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化_企业化_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_企业化_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_企业化_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_企业化_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

第33卷第3期指挥控制与仿真V ol.33 No.3 2011年6月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Jun. 2011 文章编号:1673-3819(2011)03-0119-04

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正成为

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

张晓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根据2010年美陆军重要战略文件;WIN-T、JTRS、单兵通信系统等通信网络系统的发展,美陆军作战体系正在向全球网络企业架构迁移;并进一步从美陆军近年来重要军事演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陆军;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

中图分类号:E94;TN9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11.03.032

Networking, Enterprising and Cybering Becoming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American Army

ZHANG Xiao-Yu

( The 30th Institute of CETC, Chengdu 610041,China )

Abstract: Networking, enterprising and cybering are becoming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American army in 2010, which is analyzed and concluded from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of American army,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WIN-T, JTRS and solid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American army transference to global enterprise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American army’s important military exercises in 2010. All of these research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s value to our military moder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rmy; networking; enterprising; cybering

信息化是美陆军保持战场优势的重要基础,美陆军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和部署通用的、经济可承受的最好装备,使士兵和部队在当前和未来的全谱作战中取胜。近年来,美陆军开始向能完成多种任务、具备远征作战能力、灵活机动、战斗力强、能协同作战的地面部队转型。

基于这种转型需求及新形势需要,2010年美陆军在重要纲领性文件发布、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建设、技术研发、军事演习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凸显了美陆军未来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的发展趋势。下面就这些发展趋势分别进行阐述。

1 美陆军的网络化发展

2009年美陆军“未来作战系统”(FCS)项目被取消,打乱了美陆军原有的现代化战略步伐。为此,必须重新构建其现代化战略并调整现代化发展方向。2010年4月28日,美陆军发布了《2010陆军现代化战略》,该战略明确指出,通用性、可升级、网络化和在轮换期的能力部署是陆军现代化战略的四个主要目标[1]。

其中,网络化能力在该现代化战略中占据核心位置,是陆军取胜的关键。美陆军必须要实现网络化的指挥控制、网络化的士兵、网络化的ISR、网络化的火力打击,从而实现陆军部队之间的互操作及与其他

收稿日期:2011-03-07 修回日期:2011-04-12 作者简介:张晓玉(1971-),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 军种和联合部队之间的互操作。2010年,美军全面推进支撑其网络化发展的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和单兵通信系统等项目的不断发展。

1.1 美军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的新发展

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是美陆军通信现代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成4个增量部署。增量1是一种集中式战术通信网络,提供与营级部队作战人员互联的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能力。增量1由增量1a和增量1b 两个分增量组成,分别被定义为“扩展型静止间联网能力”和“增强型静止间联网能力”。增量2提供初始动中通能力,包括为旅级战斗队和营长提供实时高清晰图像,以及为旅级战斗队连级部队提供超视距服务。增量3通过语音、数据和实时视频,为全面机动战术网络提供C4ISR信息分发能力,并将引入空中层以增强网络可靠性和耐用性,增强作战人员的机动通信能力。增量4为受保护的卫星通信动中通能力,计划利用高数据率移动抗干扰/低截获概率/低探测概率技术同美国空军输出通讯卫星(TSAT)系统链接,提供更强大的通信能力和受保护的机动SATCOM系统。

目前,在美国77个旅战斗队中已有70个部署了增量1,占现役旅战斗队的90%以上及整个部队的60%以上。对增量2而言,2010年2月通过了里程碑C认证;2010年4月,美陆军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64亿美元的合同,标志着通用动力公司开始为美陆军小批量生产增量2产品。2010年8月,洛

120张晓玉: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第33卷

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一份为增量2传输子系统提供通信硬件和装备的价值71万美元的合同。这是该项目总价值400万美元合同的第一部分。该传输子系统作为网络动态能力的基础,将为高度分散地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增量2于2010年第3季度进行了承包商的生产验证试验,并计划于2011年第2季度进行后勤演示和政府生产验证试验,并于第4季度进行初始使用试验。预计2012财年可装备首批部队[2]。

增量3 在2009年通过工程装备试验,演示验证技术成熟程度后,于2010年6月完成了传输子系统下一阶段关键设计的评审。这次审查评估了传输子系统所有软硬件和固件的设计成熟度,其中包括卫星通信、固定和移动的地面通信(多通道无线电、天线地面通信、固件组件和通信波形)所需的电子器件。随着该评审的完成,研发团队将进行传输子系统组件的构建和测试,继而组建战术通信网络[8]。预计2012财年完成其关键设计评审。

