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勘察 - Powered by phpwind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勘察 - Powered by phpwind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勘察 - Powered by phpwind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勘察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供?急急! --]

-> 岩土工程勘察 ->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供?急急![打印本页]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weekly2008-03-05 09:50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供?急急!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供?

土老帽2008-03-05 11:34一、概况

受***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于2006年6月向甲方提交了本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因地下车库为纯地下构筑物,地基为超补偿地基,受甲方委托,现为其提交地下车库地下水位抗浮论证报告。

二、工程地质条件

按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在地貌单元上属于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场地地形较为平坦,现有办公楼房,勘测范围内钻孔地面标高为49.11~49.66m。

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钻探资料,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分析,场地内地层按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可分为八大层,自上至下分述如下:

第一层为人工填土层(层号①),以杂填土为主。

杂填土:杂色,以建筑垃圾、粉质粘土和粉土为主,结构松散,局部地表为混凝土路面。一般厚度0.80~2.50m,平均厚度1.77m。

素填土:黄褐色,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混砖、灰渣等,稍湿,结构较松散,一般厚度2.00~2.20m,平均厚度2.10m。

第二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地层,以粉质粘土(层号②1)、粉土(层号②2)和粉砂(层号②3)互层为主。

粉质粘土(层号②1):褐黄色,很湿,可塑,土质均匀,含氧化铁,偶见姜石,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2.40~9.30m,平均埋深4.82m,一般厚度0.30~5.10m,平均厚度1.66m。

粉土(层号②2):黄褐色,密实,湿,土质均匀,含氧化铁,见云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韧性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13.1击,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2.30~7.70m,平均埋深5.85m,一般厚度0.50~4.60m,平均厚度2.63m。

粉砂(层号②3):黄色,中密,湿,砂质较纯净,含长石、石英,见云母。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5.10~7.30m,平均埋深5.97m,一般厚度0.80~1.30m,平均厚度1.00m。

第三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粉细砂层,夹粉质粘土和粉土层或透镜体(层号③)。

粉细砂:黄色,中密,很湿,砂质较纯净,含长石、石英,见云母,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30.9击,为中低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7.80~16.10m,平均埋深13.56m,一般厚度1.30~10.50m,平均厚度6.31m。

粉土(层号③1):黄褐色,中密,湿,土质均匀,含氧化铁,见云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韧性低,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12.0m,平均埋深12.0m,一般厚度2.40m。

粉质粘土(层号③2):褐黄色,很湿,可塑,土质均匀,含氧化铁,见云母,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属中高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8.90m,平均埋深8.90m,一般厚度1.10m。

第四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砾砂层(层号④)。

砾砂:黄褐色,密实,饱和,砂质较纯,含石英、长石,见云母,含砾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46.7击,属低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13.70~17.30m,平均埋深15.88m,一般厚度0.50~3.20m,平均厚度1.78m。

第五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卵石层(层号⑤)。

卵石:杂色,稍密~中密,饱和,呈亚浑圆状,级配一般,粗砾砂和粘性土充填,最大粒径10cm,属低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16.80~19.20m,平均埋深18.16m,一般厚度1.20~3.40m,平均厚度2.43m。

第六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细砂层,夹粉质粘土层(层号⑥)。

细砂:黄色,密实,饱和,砂质较纯净,含长石、石英,见云母,含氧化铁,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46.6击,属低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18.50~23.40m,平均埋深20.97m,一般厚度0.70~4.60m,平均厚度2.47m。

粉质粘土(层号⑥1):褐黄,可塑,很湿,土质均匀,含氧化铁,偶见姜石,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18.90~21.40m,平均埋深20.15m,一般厚度0.60~1.30m,平均厚度0.95m。

第七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地层(层号⑦),以粉质粘土、粉土互层为主。

粉土(层号⑦1):黄褐色,密实,饱和,土质均匀,含氧化铁,见云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韧性低,属中低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22.0~27.8m,平均埋深24.46m,一般厚度0.80~5.50m,平均厚度3.09m。

粉质粘土(层号⑦2):黄褐色,可塑,很湿,土质均匀,含氧化铁,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土。

本层底板一般埋深26.80~27.80m,平均埋深27.30m,一般厚度0.60~3.20m,平均厚度1.90m。

第八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细砂(层号⑧)

细砂:黄色,密实,饱和,砂质较纯净,含长石、石英,见云母。

本次工程揭露最大层底埋深30米。

三、地下水情况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下水情况如下:

1、2006年5月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12.80~14.30m(相当绝对标高35.36~36.41m)。

2、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以粉细砂层为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以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根据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其年变幅为2.00~

2.50m。

3、据调查:该地区历年最高水位(1959年)接近地表,近3~5地下水位埋深为8.00~8.70m(相当绝对标高40.66~41.17m)。

4、据距离本工程南侧仅5米的《***》所取水样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属于弱碱性水,PH值为7.64,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四、水文地质条件及论证过程

1、北京市中心地区浅层地下水成因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

北京市中心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是:由西部地区的单一粗粒含水层形成西部的单层水地区,往东部发展成为多层含水层而形成多层地下水地区。西部单层潜水主要受西部山区巨大汇水面积补给,数十年来西部山区对西部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不足,而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使北京市中心区西部的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东部的多层地下水地区,除上层滞水外的第一层层间潜水(相当于本场区的第2层水)几乎完全受当地(场地)地面水的补给,随着地面覆盖程度的增加,地面水入渗减少而日趋下降。层间潜水为近源补给,其水位基本不受西部地下水位的影响,一旦下降很难恢复。该层水以下的各层水,则是远源补给(其中的相对补给层除外),即西部潜水区的地下水的补给,其水位受西部单一粗粒含水层水位的控制,随其变化而变化。当西部含水层水位低于多层含水层中某含水层的底板标高时,该层水得到排泄,地下水位就大幅下降,逐渐无水。而由于西部单一含水层的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依靠西部地下水补给的多层水的地带各层(不包括层间潜水)地下水水位下降。由于影响西部水位的诸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能断言本工程设计基准期内(50~100年)地下水位就不可能恢复到其原有的最高水位。

虽然西部单一潜水层对多层地下水地区各层水的水位(水头)起控制作用,但其水位上升或下降后,需要一段较长稳定时间才能反映到受其补给的多层水地区的水位。因此我们不能根据西部水位的较短时间的上升而使多层水产生的未稳定上升水位作为该层水的最高水位上升值。

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已确认1959年为北京市中心地区地下水最高水位时期。因此对北京市中心地区而言,西部单一含水层的最高水位可按1959年的最高水位考虑。多层地下水地区,第一层潜水属于水位下降后难以恢复,故其最高水位可根据勘察时的水位略予调整。多层水地区第一层水以下的各层水的最高水位可按1959年的最高水位采用。

根据搜集的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40多年的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记录和近年来对北京市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本场区各层地下水的成因及动态为:

孔隙潜水的天然动态类型属于渗入~迳流型,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越流、地下迳流和“天窗”渗漏补给,以侧向迳流和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根据长期观测资料统计,该层水水位的年自然变幅在2.00~2.50m左右。一般年度高水位发生在10月至来年3月,其它月份水位相对较低。

2、拟建场区历年高水位记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该地区历年最高水位(1959年)接近地表,近3~5地下水位埋深为8.00~8.70m(相当绝对标高40.66~

41.17m)。

由于地下水性质为潜水,有连续分布的自由重力水面,以砂类土为主要含水层,这就决定了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与外在水力联系的密切关系。显然,地下水若有充分的侧向补给,其地下水位升幅就较快;反之地下水位则呈下降趋势。

