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包括高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免疫系统和炎性介质的改变等。病人呈严重的负氮平衡状态,体重下降,能量耗竭,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延长病情恢复时间并使伤残率大大增加[1-5]。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足够的营养,可以减轻应激反应,纠正代谢紊乱,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神经内分泌反应(NER)是创伤后机体调节反应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神经核在接收到体液和神经传入冲动后,过传入通路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接下来的循环和代谢反应。脑外伤后的NER和其它创伤后相似,只是更复杂。总的来说,反应呈双相性。首先是交感肾上腺性发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然后是衰退期,表现为HPA刺激的减少[6]。其他内分泌改变包括性腺、甲状腺激素等的缺乏。患者的预后和上述改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和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症的程度。最近很多研究发现,垂体功能低下和生长激素缺乏症在颅脑损伤幸存者中发生率很高,而且神经内分泌障碍的发生较早。这些发现对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人们对此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诸多垂体激素中,最常见的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和促性腺激素缺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学测试发现脑外伤后的垂体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慢性的神经行为改变,而使用生长激素后,注意力、记忆、抑郁、焦虑等状况得到了改善[7]。虽然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神经内分泌障碍,但是否应用激素替代疗法还是个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二、高代谢

高能量代谢是严重颅脑创伤后全身代谢反应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特征性变化是氧耗和能耗增加,相应的是心排血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热能需求量增加[9]。导致这种高能量代谢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但对其持续时间仍有争议,Haider[8]等认为,这种状态可持续1年,而其他学者如Deutschman 等[3.4]认为仅持续5~7天,后续的代谢需求增加与感染、病人的异常肌肉活动和

食物的热效应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热能需要量的精确评价可以通过测定静息能耗(REE)来实现。REE为基础代谢率(BMR)的135%-165%,在基础代谢率的基础上增加40%[9.],以伤后前3天为主,热能需求量约为146.44 kj/(k g×d),随后逐渐下降至121.34 kj/(kg×d)。伴有异常运动(如去皮质和去大脑强直)需要的热能要比肌肉松弛者明显增多[11]。疼痛、发热和焦虑也增加能耗,但程度较轻。在临床工作中,因颅脑损伤部位和类型的不同、病人的肌肉活动和药物的影响,很难精确评价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REE,如癫痫发作或去皮质强直时,REE是BMR的260%~300%,而在发作间期仅为BMR的140%,REE平均增加191%。使用镇静药、肌肉松弛药或巴比妥类药使肌肉活动性下降,可降低能耗,如硫喷妥钠可使REE降低40%,B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通过降低心率使REE下降6%。最高的能耗见于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状态。相反,脑死亡病人呈低代谢状态,热能需要量仅为BMR的70%~80%[9]。Militsa建议通过测定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来间接测算REE:(1)REE=3.14 VO2+1.106 VCO2×1.44;(2)REE=4.84 VO2×1.4。

三、高分解代谢和低蛋白血症

重型颅脑损伤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消耗、内脏蛋白(前白蛋白、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降低,这种高分解代谢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原因可能包括机体能耗增加、氮效率下降、使用激素和营养摄入不足。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体内储备有限的糖原迅速在6小时内即被耗竭,于是蛋白质通过糖异生而被迅速分解,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发生负氮平衡。尿氮含量可以反映机体的这种负氮平衡状态。重型颅脑损伤后,尿氮以平均每天超过20g的水平至少持续3周。目前认为尿氮排出量同血浆中的儿茶酚胺含量明显相关,儿茶酚胺含量越高,尿氮排出越多。另外,尿氮排泄量也可受到总热能摄入量的影响,进食不足或过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均可使尿氮排泄增加.[10,11]。当不能进食或外源性能量摄入不足时,负氮平衡将更为严重。McClain CJ等[12]研究发现,尽管有强力的营养支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还是在伤后2周内持续下降。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如IL-1介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引起内皮对白蛋白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低蛋白血症的机制,而脑脊液IL-1含量增加为低蛋白血症的原因。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加重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或影响机体的组织修复,免疫功能降低而导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呼

