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5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5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5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5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张好

一、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般而言,教师为实现科学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行为,所可能运用的所有资源就是科学课程资源。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就科学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而言,它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科学课程,并且能够成为科学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例如,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经验、科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科学课程却并不是形成科学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例如,直接决定科学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条件性科学课程资源。

就科学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而言,它可以分为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3 类课程资源都既含有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含有条件性课程资源。

就课程资源的形成方式而言,它可以分为预成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预成性资源指在该课程进行教学之前就形成了的课程资源,如校外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和乡土资源等。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等。生成性资源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程资源,它包括教师对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的理解,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创造性理解,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而产生的对课程及其教学的师生的双边影响。

三、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意义

科学课程资源与科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

在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一定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便无法实施。

科学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以及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达到程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四、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经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经或方式,应探索多种途经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二)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不计高昂的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花费较少的时间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空间的经济性则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果引入的课程资源枯燥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

(四)个性原则。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采,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失去了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

五、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更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作,共同支持和完成。

以下主要从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三方面进行阐述,就小学科学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作出探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

1.改善校园环境,充实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在物质方面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规划的利用校内的土地、花坛,开辟花园、植物角、饲养园地,栽培各类树种等。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当中,“生命世界”模块是很多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生命世界”模块的内容,饲养动物、种植植物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科学体验活动。但是往往因为条件的限制,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我们应该克服这些困难,自己亲自来为孩子们创造条件。比如很多孩子因为缺少桑叶来源,不敢养蚕,或者养的蚕被活活饿死。如果校园里有足够大的桑树,有足够多的桑叶,问题不就解决了?这是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园的一角。很多很多网购而来的小桑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小小的举措,价值非凡。

2.有效开发科学实验室的功能,优化课程资源。

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与交流。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要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成了学生学习与交流的主要场所,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充实实验室与仪器室的硬件材料。我们的科学教室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硬件体系。课桌椅、仪器柜、展示柜、展示板、水池、空中吊杆、活动式教学演示台、多媒体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电源系统等。并配置有小学科学实验箱、工具箱、材料箱、生长箱、水族箱等,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全面的服务。科学教育仪器设备应该不断更新与添加。在学校硬件配备、分期购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制和收集各种科学学习材料。因为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拿来做实验,我们可以将它们在仪器室长期保存,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像这些小

小的饮料瓶、食品罐等等,都成为具有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优秀的科学教师展示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中,大量出现了不属于实验室统一配备的的仪器,而是教师自己开发的材料资源。

(2)而如何使这些硬件条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呢?除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教学以外,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比如在仪器柜上摆几个花盆,种几株植物,让孩子们探究室内生长的植物怎样养护;比如在花盆里埋一些种子,让孩子们观察种子发芽与生长的情况。看看这种情景,孩子们对植物的向光性立即有了深刻的感知。

在此基础上不把实验室仅仅作为实验操作的场所,不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科学课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在实验室的建设与运用上多花时间和精力,以使实验室处处体现出科学的精神与活力,成为温馨的教室、探究的阵地、创造的乐园、个性的空间。比如创设“问题库”,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科学教室。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创设丰富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学生养成课内课外提问题的习惯,在“问题库”展示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及时实施激励机制与完善评价体系,推进“问题库”的发展。“问题库”适时进行阶段小结:哪些同学在“问题库”提出了问题;哪些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哪些同学在“问题库”解决了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问题库”产生了哪些研究课题;哪些同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还可以由“问题库”组织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比如在教学《登月之旅》一课后,学生提出了很多关于月球的想要了解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量很大,老师帮助并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组织了一个《月球知识卡》的设计和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设计出很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作品,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它也是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平台。

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课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要充分

利用学生这一资源。在科技节中,学生动脑创意、动手制作,激发了兴趣、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节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大胆进行开发与设计。这是科技节中的展览活动,所有的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这是“关爱生命”主题科技节中,孩子们在尝试饲养彩蚕。这是“探究与创新”主题科技节中,孩子们的小发明设计方案与作品。4.以教育科研和拓展培训为载体,积极开发教师资源。

