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

赣州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

—以会昌县为例

刘中国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赣州地区845.69万人(2006年),其中农村人口占了近80%,所以说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一、赣州地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1元提高到2000年的2100元,22年增长18倍。特别是1978年至1997年,由于广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次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6.5%的速度快速增长,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受到供给过剩和价格低迷的制约,传统分户经营难于适应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农民收入出现了增幅减缓的趋势。“九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比“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9.7%下降12.4个百分点。

但是在这增长的过程中,也隐藏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继续提高。一是农民纯收入的构成有了显著变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明显降低。200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是55.5%、39.1%、和5.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比1995年下降11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收入增加了12.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主体地位下降,劳动者报酬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而言,由于受政策、农业发展阶段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从下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2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2.5倍左右,这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农村社会稳定:2003-2006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在2006年大最高,为3.18: 1。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故这一期间我们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利民措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实行了“两贴三补”和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举措,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以启动农村市场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今后乃至将来,这项工作将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农户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从农民收入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农业经营收入,会昌县和赣州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农户的小规模、非专业生产经营决定了至今仍然是半自然半商品小农经济。要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

1、纯农户农产品商品率不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现阶段我们会昌和赣州乃至中国还是半自然半商品经济的复合体,这种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其决策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基本经济问题的决定上,首先考虑的便是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其次才是市场需求。这种小农意识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2、纯农户商品率不高,使纯农户经济没有走向企业化的导向性指标

首先,纯农户生产的目标还没有转换,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而不是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其次,现阶段的纯农户生产只是局限于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为市场而生产,如果农户能够坚持以农产品商品率为指导,为市场而生产,那离企业化家庭农场的目标就不远了。当前,大多数农户生产的产品只需要自己

满意,无须关注他人,这就无法形成农户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3、纯农户的商品率低下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组织和制度安排,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纯农户对这种制度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供给。而纯农户对产业化需求的强烈程度则取决于纯农户经济的商品化程度。自给性农户没有产业化需求,当纯农户仍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商品生产仅处于边际生产地位时,对产业化的需求也不强烈;只有当纯农户从事的是商品生产时,才会形成对农业产业化的需求以及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点可以从往往城镇旁边的农民市场意识较强,收入较高这一现象得以印证。现阶段纯农户大多没有在市场中大量交易的现象,他们没有发觉单家独户出入市场交易费用过高,单纯出售农产品原料吃亏,他们就不会组织运销合作社和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因为他们没有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不会对农业机械等生产服务产生需求,就不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会又投资行为和信贷需求。当前浙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农业产业化与商品化农业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

4、纯农户商品率不高,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但现阶段会昌地区农村商品化程度低,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开发。纯农户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等往往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不一定带来农产品总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但却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第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传统低劣农产品生产的减少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型优质产品生产的增加。这就可以绕开农业传统增长格局下的生产约束。第二,纯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意味着农业经济的商品货币化程度提高,农民相互之间的普遍的、大量的买卖和农村区域市场的蓬勃发展。第三,纯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量的增大。第四,农民自己组织农产品的加工、运销意味着农业价值外流现象的改变,等等。总之,这些方面都能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人力资本存量低,也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1、人力资本的概念

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

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

力质的差别。农业人力资本是指农村劳动力所

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源过

剩造成劳动生产率与参与率低、人均收入低、

消费增长缓慢。而这些问题又造成家庭人力资

本投资不足,农业人力资本存量低,人力资本

结构不合理。

2、会昌和赣州地区农业人力资本流动的特点

(1)流动人口多,流向区域相对集中。在会昌县流动人口主要是20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力,据调查,会昌县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外出务工率是80%左右,占整个地区外出务工人口的90%,他们主要流入地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其中流向广东和浙江的人口就占了总数的较多,基本占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了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己成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流动方式。

(2)人力资本存量低,就业范围狭窄。会场县和赣州市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低,因此用于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低,使农业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农民工在就业选择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使绝大多数农业流动人口只能成为简单劳动力,难以形成专业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这就形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单一。多数农民工只能去干重体力而且收入又低的工作,而收入低又影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3)短期流动多,长期流动少。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大多数都是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同时由于文化上的差距,使得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户籍制度的制约也使得他们很难在城市驻留很长时间。

