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名词解释: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整体观

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文化沙文主义---------种族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是非不分的虚无主义

文化整体观:首先指的是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其次,文化人类学家在比较各民族文化时,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

再就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广阔。

简答:

1.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2).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群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也就是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3).跨文化比较法,也称为交叉文化研究法、泛文化研究法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主位研究法也称为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研究法也称为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5).小传统与大传统研究法,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文明中,那些内省的少数人的传统”,即指以都市为中心、以绅士阶层和政府为发明者和支撑力量的文化;所谓“小传统”,则是指“那些非内省的多数人的传统”,即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

3.什么是大传统和小传统?他对研究中国的民间文化有什么意义?试举例说明。

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文明中,那些内省的少数人的传统”,即指以都市为中心、以绅士阶层和政府为发明者和支撑力量的文化;所谓“小传统”,则是指“那些非内省的多数人的传统”,即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1.简述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基本思想:第一,因为人类本质一致,所以,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单一性的;

第二,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但有快慢差异;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主要观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

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

性。

评价:

批评:第一,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不能跨越。事实上,由于传播和涵化,许多原始民族都跨越若干个发展阶段。

第二,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

第三,把制度假设成为个人为达到自身的目的,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的产物,将个人理性当作是调节制度形式的原则,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种用主观的观点来追溯文化发展的倾向,从而加入一种外来的形貌来“重新思考”某种制度。

第四,仅仅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情绪与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在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事实上,有些民族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

第六,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结论与事实不符。如摩尔根的“蒙昧低级阶段‘以果实为食物’的观点,就与事实相违背”。

贡献:(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型的定义;指出文化是进化的;方法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比较法、残存法、统计学方法;

2. 新进化论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2)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

3)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新进化论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形和特殊性。

4)研究方法,新进化论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

3.传播论的理论要点及其局限性。

(1)人类的独立发明是有限的,文化的采借多于发明。

(2)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说明发生过的历史关联的机会就越多。

(4)认为进化论忽略了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人类文化史。

局限性:忽视文化自身有和生物一样的进化过程

4.如何理解文化特殊论和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特殊论:“每个文化集团(族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该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

因此,世界各地相似的文化现象不能用传播论或进化论来解释,正确的做法是

重建该文化所走过的独特的道路,因为文化有其特殊性。

文化相对论:各民族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反对“欧洲中心论”以

及“白人优越论”。

5.试指出文化与人格理论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文化与人格”学派常被称作“文化中的人格”、“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文化与人格理论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或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

6.迪尔凯姆对人类学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迪尔凯姆的理论核心:社会整体论

a.社会文化与生命形式一样,只以整体的形式存在;

b.整体对于个人具有超越性、支配性和强制性;

c.一种社会事实不能脱离社会系统的整体去研究;

d.比较法只能在社会类型想同的情况下运用。

2.在社会整体论的基础上,迪尔凯姆从生物学借来功能概念,提出功能研究法。

3.对宗教文化的研究,迪尔凯姆对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宗教现象的研究。

4.《原始分类》,同样显示了文化整体论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分类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5.迪尔凯姆的人类学遗产后来演变为两种颇为对立的传统:

一种是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强调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概念;

另一种是以莫斯、列维-施持劳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他们更重视观念层次、心智结构的研究,将分类作为文化的特征。

7.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主义有什么区别?并简要概括两人的主要贡献。

马林诺夫斯基关键概念是文化的制度和功能,强调文化制度对人的生物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拉德克利夫—布朗关键词是社会与结构,强调社会结构的平衡和人与文化对结构的适应。与马林诺夫斯基不同的是,他认为文化是在社会层次上而不是在个人需求层次上发挥功能的。马林诺夫斯基主要贡献:

1.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

2. 巫术宗教问题

3. 田野工作的贡献,提出田野工作的三条原则。

布朗主要贡献:

1. 结构功能论要点

2. 结构功能的方法

8.什么是象征?如何理解象征人类学的“象征”?

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是象征。对象征人类学者来说,象征是意义的“浓缩形式”或多种意义的联想。

9.什么是解释人类学?

解释人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人类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潮。格尔茨将可以单纯地称为“民族志”的范畴特别称作解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意义与解释,解释人类学也是对象征所具有的意义的解释。从总体上说,解释人类学也属于象征人类学,之所以分开,是因为它更加注重于意义的阐述,更注重于地方性知识,并且在研究方法

上也很独特。我们既可以将解释人类学看作是象征人类学的某种特别的分支,又可以将其看做象征人类学的发展的极端。

10.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理解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结构”。

结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事物的构造形式或外表;

二是各事物的组成成分或原料。

第三章田野调查法

基本概念: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主位和客位:主位指被调查者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客位指人类学调查者等外来者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主位研究强调的是从文化内在的角度分析、理解事件;

客位研究强调文化外部的立场和解释

大传统与小传统:无明确概念,雷德菲尔德在《乡民社会与文化》中首次提出,用以说明在复杂社会种存在着两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并认为小传统在文化系统中处于被动地位。

文化震撼:为了适应完全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

报道人:人类学在田野调查中结识的能帮助他们了解当地文化的当地人。

谱系法:是搜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点

生活史:是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田野笔记:在访谈过程中或参与观察过程中当场记述下来或及时补充完善的资料,偏重当地人的观点

田野日记:记录田野工作期间田野研究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想法、恐惧、迷惑、突破,以及在田野工作中的问题等内容。

简答:

1 什么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有哪些?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研究取向:主位与客位;大传统与小传统;小规模社会与大规模社会

2 何谓小规模社会和大规模社会?结合中国研究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小规模社会(small-scale society):同质性高,简单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关系,与外界联系少。