1.2 美军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新发展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旨在为美陆海空三军研制一种互通的、软件定义的系列战术电台,提供全战场的无缝网络连接能力,以支持2020联合作战纲要的目标。作为美军各军种为实施网络中心战而推行的一项重要战术通信计划,JTRS已成为美军全球信息栅格信息传输网络的重要支撑。未来几年,JTRS将重点发展其软件产品,尤其是基于软件的网络波形,如士兵无线电波形(SRW)、宽带网络波形(WNW)、联合机载战术网络边缘(JAN-TE)等。同时,还将加强加密算法软件、加密设备的应用及其他与安全相关的研究工作。

首先,2010年JTRS网络企业域(JTRS NED)项目加速了组网波形的测试工作,完成了传统WF/SRW 波形、WNW波形、HMS系统上SRW波形,以及JWNM 波形的最终资格测试。2010年3月,发布了JTRS NED测试与评估波形可移植性指南。5月,在Huachuca 堡的电子实验场进行了GMR支持的WNW、SRW和所有传统波形的测试,均获得波形性能良好的反馈。

其次,JTRS GMR项目进入正式测试阶段。2010年2月,波音公司对JTRS GMR工程研制模型的5个JTRS波形进行了正式鉴定试验。该测试检验了系统安全的多信道移动联网通信能力。这是交付JTRS 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证明了JTRS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技术成熟度和先进性能。2010年9月,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政府负责的正式的无线电系统测试——GMR系统集成测试(SIT),旨在分析无线电台和软件波形的能力,验证JTRS GMR中所有系统的适应性及多信道通信系统,从而为战场和海军陆战队士兵提供新的通信能力。

第三,JTRS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JTRS MIDS)项目将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2010年4月,ViaSat公司的JTRS MIDS终端获得美国国家安全局颁发的1类保密证书。这是JTRS按统一信息安全标准(UIC)要求修改后,获得该保密证书的第一个JTRS无线电台开发项目。表明该终端满足美国国家安全局对软件定义无线电台的最新安全要求。因此,ViaSat公司可开始为美国海军和空军小批量生产JTRS MIDS终端,并计划安装在超级大黄蜂和E-8C联合星飞机上。

最后,JTRS联合空中、海上/固定站战术无线电台(JTRS AMF)项目实现了传统波形的综合,开始与“阿帕奇”飞机项目对接。2010年1月,JTRS AMF 项目实现了5个附加传统波形(SINCGARS、HaveQuick I/II、VHF 调频、UHF 视距调幅、UHF调频/相移键控/连续相位调制)的综合和测试,价值可达2900万美元。2010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JTRS AMF初步工程样机被交付给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综合实验室,集成了控制软件和Link-16基本功能的该样机允许“阿帕奇”团队可向其平台构架中集成JTRS AMF所具有的指挥和控制功能,并使该团队在2011年初接收实际工程样机前提前体验该型设备。

1.3 美陆军单兵通信系统的新发展

从美军几年来几次重大的军事活动来看,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持续时间远短于后期小分队清剿性质的军事任务工作时间。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仅用3个月左右时间就打垮了萨达姆的主要战斗力量,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采用游击战术的残余抵抗力量。因此小规模性质的分队作战受到美军高度重视。随着陆军向未来迈进,士兵仍将是陆军的重心[3]。在美陆军《2010陆军现代化战略》中也非常强调对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研发与装备。美国陆军负责预算的副部长埃德加·斯坦顿中将表示,陆军最重要的是个人,而与之配套的未来单兵作战系统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装备范围,将从原来的15个旅增加到所有73个旅。到2025年,全部陆军士兵都将装备该系统。

为此,美陆军设立了士兵系统项目,旨在为士兵现代化提供一个系统的全集成方法,使所有士兵都能完成基本任务和战斗训练。士兵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参与网络中心战。这与士兵现代化的目标一致,即将单兵集成到网络中。

与此同时,2010年6月,美军适时推出了一种新的模块化士兵系统——猎鹰战士,该系统将C4设备、传感器、网络组件和功率模块,集成到一种由单兵控制的集中式、可穿戴平台上。2010年10月,美军开始设计一种后续系统——“网络勇士”系统来取代“陆地勇士”。目前,3台“网络勇士”系统的原型机正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赖利堡接受测试。美陆军计划在两年内

