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能源产城一体化示范园区详解

新能源产城一体化示范园区详解

新能源产城一体化示范园区详解
新能源产城一体化示范园区详解

《渝邻新能源汽车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渝邻新能源汽车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项目属地——四川省广安市

●项目主管——川渝合作示范园区管委会

●项目规模——总投资人民币60亿元/年产低速电动车30万辆/规划用地4300亩

●项目预期——年产值100—120亿元/利税20—30亿元/带动集群产值80—100亿元

●项目形态——新兴生产力驱动发展、低碳智慧社区维和的产城一体化和谐卫星城镇

●项目机制——政产学研联盟互动/.核心竞争力牵引带动/培育服务形成纽带

●项目发起——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载体——渝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邻水本土注册)

一、时势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项目启于:

基于国家当前大政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邻水县人民政府2013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启动建设“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已推入“川渝合作”快车道;经实地考察并与邻水县相关领导座谈,对邻水县委县府突出“融入重庆、同城发展”主战略,唱响“三产联动、四化同步”主旋律,坚定不移地转化五大优势、实施五大战略、着力五个率先、建设五个邻水,的战略思想、总体部署高度赞誉,颇有鱼水相融之感。对邻水将阔步走在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最前列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近年来、我们到处寻觅需要我们去开垦的“处女地”,适合“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着床的孕育之所在,却天时、地利、人和已然聚合于“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鉴此、我们意欲落地扎根高滩,在邻水县委县府这个园丁的呵护、培育、滋养下开花、结果,成长繁衍。

三、项目概要:

A、项目名称——《渝邻新能源汽车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B、项目规模——总投资人民币60亿元/年产低速电动车30万辆/规划用地4300亩

C、项目预期——年产值100—120亿元/利税25—30亿元/带动集群产值80—100亿元

D、项目形态——新兴产业集群+低碳智慧社区+进化人文环境=产城一体和谐卫星城镇

E、战略定位——服务“三农”、紧跟统筹城乡、产城一体化建设,为新型产城一体化提供绿色产通体系,契合融入“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新农村社会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低碳智慧经济,努力实现“兴高(滩)、富邻(水)、助广(安)、益渝”的战略意图。

F、市场定位——着眼于二三线市场、以区县中心城镇至区划边界为半径的小(微)型客货运输的需求为主打市场,联盟供销社、农村经济合作社打造农村绿色交通体系。

G、产品定位——盘式全封闭三轮电动车系列/三轮货运电动车系列/四轮微型乘座电动车系列/四轮小型货运电动车系列/多功能农用电动车系列/农用电动机具系列/微型代步电动车系列/特种功能电动车(机具)系列。

H、理念确立——立足于服务“三农”、作用于“兴农、利农、富农”,融汇于“万村千乡”、“新网”工程,着眼于整合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地创建“绿色交通体系”,以其“农民买得起、使用划算、服务便利”的特性、在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I、项目内涵——政产学研战略联盟/低碳智慧经济的产城一体化/新兴高科技产业联盟/研发职教实训一体化/课题攻关—成果转换—生产力孵化接力化/工艺技术流程—人力资源配置—设施设备配置—采供物流配送—资金周转结算—生产运行协调—市场拓展营销—升级提档扩张,统筹协调优化适配。

J、项目载体——渝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邻水注册落户高滩)

四、项目形态:

A、体制机制——“改革”即是通过创新突破、重组诸元获得在新的发展态势中的对称平衡,项目的运营是以项目范畴内诸元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基准、构建共享平台,在“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承上启下的指导、协调下,以共谋自律的联盟形式集合诸元潜能,以项目主体的综合能量为驱动引领,协同互动、共享多赢为准则,共同实现产城一体化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愿景。

B、方式模式——改变、转换、重组资源要素惯性常态、优化适配集合正能量,行政

管理局部转换经营服务,资源、资产、资本移形换位流通转换,生产经营、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融汇交替,生产力模块植入式孵化,市场营销连锁联盟系统化,产业发展、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生态平衡统筹和谐。

五、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行节能减排相关系列文件精神;国发〔2013〕1号文件精神,万村千乡”、“新网”工程的实施推进;中央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更适应发展和使用要求的新能源车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

A、渝邻合作——邻水要建设“五个邻水”、实施“五大战略”实现战略宏图,需要具备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以其核心竞争力带动牵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及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兴产业生产力集聚,作为“产城一体化”、“渝邻合作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动力、发挥传导带动牵引作用。

B、产城一体——城镇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没有生产力支撑和驱动的城镇化建设便没有经济生成和发展的内核,而产城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和谐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项目的形态属性涵盖了低碳智慧经济的要件元素,对于实施“产城一体化”是非常需要和最为适宜的。