进行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时间、场地、物资和设备等条件性资源,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保证,就谈不上科学课程实施的问题。与条件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仅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科学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养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在开发教师自身资源上,坚持科研兴师、科研促教的思路,使教学改革工作课题化,努力贯彻以质量求生存,向科研要动力,靠创新求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在发挥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上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和模式。为此,科学教师应当树立课程开发意识,处理好现行教材:在设计中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加强对科学资源的整合;在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

(1)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全面准确的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延伸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中公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基本的并且政策性很强的特殊课程资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依然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在教材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现教材中的信息单一,缺乏灵活性,甚至某些地方存在“错误”和“危险”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和挖掘,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发挥教科书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增添、重组教材内容;如何去精选教学用具,深化教材内容,值得每位教师思考。很多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有不少的经验积累。

教材的“信息”需要教师去整合——

学科教材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动态生成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教师要纵观整册教材,联系前后,对一些信息进行整理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使最初的教学目标具有弹性。

比如杭州市萧山区的两位老师在上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中(关于生命科学部分),将这两单元的信息整合,在上植物的同时也关注动物的活动情况,而不是单一的上植物就关注植物,上动物就仅仅关注动物。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于是在欣赏秋天美景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始留意身边的大小树木叶以及各种动物,逐渐使我们的科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观察研究活动中。在这两个单元中,教材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得关于树有根、茎、叶、花、果方面的事实性知识和小动物的身体特征,将这两单元融成一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这棵树的本身,还要从这棵树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观察,体现科学观察的全面性。树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与周围环境时刻发生着相互作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中,孩子们走进自然,去看,去摸,去闻,去听,去亲身体验,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真实。

教材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去突破——

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世界大不同,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小学科学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材是教师实施科学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依据。这意味着我们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地、本班级的情况,灵活地使用《科学》教材。教学内容的突破:教师可以全部采用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改造其中一部分。我们要依存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比如有的地方不养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可以用常见的菜青虫等替代蚕来饲养。菜青虫与蚕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学生在饲养的同时,收集一些有关蚕或同类动物的资料图片以获得对这些动物生命周期的了解。教学器材的突破: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将教材中介绍的器材加以改进。比如“反冲小瓶”转动不灵活,可以将小的滚珠轴承加在小瓶的“提手”上。比如“热空气”一课可以用电吹风给

塑料袋内的空气加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很多趣味小实验。在缺少实验器材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动手制作,利用自制的简易教具完成教学。比如:学习“我们在生长中”一课时要测量肺活量。没有肺活量测量计怎么办?教师可以用装食用油的大塑料瓶来代替。将量筒装100ML 的水倒进去,做一个刻度100,再倒进100ML的水,做一个刻度200,以此类推。然后加一根排水软管和一只塑料小桶就做成肺活量测量计了。教学方法的突破:教无定法,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拓展更具有广阔的空间。像一位老师在进行“做一辆纸车”的教学中,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他先在课前做了一辆小纸车,样子很难看:轮子大小不一,纸做的轮子和轴太紧,轮子不会转动,车厢(小)与车底盘(大)不配。上课时,小车一拿出来,学生都笑了,“别笑,看我的纸车怎么跑吧!”然后把纸车放在一块斜置的木板上。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小车不会跑。教师问学生怎么办,学生纷纷建议怎样改进,学生把老师“教会了”,他们自己也会了。像一位老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力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作风,创设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创新。她常在课堂上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当在教具和学具的改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时候,会洋洋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小发明!”孩子们开心的一笑,然后他们也经常向老师炫耀一些“发明”,一些“奇思妙想”,师生共同分享着创造的快乐。

教材的“缺憾”需要教师去弥补——

再好的教材也会有缺憾。如:三年级科学“空气”单元中出现了关于物体是否有一定“体积”的概念,学生往往会提出“体积”是什么东西?(因为他们没有学过。在数学教材中,五年级才出现“体积”的概念)一位教师在这里临时调整了教学计划,用一个实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1)出示两个同样大小又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给学生观察。