大规模社会(large-scale society)研究:地理范围较大,文化的同质性减弱,出现职业多元、社会分层与人口流动,内外关系联系增加,已卷入国家与世界一体的市场经济之中。

3 谈谈你对田野调查进入方式的理解。

进入田野的方式:

a 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机构)自上而下进入

b 非正式渠道进入

进入角色的方式:尽快向当地人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以及让当地人信服自己的研究行为并不会对其生活造成任何威胁。

4 你认为田野调查中有哪些“重要观察点”?请联系实际论述。

?在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固然应当涉及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认为,以下一此

特定的场合和活动是参与观察特别是初到一个社区进行调查时要特别关注的,我们称之为“重要观察点”。

?(1)重要观察点之一:社区布局。

?社区布局是指一个社区内部生产、生活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大体包

括居民点、宗教场所、墓地、生计空间(如耕地、牧场、山林等等)等。社区布局往往反映一个族群对人与自然、社会秩序、等级等的文化观念。

?(2)重要观察点之二: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往往是一个族群举行重大活动、操演该族群文化的重要场所。对公共空间的结

构、功能等进行观察和了解通常能有效地切人该族群文化的内核。

?(3)重要观察点之三:住宅结构。

?一个族群家户内部的社会关系、生活习俗、信仰等文化要素经常可以通过住宅的内部结

构与摆设而表现出来。在调查中要特别关注诸如家户内部的功能分区、神龛位置、火塘等的特点与内涵。

?(4)重要观察点之四:生境与生计类型。

?独特的天地系统与人文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独特的生境。在特定的生境中不同族

群往往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并内在地规定了该族群文化的诸多特质。在田野调查中要特别注意当地的环境与生计类型,这往往构成该族群文化的生成基础。

?(5)重要观察点之五:物质文化。

?作为外显的文化,物质产品本身不仅承载了诸多实际的功能,其制作工艺以及工艺背后

的理念也往往反映了该族群的文化特质。

?(6)重要观察点之六:宗教场所与器物。

?宗教是一个族群重要的生活内容,扮演着慰藉心灵、构建社会秩序、型塑族群认同等作

用。宗教场所是构建一个社区文化结构的重要地点,对宗教场所的观察往往可以集中地了解到该社区人们信仰体系的许多细节。

?(7)重要观察点之七:仪式过程。

?一个族群的文化往往在其重要的仪式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操演。在仪式中,我们看到该族

群的信仰、道德、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历史等众多内容。因此,对一个族群的仪式进行全过程的观察,是田野工作中要十分注意的。在仪式观察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并记录仪式的各个阶段及其含义;仪式的参与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仪式举办的时间及其特定的内涵等等细节。

?(8)重要观察点之八:各种民俗活动。

?各种民俗活动往往是一个社区小传统文化得以全面表现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透过各种

各样的岁时民俗、生产民俗、成年礼、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观察到一个族群文化的各个方面。

?(9)重要观察点之九:集市。

?集市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田野调查中,我们不要将集市简单地看成是纯粹

的商品交换场所。应当把集市理解为集中展现不同社区社会关系的舞台。集市将人们与一个更大的外部世界联结起来。因此,对集市的调查研究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

和社会。

5 田野资料整理应注意哪些原则问题?

●取舍原则

●关系原则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制定的《人类学的问询与记录》要求人类学者不能将事实和理论混

杂,观察者如果要对自己的材料进行理论的建构,应在陈述事实后再进行。

●妥善保存原则

第四章生存方式与经济制度

基本概念:

生计:谋取衣食和居所以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最低的方法和手段,便是生计(subsistence),或称为生存战略(survive strategy)

生计方式:指的是各个人类群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整套的谋生手段

文化生存与文化保护:文化生存指一个小民族如何在外部环境的干预状态下,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保持作为一种文化的独立性的权益。前者是以某一文化本身为主体,强调的是该文化的生存及权益;后者则是外部力量对某一文化进行保护

互惠:互惠交易,也称互酬,意为在亲属和朋友间的互相“赠予”的义务行为。这种“赠与”

是广义上的,并非仅限于财产或服务方面,而指的是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一般互惠、平衡互惠和负性互惠:一般互惠,指不计算交换物品价值,也不指明回报时间的互惠式交换。平衡互惠,指在预定时期可获回报价值相等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负性互惠,指期望从对方获得价值高于自己付出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市场交换:市场交换是通过公认的交换媒介按照供求关系而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思考题

1 什么是经济人类学?它的研究内容大致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学家对经济的研究被称为经济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是一门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运用民族志等方式研究人类经济制度和行为的学科。

George Dalton认为经济人类学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关于土著居民的经济研究;关于变化和发展的研究。

2 举例谈谈你对文化生存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并非答案)

生计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食物获取方式的变化,也是人群与其生存环境之间适应性文化的改变,进而引发可疑或难以预见的社会文化变迁。促使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来自内部或外部。一个民族长久赖以维系的生存方式突然转变为另一种陌生形式时,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转型必然会引起民族心理层面的剧烈震荡,出现因文化中断引起的文化生存问题。实例:“弃猎归农”和“禁猎转产”

清末民初,“弃猎归农”,1915年,政府制定《生计放垦地章程》1953年开始,中央政府在鄂伦春地区实行定居化,又一次开始大规模农业开发。1996年1月,政府对鄂伦春实行“禁猎转产”

文化生存危机的后果是该族群中的酗酒和非正常死亡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鄂伦春族连续的非自愿社会变迁的严重后果。

3 什么是生计方式?结合实际谈谈生计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计方式指的是各个人类群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整套的谋生手段。不同环境中一定会有不同的生计,但环境仅仅是限制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否则无法解释同一环境中何以会有不同的生计。(大家自己组织语句吧没有标准答案结合ppt)

