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乃至几万倍方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依据分化程度、化学组成可分为3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能通过滤过器,无典型的细胞结构,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寄生于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如病毒、阮粒。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但两种核酸不同时存在。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形成的拟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射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具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中具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

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具有致病作用的生物称为病原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目的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11世纪时,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荷兰人列文虎克于1676年用自制的能放大266倍的显微镜检查了污水、齿垢、粪便等,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57年首先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于1864年建立了巴氏消毒法,防止酒类腐败变质,即至今仍沿用于酒类和奶类消毒的方法。巴斯德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自此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德国学者郭霍,他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和染色体技术使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成为可能,并先后确定了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巴斯德与郭霍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第一个发现了病毒即烟草花叶病毒,随后许多对人类和动物植物致病的病毒相继被发现。

1929年英国人弗来明发现了青霉素,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次大革命。

寄生虫是指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外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物。

截至2007年已完成测序的微生物有303种,正测序有505种,其中病原菌占42%。

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

1、医学蠕虫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软体,借肌肉伸缩蠕动。160种,重要20-30种,如蛔虫、钩虫、血吸虫和绦虫。

2、医学原虫单细胞真核动物,具有独立和完整的生理功能。40种,主要有溶组织阿米巴、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阴道毛滴虫。

3、医学节肢动物或称医学昆虫主要有蚊、蝇、虱、蚤、螨、蜱等。

WHO防治的十大热病中,除了麻风病、结核和登革热分别由麻风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和登革热病毒引起外,其余7种均为寄生虫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解放初期,我国把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于1958年已得到全面有效控制;1994年全国已基本消灭了丝虫病。

免疫(immunity)一词是借用拉丁文学immunis演变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瘟疫。

免疫系指机体的抗感染防御能力。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分子生物学简介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从分子水平研究作为生命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重点研究下述领域: (1)蛋白质(包括酶)的结构和功能。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 (3)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调控的分子基础。 (5)生物进化。 分子生物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结构分析及高分子化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 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 这种做法就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长期以来都是科研的重点,惟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本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虽然有些已进入了微观领域,但总的来说,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是亚细胞这些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50年代中期,随着沃森和克里克揭示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到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顾名思义,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也为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基因工程就是分子生物学的工程应用。现在基因工程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完全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而且有证据表明,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

