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红楼梦_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_红楼梦_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_红楼梦_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_红楼梦_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2008年第9期No.9,2008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 I ANG SOC I AL SC I ENCES

2008年9月

Sep.,2008

《红楼梦》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 曹诣珍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因果关系的规定,“意外”的制造,“悬念”

的强化,阐述了情感讲述语词在《红楼梦》情节设置中承担的功能。意在说明:作为一种修辞

手段,情感讲述语词对于促成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情节的紧凑精练,以及跌宕起伏、引人入

胜,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 《红楼梦》 情节 情感 语词 讲述

作者曹诣珍,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绍兴 312000)

“情感讲述语词”是指以讲述的手法来表现情感状态的语词,如“悲伤”、“欢喜”、“忧愁”等等,而主要与“哭”、“笑”、“骂”等展示性的情感语词相区分。现代小说多有删减情感讲述语词的倾向,美国学者韦恩?布斯(Booth,W.C.)在《小说修辞学》中曾经较为详尽地谈到这一点。他举例说:乔伊斯在《青年艺术家画像》的中间修改稿中,“一开始写到:‘斯蒂芬愤怒地把匙子插进蛋壳’,作家考虑了一下,把‘愤怒地’划掉了。为什么?显然作家拒绝让自然、纯净的事物———在这句话中是身体的动作———说明自己。”①现代小说的这一倾向,与它们往往不再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漫长的时间段与广阔的空间面,而是处理极为短暂的时间有关。然而在古典叙事文学作品中,大多是讲述一个民族或一个家族的漫长的历史,及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生这样的时间画卷,这就要求大部分情感的表述必须直接、精练、紧凑和决断,从而能与情节的跌宕起伏、纵横开阖自然地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前提下,情感讲述语词的运用无疑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体现在《红楼梦》中,主要表现为这些语词对情节的因果关系的规定,以及“意外”的制造和“悬念”的强化,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情节之链。

一、因果的规定

小说情节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因果关系的具备,较早明确提出这一点的是英国学者佛斯特(Forster,E.M.)。他在《小说面面观》中写道:“我们对故事下的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在情节中时间顺序仍然保有,但已为因果关系所掩盖。”②佛斯特以因果关系的有无来判分“情节”与“故事”,其论点及论证是否适当,不少学者提出质疑。不过,情节必须包含因果联系,这一点已经为广大学者所认可,即便是“在现代长篇小说中,尽管情节的逻辑进展经常被打乱,但逻辑性依然是行之有效的。”③而本文尤其感兴趣的是,在佛斯特所举的情节例子“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中,用以规定因果关系的正是一个情感讲述语词“伤心”。这完全可能只是信手拈来的巧合,却也足以说明,在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中,情感讲述语词是多么自然地承担着规定情节因果关系的职能。这在《红楼梦》中,主要有如下体现: 11情感讲述语词规定着情节发生的原因

801

 浙江社会科学

2008年第9期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

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

与了宝玉。④

其中的因果联系显然是

:

通过几个情感讲述语词的运用,简洁明了地交待了袭人成为宝玉侍婢的原因:既是因为贾母溺爱宝玉,也是因为袭人深得贾母的喜爱。

21情感讲述语词交待情节的结果如第十七~十八回: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悽恻哀痛。……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记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其因果关系则是:

秦钟之死→(宝玉)“悽恻哀痛”-“思慕感悼”-“无可如何”“悲莫悲兮生别离”,在这里,“悽恻哀痛”等语词的运用,将秦钟之死带给宝玉的悲伤而又无奈的情感,交待得侵肌入骨,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31情感讲述语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是前一事件的“果”,也是后一事件的“因”例如第二十九回,黛玉从清虚观回来后中了暑,宝玉不放心,不时来问候,黛玉怕他有个好歹,催促他去看戏。

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林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其因果关系显然是

:

宝玉心中的“大不受用”和“烦恼”既是已发生的事件———张道士提亲和黛玉催促其去看戏———的结果,又是他接下去对黛玉大动肝火的原因。这一类型的“因”与“果”的反复累积,往往也就是情节的步步展开、层层推进,直至高潮迭起,最后告一段落。如《红楼梦》三十三回,开篇即写宝玉因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茫然”信步,不料和贾政撞了个满怀,贾政问他话也无所回复。贾政原本“无气”的,见宝玉应对不似往日,于是“生了三分气”。及忠顺府长史来向宝玉索讨琪官,贾政不禁“又惊又气”。及知宝玉确实和琪官有瓜葛,顿时“气的目瞪口歪”、“盛怒”。送完长史后,又从贾环处得知有丫鬟投井,不禁“惊疑”;及被告知是宝玉淫辱母婢所致,终于“气的面如金纸”,对宝玉大加笞挞。虽然王夫人赶来劝阻,却更是“火上浇油一般”,……终因贾母的斥责呵骂而“又急又痛”,最后“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因”与“果”层层叠加,叙写出贾政这座“火山”由最初的平静到酝酿到爆发到最终熄灭的全过程,其中多由情感讲述语词贯穿衔接,才能如此一气呵成。