C、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柱产业纯电动汽车、购置、运行成本低且排放为零,作为绿色交通体系,既节能减排推进低碳经济,又拓展了三农发展的空间;辅助产业之LED半导体照明的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显著,两项的推广应用是低碳生态环保的需要。

D、持续发展——邻水经开区入驻企业中很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尤其是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传统的摩托车产业若不转型升级,将很难适应新型工化、低碳智慧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本项目与其具有关联性和兼容性,将在其转型升级而获得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E、智慧经济——“智慧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进化剂,本项目全程融汇了“创意、创新、创造”的“智慧经济”元素,项目辅助产业之“智能化控制”通过“物联网”、“装备、工艺智能化”等,在一定时空中使资源要素的利用最大化,资源要素得以优化配置与衍生,改变和转换了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营模式,是维和生态平衡、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必须。

五、项目的可行性:

A、方针政策——本项目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科技创新产业/

智能化产业/产学研一体化/职教实训就业一体化等众多形态属性于一体,完全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导向和总体部署。

B、突破创新——本项目从策划伊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推行智慧经济为要领,产城一体化统筹发展为诉求,资源要素整合适配利用最大化为要义,协同互动、共享多赢、协调和谐为行为准则,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运营模式、形态属性、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获得了新形势下资源要素与生产力,产业发展与人文社会适应性的对称平衡,有效地调整了可持续发展的机理。

C、核心优势——本项目集聚了科研院所、军工研发、智能控制、市场拓展营销等精英团队,具备课题攻关、成果转换、生产力模块化集成、规模化产业化布局、集约化生产经营、构建市场营销体系、资源资产资本相互转换、经济战略发展研究策划的组织实施运作能力;拥有电动轮、无刷电机、智能驱动等核心技术,拥有注册专利和专用技术数十项,产品的动能、续航、爬坡、载重等参数/指标、综合性价比优于同类产品,产学研一体化转换模式,生产力模块化聚合方程式,模块植入式产业孵化模式,集合采供物流模式,寄生嫁接移植式市场营销体系,物联网互联共享运营体系,生产经营/资产经营/资本运营的融汇贯通皆具有相当优势。

D、实务支撑——经多年的发掘整合、磨合浸润、精心构建,与境内外高端智库/高端科技/战略策划/投行运作/外包服务等机构形成了战略合作架构,项目启动即可适时作为支撑架构介入项目的实务运作。

E、试用体验——经数年深入实际调研,数年的产品试用体验,均证明和显示:产品定价合理、相对便宜,运行成本低廉、方便耐用,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六、项目内涵:

A、总体格局——以新兴产业生产力为源、低碳智慧社会为载体、人文环境进化为促进,聚合交融形成统筹城乡、平抑生态、利产宜居、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城一体化新兴社会形态的新型工业化移民卫星城镇。

B、产业板块——低速电动汽车/LED半导体光电/智能化控制/关联产业/高瑞外包服务/三产配套。

C、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低速电动汽车/辅助产业—LED半导体光电、智能化控制/配套产业—低速电动汽车零部件集群/与主导产业关联的延伸产业集群/高端外包服务/三产配套集群。

七、项目布局:

A、产业园区——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实验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物流采供中心/商务流通中心/物联网智能化中心/三产服务中心/总装厂/冲压厂/涂装厂/焊接厂、配套零部件集群等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统筹一体的园林式新型新兴产业园区。

B、城镇社区——园林式智能住宅小区/专家养息花园/综合商业区/文化娱乐体育场馆/酒店会所/养身保健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学校幼儿园/水、电、气、电信网络、有线电视服务设施/休闲湿地公园/行政服务中心/其他政府职能机构/市政公益性配套设施,域内整体导入低碳智能概念,形成现代新型工业化移民卫星城的风貌。

C、人文环境——政府导向、政产学研协力合作,努力营造滋养“中国梦”境界的人文环境。

八、规划建设:

A、规划设计——设计有限公司(原长安设计研究院、甲级资质)

B、项目可研——设计有限公司

C、项目建设——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滚动开发建设,拟分为三期实施:

①、第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三轮货车50000辆/三轮微型乘座车20000辆/四轮货车20000辆/四轮微型乘座车10000辆。

②、第二期——设计产能为年产三轮货车100000辆/三轮微型乘座车40000辆/四轮货车40000辆/四轮微型乘座车20000辆。

③、第三期——设计产能为年产三轮货车120000辆/三轮微型乘座车50000辆/四轮货车80000辆/四轮微型乘座车50000辆。

D、产城一体——城镇化建设鉴于涉及高滩整体规划,邻水县委县府的战略部署,开发建设的模式等因素暂未列述。

E、探讨建议——产城一体化建设不管是政府或企业、任何一方单方面实施均有所缺失,必须要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创新方式模式,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着手于机制转换开放搞活,根据高滩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政府可灵活机制、蓄水养鱼,对产城一体化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政府抓住主要指示考核、宏观指导调控,约定条件让企业去组织整体开发运营。