(三)国家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

1、我国金融制度的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与金融制度的倾斜方向有关,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我们会场县及各乡镇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国有经济的比例很低,能得到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这样就导致我们地区发展非农经济的困难比较大,这样也就难以容纳农村劳动力。也就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2、农村信用社作用有限给农民的投入带来困难

在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就是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从这次调查来看,很多老表不愿意贷款,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一般都规定只能在1万元以下/笔,期限也较短,利息也很高,这就给信贷的农户带来了很多问题,想投资没有资金支持,同时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

的困难

会昌县现有人口45万(2006年),

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8.3万,比例接

近88%。过高的农业人口比重决定了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不

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解决,而农业剩

余劳动力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就不

能解决。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由

于传统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其边际

劳动生产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农民的报酬极低。按照他的逻辑,在剩余劳动力未输送完毕之前,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农民的收入将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1、农村劳动力总体水平低下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在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稳定性差、收入低的简单劳动。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而且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流动。人力资本存量低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社会心理影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了受经济、素质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心理的影响。首先,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存在排斥的心理,他们认为农民工进城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不愿与农民工交流;同时,一些农民工由于价值观等原因,也不愿与市民交流。这样就使得农民工被边缘化。

三、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及对策

(一)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立足于市场、流通,运用价值规律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在优化品种上下功夫,做到品种由劣调优,大力开发优质品牌产品;产量由低调高,大力改进耕作方式,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产业由旧调新,要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型产业的开发和利用。

1 、粮食要在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食用、工业用、饲料用粮“三元”结构,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在粮食优势地区调出,劣势地区调入和进出口的基础上,以地区间粮食贸易的存在为前提来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按照口粮优质化、外销高档化、饲料用粮营养化、工业用粮实用化的要求,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2、经济作物要规模化种植,突出优质,调出特色。具体到我们会昌县,就是大力发展脐橙和烟叶。尤其是脐橙,不但要突出规模,而且要在扩大知名度,大力加强产后洗涤、打腊、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等方面下工夫,以提高脐橙商业品质及附加价值。据调查,由于近年来,会昌县农民大量种植脐橙、烟草等经济作物,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3、调整林业结构,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种苗建设的重点要由一般的苗木培育向注重新品种、多品种、抗逆行强的优质苗木培育转变,要由注重木材培育向注重速生高产的纸浆林苗木,名特优新经济林苗木,生长快燃烧值高的新碳林苗木,城乡美化绿化苗木,优良种竹以及适宜本地区的灌木林苗木培育转变,提高人工造林绿化良种使用基地供种率,搞好种苗和造林的衔接。

4、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占农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家禽生产。畜牧业应稳定发展生猪,但要适度控制其发展速度,推动规模化养猪和现代化养猪的发展。调

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家禽,草食牲畜是节粮型畜牧业,比较效益高。充分利用我们地区特有的水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1、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曼指出:人力资本不仅是中国财富状况的最终决定因素,也是可持续增长和效率与公平同时实现的关键。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不仅可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可以改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不但是我们赣州即使是全国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不足,而且投资渠道单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大,收益期较长,不确定性大,而且受益面广等特点,因此政府应承担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的主要任务。同时,各企事业单位也应根据当地情况分担职责,有效地组织一定资源,以灵活方式参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2、完善农村教育体系,调整农村人力资本结构

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人力资源过剩和人力资本短缺的矛盾,人力资本的短缺主要表现在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因此,我们应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加强培养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广大农村而言,最需要的是能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经济及法律知识,农业技术知识,医疗卫生知识以及各种操作型技能。

(三)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

1、解决农村资金短缺与农村资本非农化的矛盾资金瓶颈制约是农民增收的一大制度因素。对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是满足农业,农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是农村资金短缺与农村资本非农化的矛盾。措施是:第一,要以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等为基本框架,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网络。第二,明确农业金融机构的职责和功能,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确保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农业银行是商业银行,主要职责是支持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初级农产品市场办理贴现业务等。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鼓励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吸引农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吸收的农村和农户的各项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融资者参与农业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第三,通过相关政策,加大农村各项存款流出农村的成本。

2、解决农户和乡村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在于发掘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基金制度。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允许和规范民间信用的存在,大力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合作机构,并且允许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融通资金,促进农村金融机