结合中国乡村谈谈你对乡村人类学的理解。(大家自己看资料组织答案吧) 乡村人类学对乡村社会的关注如:

①乡村社会的民间组织,如家族、宗族、水利灌溉组织等等;

②小农生计——恰亚诺夫的小农经济理论

③关于农民的行动

④乡村文化

4 结合中国实例,谈谈你对乡村社会中互惠交换的看法(回答这题可以结合礼物的流动一书)

第五章婚姻与家庭

基本概念

1、婚姻

韦斯特马克: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默多克:婚姻“仅仅存在于当经济的功能与性功能结合为一种关系之时”。

凯瑟琳·高富将婚姻视为“建立在一个女子与一名或几名其他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用以确立新生婴儿的合法性,并使其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一分子。”

婚姻是为一定社会制度所承认的男女两性结合,以此确定夫妻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关系到种的繁衍,以及后代的体质与精神状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乱伦禁忌

乱伦禁忌:是对社会习俗或文化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亲属之间的性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禁忌。主要表现为母子、父女以及亲兄弟姐妹之间发生性关系或发生婚配关系。

3、内婚制和外婚制

内婚制:就是必须在自己所属某种群体之内选择婚配的规定,相当于族内婚。通婚范围除了与血缘有关系外,也与民族、宗教、等级、阶级等有关。

外婚制:指的是必须从自己所属某种群体之外选择配偶的规定。狭义的外婚制又称族外婚。交错从表婚

4、“交错从表婚”:亦称“姑舅表婚”,简称交表婚,指姑舅表兄弟姊妹之间优先进行婚配的

婚姻。

5、聘金与嫁妆

聘金又称聘礼,是新郎为获取新娘,由新郎或新郎的亲族支付给新娘亲族作为补偿的一定数量的财物。

嫁妆是结婚时由新娘亲族支付给新婚夫妇的一笔财物。

6、家庭

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或收继关系基础之上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的最小细胞。

简答:

1、简述婚姻的条件与功能。

婚姻的条件:

第一,男女两性的结合,包括性的结合。

第二,男女两性的经济结合。默多克认为,婚姻必须既包含着性的关系,又包含着经济关系,如劳动分工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上述性的结合以及经济结合,必须得到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习俗的认可,包括习俗与法律。

第四,婚姻必须包含互惠的权利与义务。

婚姻的功能:

保持社会(群体)的稳定。

为繁衍后代提供适宜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在早期的采集—狩猎社会中,婚姻可以提供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

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联合。

2、从古至今人类的婚姻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这种变迁?

婚姻的类型:杂婚制;群婚制群婚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血缘群婚制与亚血缘群婚制;

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如何理解这种变迁:(无标准答案)

3、婚后居住方式有哪些?

A单居制是无选择的居住模式。包括:

1. 从父居又称从夫居,是新娘在结婚后搬到以新郎父亲为首的家庭中生活的居住模式。多见于犁耕农业社会和畜牧社会。

2. 从母局又称从妻居、从妇居,是新郎在结婚后搬到新娘的母亲为首的家庭中生活的居住模式。主要存在于园圃农业社会或氏族社会中。

3.从舅居,指的是新婚夫妇同丈夫的舅父生活在一起的居住模式。

B两居制是可选择的居住模式。

1.两可居,指的是新婚夫妇可以选择到父方家庭或母方家庭的任何一方生活的居住模式。这在狩猎或刀耕火种民族之中较为常见。

2. 两方居或称两边居,是新婚夫妇同父方亲属和母方亲属交替生活的居住模式,即一段时间同父方亲属居住,另一段时间同母方亲属居住。

C 新居制,指的是新婚夫妇结婚后搬离各自的家庭而单独生活的居住模式。

D分居制

1.原居制又称望门居和偶居制,是指青年男女结为配偶后,并不住在一处,而是分别住在各自原来家庭中的居住模式。

2. 独居制,是新婚夫妇结婚后,既不同原来的亲属居住在一起,也不建立新的家庭,而是分开独处的居住模式。类型是夫妇均健在的两地分居;另一种是丧偶所致的独居。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代离婚现象的看法(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简述家庭的特点和功能。

家庭的基本特点:社会基础性;结构封闭性;功能整合性;高频互动性

家庭的功能指家庭对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限制并满足两性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教育子女的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6、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中国的婚姻家庭变迁的理解。

● 1. 社会背景

●全球各国普遍进入工业化,甚至信息化社会。

●中国:经过五四运动队封建婚姻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首先颁布的法律就是婚姻法。

70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已经开始产生第二代独生子女。近来在一些城市也开始有性自由的趋向。

● 2. 趋势

●从家庭规模和权威来讲,一方面,家庭小,核心化,单居制增;一方面在我国,夫

妻日益依靠父母带孩子,产生前所未有的421现象。核心家庭从夫居,从妻居,跟着长辈居住的增多。社会流动性增大,使得家庭流动性也增加。平权家庭增多。

●抚养儿童总体来说,抚育层次提高,依靠学校增多,父母感情和性两者的关系稳定

性减弱,一方面离婚率在增加,一方面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庭较多的关注,父母抚养儿童的时间和关系是否在变化,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赡养老人的要求降低了,更多老人独住或住到养老院或退休社区等去。

●从感情陪伴来讲,一方面,人际孤独感增加,对感情陪伴的需要增加了,婚姻的主

要功能成了提供最亲密的关系,而且夫妇间共处相对以前大家庭和其他亲戚的相处多了。另一方面,双方的纽带少,共处(较之事业及其相关人)少,对爱和婚姻的期望高,观念开放(社会压力减少),使得联系容易散。

●性的方面,基本同上,造成感情和陪伴关系稳定性弱。

●经济上来说,家庭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到消费、财产处理等。儿童、老人从实惠变

成经济上的消费者负担。随着离婚率增加,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抚养、赡养、继承、分配、亲情纠葛等新矛盾日益增加。《新婚姻法》中对财产的规定也一再更新。

●经济观念上,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意识正在日益增加。

第六章亲族、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

基本概念:

1.亲族: 在一定意义上又称亲属,是由血缘关系发展成的血亲(血族)及其配偶和由姻缘关系发展成的姻亲(姻族)及其配偶的总和。亲族是由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2.亲等:亲族关系亲疏远近有一些衡量的标准,这种衡量亲族关系亲疏远近的尺度被称为亲等.

