12*60度,即0.5度。 基础练习题: 1. 现在是下午3点,从现在起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第一次重合? 2. 分针和时针每隔多少时间重合一次?一个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一昼夜重合几次? 3. 钟面上5点零8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4. 在4点与5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什么时候成直角? 5. 9点过多少分时,时针和分针离“9”的距离相等,并且在“9”的两边? 参考答案详解: 1. 现在是下午3点,从现在起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第一次重合? 解析:分针:1格/分时针:(1/12) 格/分 3点整,时针在分针前面15格,所以第一次重合时,分针应该比时针多走15格, 用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解:15格/(1-1/12)格/分=16+4/11分钟 所以下午3点16又4/11分时,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 PS:这类题目也可以用度数方法解

行测数学方法及蒙题技巧

行测高手秒题,绝对是建立在对题目强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看过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看的时候思路都懂,但实际到了考试,还是很难一时间反应得过来。对于这些所谓的秒题方法,可以把它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但绝对不能傻傻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惯势,尤其是现在题目难度渐渐加大,而且呈现多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的陷阱。所以我这里也不多说那些,还是说一点自己以前做题的心得吧,太细的也不多说了,论坛上分门归类各种专项练习的大把,不是现在这种剩下两天的紧急情况下该去钻的东西。还是分题型来吧: 数推:5道题无非就是那几种一直在变来变去,做差、3项推理、幂次、长数列/分 数列,表格或者什么变种的,如果这几种用上了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那就果断蒙吧,但蒙咱们也要有技巧地蒙,而绝对不是瞎蒙。一般来说,如果选项里面出现负数、小数,什么3奇1偶、3偶1奇的,特殊选项就要引起重视了,再结合整体的奇偶性和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当然既然是蒙,就没办法保证100%的准确率,总会有偏差,如果都能100%蒙对,那就是买对彩票,而不是蒙了。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2,7,23,47,119,() A.125 B.167 C.168 D.170 像这种题就是根本不用想的,后面全奇,选项选偶数的概率几乎为0,在时间匆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选择B.167无悬念。因为排掉两个偶数,125只比119大6,跟前面对比起来显然不可能。 其实这只是基本技巧,对于这5题,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尽量保3争4冲5... 数算:还是重点讲这个大家都比较害怕的类型,包罗万象的各种应用题,现在真要完全说下来估计打到明天都打不完,所以我也只说一些适用于多数题目的方法。 首先是代入整除那种,很多人应该都懂,但像我开头所说的,懂是个好事,但有时如果不多注意就很容易掉陷阱里。 比如在论坛上看过那道很经典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个队植树造林,已知甲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的四分之一,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三分之一,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一半,丁队植树3900亩。那么甲的植树亩数是多少?( ) 我看到下面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哥秒了,选能被3,4,5最小公倍数整除的那一个。都是这样想当然,题目也不看清楚就直接代,直接就往出题人陷阱里面钻了...毕竟它问的不是总数有多少。 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分数的关系,并把它转化为倍数的形式去寻找可以整除的选项,这种思路还是必须的,如果碰上了的话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量,但绝对不能死套,要多动一下脑子去认真看清楚题目。 第二个是特值法。主要是用来解决总工程量不明的工程问题还有总量未知(什么若干、一批

浙江省公务员面试技巧数学计算题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涉及到数学运算的题还是挺多的,比如数量关系、数字推理、资料分析等,有些考生特别害怕数学,一看到数学题就觉得头疼,因此在考试中很多题都选择放弃或者靠蒙。其实,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学运算没有考生想象的那么可怕,更多考查的是考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据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真正需要考生列方程去解的题目并没有几个,因此考生先要放下心理负担,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意可以取得高分。下面,华图教育网就介绍几种解题技巧和思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在行测考试中获取高分。 一、巧算与变通 例1. 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长子的年龄比父亲的1/2少7岁,次子年龄的3倍比父亲少3岁,三子年龄的6倍比父亲多6岁,幼子的年龄是父亲的1/21。则父亲今年的年龄是( )。 A.36 B.42 C.48 D.84 【解析】由题干中两个分数可得,父亲的年龄既是2又是21的倍数,排除A、C,再由题干中“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可知,父亲的年龄不可能为84,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例2.一个四位数分别能被15、12和10除尽,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四位数中四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A.17 B.16 C.15 D.14 【解析】这个四位数可以被3整除,则四个数字之和一定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 例3.今天星期六,再过2010天是星期几? 【解析】这是余数问题的经典应用。星期数变化有一个规律,一个星期七天,每过七天星期数不变,2010÷7=287......1,表示2010包含287个整的星期,对星期数没有影响,余数为1,星期六往后推1天,则再过2010天是星期日。 二、数学常识秒杀 例1. 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之和为14,假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20 B.22.5 C.24 D.24.5 【解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特殊性质,可运用勾股定理,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运用这个数学常识即可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6,8,10。经验证满足题干条件,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为C。 例2.某草莓种植基地利用恒温库储存草莓准备反季节销售。据测算,每储存1斤草莓可增加收入2.5元。小王去年收获草莓5吨,当时市场价为每斤3元,如果都利用恒温库储存,小王的草莓收入可以达到: A.27500元 B.32500元 C.45000元 D.55000元 【答案】D。解析:此题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快速解题。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所以1吨=2000斤,计算5.5*5*2000=55000元。如果没有此类常识,很多考生就会误选为A选项。