(2)拿出一块石头放入其中一个杯子中,问:你发现了什么?生:水位上升了。师: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呢?生:因为原来水的位置被石头占去了......师:这说明“物体占据空间”。

(3)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到了另一个杯子中,问: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水位上升的比刚才高。

师:这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块石头大。

生2:石头大占的空间就大。

师:这说明物体所占的位置大小是有区别的。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个观察实验活动紧紧围绕体积概念,层层递进,逐步在观察中、辨析中完善了对体积这一个抽象概念的深刻认识。教材的“缺憾”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在上课时弥补“缺憾”,课前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析,认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是弥补课堂“缺憾”的最有效的办法。

(2)调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科学学科的拓展课程。这里举一个案例。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科学教研组将实验室设计为科学多功能教室。

在多功能教室开设航空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选修课,分别由不同的科学教师执教。每周保障3—5个活动课时,探究如何通过非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名称:建筑模型制作

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制作建筑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内容为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建筑模型,全国、省市建筑模型比赛项目。

授课时间:每周周日下午、每周周二晚自习前周四晚自习前。

授课对象: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学习形式:选修。

教材及课程纲要:课时自定,内容——“绿野仙踪”花园别墅、“城市梦想”小区设计、“格林童话”古堡模型、“众志成城”城市规划等。

课程名称:车辆模型制作

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制作车辆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内容为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车辆模型,全国、省市车辆模型比赛项目。

授课时间:每周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授课对象:四五年级部分学生。

学习形式:选修。

教材及课程纲要:课时自定,内容——四驱车、直线车、橡筋动力小车、太阳能小车,大脚遥控汽车、平跑遥控汽车等。

课程名称:航空模型制作

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制作航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内容为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航空模型,全国、省市航空模型比赛项目。

授课时间:每周周日下午、每周周二晚自习前周四晚自习前。

授课对象: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学习形式:选修。

教材及课程纲要:课时自定,内容——“中天”系列各种手掷、橡筋动力、电动飞机模型,美嘉欣系列遥控直升机等。

课程名称:科技小制作

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内容为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电子玩具、纸木塑料结构手工制作等。

授课时间:每周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授课对象:三四年级部分学生。

学习形式:选修。

教材及课程纲要:课时自定,内容——双轨怪坡、电热切割器、钟摆、滚摆、电动水轮、地震测试仪、吊车、铁索桥、拉索桥、打夯机、创意机器人、陀螺等。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里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是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1.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

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每个孩子密切相联,如家庭里住房面积、家具、物品陈设、电器,居室的空气、光线、温度等,天天的洗脸、刷牙、吃饭、喝水……都包含着潜在的科学素材资源和适合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课题资源。教师平时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从自己家庭中去发现,把学校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

方法,复制或迁移到自己的家里。家长由此会参与和帮助孩子“成为小科学家”。与孩子一起做实验,一起去思考和发现。

2.开展一些小制作和小发明设计比赛。

我们来看这些小制作作品,每个孩子的创意和所使用的材料都不一样,这些材料来自孩子的家庭,这些创意来自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智慧。

3.鼓励孩子在家里饲养动物、种植植物。

喜爱小生命是儿童的天性,这些活动既丰富了童年生活,又帮助孩子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技能。这里举一个例子。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人工条件下的蚯蚓(小胸蚓)越冬

作者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一百名“蚯蚓养殖户”

1.活动内容概要

在科学课上了解到蚯蚓的一些相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招募了一百名“蚯蚓养殖户”,在寒假发起了“人工条件下的蚯蚓越冬”活动。在想办法使蚯蚓(小胸蚓)安全越冬的同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观察与实验活动。

2.活动的由来(略)

3.活动的特点(略)

4.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03日——2010年3月2日

蚯蚓来源荣湾镇渔具店购买小胸蚓1000条左右

6.活动过程:

招募一百名蚯蚓养殖户。

2010年12月,在各班教学《蚯蚓》一课。

2010年1月11日,我们在学校大厅摆出一块展板,并通告“招募一百名蚯蚓养殖户”。

选拔100名蚯蚓“养殖户”,公布名单并在学校报告厅召开动员大会。

发下小蚯蚓、相关资料、观察材料、给家长的信。

给家长的信——

()同学的家长:

您好!

