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第一章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细菌:包括古细菌、真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

真细菌:包括蓝细菌、放线菌等。

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并用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蘑菇)。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大多为能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间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2.结构简单3.分布很广4.营养方式多样5.生长繁殖快速。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通过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病媒传播)使易感人群发病。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体液:人体中全部液体总称(体重的60%),在细胞内的是细胞内液(体重的40%),细胞外的是细胞外液(体重的20%)。

细胞外液:主要种类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由这些细胞外液构成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自稳态:人体自身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自稳态是动态平衡,使人体克服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

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K+,主要阴离子HPO42-、H2PO4-、蛋白质

体内水来源:饮用水、食物水、代谢水

体内水排出:尿液排泄(小便)、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遗(大便)

水摄入:渴觉神经中枢控制

水排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

体温:人体内部温度,常用口腔、腋窝、直肠温度来表示。

人体产热:安静时->肝脏剧烈运动->骨骼肌

散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辐射(红外线形式)、蒸发(水分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环境接近体温时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3.89-6.11mmol/L。

低血糖症:<3.89mmol/L 低血糖休克:<2.8mmol/L 糖尿病:>7.8mmol/L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提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转变为糖原、脂肪酸储存,抑制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I型为遗传(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移植治疗),II型为后天(胰岛素抵抗)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尿糖检测实验:

班氏糖定性试剂(蓝色)+尿液=>

1.形成砖红色沉淀(含尿糖)

2.无变化(不含尿糖)

血脂: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血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分1.乳糜微粒(CM)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3.低密度脂蛋白(LDL)4.高密度脂蛋白(HDL)。1+2=甘油三酯携带者,3+4=胆固醇携带者。

高血脂症: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兼有的血脂代谢紊乱疾病。

血压: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侧压力。

正常血压:收缩压100-130mmHg(13.3-17.3kPa),舒张压60-90mmHg(8.0-12.0kPa),脉压30-40mmHg(4.0-5.3kPa)。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8.7kPa),舒张压>90mmHg(12.0kPa)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2.0kPa),舒张压<60mmHg(8.0kPa)

高血压发病因素:遗传、饮食、精神、肥胖、烟酒等

非药物治疗: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体育锻炼等

第三章遗传

基因连锁:形成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遗传。不发生交换称基因完全连锁,发生部分交换称基因不完全连锁。

基因交换:有性生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显性基因的相对性:完全显性(显性表达)、不完全显性(表现型为双亲中间型)、镶嵌显性(双亲显性性状在不同部位同时显示)。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对应基因座位上存在两个以上形式的等位基因。

第四章生物工程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基因工程:体外DNA重组创造生物新类型,并获得相关基因产品(基因表达的多肽或蛋白质)。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结构与功能,获得相关产品。高效性、经济性、清洁、低耗、强调技术设计、可遗传、可扩散、影响人类伦理道德。

细胞工程:细胞水平的,以细胞生物学理论技术为基础,结合各种学科原理、技术,研发、利用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四阶段:预备、诱导分化、再分化、移栽

干细胞:具自我更新、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细胞融合:人工使不同来源的细胞互相融合,重组形成新细胞。

单克隆抗体: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群所分泌的成分单一的特异性抗体。细胞核移植:一种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去核细胞中的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动物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移植到指定母体子宫内,妊娠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例题: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

按每人每1 kg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

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A,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

2下列B~E 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2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_。

答案:B、D、不足、过高且不下降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270202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精选-沪科版生物高中拓展型课程1.3《培养基的配制(实验)》练习题无答案