3.亲属称谓: 是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术语或名称。

4.宗族: 通常指聚居一地,身份关系明确且具有一定经济联系的父系血缘亲属组织

5.继嗣制度:或称继嗣法则,是根据已知的或推测出来的共同祖先,使每个人与特定的亲属发生关系的规则。

6.世系群:世系群也称家系,指的是由一个可以确知的共同祖先的后裔组成的单系继嗣群体。根据实行父系继嗣或母系继嗣,而分为父系世系群和母系继嗣群。

7.氏族:它指的是一群相信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却又无法明确地厘清血缘关系的亲属群体。氏族又分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两类。

8.社会集团:简称社团,是指一群人基于共同利益目标,在一定的时期之内,以有连续性的、可以预期的方式发生联系而结成的集体。

简答:

1.简述亲族的类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对亲族类型的划分是有区别的。

“九族”之分;宗亲、外亲、妻亲之分;

我国现行的法律所承认的亲属有三类:血亲、姻亲和配偶。

血亲: A自然血亲:彼此具有与生俱来的的血缘关系。

直系血亲:因出生自然形成的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己身和自己所生的上下各代亲属。

旁系血亲: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

B法定(拟制)血亲:经由收养程序认定的血缘关系。

姻亲:男女结婚后,双方彼此的家人即互为姻亲关系。

1.血亲的配偶

2.配偶的血亲

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妯娌)

配偶:男女双方经由法定程序认定成为夫妻,彼此之间的关系即为配偶。

但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其现行法律只承认血亲和姻亲,而把配偶排除在外。

2.我国的宗族制度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宗族的特征:

1聚族而居

2身份关系明确

A宗族成员有族长和族人之别。

B同一宗族成员有行辈之别。

C宗族成员血统之别。

功能:

1.祭祖

2.互助

3.教育

4.自治

3.结合你身边的实例,谈谈你对中国的宗族制度的理解。(无标准答案)

4.何为继嗣群?有哪些类型?

继嗣群是一群根据某种继嗣规则限定的、具有共同祖先的血亲。

类型:(一)单系继嗣群

●1.世系群:世系群也称家系,指的是由一个可以确知的共同祖先的后裔组成的单

系继嗣群体。根据实行父系继嗣或母系继嗣,而分为父系世系群和母系继嗣群。

●2.氏族:它指的是一群相信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却又无法明确地厘清血缘关系

的亲属群体。氏族又分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两类。

●3.联族或胞族:若有两个以上的氏族自认为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便称联族或

胞族。

●4.半偶族:若一个社会仅有两个氏族,不能不固定地相互通婚,这就是半偶族。

半偶族内部绝对不能通婚。

(二)非单系继嗣群

1.两可系继嗣群,两可系继嗣群是一个其成员既可根据男性,又可根据女性追溯共同

远祖,但又无法具体说出家系链环的亲属集体。

2.双边继嗣群,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亲属群体。这个亲属群体又被称为亲戚或亲类,

包含一个人的全部亲属。由于双边亲戚的范围无法确定边际,因此,双边继嗣群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继嗣群体。

5.简述单系继嗣群的社会功能。

1.婚姻功能

2.经济功能

●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借贷、在困难时相互帮助以及进行换工等生产协作的义务。

3.宗教功能

4.政治功能

①赋予继嗣群首领一定的权力,用以分配土地,管理本继嗣群的内部事务,协调纠纷

等;

②组织战争;

③承担“血亲复仇”的义务。

6.收集资料,比较文化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与社会学对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研

究。(自己总结)

第七章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

基本概念:政治社群,政治精英,泛部落因素,社会控制,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1. 政治社群(political community):是指那些遵循大致相似的政治规范与目标,以及多半遵循相同政治程序的人。

2. 政治精英:指的是那些在一个社群中被赋予权力,或有机会取得权力和领导地位的人。

3. 泛部落因素: 是指那些在部落的纵向组织原则之外起作用的因素,如亲属纽带,又如年龄级制度.

4.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

5. 内部控制,即社会通过各种影响在其成员内心建立起控制机制。前工业化的土著社会及宗教意识浓厚的社会

●“最有成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性控制。”

外部控制:通过外在的力量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

简答

1.简述政治人类学的研究策略。

政治人类学将研究无国家社会的、非正式的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任务,有如下原因:

①在当今社会上,这种无国家社会还得以相当程度的保留,而且运转得很好。

②政治学的研究起点放在“有史以来”,政治人类学将眼光投射到一切时代,纵观全部

人类发展史的各种政治制度。

③政治人类学注重研究非西方的政治制度、研究没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研究日常生

活的非正式制度,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更为广阔的、更为深入的基础上思考人类政治的一般性问题。

④政治人类学重视对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政治制度的研究,是因为出于如下一个认识:

