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量子传输

量子传输

量子传输
量子传输

量子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量子信息学就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重新审视主流的计算和通讯理论及其实现技术的尝试,之所以用尝试这个词,是我认为这个学科的建立也还是在向经典信息理论妥协的结果。

今天量子信息学在其智力的触角能伸到的地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容易理解的是量子比特的概念和隐形传输的通信技术,也就是前文的实验。

在经典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基本单位是比特,一个比特代表经典二值系统(0,1)的一个取值的信息量。量子信息学中,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或称为量子位,量子比特是一个双态量子系统,这里的双态指的是两个线性独立态。在量子信息中,用作量子位实现的双态系统就是光子。解释一下,爱因斯坦是第一个认识到电磁辐射是以量子形式进行的,而且是以量子形式传播的。

我们掌握了量子比特的概念,其实就获得了一个更广阔的物质财富效应,可以实现在比特领域无法想象的操作。

量子隐形传态技术就是正在新兴的通讯领域,利用量子纠缠现象,可以实现不发送任何量子位而把量子位的未知态(即这个态包含的信息)发送出去。这样的净结果,就是张三所拥有的“笑态=笑容+滑稽动作+搞笑服装”,从张三处消失,并经过一个延迟(经典通讯和李四的操作时间),出现在李四那里。张三位置不动,李四位置也没有动,动的只是张三拥有的“笑态”,在李四处复活了。这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称为“遁术”。

与小说中称为“远距取物”不同的是,这只能称为“远距送物”,时间上送在先,复活在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解说还受到线性的局限,理论上可以借助量子的隐形传态技术,传输任意复杂的量子态,包括这些态的组合。

与小说中称为“远距取物”不同的是,这只能称为“远距送物”,时间上送在先,复活在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解说还受到线性的局限,理论上可以借助量子的隐形传态技术,传输任意复杂的量子态,包括这些态的组合。

目前在局域网中,中外科学家10多年前已经实现了包括量子隐形传态在内的,比如量子密钥分配等超乎经典信息论可以理解的人间奇迹。

量子信息学的进展不尽如人意,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世界科学界自二战以后,具有远见的

学术巨擘凤毛麟角;其次,各国和社会均对此重视不够,科学沦为经济的头饰;再者现在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普罗学者天天游走在经典与量子两个状态的边缘,为了生计只能将就经典信息论,这样才能有经费支持,有社会名声。如果搞前瞻性的量子信息这样的探索行为,在学科内部彼此学术交流都困难,更不用说和现实社会的交流了。

实际上,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时,物理学就完成了从牛顿力学向量子力学的转型。遗憾的是,这个转型目前只涉及地球上极少数的个体,而对极多数的人群而言,世界如故,各国的高考试题全部都在为经典数学和力学唱赞美诗。

不仅在科学领域,艺术方面也是一样。各国专业的美术教育机构都将素描视作美术的基础,世界知名的画家塞尚曾经质疑过这一传统行为,说我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为什么说素描是色彩的基础?

如果继承塞尚的探索精神,对物质世界,我们也应该提出以下的质疑:世界的本质是量子的,当今主流的经典规律只是量子规律在宏观条件下的近似,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为沉睡在比特中而沾沾自喜?

答案只能归结于全球今天的教育制度,我一直以为,在幼儿园就应该开讲非欧几何、量子理论这些关乎世界本质的发现,而不是进行直线、平面和惯性力学这些人造幻觉的灌输。

中国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成功未来通信将终结光缆

原理

一个爱因斯坦的预言

两个形态(类似振动频率)相同的量子,无论它们在宇宙中相隔多远,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有完全相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应用

一个诡异现象的现代应用

但是,这种量子之间的“诡异”特性却被现代科学家巧妙利用于远程通信技术,他们把两个同源的量子分开,对其中一个施以“信息”,那么,远在许多公里之外的另一个量子也会有同样的“反应”,通过读取它的反应,可以实现远超目前水平的通信技术。

比喻

量子好比千年前的棍子

我们来看看一段历史———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将一张皮革包裹在特定长短粗细的棍子上,再写上传递的信息;而信息接收者只需有根同等尺径的棍子,收到皮革后将皮革裹到棍子上就可以读出原始信息。即使皮革中途被截走,只要对方不知道棍子的长短粗细,所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无用的信息。形象地说,“棍子”就是量子态隐形传输的特殊装置,而“皮革”就是传输的信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日前成功实现了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是目前量子通信研究上的世界纪录。让全球量子化通信进一步接近现实,海底光缆等传统技术可能成为历史。