《红楼梦》里这类情感讲述语词对情节的因果关系的规定,大多相当明晰,能够一目了然。但有时候也会比较隐晦,需要细心领略才能发现它们的不可或缺与合理性。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写士隐在梦中见一僧一道大谈因果,最后走入太虚环境。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甚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在这里,作者用“可喜”一词明确讲述士隐对女儿的喜爱之情。作这样细致的交待,在情节上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士隐从梦中惊醒,“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他本是有“宿慧”之人,此时若静心回想,或许还能忆起些许,有所颖悟。但是作者并不准备让他就此“跳出火坑”,于是安排他看到英莲,对女儿的喜爱之情使他马上转移了注意力,将所梦之事完全抛在脑后,继续沉沦于“热闹”红尘

9

01

曹诣珍:《红楼梦》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之中。其中的因果关系微妙细腻,若不交待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不足以使整个情节浑然天成。这显示出作者对人情心态的精准把握,同时寓含深义:“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对儿孙的天伦深情同样是俗世一大诱惑。

类似这样比较微妙的因果关系,倘若文本的改订者不能细心领会,就有可能导致妄改。第四十九回中,贾母疼爱宝琴过逾众人,湘云借琥珀暗讽黛玉必定心中着恼,宝钗连忙辨明:“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还疼呢,那里还恼?”

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

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

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

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

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

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

倍。”

此处宝玉“闷闷不乐”,乃在情理之中:他与黛玉自小“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五回);自宝钗来后虽然为“金玉之论”时有口角,但是在相互试探、磨合的过程中更是将彼此视为唯一之知己。如今宝玉见黛玉与宝钗“更比别人好十倍”,原本只属于二人的亲密被打开了缺口,自己“反落了单”(四十九回),心中一时的失落可想而知。虽然在理智上,宝玉肯定很乐于见黛玉与宝钗交好,但是在情感上,“闷闷不乐”却更是一种深层心理的直觉反应。而程甲本的改订者似乎并不能领略这一层意思,大概是认为此处这一词不符合因果逻辑,因此改作“甚是不解”,虽于情理无悖,但是在情感的包容性与联想性上,都已经差得远了。

从情感讲述语词规定情节的因果关系的角度,还能探讨一下程甲本第一回所增添的顽石与神瑛侍者曾为一体这一情节的合理性。在脂本系统中,顽石与神瑛侍者本无干系,而是通过一僧一道,顽石的化身“美玉”才得以依附在神瑛侍者身上,共同下到凡间,成为“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从而在神瑛侍者———贾宝玉———通灵宝玉———石头之间,形成了一种忽分忽合,若即若离,似是而非,虚虚实实的微妙关系。但是在程甲本中,却添了一段石头“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被警幻仙子名为神瑛侍者的情节。这一增添是否合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者们也多有论述。但是,仅从所运用的情感讲述语词的因果逻辑看,程甲本显然已经造成了无法自圆的矛盾:故事开篇就交待,娲皇补天,只剩一块顽石未用,弃于青埂峰下,谁知此石经锻炼以后,通了灵性。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

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

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庚辰本)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正当嗟悼

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程甲本)寥寥几语,交待了这块顽石通灵之后的情感状态是“怨”、“愧”和“悲”、“悼”,并且是“日夜”如此。两个本子在用词上虽有出入,但是语义无差。而既然是“日夜悲号惭愧”或“日夜悲哀”,又怎么可能会有程甲本所说的“逍遥自在”、四处游玩,从而被警幻仙子名为神瑛侍者呢?其中的龃龉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且如此一改,大大削弱了原先苍茫深沉的悲凉意蕴。而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大观园中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石头又有一番自叹:

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

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

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

言自己被携入红尘之前,在青埂峰下始终是“凄凉寂寞”,与第一回中的“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显然是相互呼应、深合逻辑的。

从《红楼梦》可以看出,在这样一部时空跨越大开大阖,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变迁迅速的长篇小说中,倘若没有情感讲述语词的运用,情节的因果关系是难以被理划得如此简洁、清晰和到位的。《红楼梦》本就是善谈“因”“果”之作,讲的是一个“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故事,“情”是这个因果链上的中心点和转折点,相应的,在具体文本的叙述中,情感讲述语词其实也往往承担着这样的职能。

二、“意外”的制造

在对情节因果关系的规定中,情感讲述语词

011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扮演的往往是推动情节“水涨船高”的触发力量,同时引领读者的心理态势与之奔腾俱进,或快或慢,或张或弛。但是,如果情节之流不涨反跌,则肯定会对读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落差,使读者出乎于意料之外,从而引发惊异、新奇之感。艾布拉姆斯(Abra m s,M.H.)以为:随着情节的展开,“如果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叫作意外(sur p rise)。”⑤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者肯定也是擅长制造这种“意外”的。相关手段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通过讲述性语词直接揭示出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诱使读者追随人物处于一定的期待或错觉之中,而之后的情节发展又打破了这些期待或错觉,从而形成“意外”。这在《红楼梦》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11化解式。指人物本来处于激烈的情感状态中,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这种激情被出人意料地化解掉了。例如第四回,写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原来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

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

此处用“大怒”一词,不禁要让读者以为贾雨村虽然曾因“贪酷”被革职,但终究是天良未泯、容不得草菅人命之事,真真正正地要有一番作为了。不料情节发展下去全然不是如此:门子的一个眼色就让他“疑怪”,停了发签;“护官符”的出现更使得他在矫揉造作了一番后,最终“胡乱判断了此案”,并且“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极尽徇情枉法、溜须拍马之能事。读者最初的期待完全落了空,因此蒙府本脂评指出:“偏能用反跌法。”所谓“反跌”,也就是“意外”。