病原微生物复习100题教程文件

病原微生物复习100 题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一、100多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1.下述微生物除了哪种以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 A 病毒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支原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 真菌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3.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厘米 B 毫米 C 微米 D 毫微米 E 微微米 4. 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厘米 B 毫米 C 微米 D 毫微米 E 微微米 5. 关于细菌革兰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标本涂片固定 B 结晶紫初染 C 碘液媒染 D 盐酸酒精脱色 E 稀释复红复染 6.关于抗酸染色,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石碳酸复红染色 B 盐酸酒精脱色 C 碱性美兰染色 D 结核杆菌染成红色 E 非抗酸杆菌染成红色 7.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下述哪项错误? A 伤寒—肥达反应 B 风湿病—抗“O”试验 C 斑疹伤寒—外斐氏反应 D 类风湿—冷凝集试验 E 梅毒—胶乳凝集试验 8. 关于细菌对氧的需要分类,下述哪项错误? A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 B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 C 专性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D 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 E 微需氧菌—霍乱弧菌 9.青霉素杀菌机理是: A 破坏细胞膜 B 破坏肽聚糖 C 抑制肽聚糖合成 D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 抑制的DNA 合成 10.细菌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 芽胞 B 鞭毛 C 荚膜 D 核蛋白体 E 中介体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 B 二分裂 C 有性孢子生殖 D 无性孢子生殖 E 复制 12.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减数期 D 稳定期 E 衰退期 13.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无菌 C 防腐 D 灭菌 E 杀菌 14.抗毒素血清等被细菌污染处理方法是: A 滤过除菌 B γ射线照射 C 低热灭菌 D 间歇灭菌 E 环氧乙烷 15.下列消毒灭菌法,哪种是错误的? A 金属器械一漂白粉 B 排泄物一漂白粉 C 饮水一氯气 D 含糖培养基一间歇灭菌 E 人和动物血清一滤过除菌 16.细菌以接合方式转移基因是通过: A 细胞壁接触 B 细胞膜融合 C 鞭毛 D 性菌毛 E 普通菌毛 17.下述哪项对外毒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蛋白质 B 细胞壁成分 C 不耐热 D 毒性强 E 受甲醛作用可失去毒性 1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脂多糖 C 鞭毛蛋白 D 核蛋白 E 脂蛋白 19.下列细菌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是? A 链球菌 B 结核分枝杆菌 C 白喉杆菌 D 葡萄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20.霍乱弧菌的感染途径是: A 呼吸道感染 B 消化道感染 C 创伤感染 D 接触感染 E 多途径感染 21.结核杆菌感染途径是: A 呼吸道感染 B 消化道感染 C 创伤感染 D 接触感染 E 多途径感染 22.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 A 溶血毒素 B 血浆凝固酶 C 肠毒素 D 菌毛 E 表皮剥脱毒素 23.下述除哪项外,均为致病性葡萄球菌最重要的鉴定 依据? A 金黄色色素 B 血平板上溶血 C 凝固酶阳性 D 耐热核酸酶 E 发酵菊糖 24.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毒素性疾病? A 肉毒中毒 B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C 假膜性肠炎 D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E 食物中毒 25.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链球菌在组织内扩散有关? A 链激酶 B 血浆凝固酶 C 链球菌DNA 酶 D 链道酶 E 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 26.关于脑膜炎奈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标本取材后应立即冷藏 B 瘀斑涂片镜检有诊断意义 C 分离培养用巧克力色培养基 D 初次培养需5~10%CO2 E 标本可采取瘀斑穿刺液 27.休克、败症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心血培养发现有革兰阳性矛头状双球菌生长,该菌可能是: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脑膜炎奈氏菌 C 痢疾杆菌 D 肺炎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28.疑似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在血平板培养基上长出带α溶血环的灰色小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链球菌,该菌可能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肺炎链球菌 E 肠球菌 29.单位发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在餐具和厨房炊具中没培养出肠道致病菌,但在炊事人员的手上查出了化脓感染灶。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空肠弯曲菌 D 肠炎沙门菌 E 鼠伤寒沙门菌 30.26岁女性发热39℃,咳嗽铁锈色痰,X 光检查右肺上叶有大片阴影,胸腔有少量积液。临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请问致病的微生物为何? A 嗜肺军团菌 B 肺炎球菌 C 肺炎杆菌 D 肺炎支原体 E 肺炎衣原体 31.某新生儿出生被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下述哪种为常见的致病菌? A 流感杆菌 B 肺炎球菌 C 脑膜炎球菌 D B 群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32.12岁男儿以发热为主诉来院,既往确诊为轻度心瓣膜病。