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耕地需求量预测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A耕地间接表现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 B耕地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为了稳固农业基础,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农业的发展,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支撑,为其提供的丰富的资源。 C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对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非常重要。

D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作用。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是现今耕地出现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有重要的作用。 E保护耕地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耕地是我国农民的生存之本,如果不能有效保护耕地,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就无从谈起。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A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B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 中国只有“手中有粮,心理不慌”,才能在许多世界和我国重大政治问题上显得自信和从容应对。 C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D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经济建设对粮食需求量在增加,确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发表时间:2010-10-09T11:44:38.5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志明[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张志明(固始县国土资源局河南信阳 465200)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且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需要合理地利用土地、科学地规划土地来解决。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该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河南省固始县2020年的建设用地量进行了需求量预测,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建设用地用地预测需求探析持续利用 近几年来,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因此,节约用地十分重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做到既恰当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又能保持各类用地之间适当的平衡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固始县概况 建设用地规模是与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量历年变化趋势一致,建设用地的扩展与人口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2004年固始县总人口为156万人,按人口自然增长率10‰的比例,2020年人口将增至180万人,根据《信阳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结合2003年城镇人口35.5万人,农村人口144.5万人,城市化水平27的实际,预测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45%,全县城镇人口将达70万人,农村人口110万人。对此,根据城市用地现状和国家《城市用地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参考国内其他城镇用地情况,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设定到2020年固始县人均城市用地100平方米,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固始城市用地将达到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必须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 二、固始县建设用地预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生活必需以及休闲娱乐要求的公共建筑、住宅用地等不断攀升,城镇的扩张就很难避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会愈演愈烈。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很难避免,建设用地比例不断提高。因此要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科学预测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一)城市及建制镇用地预测 固始县是豫南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枢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刺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2000年固始县城市用地17.5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根据县城体系规划,到2020年建制镇由2003年的8个发展到15个。按照国家《村镇规划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城镇用地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考虑到近期处在农村向城镇转移初期,大批新建农居将保留现状,并将建制镇人均用地控制在人均100平方米以内。据此推算固始县2020年建制镇用地69平方公里。 (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预测 居民点用地是指建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及各类公共设施、绿化综合用地。固始全县2003年共有居民地及工矿用地35522.87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29238.72公顷。根据农村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和农村居民人均用地水平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整治,合并自然村等方面以及对工矿用地预测,2020年需用地9.4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43.08公顷。 (三)旅游设施用地和特殊耕地需求量预测 旅游设施用地主要根据固始县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规划为基础,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规划期内如胡族白鹭湾风景区,祖师仰天洼茶场风景区,段集休闲山庄,泉河森林公园等的开发,预测到2020年,全县需旅游设施用地100公顷。特殊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公墓的规划建设,现有特殊用地为2130.04公顷,预测为3326.03公顷。 (四)交通用地预测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硬件,是物流、人流的大动脉,也是促进固始县与周边县市经济辐射的纽带。2003年固始县交通用地为4138.11公顷,比1996年增加356.13公顷,在2020年,全县交通用地主要有:宁西铁路、312汽车专用线固始段、商淮公路固始县段以及通往宁西、京九火车站分线路用地。同时,改造县乡和乡村公路,经测算到2020年,将增加1150.39公顷。 三、预测结果分析 城市化水平、总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相关性很大。固始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也面临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增加农业投入的良好机遇,有着向集约、高效加工综合农业方面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从第一产业退出的土地大部分将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建设用地外延扩张趋势明显,正是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了对土地的资本投入,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因地制宜,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GDP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随之提高,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影响最大。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投资方向来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合理布置用地结构,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总之,河南省固始县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人口众多,县域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土地利用也不充分,为推进全县的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依据固始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最终确定为:依据2003年固始县建设用地面积38594.23公顷推算,到2020年调整为36780.3公顷,净减少1813.93公顷;2003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由34219.25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1450.91公顷,净减2768.34公顷;2003年,交通用地由1468.79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1807.19公顷,净增338.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003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2906.19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654.82公顷,净增加748.63公顷,增加面积主要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以保持增减平衡,为固始县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建设用地需求量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參考文献 [1]姜海、曲福田.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地科学.2005(2); [2]朱明仓、楊韬.城镇建設用地需求预测与配置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場.2007; [3]林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5;