又如,第十回中,金荣的母亲将金荣在学堂里被秦钟欺负的事,告诉了小姑子璜大奶奶。

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一时怒从心

上起,说道:“这秦钟小崽子是贾门的亲戚,

难道荣儿不是贾门的亲戚?人都别特势利

了,……”

璜大奶奶一怒之下,也不听嫂子的劝,马上叫车去宁府,准备找秦钟的姐姐秦氏理论。蒙府本脂评因此不禁调侃曰:“何等气派,何等声势,有射石饮羽之力,动天摇地,如项羽暗咤。”———此时读者之心恐怕也是跃跃欲试,准备一睹仰人鼻息者如何向贵家亲戚兴师问罪———谁知璜大奶奶到了宁府见了尤氏,却兴致索然了,“也未敢气高”,殷殷勤勤叙寒温、说闲话。待得从尤氏那儿得知秦氏染病,并且正为学堂的事气恼时,顿时“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终因贾珍尤氏又待的很好,“反转怒为喜”……一团烈烈盛气就这样被轻轻巧巧地化解于无形,令人意外之余,又不禁“为趋炎附势,仰人鼻息者一叹”⑥。

21背离式。指人物本来处于良好、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但是随后的情节发展其实是背离、违反了这种情感。如第五回,写尤氏请贾母、王夫人等过宁府赏花。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

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

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

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贾母素知

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

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

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秦氏请贾母“放心”,贾母也认为秦氏是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由她安置宝玉,自是安稳。不料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读者却发现正是这个令贾母“放心”、“得意”的秦氏,将宝玉安置在了自己“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的绮房之中,引领他来到了太虚幻境,最终堕入了情欲声色的“迷津”,背离封建世家的期望越来越远。越是让老祖宗“得意”之人,却越是“擅风情,秉月貌”,“是败家的根本”,这样的情感背离,其实是预示着世家大族必然倾颓的趋势。

再如,第四十三回至四十四回,凤姐生日在即,贾母高兴,学小家子凑分子,并让一切都交由尤氏打点,“越性叫凤丫头别操一点心,受用一日才算。”及至凤姐生日那天,书中又写道:“原来贾母说今日不比往日,定要叫凤姐痛乐一日。”只是越想彻底地“受用”、“痛乐”,却越不能够。极欢乐时突然“变生不测”,凤姐撞见贾琏与鲍二家的幽会。尽管经过大肆泼闹,以贾琏赔罪告终,但是凤姐受到的打击不可谓不重。作者制造这样的“意外”,不但为情节生奇,也揭示出“乐极生悲,

111

曹诣珍:《红楼梦》情感讲述语词的情节功能

自然之理”⑦。

归纳起来,《红楼梦》中,作者运用情感讲述语词来制造“意外”,其模式大致为“欲写××,偏先写××”:欲写贾雨村徇情,偏先写他大怒准备主持正义;欲写璜大奶奶气馁,偏先写她气盛;欲写秦氏悖礼,偏先写她为老祖宗所得意;欲写凤姐泼醋,偏先写她痛快享乐……。往往在情感与情节的落差之中,暗含对人物的嘲讽和讥刺,寓“物极必反”、“登高必跌重”的道理。

三、“悬念”的强化

小说情节的“意外”的制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读者与人物的共同激情。现代艺术心理学认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我和奥赛罗一起体验他的痛苦、嫉妒、和磨难,或者在麦克佩斯看到班科的鬼魂时和他一起体验他的恐惧,那么,这就是共同激情”。共同激情的存在,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追随人物的情感反应,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形成一定的期待或错觉,从而使作者有机会制造“意外”。不过,除“共同激情”外,艺术作品在我们身上还会引发另一种激情:“如果在苔丝德蒙娜还没有领悟到危险临头的时候,我为她担惊受怕,这就是观众自己的激情,必须把这种激情和共同激情区分开来。”⑧自我激情使读者在欣赏小说的过程中,其情感活动往往不与小说人物的情感同步发展,而是逆向的,或者说是失衡的。读者有时已经感到作品人物危机四伏,而人物自己却如履平地;读者为作品人物担忧,而人物自身并不担忧。这种情感的失衡是叙事文学的魅力之一,它将会强化作品的“悬念”,也就是读者“对于将会发生何事,尤其是对那些我们已经注入怜悯之心的人物命运的一种焦虑的不确定感”⑨。《红楼梦》中,部分情感讲述语词的作用就不仅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同样还有助于强化这样的悬念。这主要表现为如下形式:

其一,未觉悟者的心灵蒙蔽将会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焦虑

例如,第一回写士隐在梦中欲请一僧一道“大开痴顽”,以免沉沦之苦,但是醒来后却将所梦之事忘了大半,正陪女儿玩耍时,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及到他

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

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

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

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

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

……

对于书中人物甄士隐而言,之前的梦就只是一个梦,忘了就忘了,因此他会对癞僧的疯话“不耐烦”;但是对于读者而言,甄士隐的梦却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并不会随着人物的遗忘而遗忘,所以能够马上领会此时出现的癞僧跛道正是士隐梦中的一僧一道,他们的言行看似疯癫,其实是要指点士隐脱离迷津。但是士隐却全不领情,反而满心“不耐烦”。读者难免会为他焦虑,担心他失去这样一个彻悟的契机,将会承受尘世的巨大磨难。

