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联生活周刊》人物报道分析

《三联生活周刊》人物报道分析

《三联生活周刊》人物报道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张云云电话:182 **** ****学号:11340140

内容摘要:《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自1995年在《生活周刊》传统基础上创刊,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

这本杂志,有三联书店海内外知名的文化背景及资源;

新闻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杂志内容以深度报道为原则,故事性强。

马未都评价“有观点、有个性;不哗众、不媚俗。”

关键词:封面故事主题鲜明故事性深度报道

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

第一次接触《三联生活周刊》是今年5月。这得从今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对清华女生朱令案热议说起。

这是一封帮助朱令志愿者给《三联生活周刊》写了一封感谢信的开头部分“朱伟主编:你好!2013年5月贵刊第20期,以开创历史意义的封面专题《朱令案延伸的18年追问:一桩疑案的公共原则》为世人奉上了一组严肃、冷静话题下不失人间温情的生命探问。”

朱令案作为一个跨越近20载的历史遗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志愿者队伍前赴后继,其网络关注度至今仍占据百度朱令吧新闻人物之前位:2013年4月黄洋案激发此事再度成为热点后,一篇嫌疑人当月新帖在天涯至今创出1000余万点击62余万楼层的历史记录。

在选题方面,对于一个这样热点的人物,在其它人物杂志中默默隐去了,只有《三联生活周刊》给予关注、报道、推动这一事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三联生活周刊》的义举让千万关注朱令的朋友感动和敬佩。

同时也说明了《三联生活周刊》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

封面只有一个主题

像《南方人物周刊》《环球人物》等杂志,它不仅有一个醒目的大主题,还有若干个个用小号字体显示的小主题。

《三联人物周刊》最特别的是主题很单一。如上图所示,《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只有一个主题,让人一目了然,从广告营销方面说,就是广告诉求点单一。很清楚的告诉读者,我这里写了什么,是不是你需要的。给读者做最快,也是最直观的判断。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灵魂。它的封面内容选题方式是非常具有市场化,最近什么最热,什么最有价值,什么卖的最好,他们就写什么。

例如:今年5月非常热门的朱令案件,其封面为“朱令案延伸的18年追问——一桩疑案的公共原则”。

7月很火全球监控网事件,其封面为“斯诺登泄露了什么”。

9月李天一涉嫌轮奸案开审,其封面为。“李案背后的几种势力:荒唐成长”。

还有最近12月逝世的曼德拉“南非的圣人与现实,宽容与代价”。

主题画面感很强烈

一本杂志,封面设计的好坏占了很大的比重。《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元素很少,主题画面感相当强烈,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受。

例如756期的“神匠宫崎骏”。753期的“荒唐成长”。746期的“安培能改变什么”这些封面背景单调,更加凸显主人翁

形式上非常大胆

例如753期“李案背后的几种势力:荒唐成长”。

李某某户口本上年龄显示还未满18周岁。法院不给于不公开审理。自然,封面上的李某某,脸部还专门给了马赛克。这在众多周刊人物中还是挺罕见的。电视里见过马赛克很平常,在一本杂志的封面,这样的形式的设计很大胆。

在李案中,非常具有条理的剖析整个案件为何发展到现在这个过程,有三篇文章“李某某的罪与非罪”“歌手梦鸽”“李案背后的几种势力”在整个叙事中,先强调身临其境,强调背景在故事中的凸现,强调故事的内核与外延,强调与这个故事相联系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常常是不同记者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的集中,任何故事都被凝成历史,于是这变成厚重的故事本身就会具有文献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向深处走的过程中强调对这个事件的思维性或思辨性,提出一些更加深入的新的话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集中力量来讨论一个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大部分报道主要是集中力量来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新,要人们关注又能给人以深思

这个问题就是每一期报刊写在封面的主题,于是它很自然的就把新闻与文化结合起来了。它的主编朱伟也曾说过,“《三联生活周刊》严格的说,它还不是新闻杂志,应该说当时三联书店给我们定位是以新闻为由头,用文化资源来讨论生活的概念,它的概念是生活周刊。”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它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写作模式:用文化方式来思考问题,来审视新闻事件。

采写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其“封面故事”重乎之重。当确定了封面主题内容后,然后排出记者,寻找专家,给这个新闻更加深入,全面的报道。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各有侧重点,形成了最后的包装——封面故事。

众多笔者以各自的视角,进行深入的报道。

例如:第735期。“朱令案延伸的18年追问——一桩疑案的公共原则”具体分为导言(主笔李伟)、《朱令案中的信息漩涡》(主笔陈晓)、《寻找铊毒,朱令的发病与确诊》(主任记者魏一平)、《蛛丝马迹:朱令案何以为悬案?》(主笔王鸿谅、实习记者韩阿润)、《疑案之疑:朱令案的证据、责任与嫌疑人》(主笔李伟、记者张若凡)五部分。它以朱令案这个主题,做了一系列的深度报道,连图带文长达30页。关于一个人物,给予那么长篇幅的报道,这也是在人物杂志中很少见的。

《三联生活周刊》的人物报道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新闻评析相组合的方式。他的新闻评析做的非常广。

所有新闻,均为第一手采访,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信息量大。

目标读者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

强调故事性可轻松阅读

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

例如:曼德拉“南非的圣人与现实,宽容与代价”。我们由于没有处于南非那种环境中,对于这其中的文化理解起来有难度。期中“从对抗到和解:谁缔造了新南非”这篇文章中做了很好地诠释。

在755期“狂想家埃隆·马斯克”笔者用故事性的情节来向我们介绍埃隆·马斯克“无限的创想与意志的胜利” “Tesla的偶然”“埃隆·马斯克的创造谱系”“埃隆·马斯克和他的“第五种方式”“马斯克的符号意义Tesla、音速客舱、火星移民”.。光看标题这些都是对于我们很陌生的事物,经过合理的梳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强调记者个人风格的体现。表现活泼的文字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在“实时跟进”落后你,我在“深度”打败你

由于《三联生活周刊》是周刊杂志,所以在时事的跟进上显然落后于报纸,所以在报道相关新闻时,必然选择深度报道方向,靠“深度”来吸引读者。

比如2007年是中国高考30年,众多媒体集体上阵,关于高考的话题随之火热。《三联生活周刊》在6月11日第21期出的封面故事是“黄冈制造”,这个切入点就找的非常妙,我们知道高考的历程,一直跟有个地方有个学校有着极大关系,那就是黄冈中学。我们上高中的时候,黄冈中学的命题就是我们反复练习的标本。从某个角度说,黄冈实际上是考生触摸高考的核心信息源。于是《三联生活周刊》抛开其他爱热闹的媒体,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直接将“黄冈”毫不留情地拎了出来。他们从宏观视角度里跳脱出来,用解剖麻雀的态度看待高考30年这一事件避免了落入俗套。

总结

《三联生活周刊》以知识型中产阶层为主,核心读者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以及政府官员,他们具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关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重要思潮,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方面,从各领域对已产生的信息作权威、合理的梳理,追求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强调记者个人风格的体现。文字的深刻力度通过表现形式的活泼,在大的社会层面上做梳理性的新闻调查和行业评析,从文化和心理的视角对人类行为予以直接关照,是《三联生活周刊》区别于其他刊物最重要的一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