第3期指挥控制与仿真 121

部署该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在2016财年前为30个步兵旅战斗队提供2万台该型系统。

2 美陆军稳步迈向全球网络企业架构之路

过去10年,美国的全球防御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正在将冷战时期部署在前沿的陆军,重新打造成一支以境内驻扎为主的部队。但同时,美军进行海外作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在这些新的条件下,陆军当前及未来对联合司令官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其响应能力来衡量:陆军的部署速度能够有多快?能否在所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全部能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网络质量越来越密不可分,因为从驻地到战术边缘,远征陆军作战的各个方面都取决于网络。网络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对敌优势,也可能成为陆军的致命弱点。要使网络成为一个决定性优势而不是一个弱点,必须将其作为一个全盘的企业化系统,而不是各个独立的部件来开发和实现。它必须是安全的、基于标准的,由一套通用全能型的基础设施来组成,由互联的、冗余的传送系统所支撑,可以从中获取并馈送传感器、作战和业务应用及数据。

当前,美陆军的核心策略就是将陆战网转型为一种单一的集成企业化的“全球网络企业架构(GNEC)”。GNEC可显著提高网络防御能力,实现多种作战能力。将陆战网转型为一种企业化行动,不仅要对陆军的全球网络加以合并,而且还要与其他一些陆军行动实现同步。GNEC将着重实现四大主要目标:①全面运行陆战网;②全面提高陆战网的安全性;

③在实现经济有效的同时提高整体效力;④实现陆军的互操作能力以及与任务合作方的协同能力[4]。

美陆军在《2010陆军现代化战略》中也详细阐述了GNEC的定义,给出了其概念图,并阐明了GNEC 是一个由5个具备作战能力的网络业务中心(NSC)连接起来的全球网络企业架构。网络业务中心是具有一种陆军全球企业化能力,可实现陆战网和作战人员的连接,填补陆军作战部队与生成部队之间的关键能力空白,并在日常作战、训练、仿真、应急响应、战时作战过程中为陆军作战部队与生成部队提供无缝的陆战网能力。其中,NSC中所包含的战场网络作战与安全中心(TNOSC),可为陆军提供关键的陆战网赛博防御能力。

2010财年美军有三个优先发展的GNEC项目:一是为国防部开发一种企业电子邮件,构建一种管理服务,目前已向业界发布了征询意见书(RFP);二是发布要求业界升级区域处理中心能力的征询意见书;三是优先向战区网络运作和安全中心部署的六套工具设备。

此外,2010年初,美陆军举行了第二次全球网络企业构架验证演习,即作战评估(OPVAL)Ⅱ,以进一步测试和修订其核心概念及系统。作为“2010年严峻挑战”演习的组成部分,该演习还充当了与全球网络企业架构作战、技术和训练相关的技战术及规程的首次演练。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全球网络企业架构已经走上了正规[5]。

3 赛博化将成为美陆军未来新的发展趋势

当今,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赛博空间和电磁能力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然而迄今为止,这些能力和行动还未纳入美陆军正常的作战行动。对于适应能力强的对手,美陆军部队要想夺取并保持作战和战术优势,就必须把赛博空间和电磁频谱变成其作战行动核心的、日常的组成部分。为此,2010年美陆军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陆军未来赛博空间作战的重要战略文件。其中2010年2月,美陆军发布了《2016-2028年美陆军赛博空间行动概念能力规划》,目的是研究美陆军未来部队如何在2016-2028年对赛博空间能力和赛博空间行动进行集成,并将其作为全谱作战的组成部分[6]。

2010年6月10日,美军实时发布了新版《联合通信系统》,首先该纲领性文件是美军将赛博空间引入战役和战术级行动的具体措施之一。它定义了赛博空间在联合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全球信息栅格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信息对于联合和多国行动来说至关重要,全球信息栅格可通过赛博空间提供安全的信息传输、存储以及交付有价值的服务。因此,赛博空间的威胁是全球信息栅格运作和信息所面临的最真实、最紧迫的威胁。可以预计,在今后几年,为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战役、战术级行动,美军将陆续对现行条令条例中涉及赛博空间的内容进行更新,并会进一步制定关于赛博空间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级规划[7-8]。