九、项目运营:

A、运营形式——项目主体统筹规划建设,统筹设施设备配置,统筹投融资运作,统筹产品研发试制,统筹生产工艺流程,统筹采供物流配送,统筹资金周转结算,统筹生产计划运行,统筹市场拓展产品营销。统筹=缩短时空+节约资源+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B、运营机制——股权合作+权益托管+预期红利置换+租赁经营+存量资源资产盘活+协约联盟+贴牌代工+模块植入式连锁。

C、运营模式——资源资产资本相互转换+生产经营资产经营资本运营交替+股权产权类证券化运作。

十、发展战略:

A、指导思想——以发展低碳智慧经济为主线,以前瞻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为考证,以资源发掘整合、优化适配重组为手段,以资源利用效益(率)最大化为准则,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为目的,全面推进总体发展战略。

B、核心优势——集园区产业结构一体化、运营统筹协调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综合服务配套化等全方位优势,以各子项为目标、倾全力以点突破、实施品牌战略,分别打造形成各子项的核心竞争力,继而集成为园区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C、发展途径——以核心竞争力为原动力、高端智库为战略推进筹谋、投资银行资本运营为驱动、突出专、新、精、特,沿低碳智慧经济发展轨迹,首先逐鹿国内列强、继而图谋海外市场。

E、扩张壮大——拟用3—5年时间、运作一批子项企业上市,通过资本运营、投行运作将园区打造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航母集群。

F、战略目标——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西部产城一体化示范城镇/国内名牌、国际知名品牌/业界领军龙头企业/国家级低碳智慧经济示范区/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示范区。

综上所述、本项目循势应运而生、完全符合国家方针大略,项目运作集合了关联的要素资源、将其适配重组,使资源的价值利用最大化、和谐化,突出了低碳智慧经济的主要特质,项目的实施完全可能创新创造产城一体化建设、产业、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产生连锁效应,因此、本项目不仅可行、而且具有重大影响和导引带动作用。

二〇一三年四月九日

产城融合解读(下)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下)上期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解读,本期将会就产城融合的产业导入、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生态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产城融合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导言 现有的产业园区规划一般分为产业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四个规划层次围绕产业规划依次承接,核心目标是将产业落地,缺乏对城市功能培育的考虑;工业园区规划和母城规划分别独立编制,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园区的建设先天不足。 随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转型,现有的层层衔接的规划逻辑已经难以指导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应当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介入相关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产城融合规划。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和升级的两大推手,城市涉及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类功能空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三大类产业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亦有不同的空间需求。 本文围绕产业与城市对空间功能的升级需求,构建网络化的空间引导单元,分四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产业升级——以研发创新为导向 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等级提升引发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集中,为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持;城镇的服务功能为

产业发展及人口集中创造了条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功能配套的需求。 (一)产业序列升级: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依序增长 根据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经过单一产业要素集聚—前后向关联产业集聚—侧向关联产业集聚—创新突破的过程。其中,前向关联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关联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前后关联、旁侧关联大的企业引导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为整个企业运营链“护航”,生活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平台建设:满足R&D 产业化的空间需求 根据筑波科学城、硅谷和班加罗尔等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域的发展经验,在产城融合的最终阶段,产业发展的理想化状态是以科研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的构建最终是围绕R&D( 科研与开发) 产业化的平台建设来进行。因此,在要素集聚阶段,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的核心能力构建产业平台,这就要求在规划之初着重分析和判定产业平台构建的空间需求,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应成为产城融合功能空间拓展的方向。