3、关于确定基础设防水位的建议

根据《北京市勘察设计管理处、北京市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监督总站(97)京勘设管字13号文》(《关于加强建构筑物设防水位技术处理的通知》)的要求和本工程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在进行地下结构的设计中应合理确定与地下室防水、结构抗浮和地下室外墙、底板结构承载力验算相关的设防水位。

本工程拟建场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较为复杂,近几年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幅度也较大。分析本场区水文地质资料,以提出比较可靠、安全的抗浮设防水位服务于本工程建筑设计。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相关规定: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场区历史高水位情况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预测本工程设计基准期内的高水位情况,达到为本工程抗浮设计所取得的基本安全储备,是本次地下水位抗浮论证工作的重点。由于潜水补给来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地下水位预期的难度。但不能否认的是:虽然前期北京地下水位的无序开采造成总体的降水漏斗逐渐加深的态势,但业内专家及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其带来的危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提出后,地下水开采必然趋合理化,新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不但会抑制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呈逐步回升反弹的趋势;南水北调的结构性战略调整为北京带来持续的地下水补给源;上游水库的间隔性放水会使地下水位回升,在此基础上的局部时间段内的大气降水也会使地下水位呈明显回升的趋势。

地下水自身的变化规律年变幅若与上述因素重合必然造成地下水位的回升加速。地下水抗浮水位的确定原则为:以近3~5年地下水位为基准水位,结合地下水性质、补给源分析向历年最高水位趋近。故本工程抗浮设防水位预测如下:按近3~5年地下水位埋深8.00m为基准,预期值其自身年变幅增幅为2.00~3.00m,考虑地下水开采政策及力度的加大其后期增幅2.00~3.00m,考虑水库放水回灌及南水北调等因素造成地下水侧向补给源的持续性补给的后期增幅2.00m,上述因素的相互叠加必然会使本工程设计基准期内接近天然地面。结合本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地面以下3.00m范围以内为孔隙较大的杂填土层、透水层粉土层,局部分布弱透水层粉质粘土,埋深3.00m以下即为砂类土层,为潜水赋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本场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不可能存在上层滞水。为潜水的进一步的回升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确定本工程预期的抗浮水位接近天然地面是符合地下水赋存基本规律的。

即使种种不利因素组合的同期叠加存在偶然性,地下水位抗浮的安全储备性能不得不要求我们往不利组合的方向考虑,以避免后期地下水位回升而造成的地下构筑物浮出地面、冲破上部覆土及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五、结论与建议

1、根据本工程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咨询相关单位关于设防水位的技术建议,综合分析确定设防水位,建议本工程的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标高按天然地面考虑(相当于标高49.10m)。该抗浮设防水位对本工程基础方案设计是安全的、经济合理的。本工程应按此水位在综合考虑上部荷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抗浮验算。

2、基础抗浮稳定性是地下水对本工程造成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在验算过程中可适当采用增加结构自重等措施以解决少量的抗浮差距,若采用简易措施不能解决抗浮设计问题,在必要应采取增设抗浮桩或锚杆,确保基础抗浮稳定性及结构强度,满足抗水压力等设计要求,抗浮桩或锚杆设计所需各岩土层相关参数可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已提供值采用,详见后附《各层地基土主要指标推荐值表》。

3、本工程若需采用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等措施,宜在基坑开挖前确定抗浮设计方案,以便于跟基坑槽、抗浮桩施工及本工程基坑降水与边坡支护、基础施工等后续工艺的衔接。

4、本方案为我公司遵照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范规定、结合我公司对该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掌握程度及经验,并咨询了相关单位而得出的结论,在建筑设计时可斟酌采用。

ly200308082008-03-22 17:33不会哦!!!

weekly2008-03-26 15:37我会了,

抗浮设计说白了就是历史时期上勘察场地的最高水位。有了这个水位值,设计才好设计有关抗浮的东西。

就是现在的静水位夹年波动幅值(在枯水期)。

tjlqc2008-03-26 22:16 [s:47] [s:47]

zhuny3242008-04-13 06:41谢谢,学习了!

liuph2008-04-20 08:55这主要根据水的类型、土质情况和建筑物等情况综合确定。

要想了解的更深一点,可以参考一下李广信等在《岩土工程技术》上面的几篇文章,个人认为很有用。

mylover2008-04-26 17:46回答得很充分

tjlqc2008-08-02 11:40多谢[s:65]

tjlqc2008-08-02 11:46在天津地区一般是设计室外地坪下0.5-1.0m [s:65]

geojg2009-01-10 15:47现在终于搞明白了..............

jxfky2009-01-10 16:42我们一般是按室内地面设计标高考虑

胡铠2009-01-24 21:17对于大地方,由于资料相对较为全面,提供的水位可信度要高一些,在一些小城市,许多资料无法收集,对抗浮水位的准确的定位难度很大,即使是有经验提供较为准确的水位,但很难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还有一个问题,水量在抗浮水位的高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希望同仁们出来解下惑!

ipq12009-01-28 18:05按最高水位提供。

ynlzt2009-02-24 13:25一般是设计室外地坪下0.5-1.0m

老猫2009-02-25 14:43这个要好好学习了

cb_kk2009-03-17 18:57

这跟场地的四周的地形地貌,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排水设施条件,地下室剪力墙四周的岩土构成,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都有关系,提一个准确有效的抗浮设计水位很难,一般会按50年一遇的历史水位来提,但往往不切合实际,设防水位有时候往往是一个项目成败与否的重点,提出来要慎重,毫不夸张的说“水位”是考检一个勘察人员水平的试金石。

qzrk2009-03-17 21:12引用第12楼胡铠于2009-01-24 21:17发表的 :

对于大地方,由于资料相对较为全面,提供的水位可信度要高一些,在一些小城市,许多资料无法收集,对抗浮水位的准确的定位难度很大,即使是有经

验提供较为准确的水位,但很难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还有一个问题,水量在抗浮水位的高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希望同仁们

出来解下惑!

不仅仅小地方,许多大地方也没有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资料。有些是根据一段时间的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如采用时序分析法预测等,但都没有绝对权威的数据,有些地方的地基规范会对设防水位作一些规定,这样对勘察和设计人员就好办些,但准确数据总是很难获得,需要靠经验。其实有多少岩土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呢?我们也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只要根据地区经验、大多数人能接受就行了。

富水性(上面称“水量”?)对抗浮设计水位的高低没有直接影响,抗浮设计的的水头压力是取不同含水层在基底处的最大压力水头。在抗浮设计水位的选择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留意上层滞水问题,如果潜水位埋深较大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另外,对于一些山间盆地,如果存在高层压含水层--就是出现有自流泉的情况下,抗浮水位就不仅仅是室外地坪标高了。

twtw2009-04-19 23:54应该按洪水位或内涝水位考虑,降雨量丰沛的平原地区一般应该低于设计室外地坪.不管什么土质,不应该考虑浮力折减,浮力只跟水位有关,与水量无关.

huzhi736072009-04-20 10:44我是按历史最高水位提的

tiandaoshi2009-06-20 10:22向楼主学习一下,我现在做污水处理厂的工勘,也需要提出抗浮设计水位

天外飞仙人2009-10-13 15:10

qazwsx2009-12-12 23:20学习了,谢谢!

wxdwxd1234562009-12-13 22:30学习了,谢谢楼主

ipq12009-12-14 11:17

这是高大钊教授对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的说明,希望对你有用

1. 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2. 设防水位的含义应该更具有严格的内涵,例如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都是提供抗浮设计用的,但严格程度不同,抗浮设防水位应该包含有多少年一遇的水位的内涵,或者讲超越概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作概率分析,这个水位没有多少年一遇的内涵,则只能通称为抗浮水位而不能说是抗浮设防水位。对防水水位和防水设防水位的区别,也是这个意思。

3. 由于分析设防水位的超越概率需要长期观测的地下水历史资料,对于没有建立长期观测地下水位站网的城市和地区,最好不要轻易谈设防水位,只凭勘察时观测的地下水位是得不到设防水位的。

pbaix2009-12-15 09:5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上有很好的解释,李广信教授,黄志仑大师,张旷成大师都有相关文章.

zlh4182010-01-09 23:18

每个地区都不一样???

raoming2162010-01-26 22:24地下水埋深比较深的话需要抗浮吗?