同样,第二回中写贾雨村偶然看到“智通寺”前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认为这两句“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

想着走入时,看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

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

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

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感知作者在这里安排老僧这一人物形象别有寓意,显然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而作品人物贾雨村虽然看出那幅对联不寻常,但是见了老僧却是“不在意”、“不耐烦”,没有深究就离开了,不免令人遗憾。因此甲戌本眉批曰:“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无论是甄士隐还是贾雨村的“不耐烦”、“不在意”,都属于未觉悟者的心灵蒙蔽。作者明确讲述这些,不仅是为表现人物内心,也是要引发读者对他们的未知命运的焦虑,强化情节的悬念。

其二,被设计者对于自身境遇的浑然不觉,同样会令读者担忧

这在《红楼梦》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第十二回。贾瑞对凤姐心存淫念,凤姐立意“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因此假意殷勤,暗地布局。而贾瑞浑然不知,见凤姐同意他进去请安就“喜出望外”,夸他几句便“喜的抓耳挠腮”,觉得凤姐的话是“撞在心坎儿上”,及至得知凤姐愿与他幽会,更是“喜之不尽”……作为作品

211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人物的贾瑞并不深知凤姐的为人,但是读者却已经从之前的情节中大致了解了凤姐的利害手段,并且知道她正“毒设相思局”。因此,这些语词越是清晰地讲述出贾瑞的欣喜,读者就难免越是担心他的可悲命运。

同样,第六十八回,写凤姐趁贾琏出门之际,一番花言巧语将尤二姐骗入了大观园。

那尤二姐得了这个所在,又见园中姊妹

各各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其所矣。尤二姐将凤姐认作知己,但是读者却清楚她已经落入了凤姐的圈套,等待她的将是极为悲惨的命运。因此,越是写她“安心乐业”,越能引起读者的担忧和怜悯。

其三,当人物处于误会之中,而读者又明了这一切其实是个误会之时,二者的情感自然也会“失衡”,导致悬念。如第二十六回,黛玉因宝玉以《西厢》之词出言调笑,不免着恼;但当宝玉被贾政唤走,又不禁忧虑,因此打听到他回来后便去怡红院探视。然而院门已关,只得以手扣门。不料晴雯拒不开门,并且说是宝玉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正没

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

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

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

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越想越伤感

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

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读者已经从叙述者之前的交待中清楚地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晴雯不愿开门并非宝玉的意思,而是因为正和碧痕拌了嘴,没好气,迁怒于人;况且她也没听出是黛玉的声音。但是作品人物黛玉并不了解这一切,还误以为是宝玉为了早起的事恼她。读者与人物并不处在对等的情境之中,情感难免会“失衡”。而人物越是纠缠于误会之中,越是气恼、伤感、悲戚,就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感叹。

要之,情感讲述语词由于自身的鲜明性,在明确揭示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往往也能够激化其与读者的“自我激情”间的失衡,从而强化情节的“悬念”,使读者对事件的下一步发展,尤其是已经引起他怜悯的人物命运的焦虑感更加强烈。这是“一种混杂着痛感的快感”⑩。而正如金圣叹所说:“吾尝言读书之乐,第一乐于替人担忧。” λ?这样的悬念,也正是叙事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结 语

《红楼梦》写尽人间“离合悲欢”,其作为情节外显线索的“离合”,与作为内隐线索的“悲欢”,二者是紧密结合、交互推进的。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的一大特点在于重视直接、丰富地表现情节的内隐线索。1903年麦仲华(璱斋)就曾引西洋小说理论来批评中国小说:“英国大文豪佐治宾哈威云:‘小说之程度愈高,则写内面之事情愈多,写外面之生活愈少,故观其书中两者分量之比例,而书之价值可得而定矣。’可谓知言。持此以料拣中国小说,则惟《红楼梦》得其一二耳,余皆不足语于是也。” λω说的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描写人物奔腾跳跃、厮杀呐喊的外在行为为主,着重于情节的“外显线索”的表现。至《金瓶梅》,开始重视以“人情”取胜的经纬纠结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但终究还较粗糙。直至《红楼梦》,才真正将笔触伸入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细微地探索心理变化和情感流程的轨迹。而这种探索又并非是孤立的,同时还与变迁迅速的情节的“外在线索”结合在一起。因此,简净、明快而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讲述语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部分现代小说刻意避免这类语词,力求将所有的情感都外化为行动、言语等“客观对应物”,就不得不以整体情节的因果逻辑的隐晦、时空的缩减、细节的充斥等等为代价。这固然是一种特色,一种创新,却往往也正是其缺憾所在。现代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在这方面已经走向极端。或许已经应该回过头去,重新向《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寻求借鉴。

注释:

①[美]韦恩?布斯著,付礼军译:《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103页。

②[英]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70页。

③[美]理查德?泰勒著,黎风等译:《理解文学要素———它的形式、技巧、文化习规》,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

④本文的《红楼梦》正文据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

311

2008年第9期No.9,2008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 I ANG SOC I AL SC I ENCES

2008年9月

Sep.,2008

民营企业家的应对方式与

自我和谐研究3

□ 陈传锋 贺豪振

内容提要 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12位民营企业家的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⑴民营企业家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很少使用自责应对;⑵民营企业家的自我灵活性较高,其自我不和谐主要表现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上,亦即对自我经验的不合理期望;⑶应对方式对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解决问题应对可以显著地预测民营企业家的自我经验和谐以及自我灵活性。研究认为,改善民营企业家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其自我心理和谐。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应对方式 自我和谐