土地耕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回归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x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x

目录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2) 1. 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2) 2. 由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3) 3.进行耕地预测: (5) 二、回归预测法: (5) (一)回归分析概述: (5) (二)一元线性回归: (5) 1.绘制散点图: (5)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 3.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检验: (8) 1)拟合优度检验(R2) (8) 2)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9)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10) 4.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11)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 1.建立回归模型: (12)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13)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16)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16) (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17)

(3)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18) 三、总结: (20)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下表进行该地2016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方法一:仅根据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方法二:对耕地面积和人口做回归分析 方法三:将耕地面积与人口、粮食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做回归分析(本方法不用计算耕地需求量,只列出方程并检验即可) 以上三种方法在EXCEL或MATLAB软件中完成,要求步骤完整,排版清晰。 表1:基本资料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概念: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 t=f(t)。已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值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1.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任务单

地理教学资源学习任务单

三、自主检测 习题训练: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1~2题。 1.甲是() A. 新疆 B. 上海 C. 浙江 D. 陕西 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近年来,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实施季节性休耕,这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理念的重大改变。据此回答3~4题。 3.河北黑龙港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 玉米 B. 棉花 C. 冬小麦 D. 花生 4.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土壤肥沃程度 B. 地表起伏状况 C. 政府经济补贴 D. 人均耕地面积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深居亚洲腹地,号称“中亚之中”,是世界少有的双重内陆国(被内陆国包国的国家)。该国国土虽多荒漠,但却有着发达的农耕历史,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3%,人均耕地0.14公顷,远高于我国。该国粮食生产完全自给自足,不仅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国,还是中亚最大的瓜果种植基地,果蔬出口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1)分析该国耕地资源相对富足的自然原因。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8卷第2期朱小利等: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9-I——l…IIII——I_●lIl●___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譬+酊㈣-----'b(1)的解或称时 间响应函数为: 主㈣(f):(z㈨(o)~鱼)∥+鱼(2) (2)GM(1.1)灰微分方程z∞’(志)+azn’(志)= b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主(1’(忌+1):(∥1’(o)一鱼)一+鱼,k一1,2’...,咒 (3)取z“’(0)=z∞’(1),则 奎m强+1)一(z(。’(1)一鱼)∥+鱼,k:1,2’...,行 4.还原值 ;‘o’(忌+1)=三‘1’(五+1)一主‘1’(是),k=1,2,…,行 (3) 对于上述预测模型是否达到精度要求,还须进 行精度检验。 2.实例分析一河北省景县耕地面积预测GM (1.1)模型的建立 (1)建模基础数据及数据的一次累加处理 建模原始数据见表1,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 处理,处理结果见表3。 表3原始数据一次累加结果 序号一次累加数据序号一次累加数据 z(1’(1)5.893z(I’(6)34.047 z‘l’(2)11.579z(1’(7)39.585 z(1’(3)17.219X(D(8)45.118 o(1’(4)22.891z(1’(9)50.627 z(1’(5)28.490z(1’(10)56.134 (2)建立耕地面积预测GM(1.1)模型 公式(1)为GM(1.1)模型的一阶微分形式,a 和U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三]2c酽盯协tYM㈤ 公式(4)中B=二知∥)(1)+∥(2)]1 一虿1[一17(2)+z㈣(3)]1 一号[∥1’(M—1)+≯1’(加]1 yM=[z(o’(1),z‘o’(2),…Ⅵ‘0)(AID]丁=E5.686,5.640,5.672,5.599,5.557,5.538,5.533,5.509,5.507]T 挣B,‰代人公式(4)中可得{三冀搿 将口,“值代人公式(2)中可得: x(t+1)=一1323.7矿o?0043‘+1329.6(5) 对x(t+1)进行还原可得: 主(f)=5.73e-o?oo恤(6)式中(6)即为景县耕地面积预测的数学模型。 (3)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 1)上式计算完之后进行误差检验,检测公式: 计算如下参数: ≯0’2击蚤∥∞o) st2_击善P∽一;∞’]2 ∥2万1、Z。:e(o’(£)式中e㈤(£)2z㈨(£)一主‘o’(£) szk击暑[£(o)0∞-12 计算方差比f=争及小误差概率Pfe‘o’(t)一p(f)<0.6745s1} 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如表4。 表4灰色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 2)对还原模型的检验 笔者根据验差公式计算了原始数据的还原值与其实际值之间的残差值£‘0’(f)和相对误差值q(£),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值没有超过1%,也说明这个数列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三、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一)回归预测法与灰色模型法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理论的阐述以及建模分析,现将两者的预测结果加以比较,如表5: I二)比较分析结论 由以上的计算得知,两种预测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缺陷性,像基础数据选择的不一样性、预测结果的时间性等等,主要形式如下: (1)从适用范围来看,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样本有较大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大,可能出现量化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不符。灰色模型法是通过 万方数据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崇左市并县建市,又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启动,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的崇左市将跨越式的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土地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猛增,考虑到崇左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所以,在预测过程中秉持理性规划的理念,反对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鼓励走内涵挖潜、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出发,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尤其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合并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有效补充。