一个月前拔牙,二周前开始发热,血培养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请问常见的致病菌为何? A 甲型链球菌 B 乙型链球菌 C B 群链球菌 D D 群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3.24岁妇女和她的丈夫在饭店吃饭5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其中呕吐为甚。该症状可能和下列哪种细菌有关? A 产气荚膜杆菌 B 肉毒杆菌 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D 伤寒沙门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34.20岁青年扁桃腺摘除后,发烧,体温 37.5~39C0间,分离培养有带溶血环的小菌落生成,诊断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心内膜炎。该菌来自何处? A 皮肤 B 结肠 C 鼻咽腔 D 尿道 E 眼结膜 35. 引起猩红热为 A A 群溶血型链球菌 B B 群溶血型链球菌 C D 群溶血型链球菌 D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6. 引起风湿热为 A A 群溶血型链球菌 B B 群溶血型链球菌 C D 群溶血型链球菌 D 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E 变异链球菌 37.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是: A 0152 B O157 C O158 D O159 E O164 38.检查哪种细菌指数可判断水、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志贺菌属 D 沙门菌属 E 大肠菌群 39.下述哪种疾病不做血培养? 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 钩端螺旋体病 C 副伤寒 D 细菌性痢疾 E 布氏菌病 40. 患者张某,发烧第五日,疑似伤寒病,为确诊应做下述哪项检查为宜? A 便培养 B 尿培养 C 胆汁培养 D 血培养 E 肥达反应 41. 张×,疑是注射过伤寒,甲型副伤寒疫苗,这次因发烧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氏反应,入院后第四天结果如下:TH 1:80 TO 1:80 TA 、TB 、TC 1:40, 入院后第十二天结果如下:TH 、TO 1:320 TA 、TB 、TC 1:40 ,应作何种诊断 ? A 患伤寒 B 患甲型副伤寒 C 患乙型副伤寒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回忆反应 42. 患者张某,发烧第15日,疑似伤寒病,为确诊应做下述哪项检查为宜? A 便培养 B 尿培养 C 胆汁培养 D 血培养 E 肥达反应 43.患者王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为T01:40、TH1:160、TA 、TB 、TC 均为1:40以下,十天后复查TO 、TH 、TA 、TB 、TC 均为1:40以下,请问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乙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4.患者周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TO1:80,TH 、TA 、TB 、TC 均为1:40,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5. 患者冯某,发烧一周,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TO1:80、TH1:80、TA1:80、TB1:40、TC1:40,十天后复查TO1:320,TH1:40,TA1:320,TB 、TC 均1:40以下,请问下述哪项解释为宜? A 患伤寒病 B 患副伤寒甲 C 患副伤寒乙 D 沙门菌早期感染 E 非特异回忆反应 46. 3岁男儿在幼儿园进食后,出现严重腹痛、血便和肾功衰竭。同时进食儿童也有数人出现相同的症状,诊断出血性结肠炎。下述哪项为常见的病原菌? A O 139霍乱弧菌 B O 15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D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47.腹泻患者便培养,可疑菌落镜检革兰阴性中等大杆菌,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只产酸,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扩散生长,该菌可能是: A 大肠杆菌 B 痢疾杆菌 C 伤寒沙门菌 D 肠炎沙门菌 E 鼠伤寒沙门菌 48.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致病因素有霍乱肠毒素 B 有菌毛使细菌吸附到小肠粘膜表面 C 细菌可侵入到细胞内繁殖 D 主要症状为腹泻 E 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49.1992年以后主要流行霍乱弧菌血清群是: A 古典生物型 B EL Tor 生物型 C O139 D 0138 E 02 50.下述除哪项外,均能产生肠毒素? A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B 霍乱弧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痢疾志贺菌 51.某单位发生了症状以呕吐腹泻为水样便的食物中毒,防疫医生在调查后认定为“与吃新鲜小海米拌凉菜”有关,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肠炎沙门氏菌 C 鼠伤寒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 空肠弯曲菌 52.关于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作用,下述哪项是错的? A α毒素—卵磷脂酶 B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C κ毒素—胶原蛋白酶 D γ毒素—皮肤坏死 E 肠毒素—腹泻 53.肠道正常菌群中属于无芽胞厌氧菌的是: A 大肠杆菌 B 破伤风梭菌 C 绿脓假单胞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脆弱类杆菌 54.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 A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B 坏死性口腔炎 C 肺脓肿 D 子宫内膜炎 E 败血症 55. 女患者左下腹部有痉挛性疼痛,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的结扎手术,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得20ml 带血,恶臭的脓性液体。厌氧培养得革兰阴性杆菌。请问该菌是下述哪一项? A 大肠杆菌 B 肺炎克氏菌 C 变形杆菌 D 绿脓假单胞菌 E 脆弱类杆菌 56. 