寒冬里的正能量——第二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批复建设

寒冬里的正能量——第二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批复建设 近日,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建设第二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湘潭、芜湖等城市获批,这无疑为寒冬里进一步打开国内新能源应用市场带来了正能量,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新能量。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积极踊跃筹备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但回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可以看到,这一份促进打开国内新能源应用市场的“正能量”经历了从自下往上城市发展驱动到自上往下政策加速推动的过程。 几年前,国内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很多城市就提出发展新能源城市(低碳城市)的要求。201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促进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新能源交通等技术在城市中的利用;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 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基本条件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申报建设国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主体覆盖范围非常广,符合当地省份污染排放标准并具有一定新能源利用基础的地级市、县级市、副省级城市的城区、新能源产业园区均具备申报资格,不受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情况等限制。 申报主体覆盖范围广泛的同时,《通知》对申报对象也提出了具体的申报基本条件要求,从污染物削减任务完成情况、节能减排、环境整治、新能源利用基础等角度对申报门槛做了一定限制,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 图1 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基本条件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 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基本流程 根据《通知》要求,成功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需要经过申报材料的编写、申报材料报送、专家组初审、专家组联合评审、国家能源局批复等一系列程序,工作量比较大,专业性强。特别是作为申报的必备材料的《城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作为城市新能源应用的依据,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要求高,编制工作难度大。根据申报城市新能源资源条件与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城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制定新能源发展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作为筹备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申报城市材料报送当地省发改委(能源局)后,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初步评审,通过初步评审后由省发改委(能源局)统一上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联合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确定批复意见。 图2 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基本流程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2013.01 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建议 编制《城市新能源发展规划》需要与城市能源总体规划、能源利用现状、城市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性,所以其系统性要求比较高,并且,每个地区新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当地城市的新能源应用工程与应用方式非常重要。赛迪投资顾问根据积累的《城市新能源发展规划》经验,提出如下编制规划的总体思路。 图3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新能源产业政策(精)

(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政策导向 (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池、核电) 新能源开发利用是伴随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大量的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核心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加速新能源转化利用技术和开发,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列为重点突破的16大领域之一,其中涉及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等新型能源装备,推进以核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国产化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到2020年的中长期内,国内的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转化发电的装机容量年均递增率都将在两位数以上,我国的新兴能源开发将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也将是新型能源装备市场的迅速成长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法律规定和政策。 2015年3月,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鼓励清洁能源发电参与市场,对

于已通过直接交易等市场化方式确定的电量,可从发电计划中扣 除。对于同一地区同类清洁能源的不同生产主体,在预留空间上应 公平公正。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 安排发电;水电兼顾资源条件和历史均值确定发电量;核电在保证 安全的情况下兼顾调峰需要安排发电;气电根据供热、调峰及平衡 需要确定发电量。煤电机组进一步加大差别电量计划力度,确保高 效节能环保机组的利用小时数明显高于其他煤电机组,并可在一定 期限内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 燃煤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 1、太阳能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太阳能规划确定到到 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太 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 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 根据我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原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目标进行了较大调整,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将由原来的180万kW调整到1000万kW以上,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12万吨多晶硅。 国家能源局公告,今年国内太阳能的建置目标增至 500MW,较去年规划的270MW上修近一倍。

024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上海青浦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研究

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 ——上海青浦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研究 杜宁 【摘要】产城分离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初级形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体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应推动产业园区从产城分离走向产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同时对产业、空间两类目标对象进行引导,针对产业,要通过设定门槛、搭建平台的方式,积极促进产业能级提升。针对空间,要审慎选择发力点,集聚人气,一方面,通过结构性调整,强调通过政府力量集中进行自上而下的优化改善,另一方面,借助市场的力量和政策的手段,自下而上的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完善,并最终形成宜居宜业的城市地区。 【关键词】产城融合;能级提升;结构性调整;系统性优化 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增长极。产业园区发展初期以产业用地的集聚扩张为发展重心,随着园区发展的深入,园区与周边地区空间结构的整合以及园区整体功能完善的需求逐渐显现。众多案例表明,产业园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基本都会经历从“纯工业片区”到“具有一定配套的工业区”再到“综合性新城”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纷纷面临转型语境。虽然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较为显著,但是其发展升级往往难以依靠自发转型实现,产业园区在经济增长、资源约束、规划调控的多重要求下遭遇发展瓶颈,并最终形成产城分离的发展模式。 探索促进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的规划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园区由单一的产业片区向产业新城转变,促进产城融合,对产业园区转型规划的编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产城分离带来的问题 “产城分离”指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单元内部,工业功能片区与城市生活功能片区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野,相对独立布局的空间布局模式。产城分离是工业化初期极易产生的空间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城市经济学大作业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得出产城融合的发展主要经历 “产城分离——产城规划——产业变革——产城融合”等路径,然后进一步精炼出区 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其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 合理性。 大作业评阅评分表 班级:城规1211 姓名:罗嘉诚学号:1220102107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城市规划、城规1211、罗嘉诚、1220102107) 摘要: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 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研究基于 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得出产城融合的发展主要经历“产城分离——产 城规划——产业变革——产城融合”等路径,然后进一步精炼出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 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并结合苏州工业 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其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工业园区 1 引言(Introduction)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这是“产城 融合发展”首次写入中央文件的正式表述,足见其重要性。产城融合发展是我国推进 新型城镇化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新区、产业园区和小城镇等各类载体 健康发展的核心理念。因此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坚 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市场化运作、分步实施、利益共享和包容发展的思路,引 导各地开展产城融合实践,探索出适合地方特点的产城融合模式。 而苏州工业园区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兴起的开发区、园区建设大潮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与城市功能升级优化协调并进的高水平城镇 化发展道路,为我国改革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推进,为城镇化发展的后进地 区审慎避开“产城分离”的窘境,为新城区和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反思、破解并走出新 区建设经常出现的“生活空间发展落后于生产空间发展,城市功能建设滞后于产业功 能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发展”的低水平城镇化困局,提供了极为有益 的参考和弥足珍贵的先行经验。 2 相关研究综述(Literature Review) 对于产城融合这个概念来说,业界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寻求产业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张道刚(2011)认为,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相应的匹 配度,不能一快一慢,并提出将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打造,实现产业社区向城 市功能区转变,推动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1]。李文彬等(2012)较为全面地解读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并认为产城融合发展并不能一蹴而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意见 【法规类别】能源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宜府发[2014]45号 【发布部门】宜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12.22 【实施日期】2014.12.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意见 (宜府发〔2014〕4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清洁能源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清洁高效、多能互补、先进适用、综合协调”的原则,不断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碳平衡目标,

