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做校本教研

如何做校本教研

如何做校本教研
如何做校本教研

如何做校本教研

长期以来,做教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讲是不可及的事,在一线老师思想观念里认为“教研”是教研员干的活,是教研组长的事。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一线教师头上,然而一线教师却普遍存在怵怕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对校本教研概念理解不清。

当前,许多学校对校本教研的认识还不够,就匆匆上马。于是有的学校就把校本教研当成是传统的学校教研,由一名教师开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大家都把这当做校本教研,认为校本教研是换汤不换药,这样下来,对于开课的老师与听课的老师都没有多大的收获。失去对校本教研正确的认识,没有动力了。

其次有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上级组织布置下,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研,这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是教研员才能胜任的工作,普通一线教师没有能力做校本教研。

二是对当前校本教研形式化的反感。

在基层学校教育教研资源相对匮乏,使校本教研不易开展。首先由于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教师的编制少。教师负担太重,有的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18节课、甚至上24节课。每天疲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家访等工作,把时间用得差不多了,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来做校本教研,工作负担已成为制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实行“一费制”之后,加上近年来免收学费。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上级部门的生均经费转移,完全不够日常办公使用。对于教师培训与学习用的教育教学资料的征订都无法保障,教师失去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三是教师的受培训的机会太少,得到专家或优秀教师的直接引领的机会太少。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下,一些教研形式不断涌现:教研沙龙、话题讨论、案例反思…这样新鲜名词不断随着新课程接踵而来,许多学校没弄清之下纷拥而上,开展的教研活动也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活动因此缺乏深度。久而久之而生厌,厌而生烦。

三是对当前校本教研功利化的抵触。

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把开展校本教研当做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做校本教研一手操办,他们爱做表面文章:课题申报立项、拉研讨课、请专家做讲座,做足面子工程,却很少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

这样,学校的校本教研受教师与校长自身素质的影响,热闹一阵子,就沉静下来。

什么是校本教研

刘良华教授:所谓“校本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让教师研究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的教室发现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某种教学理论的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本人亲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别外的地方专门去做研究;也不是让教师放弃解决问题的责任而完全由别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对校本教研进一研究与实践,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进一步诠释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是教学研究的重心和主阵地,研究的方向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为宗旨,以课

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使之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可以说,推行校本教研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这种有别于传统教研工作的现代教研制度,是以教师个体学习为前提,以合作交流为平台,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行为反思为切入,以促进专业成长为目的现代教育研究方式。

如何做校本教研

一、严格落实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导、教研组长一道,成立校本教研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改革完善并建立必要的制度;营造开展校本教研的氛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投入,把校本教研的思想转变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全面深入、扎实而持久地开展下去,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笔者认识的校长中发现,对校本教研有认识并重视开展的校长,其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较为正常而有效。而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且有抵触心理的校长,其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搞一些形式,做个花样而已。

因此,我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新上任的校长进行培训,把校本教研的培训做为重要内容来抓,让校长先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对上岗的校长也需集中再培训,要把校本教研纳入校长考绩考职范围,使校长明确认识到“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促使教导主任制定好校本教研计划,并认真推动与执行校本教研正常开展。

二、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校本教研开展。

学校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提供保证:一是建立问题记录制度,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倡导不定时不定点的随机对话交流制度,确定每周一天的“校本教研日”制度,形成定期不定期邀请教科研人员和优秀教师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的制度。三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采用推荐学习理论信息、“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讲座、外出培训学习教师回校传达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四是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制度,引导教师、教研组把有价值的问题上升为课题进行研究,各校拟定课题要实、小,管理要简便规范,过程性材料要实在完整,体现成长即成果。五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量化考核等挂钩,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为保障校本教研顺利展开,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如2007年紫帽镇教委办出台了《紫帽镇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紫帽镇加强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等,引导和规范区域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各校要有经费和时间保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对话交流制度等。在学校层面上,应进一步建立并优化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如紫帽中心小学《确保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一要保证校本教研时间;二要保证校本教研对象;三要保证校本教研内容;四要保证校本教研形式等。

三、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唤醒专业成长意识。

由于一些基层学校的教师竞争意识较淡,疲于应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认为只要对学生负责了就心安理得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依然很淡薄,认为专业成长是年青人的事,是需要评职称教师的事。

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去,体会自我的价

值与尊重的需要。

1.利用板报、复印材料组织学习。

笔者学校在办公室黑板开辟一块“学习与思考”板面,利用这块板面进行宣传。如宣传:什么是校本教研?教师怎么做研究?为了让教师更进一步认识理解校本教研,还为教师们影印一些专家研究的资料。

通过宣传学习,使教师们消除了对校本教研的神秘感与畏惧思想。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即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们有“甜头”可尝。

2.每周一个话题思考讨论。

校本教研是以一线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而农村学校教师的问题意识淡薄或者没有问题意识,这已是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如何唤醒、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呢?开展每周一个话题是个不错的方式。首先学校领导要留心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的问题,或者与教师主动交流征询其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其次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出学校本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理解含糊不清,因而可提出一个话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接着,在下周一或提前一周把话题通知给全校教师,让教师带着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思考,并尝试解决。最后,教师们要带着记录与反思参加周四话题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能积极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