异染颗粒是哪种细菌染色特性? A 鼠疫杆菌 B 结核分枝杆菌 C 炭疽芽胞杆菌 D 麻疯分枝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57.某校发生了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食物中毒,防疫医生发现并确定是切猪肉时生熟不分,造成食物污染而发生的,并依据该致病菌在污染的食品、粪便中每克含有十万个以上菌,确定了诊断,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氏菌 C 空肠弯曲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 肉毒杆菌 58. 卡介苗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株,它的变异指的是: A 菌落变异 B 形态变异 C 结构变异 D 毒力变异 E 耐药性变异 59.下述哪种微生物感染是有菌免疫? A 白喉棒状杆菌 B 痢疾志贺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百日咳杆菌 E 伤寒沙门菌 60. 2月前感到疲劳,食欲减少,体重减轻,发烧咳嗽,喀痰带血丝。取标本涂片用齐-尼二氏染色法染色镜下见到染成红色细长弯曲有长枝的杆菌。该细菌是何种细菌? A 炭疽芽胞杆菌 B 肺炎克氏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流感嗜血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61.成人临床怀疑患肺结核病,在下列处置中,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A 痰浓缩集菌涂片抗酸染色 B 做结核菌素试验 C 胸部X 光摄影 D 痰结核杆菌培养 E 接种豚鼠做动物试验 62.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及脓样物质中,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 A 异染颗粒 B 质粒 C 硫磺样颗粒 D 包涵体 E Dane 颗粒 63.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热形特点是 A 波浪热 B 回归热 C 稽留热 D 弛张热 E 间日热 64.皮肤出现中央发黑呈痈样化脓灶,分泌物革兰染色镜检发现革兰阳性竹节状大杆菌,菌体中央带有芽胞,且有荚膜。该病原菌是: A 大肠杆菌 B 变形杆菌 C 布氏杆菌 D 炭疽芽胞杆菌 E 鼠疫杆菌 65. 幽门螺杆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A 过氧化氢酶 B 氧化酶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使用概述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使 刘吉平 liujip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2967971.html, 用概述 生 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 科,它将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物学,以获取、加工、存储、分类、检索与分析生物大分子的信息,从而理解这些信息的生物学意义。 生 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公共数据,生物信息学软件主要功能 1.2.提示、指导、替代实验操作,利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所得的结论设计下一阶段的实验 3.实验数据的自动化管理 4.寻找、预测新基因及其结构、功能 5.蛋白质高级结构及功能预测(三维建模,目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 生 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功能1. 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公共数据,加快研究进度,缩短科研时间 ?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子进化树构建,结构信息分析,包括基元(Motif)、酶切点、重复片断、碱基组成和分布、开放阅读框(ORF ),蛋白编码区(CDS )及外显子预测、RNA 二级结构预测、DNA 片段的拼接; ?蛋白: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构信息分析(包括Motif ,限制酶切点,内部重复序列的查找,氨基酸残基组成及其亲水性及疏水性分析),等电点及二级结构预测等等; ?本地序列与公共序列的联接,成果扩大。 生 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Antheprot 5.0 Dot Plot 点阵图 Dot plot 点阵图能够揭示多个局部相似性的复杂关系 生 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2、神经生物学 名词解释总结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01. nerve impulse(神经冲动) 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一个个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02. axoplastic transport(轴浆运输) 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流动,进行性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03. synapse(突触) 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04.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5.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06. after discharge(后放) 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 07. non-directed synaptic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出后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与其相应的膜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第三节神经递质与受体 08.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09.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第四节神经反射 10. nonconditioned reflex(非条件反射) 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先天就具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1. 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射)