构多元化;第二,建立农民信用担保基金,完善农村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第三,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特别是推进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小额信贷,延伸范围,扩大服务范围和增加信贷品种,满足更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资金支持。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非农收入是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收入,

入的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转

移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非农收入强力支撑了农民收入

增长,在农民收入中的主导地

位增强,非农产业的发展,促

进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收入结构趋向优化,非农收入

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逐渐增

强。据调查,在会昌县,一般

农户的非农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6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90%。

农村劳务输出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领域。随着人口与土地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城乡差别扩大,造成了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就业机会不均等和收入差异,这些因素因素促使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农民外出就业人数增多,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得到增长。

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对农民就业与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会昌县现有19个小乡镇,20世纪80年代以来累计吸纳近1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小城镇,让农民离土进城,变为城镇居民,既可满足农业集约经营的需要,又可减轻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有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也就给退耕还林草腾出了空间。

(3)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以充分适应就业的需要。提高农民素质,使之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即使户籍制度放开,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农民也不能适应,无法就业。提高农村人口素

质要做到:第一,要在农村真正普及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入学,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第二,要搞好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

四、结论

1、结论

通过对我们赣州市会昌县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以及各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我们赣州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一个值得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更是关系到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

2、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建议及对策

(1)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就是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2)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3)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4)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021年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平顶山市叶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 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 具体措施(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2)吸引人才,国家应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 其次,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说白了就是将农村的土地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公司。每个农民都是股东,由专业人员经营土地。这样不仅会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能解放出大量优质劳动力。他们可以去从事第三产业等增加收入。 优点(1)农民从此不再是一个人面对险恶的市场,农民的话语权增加。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2)有利与农业高科技的推广。(3)便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种效率。(4)解放生产力,通过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务工或者进入第三产业。 具体措施(1)成立农业合作化产业集团公司。(2)吸纳人才。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 等。 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问题。我镇农业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成为龙市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两大战略任务。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是关系到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也是农民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能量释放的减弱及结构性矛盾的突出,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呈现4个特征。? 1、从绝对量看,绝对额增加较多,幅度较大。? 2、从相对量上看,农民收入增长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3、从结构上看,存在两个下降。一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农业纯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农民收入的多元化,非农业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对促进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农民实物性纯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随着农业生产及农村多种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商品率不断

提高,农民实物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货币收入比重上升。? 4、价格政策的作用,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从1979年起,国家大幅度提高了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构价格,我国粮价呈现出一种全面上涨的趋势。1978年1995年,5 种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指数都上升了5倍以上,并且在后10 年里呈加速度上升。1978年1984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年均增长%,其中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年均提高了%。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年均递增%。据测算,六年间农副产品提价直接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占年纯收入增长额的%。1985年1989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年均提高了12%。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涨了%。据测算,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额中,有80%来自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1992年1996年国家连续三次提高粮食收构价格,这是农民收入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总之,1978年至今,在政府提价政策的指导下,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 众所周知,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已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以注重效益为内涵的调整,再提高阶段,继之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02班姓名:蒙清新指导老师:邓李林学号:20100342048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如今改革开放的航船已驶过三十几个春秋,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本文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内江市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内江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制约内江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充分说明农民工收入状况造成的严重影响及需要迫切解决的紧迫感。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情况增长问题影响改变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郯城人民的命运。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墙壁也会掉土。还不时听见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即便上了学校,一两年也就辍学了。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割机,播种机,全部是人工,每当农忙时节,你便会看到地里忙忙碌碌的,大人小孩,手操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的收割,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冒着炎炎烈日,时间就是生命啊,若遇上大雨那一年的功夫就化为泡影了,那时完全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断优化。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今天,在衣、食、住、行、用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以来,我国提出的农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跨入小康社会,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