吸功能等。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补充有关的营养和能量,纠正负氮平衡,是在治疗颅脑伤时必须同时考虑的重要措施。

四、高血糖

血糖增高被认为是颅脑损伤后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早在1849年,bernade 就描述了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的现象。血糖的增高在颅脑损伤后瞬间出现,24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一段时间后下降至正常。24小时内血糖的峰值与伤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伤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目前通常将血糖水平和GCS 相结合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被认为主要继发于脑伤后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抵抗的存在,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也会引起血糖水平的上升。最近的研究表明,TNF和IL-1等细胞因子也可导致血糖升高。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加重伤后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和增加脑缺血梗死灶的范围。其机制主要与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乳酸堆积和酸中毒有关。乳酸蓄积水平和脑损伤和脑缺血程度正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应当禁用高渗含糖液体,应及时给予胰岛素,促进合成代谢,控制血糖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五、急性相反应

急性期反应是指严重颅脑损伤后出现的高热、血液白细胞计数增加(排除感染)、血清白蛋白下降而一些急性期蛋白增高的一种状态。这些急性期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h2-巨球蛋白等,伤后不久即可观察到这些蛋白水平增加,可持续至脑损伤后21天之久[13]。血清的Zn、Fe、Cu等微量元素也有改变。通常这些物质的反应大都有益于机体,但内脏蛋白合成下降和微量元素变化是其有害的一面。锌是许多酶代谢过程的催化剂,对机体使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非常重要。脑损伤后尿锌排泄增加,而血中浓度下降,锌替代治疗有助于增加内脏蛋白合成和改善GCS评分。肝合成清蛋白水平下降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低蛋白血症。由于清蛋白在维持胶体渗透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低蛋白血症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现在认为,这种急性期反应可能是由细胞因子IL-1和IL-6所介导。在所有的急性相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体温是惟一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的变量。

六、免疫系统与炎性介质的变化

重型颅脑损伤后,因为营养素、矿物质、细胞因子的缺乏,以及能量不足等因素造成伤者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容易感染。重型颅脑损伤后,IL一2和INF等细胞因子活性受到抑制,无力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单核细胞、K细胞和NK细胞去杀灭或破坏各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发生感染[1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各种感染的几率在50%以上,其中大约25%可能直接死于感染。

细胞因子是一类创伤或感染后具有激素样效应的肽类。这些内源性的调节物质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介导损伤后的细胞生化级联反应,对器官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损伤的系统反应,能导致继发性损伤。细胞因子如IL和TNF相互作用,互为影响。IL-1,IL-6,ail-8和TNF被认为在脑外伤后的细胞级联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和局部都发现上述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15]。小剂量的细胞因子可以导致如下的代谢反应: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肌无力、氨基酸代谢障碍、血浆锌含量降低、肝脏急性期反应物质的产生、内皮通透性增加和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等。上述反应都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产生。细胞因子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也有一定联系。实验证明,大剂量的细胞因子对胃肠道、肝、肺等产生负面影响。注射某种细胞因子可导致脑细胞死亡,损伤血脑屏障和引起脑水肿。上述不利影响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初始途径或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活性而得到减轻[16]。细胞因子也不全是负效应。有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对创伤脑组织的愈合有促进作用;IL一1和IL-6可刺激星形细胞生长。

参考文献

[1] Clifton G,Rebertson CS,Grossman R et a1.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ead injury[J].J Neumsurg,1984,60(4):687-696.

[2] Young B,Ott L,Norton J et a1.Metabolic and nutritional sequelae in the Non-Steroid treated head injury patient[J].Neurosurgery,1985,17(5):784-791.

[3] Deutschman CS,Konstantinides F,Raup S et al.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 to isolated closed head injury (Part I ) [J].J Neurosurg,1986,64(1):89-98.

[4] Deutschman CS,Konstantinides F,Ranp S et al.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 to isolated closed head injury (Part II ) [J].J Neurosurg,1987,66(3):388—395.

[5] Feldman Z,Contant C,Pahwa R 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monal mediators and systemic hypermetabolism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J].J Trauma,1993,34(6):806-812.