病原微生物

1,影响血培养阳性分离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培养的阳性率,而标本采集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血的时间、部位、容量(采血量)、标本运送、采血的频率(血培养套数)、皮肤定植菌污染,因此严格掌握每种因素都能提高血液培养的阳性率。【采集血培养的最佳方案: ①采血时间: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进行采集,对已应用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也应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因为此时血液中抗菌药物的浓度最低。 对间歇性寒战或高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②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③采血量:自动化仪器要求成人采血量是8~10ml/瓶,儿童1~5ml/瓶。手工配制培养基要求血液与肉汤之比以1:5~1:10为宜,以稀释血液中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当发生菌血症时,通常成人血液中含有的菌量小于1cfu/ml,而儿童血液中的菌量常超过100cfu/ml,所以婴幼儿、儿童采血量少于5ml时,不会影响培养的阳性率。 ④标本运送: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室温保存,切勿冷藏或孵育。 ⑤血培养套数:疑似菌血症患者应在身体不同部位同时采集至少2~3套血培养(1套包括1个需氧瓶和1个厌氧瓶),即“双瓶双侧”。对于成年患者,只采集一瓶血培养是不允许的,因为一瓶血培养标本的培养结果很难解释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多套血培养有助于区分污染菌和提高阳性检出率。在采血后的2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血培养,因为第1天采集的2~3套血培养标本,若有菌生长,治疗后的2至5天内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重复抽血会浪费资源。只有怀疑为持续性菌血症:如心内膜炎、导管相关脓毒症时,才要有间隔地(1~24H)几次采血检测、捕捉、指导治疗。 ⑥排除皮肤定植菌污染引起的血培养假阳性 严格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执行三步法: (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以上。 (2)、1%~2%碘酊作用60秒或10%聚维酮碘60~90秒,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3)、对碘过敏者,用70%酒精消毒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4)不允许在消毒后按压静脉,除非戴有手套。 (5)采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2,下呼吸道感染合格标本的特点是什么?为何要进行痰标本涂片的细胞学筛选? 合格的痰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细胞学筛选的原因:来自下呼吸道的合格标本应该含脓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唾液污染的标本则来自颊粘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 3,尿培养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多数药物通过尿液排泄,因此无论何种采集方法均应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 ②尽量采集晨尿,使尿液在膀胱内潴留一夜或至少4h以上。 ③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尿标本放置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因此,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

生物信息学概论

2013/5/23
生物信息学概论
2013-5
提纲
1. 发展简史 2. 主要研究领域 3. 软件和工具
1. 发展简史
1946年 1946 年
美国生产出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1

2013/5/23
1. 发展简史
1955年 1955 年
Frederick Sanger determined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insulin in 1955 and earned him his first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in 1958.
1. 发展简史
1965年 1965 年
The first 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 contained sequence information on 65 proteins.
Dr. Margaret Oakley Dayhoff (1925-1983) was a pioneer in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beginning with her PhD thesis project in 1948. Her work was multi-disciplinary, and used her knowledge of chemistry, mathematics, bi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to develop an entirely new field. She is credited today as a founder of the field of Bioinformatics.
1. 发展简史
1965年 1965 年
First use of molecular sequences for evolutionary studie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volution
Zuckerkandl, E. and Pauling, L. (1965). "Molecules as documents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8(2): 357.
2

华师大神经生物学笔记: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以神经元为例) 一、神经元的形态 有1011个神经元,数量巨大,形态各异,但大多数神经元具有某些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胞体 神经元树突 突起 轴突 ●胞体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其次也分布于神经节和感觉器官内; ●突起除部分分布于脑和脊髓外,还组成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遍布全身各处。

(一)树突 (p23) 1、树突形态:粗短,由主干发出若干分枝。 分枝表面细刺状突起为棘,参与构成突触, 分枝与棘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 2、树突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 细胞体。 (二)轴突 (p23) 1、轴突形态:单个,细长, 轴突内有神经原纤维而无尼氏体。细胞体发出轴突的圆锥形部分称轴丘。 2、 轴突功能:将兴奋传离细胞体。 3、终扣(突触小体) 轴突末端反复分支,称终树支,其末端膨大称为终扣,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接触,也可伸入器官组织内,形成效应器。 4、轴浆运输 轴浆在胞体与轴突之间存在着双向流动,称为轴浆流动,顺向流在轴浆流动中占主要的。 轴浆运输起着物质运输作用,对于神经纤维实现其功能以及再生都有密切关系。 轴浆运输的可能机制 囊泡滚动学说