名词解释

量子态隐形传输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按照常理,信息的传播需要载体,人与人的对话需要通过声音来传播,手机与基站之间要通过电磁波来传输信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也需要在光缆中传输的光信号。那么,不需要载体的信息传递是否存在?在量子世界里,在纠缠光子的帮助下,量子态隐形传输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关键词量子纠缠

爱因斯坦称为“幽灵”

联合小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彭承志告诉记者,该实验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重要一步。他预测,今后10年内有望建成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态是指原子、中子、质子等粒子的状态,它可表征粒子的能量、旋转、运动、磁场以及其他的物理特性。曾被爱因斯坦称作幽灵般的超距离作用的“量子纠缠”,指的是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只要一个粒子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立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量子纠缠。

彭承志介绍,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待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超时空传送”,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

关键词 16公里

证实穿越大气层可行

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 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提高到600米。

2004年开始,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光子传输几乎不存在退相干效应,而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到外层空间,光子的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相比光纤信道在大尺度上具有特别的优势。该小组于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对的可行性。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隐形传态,证实了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量子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

彭承志告诉记者,量子纠缠做为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资源,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计算和量子中继中的基本过程,而16公里这个距离能够等效大气的有效厚度,对于未来实用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前景就是,未来发射卫星上天,利用卫星平台中转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

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理论研究 作者储立新 指导老师袁好 摘要:量子通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而量子通信主要是将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应用到通信中而产生的。其安全性非常高,这得益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通信涵盖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秘密共享、量子密钥分配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但是在这些领域里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进展是非常显著的,也是最令人着迷的。量子隐形传态是通信双方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和各种量子特性通过量子信道和经典信道实现信息的传送,它以其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这里,我们重点以cluster态为量子信道,研究在现有实验条件下便于实际操作的隐形传送一特定或未知的两粒子纠缠态理论方案。 关键词: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信道,经典信道两粒子纠缠态 Teleportation of quantum theory of contact Abstract: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science rise of nineteen eighties, which includes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quantum mechanics to the communication arising. Its security is very hig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in the thanks. Quantum communication covers is also very much, such as quantum teleportation, quantum dense coding, quantum secret sharing,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and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Progress in these fields of quantum teleportation research is very significant, which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Quantum teleportation is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using quantum state as the information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quantum channel and classical channel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quantum properties, with its advantages of large information capacity, high reliability,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ere, we focus on the cluster state as quantum channel, two particles for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teleportation of a specific or

基于团簇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理论研究

基于团簇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理论研究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一种新颖的量子通信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量子信道中直接传输秘密信息,具有高安全性、高容量等优点。自2000年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量子纠缠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量子纠缠的关联性和不可克隆性原理,利用不 同的纠缠态和不同的方法完成量子通信。团簇态拥有最大联通性和持续纠缠性,把团簇态用于量子通信在理论上无疑优越于其他的纠缠态,有利于确保量子通信、计算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粒子团簇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实现了4比特秘密信息的传输。同时,恢复秘密信息时为解密出秘密信息又提出了一种对四粒子系统的一组测量基进行测量区分的方法,即把对4粒子测量基矢的区分转化为对2 粒子进行联合测量即可。安全性分析证明该协议可有效抵抗截获-重发攻击、截获-测量攻击、纠缠-测量攻击等。除去用于检测窃听的粒子,理想情况下,协议的量子比特效率接近于1。 该协议不需要对量子态进行纠缠交换等复杂操作,初态无需保密,减少了传 输过程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五粒子团簇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实现了5比特秘密信息的传输。同时,恢复秘密信息时为解密出秘密信息又提出了一种对五粒子系统的一组测量基进行测量区分的方法,即把对5粒子测量基矢的区分转化为对2粒子进行联合Bell基和对3粒子进行联合测量即可。安全性分析证明本协议是安全的。 利用四粒子团簇态的关联性建立量子信道,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团簇态的可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协议中量子信息载体以一定数量构成的块为单位来进行传输,而且除了用于检测窃听的,所有的粒子都被用于传递信息,利用一个四粒子团簇态可以传输4比特的秘密信息,协议量子比特效率较高,安全性分析证 明本协议是安全的。