很开心地告诉您,您的孩子聪明、有好奇心、喜欢探究,被选拔参加今年寒假的“蚯蚓过冬”活动。通过对蚯蚓的饲养、观察和实验,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观察力、提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与分析实验的能力,帮助孩子提升以下素养: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关爱生命、关心环境。。。。。。在这些综合素养方面,您的孩子是优秀的,他(她)能自愿报名接受选拔,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作为家长,希望您能给予支持与帮助,督促孩子出色的完成这一份特别作业。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一起努力!

非常感谢!

孩子的科学老师

2010年1月16日

作业要求:

1、在饲养盒(瓶)上写好自己的名字。如设计标签“ⅹⅹ饲养的蚯蚓”。

帮蚯蚓安全过冬。

自己提出一些有关蚯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上网查找答案、坚持细心观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等。(在爱护蚯蚓宝宝的前提下,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研究。)

拍照或摄像(蚯蚓休眠时候的样子、运动时候的样子、你做实验的过程等等)。写观察日记或科学小论文。(数量和形式不限)

设计有关蚯蚓的知识卡片。(形式不限)

所有优秀作品将于下学期在学校大厅展出。

通过网络收集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交流与讨论。

成果评比与展览。

开学后将孩子们的研究情况在学校网站和教学楼大厅进行公布,并评选出活动积极分子。

4.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丰富科学学具。比如在中秋节发动孩子们收集月饼盒,制作岩石标本和昆虫标本。比如在春节发动孩子们关注商品包装,揭露浪费型包装,

呼吁“改进商品包装”的绿色环保行动。

5.鼓励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去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名山大川,天空海洋、地貌植被、鸟兽虫鱼、古代与现代建筑等,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是教材,资源丰富多样,而且生动实在,科技教育的素材和资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孩子的心灵,这对于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科学探究的愿望是十分有意义的。

6.孩子的“科学家爷爷”或者“科学家爸爸”可以请来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孩子家里的“企业家”也可以帮助学校联系工厂车间给学生参观。

7.充分利用家庭科普藏书。在鼓励家长为孩子购买科技方面的藏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将自己订阅的科普杂志等科学书籍带到学校,通过开展“科普书会”等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与交流。看这些《我们爱科学》《小爱迪生》《小哥白尼》《神奇校车》等科学书籍,都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这就是他们的“科普书会”。这是“科普书会”上孩子们如饥似渴沉醉于阅读的情景。这是“科普书会”上他们正热火朝天在进行知识卡的制作。这是孩子们在“科普书会”活动中制作的知识卡。这是孩子们在“科普书会”活动中提出的新问题。通过这些共享与交流活动,他们已经深深懂得怎样让一本售价3.0元的书籍体现更大的价值,他们的知识量与创造力都提到有效的提高。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往往是学校内的资源所不可比拟的。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科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有些学校周围就有一些历史和文化遗迹,一些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见证,这些都成为开展科学教育的资源保障。为了让学生受到全面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还应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

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建立学校、家长和社区联合开发课程资源的机制。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我们来看一篇孩子的习作:

今天是我在素质教育基地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第四天,在这四天里,我非常快乐,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今天上午我们4〃1班制作铁片口哨。蒋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时而引起我们哄堂大笑。同学们个个认真地学,原来口哨是这样做的,首先拿一块铁片用锉刀磨铁边,把铁片磨光滑,接着用直角钢尺,量出一长50毫米、宽5毫米的长方形,再用剪刀剪下来,用锉刀磨好剪切的地方,然后把另一块铁片对折剪去2个角,展开铁片,在对折线上量5毫米,剪一个剪刀口,然后剪薯片袋条子,在口哨底边粘上双面胶,把薯片袋的条子插进口哨的进气空里拉紧粘住,最后把剪下的铁片条固定在口哨底边上,就完成了。

接着蒋老师教我们怎样吹,老师先吹了许多的歌曲给我们听,又接着有婴儿的哭声,有鸟儿的叫声。我们认真地练习吹,有的同学使劲的吹,有的把口水都吹出来了,哈哈,太好玩了!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回家后我一定再做个大一点的口哨!