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月是这样算的 据悉,《富布斯》明年将要推出一个“全球农民收入排行榜”,禾愚博士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中国8亿多农民的代表,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中国农民做点实事、为8亿多农民争光、为中国争光。 禾愚博士深深的知道中国的农民是讲面子的、中国人是爱讲面子的,比如为了让中国足球走上世界,让中国足球排名靠前一点,很多人是勒紧了裤带也要支持的、一些地方的农民甚至不惜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农田也让出来建足球场,为的就是希望哪天中国足球能给赢个名次回来。 只要赢得了名次,很多人那张因缺少营养而苍白因生活困迫而沧桑的脸就会变得满脸光彩了,很多人就会因之感到幸福满足、生活赛蜜甜了。 也就一个足球的名次都能让大家获得这么多了,如果是能让中国农民本身己获得名次,岂不是为他们做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所以,禾愚博士以世界首位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和美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权威身份为中国农民收入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统计,希望能借助科学合理的统计来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帮助他们登上“全球农民收入排行榜”。 下面就是禾愚博士通过严密的计算而得出的一组科学统计数据: 从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1636个县抽样调查了16360名农民的月收入,这些农民中有地球人都知道的农民代表赵本山、有山西挖煤的煤老板、有广东被征收土地后无地的农民、有广西月收入不足100元的山区农民.......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和客观的。 根据赵本山平均月收入300万、山西某挖煤的煤老板平均月收入500万、广东某无地的农民靠出租房平均月收入2万、广西某山区农民月收入97.83元、江苏某农民上个月买彩票中了5600万、以及其它1万多农民的收入平均算下来,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月。 这一数据是用电脑计算出来了,100%的不会出现人脑计算出错的问题,又经世界首位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禾愚博士科学论证,所以“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月”统计结果是正确无误真实有效。 而统计美国和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农民人均月收入的数据表明,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统计结果分别为:美国农民人均月收入为1005美元/月、日本农民人均月收入为1250美元/月。 按照目前的汇率,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仅次于日本而排在美国之上,为全球农民人均收入第二高。 禾愚博士为中国农民人均收入排全球第二高而感到非常的高兴,为自己是一名人均收入排全球第二的中国农民而感到万分的自豪,相信中国8亿多农民得知自己的收入这么高一定夜也会跟禾愚博士一样感到非常的高兴和万分的自豪! 都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现在禾愚博士终于深刻的理解这两句话的深意了,经过禾愚博士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一计算一平均,马上就让中国无数原本月收入低于300/月的农民们的收入即刻提高到了8000元/月。 所以说啊,辛勤埋头苦干不如科学计算。累死累活干一年挣的钱,还不如计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分析农民收入现状,深入探讨其症结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首先,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进而实现全国小康。其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小,其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制约,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农村市场的疲软使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很好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第三,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第四,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城乡人民的共同富强和工农联盟的巩固。近几年由于农民收入增加不多,使得曾有所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真的会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和不断巩固工农联盟是不相适宜的。第五,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事关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巩固,事关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只有广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才能缩小,贫富悬殊才能消除,农村大局才能稳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才能落实。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1、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自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中稳定快速增长,名义年均收入增幅达14.30%。但是,进入“九五”以来,却出现了连续4年增幅下降的现象。 2、农民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持续减缓。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无论从名义收入,还是从实际收入看,都出现了持续减缓趋势。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210元,名义收入比上年增长2.2%,实际收入增长近3.7%,均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 3、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3年下降,农村总体上已陷于农业减收,只能靠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增收的局面,多数纯农户实际已减收。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一、选题的意义 “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没有9亿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只能是一种愿望,不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就无从下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是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进入21世纪,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收入却没有像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那样强劲,农民收入没有显著提高,这样的状况对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将发生负面影响。农民因为是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农民担负着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肯定影响农民积极性,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减少,不仅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改善,而且制约着农民再生产的投入。从这个角度说,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农业生产问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每个农民的生产投入水平。 农民收入还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发展经济主要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显然,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农民口袋里的钱多了,购买力自然增加了,农民愿意花钱了,农村经济自然搞活了。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购买力就上不来;购买力上不去,农村市场就打不开,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形成购买力,才能使潜在的、巨大的农村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为工业经济的升级发展创造持续的拉动力量,带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一、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课题 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国内总产值、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和化肥施用量、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性研究。 二、郑重申明 用于此项研究的相关数据是从国研网、国家统计局网站等可靠网站获得,数据具有权威信。 三、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步骤) 1、引言 2、理论假说 3、样本数据 4、建立模型 5、图形展示 6、模型分析 7、检验假设 8、结论及政策建议 四、引言 农民增收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它事关国家粮食的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下,农民增收将从本质上减小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理论假说 1、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增加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将下降,这是由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而引起的。 2、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2000 年之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2000 年以后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此解释变量的数据是以1978 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是反映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因素,其一般与农民收入呈负相关。 3、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等等。从理论上讲,农业属于弱势部门,国家财政的支持有利于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当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越多,即在化肥的边际效益还大于其边际成本时,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则农业收入越多。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民收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六、样本数据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焦敏1,王红梅 2 (1.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财政所,内蒙古宁城024200;2.内蒙古宁城县五化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阐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对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 本思路。 关键词收入;农民;必要性;现状;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 作者简介 焦敏(1974-),女,内蒙古宁城人,经济师,从事会计工 作。 收稿日期2012-01-21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其对全局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1 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民负担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实现农村稳定,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1.1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 大市场有效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 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 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民购买力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 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自从1985年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却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贫困等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1.3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 追 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2个目的:①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②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因此,实现增 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 必须使农民收入能够稳定增长。我国对农产品供给目标历来都很重视,而对农民收入目标则重视不够。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推广,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 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2 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6977元,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这些年医疗、教育、农资的支出增长相比,这个增长速度仍很慢。 农民收入中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较为严重。从地区差距上看, 全国50%以上的低收入农村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多于中部,中部地区农户收入多于西部,差距呈扩大趋势,如果从局部来看,基尼系数已突破0.4的警戒线。从城乡差距看,随着1985年后改革重心向城镇转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先缩小后扩大。从农民的就业选择看, 纯农业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这部分农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 加入WTO 后,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下,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如此不利的价格形势,将会使农民收入增长雪上加霜。农民即使年年丰产,也难实现收入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没有粮受穷,有了粮也受穷。”“有粮卖不出去,卖出去也得不到钱,也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将会不断上演, 这说明农民增收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民收入下降或相对下降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抑制了农村消费,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仍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3 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农民负担过重使农民经济行为能力降低,对收入预期下降, 从而导致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是严重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影响了 农技服务,2012,29(2):233-235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在新的历史阶段提高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研究