培养基的配制——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培养基中不含水,液体培养基中含水 B. 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 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2.已知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B. 无机盐是该细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C. 培养过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 D. 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 3.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溶解 ②等培养基冷却4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③待平板冷却凝固5?10分钟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④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⑤牛肉膏和蛋白胨都能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维生素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⑤ 4.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5.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平板划线法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以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 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C. 培养硝化细菌可不用在培养基中加有机碳源 D. 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 6.关于培养基的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要筛选目的菌株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 B. 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配方上没有区别 C. 纯化目的菌种需到得到单菌落,只能使用固体培养基 D.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可用于尿素分解菌的筛选 7.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 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 用固体培养基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 8.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做碳源又做氮源 B.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 C. 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高中生物教学随笔 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课本。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 二、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学生看书时总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在插图中隐含、课文中无文字说明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发现,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指点。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图中,隐含着整个时期核内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细胞呼吸图解中,隐含着各种反应物的参与阶段。这些隐含未显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让学生阅读。以葡萄糖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葡萄糖是分属糖类中的几糖;2、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3、葡萄糖的产生——光合作用;4、葡萄糖的代谢(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无氧呼吸、有氧呼吸);5、葡萄糖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 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 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 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 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 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 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 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

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 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 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 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 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独立完成实验,具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技能;认同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 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1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半年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进步。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初到有色一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参加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多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 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 见性。 第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问题; 第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 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 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 xx留学: ①学校(葡萄糖) 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 ③广州坐飞机需氧气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 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高中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4.2细胞工程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高中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4.2细胞工程 一、单选题 1.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表明我国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描述与克隆无关的是 A.“复制”B.无性繁殖 C.组织培养D.基因工程 2. 下列属于克隆的是 ①扦插和嫁接②DNA扩增③胚胎细胞核移植④精、卵体外受精并在体外大量繁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3. 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 )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4.高等动物随着胚胎发育,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下图中最能完整显示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A . B . C . D . 5. 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用骨髓移植法有 不 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 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异)反应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6. 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A.细胞核移植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动物细胞培养 7. 试管婴儿、试管苗、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它们的诞生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最接近的依次是() ①无性生殖②有性生殖③组织培养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②③ 8.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B.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无菌的牛肉汤 C.在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属于基因工程的实例 D.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都能克服远缘物种杂交之间障碍

(完整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doc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第一章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细菌:包括古细菌、真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 真细菌:包括蓝细菌、放线菌等。 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并用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蘑菇)。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大多为能运动的单 细胞真核生物),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间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 1. 个体微小 2. 结构简单 3. 分布很广 4. 营养方式多样 5. 生长繁殖快速。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通过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病媒传 播)使易感人群发病。 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体液:人体中全部液体总称(体重的 60%),在细胞内的是细胞内液(体重的 40%),细胞外的是 细胞外液(体重的 20%)。 细胞外液:主要种类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由这些细胞外液构成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自稳态:人体自身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自稳态是动态平衡,使人体克服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 - 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 2- 2- 、蛋白质 K ,主要阴离子 HPO 、 HPO 4 4 体内水来源:饮用水、食物水、代谢水 体内水排出:尿液排泄(小便)、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遗(大便) 水摄入:渴觉神经中枢控制 水排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 体温:人体内部温度,常用口腔、腋窝、直肠温度来表示。 人体产热:安静时-> 肝脏剧烈运动->骨骼肌 散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辐射(红外线形式)、蒸发(水分气 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环境接近体温时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餐后 2 小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 3.89-6.11mmol/L。 低血糖症: <3.89mmol/L低血糖休克:<2.8mmol/L糖尿病:>7.8mmol/L 胰岛 A 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促进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提高血糖浓度) 。胰岛 B 细胞:胰岛素(血糖转变为糖原、脂肪酸储存,抑制脂肪、氨基酸转变为糖,降低血 糖浓度。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1.1明确实验目的;1.2分析实验原理;1.3选择材料用具;1.4设计实验步骤; 1.5预测实验结果;1.6观察收集数据;1.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1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总结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三个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