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能实现科幻中的超时空传输吗? 2016年08月16日11:14新华社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能实现科幻中的 超时空传输吗?(新浪科技配图)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喻菲杨春雪高杉)科幻电影《星际迷航》讲述了人类这样一个梦想:宇航员在特殊装置中平静地说一句,“发送我吧,苏格兰人”,他就瞬间被转移到另一个星球。 中国16日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科学家将在“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和这颗卫星之间开展“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这与《星际迷航》中的超时空传输很类似。当然,它们并不相同——在中国科学家开展的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中,被传输的是信息而非实物。 什么是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喜欢用孙悟空的“筋斗云”来比喻量子隐形传态:“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越过十万八千里。明朝的作家吴承恩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科学家已经在微观粒子层面的实验上验证了…筋斗云?这种超能力的可实现性。利用量子纠缠发展出的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可以实现从A地到B地的瞬间传输。” 专家解释说,把粒子A的未知量子态传输给远处的另一个粒子B,让B粒子的状态变成A粒子最初的状态。注意传的是状态而不是粒子,A、B的空间位置都没有变化,并不是把A粒子传到远处。当B获得这个状态时,A的状态必然改变,任何时刻都只能有一个粒子处于目标状态,所以并不能复制状态,或者说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复制。 中国科学家的突破 量子隐形传态是1993年由六位物理学家联合提出的。1997年潘建伟的老师、奥地利物理学家蔡林格带领的团队首次实现了传送一个光子的自旋。他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量子隐形传态》的文章,潘建伟是第二作者。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跟它并列的论文包括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等。

中国成功实现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中国成功实现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图) 2010年06月04日13:14光明日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406条 英国《自然》杂志对中国量子科学的研究进展一直保持密切关注 此间获悉,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兴趣。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这个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

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 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 联合小组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一系列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英国的《新科学家》、美国的《今日物理》、美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均及时报道了这个研究成果。(合肥6月3日电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

利用二粒子纠缠态隐形传递未知二粒子量子态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51(18)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量子通信的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量子通信有许多的分支,包括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态的远程制备等等。自1993年Bennet 等[1]提出量子隐形传态方案——BB84协议以来,量子隐形传态成为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量子隐形传态也被认为是一种量子信息分裂,它可以应用在量子信息科学中,比如建立量子货币的联合帐户[2],量子信息安全分发等。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思想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利用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在发送者将初始量子利用量子分离方法分离后,并将分离后的相应粒子发送给接受者,在量子信息的整个传递过程中,接受者个人是无法得到信息的内容的,有且只有 在与发送者相互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原始的信息。量子隐形传态首次是由Bennet 在1993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人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得到很多成果。比如文献[3-14]都对量子隐形传态进行了研究,文献[15]提出利用两粒子纠缠态实现N 粒子GHZ 纠缠态的隐形传态。由于量子隐形传态也是一种量子信息分 离,信息分离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成就,比如李满兰等[16]提出的利用四粒子纠缠态实现单粒子信息分裂,蒋忠胜等[17]提出的利用5粒子纠缠态实现四粒子W 态量子信息的分离等。 在Bennet 指出可以通过量子态与量子信道纠缠来实现量子态的隐形传态以后,根据这个理论,纠缠态在利用二粒子纠缠态隐形传递未知二粒子量子态 张建中,尹霞 ZHANG Jianzhong,YIN Xia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西安710062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an 710062,China ZHANG Jianzhong,Y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890003.html,e of two-particle entangled states to teleport unknown two-particle quantu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890003.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5,51(18):82-8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special two-particle entangled state as a quantum channel to achieve invisibility unknown arbitrary two-particle quantum state teleportation.It makes contrast with Yuan,who makes use of χ-type entangled states to achieve two any unknown quantum state teleportation scheme.The scheme uses two sub-channels and Bell-based measure-ments,as well as special unitary operation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message teleportation.The program uses fewer resources,and the obtained probability of an original information is 1. Key words :unknown two-particle entangled states;teleportation;χ-type entanglement;Bell measurement 摘要:提出了一个利用特殊的二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来实现任意二粒子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态。对比Yuan 等人提出的利用χ纠缠态实现的任意未知二量子态的隐形传态方案。该方案利用二粒子信道和Bell 基测量,以及特殊的幺正操作顺利完成信息的隐形传态。而且方案中利用了较少的资源,且获得的原始信息的概率为1。关键词:未知二粒子纠缠态;隐形传态;χ型纠缠态;Bell 基测量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N918doi :10.3778/j.issn.1002-8331.1406-03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173190,No.61273311,No.6140227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No.2010JQ8027);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No.2010JK398,No.12JK1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o.GK201002041,No.GK201402004)。 作者简介:张建中(1960—),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尹霞(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 E-mail :3050308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890003.html, 收稿日期:2014-06-27修回日期:2014-09-15文章编号:1002-8331(2015)18-0082-04 CNKI 网络优先出版:2015-01-29,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890003.html,/kcms/detail/11.2127.TP.20150129.1117.017.html 82