在“有国家社会”里,正式的政治制度与非正式的政治制度存在着互动式的影响。

●这四个方面也是政治人类学的学术策略:由边缘出发颠覆中心,即由非西方的无国

家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以及民间社会的非正式的政治制度出发,颠覆原来建立在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研究之上的、带有浓郁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理论。

2.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

●政治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进行社会控制,不同政治组织,社会控制的方式也不同。

社会控制的实质:

●“所谓社会控制,事实上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将外来的禁忌内化为良心的鞭鞑力量;

一个是将外来的禁忌以法律条文规定,其一种心理制约的力量。”社会控制正是通过唤醒人们内心的某种心理机制而发挥其作用的。具体就法律而言,只有当社会中全体成员对其产生认同后方才有效。

3.结合实际谈谈实现社会控制的途径。

种类:a.从社会控制的来源看,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b.从社会控制实施的方式看,可分为自然的控制与人为的控制;

c.从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强弱看,可分为强制性的控制和非强制性的控制;

d.从控制发生关系的双方看,可分为社会集团之间的控制,社会及组织对自己成员行为的控制,社会成员之间的控制及社会成员的自我控制。

群体内部纠纷的解决:习俗制约、非正规裁处、神裁、法律、决斗;

群体之间纠纷的解决:谈判、战争(血亲复仇、袭击或掠夺、对抗战)

4.结合实例,谈谈风俗习惯和习惯法在乡土社会中的控制功能。

风俗习惯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从个体角度看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在越原始的社会风俗习惯的社会控制作用发挥得越好。

有些风俗习惯可以进一步演化为习惯法.

“习惯法,指国家认可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惯,是法的渊源之一。习惯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为人们共同信守的行为规则。在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习惯并不具有法的性质,它是氏族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如禁止氏族内结婚、氏族成员相互帮助、共同防御一切危险和亲洗衣机血族府绸等,都是为了维护其生存而自然形成的共同行为准则。它是依靠传统的力量、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氏族长的威信来维持的。阶级社会中存在的习惯也不都具有法的意义,很多属于道德规范。”

5.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农村的村落权力结构大致可以分为:(1)体制精英,即掌握着

村落正式权力资源的村组干部;(2)非体制精英,即在村落中有一定政治社会影响力的村民,既有传统的族长之类,也有普通村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权威。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乡村社会中存在的民间权威现象的看法,可结合有关例子加以阐述。(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第八章宗教信仰与仪式

基本概念:泛灵信仰与泛生信仰,巫术,图腾崇拜,萨满,祭司,宗教仪式,人生礼仪,世俗化,复振运动。

1. 泛灵信仰(Animism)

也称“万物有灵观”,是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有泛灵的观念,即人们从对影子、水中的映像、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入的物质身体内有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使人具有生命。当这种东西离开身体不再复返时,身体便丧失了活动和生长的能力,呼吸也随之停止。这种东西就是“灵魂”。他认为原始人由己及物,推论出一切具有生长或活动现象的东西,如动物、植物、河流、日、月等,以至凡可出现于梦境中的任何东西,都具有“灵魂”,这就是泛灵信仰。

泛生信仰(Animatism)

美国人类学家马雷特(Robert Ranuwh Marett)继承了泰勒的宗教进化观,但认为泰勒所说的泛灵信仰并不是人类宗教信仰最早的形式,在此之前应有一个以非人格化的超自然力为主的阶段。这种非人格化超自然力的信仰就是“泛生信仰”。泛生信仰,也称为“前万物有灵观”或“物活论”。

2. 巫术,指的是人们企图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通过一定的仪式对客体实施影响或作用的活动。

3. 图腾崇拜: 据近现代学者的考察,图腾崇拜实质上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血缘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图腾信仰崇拜的不是图腾动植物本身,而是与这种动植物共有的“祖先”,一种半人半物的幻想

4. “萨满”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原指北亚一带会施巫术为人治病且通鬼神的人,人类学界现将它泛称那些或可使神灵附体,或施行巫术为人治病,或可为人占卜解释预兆,或为社区中的人们主持祭祀和禳祓仪式的宗教活动主持人。

5. 祭司(Priest):在宗教场所如神庙专职侍候神灵、全心全意进行宗教仪式活动的神职人员。

6. 宗教仪式是宗教信众自己或通过宗教师以高度程式化的方式与超自然力量进行联系、沟通的行为模式。

7. 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8. 世俗化,简单地说就是非圣化,即人们越来越以科学的信仰来取代对宗教的信仰,宗教的势力、影响和作用,越来越让位于世俗社会的势力、影响和作用。

9. 复振运动,(revitalization movement)也称“复兴运动”,是指通过向一种文化注入新的目标和新的生命,以拯救该文化的一种努力。

复振运动主要发生在殖民地文化中。

简答

1.如何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a.给人生赋予意义。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组织有系统的宇宙观念,为人和四周的环境建立起相互的关系。

b.心理上的支持。

c.强化和维持文化的价值体系。

d.减少冲突,增强社会控制。

e.维护社会集团内部的团结,增强集团成员内部的认同感。

f.保存知识文化。

g.促进社会变迁。

h.调节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人的神灵信仰的特征。

第一,神人合一。冀东人的神灵与现实世界之间并无严格界线可言,神灵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相似的结构。两个世界都由宠大的官僚机构控制,他们认为神人是相互作用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此世的灾难源于前世的作孽;而今生的富足则是前世善行的报偿。一个人死后,其灵魂要依据其生平或奖或罚。受奖者的灵魂会被送入西方极乐世界,来世会博得荣华宝贵、光宗耀祖;而做了令人不齿的坏事后,则要受到惩罚。

第二,实用心态。冀东人的神灵全都被赋予了人性。他们不仅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也有凡人一样的衣食住行和七情六欲,既超凡脱俗又入世随俗。

