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今传媒 2017年第5期 文化传播与教育

171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聂雅丽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图案”一词最早从日本引入,是一个外来词汇,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称“图案”为“藻饰”或“纹样”。植物纹样渗透到人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观赏特性、象征意义和审美情趣也随人类生活的发展不断被革新,与一般的绘画相比,“图案”更加抽象,它重形而不重实。一些纹样经过设计者的主观想象,使得图案来源于现实,却又远远高于了现实,因此装饰性和抽象性是其主要特点。本文旨在对我国典型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现代图案设计与装饰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植物纹样;纹样种类;装饰性;寓意象征;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71-02

收稿日期:2017-03-27

作者简介:聂雅丽,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一、传统图案纹样的演变

1.莲花图案纹样

《大阿弥陀经》认为,一切生活在极乐世界的芸芸众生,无不从莲花中化生。《长阿含经》更把莲花看做是神的象征。莲花的生物特性很特殊,她生于泥土中,却成长于水中,莲花不仅迎风摇曳,而且伴随太阳的起落而生合,四位一体,具有原生命的意义。“莲花”本身集中体现了“空”境界,当然也是净世的本真,受莲花的启迪,佛祖释迦摩尼结伽趺坐于莲花台上,象征化生万物和普度众生。因此,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也因此在佛教众多寺院及雕塑画像中,以莲花的造型最为丰富多样。如西魏时期莲花大多呈椭圆形,三层结构,突出莲花花蕊和莲蓬;到北周时期的莲花多置于藻井及平棋图案中心,多为伸展似伞,莲瓣有尖、圆、单、复等形状,合成一个大花朵;隋朝莲花广泛应用于藻井、平棋、圆光、背光、桌帏等图案中,经常出现莲花与忍冬、莲花与卷草缠枝等复合图案;唐代莲花的总体特征是膨大变形,具有了团花的形状,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唐气象。

2.忍冬图案纹样

忍冬,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忍冬“似藤生,凌冬而不谢”,《唐本草注》进一步说,“忍冬禀赋冬季凌冽之寒气而成,清热解毒之功尤甚”。从佛教绘画艺术所推崇忍冬也可以看出其品行之高。《本草纲目》对忍冬的植物特征描述道:“忍冬处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薛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俩花,二

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着,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变色,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1]”多数学者认为:“忍冬花来源于古希腊,是当地的特产,当地人民常用其作为装饰”。也有人认为忍冬花进入佛教建筑装饰图案“或许只是当时一种时兴装饰题材,并没有

特殊的象征意义”。其实,图案始终与我们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任何装饰图案都是人脑对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某种实物的映射,在这个主观映射的过程中,设计者必然通过抽象和夸张的手法,使之整个图案都是人脑对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某种实物的映射,使之整个艺符合设计者内心想要表达或陈述的愿望。如果说“莲花”代表化生,则“忍冬”代表不生不死。“忍冬”自身的流线美十分符合装饰图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忍冬纹也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形式。从古希腊时期的忍冬与棕叶纹到传入到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忍冬纹,无不呈现着一种韵律美和节奏感,时至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及唐忍冬纹砖,不难看出忍冬纹总体的演变趋势是中国本土元素越来越多和西方元素的渐少,到唐代以后,忍冬纹逐渐被改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意象形缠枝纹和卷草纹装饰图案。

忍冬纹主要有三种主要变体:云气忍冬、缠枝忍冬与藤蔓忍冬。北朝的忍冬纹多为云气忍冬,如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的伎乐飞天云气纹最具代表性,有人说“忍冬作为装饰性的花朵,与天体中的花朵、云彩配合,其形式自由随意,促使天体中呈现出动荡飘飞的活泼气氛”[2]。唐代的缠枝忍冬纹比较发达,特别是在金银器方面,西北各地出土的文物可以进一步得出此结论,如陕西临潼庆山寺遗址塔基出土的唐代鎏金缠枝忍冬高足银杯,甘肃泾川大云寺塔基内出土了金棺银椁,其银椁顶部置覆瓦式盖,通体刻缠枝忍冬纹,等等。可见,这些缠枝忍冬纹含有某种灵魂不死和极乐化生的含义。

3.卷草图案纹样发展及其寓意

卷草纹亦称缠枝花纹、穿枝纹、串枝纹,日本人也称之为“唐草”,表明它是唐朝金银器、纺织物及建筑装饰图案常

见的纹饰。卷草纹或藤蔓纹从忍冬纹演变而来,呈波浪线排列,其结构多为二方连续图案。花草主要部分处忍冬纹以外,也有大量的牡丹花、菊花、荷花、石榴花、葵花等花叶,整体曲卷圆润,生机勃勃。

从《营造法式》五彩遍装中了解到,它的图案如行云流

水,一气呵成,同时充满了韵律感,图形内容繁复,动静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