量子隐形传输简介

量子隐形传输简介 张宏远收集整理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技术人员的实验报告,该实验成功实现了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在恭喜这些科学家的成就时,“量子隐形传输”这一科学名词也介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这里对“量子隐形传输”作简单介绍,让我们也对传说中“时光隧道”有直接的科学理解。下面我们逐步对“量子态”、“纠缠态”及“量子隐形传输机制”等逐一解释。 量子态 实际上,所有在宏观世界及微观世界的系统都是量子理论适用的范畴,而且在微观世界理,古典理论不能适用,微观现象只能用量子理论来描述。量子系统都是微观世界里的系统,如分子、原子、电子、光子、量子点(quantum dot)、辐射场等。从量子理论的观点,电磁波是由一群光子所组成。每一光子具有动量及两个极化态(polarization)。这三者互相垂直,我们把这两个极化态叫做水平极化态和垂直极化态。量子的状态测量是以原状态的破坏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如果想把一个不知道的光子状态传输给别人,你想靠测量此光子以获得α及β,进而告知对方进而重组是不可能的。如果研究只进行到这里,量子传输隐形传输是不可能了,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纠缠态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光明。 纠缠态 在纠缠态中,两个光子之极化态互相关连,不受时空之限制,亦即具有非局域性关连(non-local correlation)。如果有一对光子,对第一个光子进行测量而得到水平极化态,则第二个光子就自动地瞬间地处在垂直极化态,不管它离第一个光子有多远(譬如在银河的另一端),这就是所谓的非局域性关连。 量子隐形传输机制 如前所述,量子态是测不准的,譬如对一个粒子的位能测的愈正确,则它的动能就愈不正确,且对该粒子之干扰也愈严重,终于完全破坏了该粒子之原先状态且无法得知所有信息,因此无法据以再造一个具有完全相同状态的粒子,所以认为完全的量子隐形传输是不可能的。但是,IBM科学家应用量子力学中所特有

量子隐形传态原理

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又称量子遥传、量子隐形传输、量子隐形传送、量子远距传输或量子远传,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待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经历了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超时空传输”,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 中科大潘建伟项目组实现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 如果你能拥有一项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这种超能力在物理学上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对构成物体的每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然后在目的地用同样的粒子完全复制其状态,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物体。如今,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定义 2过程 3原理 4研究成果 5科学意义 1定义 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teleportation) 是经由经典通道和EPR 通道传送未知量子态。

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因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限制我们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精确地全部提取出来,因此必须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分为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送到乙地,根据这些信息,在乙地构造出原量子态的全貌。 2过程 要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首先要求接收方和发送方拥有一对共享的EPR对(即BELL态(贝尔态)),发送方对他所拥有的一半EPR对和所要发送的信息所在的粒子进行联合测量,这样接收方所有的另一半EPR对将在瞬间坍缩为另一状态(具体坍缩为哪一状态取决于发送方的不同测量结果)。发送方将测量结果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这条信息对自己所拥有的另一半EPR对做相应幺变换即可恢复原本信息。到乙地,根据这些信息,在乙地构造出原量子态的全貌。 与广为传言的说法不同,量子隐形传态需要借助经典信道才能实现,因此并不能实现超光速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 原物始终留在发送者处,被传送的仅仅是原物的量子态,而且,发送者对这个量子态始终一无所知; 接受者是将别的物质单元(如粒子)制备成为与原物完全相同的量子态,他对这个量子态也始终一无所知; 原物的量子态在测量时已被破坏掉——不违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未知量子态(量子比特)的这种传送,需要经典信道传送经典信息(即发送者的测量结果),传送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不违背相对论的原理。 3原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