第三,多神崇拜。冀东人的信仰具有多神性,面对诸神,崇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也是分裂的,其严肃性大大低于一神教。人们很难执着地崇拜某一个神祗,也缺乏与某个神祗间难以割舍的感情。在冀东多数城乡,供奉不同神祗的几个庙宇与教堂并存的现象随处可见,县城里也会出现数庙香火并旺的景观,民众常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去叩拜不同的神祗。此外,不少冀东人还在家中设有“黄仙”、“白仙”、“长仙”等动物的神牌。没有人能知道冀东人崇拜多少神灵。

第四,家庭单位。如一位学者所言:“在中国宗教里,家庭永远是基本的社会单位,而其他的宗教组织形式从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冀东人的宗教崇拜同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不仅祖先崇拜如此,灵物信仰也是如此。在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播中,冀东人除了去教堂做礼拜外,更多的是在家中祷告,其祷告内容基本上是与家庭成员和现实生活有关的。

3.在宗教仪式中,人们是以什么方式与超自然力量沟通的?

美国人类学家沃勒斯(Anthony Wallace)认为全世界的宗教概括起来是用以下12种行为方式来同超自然力量取得联系的:(1)祈祷;(2)音乐舞蹈;(3)生理体验;(4)布道;(5)朗诵经典;(6)模拟;(7)圣物和禁忌;(8)设宴;(9)牺牲;(10)集会;(11)神灵启示;(12)符号象征。

4.人生史和观念人生史有何联系与区别?试举例说明。(答案不标准,可自己发挥)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生相对应,许多民族或文化还在宗教信仰的观念中构筑了个人孕育、诞生、成长、死亡的图示,这可称为观念的人生史。

一般说来,观念的人生史比个人的现实生命长得多。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5.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宗教运动的看法。现代社会中蕴含着哪些引起这两类宗教运动

的条件?如何理解新宗教运动与当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无标准答案)

第九章文化变迁与文化人类学的应用

基本概念:文化变迁,发现与发明,传播,涵化,应用人类学

1. 文化变迁(culture change),多数人类学家指的是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变迁指的是或由于族群(或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2. 发现(discovery),在文化人类学上指的是由观察原已存在但先前未被注意到的事

实,使这些事实为文化之用,从而使文化有所增益;

发明(invention),指的是人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创造出一种可为社会共享的新做法、新观念、新制度或新事物。

3. 文化传播指的是一个文化发明创造出来的文化要素乃至文化的结构、体系向本文化之外的地域扩散或转移,引起其他文化的互动、采借(borrowing)及整合的过程。文化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内容包括文化的传递、转移、采借、吸纳或拒斥等。

4, 涵化(acculturation),指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经过久长的时间,两者相互采借、适应,彼此都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英国人喜欢把涵化称为“文化接触”(culture contact)。

5.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是由美国学者丹尼尔·布林顿在1896年提出来的。用来指称人类学家运用其对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知识来协助改善或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各种研究。

山东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与答案

2018 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三) 一、不定向选择题(30 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案原则有( ) A、教案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 )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 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 世纪70 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

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案、小班研究和个别教案三种教案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案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案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植物学复习资料1 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_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_____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_____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_______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1单词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1单词练习题 及答案 Unit 1 bk 5 Great sientists(一) Step 1 wrds and phrases 特征,特性_________________ 镭 _________________ 照顾,护理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推断出_____________内科医生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的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暴露_________________ 打败,战胜_________________ 熟练的,专家_________________挑战_________________ 受害者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使专心_________________ 怀疑_________________ 询问_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 预见,预知________________ 调查n.________________责备,谴责________________ 连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 命令,教导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和……联系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之外,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lead in Step 3 fast reading : true r false questins. 1.As a dtr, being able t attend Queen Vitria was an hnurable thing at that tie. 2.Althugh hlera uldn’t be ured, its ause was knwn t peple in the days f hn Snw. 3.hn Snw dubted the tw theries explaining hw hlera killed peple, s he did investigatin t test the. 4.The results wuldn’t have been s lear withut the ap hn Snw had drawn. 5.The plluted dirty water fr the river was t blae fr the disease.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read again and fill in the hart. Sientifi Reprt by hn SnThe prble Nbdy knew the _________ f the serius disease f __________. The ause Idea 1:

植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历年真题之(中学教育学)问答题总结

1: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5: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6:学校文化的特性(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7:学生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渡性、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 种: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1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 学科专业素:(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5: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 Unit 1单词练习题及答案

Unit 1 book 5 Great scientists(一) Step 1 words and phrases 特征,特性_________________ 镭_________________ 照顾,护理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推断出_____________内科医生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的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暴露_________________ 打败,战胜_________________ 熟练的,专家_________________挑战_________________ 受害者_________________ 吸收,使专心_________________ 怀疑_________________ 询问_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 预见,预知________________ 调查n.________________责备,谴责________________ 连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 命令,教导________________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和……联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之外,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lead in Step 3 fast reading :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1. As a doctor, being able to attend Queen Victoria was an honourable thing at that time. 2. Although cholera couldn’t be cured, its cause was known to people in the days of John Snow. 3.John Snow doubted the two theories explaining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so