2.参观科技馆、少年宫。这些地方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这是一般学校难以做到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这样的科学教育场所,主要目的是激发参观者对于科学的兴趣。在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时,目的性应该明确。

3.参观工厂、农村、科研单位。这些地方可以使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参观往往具有科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多种功能,可以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组织。

4.要把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员吸收到科学教育的大军中来。如工程师、农技员等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学校可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其所在工作场所参观学习,让他们现场示范和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我们看,这是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请到了著名发明创造专家谭迪熬老师作为他们的校外科技辅导员。这是谭老师的讲座课件。

需要注意的是:

1.学校在进行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时,评估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社区存在哪些科学课程资源,学校需要开发哪些社区课程资源,社区可以提供什么帮助,学校需要社区提供哪些帮助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审慎的评估。

2.学校在利用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同时,必须向社区提供一定的反馈和回报。学校和社区是双向的、互动的,双方可以各取所需,不可能仅是单向索取或给予。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为社区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或服务。

3.学校在利用社区科学课程资源让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学习时,应当不拘泥于空间的限制、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限制。多采取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科学学习,例如,参观、访问、调查、观察、交流等,避免机械灌输的方法。

举一个探究学习的例子——

城市绿化要根据不同的方位选择树种

关键词:2008冰灾植物冻死损失惨重不同种类抗寒能力不同位置空气温度风力建议城市绿化新原则

摘要:春天来了,我们感觉小区里的植物不像往年那样生机盎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比较、调查、实验和测量,我们确定:2008年的大冰灾造成很多城市的很多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为不同种类的植物抗寒能力并不一样,造成不同的植物受灾状况也不相同。除此之外,栽种在不同位置的同一种植物受灾程度也截然不同。因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社区在同一时间里不同方位的空气温度和风力并不相同。由此我们建议:在城市绿化建设的条例中,要增加一条新的原则——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公园或社区里,也必须依据不同的地理方位来选择不同的树种。人们将选择防风防寒能力强的植物栽种在相对风力较大、温度较低的地方,以使同样的损失不再出现。

研究过程中的照片(略)

这一篇学生科学小论文,获2008年长沙市创新大赛一等奖。

一个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例子——

长沙市“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及分析

关键词:2008限塑令长沙市市民商场实施效果原因分析几点建议

摘要:“限塑令”实行到今天,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怎样才能更积极的促进“限塑令”的有效实行?我们组成了一个

专题小组,用采访、观察、统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来展开研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长沙市“限塑令”实施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研究过程中的照片(略)

综上所述,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这 3 类课程资源对于科学课程的实施都是必要的,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社区和家庭的科学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由于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家庭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今后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整个基础教育范围而言,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将是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

另外,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影响教育的现状,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工具。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具有容量大、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科学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如何有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建立科学教学软件库与资源库等内容,我们将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这一课中做详细的探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1、请谈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1、请谈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开发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将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无限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融入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对自然、社会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感悟,这是一种心灵的明亮和思维的开启,是认识的飞跃,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具体如下: 1、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 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5、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 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 要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会经常遇到,使用频率相当高。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因素,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设想: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课文中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含义 资源(resources)的英语释义是:①something that can be used for support or help;②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a difficult or troublesome situation effectively;③ initiative等。可见,“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物质方面的资源(material resources),如材料、设备、资金等,又包括人力方面的资源(human resources),如人才、智力、策略等。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英语教材: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英语教材资源主要有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录音带或CD、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多媒体学习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依据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教材资源中除了必修课程教材外,还应有体现多样化、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多种限定选修和非限定选修教材,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 教学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英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英语课程的教学设施和客观条件资源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泛。教学设施资源主要有教室(含多媒体教室、视听室和供不同选修课同时进行的专用教室等)、桌椅、录音机或VCD、DVD机、电脑、学校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等。 文字音像:有助于英语教学、拓宽英语学用渠道和发展综合运用能力的图书和音像出版物(包括引进或国外的出版物)、英语报刊和杂志期刊、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都是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师生可选用的资源。 网络信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大量的、多层次的媒体、英语教育服务和教学等丰富的资源。 非物质方面的资源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和人才及其智力资源。 二、教材资源的选择和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我国英语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和学校在选择教材资源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教材资源的选择一定要体现民主和公开透明性、科学性和开放性。选取工作要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专家、教研部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和协商。可采用招标、研讨、公示等手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资源选择的对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