作者陈传锋,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副主编;(浙江 315211) 贺豪振,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浙江 315211)

1 引言

Rogers①认为,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Folk man和Lazanis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②;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良好而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精神健康、促进个体自我和谐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竞争社会背景下,关于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研究引起了广

3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社会阶层群体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07CGSH004Z)研究成果。

印的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⑤⑨[美]M.H.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⑥靖藏本眉批。

⑦庚辰本四十四回双行夹批。

⑧[前苏]列?谢?维戈茨基著,周新译:《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

⑩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λ?[清]金圣叹著,曹方人、周锡山标点:《金圣叹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评语,第78页。

λω《小说丛话》,《新小说》1903年第1卷第7期。

责任编辑 尹 之

ABSTRACTS

Keywords:W ang Zengqi’s Novels,Ethical L ife,O riginal State

On the Functi on of the E m oti on W ords for Telli n g i n D ream

of the Red Cham ber to Con struct Plots(108)

Cao Yizhen(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312000)

Abstract:A s a kind of rhet orical method,the e moti on words for telling are i m portant t o construct p l ots of novels.To p r ove that point,the paper p r ovides a syste matic investigati on of these words of D rea m of the Red Cha mber,including three typ ical as pects:the setting of relati on bet w een cause and effect,the making of read2 ers’sur p rise,and the intensifying of readers’inv olve ment in the novel.

Keywords:D rea m of the Red Cha mber,Pl ots,E moti on,Words,Telling

Research on Pr i va te En trepreneur’s Cop i n g Styles and Self Con sistency and Congruence(114) Chen Chuanfeng,He Haozhen(Center of Psychol ogical Research,N ingbo University N ingbo315211) Abstract:The questi onnaire was used t o exp l ore p rivate entrep reneur’s cop ing styles and consistence and congruence and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m in a sa mp le of112p rivate entrep reneu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first,the cop ing styles that p rivate enter p risers use often are that of s olving p r oble m and l ooking f or sup2 port.Second,Private entrep reneur are higher self-flexible.Ho wever,they are l ower consistent in self experi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2981185.html,st,the cop ing styles can p redict p rivate entrep reneur’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ignificantly.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it could p r omote entrep reneur’self consistence and congruence t o i m p r ove their cop2 ing styles.

Keywords:Private Entrep reneur,Cop ing Styles,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Rel a ti on sh i p between E m oti ona l I n telli gence,Acade m i c Ach i eve m en t and

M en t a l Hea lth for H i gh Professi ona l College Studen ts(119)

Zhang J ianrong,Chen Shu ting,He X ianchen,Chen D ingw an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Hangzhou310053)

Abstract:Objective:T 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 moti onal intelligence(E I)and its relati onshi p with acade m ic achie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for high p r ofessi onal college students.Methods:750 s ophomores were selected t o finish the E I S and CHQ-12questi onnaire fr om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 ogy and Zhejiang I nstitute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 by random sa m2 p ling.Results:1)The score of E I of high p r ofessi onal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mean score,there’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on E I.2)E I had a little influence on acade m ic achieve ment,there was signifi2 cant difference a mong different acade m ic achieve ment gr oup s on managing self e moti ons subscale and managing others’e moti ons subscale.3)The E I of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level gr oup 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words:H igh Pr ofessi onal College Students,E moti onal I ntelligence,Acade m ic Achieve ment,Mental Health

《红楼梦》主要情节的故事梗概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 《红楼梦》主要情节的故事梗概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清埂峰下的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颗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的眼泪还他。小说中的宝玉为石 (神瑛侍者)黛玉为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前世的姻缘。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因不尊重上级被革职,后再林如海家当家教,后偶遇冷子兴,说道宁荣两府,宁国公死后把官位给贾代化,后因长子贾敷死去传给贾敬因他无心理政传给贾珍,贾珍的儿子与秦可卿生一子叫贾蓉荣国公把官位传给贾代善其与贾母生三子贾敏与林如海结婚生一女林黛玉贾在黛玉有时就死了,长子赦后来接了官位有子贾琏他与王熙凤生了巧姐,次子贾政因皇帝念贾家有功令外赐他一官位他的长子贾珠不到二十就死了留有一子贾兰,二女儿贾元春因生于大年初一而得名,因贤孝才德入宫当士女三子贾宝玉一出生嘴里就有一宝玉而得名。 林黛玉进贾府 因黛玉之母贾敏过世,黛玉又无兄弟姐妹,贾母便接其来荣国府住,黛玉便随着贾雨村离开了父亲林如海。这日,黛玉到了荣国府,见识了贾府的繁华奢侈。随后见了贾母,二人抱头痛哭了一番。贾母又引黛玉见了众长辈和姐妹。此时突然传来一笑声了,王熙凤便首次登场了!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可怜的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出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夸赞了黛玉的美貌,奉承了贾母,可见凤姐善于迎合他人,精明能干。随后黛玉又依次见了夫人与夫人,她与夫人的一段让座显示了黛玉初来时的步步小心,时时在意。最后,黛玉又见了宝玉,两人一见如故,正如宝玉所说这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问黛玉可有玉,黛玉说没有,宝玉便把玉摔了,说大家都没有自己也不要了,急的贾母