通过宣传学习与话题交流活动的形式,努力在学校中营造学习与思考问题的氛围,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教师自我成长息息相关。

其次,教师个人要有专业成长意识,树立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理念,相信农村也有教师成长的舞台。

1、困境能磨炼意志

我常常与青年教师交心:能在农村教好书的教师一定能在城里教好书,反之,在城里能教好书的教师未必能在农村教好书。这里因为,在农村你面对的环境与学生差异比城里更困难,但你能勇敢地面对,并积极选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一天天成长起来,你的意志得到了很好地磨炼。

2、不等待不观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常常仰着头注视成功人士,我们常常羡慕特级教师的光环。其实他们成功的秘决在于:不等待不观望,不气馁不消极,一如既往地准备着,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把握住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不会降临他的头上;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示他的无能和丑陋。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初,我们有多少教师害怕改革,被动等待别人改革成熟了再介入,或者一直观望,直到小学改革完成一轮了,才不得不介入。我是第一批参加课改,正是第一轮的课改让我得到许多培养的机会,学习许多新理念,更重要的是比别人更早“摸着石头过河”参与课改实践,而这实践经验不可用金钱能衡量的。

四、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学会校本教研方式。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知之甚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搭建校本教研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学会校本教研方式,真正走进校本教研。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校本教研方式有:

1、理论学习。

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校本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为此,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

《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要提升教师的校本教研的素养,就要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学校可以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为教师征订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或购买一些教师工具书。并组织教师学习。如每两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学校可以进一步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或提交学习汇报,并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围,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给予证明。

2、抓好备课。

由于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是教师实践成长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备课与编写教案这条最基本的途径,提升业务水平。要养成钻研教材习惯,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重难点,了解教学时应注意地方,从而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切忌把手中“特级教师教案集”或下载网络教学设计照搬不误。那么这样,教师就成了知识的贩子。

3、问题交流

教师能否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衡量教师参与校本教学研究重要标志。校本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一旦教师养成自已提出问题,标志着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因此,要培养教师有问题意识与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其次要从自已的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与其它教师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把获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到教学中去验证。

4、课例研讨。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师为了探讨教学中某个问题,精心准备一节课,让同学科教师或其他教师来一起备课、听课、研讨。首先,人人都要开课与别人一起研讨,教研活动主体要从少数骨干教师走向全体教师;其次要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开课,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为应付一节课而做假、作秀;再次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问题展开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切忌以此评定教师的优劣;最后,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让参与教师都感受到自身专业成长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提高。研究流程:发现→诊断→(设计)→验证→总结运用→循环往复。

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5、反思交流

校本教研具备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基层学校教师人数少、教育资源紧缺,个人反思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没有反思意识,个人反思要从一个制度来促进,反思要有自觉意识。首先学校必须制定每人每周至少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其次学校要对教学反思举行集中交流或影印互赠学习等形式来促进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反思;再次要积极引导教师反思要有问题意识,要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展开,使反思具有实效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

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五、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校本教研的开展必须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里所说的专家,既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也包括中小学校中的骨干教师”。

农村学校欠缺“专业引领”是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瓶颈”,使校本教研处于低水平上徘徊。如何克服“瓶颈”呢?首先,发挥县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调配资源优势,把本区域的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调动起来。采用结对子、研讨等形式给农村学校以帮助和指导;其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定期开展在区域内组织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拉近学校与学校、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合作、共享。第四,培养本土化的“专家教师”。第五,向文本专家学习。

结论

教学即研究

成长即成果

发展即多赢

紫帽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指导思路

一、关于“问题交流”方面

1、问题从日常教学中提出,每人每周整理提交一个问题写在问题单上;

2、由各协调组组长灵活组织时间进行组内交流;

3、协调组组长根据交流中产生共性的问题,协助提炼成有价值的问题上升为话题。

二、关于“话题探讨”方面

1、协调组组长从问题单中提炼话题后,策划话题研讨过程;

2、协调组组长组织参加话题研讨成员准备发言稿;

3、参加话题研讨成员寻找理论支持;

4、协调组组长组织交流讨论;

5、协调组组长对交流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形成假设、共识;

6、进一步研讨是否必要实践验证,把话题提升为专题研讨;

7、提交专题研讨计划。

三、关于“专题研讨”方面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进行集体备课;

2、承担专题研讨课的教师填写研讨课申请报告;

3、承担专题研讨课的教师根据话题研讨中确定的解决策略提交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

4、以协调组小组为单位,邀请其他组教师参加听课,参加听课教师要填写《课堂评价表》;

5、组织评课,执教者谈教后反思(活动后将反思整理成书面材料),其他成员围绕专题探讨

教学得失;

6、由教研组负责人与开课教师一起形成总结;

7、学校给予评议(为校级公开课)。

紫帽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基本思路

相关文档