其次,该纲领性文件还明确指出,美军赛博司令部在联合通信系统方面的具体职能是“通过规划、协作、集成、同步和执行各种行动,为全球信息栅格的运作和防御提供指导,为在赛博空间内和通过赛博空间向敌人发起攻击做好准备,以便为所有领域内的行动赋能,并在赛博空间内获取行动自由,同时压制敌人取得同样的能力” [7-8]。

此外,美陆军还积极组建网络司令部,以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该司令部负责陆军信息网络防御,直接对所有陆军网络进行防御操作,对全谱作战下达命令并执行,从而对作战指挥员和盟军提供支持。该网络司令部计划于2010年10月1日前具备完整作战能力。

4 美陆军未来战场通信构想

美陆军在取消FCS计划后一直在积极寻求重新制定网络计划,其未来网络发展战略的思路非常明确,即将分散的各部分逐步整合起来,通过一种无缝战场

122张晓玉: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正成为美陆军新的发展趋势第33卷

网络将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从而使士兵、指挥官和传感器能够实时共享语音、视屏、数据和图像。

为此,2010年美陆军举行了多场重要演习,积极演示美陆军将如何构想2017年的战场通信。其中2010年7月12~16日,美陆军旅级作战部队举行了综合训练演习。该演习是美陆军大力发展其战场网络规划中的关键一步,标志着美陆军未来战术网络计划日趋成型。2010年6~9月,美陆军举行了动中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 OTM)演习,为在实战环境下测试美陆军向网络中心多系统之系统环境转型中,多方机构协同开发的各种组成系统和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目的是研究2013~2014年陆军网络的能力集。其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网络在同一环境中的集成,并发现和解决了网络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技术挑战,不仅包括传输组建,还包括网络连接、战斗指挥软件、传感器和机器人装置等技术。此外,还加入了新的商用“蜂窝”技术,多种智能手机也被用于演习中。

5 结束语

透过上述美军2010年对其相关战略的调整以及新文件发布、WIN-T和JTRS等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战场网络演习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军未来建设将呈现鲜明的网络化、企业化、赛博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美军适时出台的这些战略文件值得人们关注,也启示人们深思在赛博空间等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在全球信息栅格的运作和防御等方面应如何考虑、采取什么新举措?与此同时,美军还非常重视将云计算、网络-物理系统(CPS)、可信网络技术、新的商用蜂窝技术、多种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与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发展融合起来,寻求新的发展。例如,美军在《2010陆军现代化战略》中首次提到将在阿富汗战场上实现战术云计算体系结构初始作战能力,为部署部队提供存储能力、先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通信网络与系统渗透在赛博空间的物理层和逻辑层中,支撑并推动着赛博空间的不断扩展与增强。因此,通信网络与系统也将成为美军赛博防御的重点保护对象。这也为我们今后在通信网络与系统的研制中,关注人为攻击等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Army 2010 Army Modernization Strategy

[R].DoD of US Army,23, April, 2010.

[2] 《2010年美国陆军武器系统》编委会. 2010年美国陆

军武器系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3] 张冬辰,周吉.军事通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4] 李妍,方志英. 美陆军向全球网络企业架构迁移[J]. 外

军电信动态,2010(4):4-6.

[5] 刘俊平,方志英. 美陆军实施企业战略,实现陆战网转

型[J]. 外军电信动态,2010(6):6-10.

[6] TRADOC Pam 525-7-8. The United States Army’s

Cyberspace Operations Concept Capability Plan[R] 2016-2028, 22, February, 2010.

[7] 李妍,方志英. 美军新版《联合通信系统》解读[J]. 外

军电信动态,2010(5):4-6.

[8] Joint Publication 6-0. J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R].

DoD of US Army,10, June, 2010.

(上接第118页)

增压器数学模型为二阶常微分方程组,基于微分方程组的龙格库塔求解方法,先将其离散化化为差分方程,然后应用ANSI C编程语言编写模拟软件程序并编译。labWindows/CVI程序运行为消息响应机制,软件采用定步长积分方法,并加入定时器控件,按设定积分步长严格定时触发执行程序,运行流程肩图9。

3 结论

将液压增压器模拟装置与指控系统连接,发控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装置能够模拟完成液压增压器的所有功能动作。开机初次增压几项模拟指标与某艇实测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可见各项指标都在允许范围内。

表1 模拟指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

模拟实测误差

输出稳态压力(MPa) 15.0 14.8 1.3%

稳态建立时间(s) 8.9 9.3 4.3%

增压次数(次)7 7 0

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到液压系统模拟实现中,动态模拟得以实现,采用基于软件的虚拟设备代替实际设备,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此方法可推广到其他指控系统外围信号源和受控终端模拟器的研制中,可为搭建完整的指控系统操作训练和检测维修平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思久,张礼勇.自动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原理?开发?应

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嵇太平. 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和信号模

拟器的实现[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3] 王旱祥,张浩,贾鹏.差动式井下增压器的工作机理研究

及系统仿真[J].液压与气动, 2009(10):19-22.