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到2015年,宜昌城区新增64.81万吨标准煤新能源消费量,累计达到106.5万吨标准煤,占宜昌城区能源消耗总量的6.76%,新增新能源投资52亿元。同时,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把宜昌建成新能源规模化综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能源示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有序推进小水电优化升级。 1. 抓紧实施老旧小水电改造。对1990年前建成投产的老旧小水电运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于安全隐患大、发电效率低的小水电项目实施老旧设施改造升级。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国外金融组织技术援助资金,对长阳红耀水电站等66个老旧小水电项目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到2015年底,全市完成24万千瓦以上老旧小水电的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水利水电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稳步推进小水电建设。立足全市水资源条件,有序建设小水电设施,进一步提高全市绿色电力占比。到2015年,全市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7万千瓦。(责任单位:市水利水电局、市发改委、宜昌供电公司) (二)大力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 1. 加大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力度。一是鼓励企业利用工业园区厂房及大型商业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等经营模式,着力解决终端

示范城市(群)配套政策出台情况表

附件: 示范城市(群)配套政策出台情况表 序号城市(群)出台时间配套政策名称 1 郑州2013年1月《郑州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带动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5年)》(郑政〔2013〕8号) 2 天津 2013年1月《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及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津发改规划〔2013〕92号)2014年10月《关于促进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津政办发〔2014〕82 号) 3 上海 2013年3月《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沪府办发〔2013〕19号) 2014年5月《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沪府办发(2014)21号) 2014年5月《关于推广应用节能和新能源等环保型公交车的实施意见》 2014年6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年)》(沪府办发〔2014〕29号)2014年10月《浦东新区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浦府办发(2014)40号) 4 芜湖2013年12月《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 5 年)》(芜政秘〔2013〕280号)2013年12月《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芜政秘〔2013〕281号) 5 武汉 2014年1月《武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武政办〔2014〕14号) 2014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4〕9号)2014年10月《武汉市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地方配套补贴实施办法(暂行)》 6 北京2014年2月《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 2014年2月《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审核备案管理细则》(京经信委发〔2014〕12号)2014年3月《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细则》(京财经一〔2014〕449号) 2014年6月《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京政办发〔2014〕39号) 2014年7月《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安装的通知》(京建发〔2014〕238号)

新能源产城一体化示范园区详解

《渝邻新能源汽车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渝邻新能源汽车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项目属地——四川省广安市 ●项目主管——川渝合作示范园区管委会 ●项目规模——总投资人民币60亿元/年产低速电动车30万辆/规划用地4300亩 ●项目预期——年产值100—120亿元/利税20—30亿元/带动集群产值80—100亿元 ●项目形态——新兴生产力驱动发展、低碳智慧社区维和的产城一体化和谐卫星城镇 ●项目机制——政产学研联盟互动/.核心竞争力牵引带动/培育服务形成纽带 ●项目发起——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载体——渝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邻水本土注册) 一、时势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项目启于: 基于国家当前大政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邻水县人民政府2013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启动建设“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已推入“川渝合作”快车道;经实地考察并与邻水县相关领导座谈,对邻水县委县府突出“融入重庆、同城发展”主战略,唱响“三产联动、四化同步”主旋律,坚定不移地转化五大优势、实施五大战略、着力五个率先、建设五个邻水,的战略思想、总体部署高度赞誉,颇有鱼水相融之感。对邻水将阔步走在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最前列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近年来、我们到处寻觅需要我们去开垦的“处女地”,适合“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着床的孕育之所在,却天时、地利、人和已然聚合于“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鉴此、我们意欲落地扎根高滩,在邻水县委县府这个园丁的呵护、培育、滋养下开花、结果,成长繁衍。

