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9常识(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9常识(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9常识(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9常识(十一)

(十一)介词、连词

一、介词

1、定义及语法特点

介词是在句法构造中起介引作用的词:非成分词,与受介词语结合为介词短语或介词结构,共同充当一个句子成分;凡是介词,都可以用到名词性词语前头。

2、分类

①涉动介词:时间类(时间或方所,如“从、在、到、朝”)、缘由类(原因或目的,如“因、为”)、凭借类(工具或方式,如“用、以、拿、凭”)、施受类(施事或受事,如“被、由、把、对”)、范围类(范围涉及面或范围排除点,如“关于、同、除了”)、替代类(替代语义,如“替、代、为、给”)

②涉形介词:用于比较意义,如“比、跟、同、和”

3、了解教材介绍的一般介词,掌握重点介词

①于(於、乎):处所、时间;涉及对象;比较;被动

②为:wèi——对象、目的、原因;wéi被动

③以:

┌工具或凭藉,“用”“拿”;┌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手段,“用”“拿”;

├资格、身份或地位(率领或依照);├……连带的人,“率领”,动词“以”残存用法;

├原因,“因”“因为”“由于”;├……条件、依据、标准,“凭着”“依靠”“按照”;└时间,“于”“在”;├……所处置或涉及对象,“把”或不译

├原因、理由,“因为”“由于”;

└时间或范围,“在”

注意:a界限:第1种用法→2、3、4种用法,各种用法之间有时不明显;

b句中位置:“以”+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以”

c宾语位置:提前或省略

d固定结构:“无以(亡以)”“有以”、“以故”“以此”“以是”“是以”

e与连词用法区别

(一)“以”连词用法:

Ⅰ.形容词+以+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商君书·开塞)

Ⅱ.动词+以+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紧相承接,“来”或不译:余折以御(鞌之战)、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史记·项羽本纪)

Ⅲ.动词性成分+以+动词性成分,表示后项是前项的目的或结果,“来”“以便”“以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秦策一)

Ⅳ.动词性成分+以+动词性成分,表示前项是后项的条件或方式,译为“来”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项羽本纪)、挟天子以令天下(秦策一)

Ⅴ.状语+以+动词中心语,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条件、状态,用法同“而”,可译可不译: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韩愈《原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二)“以”用为介词、连词区分三步骤:

第一,功能上:修饰中心语,以+名词→介宾结构,充当补语和状语——介词;

连接,动词/形容词/分句+以+动词/形容词/分句→联合或偏正语法关系——连词;

第二,形式上,宾语不省略:以+名词性宾语——介词;

以+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连词;

第三,语义上,宾语省略:恢复宾语,不勉强或累赘——介词;

无法恢复宾语或恢复后勉强或累赘——连词;

第四,两可情况:介词→连词的虚化是一个连续体,可能存在中间过滤阶段

二、连词

1、定义及语法特点

连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连结作用的词:非成分词,只有连结作用,不能成为句子成分;具有双向性(在句法结构中总要关涉到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

2、分类:①词语连词,在词语与词语之间起连结作用,如“和、与、同、跟、及、以及”;②句间连词,在句子与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即使、无论、否则、那么”

3、了解教材介绍的一般介词,掌握重点介词

①与:连词与介词

②而:分别在联合、偏正、主谓结构之中的三种用法

③则、然则,虽、虽然,然、然而——注意区分结构与双音词

④之:Ⅰ.定语+之+中心语,“的”;

Ⅱ.主语+之+谓语——主谓结构(语义上)→名词性偏正结构(形式上),充当句子(单句)主语、宾语、状语以及判断句谓语: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本纪)

Ⅲ.主语+之+谓语——主谓结构(语义上)→名词性偏正结构(形式上),作为一个分句与后一个分句构成复句关系: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原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策四)条件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假设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让步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梳理

《古代汉语》( 王力) 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汉语拼音方案) ; 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 上、下平声各15韵, 上声29韵、去声30韵, 入声17韵) 。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 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内, 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 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 ) 、横( 一) 、直( ㄧ) 、撇( ノ) 四种或点、横、直、撇、折( ┐) 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 角的形式共十种, 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 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 分成214部, 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 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 再释义, 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 19 中华书局。部首排列, 注音用《集韵》的反切, 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 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 是近代出版最早

的以语词为主, 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 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 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 百科为辅”的工具书, 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 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 舒新城、沈颐, 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 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 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 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 古声母排列) 和近人杨树达《词诠》( 注音字母) , 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1953中华书局, 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资料讲解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doc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古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