《红楼梦》经典故事情节概括(3)

《红楼梦》经典故事情节概括(3) 篇一:《红楼梦》故事情节简述题问答 《红楼梦》故事情节简述题问答60例 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贾宝玉含有假宝玉之意。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请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6.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答:王熙凤是为了谋取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是为了振兴这个衰没的家庭,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答: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8.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 答: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

《红楼梦》主要情节人物

《红楼梦》重要情节梳理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主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

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内容梗概 ?神话缘起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演说荣国府 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据冷子兴演说,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就死了;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贾宝玉。人人都以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贾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都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 ?十二钗聚首 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黛玉小贾宝玉一岁。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贾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贾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贾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红楼梦》主要情节的故事梗概-红楼梦主要情节概括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红楼梦》主要情节的故事梗概-红楼梦主要情节概括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 《红楼梦》主要情节的故事梗概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清埂峰下的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颗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的眼泪还他。小说中的宝玉为石(神瑛侍者)黛玉为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前世的姻缘。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因不尊重上级被革职,后再林如海家当家教,后偶遇冷子兴,说道宁荣两府,宁国公死后把官位给贾代化,后因长子贾敷死去传给贾敬因他无心理政传给贾珍,贾珍的儿子与秦可卿生一子叫贾蓉荣国公把官位传给贾代善其与贾母生三子贾敏与林如海结婚生一女林黛玉贾在黛玉有时就死了,长子赦后来接了官位有子贾琏他与王熙凤生了巧姐,次子贾政因皇帝念贾家有功令外赐他一官位他的长子贾珠不到二十就死了留有一子贾兰,二女儿贾元春因生于大年初一而得名,因贤孝才德入宫当士女三子贾宝玉一出生嘴里就有一宝玉而得名。 林黛玉进贾府 因黛玉之母贾敏过世,黛玉又无兄弟姐妹,贾母便接其来荣国府住,黛玉便随着贾雨村离开了父亲林如海。这日,黛玉到了荣国府,见识了贾府的繁华奢侈。随后见了贾母,二人抱头痛哭了一番。贾母又引黛玉见了众长辈和姐妹。此时突然传来一笑声

红楼梦高考重要试题及答案

简答(字数不要过多) 1.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2.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3.《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4.《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简述这两件事。 5.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6.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是么会这样? 7.《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 8.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的行为。 9.简述凤姐的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10.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结果

11.请简要说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12.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薛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13.“泣残红黛玉葬花”、“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玉、黛玉的精彩片段,请分别简述之 14.简述黛玉之死 15.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榄寺的情节 16.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17.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18.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19.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 20.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

答案: 1.《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 2.《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刚到应天府走马就职,有金陵一霸薛蟠因争夺一婢殴伤人命而逍遥法外的官司,本当依法断案的贾公因为听了一位门子有关“护官符”的点拨,只得按照“官场潜规则”搪塞了事。 3.“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木指“林”,石指“宝玉”,《红楼梦》第一回讲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子,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发誓来世要用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他的恩情,此为“前盟”。 4.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宝玉 贾宝玉满月时贾政(贾宝玉的父亲)让他抓周,来看他以后的发展。结果贾宝玉什么都没有抓,只是手里拿着胭脂水粉不放,所以贾政认为贾宝玉以后一定是个浪荡子,不思进取。就不再喜欢他了。 5.由于宝玉调戏丫鬟金钏,金钏被王夫人怒斥 后,不堪受辱而投井自尽,事后贾环告发宝玉,贾政听后勃然大怒而暴打宝玉。 6.前世一个是石头,一个是仙草。。今世有因缘 7.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8.首先暗笑,说她那里既然窝藏了东西,那她就是第一个贼(这是警告王熙凤等人,我不像其他姑娘那么软弱可欺)。 喝令所有伺候她的丫鬟把东西全翻出来(包括探春本人的物品)(这样做使抄检的人自讨没趣,不好找茬)。 当王善保家的存心不良想翻她贴身的裙子时,她当即扇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然后声泪俱下地控诉抄检的罪恶,声称抄检无异于自取灭亡(这使得王熙凤一行相当尴尬,只得想着法儿安慰她)。 9.凤姐先劝说尤二姐进入贾府,尤二姐进贾府后又冷言冷语的讽刺她,然后让贾琏的小妾秋桐侮辱,欺凌尤二姐,给她吃剩饭,折磨使其生病,又让庸医把尤二姐的孩子打掉,尤二姐不堪凌辱,吞金自杀。 10.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11.一是“节流”,将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了去,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

红楼梦每回每章章节分回梗概概括

红楼梦前十回分回概括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他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的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在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上京赴考,果然高中,官封如州知府,他寻访甄士隐报恩不得,纳娇杏为妾。贾雨村后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开革。把家小安顿后,贾雨村游历四海,至淮扬病倒,盘缠不继,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年幼独女林黛玉念书。一年后,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病逝。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在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贾府世袭勋爵,现分两房,长房为宁国府,由贾赦执掌,次房为荣国府,由贾政执掌,贾政的独子贾宝玉衔玉而诞,不喜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贾政的母亲史太君健在,人称贾母(也是贾敏的母亲)。席后,两人正欲离开,一人从后追来并向贾雨村报喜。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报喜之人是贾雨村昔日同僚,告知起复旧员之信。贾雨村遂请林如海转托其妻兄贾政推荐自己复职。林如海为贾雨村写荐信以报教女之因,并托贾雨村护送其女林黛玉远赴金陵。林黛玉听从外袓贾母的安排,投居于荣国府。初入荣府,林黛玉相继与贾母、贾政正室王夫人、贾赦庶女迎春、贾政庶女探春、贾赦之幼妹惜春、贾赦之儿媳妇王熙凤、贾政独子贾宝玉等见面,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赠黛玉二字“颦颦”。第二天,林黛玉早起请长辈安时,见王夫人正查看其兄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转告王夫人的妹妹薛夫人的儿子薛蟠倚财仗势杀人一案。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