[6] Chiolero R, Berger M.. Endocrine response to brain injury. New Horiz,1994,2(4):432-42.

[7] Popovic V, Aimaretti G, Casanueva FF, Ghigo E. Hypopituitarism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endocrine, 2005,Jun;15(3):177-84. [8]Haider W ,Lackner F,Schlick W .Metabolic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severe acute brain damage[J].Eur J Intensive CareMed ,1975,1(2):91-96.

[8] Haider W ,Lackner F,Schlick W .Metabolic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severe acute brain damage[J].Eur J Intensive CareMed ,1975,1(2):91-96.

[9] Gadisseux P。Ward J。Young H et a1.Nutrition and the neurosurgieal patient[J].J Neurosurg,1984.60(2):219-232

[10] Greenblatt S,Long C ,Blakemore W et a1.Catabolic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head injuries[J].JPEN,1989,13(4):373-376.

[11] Bruder N,Dumon C,Fra ncois G.Evolu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and Nitrogen excretion in severe head injured patients[J].Crit Care Med.1991;19(1):43-48.

[12] McClain CJ, Hennig B, Ott LG, Goldblum S, Young AB.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of hypoalbuminemia in head-injured patients. J Neurosurg,1988

Sep;69(3):386-92.

[13] Young AB, Ott LG, Beard D, Dempsey RJ, Tibbs PA, McClain CJ. The acute-phase response of the brain-injured patient. J Neurosurg. 1988 . Sep; 69(3): 375-80.

[14] Quattrocchi K。Frank E,Miller C et a1.Impairment of helper T cell function and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ytotoxicity following severe head

injury[J].J Neurosurg,1991,75(5):766-773.

[15] Suzuki M, Endo S, Inada K, Kudo A, Kitakami A, Kuroda K.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ocally elevated in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Neurochir. 1998;140(1):51-5.

[16] Ott L, McClain CJ, Gillespie M, Young B. Cytokines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 J Neurotrauma.1994 Oct;11(5):447-72.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课件)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

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感谢聆听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 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 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

颅脑损伤康复 病案分析

第三章颅脑损伤康复 病案分析 男性患者胡X,17岁,2015年12月5日放学途中横穿马路,被疾驰的汽车从侧面撞飞倒地,当即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急送至医院行颅脑CT检查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右侧额颞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立即行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病情危重,送至监护室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术后2天开始进行床旁康复治疗。术后20天,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康复科。入科时情况:卧床,意识清醒,听理解正常,有自发言语,说话费力,找词困难,不能完成复述、阅读及书写,对话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地说出目前的时间与地点,对受伤经过不能回忆。右侧肢体主动活动无明显异常。左上肢无随意运动,当右上肢进行屈肘活动时,左上肢亦出现类似动作。左下肢有最小限度的屈膝屈髋运动。给予肢体被动屈伸活动时,右侧所有关节均能达到全范围活动,无明显阻力;左肩关节及左肘关节在关节活动范围末端出现较小阻力,左腕关节、左髋关节及左膝关节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并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左踝关节下垂内翻,被动活动困难。日常活动中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均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大小便偶尔失禁,不能自行上厕所、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查体:右侧颞顶部骨窗塌陷,双眼睑无下垂,左侧瞳孔约2.5mm,右侧瞳孔约3.0mm,直、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口角无歪斜,鼻唇沟无变浅,颈软无抵抗,左足呈下垂内翻畸形。左侧肢体腱反射+++,右侧肢体腱反射++, 双侧巴宾斯基征(+),双侧霍夫曼症(-),双侧踝阵挛(+),双侧髌阵挛(-),脑膜刺激征(-)。 问题: 1.请给出上述病案的疾病诊断及功能障碍诊断。 2.请根据患者目前情况进行全面康复评定并给出结果。 3.请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总结患者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出下一步康复治疗计划。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就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得损伤,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就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得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得因素与损伤得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得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与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得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得程度与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得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得强度与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得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得头皮、颅骨与脑损伤得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得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得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得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与/或颅骨得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得致伤阈,则头皮、颅骨与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就是通过身体其她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得损伤,而头皮与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得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得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与不同范围得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与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得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她部位得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得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得伤情判断目前主要就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得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得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与及时得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得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与全身情况得迅速认真得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得重点就是呼吸与循环功能得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得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得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得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得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9-16 地点:ICU病房 参加人员:ICU全体护士主持人:杨传香 病史汇报 患者沈祖明,男,50,籍贯重庆,工人,汉族,因“因被发现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5-08-21 14:05入院。入院前约1+小时前患者被人发现躺在电梯井底层,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出血、畸形,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含少许咖啡色样物质,非喷射状,无抽搐及二便失禁。遂由同事送入我院急诊。与家属商议后收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患者入科时查体:T;测不出℃,P120次/分,R26次/分,BP100/33mmHg (去甲肾上腺素1.5ug./kg/min),SaO2 94%,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2cm,呈深昏迷状,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颞部可见多处头皮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纱布部分侵湿,右侧上眼睑明显肿胀、青紫,双耳可见少许活动性出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右侧髂部、大腿肿胀、青紫,扪及波动感,四肢冰凉,可见多处擦挫伤,无明显畸形。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无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预防接种史,系统回顾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常住本地,无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吸烟史多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多年,量较少,每次1两左右,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婚姻、生育史:已婚,适龄结婚,育有1儿。家族史:父亲已去世,具体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子女健康,无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诊断: 一、严重多发伤:1、特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1急性脑疝;1.2右侧颞叶巨大脑血肿;1.2.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1.3蛛网膜下腔出血;1.4.右侧颞骨

