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严陵张九仪 地理琢玉斧3

严陵张九仪 地理琢玉斧3

严陵张九仪 地理琢玉斧3
严陵张九仪 地理琢玉斧3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建筑理论与历史?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万艳华 [提要]本文从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风水情结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曹雪芹何以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兰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呢!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于各种原因,罕有关于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系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于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相地立基 11关于相地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 鉴于相地的重要性,成书于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于卷一。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 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二,理想的园地应该“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且“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亦即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图1)。 其三,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芦”,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园林不仅介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基本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尚书方氏族谱》)。 21关于立基 古代园林的“立基”,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园冶》卷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这里,尽管《园冶》提出了“选向非拘宅相”的观点,但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作法与风水之“州郡 ? 1 4 ?

管氏地理指蒙注解版..(DOC)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地理本序 有无往来第一 山岳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相土度地第四 三奇第五 四镇十坐第六 辨正朔第七 释中第八 干流过脉第九 象物第十。 【管氏本序】 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 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远之意,理解为人事与天地相远)于天地,故通天地。 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 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坚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锺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 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hóng)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zhì)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也。愿着所闻,以堤其流,庶统三才于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遗于后世,不亦博乎。复应之曰:唯然着之成篇,则何以为名?曰:以指蒙命之,于是为指蒙序云。 魏管辂公明序。 七政: 1、古天文术语,亦称七曜、七纬,其意思说法不一。是古代汉族人民将太白星(金星)、岁星 (木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 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七曜占在古代汉族星占学上均十分重要。 2、《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3、古代兵法里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 4、裴骃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 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 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三正: 1、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 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 2、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五事: 古人修身的五件事:貌、言、视、听、思。

术藏

《术藏》目录 1 中国术数学简论 卜筮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民国影印本十四卷全 卜筮卜筮元龟建安粛吉文撰集日本藏本二册全 卜筮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十四卷全 2 卜筮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 卜筮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 卜筮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 3 卜筮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六卷全 卜筮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 4 卜筮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 卜筮易隐 [清]曹九锡辑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 [战国]鬼谷子撰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三卷首一卷全 5 一卷 卜筮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据宋本重刻本十六卷全 卜筮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 6 卜筮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十二卷全 卜筮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民国石印本 10卷全 堪舆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7 堪舆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

全 堪舆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8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9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10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 堪舆地理四弹子(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 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 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温校 堪舆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堪舆八宅明镜[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地理辨证疏[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5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辑要[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要诀[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7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6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5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9卷6册全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12种3册全 堪舆地理四弹子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 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铅弹子[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铁弹子[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地理青囊经[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1册全 堪舆地理六法点穴大全[唐]杨佐仙等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6卷1册全 堪舆地理五决[清]赵九峰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2册全 堪舆地理选择录要[清]蒋大鸿撰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地理阳宅大全四集[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 堪舆地理正宗[清]蒋国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2卷2册全 堪舆地理直指原真[清]释彻莹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3卷2册全 堪舆地理葬埋黑通书[清]释彻莹撰清抄本1册全 堪舆地理琢玉斧[清]张九仪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清]沈镐撰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赣州风水秘传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12卷2册全 堪舆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郭璞葬经[晋]郭璞撰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1卷1册全 堪舆罗经顶门针[明]徐之镆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罗经解定[清]胡国桢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罗经透解[清]王道亨撰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 堪舆秘本搜地灵[明]刘伯温订光绪有益堂刻本2卷1册全 堪舆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2卷1册全 堪舆乾坤法窍[清]范宜宾集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3卷2册全 堪舆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清]瞿天赉撰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册全 堪舆入地眼全书[宋]静道和尚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三元总录[明]柳珍纂辑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 堪舆阳宅大全[明]一壑居士集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 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乾隆刻本4卷4册全 堪舆阳宅爱众篇[清]张觉正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2册全 堪舆宝照秘诀不署撰人清稿本1册全 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4卷2册全 堪舆阳宅集成[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8卷4册全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目录: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地理本序 有无往来第一 山岳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相土度地第四 三奇第五 四镇十坐第六 辨正朔第七 释中第八 干流过脉第九 象物第十。 【管氏本序】 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 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于天地,故通天地。 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 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坚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锺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 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