在新的历史阶段提高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三农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及有效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结合新的历史阶段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应从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应、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好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发,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 标签:新的历史阶段;农民收入;长效机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开篇便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①,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完整判断②。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无论对我国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是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成效 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14年发布了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为指向的一号文件,对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重大部署。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民收入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2004—201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936元增至12363元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農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收入来源结构稳定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整体上保持了显著的增长趋势。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④,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平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已形成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主的收入来源结构⑤,四部分收入构成在这些年均有各自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2.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在农民收入中占比最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球村、全球制造、全球商品中国制造等大环境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提供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在农闲时走出农村获得较高的工资性收入提供了可能。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民通过向单位或者个人出售自己的体力劳动而得到的回报,每年增长幅度都很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资性收入由2004年的998元增长到2016年的5022元,增长约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41%。同时,工资性收入在农民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几点思考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几点思考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安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支农力度,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投资增幅很小,推动生产发展的资本要素动力不足。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快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解决农业投资主体缺位,农民自身发展缺钱的问题,既是有效发挥政府主导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2、农户生产经营粗放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户种植结构单一,基本处于传统农业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生产手段落后,

由于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原因,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三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四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在很多地方仍旧是“种地在人,收成在天”。 3、农民组织程度低 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近一两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目前已接近30个,会员总数约500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户。但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管理制度不健全、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如何鼓励、引导和支持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既需要国家从法律上保障,更需要我们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 4、农民的隐性负担过重 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资料、婚丧喜庆费用、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远远超过了“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业生产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民间婚丧喜庆费用增长,修祠堂盖宫庙,搞迷信活动等费用支出让农民日渐感到吃力。再次就是医疗费用的支出,虽然农村都实行的医保,但是农民一旦生大病,大头的医疗费用还是要自己支付,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分析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及分析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较去年同期的2790元增加265元,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198.5元,较去年同期的187.16元增加11.34元,增长6%;经营性收入658.3元,较去年同期的632.5元增加25.8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经营性收入65.8元,较去年同期59.1元增加6.7元,增长11.3%,林业经营性收入31.9元,较去年同期28.3元增加3.6元,增长12.7%,牧业经营性收入165.6,较去年同期156元增加9.6元,增长6.2%,第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395元,较去年同期389.1元增5.7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1637.6元,增加219.46元,增长15.5%;财产性收入560.6元,较去年同期552.2元增长8.4元,增长1.5%。从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转移净收入增速加快;财产净收入增幅较小。 1、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落,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 受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我县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偏低,红芸豆市场价3.0元,