二、神经元的结构 (一)胞体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1、细胞核 神经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神经介质的功能 转录翻译 DNA mRNA 蛋白质 以上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被称为中心法则。 2、细胞质 细胞质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尚含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Nissl`s body)P23 形态:块状或粒状的嗜碱性物质(为碱性苯胺类染料着色)。 构成: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分布:胞体与树突。 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 神经原纤维 形态:镀银法显示为细丝状结构,交织成网。 构成:由集合成束的微丝和微管构成。 功能:尚不十分明确,除起支架作用外,可能与轴浆中蛋白质、神经递质和离子运输有关。 3、细胞膜 (1)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复习思考题 一、名解(36个) 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半抗原:指只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体。 4)抗体: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5)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类物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具有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和肿瘤消长等多种生物效应。 6)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在某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及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等复杂功能。 7)HLA: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其编码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 8)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9)超敏反应:当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10)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11)人工主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抗原来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病毒的能力。 12)人工被动免疫:给患者输入合适的免疫活性细胞或免疫活性因子,以弥补其免疫功能的损伤和缺陷。 13)肥达试验: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14)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15)抗“O”试验:抗“O”试验是用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O” 抗体,如血清中抗“O”抗体超过400U既有诊断意义。 16)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合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17)溶原性细菌: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8)毒血症: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能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能进入血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毒性症状。 19)败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肿大等.如鼠疫耶氏菌、炭疽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败血症。 20)HBsAg: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球形结构有三种成份,从内到外分别为;核心抗原、E抗原、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是人体受该病毒感染的标志,

生物信息学概论复习题

生物信息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合成生物学 2.蛋白质组学 3.相似性,同一性,同源性 4.直系同源基因,旁系同源基因 5.序列比对 6.生物信息学 7.多序列比对 8.打分矩阵 9.蛋白质同源建模 10.分子钟 11.虚拟细胞 12.蛋白质结构比对 13.EST 14.contig 15.unigene 16.Entrez 17.一级数据库 18.二级数据库 19.系统发育 20.BLAST 21.外类群 22.有根树 23.系统生物学 24.比较蛋白质组学 二、简述题: 1.常用的序列比对软件有哪些?

2.序列比对有哪些用途? 3.蛋白质结构比对? 4.系统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差异和联系? 5.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6.GO数据库的内容及用途? 7.KEGG数据库的内容及用途? 8.蛋白质组与基因组的差别? 9.蛋白质组的研究内容? 10.列举分离鉴定蛋白质技术有哪些? 11.基因组外显子的组成特征有哪些? 12.NCBI Blast程序有哪些子程序?有何区别? 13.蛋白质数据库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14.列举可以通过NCBI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设计引物要遵循哪些原则? 16.知道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后,如何进行各级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7.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步骤是什么? 18.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如何定义? 19.蛋白质组的特点? 20.双向电泳及其工作原理? 21.构建系统树的主要方法? 22.主要的生物信息数据库有哪些? 三、论述题 1.构建进化树有几种方法?如何选择? 2.第二代测序技术与第一代测序技术相比有什么异同?优势是什么? 3.什么EST序列?得到EST数据后,如何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一)概述: 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 探针。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 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 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 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目前斑点杂交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较普及的应用。该技术可用来分析待测核酸片段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序列,同时还可半定量反映样品中的模板含量。其原理包括将提取的核酸片段变性后转移并固定于支持膜上,通过预杂交以除去非特异位点,然后以标记探针进行杂交。标记物有多种,以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而以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的探针杂交后,需加入对应的酶标记物(如亲和素、地高辛抗体),再经过显色反应后,利用光密度扫描仪进行量化检测。本方法特异性可靠,但灵敏度偏低,而且操作复杂,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4、分支链DNA(bDNA)技术 近几年,bDNA作为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HBV、HCV和HIV等的研究。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磷酸化的捕获探针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依次加入待测核酸和悬挂有多个支链的信号探针进行杂交,每个支链DNA都结合有放大信号的分子(如碱性磷酸酶),最后通过利用化学发光检测核酸的含量。bDNA技术是目前核酸直接量化检测技术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

病原微生物题库(带答案)

临床 免疫学1~10章 30% 细菌11~23章 40% 病毒24~33章 30% 护理 免疫学1~10章 25% 细菌11~23章 45% 病毒24~33章 30%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一.选择题 1. 首先使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是(A ) A.琴纳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李斯特 E.柯霍 2.机体免疫应答过高可导致(D ) A.严重感染 B.免疫耐受 C.肿瘤发生 D.超敏反应 E.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结果是(B ) A.易发生超敏反应 B.易发生肿瘤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疫耐受 4.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属于哪种免疫功能(B ) A.免疫防御 B.免疫稳定 C.免疫监视 D.免疫损伤 E.都不是 5.免疫功能对机体是(C ) A.是有害的 B.是有利的 C.具有两重性 D.是无害的 E.既是有利的又有害 二.填空题 1.免疫的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2.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将引起 ________。(反复感染) 三.名词解释 1.免疫防御::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抵抗病原微生物人侵,清除侵入的病原 体及其他异物,以保护机体免受外来异物侵害的功能。 四.问答题