2020年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

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 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2016 年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目录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2) 重症出血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3) 脑疝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4) 癫痫大发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5) 癫痫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7) 大面积脑梗死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8) 呼吸肌麻痹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9) 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0) 急性脑膜炎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2) 重型颅脑损伤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3) 惊厥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4)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5) 躁动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7) 患者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8)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呼吸心脏骤停时,快速评估病情,轻拍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若无反应按心肺复苏术进行心肺复苏。 2、立即呼叫医生,准备急救车、急救器材。 3、持续心电监护,如有室颤,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对症治疗。 5、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6、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7、做好基础护理及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 ↓ ↓ ↓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 2、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迅速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通知医生。 3、遵医嘱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和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 5、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末梢循环、尿量等。 6、做好基础护理,不得随意搬动患者,注意保暖。 7、保留可疑致敏物,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抢救流程】 ↓ ↓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5-9月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9-16 地点:ICU病房 参加人员:ICU全体护士 主持人:杨传香 病史汇报 患者沈祖明,男,50,籍贯重庆,工人,汉族, 因“因被发现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5-08-21 14:05入院。入院前约1+小时前患者被人发现躺 在电梯井底层,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出血、畸形, 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含少许咖啡色样物质,非 喷射状,无抽搐及二便失禁。遂由同事送入我院 急诊。与家属商议后收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入科时查体:T;测不出℃,P120次/分,R26 次/分,BP100/33mmHg(去甲肾上腺素 1.5ug./kg/min),SaO2 94%,经口气管插管, 距门齿22cm,呈深昏迷状,左侧瞳孔直径约3mm, 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颞部