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精)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 花东中学李洪霞 长期以来,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教材本身。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课程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用化、开放化、结构化的特征。 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体系,拓展了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延伸空间。随着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呈现出各种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树立生物教育的大资源观,注重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宽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日常的生物教学工作,谈谈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做法。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恰当而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新的课改理念下,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和不足,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最为熟悉和最感兴趣,同时也最容易激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的科学素

材,不仅可以扩展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吃的学问、喝多少水等;我们的居住环境有街道景观、空气质量、土地保护等;孩子们身体的茁壮成长有身体的测量、骨骼之谜、奇妙的指纹、人的性格、肤色、血型、遗传等;日常活动有家庭日用水量估算、废旧电池回收、塑料袋用量调查等活动。这些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简单材料或活动经过精心整合设计后,就成为了具有结构性的生物课程资源,在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中引发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个性区位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中学生物课的教学重视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的开放性,鼓励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的区位特色值得生物科学教师去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每所学校所在地区由于自然位置、地理条件等不同,形成了历史、气候、动植物、农作物、水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形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地方特色资源,从生物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看,这些个性资源具有更多样和更生动的实用价值。“水的三态”变化及江河湖泊——水利与防洪、防止水域面积缩小;草原——牧草繁殖、防止沙化;乡村中的自然环境等等。从小范围来讲,每个学校所在地,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以我校为例,地处农村,校园内外到处可见可利用的中草药,学生在平时的饮食中也经常用到这些药材,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就是指为了保障与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与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与,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与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

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与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就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瞧得见的也有瞧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就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与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就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 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是什么 a.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b.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

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

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 1.只要是教材,都有开发的内在要求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这就使得学习语言,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大大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有,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湘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创设地方课程。而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自由读写课,课外识字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谈天说地,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2.只有开发了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完整的教学目标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也有专家对课程资源作这样的界定: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这一界定比较科学,因为就课程而言,它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客、教育活动乃至教育评价在内的广泛的概念。除了学校课程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有作为课外实践特别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从这个层面上讲,课程是教育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而课程资源也是能够为教育服务的,也有利于课程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课程资源开发总结

课程资源开发总结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建设也方兴未艾,我校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现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体现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和技艺掌握上,尤其要体现在学生审美情趣、创美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高以及对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所具有的迁移作用。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得以发挥,而且还体现在它作为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激励因素和工具,对提高教育质量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上岗前的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发生在课堂上,形成于教学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 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② 开展拜师工程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③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 ④ 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学习计划,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求每个老师定“自培规划”。 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 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方案

省级实验样本校专项研究课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方案 庆阳一中 信息技术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三日

一、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及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及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及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及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题名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三、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形成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社会淘汰。那么充分开发和课程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四、课题的界定 1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

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用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均可成为课程资源。例如教科书、光盘材料、社会及自然方面可以调查研究的各种资源环境,各种可以的条件等;从狭义上来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材料,能否成为课程的内容,取决于教育者对课程目标任务的组织、资源素材的加工处理,例如网络上的案例和光盘等。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及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及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及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的前提,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2 、课程资源的特性 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具体说来,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课程实施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证,因此课程资源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选题的缘由 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夸大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忽视学生这一认知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个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能力的弱化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也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探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培养能力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入手提出了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探索一条基本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校教学领域中网络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 个性化, 使学习的适应性大大加强.作为信息老师,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投身于该课题研究, 并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 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有了一定的收获.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怎样开发网络资源 2 、怎样利用网络资源 3 、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发现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们总结了几个步骤:分析教材——搜集资料——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