[4] 何存兴,张铁华.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 [M].第2版.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5] 宋宇峰. LabWindows/CVI逐步深入与开发实例[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与文化与国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人们呈现了新的世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呈现为更为丰富的特点,在为人们生产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更为有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1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1.1 网络化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就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规模巨大、传递信息速度较快的大型网络,利用大力整合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丰富的优质资源在网络中以共享的形式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各个大型公司、各级政府部门、家庭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结合网络技术将其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传输。 1.2 多极化特点 社会中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业,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现代军事当中应用着一些大型与巨型计算机,人

们在需求计算机方面不再只讲求小型个人计算机,而呈现为要求同时呈现微型、小型、大型、巨型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已经表现为明显的多极化特点。 1.3 智能化特点 在第五代计算机中,计算机智能化就是利用提前编制一定的程序指令植入计算机当中,使计算机与人的思维、感觉产生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在当前生活当中,计算机智能化研究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如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的出现。 1.4 多媒体化特点 在此方面的多媒体化就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众传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拥有视频、图像、文本、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中的丰富信息集成为一个整体,不受人机矛盾关系的影响,可以利用最为恰当的手段解决各种信息。 2 展望计算机的将来发展 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下面这些: 2.1 巨型计算机技术 此类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快的运算速度和极大的存储空间,无以伦比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这种计算机的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以上,运算速度可以上升到百亿次每秒,可以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地质勘测、气象卫星、国际科技等各个领域当中,深入研究此方面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2.2 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介 绍了网络技术中的四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语义网、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人工智能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语义网;人工智能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3156618.html,ter,the four major technology abo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web,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回顾历史,从大局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是厂商导向阶段。基本上在网络行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IT都是集中地把用户内网连在一起,所有项目、所有用户都一直在做同样的事,网络设备厂商作为主导。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 0年代末期到最近一两年,是公网的阶段,中国电信和现在的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都在集中精力做外网和公网。第三阶段,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将进入应用导向和用户导向阶段。以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单为了内网或者外网,而是怎么朝更深层次发展,怎么用好这个网,怎么能更容易地享受到网络服务,怎么能更容易地把网络服务推向网络端。 1 网络技术简介 (1)软交换技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IPv6技术。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和IPv4相比,IPv6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为128位,也就是说可以有2的128次方的IP地址,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4)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中小企业或各类学校或政府机构等信息化建设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马永涛 龚香位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企业信息化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各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对节约企业成本和达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增加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由于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广泛,使得信息化的程度不尽相同。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市场成熟度是市场主体的成熟度和市场培育。建设、发展和管理成熟度的总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当信息化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企业的信息化却才刚刚起步。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现状发展 1.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1调查对象和内容 以示范区中小企业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几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随着IT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式接受短期零散IT应用,转变为主动式规划中长期IT应用。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目的的认识更加成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预测:未来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市场将显示巨大潜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也处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之中。根据近年来美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动态,本文探讨了美国会计准则的三大发展趋势: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以及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等,并提出了作者的若干思考。「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思考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历史最久,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也最多。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自以为,其“公认会计原则”最为详细和完善,准则制定程序也最为充分、公开和独立。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分庭抗礼,试图成为国际会计惯例的样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在运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美国会计准则繁复庞杂的体系,令人难以适从。迄今为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制定了148项会计准则,其前任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和“APB意见书”只要未被FASB公告所取代则继续有效。三个准则制定机构所发布的会计准则洋洋洒洒数千页,虽然各项规定较为详细,可操作性亦较强,但其内容却比较分散,有时对同一事项的处理要用好几项会计准则加以规范,前后甚至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交易和事项(尤其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未能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致使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导致虚假或欺诈性财务报告的产生。其三,美国以前较少支持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惟我独尊,美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强权地位正在消失,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正在扩大。因此,近年来,尤其是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开始对“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制定模式进行反思。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加强会计监管的大环境下,美国会计准则正出现若干新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一、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会计文献就已陆续出现“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字眼。然而,推动美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却是以下两项因素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其前任主席亚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多次提出,为建立发达和健全的资本市场,保证资本市场公平、公开、有效地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降低资本成本,必须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二是美国会计学会(AAA)与FASB从1991年起每年联合召开的“AAA/FASB财务报告研讨会”,邀请来自学术机构、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管理部门、财务报表使用者(或分析人员)、执业会计师以及会计实际工作部门的代表参加,就改善财务报告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在1996年和1997年这两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高质量会计准则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话题。以上两项因素对开展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会计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5月,SEC宣布支持IASC制定用于跨国融资活动的国际会计准则,但同时提出,只接受符合以下三个关键条件的会计准则:(1)准则必须包括一套核心的会计文告,可以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准则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够导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同时,利维特在一些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了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在1997年9月底“美洲开发银行”会议上,利维特作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报告;两年以后,利维特又应邀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组织的一次会议,作了“高质量的信息:我们市场的生命线”的讲演。