可见多处头皮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纱布部分侵湿,右侧上眼睑明显肿胀、青紫,双耳可见少许活动性出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右侧髂部、大腿肿胀、青紫,扪及波动感,四肢冰凉,可见多处擦挫伤,无明显畸形。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无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预防接种史,系统回顾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常住本地,无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吸烟史多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多年,量较少,每次1两左右,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婚姻、生育史:已婚,适龄结婚,育有1儿。家族史:父亲已去世,具体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子女健康,无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诊断: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6-10-13T14:15:15.8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作者:胡玉红 [导读]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总结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需要等卧床时间较长,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22例。患者入院时症状凶险,均卧床休息,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其中男108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手术治疗8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 2 方法 患者均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以及非腰穿治疗6h之内,选择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原则上以不出现任何不适为度。 2.1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厉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病例进行说教,患者易于接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 Ⅰ期:卧床训练患者入院的当天予肢体处于功能位。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屈曲45°,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外展,足下垫软枕或足板托,踝关节保持背屈90°,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每2h翻身1次,配合按摩及被动活动上下肢体各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及压疮等并发症。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此期间开始进行。护士和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促进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对失语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障碍者所教的内容应依据患者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外,让患者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1]。 2.2.2 Ⅱ期: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天抬高10°,如无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直至可坐起80°维持1个小时。在坐位训练同时训练坐位平衡,如能背部不靠坐1h就可以让患者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踩在小凳子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双肩,每次保持此姿势20min左右,每天3到4次,再过渡到护士或家属放手,患者自己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患者能完全自行坐稳。也可以让患者借助于床栏练习翻身、坐起等。此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联系握笔、进食、刷牙、梳头、洗脸、穿衣、脱衣、抬足、抬腿、伸腿等。注意防止对患者“超保护”,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由患者自己做,而不要由他人替代[2]。当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时进行站立前准备训练[3]。 2.2.3 Ⅲ期:站立前准备训练每天做3至5次,每次做10遍,做10天左右。①第一步:患者坐在床沿,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撑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②第二步:姿势同上,在上肢支撑下做躯干左右旋转运动。③第三步:姿势同上,使头及身体尽量前屈,每次10~15s。④第四步:姿势同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两上肢肘部,患者两上肢在胸前交叉,患者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s。⑤第五步:护士扶住患者两肘,使其臀部离床站立。此期可协助患者练习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4] 。 2.2.4 Ⅳ期:站立训练训练时护士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或过伸,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否则对下一步的步行训练将带来不利。每天练习10~20min,每天3~4次。患者可在护士帮助下坐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护士以两手支持患者两侧腰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起立至患者能自行站立再进行一下锻炼。①靠墙站立:护士两手扶持患者双肩,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自己靠墙站立。②扶床站立:在患者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③平衡训练:两手扶床栏或桌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运动,再做左右弯腰动作,再交替提起两足,在手扶的情况下患者单独站立维持6s以上,再扶床开始做横向慢慢移步。 2.2.5 Ⅴ期:步行训练护士一手扶住患者的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者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可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练习独立行走,每次5~10米,并逐渐延长距离。 2.2.6 Ⅵ期:上下台阶练习患者手扶住楼梯栏杆,护士扶住其上下台阶,开始时不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并在护士在旁防护的情况下,逐渐独立练习上下台阶。 2.2.7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中,如出现头晕、胸痛、发绀,运动后心率>110次/分,血压>200/100 mmHg,伴律不齐,运动后面色苍白出虚汗,明显疲乏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5],或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可能为出现颅高压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而且注意以后需减量练习或返回到上一期训练。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时护士还需随时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取得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

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的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

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原则(一)、对已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在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查明是否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对合并伤积极治疗。 (二)、 1、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2、无手术指征的及术后治疗原则: (1)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治疗。包括:A、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注意口、鼻腔伤口处理以止血。B、若有舌后坠可试安放口咽通气管。C、若有严重的颌面骨折渗血影响呼吸,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放置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以防渗血误入气管。D、若有胸部情况影响呼吸做相应处理。 (2)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20%甘露醇(1-2g/kg、次),每8小时至6小时静推,同时可合用速尿及白蛋白。应用甘露醇应注意病人心肾功能。 (3)止血药物应用。一般应2-3天,既可针对脑外伤又可治疗应激性溃疡。 (4)抗生素应用。包括:A、全身以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B、做雾化吸入以湿化祛痰以防呼吸道感染;C、做膀胱冲洗以防泌尿系感染。 (5)激素应用。A、能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水肿、降颅压;B、减轻脑实质及脑膜炎症反应;C防止脑室孔道及颅底纤维粘连,防止脑积水发生。一般0.5-1mg/kg,应用3-5天。 (6)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治疗。A、应用制酸剂如洛赛克;B、早期