同比下降1.0元,下降25%;谷子市场价1.6元,同比下降1.03元,下降39.3%;12种主要农产品价格较2015年同期全部下跌,跌幅最高的为黄瓜、张杂谷3号、黍子,跌幅分别为-53.3%、-44%、-43.5%。跌幅最低的为豌豆、大豆、绿豆,跌幅分别为-10%、-9.7%、-1.7%。全县种植面积最大、占农民收入份额最多的玉米跌幅也达到26%。由于龙头企业,小杂粮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加工率低,种植业收入无法提高,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据上半年对六种主要农资价格的监测,呈现“两升四降”:碳铵、棚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2.5%;尿素、复合肥、地膜、农用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2.6%、0.1%、16.3%。 玉米价格下跌,羊产业持续低迷,影响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受到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国内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从去年9月份开始快速下跌,我县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当前玉米平均市场价0.85元/斤,同比下降0.3元,下降26%,羊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户因

[收入,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摘要: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制约莲花镇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多方面,本文通过对莲花镇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分析;途径 莲花镇是厦门市同安区主要农业镇之一,“三农”问题一直是钳制该镇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三农”问题中最核心问题追根溯源是农民收入问题。几年来,莲花镇的农业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同期其他行业收入而言,农民收入不仅水平明显偏低,而且增幅也过于缓慢。 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二)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不明显。近年来,一是受农业科技转化率提高影响,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加上国外农副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受到严重制约,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二是由于社会消费量萎缩,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农民增收难度增加;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受规模、地域和市场需求等限制只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增收,加上基地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对农民的普遍增收带动、辐射作用不大,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体现不出来。 (三)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近年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来安排农业生产,但面临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可以赚钱和短缺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出现了农产品一年涨、二年跌、三年四年全灭绝的现象。加之受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的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大规模有效转移无法实现,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 (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未落实。近年来,虽然中央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生猪养殖户、农民购置农机具等的补贴力度,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区、镇财政困难,对农村各种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加上由于户籍、医疗、社保和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效果还不显著,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进展。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一)减少农民非生产性支出 当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一定时,减少农民非生产性支出其实质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

2021年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平顶山市叶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

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 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0.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 具体措施:(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2)吸引人才,国家应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3197112.html,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作者:陈博王彦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31期 摘要:农民的收入是推动我国各项全面发展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宝鸡市全面落实党对乡村的发展制定的各项政策,使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依然迟缓,农民收入相比较于其他地区仍偏低,农民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依然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影响宝鸡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宝鸡市部分地区农作物收成不理想,农业方面的收益无法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部分家庭的经营性生产总体水平不高,以至于农民的收入增长有所缓慢。 (二)市场因素 1.销售市场制度不完善,安排不合理。 2.品牌多,产品少,宝鸡市近几年围绕粮食,家畜,水果和蔬菜这几个主要的产业,创建了大概50多个品牌。这些品牌的创建虽然提高了宝鸡市地区的知名度,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品牌在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品牌的市场机制不完善,不仅出现了品牌多,产品少的局面,同时也产生了有牌无品,品牌不名,产品的结构单一,国外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和所形成规模的不多的情况。 (三)经营因素 1.土地规模不合理。宝鸡市目前土地的流转具有的特点分别是:一是流转方式的灵活多样。二是流转主体的多元化。三是自发流转是主流。 2.龙头企业的数量多。近期,宝鸡市公布了第七批重点龙头企业的名单,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有大概31家,其中有3户国家级的,7户省的,21户市级的。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宝鸡市的知名度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龙头企业的数量在陕西省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 (四)科技因素

2019年整理--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世人所瞩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亦有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逐步形成一个随经济发展使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机制。 一、近一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

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主要由这两部分支撑,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据有关专家测算,1979—1996年农业增收中增产占其增长比重的11.9%,而涨价因素则高达88%。而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产品的价格近几年连续下降,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

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 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平顶山市叶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