牡丹江市被列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

牡丹江市被列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 2014-03-27 来源:牡丹江市政府 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牡丹江成为第一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 目前国家能源局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等研究支持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为鼓励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金融创新试点,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建立适合分布式新能源特点的融资模式,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规模,对小规模企业和个人采取统借统还模式予以支持。 目前牡丹江市正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要求,着手制定《牡丹江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将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以此来提升牡丹江市新能源技术应用研发实力与装备水平,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进而优化牡丹江市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提升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城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形成能够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新兴战略主导产业。 牡丹江市被列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 2014-03-27黑龙江省政府网 市县招商网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牡丹江成为第一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 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等研究支持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为鼓励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国家开发

银行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金融创新试点,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建立适合分布式新能源特点的融资模式,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规模,对小规模企业和个人采取统借统还模式予以支持。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牡丹江市正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要求,着手制定《牡丹江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将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以此来提升牡丹江市新能源技术应用研发实力与装备水平,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进而优化牡丹江市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提升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城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形成能够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新兴战略主导产业。

各城市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

各城市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 2014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需要实行差异化的新能源汽车交通管理政策,有关地区为缓解交通拥堵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措施时,应当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和便利。为贯彻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政策精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随即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条件放宽和购买补贴的地方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交通环境污染的改善,以目前实施车辆限购政策的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和贵阳六个城市为代表。 一、上海 1.1优惠对象 上海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上海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车型信息表》的新能源车辆, 可以不需要参加车牌竞价,直接获得免费的汽车牌照,因此上海成为了国内第一个给进口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城市。 1.2优惠政策 上海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车辆免限购上牌和车辆购置补贴。 ?车辆免限购上牌

2014年5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指出对于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进入《上海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车型信息表》的国产车辆和部分进口车辆,不需要参加车牌竞价,实行免限购上牌政策。 ?车辆购置补贴 《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上海将对购买进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按照定额标准,而不是全国政策的按照续航里程来定。其中电动轿车补贴4万元,混合动力轿车补贴3万元。除了乘用车部分,办法还规定,对于新能源大巴汽车给予15万-50万元的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对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补助明确,其中乘用车补贴20万元,商用车补贴50万元。除了单车补贴,团购还将享受多重优惠。办法规定,对直接或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法人单位,上海市再给予2000元/辆的财政补助;对汽车生产厂商,每回收一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海市给予1000元的补助。 二、北京 2.1优惠对象 北京市仅对于小型、微型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而国家补贴政策中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不在其中。同时,只有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

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

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现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的目标,研究制订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以下简称”新能源小客车”)是指纳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的小型、微型纯电驱动载客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第三条本市支持单位和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小客车,并鼓励各类机构组织员工集体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小客车。 第四条单位和个人按照《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确认通知书。 第五条按照本办法要求购买新能源小客车,可获得本市财政补助。 第二章生产企业及新能源小客车条件 第六条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当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二)具备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三)具备一定的产品研发、试验验证、生产等能力,并承诺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四)对所售车辆的动力电池、电机及其他安全系统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五)执行国家《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规定。 第七条新能源小客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当为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且纳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二)符合《GB/T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和《GB/T29123-2012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的规定; (三)符合《GB/T20234-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规定; (四)符合国家及本市其他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如上述标准或规定出现调整,按新要求执行。 第八条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交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要求的各项材料,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对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审核、备案,并分批发布《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 第三章充电设施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充电设施是指充电桩及其接入上级电源的相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

兴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新能源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兴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应用,不断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全社会新能源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示范市创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精心组织确保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56号)、《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4号)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方案计划。研究制定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报告》,明确了主要任务: 到2015年年底兴义市新能源替代能源量为33万吨标准煤/年,占城市(市区、园区)能源消费比例7.8%。编制完成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2014年和2015年工作计划》,明确了我市到2015年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确定了建设小水电开发利用、风电场建设、生物质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工程,通过规模化开发小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替代燃煤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目标。下发了《兴义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明确了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创建。成立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解决会,研究创建工作中涉及的困难、矛盾、障碍和问题,每次会议明确的事项均现场分解给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抓落实,做到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强力推进创建各项工作。目前已协调解决了白龙山风力发电项目电力通道及接入系统接香书塘变电站问题、鸿大环保垃圾发电项目上网接入系统问题和黔西南州恒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黔西南州及兴义市推广甲醇汽油等重大问题。 三是加大科学投入,强化创建保障。资金投入是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投资任务的重要前提。2015年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尽快落地。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结合每年的节能减排周、世界地球日和环境保护日,举办“新能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宣传周活动,宣传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从技术层面示范到应用和生活层面,将“推广新能源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理念示范到社会大众。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公交广告、报纸报刊等渠道,加大新能源发展的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发展的相关知识、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我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认识到清洁能源电力、新能源建筑、新能源交通燃料将给城市环境质量改善、能源节约带来显著效果,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兴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狠抓落实有力推进新能源项目顺利建设