山东教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几类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理论试题1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在当时地时代影响很大。该书的作者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异种文化,这种进化属于进化。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命名法为基础,请问以上相关文化因子结成的功能关系属于关系。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透过社会时,要经过该社会的 三重加工。在经过此三重加工时,因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 2、原始文化 3、文化 4、索绪尔 三、简答题(共30分,10分/题;4道题中任选3题) 1、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家庭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2、怀特如何描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化? 3、为何往往落后民族反而超前,成了后起之秀? 4、民族与种族有哪些区别? 四、论述题(共40分,从两个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1、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 2、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 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补) 鲍亚士学派的理论基点为文化独立论,即文化是一个独立完整,不依赖地理、经济、社会而存在的自然实体。正因为文化是具体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 无法简单评论,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该学派还提 出了文化平行发展论和“辐合论”。文化平行发展理论提出各民族文化不相连贯,只是相对独立的演进;“辐合论”说明表面相似的文化现象,其来源 可以截然不同。因此该学派重资料,轻推导,力图使资料搜集严密完整化, 使文化的内涵丰富化和多元化 该学派对民族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有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区域论、文化模式和综合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立足于文化具体观的系统认识,是反种族和民族歧视的利器,动摇了欧洲中心论民族学体系。文化区域论反对文化中心的形而上学推理。文化模式是文化分类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表明了民族分类研究的可能性,是当代文化谱系和族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 A.导向功能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D.调节功能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 E.实践能力训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 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2020电大植物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必考重点

电大植物学基础复习资料考试小抄 一、填空题 1.原生质体包含和两部分。 2.植物的生长主要有两种方式: 生长和生长。 3.茎分为节和,节上生有。 4.藻类植物细胞中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 5.唇形科为花冠。 6.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与的基本单位。 7.根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和三种类型组成。 8.木栓形成层细胞进行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外形成层,向内形成层。 9.按芽着生的位置分为顶芽、侧芽和。 10、蔷薇科的最突出特征是花。 11.根据根系在土壤中深人和扩展情况,分为系和系。 12.被子植物的叶片由、和组成。 13.在双受精过程中,一个精子与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14.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是花冠、雄蕊和角果。 15.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主要的方法是。 16.种子是由、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17.根的初生结构中维管柱由、和 组成。 18.在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同时,子房也随着长大,发育。 19.苔鲜植物世代交替的特点是体发达, 体退化。 20.植物的光合作用方程式是:6cO2+H2o可光/叶绿素( )+( )。 21.原生质体包含——、——两部分。 22.根据细胞核和细胞器的有无,而将植物的细胞分为、 ——————。 23.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24.按照性质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分为——、——、 —————。 25.机械组织是对——作用的组织。 26.根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和 —————。 27.根初生结构由——、——和——三部分组成

28.每一雌蕊由——、——和——三部分组成。 29.按照芽的性质分,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 1.种子: 2.细胞周期: 3.根瘤: 4.离层: 5.抱子: 6.种子的休眠: 7.菌根: 8.髓射线: 9.抱子体: 10.植物的群落: 11、机械组织: 12.凯氏带: 13.主根: 14.聚花果: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中括号内。 1.以下四组内容中,正确的内容是( )。 A.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组成一个染色体 B.两条染色单体各有一个着丝点,共同组成一个染色体 C.四条染色单体,每两条有一个着丝点连接,组成一个染色体 D.四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组成一个染色体 2.细胞中“动力加工厂”是( )。 A,叶绿体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3.叶肉属于( )组织。 A,输导B.机械 C.分泌 D.薄壁 4.在藻类中,紫菜属于( )。 A.蓝藻门 B.绿藻门 c.褐藻门D.红藻门 5.以下各项不属于十字花科的特征为( )。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04.29

目录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5)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0)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4)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7)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8)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45) 2019.04.2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0)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6)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62)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7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6.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数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人教版必修5unit1语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Ⅰ.单项填空 1.(2010年高考北京卷)I’m calling to enquire about the position ________ in yesterday’s China Daily. A.advertised B.to be advertised C.advertising D.having advertised 解析:选A。句意:我打电话来咨询一下有关昨天在《中国日报》上刊登广告(招聘)的职位。advertised...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被修饰词position与advertise是被动关系。 2.(2010年高考湖南卷)So far nobody has claimed the money ________ in the library. A.discovered B.to be discovered C.discovering D.having discovered 解析:选A。句意:迄今为止,没有人认领在图书馆里发现的钱。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因discover与money之间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故用过去分词作定语。 3.(2010年高考福建卷)In April,thousands of holidaymakers remained ________ abroad due to the volcanic ash cloud. A.sticking B.stuck C.to be stuck D.to have stuck 解析:选B。句意:四月份,由于火山灰云的影响,成千上万的度假者被滞留在海外。空格处用过去分词stuck表示“被卡住”,引申为“被滞留”,符合句意;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不符合句意。 4.(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Ⅰ) showed her students some old maps ________ from the library. A.to borrow B.to be borrowed C.borrowed D.borrowing 解析:选C。句意:怀特夫人给她的学生们看了一些从图书馆里借来的旧地图。old maps 与borrow之间是被动关系,由句中的动词showed可知此动作已经发生,可排除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即排除A、B两项;D项表示主动或进行,也不符合语境;C项表示被动或完成,符合语境。 5.(2010年高考四川卷)A great number of students ________ said they were forced to practise the piano. A.to question B.to be questioned C.questioned D.questioning 解析:选C。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question与students之间存在被动关系,question 表示的动作也已完成,故用过去分词。 6.Those ________ by the teacher last night handed in their papers one by one. A.scolded B.being scolded C.scolding D.having scolded 解析:选A。被修饰词是不定代词如something,everything,anyone,nobody等或指示代词those时,单个分词作定语也要后置。根据those与scold之间的被动关系可排除选项C和D;由last night可知分词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所以A项正确。 7.The computer centre,________ last year,is very popular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A.open B.opening C.having opened D.opened 解析:选D。opened为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表示被动和完成,相当于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8.The Town Hall ________ in the 1800’s was the most distinguished building at that time. A.to be completed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