由于利维特的特殊身份,其历次讲演,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1996年12月召开的“AAA/FASB研讨会”上,会计准则质量问题成为中心话题。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判断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会议组织者围绕以上中心话题,分别在会议前后两次向75位与会者发出了调查问卷,要求他们在列入问卷清单的APB意见书和FASB公告中各选出3项最佳会计准则和3项最差会计准则并说明理由。调查结果是,有5项准则(FASB公告第106、95、5、87、107号)被选为最佳会计准则,另有5项准则(FASB第13、123、2、15号和APB第16号意见书)被选为最差会计准则,还有3项准则由于观点不统一而被列为居于最佳与最差会计准则之间。虽然以上调查不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作出结论性的回答,但对于判断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还是大有帮助的。1997年12月,在当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再一次开展了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此次会议没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而是指定美国一些有影响的团体就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特征提出书面意见,其中一部分意见后来以“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特征的六份评论意见”为题,集中发表在1998年9月出版的《会计瞭望》第12卷第2期中。尽管SEC和其他有关团体,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投资管理研究协会(AIMR)、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财务经理协会(FEI)的代表对高质量会计准则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他们的以下一些看法却是共同的:(1)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如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出财务报告模式中的重大缺陷并能及时地加以改进;(2)高质量会计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前提,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同时必须加以严格地解释和使用,才能产生可靠、相关、可比、透明和一致的会计信息;(3)高质量会计准则应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确保执行准则的效益大于成本;(4)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体现国际环境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的情况;(5)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接受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要有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和高素质的准则制定人员、具有独立和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能够及时对新问题作出回答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美国会计职业界的代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约翰。T.史密斯(John T Smith)在强调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指导作用的同时,首次提出了“以概念为基础的准则”的概念。他认为,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准则(Concept-based Standards)要比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准则(Rule-based Standards)好得多。应用概念产生的会计结果通常比应用规则所产生结果更容易被人理解,更为透明;而规则一般更为武断,应用规则比应用概念通常需要作出更多的解释。因此,应选择恰当的概念,建立概念框架,并将概念与反映经济实质联系起来,以概念为基础制定准则,选择好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可比性和一致性。至于规则,应作为概念的补充,为概念的操作提供指导,但不能太多,并且规则与概念之间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不能发生冲突,它们应该保持内在一致。在《会计瞭望》刊登6篇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论之后不久,FASB发表了题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着眼于未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会计准则全球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关于会计国际协调,学者提出很多定义。这些定义涉及会计惯例、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和会计实务等概念。研究和概括这些定义,可以发现会计国际协调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为行文简便起见,本文将所有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诸如一些国家的公司法、商法、证券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统称为会计准则——作者注)。首先,从会计国际协调的性质来看,存在形式协调和实质协调的差别。形式协调是指会计准则的协调,实质协调是指会计实务的协调,即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可比性的提高。其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的定义。Arpan and Radebaugh(1992)认为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Doupnik and Salter(1993)认为是减少国家间会计实务的差异;Choi,Frost and Meek(1999)认为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Nobes and Parker(2000)认为是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Saudagaran(2001)认为是旨在增强不同国家会计规范下生成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会计国际协调的特征概括如下:会计国际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的差异,协调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公认的会计惯例或准则,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再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的基准,存在从多重向单一发展的趋势。早期会计国际协调,主要以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 statements)为基准。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欧共体会计指令也曾经在欧共体内产生重要影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国际基础,美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融资能力及其会计准则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而欧共体本身就有协调内部成员国经济活动的功能。然而,应当指出,直到2002年10月,美国都没有启动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的协调乃至趋同的程序,因为美国几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一致认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全世界最好的会计准则。迫使美国朝野考虑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典型的事件是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为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财务报表转换而发生的巨额报告亏损。1993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申请上市。当年,该公司按德国会计规范编制报表产生6.15亿德国马克的利润,而根据美国会计规范进行调整后则为18.39亿德国马克的亏损。这样的转换结果,对外国公司到美国上市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致原本打算到美国上市的一些公司转道去欧洲等其他资本市场上市。这种情况,引起美国国会的震惊,以致一再敦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考虑美国应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2001年以来,美国出现的系列财务丑闻案催生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第108节第4条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该法案发布之后一年之内,就应否采用原则基础会计准则(意指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研究报告。之后,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围绕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原则基础与规则基础)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此间,欧共体的会计模式的影响则随着欧盟近年来倾向于采用国际会计核心准则而逐渐削弱。[!--empirenews.page--] 第四,关于会计全球标准化的提出和含义。随着会计国际协调的逐渐发展,会计全球标准化(global standardization )遂被提出。Choi, Frost and Meek在他们合作的《国际会计》(1999)一书中指出:“标准化通常意味着强制要求执行非常严格和选择范围很小的规则,甚至也许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执行单一的准则或规范而不能容纳国家间的差异”。很显然,会计标准化是向单一的全球性会计准则的目标方向发展的过程。第五,关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及其含义。会计准则全球趋同(glob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是新近出现的概念,是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思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0年实施重大改组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趋同的目标也逐渐清晰。2001年4月开始运作并取代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展现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规划前景。根据IASB2002年7月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IASB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目前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都和机电技术相互融合相互叠加,并且形成了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先进性,采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可靠的质量,目前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产品也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来详细分析一下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不例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业实践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积累并且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我们还要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电子技术刚刚兴起,很多信息化设备只是用于军事方面。在经历了二战以后,很多军事上的信息化产品逐渐转为民用,从那时起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开