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一《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揭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二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

红楼梦90—120回主要情节

1、司棋的爱情悲剧 司棋被逐出大观园后,终日啼哭。在外面发了财的潘又安,回来找她。司棋母亲不知内情,对他好一顿数落,并且要将他打出门去,司棋出面护他,母亲气急之下骂哭司棋,她竟然撞墙而死,表兄本想试试她是否变心,见她已死,当场自刎殉情。 2、通灵宝玉丢失后,黛玉的心里反应如何? 她想起金石的旧话来,心中反自欢喜。黛玉以为,果真金玉有缘,通灵宝玉就不会丢,这宝玉一丢就意味着和尚道士的话不可信,金玉良缘不可成,她和宝玉就能终成夫妻,也不至于枉费了她和宝玉的这份痴情。 3、简述王熙凤的“调包计” 贾母等人商量让宝钗嫁给宝玉后,又怕婚事不顺伤及宝、钗三人,王熙凤便一面让大家放风说将林姑娘配给了宝玉,一面暗地里严密封锁消息。成婚的时候,让黛玉从南边带过来的丫头雪雁充当宝钗的喜娘,宝玉自然以为新人是黛玉,心中欢喜,成婚大礼就可以顺利进行。 黛玉从(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要娶宝钗的消息。 4、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垂危之时,贾府无人探问,她更加绝望,挣扎着狠命撕宝玉曾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手绢,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盆上,雪雁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上,却已经烧得所剩无几了。 黛玉临死呼喊的话是:宝玉,宝玉,你好…… 5、宝玉思念黛玉,一夜无眠的经过。 宝玉听到王夫人对贾政说“黛玉有病”,暗地伤心,到晚上便央烦袭人把紫鹃叫过来,细细问一下黛玉临死时的情况。他向袭人诉说紫鹃对他的冷漠,以及自己想要祭奠黛玉却不被允许埋怨黛玉焚烧诗稿不留给他作纪念,他思念黛玉,一夜无眠。 6、宁国府被查抄的经过 贾府正设酒宴请诸位亲友,先是锦衣府赵堂官带领司官进来,而后西平郡王带来圣旨,因贾赦交通外官等罪过,要被查抄。赵堂官一向与贾府没有来往,毫不留情,查抄出许多禁用之物,还有两箱房地契和一箱当票。幸亏北静王及时赶到,查抄才暂时结束。 7、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宝玉突然想起十二钗的梦来,按捺不住伤心落泪。随后,他不顾袭人的劝阻来到潇湘馆,恍惚中似有所见,还听见有人在内啼哭。于是他流泪痛苦道,是我害了你了!你别怨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幸得众人来寻,袭人硬将他拉走了。 8、王熙凤力拙失人心 贾母去世,王熙凤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丧事她将会有一番作为。但是贾府今非昔比,可支配的人手不多,银子也不够使,纵使她使尽浑身解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众人见她的窘迫,怀疑她的能力,以为她不用心。凤姐渐失人心,心中一急,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9、鸳鸯之死 贾母死后,鸳鸯想到自己即将做妾或者配人的结局,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走回老太太的屋里,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好似要上吊,她像是秦可卿教给她死的法儿。于是自尽,自尽后果见可卿告知她,警幻仙子已经将她补入,并掌管痴情司。众人都嗟叹她有志气。 10、凤姐把巧姐托付给刘姥姥的经过 凤姐病重,邢王二夫人都不理睬,贾琏对她也没有任何体贴话,凤姐身心悲苦。刘姥姥给凤姐请安,凤姐与刘姥姥笑谈将巧姐配给财主。凤姐病更加不好,真情流露,请求姥姥替她求神祷告,把巧姐托付给她,刘姥姥感动得当下回乡为之祷告。 11、贾宝玉“得通灵环境悟仙缘”的经过。 宝玉听了麝月的话,又昏了过去,魂魄被和尚带入太虚幻境,宝玉翻开橱子上的“金陵十二钗正册”,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练习

《红楼梦》 一、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二、人物形象 1、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2、王熙凤:聪明能干、善于巴结奉承、阴险恶毒、贪婪自私。 3、香菱:才貌双全、心灵手巧 4、贾宝玉: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有叛逆精神 5、薛宝钗:容貌美丽、举止得体。 三、. 四、典型情节和事例 1、黛玉葬花 2、毒设相思局 3、香菱学诗 4、宝玉痛哭潇湘馆 5、宝钗热衷“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 四、艺术特色 1、人物描写高超。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 2、结构的宏伟与构思的精巧。小说在布局和结构上采取了多线结构的艺术形式,他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