地表水会不会对其有影响?

raoming2162010-01-26 23:34如果历史最高水位低于纯地下室或者污水处理站什么的底板很多呢?比如底个10m呢? 需要不要需要抗浮论证呢?

hiron2010-01-26 23:39恩,学习了!!

illusion_1102010-01-28 14:32按地区经验提供吧概念很多同志讲的很清楚

gdx1459432010-01-28 17:56

抗浮水位也和外部汇水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人曾在工程中遇到由于外围大量雨水直接灌入基坑造成的地下室浮起,所以,如果地层透水性差,外部汇水量大时,建议抗浮水位按室外地坪标高适当降低1m左右来确定,这是经验这谈,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就是让我遇到过。

bojiasuo2010-02-04 22:48我们一般都是跟设计水位一样的

jlumars2010-02-05 23:25我们总工是勘察大师他跟我说的抗浮水位就是该场地年最高水位或者你这里用你找的近年水位资料里最高的

ydd2476062010-03-03 15:39学习了,感谢!

bestqiuyang2010-03-09 11:23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 J72-2004)相关规定: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场区历史高水位情况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原来是这样.....

吉林建科2010-03-20 20:56抗浮水位是历年的最高水位

子龙2010-04-08 10:17

黑山老牛2015-06-30 09:08

这是高大钊教授对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的说明,希望对你有用

1. 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2. 设防水位的含义应该更具有严格的内涵,例如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都是提供抗浮设计用的,但严格程度不同,抗浮设防水位应该包含有多少年一遇的水位的内涵,或者讲超越概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作概率分析,这个水位没有多少年一遇的内涵,则只能通称为抗浮水位而不能说是抗浮设防水位。对防水水位和防水设防水位的区别,也是这个意思。

3. 由于分析设防水位的超越概率需要长期观测的地下水历史资料,对于没有建立长期观测地下水位站网的城市和地区,最好不要轻易谈设防水位,只凭勘察时观测的地下水位是得不到设防水位的。

查看完整版本: [-- 请问“抗浮设计水位”的概念,在勘察报告中该如何提供?急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70363 second(s),query:6 Gzip enabled

查看完整版本: [--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

-> 综合讨论与精华区 ->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打印本页]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南郭先生2012-11-25 12:01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现有一个工程,场地地下水水位标高在19~24m之间,由场地地形控制。因场地起伏较大,建筑物正负零标高随地形标高而变,有正负零标高29.95m的,也有34.45m的。正负零29.95m的建筑物,其地下室底板标高为24.40m,地下水位标高在19~20m之间;正负零标高为34.45m的建筑物,其地下室底板标高为28.90m,地下水位标高在20~24m之间。从上述情况得知,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基本无影响。所以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控制及抗浮设计水位是这样提的:

场地地势较高,根据钻探资料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地下水位在建筑物基坑底板以下,故地下水对基坑施工影响不大。施工时应注意基坑侧壁与周围土体间的排水工作。

当整个场地平整后进行基坑开挖时,地下水设防水位建议采用建筑物的室外地坪±0.00m标高;场地部分地段现地面低于基坑底板,当先进行基坑底板施工后再进行回填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抗浮设防的影响,但是应做好基坑侧壁与周围土体间积水的排水工作。

对于地下建(构)筑物永久抗浮设防水位,考虑到本项目地势较高,位于半山丘上,建议本项目地下室永久抗浮设防水位按-3.00m(以设计±0.00m标高为准)考虑。

但是审图公司审图时,不给通过,提出了以下审查意见:

该场地地面标高差异大,各建筑物的设计地坪标高不一,该报告建议地下水设防和抗浮设计以±0.00标高来设定水位不合理。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jrqytgcs2012-11-26 08:30应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

gougouk2012-11-26 09:21错,全错,你们总工没有仔细看报告?你勘察打孔时间是在旱期还是?你们查看当地历年水位变化?为何提抗浮水位是-3.00m?是拍脑袋?

而且你报告里的地下水也是有问题的,有没有考虑是潜水+承压水的混合水,那样的话就是地下混合水,目前很少有人能在勘察中取到承压水。

这个审图人也不是专业的,他只看到了坑浮水位不统一,没有看到一楼所说的“应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

“地下水设防水位建议采用建筑物的室外地坪±0.00m标高”和“建议本项目地下室永久抗浮设防水位按-3.00m(以设计±0.00m标高为准)考虑。”错!室外地坪

±0.00不是设计±0.00m。好好去研究一下整平高程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

这个场地直接指出一个抗浮水位设防高程就行,不麻烦,直接按50年内最高洪水位来作为抗浮设防水位就OK,假如实在找不到50年内最高洪水位,那么就按水位年幅度变化最大值考虑,假如地下水年幅度变化最大值5m,那么,抗浮水位25m就OK。

上面这份报告回复意见可以是这样的,不能说自己提错了坑浮水位,就直接回复:地下室抗浮水位按高程26.95m考虑。

张磊19822012-11-26 12:18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积水和排泄条件,在考虑雨季水会沿基坑边沿深入基坑周边缝隙导致基坑承受浮托力,不知道上覆结构荷载时多少,如果远大于水的浮托力,永久抗浮水位就不需要提了,仅考虑一个施工期间的临时抗浮问题。由于你这个场地地形起伏很大,是否可以按照地面标高分段提供抗浮水位啊,按照拟建建筑物周边室外设计地面标高或以下多少(地下水年变幅)来提,不知道行不行,呵呵。

南郭先生2012-11-26 15:52

gougouk:错,全错,你们总工没有仔细看报告?你勘察打孔时间是在旱期还是?你们查看当地历年水位变化?为何提抗浮水位是-3.00m?是拍

脑袋?

而且你报告里的地下水也是有问题的,有没有考虑是潜水+承压水的混合水,那样的话就是地下混合水,目前很少有人能在勘察中取到承压水。

这个审图人 .. (2012-11-26 09:21)

多谢宝贵意见,我想按地下室底板标高提抗浮水位呢。不知有没有人这样提的?就场地来说,把附近全部村落都淹没了,地下水位还没有超过地下室底板呢!

南郭先生2012-11-26 16:05 gougouk:错,全错,你们总工没有仔细看报告?你勘察打孔时间是在旱期还是?你们查看当地历年水位变化?为何提抗浮水位是-3.00m?是拍

脑袋?

而且你报告里的地下水也是有问题的,有没有考虑是潜水+承压水的混合水,那样的话就是地下混合水,目前很少有人能在勘察中取到承压水。

这个审图人 .. (2012-11-26 09:21)

针对土老帽的第5条我们讨论一下

“整平后基坑开挖时地下水设防水位”这个我和单位老大讨论过,老大说:这个水位应该提到防暴雨时水位,当下暴雨时积水漫过地表,若填方的土质差,空隙多,水进入的时候容易形成水塘(工程上遇到过,一个水池因为施工水晚上忘记关,第二天起来水池浮起。)。所以这个基坑开挖抗浮设防水位应该考虑周全。

就楼主这个工程实例,说“地下水影响不大”但是没有考虑施工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这种场地最容易形成封闭的水塘,这个有待讨论。

xinxibu7052012-12-05 15:44都是

高手啊

ljq13082012-12-06 14:34标高混乱,表述不清

geminizzy2012-12-09 12:10学习啦,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geminizzy2012-12-09 12:12

土老帽:这样的文字表述看似完美,但实属相当得非专业,而且是完全错误的。不信,楼主你可以回答一下老帽可以反问以下几个问题,请楼主回

答:

1、“场地地势较高?”什么是地势?什么是较高?什么是较低?