吉林农业大学 2015级植物学复习范围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lq 如本资料有什么失误,请见谅,欢迎您进行斧正。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P6 2.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区别P9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细胞结构,统称为原生质体 3.细胞壁的分层P10 中层,初生壁,次生壁 4.质体的三种类型P19 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造粉体,造蛋白体,造油体) 5.溶酶体的三种功能P23 异体吞噬,自体吞噬,细胞自溶反应

6.后含物的名词解释P25 植物细胞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产生一些储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7.细胞周期的解释P28 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淀粉的三种类型 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9.双层膜的细胞器 质体,线粒体 10.细胞学说提出人物 施莱登,施旺 11.细胞学说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1)所有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细胞均由其他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分裂可形成组织 意义:细胞学说的创立,使动植物在细胞水平上得到了统一,为进化论辩证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1.简单组织与复合组织的比较P33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称为简单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为复合组织。

2.分生组织的分类P33,34 部位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性质来源分类: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3.保护组织P35 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 4.传递细胞P39 这是一类特化的薄壁细胞,它们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细胞壁内突生长特性和具发达的胞间连丝。 5.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P40 6.导管的5种类型P44 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 7.侵填体的名词解释P44 在较老导管周围,薄壁或射线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纹孔向导管内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囊状突出物,最终将导管堵塞。 8.分泌结构的分类P46 外分泌结构,内分泌结构 9.有限维管束与无限维管束的比较P50 无限: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存在分生组织,可以继续增粗。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二部分

第十章亲族、继嗣制度 第一节什么叫亲族 一、亲族的本质 亲族,在一定意义上又称亲属,是由血缘关系发展成的血亲(血族)及其配偶和由姻缘关系发展成的姻亲(姻族)及其配偶的总和。 亲族的本质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结合的产物。生物性是亲族关系建立的起点,如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 亲族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比如亲族也包括通过收养和过继等形成的亲族关系。亲族还包括“干亲”、“把亲”。 案例:六亲 二、区分亲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区分七组关系的八个原则或者是范畴。 1.行辈原则 2.同辈长幼(年龄)原则 3.直系旁系有别原则 4.被称亲属性别原则 5.称谓人性别原则 6.中介亲属性别原则 7.血亲姻亲区别原则 8.亲属存殁原则 第二节亲族类型和亲等 一、亲属的类型 (一)血亲 1.直系血亲(包括自然直系血亲、拟制直系血亲) 2.旁系血亲(包括自然旁系血亲、拟制旁系血亲) (二)姻亲 姻亲是因婚姻而形成的亲属。其下分为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两类。 (三)配偶 配偶是一种特殊的亲族类型。配偶基于婚姻而形成,也基于婚姻而存在。 二、亲等 衡量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尺度被称为亲等。一般而言,亲等多则关系疏远。从世界范围看,亲等制主要分为两类,即等级亲等制和世代亲等制。 等级亲等制是一种按照世代的远近,参考地位尊卑、男女性别、恩情薄厚等来确定亲等等级的制度。如我国古代的丧服制。 世代亲等制是一种以一世代为一亲等的计算制度。分为罗马法与寺院法。 第三节亲属称谓 一、什么是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术语或名称。 亲属称谓的作用和价值:

1.亲属称谓是一种完全确定的、反映亲属间权利和义务的称呼,通过称呼可以确定和确定和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 2.亲属称谓可以加强非亲属群体间的的团结与合作; 3.亲属关系的使用还可以将不具亲属关系的成员整合进亲属关系的网络之中; 4.亲属称谓能帮助人们理解婚姻家庭形态的演化。 二、亲属称谓制度的分类 亲属称谓制度,又称亲属名称制度,简称亲属制度。它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 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夏威夷式 (二)爱斯基摩式 (三)易洛魁式 (四)克罗式 (五)奥马哈式 (六)苏丹式 第四节我国的宗族制度 一、宗族的含义和特征 宗族是一种通常聚居一地,身份关系明确且具有一定经济联系的父系血缘亲属组织。宗族是宗和族的合称,实际上,宗和族具有不同的含义。 族一般指有血缘联系的一群人的集合,这里专指男系同姓同祖成员的集合,由众多的同姓同祖家庭组成,族人包括各个家庭的家长、妻子和子女等。而宗是指族人的主干和统帅,《白虎通·通论》说:“宗,尊也,为先祖主也,为族人尊也。”宗比族的范围要小得多。 在我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商周宗法制度下,宗在族中的地位很高。宗的首脑称宗子,由嫡长子继承,拥有主持祭祀、统管宗内财产、教导族人、掌管婚丧大事、会聚族人等权力,称为宗子权。宗又分大小,小宗尊大宗为宗。如周代,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正宗、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其他儿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于天子来说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有的被分封为卿大夫。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本家又为大宗,其爵位也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大夫的其他儿子封为士,土对大夫来说是小宗,但在本家是大宗,其爵位仍由其嫡长子继承。这样,天子、诸侯、大夫、士共同组成了井然有序的政治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组织的衰落,宗在族内的地位日益下降。族虽仍由众多家庭构成,但已不像宗法制度下那么严密,逐渐成为一个较松散的族人自治联合体。实际上,我国的宗族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同各地特殊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相联系,并由此造成宗族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的宗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聚族而居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基于儒家“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的训条,为了增强宗族的协作,维护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秩序,多数宗族都采取聚族而居的形式。以族的单位聚居在一起的人称“族人”或“乡党”。 (二)身份关系明确 同一宗族的成员间身份关系通过许多方式划分后,泾渭分明。 其一,是宗族成员有族长和族人之别。宗子是宗族的领袖,有时又称族正、宗长、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