1.简述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第二章抗原 一.选择题 1.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 ) A.抗原决定簇 B.一定的化学组成 C.一定的物理性质 D.分子量大 E.复杂稳定的结构 2.决定抗原免疫性的首要条件是(C ) A.大分子 B.结构复杂 C.异物性 D.表位多 E. 一定的化学组成 3.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D ) A.共同抗原 B.半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表位 E. 自身抗原 4.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是( D ) A.半抗原 B.佐剂 C.小分子物质 D.完全抗原 E. 简单大分子物质 5.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C ) A.类脂 B.明胶 C.外毒素 D.多糖 E.内毒素 6.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 B ) A.皮下 B.皮内 C.腹腔 D.静脉 E.口服 二.填空题 1.TD -Ag 中文含义是, TI-Ag 中文含义是。 (.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 2.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性和性,而半抗原只具有性, 而无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交叉反应:抗原(抗体)除与相应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它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一.选择题 1.机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 Ig 是(A ) A.IgM B.IgG C.IgA D.IgE E. IgD 2. 极易与肥大细胞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B ) E. IgM 3.在黏膜表面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抗体是(C ) E. IgD

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

分子生物学 结构分子生物学部分 绪论 ①总述:进化论、细胞学说、生化遗传学、DNA的发现 ②分子生物学:定义、研究内容(四方面) ③发展史:里程碑 ④三个相关学科: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 ⑤中心法则:经典、现代 ⅠDNA ①结构:碱基比率、配对规则、种数(4n)、0.34nm的应用(碱基对M/2x,长度0.34×M/2x) ?三类DNA(ABZ):结构、形成、特点及Z-DNA的作用 ?质粒超螺旋:正负超螺旋定义、转化、意义、计算、主要以负超螺旋存在 ?其它:0.34nm的计算、※DNA稳定因素(PO43-)与Tm、Z-DNA不稳 ②性质 ?复性:五条件、机制(Cot曲线)、三个吸光度 ?修饰:甲基化(ACG) ?变性:DNA碱性全变性、90O C以上全变性增色37%、增色效应(Tm) ?水解:酸(PH<1,=4,甲基化DNA酸水解用处);碱(RNA PH:13,11,DNA去碱基易)酶(内切、外切) ?DNA稳定因素:对应核苷酸的P同电相斥、Na+、Tm ?分子伴侣:作用、分类(热休克蛋白、伴侣素)、作用机理(四条) Ⅱ tRNA ①形成:转录成三类,3‘去尾,5’斩头,化学修饰成稀有碱基(I、ψ) ②二级结构:四个臂(受体臂、反密码子臂、D臂、TψC臂),多余臂(2类), tRNA长度决定因素(D臂、多余臂) ③三级结构:特点、二三级氢键、两个双螺旋、转折处()、两端点() 受体臂与反密码子臂距离远及原因 ④功能:转运氨基酸(受体臂3‘-CCA)、解读密码子(反密码子臂) ⑤种类:tRNAi/tRNAe(起始/延伸),同工tRNA(定义)tRNA性质由反密码子决定 Ⅲ核糖体 ①核糖体的细胞学知识:见细胞生物学 ②三个位点:A、P、E作用 ③原核30S小亚基上16SrRNA反SD序列:结构(3ˊ富含嘧啶区GAUCACCUCCUUA)、作用 Ⅳ mRNA ①真原核比较:帽、尾、单多顺反子、起始密码子个数原核有三个起始密码子 (AUG>GUG>UUG)、T1/2、原核特有SD序列 ②真核mRNA三类帽:0、1、2类定义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 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 (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 (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离子通道:(2课时) (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 (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 (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 (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 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 (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 4.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