切实测算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1 建设用地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3.1.1 建设用地现状 新兴的崇左市七县、市、区原属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过去也许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把“边”与“老少山穷”看待,使边关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用地增长缓慢。但是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地区有一个全国之最,即在533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2003年8月并县建市以后,崇左市成为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 图3.1 崇左市建设用地变化(1996-2005年) 2005年,有陆无海的出口通道—崇左市,在广西自治区14个市中,市龄最小,GDP 排13位,但是外贸出口4.95亿美元,跃居14个市首位,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近2000万美元,比原南宁地区2002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净增加22.40亿元,增长率达17.40%,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5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06.07公顷,略大于1996-2003年间7年的增加量的总和。从崇左市建设用地历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年前崇左市建设用地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198.42公顷。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读书报告 耕地利用目的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这决定了耕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种植业生产。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耕地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耕地数量,还与农作物的单产、复种指数有关,如果农作物的单产和复种指数高,则对耕地需要量少,反之,则对耕地的需要量则多。在耕地需求多样化的工业化社会,为确保食物安全,人们希望研究人口食物的基本需求和食物消费对耕地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的多少,离不开对农作物的单产和耕地农作物结构、复种指数的分析。我们重点对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力图从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总产、单产的历年变化趋势,预测耕地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耕地需求量预测有数学模型预测法、粮食安全角度预测法、部门预测法和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预测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1.对于数学模型法:该类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其他方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本领域, 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应用具体模型时, 只需利用统计软件即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1.1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是一种传统的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参数的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是先将时间序列对应值描绘在以时间为横轴,纵轴为指标时序值的直角坐标系上, 建立散点图, 然后根据序列

的散点图形状, 结合对其发展的具体分析, 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参数, 再应用所确定的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常用的趋势线方程包括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法。由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趋势预测法近似的模拟耕地面积的变化时难免产生预测误差, 因此, 在计算时需要对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确定,同时进行标准误差计算, 确定最优模型。 1.2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 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预测方法需要两组以上时间顺序相同的时间序列,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或是因果关系, 但不能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 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建设用地增长量和基建投资等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通过建立方程Y=f(x1,x2, …xn), 函数关系式, 确定影响因素x1,x2, …xn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 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nxn , 各参数a, b是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而得。确定线性回归方程的同时, 必须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明确耕地面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1.3灰色预测法GM(1, 1)灰色系统理论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 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未知量, 近年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土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的报道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贾丙辉 20095761 09级02班摘要:我国现在有十三亿人,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1.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1] 2.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 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2] 3.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 3.1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3]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中国的人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实习报告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稳定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的原则、提高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的原则、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原则、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预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口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增长是人地矛盾的关键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土地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土地利用趋势因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而变化。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劳动和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指标,所以人口预测应具有长期性、实用性、科学性。