(完整版)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解构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解构 中国古代城市可分为都、府、州、县等多种类型。虽然它们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但从其有机统一的城市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组织到山、水、城三者共融的城市景观及良好的城市大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指导理论———风水学说的精妙之处和卓越成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城,就以其山水名胜而得称于世,历来就为古代巴蜀重镇,且已有2 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沿革至今,其城市格局及自然景观,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风貌,对研究中国风水理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阆中古城山水格局综述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态、气候、植被、物产、人口、交通及景观等等,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城市生存发展之本。”阆中得名,寓象其山水格局,名实相符。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山水严密缠护的名胜之地。此地北距广元180公里,有栈 道、朝天峡等天险,循古要道金牛道可通汉中; 东距通江、南江、巴中200余公里,有大巴山为 屏障,循另一古道米仓道可出汉中;西北至剑 阁120公里,有天下雄关剑门可守险;溯白龙江 北上可通碧口,为川、甘孔道;南向,循金牛道、 米仓道及绕城而过纵贯南北的嘉陵江,则可经 层层关拦而通巴蜀腹地,以及江汉滇黔。阆中 城适处该勾通中原与巴蜀等地的水陆要冲,而 城寰在所,大坝平衍,人物繁庶,又山围四面, 水绕三方,兼有七关(南津、五吉、河溪、梁山、 锯山、土地、滴水)合护,成金汤之固,且风光 佳丽。所以两千多年以来,其成为川北政治军 事重镇,商贾辐凑和雅志山水的文人墨客荟萃 胜地,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人才辈 出。契合于地灵人杰的传统观念,被世人视为 风水宝地。不难看出,阆中古城在城镇选址及 经营发展上均受古代风水学说的影响。首先在选址上,选择山水交会处,使城镇天然具备山水要素,从而极其便利地形成浑然一体的“山水城”。同时在城镇空间组织上与外部自然山水空间同构,共同营造一种围合重重、内敛向心的封闭空间,可谓“三面江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图1) 。而这两者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又为其城镇景观能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佳妙的背景、衬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从而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下面就风水学说中的主流“形势宗”所谓“地理四科”即“龙”、“砂”、“水”、“穴”,来对阆中古城风水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古城阆中地理环境的风水意象 风水又称地理,以“形势宗”最盛。“大江南北,无不遵之”,“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

帕拉塞尔苏斯1

帕拉塞尔苏斯——医学界不朽的叛逆、化学治疗方法和时代的开创者 (2012-07-01 11:19:15) 转载▼ 标签: 杂谈 帕拉塞尔苏斯 ——医学界不朽的叛逆、化学治疗方法和时代的开创者 16世纪的巴塞尔和巴塞尔大学的人们稳重可敬知足常乐。市民们敬畏上帝敬畏教会。教授们也是老保守——把书上写的信为事实,而不知道这些事实中充满了亚里士多德和盖伦使之流传已久的一千零一个错误。有人追问过这些错误吗?反思过这些错误吗?正相反,它们都被当作绝对真理传授着。这一切都是用拉丁文传授的。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问过为什么?不过一向是这样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存在就是合理的。 1526年,传说中的名医——帕拉塞尔苏斯的到来打破了巴塞尔的这种死寂。据说,他是一位创造奇迹者,没有哪一位医生能够做出他所做的事。人们传说他要么是替魔鬼工作,要么是造物主因他的忠诚而赋予他巨大的才能。 帕拉塞尔苏斯除了坚毅的神情,更主要的魔力来自于他那温情、音乐般细致而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因此,36岁的他很快打动并融入了巴塞尔,也很顺利的加入这个城市的医务工作。