2、“根据钻探资料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什么是埋深较大?什么是较小?大于多少算是 .. (2012-11-30 10:46)

哈哈,语言犀利,措辞严谨。专家呀!学习

chinamy2012-12-12 08:51别绕弯子,直接了当用通俗的语言就得了。“本建筑物建设在山坡上,地下建筑结构高出附近居民楼楼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其常年地下水位在地下室低板下n米。根据上述情况本工程地下室不考虑抗浮设计。但必须做好在地下室基坑回填土施工前的施工期降雨排水工作。”

十日十月2012-12-12 15:04

泥土人2012-12-17 11:03版主李总一针见血啊,学习了

老土工2012-12-22 20:00

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和地下室的抗浮水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浮是永久的,施工是临时的,且应该粉两部分写,两者混为一谈,肯定说不。事实上该工程如果不去不全部整平的,那么水文地质条件就不会变化,水位都在地下室底板以下了,就不存在浮力了,也就不需要抗浮了,所以报告可以这样写:“本场第地下水水位在设计地下室底板以下,因此不需考虑抗浮问题”就完啦!但如果场地要继续整平,整平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改变,则应根据改变后的情况综合考虑抗浮水位。

老土工2012-12-22 20:04以上的文字有些错了,看后面的。

老土工2012-12-22 20:05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和地下室的抗浮水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浮是永久的,施工是临时的,且应该分两部分写,两者混为一谈,肯定说不清。事实上该工程如果不需要全部整平的话,那么水文地质条件就不会变化,水位都在地下室底板以下了,就不存在浮力了,也就不需要抗浮了,所以报告可以这样写:“本场第地下水水位在设计地下室底板以下,因此不需考虑抗浮问题”就完啦!但如果场地要继续整平,整平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改变,则应根据改变后的情况综合考虑抗浮水位。

dwl91712012-12-23 15:23 3楼说的有道理。就本案而言,虽然地下水水位低。但场地的平整和开挖,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上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雨季中,填土中的地下水丰富。且基坑在回填时,四周回填土难以压实而不渗水。雨水的入渗而将地下室浮起的案例很多。故本案抗浮水位以规划的室外标高下0.5~1.0米,各幢房屋不尽相同。

詹姆斯成2012-12-26 09:17新人路过学习一下

cy04252012-12-27 14:55分析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liaoyongbin2012-12-29 09:01

sdn0072013-01-03 16:03

我们做技术工作措辞应该严谨,概念上清楚。

地势是工程场地(规范上是不少于1平方公里)范围的高低变化整体趋势,抗浮设计水位是作为结构验算(外墙、基础底板承载力)的一个经济技术性指标,合理的确定该值应考虑地形、地层、区域地下水条件及未来人为影响因素等,是一个预测值。

防渗水位是地下结构防渗设计的一个依据。

haobing20042013-01-03 16:04

首先土老帽还是很专业的。

呵呵,当然希望同行们多发言,但是不能乱发言。

我发点感慨吧,当我做了三年的时候,我觉得勘察设计是那么的简单,当我做到五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当我做到八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只是懂得个皮毛,岩土中每一个问题都很深奥,都不是能够直接回答的,都需要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进行回答,都需要斟酌以后才能回答。

希望大家的回答严禁一些,供大家交流,提高技术。

地下水的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仅仅以北京平原区而言,计算抗浮设防水位时就考虑了很多因素,如现状地下水、近3~5年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官厅水库放水的影响等等因素,采用超越概率的方法,经过数值模拟计算后得到的。

楼主的问题很复杂,当然,勘察报告里表述得比较简单,也比较不专业,希望能够交流各地设防水位的计算方法和经验,共同交流。

yangxuanbo242013-01-03 18:07根据气象资料和观测水位资料,定个水位,再保守一点

zhongchunli2013-01-04 11:13都要有依有据才得,要不站不住脚的,不然就是瞎编了。

gzfuwen2013-01-06 09:27首先看了各位的建议确实尚无法找到一个最终结果。确实,本身有关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不可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取值,国家规范也没有一个明确规定。目前,基本是按各地方规定执行。只是首先可以明确说明的是地质勘察报告给的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值是欠缺严谨的。对于山体建筑而言,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要考虑的周边环境因素、有无场地平整及场地平整后有无改变原环境排水通道等都有很大关系,也与建筑物所在地区有关:是在丰水区(如长江以南地区)还是北方的枯水区等等等等。个人建议若场地平整对原场地排水通道没有比较大的改变的话,从水文气象部门搜集地下水最高水文资料来确定。

lism55882013-01-06 10:34岩土中每一个问题都很深,一般气象资料好找,但部分地区水文资料缺乏。

fyltzhangjun2013-01-06 15:14学习了,从大家交流中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深奥!

is1082013-01-06 22:21我是新人,同求解,大家最好能将工程中抗浮设防的思路讲解下,不胜感激!

基督山伯爵2013-01-07 13:42这个报告很多表述概念不清,前提和结论没有必然联系,有待于加强。

抗浮水位,个人感觉是一个风险评估,我们在开专家讨论会时专门探讨过,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应该收集拟建场地区域水文资料,包括历年最高水位、近三五年最高水位、钻探施工实测水位、地下水变化趋势、幅度、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区域水系及区域水系长远规划的等,由此推断工程在建造和使用期内地下水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水位。

就这个工程来说,场地位于丘陵地带,且位于半山丘,可以不考虑地下水抗浮影响,如果要提也可以参照区域最高水位。

建议好好学习9楼老帽的回复,能全部搞清他的问题,对你提高技术水平会很有帮助。

w716710352013-01-08 10:31

学习九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搞清概念,抗浮水位、设防水位、自然水位,然后是地下水的类型。

抗浮水位应该是历史最高水位吧,只说现在的水位在基础以下就可以不考虑抗浮水位了吗

求知若渴2013-01-08 11:06 dwl9171:3楼说的有道理。就本案而言,虽然地下水水位低。但场地的平整和开挖,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上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雨季中,填土中

的地下水丰富。且基坑在回填时,四周回填土难以压实而不渗水。雨水的入渗而将地下室浮起的案例很多。故本案抗浮水位以规划的室外标高下

0.5~1.0米,各幢房 .. (2012-12-23 15:23)

学习了,继续多有知识性的发言

浅浅风痕2013-01-09 11:50都是高手,多讨论多学习,抗浮本身就是风险投资,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

haobing20042013-01-13 15:40

基督山伯爵:这个报告很多表述概念不清,前提和结论没有必然联系,有待于加强。

抗浮水位,个人感觉是一个风险评估,我们在开专家讨论会时专门探讨过,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应该收集拟建场地区域水文资料,包括历

年最高水位、近三五年最高水位、钻探施工实测水位、地下水变化趋势、幅度 .. (2013-01-07 13:42)

查看完整版本: [--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

-> 综合讨论与精华区 ->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打印本页]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Pages: ( 2 total )

王浩然2013-01-17 16:41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cug_sw:个人觉得如果是下图的情况,可能还是需要考虑抗浮的问题(2012-11-28 19:23)嬀/color]