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5.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 答案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4章3节 一、(一)1、真菌细菌病毒 2、.寄生细胞核酸蛋白质 3、动植物尸体活的动植物体 4、酵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团内部形成海绵状蘑菇木耳 5、乳酸菌甲烷细菌大肠杆菌根瘤菌苏云杆菌等 6、真菌细菌菌病原体(二)1、C CC A B A AA (三)1、B 2、B 3、A 4、C. 5、C. (四)指出下列微生物通常的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青霉、木耳、黄曲霉菌 出芽生殖:酵母菌 分裂生殖: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 (五)1、列表比较细菌和霉菌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菌相同点不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1、为单细胞生物。 体内一般没有叶绿素,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霉菌 1、.为多细胞生物。 2、有成形的细胞核。 2、腐生微生物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尸体,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自然界中去,被植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使得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得到循环。否则的话,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越积越多。这样的话,用不了许多年地球上将全部被动植物尸体所占据,也就是说将没有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二、(一)冰箱的作用是低温保存食物。在低温下,空气中和食物表面的致病微生物只是活力下降,并没有死去。所以说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剰菜剩饭),取出来食用前必须加热煮沸。 (二)E C A B C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4章4节 一、基础练习 (一) 1、属名,形容词,形容该物种的特征。 2、植物种子植物双子叶植物蔷薇蔷薇蔷薇月季 3、动物脊索动物哺乳灵长人人智人 (二)、1、C、2、B (三)、1、犬狼它们的属名相同犬、狼、虎、黑斑蛙和小麦它们分别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 2、(1)鸡:卵为羊膜卵,趾间无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2)鸭:卵为羊膜卵,趾间有蹼,身体背部有脊椎; (3)鱼: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无脊椎; (4)虾:卵为非羊膜卵,身体背部有脊椎。 二、拓展与思考 1、给动物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说明动物的分类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 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5章1节 一、(一) 1、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 2、环境、保护色 3、拟态 4、种内互助、种内竞争(二)1、B 2、C 3、D 4、B 5、D 6、B 7、B 8、C 9、D 10、B 11、(1)F(2)E(3)C(4)D(5)B(6)A(7)C 12、A 13、A 二、拓展与思考 1、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2、我国近1000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具“J”型曲线特征;近100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增加很快;主要措施是实施计划生育。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5章2节 一、基础练习 (一)1、所有的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太阳的光能、逐级递减、单向的 4、各种元素5、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6、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 (二)1、.D 2、C 3、D 4、.D 5、B 6、.B 7、C 8.、A 9、C 10、.D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纵观全题,审清题意 实验题的逻辑性是很强的,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

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得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实验需要讨论,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结论全部答出来,还要注意其合理性。 观察类实验

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4章1节 一、(一)1、水中水生陆生根、茎、叶裸露果皮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2、茎叶果实种子营养繁殖 3、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4、叶绿体阳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 5、花丝花药柱头花柱子房受精种子7、被子8、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异花传粉9.干果肉果 (二)1、× 2、× 3、× 4、√ 5、√ 6、× (三)1、①互生②对生③轮生2、①三出复叶②羽状复叶③掌状复叶 (四)1、比较四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 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常见植物举例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叶状体,含叶绿素衣藻、紫菜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维管束。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葫芦藓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出现维管束蕨 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比较完善,分布最广泛。分为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黑松或马尾松、月季 2、风媒花与虫媒花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花冠气味花粉粒蜜腺 虫媒花有且鲜艳常有芳香味粒大,数量少常有 风媒花没有或者不鲜艳没有芳香味粒小,数量大没有 3、下列植物属于哪一类群 植物水稻银杏紫菜白玉兰葫芦藓肾蕨桃树 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五)1、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麻屋子是果实的果皮,红帐子是种子的种皮、白胖子是种子的子叶(或胚)。 (六)连线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雄花 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雌花 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雌雄同株 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雌雄异株 (七)1、花瓣2、花药3、花丝4、雄蕊5、柱头6、花柱7、子房8、雌蕊9、萼片10、花托11、花柄 二、1、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传粉的过程。异花传粉的后代具有上一代两个个体的优势特征,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2、叶的正面表皮下是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叶背面表皮内是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 3、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面有蜡质,生有表皮毛,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门户。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4章2节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 1.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 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 4.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视野中 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故装片不能反放。 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 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 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