众美集团特色建楼争做全国百大新能源示范城市

众美集团特色建楼争做全国百大新能源示范城市 作为一家品牌地产公司,众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区域内居住生活的动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商业地产领域,此类物业的后期经营管理一直被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视若畏途。在以往的业界实践中,商业街铺在完成销售之后爆出的问题尤其突出。众美地产不仅在欢乐汇项目中大举涉足这一商业地产品类,而且还要以特色商业街作为其发力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的主力。这从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众美商业经营管理团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仅有勇气一定是远远不够的。 段舒怀透露,“众美将审慎选择进入一定规模一定消费能力的县级城市,构建城市核心商业。其载体就是商业步行街。” 关于县级城市商业步行街,众美有一整套规划思路,而“特色”二字正是其产品创新方向的关键词。 着眼于城市特色,众美将为当地规划一座综合性质的文化馆,将整个区域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俗等留存下来,使所在街区的历史沿革和变化在未来也有迹可循。 着眼于社会生活,众美将为当地规划一座艺术馆或者音乐厅,为满足居民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营造硬件环境。 着眼于地域商业文化,在商业街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众美力主结合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消费传统和文化特色,以刻意做旧、凸显时尚或风情的建筑风格,向地域商业文化传统致敬。

与众美的商业街构想不谋而合,曹润亭同样认为,特色、差异化、名商和建筑风格是商业步行街成功的核心要素。 众美商业街特色的重中之重更在于,在此基础上所植入的核心竞争力诸元素,除了专业经营管理团队,还有对零售商业界知名商家资源的整合能力。 众美集团简介 众美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创新型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具备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和物业服务二级资质。以“创新型商品房合作建设”模式和“金钥匙”服务体系为特色,先后开发了众美o凤凰城、众美城等多个大型项目,开发规模约350万平方米(含在建)。

以智慧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_何飞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12月/23日/第012版 智慧城市 以智慧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赛迪设计智慧园区规划设计中心高级分析师何飞 2014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势必会迎来全速的扩张期,新技术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新产业将会得到井喷式发展、产城融合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2013年8月,住建部确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智慧园区建设势必将会迎来全新的浪潮。 据了解,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引领了当前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同时各专业园区也开始加紧智慧化建设。赛迪设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国家级的产业园还是园区专业园都将会更加注重智慧园区建设。 2013年,国内外重点园区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新一轮的进展,新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的园区更是斗志昂扬,美国硅谷以智慧化服务机制换智慧园区公共实体平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借助AT&T、印度电话工业公司、Tulip电信等电信企业巨头共建多样化数据中心,满足园区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外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智慧园区建设进入完善提升阶段,国内各大园区在借鉴国外智慧园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突出重点。 国家级园区居于主导地位 综观2013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阵营日益扩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成果明显,中关村海淀园、苏州工业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典型园区持续优化园区智慧化环境,智慧园区建设阔步前行,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园区也正加快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及实施步伐。另外,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智慧化服务需求开始突显。 智慧园区建设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智慧园区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布局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所带来的智慧产业发展、便捷园区管理以及高效的城市管理将会吸引更多的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行列中来。 一方面,东部大量的高新区、经开区将会在借鉴兄弟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经验的同时,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其智慧园区建设浪潮。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影响下,更多的产业园(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会开始着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更多的中西部国家级园区、特色专业园区将会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浪潮中来。当前我国智慧园区建设主要由国家级园区主导,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国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级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行列中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园区将会全力推进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实施。 另外,智慧园区建设浪潮的推进会加快国内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智慧化装备的进程,特别是伴随着东西部、南北地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技术对接、园区对接日益频繁,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将会集中起步。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建设重点 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以基础网络通信、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为重点。

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大纲【模板】

附件一 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大纲 前言。概括说明规划编制背景、意义或必要性、研究论证过程和规划目标。 一、城市发展概况。介绍城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行政区划、城市建设、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能源消费结构及供需现状等情况。简述国家或省级节能管理部门下达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建筑节能管理部门组织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完成情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情况。 二、新能源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新能源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能源供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电网网架结构及配套建设条件。重点从政策条件、投资管理、技术措施、运营维护等方面,分析城市新