前辈呀望能多多学习

湖北85282013-01-20 16:59对抗浮水位,也存在疑惑,学习了。

dickyccy2013-01-20 20:53路过学习一下

豪声漾2013-01-22 17:09向您学习,牛人

岩下之议2013-01-23 08:07

因为时间无多,本人很少参入坛子里的讨论,但有时间,对感兴趣的,抑或是自己也常常有疑惑的问题,会给予一定关注。总感觉很多问题比较具体,但讨论常常流于概念,最终没有从中归纳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思路,问题也沉了下去,这样有悖论坛的初衷,也就会丧失坛子的吸力,不利论坛健康持续发展。

还是希望讨论时各抒己见,对不对不重要,通过讨论大家有增长才好,更不要鄙视和教训人。

就本问题,发点愚见:

在抗浮水位问题上,大家观点不一致是普遍现象,规范上给出的按水文观测,多少年的最高水位、水位变幅云云......作为抗浮水位确定方式,具体到一个小小区域,很难做到,那么作为一个岩土工程师,需要深入去分析和参透规范思想,岩土不是精细科学,不是计算科学,判断准确是其根本。

设防水位与抗浮水位是两个慨念,设防水位用于结构抗渗设计;抗浮水位前面有坛友总结的好,“抗浮水位是力的问题”。

个人觉得你这里没必要考虑抗浮,当然前提是你这里工程活动(除你这个场地工程活动以外,临近影响区域的工程活动)不至于根本改变地下水文环境、地下水位变幅也不是太超想象下。很多朋友列举反例,相对地势较高的,地下水位远低于基础底板的,也出现地下室底板开裂,甚至地下室上浮案例,但不若而同的指出,基坑周边回填质量问题。因此我认为,导致问题的产生,不是地下水,而是地表水处理不到位的“脚盆效应”问题。不能因为基坑边回填没重视(有相当多的人,是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质量不行而转移其责任,归到地下水抗浮水位问题上去。当然勘察有必要提醒和强调基坑回填的重要性。

tandaojin2013-01-23 08:50张磊1982: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积水和排泄条件,在考虑雨季水会沿基坑边沿深入基坑周边缝隙导致基坑承受浮托力,不知道上覆结构荷载时多少,

如果远大于水的浮托力,永久抗浮水位就不需要提了,仅考虑一个施工期间的临时抗浮问题。由于你这个场地地形起伏很大,是否可以按照地面标

高分段提供抗浮 .. (2012-11-26 12:18)

fjxmysc339312013-01-24 14:12这个是不是岩土专业啊。考虑水位要不要按最不利???暴雨时雨水不能及时排除时怎么考虑???

futerlhdh2013-01-25 09:02岩下之议:因为时间无多,本人很少参入坛子里的讨论,但有时间,对感兴趣的,抑或是自己也常常有疑惑的问题,会给予一定关注。总感觉

很多问题比较具体,但讨论常常流于概念,最终没有从中归纳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思路,问题也沉了下去,这样有悖论坛的初衷,也就会

.. (2013-01-23 08:07)

该表述简洁易懂!

songhei_05292013-08-08 12:44审图人员错,你提的更错,就不能以正负零来作为抗浮水位

wang4897522013-08-10 15:05

豪声漾:向您学习,牛人 (2013-01-22 17:09)

如果是我,就按周边市政道路标高,或者保守些+0.5~1.0m,不太会再高了。如果发生特大洪水,那也是不可抗力了,至少超过50年一遇了。

kcycy6812014-01-10 19:36

确实,建筑物的抗浮设防水位不好提,需要综合考虑。

gougouk2014-01-15 15:23竟然有人给我加分,也有人说我言语带有攻击,原谅我这一个小小技术员的冲动,也害怕被人指责;

以后会改进,谢谢你们的提醒。

东北2014-01-28 12:02关于审图提出的问题,你可以跟审图人员沟通,听一下审图人员的意见,或与其讨论。

runtaowang2014-05-26 16:39抗浮水位需认真研究,如果能查到历年最高水位,直接提最高水位高程就好了。如果查不到,就要结合现水位高程,分析水位变化幅度,以及建设期内有无影响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预测建筑使用期内的地下水位最高值,以此来提抗浮水位,应是一个高程值。对地形影响不大!

黑山老牛2015-07-14 09:17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以及补给、排泄条件等诸因素,提供抗浮设防水位,并在第 8.6.2 条做了如下规定: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当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 2 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度的最高水位确定。 1 .4 北京标准〈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 BJ01-501-92)在第4 章对地下水做了专门规定,要求建筑地基应确定建筑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及静止地下水位;在第 4.1.2 条规定:城区、近郊区的建筑场地勘察,尚应提供历年最高地下水位和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当缺少长期观测资料时,可根据实地调查的水井水位等资料推测历年最高地下水位;第 4.1.5 条规定;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按历年最高水位设计;对防水要求不严格的地下室或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参照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及勘察时的实测静止水位确定。 1.5 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 B42/242-2003)第11.4.11条的第3 条规定,抗浮设防水位若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历史水位;若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和历史水位记录时,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可采用丰水期最高稳定水位;在第4 条规定: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按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最高水位计算地下水位对地下室的浮力作用;在第6 条规定:地下室在稳定水位作用下所受的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临时高水位下的浮力,在粘性土中适当折减,折减系数由勘察单位提出,在砂土中不折减。 2.中国工程院张在明院士关于地下水作用机理的论述关于地下水的作用机理,张在明院士所著《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 3 一书作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在院士厚厚一本的著作中,摘抄如下内容: 1)真正处于静止状态的地下水是很少的,水在土体中多是流动状态(渗流),渗流是复杂的三维空间课题,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现象在工程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异。 2)土中的孔隙是下水储存的场所,又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由渗流分析引伸出的孔隙水压力分析,是地下水对建筑工程作用分析的基础。 3)历史最高水位、近期最高水位,都不能直接作为抗浮水位提供。要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设计抗浮水位标高,必须要有长期观测资料,了解各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和运动规律,作渗流分析求取地下水对基底的压力,按基底最大压力提供抗浮水位标高。也就是说,正确确定基础底面处地下水的压力,是提供建筑物设计抗浮水位标高的前提。 4)基底的水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水位的高低,还和水的存在形态相关。书中举了2 个例子,例1:按最高水位和近年最高水位确定的浮力分别是 92kPa 和 69kPa,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浮力只有 36 kPa。例2:基底埋深11M,按传统设计方法,抗浮设计水压力是10t/㎡左右,而经过渗流分析得出的基础底水压力只有1t/㎡左右,相差10 倍。说明将水压力按传统静水状态确定的做法,估计过高,造成浪费。 4 5)诚如张院士所述,以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作为抗浮水位标高提供才是科学的,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与水位高低有关,还与水在土体中的连通条件有关。就以现场为例,现在已经挖至 2.85 米,按勘测提供的水位数据那么就有3t/㎡左右的水压力,那么水是很难抽干的,而事实是现在根本没有出现地下水。 6)地下水在土体中的连通(渗透)作用,除了与土体本身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人为的外界因素有关.在施工期间,四周开敞,下雨积水, 雨停抽水,容易造成基底局部或者全部与四周积水连通,地下室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被抬起来,因此施工抗浮是要认真重视的。 7)安徽省芜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日前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06 年~2007 年该市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地下水环境得到了恢复。上世纪50 年代中期,由于对芜湖市东郊湾里一带地下水的开采,到 70 年代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到 1995 年,地下水位月均最高下降值0.93 米~3.03 米,形成了一个呈椭圆形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降落漏斗的面积达70 平方千米,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位为-18.96 米。芜湖市地质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当地政府及安徽省地矿部门的重视,并及时采取了加强监测及管理等措施,逐步关闭部分生产井,减少单井的日开采量,使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根据芜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历年监测数据表明,2006 年~2007 年地下水水 5 位已基本稳定,水位升至 1.61 米,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湾里一带地下水环境得到了恢复。说明芜湖目前的平均水位时1.61 米。根据现场的实际挖土标高已至2.85 米,未见地下水,可见1.61 米的数据符合实际当前的地下水位。 8)上述分析说明,我们单位有理由建议勘察单位根据基底的孔隙水压力,也应该针对现场的土质情况将稳定水位打个折扣提供抗浮水位标高。

jiajialing2015-07-18 17:53抗浮稳定水位标高是岩土工程行业的难点,让谁提都不好提。

weiqing295629532015-11-18 08:56

学习啦!