始了萌芽阶段。但是那时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机电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是在70年代以后,这个时候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技术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方便制造行业和人们的生活,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机电仪化技术在实际生产和制造上的使用。在这个大趋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出现了很多机电一体化产品,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90年代以后,是互联网技术的爆发时期,所有的技术似乎都想跟网络沾点边。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运用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未来的生活就像一张大网,我们处于中央,对于周围的一切就可以进行方便的控制。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会更加智能化,通过与计算机的融合,让机电一体化产品通过人类赋予的程序自动运作,对我们的制造业是一种解放。通过信息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开始在智能化方向上已经崭露头角。 纵观我们目前的生活,从智能家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等家居产品,到我们的出行,汽车电子的智能化发展,甚至出现的智能楼宇,智能机器人等等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技术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会使人们的生活得到颠覆性的改变。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回顾历史总结规律 如果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的确有一些核心的、似乎不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律,对把握物流信息化未来的方向可提供一 些启示。总结这些规律既是物流信息化本身的基础建设,对于物流 业本质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化大体上可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EDI算起。当时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之间的商贸、 物流效率,采取了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主要是两大措施:一 是建立第三方信息交换机构----EDI中心,企业之间不必建立两两 通讯线路,只需与EDI中心交换信息即可;二是建立一套交换数据的 标准(代码、格式、通讯等),各企业把需要交换的数据按此标准转 换后即可与外部交换,不会影响内部数据的安全。尽管由于EDI采 用专线通讯造成成本较高,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给后面的物 流信息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启发。至今我们建设的各种公共信息平台,依然在遵守上述两条原理,第三方服务和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另外 还要指出的是,物流信息化发端于数据交换与共享,恐怕是这个行 业特有的,至今我们还在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困扰,可见物 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不同一般。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微机和局域网技术的普及,推动物流信息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管好各企业自身的网络资源和作 业流程为目标,并形成了各种以TMS、WMS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 从那时开始,物流信息化覆盖了网络和流程两个基本范畴,只不过 这一时期的网络和流程仅限于本企业所辖的资源和作业。 但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不会停脚的,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了物流信息化的新发展,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但是方向还是依稀可辨的,就是推动产业走向“智能物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