当然人口规模的预测涉及到诸多因素,采用单一方法是很难得出理想结果的,在此我们根据济阳县域人口增长趋势,并综合考虑全县的规划目标和人口发展政策,对人口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 1.总人口规模预测 为了准确地预测出**县规划期间的总人口规模,我们采用了逻辑斯蒂曲线拟合方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最终确定出县域总人口规模。模型以1996年至2006年的全县统计人口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对**县1996-2006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1),可以发现自1996年,其人口规模呈现出直线增长态势,因此根据1996-2006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求得方程为: y=438.31Ln(x)-3279.3 (R2=0.9942) 经测算:1996年县域总人口为51.49万人, 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56.61万人。 图1-1 **县1996-2006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二)GDP预测 GDP总量预测 GDP总量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运用图表,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的概况。(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分析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国耕地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4.结合资料,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特别提醒]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的粮食生产的承载压力大。 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1、已知庞村2014年人口数为15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假设城镇化率为50%,则 Pt(规划年人口数)=p t0(1+K)(t-t0)=15843*(1+7‰)(2020-2004)≈17714人所以,规划期城镇人口=规划年人口数*城镇化率=17714人*50%=8857人 规划期农村人口=规划年人口数*(1-城镇化率)=17714人*(1-50%)=8857人 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期城镇人口 A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说明: ①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1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②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③新建城市和县城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3级内确定;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应在第2级内确定. ④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 4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3 级内确定. 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和县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 150.0平方米/人. 已知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为1028400平方米,现状城镇人口7288人,城镇化率则

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口数=1028400平方米/7288人≈141.1(平方米/人) 已知耕地面积为14896900平方米,人口数为15843,则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为=14896900平方米/15843人≈940.28平方米/人=1.41亩>1亩 所以,设定规划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20平方米/人 U=P*A/10000=8857人*120平方米/人/10000=106.3公顷 (2)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3-9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

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分别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联组会议时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世元说,多年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客观上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三是补充耕地力度逐年加大,全国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在回答减少耕地用途的问题时,王世元表示,据全国土地变更调查,1997年以来,全国耕地减少与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耕。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大头。同期,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0多万亩,基本补上了建设占用和灾毁减少的耕地。 在回答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王世元表示,一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特殊国情,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尽管我们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等一系列管控措施,从严从紧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

度,总的看土地供应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一些省份还存在超出计划用地的问题,有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依然屡禁不止。二是土地利用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许多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仍习惯于粗放外延式扩张发展,一些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浪费闲置较为普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还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部分耕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也会造成耕地减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害损毁耕地较多。四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耕地的压力会更大。与此同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的潜力却十分有限。 王世元表示,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但问题的关键是看减少耕地是不是 可控。只要可控,我们还是能做到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又能够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具体措施有五项: 第一,进一步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调控力度。到2020年,确保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3000万亩规模内,同期补充耕地3790万亩,分解下达到各地,按年度控制指标执行。还要考虑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减少耕地因素,统筹协调,确保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一、规划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预测 1、根据消费水平设计、人口预测结果、工业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 i Q =∑=n j j q 1 式中: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 j q ——规划目标年i 种粮食j 种用途的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粮、储备粮等) 2、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确定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i i Q Q 1 式中: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粮食品种;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 二、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y 2、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播S =y Q 式中: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y ——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 三、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预测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2、计算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S=p 播 S 式中: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p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100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四、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1、根据历年经济作物所种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g 2、计算耕地的总需求量 总S =g -1S 式中: 总S ——耕地的总需求量;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g ——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