查看完整版本: [-- 请教论坛的前辈:这个抗浮水位应该怎么提才合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09618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办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办法 发布时间: 2008-9-11 9:07:11 浏览次数: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创作优秀作品,推动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规范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意见,原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变更为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不含工交系统工艺工程),与现有的行业奖一起,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实施。 评选范围包括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等专项工程项目。 第三条评选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坚持标准、科学严谨、优中选优的原则,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二章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第四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分为综合工程和专项工程两个奖项。 第五条综合工程奖项分为:优秀工程勘察、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含民营设计分会评选的“华彩奖”建筑项目、与中国医院协会合作评选的医疗建筑获奖项目)、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优秀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和优秀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项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按获奖名次直接推荐参加“国优”评选。 第六条专项工程奖项分为:岩土工程、人防工程、建筑结构、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按其专业类别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设金钥匙、银钥匙、铜钥匙奖。对有重大技术突破和特殊贡献的专项工程获奖项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直接推荐参加有关“国优”评选。 第七条获奖工程项目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

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定

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定 ——辽宁乾成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勘察、设计工作管理,提高勘察、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制定规定。 二、凡从事勘察设计及生产辅助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勘察、市政工程勘察、实验、检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课题研究,应用软件开发、标准、定型图设计等项目。 三、勘察、设计及生产辅助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勘察、设计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勘察、设计文件成果的复核、校审、审核、批准制度。 四、勘察、设计文件、成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勘察、设计文件、成果必须符合国家、行业的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合同、 委托书及公司制定的各项办法、规定等。 2、勘察、设计文件、成果,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可靠;勘察设计方案论证充分, 计算成果可靠,符合结构安全的要求。 3、勘察、设计、试验、检测、设计文件、报告的深度应满足相应勘察设计阶段的 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办法、合同、委托书的要求。 4、勘察、设计文件、成果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符合安全、适用、经 济、美观的原则。 五、生产任务下达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了解勘察、设计方案、合同、委托书的有关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检修、校正仪器、设备,编制工作计划,按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完成勘察设计任务。 六、公司将根据勘察、设计项目的规模、技术标准、工程难易程度确定承担勘察、设计任务的“设计(项目)总负责人”。 1、大型综合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设“设计总负责人”,由公司任命,应同时具备下 列条件: (1)曾经担任二项以上大型综合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设计(项目)负责人”; (2)有丰富的勘察设计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 (3)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的工程师。 2、一般工程项目,软件应用开发工程可研设“项目负责人”,“设计(项目)负责 人”由设计部主任提名,主管总经理审批。 (1)曾经担任二项以上勘察、设计项目的专业组长; (2)从事专业技术的助理以上工程师担任。必要时,由公司聘任的工程师担任“设计(项目)负责人”;公司聘工程师由公司董事长审批。 3、“专业组长”具有助理工程师资质以上(含助理工程师或相关资质)人员担任。 4、复核人员应具有助理工程师(含助理工程师)以上资质人员担任。 5、具有助理工程师(含助理工程师)或公司总经理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方可在勘 察、设计文件上签名。 6、部校审人员的资质应与复核人员资质同级或高一级、公司审核人员应具有工程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1、勘测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测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2、为了保证勘测质量,做好审查工作,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测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本办法。 3、本办法指出的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测内容,不能替代勘测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本勘测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测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初设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设计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设计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勘测验收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测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测机构、勘测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测工作量、可研批复及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总体设计思路、路线方案、各专业工程方案拟定及设计原则、有关附件、问题与建议等内容。设计单位测设部门的自检报告应作为勘测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审阅勘测报告、听取勘测设计单位汇报,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分组查阅勘测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可以提出专项验收申请,验收单位也可以要求组织专项验收。 8、未进行初测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初测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全面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勘测组织安排 1、勘测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充足,各专业外业投入人月数足够,满足设计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的工作量。 2、各专业完成的外业测量或调查工作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资料收集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3、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质量检验的定义及基本职能

一、检验的泄义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査、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左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立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左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泄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泄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 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讣质量管理和全而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 质量检验是全而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而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I 占1。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虽: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淸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泄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坏右,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 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龙于企业所有部门,苴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 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而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火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岀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宦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左的质量标准。(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泄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屋产品决定是

公路设计新理念

公路设计新理念 “六个坚持,六个树立”是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理论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发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鼓励采用灵活设计(“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和“设计创作”手段,达到“安全至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质量第一”、“系统最优”目的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是“用户第一,行者为本”。行者为本,安全至上。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国外规律证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来说,认识不同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相应制定和采用安全的公路设计策略尤为重要。 交通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们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普遍地看,只要精心设计施工,工程实体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证;而公路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相对隐性,目前在控制上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考察影响运行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保证运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

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同时作好规范驾驶员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安全组织管理、形成高效的紧急救护系统等诸多方面。从公路设计角度,则应重点消除公路本身引起的使用安全问题,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容错措施,不得已时再考虑采用“被动”的防护措施。 在“主动”工程措施中,改进 线形设计对提高行车安全最有效, 优良的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 本,其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在现阶 段条件下,进行运行车速安全检验 和优化长陡纵坡设计是改进线形 的有效方法;“驾驶员的过错不应 以生命为代价”,宽容和人性化的 路侧净区可降低交通事故概率、减轻事故损失,设计中结合具体条件,通过缓坡、暗排、摒弃护栏等手段,提供适度路侧净区,在有些路段不但经济,而且更加安全;以护栏为代表的安保工程实质是一种被动性抵挡措施,是挽救司乘人员生命的底限(如临崖路段等),从特定角度来看,一旦安保工程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交通事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出现,同时不当的安保工程自身也可能成为造成事故的原因,因此,安保工程的设置应充分论证,避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2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自然界具有载体、调节、生产和信息四重功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要做到保护环境,要做到公路与自然相和谐,不但要学习自然和生态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公路建设行为限制在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许可的范围之内,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还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信息功能和审美价值,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 自然界存在不同“势”的 走向和延续。山脉以其固有走 势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曲折流 淌不止,不同的植物群落层峦 叠出、绵延无尽。维护自然界 “势”的延续,要求公路建设 应尽可能避免切割自然界势的 走向和延续,把握“不破坏是 最大的保护”原则,保持自然 景观的完整性,降低公路建设 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 稳定性的影响,减小对原生生 态环境的破坏。 公路景观以动态景观为 主。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车辆 在移动,包括地形、地物、不同种群地表植被等在内的公路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公路外部环境的形态、质地和色彩都在不断变化。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要求公路自身线形的变化,结构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的变化,绿化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充分配合这种外部环境的