但是,他从不安分,用焚烧为一般人们所公认的医学权威盖仑和阿维森纳(Avicenna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追随者)的书作为他开讲的仪式。一开业就陷入忙碌中。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这么快交结到朋友,同时也没有人这么彻底失去朋友。总之,没有多久帕拉塞尔苏斯就引起了轰动。 这是因为帕拉塞尔苏斯被邀请去大学演讲这事。这些演讲对欧洲的医学和思想发展有着颠覆性作用,却毁了帕拉塞尔苏斯本人。 帕拉塞尔苏斯在大学校门出了一张关于演讲的通告,这却不是一张普通的通告,他宣布他就是唯一伟大的特奥弗拉斯特斯·博姆巴斯特·冯·荷恩海姆,是医学界最有学问的人。他说他不会根据盖伦和阿拉伯人阿韦森纳的书本来讲课,他根据的是自己的典籍,他已经读遍这些典籍,熟知自然的秘密了。 他把通告里“大言不惭”部分用大字标识出来,他的课堂里挤满了人。然后,引起大家惊异的是,帕拉塞尔苏斯讲的居然是德语。简直匪夷所思,简直是渎圣。学生们为之兴奋,教授们却为之震惊,而更令人惊异的还在后面。 帕拉塞尔苏斯的自高自大已经表现在给自己取得名字里,他的名字意味着特奥弗拉斯特斯·博姆巴斯特·冯·荷恩海姆将和塞尔苏斯一样伟大,甚至更伟大。他现在就是要抨击那些医生和死板板的面孔和教条的教授们。他说他憎恶和轻视那些在死人掌握里过日子的人,他不是那号人。书籍是死东西,自然却充满生气,又真实又有吸引力。书籍里有谎言和错误。读死书的人总是无知而自满。至于他自己,他不读书,但是他知道的比其他医生加起来还要多。然后他就提出很多事实向他们开火。他告诉他们很多他们从未梦想到的有关医药和化学的知识,他以狂风暴雨的言辞,确信自己得的正确,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不仅征服了那些学生,他光芒四射,成为当时的大人物。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目录: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地理本序 有无往来第一 山岳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相土度地第四 三奇第五 四镇十坐第六 辨正朔第七 释中第八 干流过脉第九 象物第十。 【管氏本序】 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 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于天地,故通天地。 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

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坚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锺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 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 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也。愿着所闻,以堤其流,庶统三才于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遗于后世,不亦博乎。复应之曰:唯然着之 成篇,则何以为名。曰:以指蒙命之,于是为指蒙序云:魏管辂公明序。 【有无往来第一】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质之始曰:太素,形质具曰:混沌,具而未离曰:太极。 太初,气之始也。生于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于戌仲八月,酉仲为太初属雄,九月戌仲号太始,属雌。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太素,质之始也,生于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于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诗纬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雄雌但行三节,而雄合物魂,号曰太素也,三未分别号曰混沌。一元已判,五气乘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管氏地理指蒙目錄: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地理本序 有無往來第一 山嶽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相土度地第四 三奇第五 四鎮十坐第六 辨正朔第七 釋中第八 乾流過脈第九 象物第十。 【管氏本序】 或問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陰陽之體,天者;剛之體,剛者;天之用,地者;柔之體,柔者;地之用,仁義者;天地之性。 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應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勢,一者;一其元,聖人教人由近達遠,固當以人事為先,沿流探源,則人事遼於天地,故通天地。

人曰:儒謂其不然,則伏羲何以畫八卦,黃帝何以造甲子,何謂堯考中星而正 四時,何謂舜察璿璣,以齊七政,何大禹繼舜以執中,而曆數在躬,何有扈怠棄三正而啟恭,行天罰何羲,和俶擾天紀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湯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為六十四,武王何以訪箕子,而作洪範、何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載六籍通濟三才,亙古一理靡或偏戾,慮天下後世流於福禍,以役(作沒)人事是以諄諄乎。三綱五常而不敢屑屑乎。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無妄言,固堅人之本心也,雖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聖人之本心,至使陰陽剛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長盈虛之數,懵然而不知。以謂五事無鍾於五音,六律無感於六情,五福六極,不由於定數,猖狂冒昧,無所忌憚,反以左氏,紀災異為誣。太史公志、天文為嗤,縱橫十五之數,散於方技,送死之大事,聽於贓奴。而禍福之說益肆,理義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蕩蕩,始流於無涯矣。 故揚子雲設或人渾天之問,而應之曰:洛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壽 昌象之幾乎。談天者;莫之能違也,而吾聖人之訓,已不錄矣。問者覺而進曰:人由五土而生,氣之用也。氣息而死,必歸藏於五土,返本還元之道也。贄於五祀,格於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孫禍福之所由也。願著所聞,以隄其流,庶統三才於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遺於後世,不亦博乎。復應之曰:唯然著之成篇,則何以為名。曰:以指蒙命之,於是為指蒙序云:魏管輅公明序。 【有無往來第一】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見氣曰:太易,氣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質之始曰:太素,形質具曰:混沌,具而未離曰:太極。 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八月,酉仲為太初屬雄,九月戌仲號太始,屬雌。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質之