人翁,并以主人翁的爱情悲剧贯穿全书。 3、细节描写传神。善于从平常生活中发掘不平常的意义。 4、) 5、简洁朴素的艺术特点。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不做任何修饰、朴素简洁的语言,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性格的神韵。 6、人物语言个性鲜明、通俗易懂、富有表现力。 五、真题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 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文其声”的是指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 姥姥。 4、《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有的性格特点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5、^ 6、《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王熙凤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_林黛玉__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__、懦弱的迎春__、精明的_探春__、孤僻的_惜春_ 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曹雪芹。

红楼梦内容简介

红楼梦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决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阎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小学生必知名著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小学生必知名著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摘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小朋友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为大家准备了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希望帮助大家提高的人文素质和写作能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经典故事梗概。 红楼梦经典故事梗概 女娲炼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迫”,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好了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甄士隐彻底醒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2] 补充: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红楼梦重点情节概括

红楼梦 木xx 传说远古时候,天原来不整齐。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一共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最后,单单剩下了一块石头没有用,被弃在青埂峰下。那块石头已通灵性,他为自己没能够入选,自怨自艾,日夜悲叹。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木石前盟表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生有缘。 xx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xx会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玉和黛玉初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后经贾母哄骗说黛玉本有玉,却被姑妈带去才了事。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夤缘复职”后,新补授了应天府,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 人称“呆霸王”的薛蟠为争夺一个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严肃处理”,却又受了出身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的门子的“点拨”,为勾结“金陵四大家族”,胡乱了结了这起案件。“葫芦”者,糊涂是也。“糊涂官”因徇私枉法,把简单明了的案件办成“糊涂案”。 共读西厢

宝玉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肩担花锄恰来葬花,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她发现了《西厢记》,宝黛二人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爱意。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银样蜡枪头”。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xx扑蝶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去。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她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xx葬花 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黛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次日她也不理睬宝玉,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伤感身世,无依无靠,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晴雯撕扇 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骨,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宝玉气得浑身发抖,扬言要打发她回去,闹出不快。晚上宝玉喝酒回来,晴雯仍不理他,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撕,“嗤嗤”晴雯一撕两半。宝玉还抢过麝月手中扇子也让晴雯撕了,主仆大笑,前嫌冰释。 诉肺腑 湘云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于是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她听到宝玉在湘云面前不避嫌疑的称扬自

《红楼梦》(1-10回)梗概+赏析+知识点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1-10回)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梗概】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甄士隐白日做梦,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不久,由于女儿英莲失踪,家又遭火灾,甄士隐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评析】 评析点一:《红楼梦》以“女蜗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同时也为下文张本。顽石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也要同人世,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评析点二:“甄士隐”“贾雨村”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指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辗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高中红楼梦前10回内容

《红楼梦》1—10回梗概 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 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回的内容是说贾雨村做了官便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病亡。贾雨村遇见了商人冷子兴,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着重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及其怪癖,以及甄贾(真假)宝玉的情况。又谈了天地生人的一套哲学。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回说了两件事:其一是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其二是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重点是写凤、宝、黛三人。 这回说了两件事:其一是善于投机的贾雨村巧藉学生林黛玉的关系结识了贾政,并谋补了应天府缺职。而黛玉也应外祖母之召,与雨村同行,来到了荣国府。其二是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黛玉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李纨(贾珠之妻)和三位姑娘。正叙谈间,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正纳罕众人都敛声屏气,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的女人进来,众人介绍说这是琏二嫂子,贾母戏称她“风辣子”。黛玉才想起母亲曾对自己说过的,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王熙凤。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刚刚到任,就受理英莲被拐一案。原来是本地的一个小乡宦冯渊买了一个被拐卖的丫头英莲,还未领回家,那拐子又把丫头英莲卖给金陵一霸薛蟠家。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人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贾雨村十分愤怒,正准备缉拿要犯时,被手下门子止住。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人京,在荣府东北角上梨香院住下。 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重要故事情节

1.请简述顽石无才补天,枉入红尘的经过。 女娲炼石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但是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那一块未用,便弃与青埂峰下。那个石头灵性已通,见自己无才补天,夜夜悲号惭愧。后来一僧一道所谈红尘之事被石头听到,便央求他们将自己带到红尘中享受。僧道同意,将石头变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投到金陵城,宝玉含玉而生。 这块顽石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这块顽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红尘走上一遭。 2.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3.请简述宝玉的取名和抓阄这两件事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4.请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间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5.请简述贾雨村如何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上任就遇人命案——两家争买一婢女,贾雨村立刻就要拿人判案。门子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一份金陵城的“护官符”,凶手薛蟠是“官符”中薛家的公子。贾雨村不顾争买的婢女英莲是早年恩人丢失的女儿,依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6.请简述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所见所闻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 7.请简述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经过 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8.简述凤姐对贾瑞设计的相思局 第一次定下时间地点让贾瑞等他,其实是故意把2边的门关上,故意让贾瑞受冻(那时冬天)了一夜。第二次,贾瑞还不死心有又去找凤姐,凤姐又定个地点让他等,还派了贾蓉贾蔷去抓他,贾蓉贾蔷就威胁他,让他拿钱给他们,最后还被粪水浇了一头。 9.请简述凤姐协理宁国府的经过

《红楼梦》故事简介及重点情节梳理

《红楼梦》故事简介及重点情节梳理 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王熙凤初次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4、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5、探微恙互看金玉(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