开放胃肠道,鼻饲饮食。 (7)改善脑部微循环及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包括:A、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B、由于创伤后高血粘状态,早期可应用活血药物治疗,但注意血凝机制及出血情况;C、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应恢复快。只要没有禁忌尽早可开始治疗。 (8)降低代谢亚低温疗法。应及时早期,体温33-35度,头部30度,减少氧耗,减少代谢,为组织安全度过水肿期和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保护作用:A、可显著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B、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C、可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的产生,减轻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D、可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9)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注意血离子、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血常规监测,及时调整血浆渗透压使之处于正常范围。 (10)催醒疗法。包括:A、营养脑细胞药物应用;B、预防各种并发症,这是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基本条件;C、适时停用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加重脑损害,加深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延迟或阻碍患者意识恢复;D、音乐疗法;E、高压氧治疗,通常30d-90d;F、出现交通性脑积水应手术治疗;G、针灸和外周神经电刺激。 (11)镇静止抽治疗。严重躁动不安,可以冬眠1号半量肌注(只有镇静无抗癫痫作用);苯巴比妥具有镇静和保护脑细胞作用,同时具有良好抑制癫痫作用。但深昏迷者不用苯巴比妥钠,因其有抑制呼吸、加重意识障碍;安定是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重型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108 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急症,据国内文献统计,占创伤性疾病的第2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占35%左右[1]。如何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仍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近6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8例,男79例,女29例。年龄3~76岁,平均38岁。受伤方式:车祸伤77例,坠落伤24例,打击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小于3h者25例,3~24h者67例,1~3d者12例,大于3d者4例。 1.2 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9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颅内血肿62例,脑挫裂伤4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 1.3 临床表现 GCS评分:3~5分33例,6~8分75例。瞳孔改变: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12例,单侧瞳孔散大32例,双侧瞳

孔多变17例。生命体征改变:呼吸障碍15例,血压下降13例,高热7例。体征:偏瘫14例,去大脑强直16例,锥体束征阳性48例。症状:伤后均昏迷、呕吐86例,脑脊液耳鼻漏者10例。颅外多发伤42例。四肢骨折10例,胸部伤24例,休克者4例。并发症:肺部感染13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2 治疗及结果 手术治疗72例,其中包括颅内血肿清除,严重脑挫裂伤清除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去骨瓣减压术。36例生命体征平稳者,行非手术治疗,采用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药物,营养支持,长期昏迷者及气管切开术,防治并发症,动态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电解质、血气、肾功能等。根据GCS评分标准:死亡32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17例,轻残14例,恢复良好42例。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经过复杂,且易复合颅外其它组织器官损伤,并发症多而重,致残率、死亡率高。我科近几年来收治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颅外多发伤42例,占38.9%,严重并发症23例,占21.3%,死亡32例,占29.6%,重残20例,占18.5%(含植物生存者3例),通过本组病例,笔者体会到在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及时解除脑受压重型颅脑损伤受伤原因复杂,各种原发和继发损伤均可导致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及脑内血肿,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水肿、肿胀,产生急性颅内高压,脑疝形成,可发生严重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和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特选借鉴)

第二节颅脑损伤患者康复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经抢救治疗,大部分患者虽然幸存下来,但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诸如意识、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功能、排便排尿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都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和困难,同时也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对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和积极的康复治疗,使病人受损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代偿是很重要的。 颅脑损伤可分为: 1.闭合性颅脑损伤其特征为伤后颅腔与外界不相通,若颅底骨折且骨折线通过气窦或岩骨,伴有硬脑膜撕裂时,则可发生脑脊淮鼻漏或耳漏。这类颅脑损伤属于内开放性,但处理与闭合颅脑损伤的相同,故仍列为闭合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由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指单纯脑震荡,无或有颅骨骨折;中型主要指轻的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重型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2.开放性颅脑损伤系由钝器或锐器造成的颅脑损伤,此时头皮有裂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与外界相通。 3.火器性颅脑损伤战争时期,由枪弹或弹片造成的开放性颅脑损伤。火器伤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头皮软组织伤仅头皮损伤,颅骨完好,有时局部有脑挫伤。 (2)非穿透伤有头皮伤和颅骨骨折,硬脑膜完好,但可有局部脑挫伤。 (3)穿透伤头皮、颅骨及硬脑膜皆有破裂,脑组织多遭严重损伤。穿透伤根据创伤形式又分为盲管伤、贯通伤和切线伤三种。 一、昏迷深度和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