1管氏地理指蒙

1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一管氏地理本序、有无往来第一、山岳配天第二、配祀第二、相土度地第四、三奇第五、四镇十坐第六、辨正朔第七、释中第八、干流过脉第九、象物第十。【管氏本序】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于天地,故通天地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坚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钟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

风水之点穴

风水之点穴 穴,本义是土室。《诗·大雅·绵》:"古公直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穴又有孔洞、巢穴、扩穴、针灸部位等义。风水先生把穴作为死者的葬地或生者的住所。 风水先生认为穴是天造地设,既有生存之龙,必有生成之穴。怎样的穴才好呢?首先是要龙真。看地重在择穴,择穴重在审龙。龙真必结穴。其次看龙虎明堂、罗城水口,要威风排场。凡山水向是为真,山水背是为假;风藏水逆气聚是生,风飘水荡气散是死。龙逆水方成龙,穴得水在砂逆。 风水先生认为点穴是一件很难的事。三年寻龙,十年点穴。龙脉绵豆,穴场大者不过数十丈,点穴是相地术中最关键一环,看过龙脉和明堂后就要点穴,穴点错了则一切枉然。《玄女青囊海角经》卷三《点穴》云:"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窍,当细审阴阳,熟辨形势,若差毫厘,谬诸千里,非惟无福荫祐,抑且酿祸立至,可不慎欤!" 点穴有什么奥妙呢?《海角经》又亏:"点穴无他法,只是取得气出,收得气来,便是妙手。若悟得时,横裁直剪,直裁横剪。自是明眼。若仿效比拟,依样画葫芦,何时是了。"这就是说要随机应便,不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海角经》特别强调灵活性和悟性,接着云:"山川之形,不外方圆曲直;山川之势,不外远近高低;山川之体,不外水泉土石;山川之变,不外合辟往来;山川之情,不外生克制化。探其赜,虽万变莫穷握其机,殆一笑可破。古人干言万语,皆为未悟者,设法若从头脑上见得,即所称方便法,亦属赘辞。"可见,奥妙在头脑里装着,有头脑就有奥妙。 虽然如此,点穴还是有一定标准的。《管氏地理指蒙》卷十《形穴参差》指出:"穴于腹者有肠而有胃,穴于首者有鼻而有唇……穴钗股者柳梢之不等,穴鱼尾者羊蹄之不禁,如翔弯舞鹤者,形之结如;如惊燕走鼠者,势之棼;如禽闪弹者,势必惊飞;如蟹伏赘者,形必顾身。如拜思谢职者,形之拱;如拖蓑负斩者,势之屯。'如辫式席帽者,形之聚。如娥眉新月者,势之淫。如灵龟覆釜者,形之积。如匏瓜瓢构者,势之峻。"这些穴的形与势,是风水先生评判穴的依据。 点穴要考虑龙脉与穴的关系,黄妙应《博山篇》有论述:"五龙作穴,横直飞潜回,穴变多歧。高忽而低,亦低而高,北忽行南,亦西而东,有闪走的,有斜飞的,有背水的,有临岸的。穴有正体,有变体。……认穴法何者真?何者假?山水向是为真,山水背是为假。何者生?何者死?风藏水逆气聚是生,风飘水荡气散是死。龙逆水方成龙,穴逆水方得穴。何以故?龙得水在势逆,穴得水在砂逆。龙将入首,逆转收水,方得成龙;穴将融结,下砂逆水,方得成穴。" 点穴还要考虑穴本身。《博山篇》又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风,低宜避水,大宜同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阴阳相度,妙在一心。" 点穴要考虑气。《博山篇》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或有奇纹土隐中,法宜扦。气未止山走趋,不可扦,或腰结,或横龙,法宜扦。气未会山而孤,不可扦,落平阳水局卫,法宜扦。气不来脉断续,不可扦,自然断,断了断,法宜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或异骨土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I)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I) 时量: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D.海禁政策被政府否定 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5、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希望: A. 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 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C. 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 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7、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8、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9、《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10、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 A.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 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11、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