(完整版)公路投标勘察设计方案

勘察设计方案 (一)、项目理解、总体设计思路 1.1项目理解 本项目为筠连县大雪山镇至高坎乡公路改建6.9公里;筠芭路水源至芭茅坡段改建11公里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 本项目为筠连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勘察设计。包括路线、桥涵、路基、路面、路线交叉、及沿线设施所有配套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1.2总体设计思路 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目前毛路已经形成。我们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注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地域性的和谐统一,在项目勘察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设施自身安全和道路使用者运营安全,路线设计应力求平纵线形的连续、均匀和流程。 尊重自然,树立“不破坏时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设计中“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的设计理念。 (二)、项目勘察设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措施 2.1项目特点 (1)、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方面: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公路上的资金投入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公路建设等级低下,公路中有一半都是属于沙石路面,甚至泥土路面,导致全天通行的能力是特别弱;第二是在抗灾方面,整体的能力都比较的弱,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所以在资金上非常的紧张,涵挡等配套设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就相当的弱。 (2)、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公路因为长时间没有维修,造成了公路的通行不是特别顺畅,所以很容易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并且在农村基本上都没有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公路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总结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总结 厦蓉高速贵州境水口(桂黔界)至都匀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的16横--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厦蓉高速”)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贵州省规划的“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路线全长,桥隧长度约占路线全长的% 桥梁总长米/40座(全幅,下同),其中:特大桥米/6座、大中桥米/34座;隧道总长米/14座(双洞,下同),其中特长、长隧道米/6 座,中、短隧道米/7座,连拱隧道米/1座。本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任务重、地形、地质复杂、工期紧、造价高、受业主干扰较大等特点。xx年年3月1日,我院设计人员进驻工地,全面开展勘察设计工作;3月5找范文就来日我院收到业主通知,路线走廊带调整,南线方案变为北线方案,致使我院48公里(82%的路段受影响,项目组克服地形图不到位,测图范围不够等不利因素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加班加点,克服困难,5月中旬完成初步设计外业,6月底完成初步设计文件。此期间,根据业主要求,补充三都立交的方案研究、终点路线方案研究和初步设计;7月进行设计方案、概算优化工作;9月4日至5日通过初步设计省内预审,并根据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修编,XX年1月通过交通部审查。8月10日,放 线人员进场,9月6日,各专业设计人员全部进驻工地,施工图外业工作全面展开。xx年年9月10日至xx年年11月13日,项目组完成施工图的同时,会同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咨询单位、总体

单位,对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方案进行优化,增设了三都互通式立 交;根据业主要求,11月我院全面修编了初步设计文件。XX年年 10月30日,本合同段施工图定测工作结束。XX年年11月2日至5 日,我院总工办赴现场进行了外业验收。XX年年12月19日?22日,贵州省交通厅、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对本项目施工图进行了定测外业进行了预验收,XX年3月29日至4月1日,贵州省交通厅、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对本项目施工图进行了施工图外业验收,4月30日完成施工图设计。厦蓉高速第5合同段为省外项目,项目困 难、规模大、技术难度大、路途遥远、成本高、变化大,我院历时15个月完成了本项目设计工作,现就项目的特点、完成过程,总结体会如下:一、加强总体设计与协调,有利于勘测设计的进度和质 量本项目由4家土建单位和2家交通工程单位共同承担。贵州省院作为总体单位在项目的进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的较为详细的总体设计原则,为了便于全线设计标准统一、大力推行标准化工作,总体单位主持完成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在4家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了完成了桥梁、隧道、路基路面排水等通用图。编制完善通用图有助于加强技术交流,吸取兄弟单位的优点,提高自身设计水平。本项目通用图编制进度不一致,部分单位承担的任务不能按期交付,严重地制约各家单位工作开展,本项目桥梁通寻范文上用图XX年1月份才完成,严重影响了施工图的开展和进度。通用图的编制工作,能有力保证项目设计进度、设计质量。这些工作,应该在初步设计阶段内 业阶段应该完成,对于提高设计质量、 进度、确保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的协调统一有重要意义。在项目的实施

2018年勘察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勘察设计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5月

目录 一、设计公司多为改制而来,资质筑起业绩增长护城河 (7) 1、我国设计公司多为改制而来,形成国企和民营两大阵营 (9) 2、综合资质打破行业壁垒,筑起业绩增长护城河 (10) 二、总承包模式促转型发展,政策指标利好护航业绩增长 (14) 1、纵向延伸产业链促提质增长,多项政策孕育市场空间 (14) 2、行业投资比重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有望迎来业绩增长高峰 (16) 3、产业链条完善或促设计资费提升,先导指标到位预示设计业务高增 (18) (1)总承包模式有望促进设计资费的提高 (18) (2)基建设计:十三五交运规划叠加政府换届选举,投资意愿增强助设计需求增长 (20) (3)房建设计:土地征用及购置面积增速回暖,带动设计业务收入增长 (22) (4)化建设计:油价上涨促下游企业盈利改善,化工行业投产扩张利好化建设计24 三、对标国际,我国企业营收盈利、全领域一体化、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均有差距 (27) 1、营收盈利规模 (27) 2、全领域一体化服务 (28) 3、国际化布局 (30) 四、行业营收净利增速均有所提升,传统四项业务占比下降 (31) 1、行业营收增速触底回升,传统四项业务占比下降 (31) 2、行业利润增速恢复,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33) 3、四项业务合同完成额增速回升,工程承包在其中占比逐年提高 (34) 4、行业营运资本周转较快,现金流状况良好 (35)

五、兼并收购加速行业整合,一带一路促国际业务增长 (36) 1、行业壁垒:资质、专业人才、技术与市场壁垒 (36) 2、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一二线城市实力强,央企领跑、民企 发展迅猛 (37) (1)行业集中度低且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37) (2)一二线城市勘察设计实力较强,三四线以下较弱 (39) (3)央企继续领跑,民企迅速发展 (40) (4)上市促进业务规模扩张,净资产增长率较快增长 (40) 3、行业发展趋势:拓展EPC+PPP业务、海外业务或成新增长点、兼并收购步 伐加快、借互联网探索新兴模式 (41) (1)积极拓展EPC、PPP业务,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41) (2)乘一带一路东风,国际业务成为新兴增长点 (41) (3)借力资本加快兼并收购步伐,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42) (4)平台化思维提速,借互联网探索新兴模式 (46) 六、兼收并蓄,国内龙头企业加速成长 (46) 1、苏交科:多元并购加速产业布局,业务协同强化竞争力 (46) (1)公司上市后收入、归母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47) (2)苏交科多业务均衡发展,环保、检测业务成新增长极 (47) (3)市场开拓能力强,业务走向全国 (48) 2、中设集团:布局全产业链,业务拓展全国 (48) (1)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上市后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规模实现较快增长49 (2)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业务范围广阔 (50) 3、华建集团:并购完善产业布局,响应号召大力推进工程承包 (50)