对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患者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使病人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要维持血压和良好的末梢循环。否则不仅评定结果不可靠,还会延误病人抢救。 对神经系统进行检查应力求迅速,而且,应客观地予以评价。 伤后昏迷的深度和损伤严重程度常用格拉斯昏迷量表(Glasglow coma scale,GCS)来测量(表4-2-1)。 表4-2-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眼开启自发的 4 听到言语或口头命令时 3 有疼痛刺激时 2 无反应 1 最佳的运动反应对口头命令能遵从 6 对疼痛刺激指出疼处 5 回撤反应 4 异常屈曲(去皮质强直) 3 异常伸展(去小脑强直) 2 无反应 1 最佳的言语反应能朝向发音的方向 5 错乱的会话 4 不合适的言词 3 不理解声音 2 无反应 1 按表计分小于8者为重度颅脑损伤;9~12者为中度损伤;13~15者为轻度损伤。计分小于8,预后不良;伤后6小时内“眼开启”项计分小于3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完整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代谢变化,如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直至几年前神经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才被纳入治疗方案。此后一些研究报道认为,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为此,在充分评估病人的代谢状况之后,应重视改善脑组织及脑外器官组织的氧供,加强营养支持和实施代谢调理,以早期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及减少负氮平衡,有助于改变代谢反应、改善预后和降低感染发生率。营养支持途径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 1营养状况的判定 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是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可以通过病和膳食状况、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4个基本途径进行,主要的评价指标有:1、体重;2、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厚度;3、上臂中部肌肉厚度;4、肌肝身高指数;5、血浆蛋白测定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6 氮平衡。 2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以免发生返流误吸、呼吸道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 2.1 PN可通过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两种途径给予。中心静脉为首选途径,可通过颈外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实施,以后两种为常用。对于某些病人,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适宜的,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其适应症为:1、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不超过2周;2、中心静脉插管难以实施。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周围静脉:长期静脉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需求大于周围静脉支持的安全极限,对液体摄入有限制者。周围静脉插管尽可能采用手臂静脉。 2.2 营养需求 每天补充的能量应在头3天内按146.4kJ/(kg·d),继之以121.336kJ/(kg·d),持续至少3周。要纠正负氮平衡,应按0.2~0.3 (kg·d)的水平补给氮。最佳氮源为L-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之比约为1:2。应激状态下可选用支链氨基酸,可以减少蛋白分解,增加氮储留,促进蛋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重型颅脑损伤;功能恢复 颅脑损伤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创伤,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与脑损伤[1]。轻度颅脑损伤可自愈,重型颅脑损伤一般会伴随严重并发症。本文探究了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3.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 2.8)岁。所有患者均不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及康复训练,但是对照组康复治疗需等患者的身体体征稳定后再接受康复训练治疗,一般为48 h。而观察组由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入院48 h内立即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具体的康复训练措施需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2]等相关规定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医生需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②可让家属为患者讲一些日常生活趣事,观察其反应。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可进行点刺激治疗,2次/d,30 min/次;③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抗痉挛模式位[3],以保证其舒适度,并由远至近为患者进行被动关节运动,2次/d;④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理疗针灸,并提供心理治疗,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治疗依从性。 1. 3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本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测评(Fugl-Mey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产生为显效;Fugl-Meye评分及Barthel评分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极

颅脑损伤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 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 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 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 保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 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三、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四、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6.颅脑损伤。

(1)判断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头部受伤引起严重的外出血,依据病情给予包扎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咽部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通气与吸氧。 (5)对脑脊液鼻或耳漏者,应将病人侧卧防止舌根后坠,将头部稍垫高,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严禁用水冲洗,严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6)开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酌情使用降颅压药物。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 一、急诊处理流程 按照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 二、急诊处置分级 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 (一)若患者分级为1~2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 (二)若患者分级为3级,需要观察。 (三)若患者分级为4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 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范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范,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范。 治疗药物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治疗手段应从最基本措施开始,不超出所在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危重病患者先安排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收入ICU。 经过救治患者诊断明确、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三、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