【行测数学运算---平均数问题解题技巧】

【“平均数”问题解题技巧】 甲班和乙班,在数学期终考试中,考一样的题目,哪一个班考得好呢? 把每一个班所有人的得分加起来,然后除以这个班的人数,就得出这个班的平均分数.哪一个班平均分数高,就算哪一个班考得好. 篮球队员的身材都很高,一个队里还是有高有矮,哪个篮球队身材更高呢? 把一个队所有队员的身高数加起来,再除以全队人数,就算出这个队的平均身高.通常,用平均身高来衡量一个球队的身材高矮. 要衡量"若干个数"的大小,常用的办法就是求它们的平均值. 求平均值有两种方法,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例1 一学期中进行了五次数学测验,小明的得分是 95,87,94,100,98. 那么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方法1 把所有分数加起来,除以次数,即 (95+87+94+100+98)÷5=94.8. 方法2 先设一个基数,通常设其中最小的数,例如本题设87为基数,求其他数与87的差,再求这些差的平均值,最后加上基数,即 [(95-87)+(87-87)+(94-87)+(100-87)+(98-87)]÷5+87 =(8+0+7+13+11)÷5+87 =7.8+87 =94.8. 对若干个数求平均数,概括成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各个数的总和÷数的个数

方法2:基数+每一数与基数的差求和÷数的个数. 这两种方法将形成两种解题思路. 方法2的好处是使计算的数值减小,减少计算量,特别便于心算.当然,也可以设其他的数为基数.进入中学后,学了负数,我们还可以设中间的那个数作为基数.方法2启示我们,求平均数就是把数之间的"差"扯平. 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个人考试经验:虽然自己在这篇帖子里面说的主要是申论的考试技巧和做题经验,但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公务员考试那是一个题海战术,只有在考试前大量做题、训练才会有成功的把握。我比别人成功其实也就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我做了很多题。我相信报考公务员的人都抱着一颗一定要成功的心。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有努力,90%的人都是没有找到好的备战方法。 我考试的时候是从报名考试就规定自己每天要做多少题,把所做题目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都必须要搞懂,不懂的就百度,但是这样做耗费太多时间了,先不说别的,当我遇到一个知识点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去百度,但是搜到的那些资料我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只好把所有的都看完了自己再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真的是特别特别的浪费时间,做题的时间也拿捏不准。有一天我在搜行测的一道模拟题知识点的时候搜到了一个“公务员考试宝典题库训练软件”,由于国考大战在即,就花了几十块钱买来练习,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题量太多,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因为题库里不仅有练习题,还有相关解析,就不用到处去找资料浪费时间了,而且可以卡着时间练习,这样我就能在真正的考试中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真的这个软件在我的公务员考试中那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在这个软件上练习一个月就足够了,行测和申论花用2/3的时间来练习,其他的时间可以相对少一点。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找到最好的方法,成就自己的人生。 一、一些简单的问题 求平均数可以产生许多数学题,这一节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增加对"平均"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2 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7分,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按照例1中的两种思路,有两种计算方法:先算出5次成绩的总和,再求平均成绩,就有 (89×4+97)÷5=90.6(分). 从算每一次"差"的平均入手,就有 89+(97-89)÷5=90.6(分). 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计算简易. 例3 小强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7分,5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4分,问第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