质量检验的定义及基本职能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 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6-03-29T11:51:49.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罗洪浪 [导读] 河源市鸿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越来越高。 河源市鸿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现今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着重对公路路线的勘察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勘察;创新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发展,为优化公路线形,大幅度地缩短线路长度,降低路线标高,改善和通过不良地质的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1新的设计理念 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自然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的选线理念,遵循对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强力度的恢复”的原则。充分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和地区差异性,应坚持 “经济、和谐、安全、环保舒适、自然”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素质设计人员的环保景观设计意识,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减少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协调,将公路建设成自然之路、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2公路设计中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公路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人的价值。因此设计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更多地从道路使用者以及受道路影响的人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路线选线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设计出能给人以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线形,让人觉得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服务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特色构思,突出功能,凸现服务。服务区的位置至关重要,视线应开阔,以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为佳。服务区的污水及油污应设置分离地,净化后方可排入沟槽与河流。服务区的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自然特点和当地人文进行创意,外形独特,风格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公路设计中应最大程度地节约有限的资源,坚持保护生态的平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适应自然的原则。 3公路勘察设计应遵循公路与自然的融合统一 公路选线应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大限度地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对公路所经区域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并充分抓好落实。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及民情,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民族特色,应将公路与村寨融合为一体,反映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采取有效措施,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公路路树采用当地树种、花草,品种应与周围树种和花草相一致,不求统一,不求高度一致,不求线形直顺,以自然为原则,只求与自然相融合。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原有地物地貌。对受公路切割的土地水系有完整系统的恢复设计,结合取土、弃土对沿线两侧土地进行必要的土地整治和环境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实施的痕迹。充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设计中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避免高填深挖,采取随弯就势的设计原则,对旧路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和设计中被废弃的旧路,改变其使用功能(设置停车带、错车道或休息庭等),使之与自然环境能和谐统一,提升自然的效果,做到人文景观相协调。公路的特点是线长、点多、面广,沿线有名胜古迹、参天大树,名贵树种及造型美观有价值的树木以及国家保护的树种与河流、支流、旅游风景区等,选线时应尽量绕避,无法绕避的应采取移植与保护措施,体现自然美。 4公路勘察设计中设计创新的体现 4.1路线设计 (1)公路路线线长、点多、面广,难免要穿过地质不良路段和山体滑坡及岩溶地质发育路段。在线形设计中必须充分加强前期工作的调查力度,对路线所经过路段进行地质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以避免公路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还要有“动”的理念,需要架设桥梁和设计隧道来绕开困难路段,同时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创造景观需要用连续手法实现,这种连续可以通过形态、质地和色彩的渐进来完成。 (2)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3)路线方案选择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应选择有利于自然环境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案,选择纵坡平缓、线形均衡和行车安全的方案,选择少占耕地、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 (4)路线景观设计的关键是景观环保选线和路线平纵指标的掌握,应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查。 4.2排水设计 (1)挖方段将明排水沟变为暗沟在路基挖方路段及低填路段,将常规的明排水沟更新为暗排水沟,在暗沟顶部设置浅形的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的土质圆弧汇水区,汇集雨水进入暗沟,再通过暗沟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与自然的融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痕迹。 (2)对地形比较平坦路段,汇水量不大的路段,路基边沟设置为浅碟形排水沟,以集中路面雨水,排入涵洞、沟渠与河流中。(3)对于用地困难路段或地形比较陡峻路段,将排水沟设置为城市排水沟的形式,将排水沟设置在行车道的范围内,既节约了土地,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集水井可以根据具体的汇水面积大小设置,困难路段内相应增设横向排水涵洞,将雨水排至路基外。 4.3边坡设计 公路边坡设计的理念应紧密结合自然、地貌和当地植被,因地制宜,相互交融。边坡坡率设计应根据水文、周边环境灵活采用不同坡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题调研报告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专题调研报告 前言 根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年下半年工作安排,协会从 月份开始围绕三个重点课题开展了全行业调研工作:一是贯彻节能减排,推进技术创新;二是发挥评优引导作用,推动技术进步,确保质量安全;三是企业结构调整,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自律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此次专题调研工作,受到了各有关勘察设计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充分重视和积极配合,截止 年 月 日,协会共收到各单位报送的调研报告 份,调查表 份。 协会秘书处在王素卿理事长亲自率领下,组织协会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近 人,组成三个专题调研组分别赴北京、上海、沈阳、武汉、郑州、西安等地,以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与 余家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听取了勘察设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本次调研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相互配合的研讨活动,取得了摸清行业基本状况,明确重点诉求,完善工作思路,提出发展目标,制定措施办法,促进行业发展的预期效果。经过对本次调研成果的汇总和整理,形成本报告。 一、行业发展情况 从调研总的情况看,在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阶段,勘察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发挥了先导作用,保证了庞大的投资得以落实,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伴随着工程设计技术的逐渐成熟,设计企业不仅在国内设计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而且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并带动了中国的机电出口、材料出口、劳务出口,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和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前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中,工程设计作为节能减排和产品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对工程建设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近十年来,在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勘察设计行业高速发展,勘察设计企业获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已拥有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模板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 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09月01日星期六下午 06:17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一、 三检制: 所谓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 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经过自我检验, 使生产者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 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 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互检主要有: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 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这种检验不但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 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成批地出现废品, 而已有利于搞好班组团结, 加强工人之间良好的群体关系。 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 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 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 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 都比生产工人熟练, 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 检验结果比较靠, 检验效率也比较高; 其次, 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 定额又同奖金挂钩, 因此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 有时, 操作者的情绪也有影响。 应当指出, 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把质量体系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作为企业中一种重要的质量保证模式, 对质量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二、签名制: 签名制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和出厂, 每完成一道工序, 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 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 责任者都应该在相关记录文件上签名, 以示负责。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 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套工序, 检验者签名, 表示该工序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为保存, 以便以后参考。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附件5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细则 一、申报范围 1、已获得国家或地方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获得设计评价或运行评价)的民用建筑(含住宅)。 2、申报单位必须是所申报项目的建筑设计单位。 3、中外设计单位在国内合作完成的项目,可参加评选。但必须是国内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双方或中方完成的初步设计项目。 4、由我国设计单位承担的国外设计项目,须获得我国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获得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当地国家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方可参加评选。 5、各省级、部级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获奖项目的推荐工作,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复核。 二、申报条件 1、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及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原则,实事求是,技术先进,符合工程设计标准及规范。 2、设计必须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优先采用

被动式设计策略,选用与当地气候、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宜的绿色技术与产品,技术集成性和创新性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3、设计内外空间尺度恰当,环境景观自然融合,绿色建筑技术策略与建筑艺术实现有机结合,造型新颖、美观,具有创新性。 4、鼓励原创,不以工程的规模、性质论高低。 5、同一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总项目和子项目不能重复参加优秀绿色建筑设计奖的评选。 三、申报材料 1、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表。 2、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评选项目推荐表。 3、工程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总体绿色设计目标、关键绿色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主要技术要求与成效,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与建筑设计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比等。 4、建设项目立项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 5、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年以上,并须提交竣工验收备案表、消防验收、环保、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文件复印件。 6、获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复印件。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范本

关于设计招标文件范本的说明 法律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达到勘察设计招标规模的,应当公开招标。 建筑物的外观、功能和造价,主要取决于设计方案的优劣,公共项目的设计招标更受到公众的强烈关注。招标首要目的是提高设计水平,通过竞争方式寻求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技术实力和创作灵感缺一不可。投标人越多,竞争越激烈,成果越丰富,方案越合理,效果越满意。 违反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的招标投标活动,不会取得任何效果,只会成为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公平是所有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设计招标活动能否最大限度地为投标人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关键在于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既有口碑甚佳的,也有声明狼藉的。如果招标结果变得很容易“预测”、越来越缺乏神秘感,幕后交易屡屡得手,招标投标将失去意义,最终导致集体沉沦。经验告诉我们,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行为和非法交易行径,只是暂时未暴露而已。 制订设计招标文件范本的宗旨,是建立一套打击造假不公、幕后操纵的有效机制,使招标结果更有公信力。 一、招标文件范本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招标文件范本适用公开招标活动,设计招标文件范本与其他招标文件区别如下: 1、招标文件范本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可以有效降低违法违规风险,加快招标进程。其他招标文件难以兼顾招标投标和行业管理政策法规的要求。 2、招标文件范本尽量兼顾招标投标活动各方的利益,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规则,达到合理平衡状态。其他招标文件常因某种目的、某些需要而随意改变规则,破坏平衡。 3、招标文件范本吸取全市设计公开招标活动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改和更新,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其他招标文件难免考虑欠周全,甚至重蹈覆辙,产生矛盾、招惹麻烦。 4、招标文件范本统一格式、统一规则、统一发布,方便各方当事人下载、编制、审查、阅读和理解。其他招标文件自订规则,五花八门,千差万别,难免造成偏差失误。 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采用最新公布的版本。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