能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障碍。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阐明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发展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新能源发展目标要包括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要与城市能源发展总体目标协调一致,要具有可行性和可考核性。重点根据城市新能源资源潜力、各种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重点领域及其利用方式,提出规划期末城市新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新能源利用累计规模和消费增幅指标,各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量等分项目标。 四、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根据新能源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提出规划的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明确项目的分年度实施计划、规划布局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各城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新能源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研究提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建设领域。例如,在太阳能及地热能资源优良的城市,提出新能源集中供热采暖示范项目布局及建设任务等;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城市,提出以分布式风

_产城融合_的新理念

决策2011.1 今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在谋划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无 一例外地成为关键词。 一时间,千亿元产业园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等鼓舞人心的提法,跃然纸上,甚至喧嚣尘上。 这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提法或做法,本无可厚非,甚至在某个发展阶段还要强力推进。可问题是,翻开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文本,大多忽略了“产城融合”的谋划,要么在规划产业园区时,偏重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缺乏城市的依托;要么在规划城镇时,偏重 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和人口的支撑,从而陷入“产城脱节”的误区。 而这种产业和城市相互脱节的 “两张皮”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里,在此前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张浪潮中,随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园区吊塔林立,已不同程度地存在,且多为人们所诟病。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了,但城市功能定位单一, 主城区、副中心、组团和新城区的功能没有完善和提升,清晨到市区上班,老城成了“堵城”,夜晚回新城睡觉,新城没有产业“细胞”,成了“睡城”;产业园区“填鸭”式的铺开了,但随着产业的集聚,见物不见人,只见工厂不见城镇,缺乏社区单元,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落地”,产业发展难以为继。由此生发的上下班“潮汐运动”,也就不足为怪。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城市形态的建设相对 容易,难的是要引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和匹配的产业作为支撑,尤其是创新和创业的产业。 目前,我国城市化只走了不足1/2,无疑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50%, 这意味着千年历史的“农业中国”从此将进入“城市中国”的时代,也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迎来新一轮跳跃式的发展时期。因此,各地打造产业集聚高地、构建百万人口城市的雄心,空前高涨,呼声不绝于耳,区域型产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争夺战也随之升级。如果只是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变更,将靠近城市边缘已经非农化的区域划入城市市区;如果只是为了加快产业化进程而产业化,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再造一个产业园区。然而,冷静观之,这种产业与城市脱节的“空对空”式跃进,说白了,就是“伪城市化”和“伪产业化”。 那么,如何走出“产城脱节”的误区?换言之,产业和城市如何做到协同共进、 良性互动?实际上,国外的纽约曼哈顿、国内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范例表明,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一定是个性十足的城镇社区。由此可见,“产城融合”的突破口就是激发城镇社区这一结构单元活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把城镇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由工业园区向产业集中区转型,产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提升,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让一个个产业“细胞”的活力在新城建设中得到提升,使产业园区借助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服务产业园区。 显然,城市与产业“双向融合”的实质就是“平衡”两字,产业活了,人的需求就活了,城市的内在活力也就激发起来,城市形态也就有了“魂”;反过来讲,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的提高也会为发展产业提供条件,增强竞争力,而这才是城市和产业的本义。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观察家 Observer “产城融合”的新理念 ■张道刚 1

新能源示范城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二 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试行) 目录 一、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 (一)基本条件 (1) (二)评价指标 (2) 二、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3) (一)基本条件 (3) (二)评价指标 (5) 三、新能源消费统计说明 (12)

一、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本条件 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基本条件,即“城市综合能力达标”和“城市新能源消费基础比重达标”。 1. 城市综合能力达标 申报城市综合能力达标应符合以下条件: (1)按期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包括SO2、COD)削减任务; (2)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小于所在省(区、市)的平均水平,或“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大于所在省(区、市)的平均降幅; (3)新建建筑符合所在省(区、市)政府建筑节能要求; (4)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不低于所在省(区、市)的平均水平。

2. 城市新能源利用基础达标 城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3%,或新能源利用量达到10万吨标准煤/年。 (二)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含三类一级指标,分别为新能源利用量指标、分类新能源利用指标和组织管理及激励政策指标(见附表1)。 附表1 新能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二、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一)基本条件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条件是新能源城市入选的必备前提条件,若其中一项未达标则予以否决。

1.城市综合能力达标 城市综合能力是指城市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首先应在节能环保方面基础较好。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按期完成国家和省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包括SO2、COD);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小于省(区、市)平均水平,或“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 大于省(区、市)的平均降幅; ?新建建筑满足省(区、市)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不低于本省(区、市)的平均得分。 2.城市新能源利用基础达标 城市新能源利用基础指标是指基准年城市新能源利用量占城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或利用量达到一定规模。其中,基准年是指2011年,如果该年度统计数据不完整,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