关于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辩论稿

辩论稿 我方观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有关 备选论点: 一、首先明确阐明我方对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粮食的来源:自给+进口 三、从粮食产量的计算中看耕地面积的重要性 四、我国当前的粮食现状及前景 五、我们国家8亿农民粮食安全和他们承包的土地 六、假设:不再保护耕地之后 备选论点论述: 一、首先明确阐明我方对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众所周知,“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反映了我国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反映了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安全的压力。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生态环境安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会更加凸显。因此,粮食安全是要以耕地资源为基础和保障的。粮食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必需品,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引起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界定要求有足够的粮食数量,稳定的供给量以及足够的粮食购买能力。对粮食的供给量和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充足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条件之一,具有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替代的生能力,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粮食安全视角下的耕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有着密切联系。粮食生产受到社会、市场、制度、技术及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在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必须保有一定规模的耕地资源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同时,耕地质量、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质量的高低。 二、粮食的来源:自给+进口,自家粮万不可依靠外人。 我国粮食来源分为自产和进口两大部分。在自产方面,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10年连续增产的背后是18亿亩红线的强力支撑,如果我们贸然取消耕地保护政策,粮食持续增长的态势恐怕难以为继,粮食安全必然受到威胁。而在进口方面,中国粮食进口2012年全年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关系的思考

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摘要: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仅为18.27亿亩[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预计达到16亿[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压力,而粮食安全的基础是耕地。而耕地面积有限,因此如何平衡耕地与粮食产量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们生产粮食的载体主要还是靠耕地,耕地面积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耕地是农业资源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人们仍至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质。缺少了耕地,人们的各项活动就无从谈起。目前中国的耕地一方面被大量地、不间断地占用,而人口又不断地增加,人口众多与耕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已成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随着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要求土地潜能不断提高与目前耕地质量下降的矛盾也与日显现。如何使粮食安全与耕地的关系协调起来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的水土资源状况,从耕地质量,土地灌溉,农民耕地的利用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给予了一定的对策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 关键词: 粮食安全水土资源耕地质量土地灌溉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90 时年代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以来,粮食又成为各国学者和各级政府所关心的热点。粮食安全是物质安全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粮食总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粮食品种结构安全、粮食储备安全、粮食供给系统安全等方面组成,而现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个层次,即在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和分配数量的同时,还要求质量安全,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粮食的生产和获取要建立在保护生态和环境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上。在通常情况下,粮食总量安全是最重要的。 1、中国水土资源概况 水土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水平低。我国水土资源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是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 另一方面是利用不当造成的问题, 如供水能力不足, 管理不善, 掠夺式开采引起的环境恶化等。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 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3]。但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2000m3左右。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水资源评估标准, 人均小2000 m3属于严重缺水, 少于1000 m3将影响人类的生存[4]。我国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也不相匹配, 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 与耕地分布正好相反。其中,我国耕地中大约有2/3 的是中低产田,所以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给粮食生产与安全带来很大的挑战。 2、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采取各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满足了我国人口的生存及其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障粮食生产国家又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对农业的科技和物质投入,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依靠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我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却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因素。如:利利用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 管理不善导致的盐碱化, 掠夺式开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 1实验目的 1)学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的原则、内容等基本知识,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意义,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2)了解耕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粮食安全法和人均耕地法预测耕地的需求量; 3)了解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人均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GM (1,1)模型法等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 2 基本理论 2.1 相关定义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分析参见附录3。 2.2 预测依据 1)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 2)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等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包括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总人口和城市化发展预测、人均建设用地定额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 3)耕地、园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需求量预测依据。包括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补充的数量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等。 2.3 预测内容 1)基础数据预测 包括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单产等。 2)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水产养殖用地)等。 3)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城镇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等。 2.4 预测方法 基础数据预测方法参见实验3;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包括如粮食安全法、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C-D生产函数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等。 3 数据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